归有光文言散文阅读修订稿

合集下载

归有光散文——精选推荐

归有光散文——精选推荐

归有光散⽂《古⽂观⽌》⾥选⼊归有光的⽂章有两篇——《吴⼭图记》《沧浪亭记》,我顺便复习了⼀下《项脊轩志》,以前读明代的⽂章很少,归有光也只是读过《项脊轩志》和《寒花葬志》,实在是⾮常喜欢,喜欢他⽂章叙事简洁,抒情真挚,⾔少意丰。

再读了这两篇,也看了⼀点他的资料,由喜欢转⽽敬佩。

我看到的这⼏篇⽂章都很短,但是,⽂字都简约⾄极,⽂意却都极其耐⼈寻味。

正如我最近得到的⼀包来⾃武夷⼭的好茶,这茶,你只需抿⼀⼩⼝,就会回味⽆穷。

《吴⼭图记》对于吴⼭之奇丽秀美,只是寥寥⼏笔:“吴、长洲⼆县,在郡治所,分境⽽治。

⽽郡西诸⼭,皆在吴县。

其最⾼者,穹窿、阳⼭、邓尉、西脊、铜井。

⽽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之遗迹。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硎,皆胜地也。

⽽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对于吴⼭图画也仅仅⼀笔带过:“由是好事者绘《吴⼭图》以为赠”。

他重点要写的是,吴县⼈赠图缘由,归咎到对“民不忘令,令亦不忘民”的仁政的肯定上。

短短⼀⼆百字,有对吴地⼭⽔的描摹,有对魏⽤晦升迁“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君亦不忍于其民。

”的叙事,有对“令”与民之间关系的议论,还⾃然联想到苏轼对韩琦的称赞语,以衬托对魏令的称赞。

篇幅虽短,但内容实在是丰富⽽寓意深远,作者儒家的政治理想卓然与其中。

《沧浪亭记》也未落笔于对名园的记叙描绘,⽽是侧重记沧浪亭与⼤云庵的历史变换沿⾰,写到出现在此地的⼀系列名⼈与著名的历史遗迹,然⽽,最终归为“⽽⼦美之亭,乃为释⼦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俱尽者,则有在矣。

”《古⽂观⽌》在⽂末的点评是:“忽为⼤云庵,忽为沧浪亭,时时变易,已⾜以唤醒世⼈。

中间⼀段点缀、凭吊之感,黯然动⾊。

⾄末⼀转,⾔⼠⼈之垂⼈不朽者,固⾃有在,⽽不在乎亭之犹存也。

此意开⼈智识不浅。

”以下为摘录资料:其艺术特⾊是:即事抒情,真切感⼈。

如代表作《项脊轩志》,以“百年⽼屋”项脊轩的⼏经兴废,穿插了对祖母、母亲、妻⼦的回忆,并抒发了⼈亡物在、世事沧桑的感触。

归有光《寒花葬志》文言文译文及鉴赏答案

归有光《寒花葬志》文言文译文及鉴赏答案

归有光《寒花葬志》文言文译文及鉴赏答案《寒花葬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叙事散文,表现出归有光与魏孺人夫妻之问真挚深笃的感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文言文吧,欢迎同学们一起来参考阅读。

《寒花葬志》作品简介《寒花葬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叙事散文。

文章明写婢女寒花,却几次提及妻子魏孺人,表现出归有光与魏孺人夫妻之问真挚深笃的感情。

全文篇幅短小,构思巧妙,详略得当。

作者从日常生活的平凡琐事中选材,详细描写了寒花的动作、性格、神态,自然平实,无雕琢之痕迹,富有感染力从体制上讲,它运用了小巧灵活的新形式,并采用倒叙的手法,突出了寒花的形象,情感真挚,亲切自然;另外,该文语言简洁凝练,抒情真挚,记事生动,体现出归有光散文善用极淡之笔,写极浓之情的特点。

《寒花葬志》作品原文寒花1葬志2婢3,魏孺人4媵5也。

嘉靖丁酉6五月四日死。

葬虚丘7。

事8我而不卒9,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10,曳11深绿布裳12。

一日天寒,爇13火煮荸荠14熟,婢削之盈瓯15,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

魏孺人笑之。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16,即饭,目眶冉冉17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

回思是时,奄忽18便已十年。

吁,可悲也已!《寒花葬志》词句注释1、寒花:作者原配夫人魏氏陪嫁过来的婢女。

2、志:墓志,一种文体。

3、婢:指寒花。

4、魏孺(rú)人:指作者之妻魏氏。

孺人:古代官员之母或妻的封号。

5、媵(yìng):陪嫁的婢女。

6、嘉靖丁酉(yǒu):即公元1537年。

嘉靖:明世宗朱厚熜年号(1522-1566年)。

7、虚丘:地名。

作者家乡江苏昆山县东南有丘虚镇,二字或倒置。

一说,“虚”同“墟”,“墟丘”即大丘,土山。

另一版本为虎丘。

8、事:服侍。

9、卒:到头,到底。

10、鬟(huán):妇女梳的环形的发髻。

11、曳(yè):拖着,这里是拉的意思。

12、裳:古时下身的衣服,类似于长裙。

《沧浪亭记(明)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

《沧浪亭记(明)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

《沧浪亭记(明)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沧浪亭记(明)归有光》阅读答案(附翻译)《沧浪亭记归有光》阅读答案沧浪亭记归有光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

迨淮南纳土①,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

尝登姑苏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

庵与亭何为者哉?虽然,钱鏐因乱攘窃②,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

[注]①纳土:指吴越灭亡,淮南的土地归于宋国。

②攘窃:指窃取帝位。

16.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环:环绕B.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易:改变C.迨淮南纳土迨:到,等到D.极一时之盛极:完全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即苏子美沧浪之地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B.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C.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钱鏐因乱攘窃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18.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19.翻译下列句子。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园于其偏。

译文:参考答案:18.国富兵强,垂及四世,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19.吴越王的外戚孙承佑也在它的旁边建造园林。

参考译文:文瑛和尚,居住在大云庵,四周环水,这里就是苏子美所造的沧浪亭的故地。

先妣事略归有光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先妣事略归有光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先妣事略归有光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先妣事略归有光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先妣周孺人①,弘治元年二月二十一日生,年十六来归。

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②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

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二月。

逾年,生淑顺。

一岁,又生有功。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伤哉!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

以二子肖母也。

孺人讳桂。

外曾祖讳明。

外祖讳行,太学生。

母何氏。

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③说村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棉。

入城,则缉(纟卢)④,灯火荧荧,每至夜分。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⑤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户内洒然⑥。

遇僮奴有恩,虽至箠楚,皆不忍有后言。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人人得食。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

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

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

孺人死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

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余则茫然矣。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痛哉!(选自《震川先生集》)【注】①孺人:明代七品官之妻的封号。

②吴家桥:作者外祖家。

试题一: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年十六来归来归:出嫁,嫁过来B.室靡弃物靡:没有C.每至夜分夜分:半夜D.遇僮奴有恩遇:遇到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二子肖母也久之,能以足音辨人B.抚爱之,益念孺人先妣抚之甚厚C.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十六年而有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6.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然犹以为母寝也。

《明史·归有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归有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明史·归有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明史·蔡道宪传阅读练习及【附译文】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amp mdash 7题。

(19分)蔡道宪,字元白,晋江人。

崇祯十年进士。

为长沙推官。

地多盗,察豪民通盗者,把其罪而任之。

盗方劫富家分财,收者已至。

召富家还所失物,皆愕不知所自。

恶少年闭户谋为盗,启户,捕卒已坐其门,惊逸去。

吉王府宗人恣为奸,道宪先治而后启王。

王召责之,抗声曰:今四海鼎沸,寇盗日滋。

王不爱民,一旦铤而走险,能独与此曹保富贵乎?王悟,谢遣之。

十六年五月,张献忠陷武昌,长沙大震。

承天巡抚王扬基率所部千人,自岳州奔长沙。

道宪请还驻岳州,曰:岳与长沙唇齿也,并力守岳则长沙可保,而衡、永亦无虞。

扬基曰:岳,非我属也。

道宪曰:弃北守南,犹不失为楚地。

若南北俱弃,所属地安在?扬基语塞,乃赴岳州。

及贼入蒲圻,即遁去。

湖广巡抚王聚奎远驻袁州,惮贼不敢进。

道宪亦请移岳,聚奎不得已至岳,数日即徙长沙。

道宪曰贼去岳远可缮城以守彼犯岳犹惮长沙援若弃岳长沙安能独全?聚奎不从。

贼果以八月陷岳州,直犯长沙。

先是,巡按御史刘熙祚令道宪募兵,得壮丁五千训练之,皆可用。

至是亲将之,与总兵官尹先民等扼罗塘河。

聚奎闻贼逼,大惧,撤兵还城。

道宪曰:去长沙六十里有险,可栅以守,毋使贼逾此。

又不从。

时知府堵胤锡入觐未返,通判周二南摄攸县事,城中文武无几。

贼薄城,士民尽窜。

聚奎诡出战,遽率所部遁。

道宪独拒守,贼绕城呼曰:军中久知蔡推官名,速降,毋自苦。

道宪命守卒射之毙。

越三日,先民出战,败还。

贼夺门入,先民降。

道宪被执,贼啖以官,嚼齿大骂。

释其缚,延之上坐,骂如故。

贼曰:汝不降,将尽杀百姓。

道宪大哭曰:愿速杀我,毋害我民。

贼知终不可夺,磔之,其心血直溅贼面。

健卒林国俊等九人随不去,贼亦令说道宪降。

国俊曰:吾主畏死去矣,不至今日。

贼曰:尔主不降,尔辈亦不得活。

国俊曰:我辈畏死亦去矣,不至今日。

贼并杀之,四卒奋然曰:愿瘗主尸而死。

吴山图记 归有光 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吴山图记 归有光 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吴山图记|归有光|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吴山图记|归有光|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吴山图记归有光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

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我同年得中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

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

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

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

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名胜宝地,在佛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

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怀念黄州的诗歌。

苏东坡替黄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

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到某一处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人民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自己也不能忘记那儿的人民。

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

归有光传阅读答案

归有光传阅读答案

篇一:归有光传阅读答案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

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

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①不第。

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

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

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

用古教化为治。

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②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

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

有所击断③,直行己意。

大吏多恶之。

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

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大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

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

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

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

”其推重如此。

有光制举义④,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

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节选自《明史·归有光传》)【注释】①春官:即六部之一的礼部,礼部在春天主持进士考试。

②刺刺:多言的样子。

③击断,即争执。

④制举义,特指经学研究。

5.对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听讼:听取诉讼b.断讫遣去,不具狱具狱:抓进监狱c.有光力相抵排抵排:分庭抗礼d.目为妄庸巨子目为:眼睛看见6.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大吏多恶之/他日汝当用之b.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c.引为南京大仆丞/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d.久而自伤/某所,而母立于兹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b.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c.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d.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不到二十岁通晓了“五经”“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考取举人后又考了八次都没有中进士,便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边读书边讲学。

归有光最著名的散文

归有光最著名的散文

归有光最著名的散文《归有光最著名的散文:孩子也能读懂的经典》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讲讲一位叫归有光的古人写的很有名的散文。

归有光写的散文可厉害啦,就像一幅幅美丽的画。

比如说《项脊轩志》,这里面讲了他住的小屋子,屋子里有啥,他看到啥,都写得清清楚楚。

就像他说看到院子里的枇杷树,“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哇,就这么简单几句话,是不是能感觉到他对妻子的想念?还有《先妣事略》,写的是他妈妈的事儿。

他妈妈对家人可好啦,照顾他们特别细心。

比如说,妈妈会把家里的好吃的省下来给孩子们吃,自己却舍不得吃一口。

归有光的散文呀,没有那些很难懂的词,咱们小朋友也能看懂,能感受到里面的温暖和爱。

小朋友们,以后咱们多读这样的好文章,就能变得更聪明哟!《归有光最著名的散文:年轻人的心灵滋养》嘿,年轻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归有光那些著名的散文。

归有光这个人,他的文字就像深夜里的一盏明灯,能照亮咱们心里那些迷茫的角落。

你看他写的《项脊轩志》,那种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是不是让咱们也想起了自己家里的温暖?比如文中提到祖母对他的关爱,给他送好吃的,还鼓励他好好学习,这多像咱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咱们的疼爱呀!还有《寒花葬志》,写一个小丫鬟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是充满了真情实感。

这告诉咱们,生活中的每一个小人物都有他们的可爱和可贵之处。

咱们年轻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有时候会感到累,感到迷茫。

这时候读一读归有光的散文,就像找到了一个安静的港湾,可以让心灵得到休息和滋养。

《归有光最著名的散文:中年人生活的共鸣》各位中年朋友们,咱们一起来品品归有光最著名的散文。

人到中年,生活中有太多的酸甜苦辣。

而归有光的散文,就像是咱们的知心朋友,懂咱们的心思。

就像他在《项脊轩志》里写的,家族的兴衰,亲人的离去,那种无奈和感慨,咱们中年人太能体会了。

咱们不也经历过家里的起起落落,看过亲人的生离死别吗?还有《先妣事略》,讲母亲的辛勤和付出,咱们想起自己的父母,为了咱们的成长,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有光文言散文阅读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高二文言练习一、阅读文言短文,完成练习世美堂后记归有光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

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余姚。

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

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

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

题其匾曰"世美"。

四明杨太史守址为之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鬻于人。

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

余闻之,固已恻然。

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

乃谋质金以偿鬻者;不足,则岁质贷;五六年,始尽雠其直。

安亭俗呰窳①而田恶。

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

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

众莫不笑之。

余于家事,未尝訾省②。

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菜,岁苦旱而独收。

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

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祭祀、宾客、婚姻、赠遗无所失。

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

有遘悯③不自得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

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

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然张公负君耳!"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

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

然余遂居县城,岁一再至而已。

辛酉清明日,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

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惨然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

注①俗呰窳:俗习懒惰。

②訾省:过问,指计算、核查财目。

③遘悯:遭受患难。

1.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曾孙某以逋官物鬻于人逋:拖延 B.岁苦旱而独收苦:为......所苦C.不足,则岁质贷质:典押 D.岁一再至而已再:二次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3分)A.四明杨太史守址为之记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惨然谓余曰素所自树立使然也C.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不敢以其富贵骄士D.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父母者,人之本也3.下列各项中能够直接表明归有光的妻子王氏贤惠的一组是()(3分)①一时名德,皆相友善②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垦荒莱③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④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⑤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⑥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A.①②⑥ B.②④⑤ C.③⑤⑥ D.①③④4.下列对文章内容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名门之后,为人豪爽洒脱,奇异不凡,在当时很有名,同叶盛、章格交好,世美堂就是由他修建的。

B.本文是归有光悼念去世的妻子王氏的文章。

她治家勤俭,孝敬老人,同亲属朋友关系和睦,对丈夫全力支持,十分贤惠。

C.因为归有光喜欢读书,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妻子就让人四处寻找,最后他家里的藏书竟然多达上千卷。

D.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采用散文形式,在对生活琐事的平实朴素叙述中渗透了深沉真挚的情感,本文的风格与其相近。

5.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0分)(1) 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

(3 分)(2) 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

(3 分)(3)吾妻具酒相问劳,余谓:"得无所有恨耶"(4 分)二、阅读文言短文,完成练习归氏二贤传归有光归氏二孝子,以其行之卓而身微贱,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孝子钺,字汝威。

早丧母,父更娶后妻,生子,孝子由是失爱。

父提孝子,辄索大杖与之,曰:“毋徒手,伤乃力也。

”家贫,食不足以赡,饭将熟,即罪过孝子,父大怒,逐之,于是母子得以饱食。

孝子数困,匍匐道中。

比归,父母相与言曰:“有子不居家,在外作贼耳?”又复杖之,屡濒于死。

方孝子依依户外,欲入不敢,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父卒,母独与其子居,孝子摈①不见。

因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甘鲜焉。

正德庚午大饥,母不能自活,孝子往,涕泣奉迎。

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孝子得食先母弟,而己有饥色,弟寻死,终身怡然。

嘉靖壬辰,孝子无疾而卒。

孝子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孝子绣,字华伯,亦贩盐以养母,己又坐市舍中卖麻。

与弟纹、纬友爱无间。

纬以事坐系,华伯力为营救。

纬又不自检,犯者数四。

华伯所转卖者,计常终岁无他故,才给蔬食,一经吏卒过门辄耗,终始无愠容。

(有删改)【注释】:①摈(bìn):抛弃,排斥。

这里指被抛弃。

1.与“以”与“亦贩盐以养母”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物喜 B.先帝简拔以遗陛下C.以土砾凸者为丘 D.策之不以其道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文中的两个孝子身份低微但品行高尚,作者为了宣传他们的事迹给他们写了传。

B.后母为了自己和孩子吃饱,在饭将熟时,怪罪归钺,让他父亲发怒,将归钺赶出家门。

C.归钺虽然年少时受后母虐待,但当后母生活困窘时,却关心、赡养她。

D.归绣因贩盐、卖麻发财暴富,在他的弟弟归纬多次犯事后,大力营救。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4分)①又复杖之杖:②弟寻死寻:③与弟纹、纬友爱无间间:④纬以事坐系坐:4.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俯首窃泪下,邻里莫不怜也。

译:②母内自惭,终感孝子诚恳,从之。

译:三、阅读文言短文,完成练习雪竹轩记[明]归有光冯山人①为予言:“吾甚爱雪竹②,故人以雪竹呼吾,因以名吾轩,请子记之。

”予不暇以为,而山人求之数岁,或以诗,或以书,日月一至。

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是以旷岁而不答也。

山人少喜为诗,诗出而上海陆文裕公亟称之。

先是,山人居昆山之安亭,及予来安亭,则山人已迁上海界中,与安亭隔一江。

予尝过永怀寺,爱其古桂,坐久之。

问寺中所往来者,僧曰:“地僻,绝无人。

惟有冯山人时时过江来,独吟桂树之下。

”予后数见之于张通参之座。

通参与湖州刘尚书为社会③,二公皆称山人为笃实君子。

去年,山人年老矣,与通参游匡庐、武夷,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

予戏曰:“冯先生之雪竹,必求之匡庐、武夷间耶?”今年,予买田青浦之嵩塘。

山人与予书曰:“吾近卜筑盘龙,与嵩塘近,子来观我雪竹。

”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山人复遣其子来,曰:“吾前告子雪竹轩,复移盘龙也,吾今老于此。

子许我记,几年不能得。

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

”予问山人起居。

其子曰:“去年与通参行郡中,老人目不能了了,道间有古井,无石栏,不觉越过之,几坠。

自此不复出。

每自叹曰:‘匡庐、武夷,不可复至矣,雪竹,则何所无之?’”其子去,又数数书来。

会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

因书之以告别,且使揭之楣间,为《雪竹轩记》云。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注]①冯山人:冯淮,字会东,号雪竹,昆山(今属江苏)人。

山人,古时对隐居不仕的读书人的称呼,也常作为学者士人的雅号。

②雪竹:一种干节上有白粉的竹子。

③社会:旧时由志趣相同者结合而成的组织或团体。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以旷岁而不答也旷:时日多、久 B.因以名吾轩名:命名、取名C.吾近卜筑盘龙卜:预料、估计 D.且使揭之楣间揭:标示、展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冯山人为予言不足为外人道也B.还而示予《纪游诗》一编吾尝终日而思矣C.吾今老于此君幸于赵王 D.因书之以告别因人之力而敝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篇文章是作者为冯山人而写,先前作者一直没有时间完成,因此冯山人多年来虽以不同方式请求却未果。

B.冯山人喜爱雪竹,年轻时喜欢写诗;远游匡庐、武夷归来后,在作者所买之田不远处建屋;晚年眼睛有疾。

C.全文叙冯山人其人其事,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山人风雅的形象、执着的性格逐渐从字里行间凸显出来。

D.这篇文章笔致从容,淡雅疏放,刚健之中见哲思,同时又不乏追怀岁月与旧事的无奈痛苦之情,大有意境。

4.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岂有假于予之言?译文:⑵予性懒,不能谒青浦令,为其所怒,所买田几为夺去,予亦削迹兹土矣。

译文:⑶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

译文:-----------------------------------------------------参考答案《世美堂后记》参考答案:1.A(拖欠)2.C(A、介词,替,给/介词,被; B、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C、连词,因为 D、用在后置定语的后面,相当于"的"/用在主语的后面,表提顿)3.B(①指王致谦、叶盛和章格;⑥间接表现。

)4.C("所以家中藏书一旦散失"与原文不符。

)5.(10分)(1)(3分)然而(我)自己也很喜欢那里环境的幽静、美好,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打扰。

("闲靓""俗嚣"及句意各1分)(2) (3分)开始时,县里的人争着用这样做的害处来阻止我。

("先是"、句式、句意各1分)(3) (4分)我的妻子准备了美酒来慰劳我。

我说:"难道没有遗憾吗"(具、相、得无、恨各1分)【参考译文】我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是宋朝丞相魏公的后代。

他们家从大名府搬迁到宛丘,后来又迁徙到了余姚。

在元朝至顺年间,他们家出了一位在平江路做官的,又因为他们家居住在昆山的南戴,因此,县里的人都称他们家为南戴王氏。

王翁他老人家性情豪爽洒脱,奇异不凡,与吏部左侍郎叶盛、大理寺卿章格,都是当时德高望重的人,他们相互之间交情很好,并结成儿女亲家。

到成化初年,(王致谦)在安亭江边建了上百间房子,厅堂十分宏伟宽敞,极尽优雅的情趣,又在匾上题了"世美"二字。

四明的杨守址太史为它写作了《世美堂记》。

嘉靖中期,王翁的曾孙因为欠官府的税金要把世美堂买给别人。

我正在家中读书,我妻子说:"只要有你在,就不能让人有家园毁坏的悲哀。

"我听了这话,本来觉得很伤感。

然而(我)自己也很喜欢那里环境的幽静、美好,可以避开尘世的喧嚣打扰。

于是,我想借钱来还给那个买主(买下世美堂);钱不够,就每年典押借贷;过了五六年,才还完那些钱。

安亭这个地方民风懒惰,土地贫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