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语文阅读理解常用成语有哪些_成语与广告的阅读理解材料答案

合集下载

广告成语答案

广告成语答案

广告成语答案咳(刻)不容缓(药品广告)
出神入画(化)(房地产广告)
口蜜腹健(剑)(饮料广告)
随心所浴(欲)(热水器广告)
饮以为荣——饮料广告(引以为荣)
终身无汗——空调(终身无憾)
无所胃惧——胃药(无所畏惧)
净如人意——去污剂(尽如人意)
好水多磨——纯净水(好事多磨)
桌有成效——桌子(卓有成效)
芯满意足——气门心(心满意足)
领鲜一步——海鲜(领先一步)
衣名惊人(某服装广告语)
无胃不至(某治胃药广告语)
饮以为荣(某饮品广告语)
天尝地酒(某酒类广告语)
食全食美(某酒店广告语)
咳不容缓(某止咳药广告语)。

2024行测成语积累及其解释

2024行测成语积累及其解释

2024行测成语积累及其解释
2024年行测考试中的成语积累及其解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备考内容。

成语在中国语言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掌握成语不仅可以丰富语言表达,还有助于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2024年行测考试中可能涉及到的成语及其解释:
1. 画龙点睛,形容在一幅画或一篇文章的最后加上点睛之笔,使整体作品更加完美。

2. 杯弓蛇影,比喻因过分恐惧而产生的错觉,也用来形容疑神疑鬼的样子。

3. 不耻下问,指不以向下请教为耻,愿意虚心向人学习。

4. 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弄得事情反而不好了。

5. 杞人忧天,比喻无事生非,瞎担心。

6. 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掩盖真相。

7. 一箭双雕,比喻一举两得,一次行动达到两个目的。

8. 望洋兴叹,比喻眼高手低,自愧不如。

9. 狗尾续貂,比喻把下流的东西加在高尚的东西后面,使其变得不值钱。

10. 杀鸡取卵,比喻为一己私利而毁掉他人利益。

以上是一些可能在2024年行测考试中涉及到的成语及其解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建议多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和语文书籍,多积累成语,加强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祝你考试顺利!。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题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题练习及答案

课外阅读三篇(一)成语“嫁”给了广告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词与成语结成了一对。

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鳖’来无恙”(补品),我有“一‘明’惊人”(眼镜);你有“默默无‘蚊’”(驱蚊器),我有“八‘鲜’过海”(调味品)……没有预告,也没有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合适吗?意见显然难以统一,说没什么不合适,似乎可以。

以成语或窜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信息,一举多得。

说并不合适的,也自有道理。

因为广告词贵在有新意,尤其是在大批广告人一古脑儿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以为高明时,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一片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

当然,持不同意见者还有着更为广泛的说法:比如,据某项调查表明,对于广告语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

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中小学生竟将“广告用语”当作“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可该怎么办呢?文化继承传播的第一层要义,不应该是准确吗?1、你能把“广告用语”改为正确的成语吗?“咳”不容缓——“骑”乐无穷——一“明”惊人——默默无“蚊”——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不经过努力,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不经过努力,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文化继承传播的第一层要义,不应该是准确吗?3、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文章写了哪几种意见?作者的看法是什么?请逐一简要概括。

4、身为一名小学生,你怎么看待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看法。

(二)金黄的树叶秋天来了,银杏树变得金灿灿的。

正午的阳光,从树梢上倾泻下来,染得每一片叶子都像镀上了金子。

这一天,有一个穿红衣服的小姑娘来到树林里,她是跟爸爸特意到这儿来照相的。

她的衣服太艳丽了,远远望去,就像一朵红云在金色的树海里飘动着。

当她靠在树干上,微笑着拍摄下一幅照片的时候,有一片金黄的叶子无声地飘落下来,落在她的围巾上。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运用《常考成语(熟语)汇编》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运用《常考成语(熟语)汇编》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语言文字运用《常考成语(熟语)汇编》1.峥嵘岁月:指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当旺盛时期。

形容年轻有为,才华横溢。

3.天伦之乐:指家庭中亲人团聚的快乐。

4.忸怩不安:指因不好意思而心里慌乱。

5.图穷匕见:借指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

6.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愤。

7.并行不悖:指同时进行而互不违背。

8.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

9.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殒,死亡。

恤,顾惜。

10.摇头摆尾:形容得意或轻狂的样子。

11.叱咤风云: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12.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大,完全不同。

13.生杀予夺:指当权者掌握对人民的生命、财产任意处置的权力。

14.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15.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16.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陡然矗立在地面上。

17.不同凡响:形容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18.一鼓作气:指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1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劳。

夙,早。

兴,起来。

20.对酒当歌:原意是讲人生短暂,应有所作为。

后也指及时行乐。

21.周公吐哺:周公在吃饭时曾多次吐出食物停止进餐,迫不及待地接待贤士。

形容求贤心切,后用作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范。

22.踌躇满志: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23.厝火积薪:把火放在柴堆下面,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24.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25.游目骋怀:指放眼四望,舒展胸怀。

26.逝者如斯:时间就像这奔腾的河水一样,不停地流逝。

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27.明月清风:形容清雅怡人的夜色。

也形容远离世俗的悠闲生活。

28.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

29.富丽堂皇:形容场面、建筑或陈设等宏伟华丽、气势盛大。

国考言语理解成语

国考言语理解成语

国考言语理解成语
1. 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顺序、步骤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拘泥于常规,缺乏创新精神。

2. 黯然失色:本指心怀不好,脸色难看。

后多比喻相形之下很有差距,远远不如。

3. 白驹过隙: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就像白马在眨眼之间穿过了狭窄的空隙一样。

4. 别出心裁: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

5. 并行不悖:同时进行而互相不违背。

6. 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7. 不动声色:内心活动不从语气和神态上表现出来,形容态度镇静。

8. 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指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

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9.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10. 不谋而合: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以上只是一部分国考言语理解成语,还有许多其他的成语也可能出现在考试中。

在准备国考时,建议你多做真题,积累常见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以提高解题能力。

广告滥用成语误导孩子阅读答案

广告滥用成语误导孩子阅读答案

广告滥用成语误导孩子阅读答案【篇一: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class=txt>(总分:100分时间: 分钟)第一部分:基础知识(32分)一、给带点的汉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在下面打“√”)(5分)“痣”在必得()“钙”世无双()“骑”乐无穷()“衣名”惊人()“泉”心“泉”意()“咳”不容缓()三、字谜猜猜看。

(4分)(1)河边一蜻蜓,天上双飞雁(猜两字)()()(2)一鸟卧江边()(3)客满()四、指出下面字各属于什么造字法,填上序号。

(3分)a 象形字b 指事字c 会意字d 形声字山()人()上()休()磊()想()五、我能写出谐音字。

(4分)①老虎拉车——谁敢()②膝盖上钉掌——离题()太远③孔夫子搬家——净是输()④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六、按要求写句子。

(10分)①这真是一点值万金哪!(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②这些美丽而富有魅力的文字给使用它的人带来了诗的灵性。

(缩句)③甲骨文是我国古代唯一的一种文字。

(修改病句)④妈妈对爸爸说:“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改为第三者转述句)⑤“物语”()也属于交流思想与情感的工具,()使用起来却困难重重。

(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第二部分:积累运用(15分)七、帮“酷爱、宠爱、怜爱、珍爱、喜爱、亲爱”找到合适的家吧!(3分)极其深沉的爱—()过分偏心的爱—()同情怜惜的爱—()特别珍重的爱—()乐意喜欢的爱—()特别亲热的爱—()八、课文回顾。

(12分)1、活动计划一般包括活动时间、活动内容、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

2、_____________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曾对_________ 、韩国等国的文字产生过重要影响。

3、“册”字的来历是:“典”字的来历是:4、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刻在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甲骨文。

成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大全5篇)

成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大全5篇)

成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大全5篇)第一篇:成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成语阅读练习题及答案《成语》阅读原文成语是实用的固定词组,在汉语中多由四个字组成。

“四字格”是汉语成语的常见形式,也是汉语使用者最喜欢的形式之一。

吕叔湘先生曾这样指出:“四音节好像一直都是汉语使用者非常爱好的语音段落,最早的诗集《诗经》里的诗以四音为主,启蒙课本《千字文》《百家姓》《李氏蒙求》《龙文鞭影》等等都是四音,亭台楼阁常有四言的横额,流传最广的成语也是四言为多。

”为什么“四字格”备受使用者喜爱呢?其中有诸多原因。

首先,因为它是最具有汉语文化特点的庄重典雅的形式,它最符合汉语文化中“以偶为佳”“以四言为正”的审美要求。

“以偶为佳”是古人崇尚对偶的美学观,本质上也是认识世界的哲学观。

古人对客观美的认识,就是成双成对的:“天”和“地”,“方”和“圆”,“日”和“月”,“山”和“川”等等。

反映在文学艺术上,对联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结构相同,平仄相对;诗歌讲究对仗,尤其是律诗,是一定要用对仗的。

古人之所以格外重视四言,是因为“四言”是惟一的字数较少但能一次四分又能两次偶分的一种形式,最能体现“以偶为佳”的要求。

从语言内部考察,“四字格”结构灵活多变,它几乎能配置任何一种语法关系,满足结构变化的需要。

再从音律上看,“四字格”大多能平仄相间,体现出汉语声调特有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由此可见,汉语成语在形式上选择了“四字格”,其根深深扎在汉语文化的土壤中。

从现代心理特点来分析,它能提高记忆的效率。

可见,“四字格”作为汉语文化特有的一种“经典”形式,确有它的精妙之处。

从内容上看,成语也是汉族语言文化的精华所在,出自寓言的成语如狐假虎威、守株待兔等,这些成语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闪动着智慧的`火花。

出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如点石成金、南柯一梦等,这些成语往往反映某种精神或说明某个道理,使人们受到鼓舞或得到启示。

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如一鼓作气、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有些是历史事件的概括,有些则是历史人物的言行。

成语与广告的阅读理解材料答案

成语与广告的阅读理解材料答案

答语文阅读理解常用成语有哪些_成语与广告的阅读理解材料答案国内最先动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证。

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词结成了一对。

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无汗颜,合适吗?意见显然难以统一。

有的人认为没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古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

还有人认为对于广告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

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正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默默无“蚊”()“骑”乐无穷()一“明”惊人()2.你还能从第二、三自然段中找出四个成语吗?3.广告人使用“默默无蚊”是想表达什么意思?4.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概括写出文中的几种意见。

1.刻,闻其,鸣2.移花接木、堂而皇之、貌合神离、偷梁换柱;3.指“蚊香”的宣传广告,用来指蚊香的驱蚊效果好。

4.第一种意见是蔑视,认为玷污了成语。

第二种意见是赞同,认为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

第三种意见是认为不合适,使成语之林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

第四种意见是反对,认为影响小学生对成语的正确学习与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语文阅读理解常用成语有哪些_成语与广告的阅读理解材料答案
把成语变为广告词,相信不少人都看过,像某咳嗽药的广告里面出现咳不容缓,成语与广告的结合已经不少见,不知道你生活中有没有注意到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带来成语与广告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成语与广告阅读材料
国内最先动用成语作为广告词的已不可考证。

至今令人印象深刻的广告用语是日本人做的,用的也不是成语,是俗语,说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蓦然回首,如今满街跑的丰田车,早已无人称奇。

由俗语到成语,广告人像约好了似的,一窝蜂地将广告词结成了一对。

你有‘咳’不容缓(药品),我有‘骑’乐无穷(山地车);你有默默无‘蚊’(蚊香),我有无可替‘带’(透明胶带)没人预告,亦未履行合法手续,成语已经嫁给了广告,并堂而皇之地添丁进口,毫无汗颜,合适吗?
意见显然难以统一。

有的人认为没什么不合适,以成语或篡改之后的成语充当广告词,借用了成语本身具有的知名度,移花接木,貌合神离,既广而告之,又易于传诵,而且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一举多得,焉有不妙?有的人认为不合适,因为广告词贵在新意,然而现在大批广告人一古脑地全跑到成语中去偷梁换柱,并自诩高明,成语之林也就快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了。

还有人认为对于广告记忆和传播得最多的人群是中小学生。

如此这般移花接木,偷梁换柱,最终将误导中小学生把广告用语当成成语词典扩大版去研习、记忆,其负面影响令人担忧。

成语与广告阅读题目
1.请将下列广告用语改正为正确的成语。

咳不容缓( )默默无蚊( )
骑乐无穷( ) 一明惊人( )
2.你还能从第二、三自然段中找出四个成语吗?
3.广告人使用默默无蚊是想表达什么意思?
4.对成语‘嫁’给广告的现象,概括写出文中的几种意见。

成语与广告阅读答案
1.刻,闻
其,鸣
2.移花接木、堂而皇之、貌合神离、偷梁换柱;
3.指蚊香的宣传广告,用来指蚊香的驱蚊效果好。

4.第一种意见是蔑视,认为玷污了成语。

第二种意见是赞同,认为颇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气息。

第三种意见是认为不合适,使成语之林成为广告用语的木材基地。

第四种意见是反对,认为影响小学生对成语的正确学习与运用。

感谢您的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