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1.农业上经常用“成数”来表示收成的情况。现在,“成数”已经广泛应用于表示各行各业的发展变化情况。
2.成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但是在表示百分之几十几时,要说几成几。
3.解决成数问题时,把成数转化为百分数后,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同解决百分数问题完全相同。
三、税率
1.纳税的含义: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销售额、营业额……)的比率叫做税率。
3.求应纳税额,就是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收入×税率=应纳税额。求税率,就是求应纳税额是应纳税收入的百分之几,税率=应纳税额÷收入×100%。求收入,就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例如:打九折就是按原价的90%出售。打八五折就是按原价的85%出售。
现价=原价×折扣
原价=现价÷折扣
折扣=现价÷原价
节省钱数=原价×(1-折扣)
例如: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两成。两成就是十分之二,改写成百分数就是20%。35%改写成成数是三成五。
提示:税收的种类不同,税率也各不相同。
提示:有时并不是全部收入都需要纳税,例如,目前个人工资或薪金收入的3500元以下的部分是不需要纳税的,而超过3500元部分则需要按规定纳税。需要纳税部分的收入叫做应税收入。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一、折扣
1.商店有时降价出售商品,叫做打折扣销售,俗称“打折”。
2.几折就表示原价的十分之几,也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几几折就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十几。
3.求现价,就是求原价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原价,就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二)
1、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
确定物体位置的条件是(方向)和(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位置的方法:
先确定(方向),再以选定的单位长度为基准来确定(距离),最后画出物体的具体位置,标出(名称)。
3、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描述线路图时,要先按行走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建立(方向标),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路程)。
4、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1)、描述物体的位置与(观测点)有关,观测点不同,物体位置的描述就(不同)。
(2)、两地的位置具有(相对)性,在叙述两地位置关系时,观测点不同,叙述的(方向)正好相反,而度数和距离(不变)。
5、画角的步骤:
(1) 画一条射线。
(2) 使量角器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 刻度线和射线重
度数。
1。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在六年级上册的数学学习中,第二单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本单元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小数的认识与比较、小数和分数的互化、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应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将分别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
一、小数的认识与比较小数是数学中的一种数表示方式,它介于两个整数之间。
在学习小数的时候,我们需要了解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表示方法。
比如,0.1表示十分之一,0.01表示百分之一。
在比较小数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小数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比如,0.3比0.2大,0.05比0.1小。
当小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我们可以通过小数部分的大小来进行比较。
二、小数和分数的互化小数和分数可以相互转化。
我们可以将小数化成分数,也可以将分数化成小数。
将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是,根据小数的位数将它转化为分数形式。
比如,0.3可以表示为3/10,0.05可以表示为5/100。
将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是,将分子除以分母。
比如,2/5可以表示为0.4,3/10可以表示为0.3。
三、小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与整数的运算类似,在运算过程中需要注意小数点的位置。
加减运算时,我们需要保持小数点对齐;乘法运算时,我们需要先计算数字部分的乘积,再根据小数位数进行调整;除法运算时,我们需要先将除数的小数位数调整与被除数相同,再进行运算。
四、小数的应用小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尤其在货币计算、测量、比赛成绩等方面。
我们需要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小数进行计算。
通过掌握小数的运算规则和应用技巧,我们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我们的数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小数也为我们打开了更广阔的数学世界,为我们探索更复杂的数学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就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掌握了这些知识,我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小数,提高我们的数学水平。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善于运用,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及易错探析总结归纳一览表单元考点基本概念与性质易错探析分数乘整数及整数乘分数用分敛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易错点:单位“1”的选取容易出错。
举例探析:判断:甲数比乙数多[,则5乙敛匕甲教少1O(X)S探析:甲数比乙数多1,则S乙数;匕甲数少】°6分数乘分数分敛乘分敛,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小数乘分数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a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先算束法,后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津,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解决问题1.连续求一个歇的儿分之几是多少,用连乘。
2.求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列式为ax(1+儿分之几)©3.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列式为q x(1-几分之几)。
第二单元考点梳理总结归纳一览表单元考点基本概念与性质位置与方向1.描述物休的位丑与观浏点有关,说浏点不同,物休位置的描述洸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具有相对性勺2.描述物体位丑的三要素:观测点、方向、距离口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路线图时,要先按行走的路线确定每一个观测点,然后,以每一个观测点为参照,描述到下一个目标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口-1-第三单元考点梳理及易错探析总结归纳一览表单元考点基本概念与性质倒数的认识1.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例数。
2.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敬。
分数除法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整数可以寿成分母是1的分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角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解决问题1.巳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1.方程法:(1)找出单位“1”,设未知堇为心(2)我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3)列方程.2.算术法:(1)我出单位“T;(2)找出题中的对应关系;(3)列出算式。
2.已知一个数以及这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求另一个数,要找准单位“1”,若设另一个数为心列方程:(1±几分之几*=b或列算式:b-r(1土几分之几)〉3.求两分量:找一个未知量设心用两分量的关系列出等式即可。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总结了吧。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重点知识点总结篇1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
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平面,侧面是曲面。
5、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或2πr×h + 2×πr27、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或2πr×h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即V=sh或πr2×h(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
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9、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
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10、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
圆锥只有一条高。
(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1、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12、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 锥=1/3 Sh或πr2×h÷313、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六上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六上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数学是一个连贯的科目,每一个知识点都会影响到后续的学习。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并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对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的一些总结:1. 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不同,分数乘法表示的是“几个相同分数的和”。
例如,$\frac{2}{3} \times 4$ 表示的是 4 个$\frac{2}{3}$ 的和。
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将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
例如,$\frac{2}{3} \times \frac{3}{4} = \frac{2 \times 3}{3 \times 4} =\frac{6}{12}$。
2. 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不同,分数除法表示的是“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份”。
例如,$\frac{4}{5} \div 2$ 表示的是$\frac{4}{5}$ 平均分成 2 份。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将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例如,$\frac{4}{5} \div 2 = \frac{4}{5} \times \frac{1}{2} = \frac{4}{10}$。
3. 比和比例: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例如,$\frac{a}{b}$。
比例:表示两个比之间的关系,例如,$\frac{a}{b} = \frac{c}{d}$。
4. 分数混合运算:分数混合运算需要遵循运算的顺序,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再进行乘除运算,最后进行加减运算。
5.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将分数化为小数:例如,$\frac{2}{3} = 0.\overline{6}$。
将小数化为分数:例如,$ = \frac{3}{5}$。
6. 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决与分数有关的问题时,可以使用线段图、方程、直接计算等方法。
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决。
以上是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一单元的内容。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下册)知识点梳理归纳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法》知识点归纳(一)分数乘法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分数乘整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整数,不能是分数。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一个数乘分数”指的是第二个因数必须是分数,不能是整数。
(第一个因数是什么都可以)(二)分数乘法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的运算法则是: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
(1)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可先约分再计算。
(整数和分母约分)(2)约分是用整数和下面的分母约掉最大公因数。
(整数千万不能与分母相乘,计算结果必须是最简分数)。
2、分数乘分数的运算法则是: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1)如果分数乘法算式中含有带分数,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计算。
(2)分数化简的方法是: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3)在乘的过程中约分,是把分子、分母中,两个可以约分的数先划去,再分别在它们的上、下方写出约分后的数。
(约分后分子和分母必须不再含有公因数,这样计算后的结果才是最简单分数)。
(4)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子、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积与因数的关系: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a×b=c,当b>1时,c>a。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小于这个数。
a×b=c,当b <1时,c<a(b≠0)。
一个数(0除外)乘等于1的数,积等于这个数。
a×b=c,当b=1时,c=a。
在进行因数与积的大小比较时,要注意因数为0时的特殊情况。
(四)分数乘法混合运算1、分数乘法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相同,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五)倒数的意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第一单元 位置↓ ↓ 竖排叫列 横排叫行2、平移时用“左”、“右”、“上”、“下”来表述。
3、图形左、右平移:只变第一个数,左减右加;上下平移:只变第二个数,上加下减。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一)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
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98×5表示求5个98的和是多少;或者98的5倍是多少? 2、分数乘分数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98×43表示求98的43是多少? 3、分数除法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98÷43表示求98是43的几分之几? (二)、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整数和分母约分)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
注意: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三)、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四)、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五)、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乘法结合律: ( a × b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二、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1、找单位“1”:在分率句中分率的前面; 或 “占”、“是”、“比”的后面2、求一个数的几倍:一个数×几倍;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几分之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一、圆柱圆柱的定义以长方形ABCD的一边绕着另一条边旋转360,所得到的空间几何体叫做圆柱,即AD长方形的一条边为轴,旋转360所得的几何体就是圆柱。
其中AD 叫做圆柱的轴,AD的长度叫做圆柱的高,DC的长度是圆柱的底面半径。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体表面的面积,叫做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2底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侧面
展开以后是一个正方形(长方形),侧面展开以后的长是底面周长,宽是高,所以侧面积=底面周长高设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表面积S:S=2*S底+S侧=2*r2+CH 圆柱的体积圆柱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柱体的体积.圆柱的体积跟长方体、正方体一样,都是底面积高:设一个圆柱底面半径为r,高为h,则体积V:V=r2h如S为底面积,高为h,体积为V:v=sh圆柱的侧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乘高S侧=Ch注:c为d 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圆柱的的两个圆面
叫做底面(又分上底和下底);周围的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
间的距离叫做高(高有无数条)。
二、圆锥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圆锥的体积.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的1/3根据圆柱体积公式V=Sh(V=rrh),得出圆锥体积公式:V=1/3Sh(V=1/3SH)圆锥的高:圆锥的顶点到圆锥的底面圆心之间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圆锥的侧面积:将圆锥的侧面沿母线展开,是一个扇形;没展开时是一个曲面。
圆锥的母线:圆锥的侧面展开形成的扇形的半径、底面圆上到顶点的距离。
圆锥有一个底面、一个侧面、一个顶点、一条高、无数条母线,且侧面展开图是扇形。
圆柱与圆锥的关系与圆柱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体积和高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三倍。
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高是圆柱的三倍。
不相等的圆柱圆锥不相等。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
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
“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
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
“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
唐代
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
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
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更多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查字典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