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

合集下载

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

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是中国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而艰难的议题。

自19世纪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由弱国到强国的转变,并在外交政策上追求国家利益与维护国家主权的平衡。

一、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从封闭到开放近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封建社会的束缚。

曾经的中国帝国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对外交往极为限制。

这使得中国在与外界接触方面相对滞后,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未能跟上国际潮流。

然而,19世纪中叶以来,随着欧洲列强的强大威胁与压力,中国开始逐渐意识到封闭政策的弊端。

此时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寻求现代化的道路。

二、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自强与保守并行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可以概括为自强与保守并行。

面对外来侵略与压力,中国明智地保留了自己的意识形态和文化特征,同时积极吸收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

在自强方面,中国推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策和改革。

例如,自19世纪末开始的戊戌变法,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国家机器、加强军事实力,并改革现有的政治与经济体制。

此外,民主革命家孙中山更是开创了“推翻专制,建设民主国家”的思潮,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然而,保守主义观念在中国同样深入人心。

在国家利益和独立之间,中国往往倾向于稳定和保守。

这导致中国在一些重大时刻的外交政策上更为保守,不愿冒险。

三、改革开放与中国对外关系的转型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迎来了经济与社会的巨变。

改革开放以开放为基础而非封闭,中国更加注重与世界的互动与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主动推动与各国的经贸合作与文化交流。

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和平崛起”。

中国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决维护国家主权与独立,同时借助强大的经济实力,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以实现自身发展与国际合作的双赢。

四、副政策与新时代中国外交当前,中国正处于新时代的起点,外交政策也发生了新的变化。

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外交理念和政策,并积极参与全球事务以推动国际体系的变革。

近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实践

近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实践

近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实践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逐步发生了变化。

近现代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与实践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

在国内外的交往中,中国经历了许多机遇和挑战,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不同的外交政策,如道路自主、和平共处、独立自主、改革开放等。

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下这些政策背后的意义和实践。

一、道路自主,走自己的路,谋共同发展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中国就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中国认为,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取得真正的独立和发展。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中国开始了自己的外交事业。

在国际事务中,中国始终以维护自己的主权、安全、利益为第一要务,并且反对任何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同时,中国坚持和平解决争端,推崇平等互利、协商一致的原则,与各国和平共处。

在实践中,中国提倡多边主义,倡导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推进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

像在联合国安理会等国际组织中,中国一直坚持维护发展中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在国际经贸和财政事务中,中国始终按照公平互利的原则开展交往和合作。

这些理念和实践为后来中国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影响了中国对外交往的方向和模式。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对外交往中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促进世界各国和谐共处的重要原则。

它提出了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这五条基本原则,始终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在实践中,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推动了各国之间的和平与发展。

例如,在中印之间存在的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通过平等的谈判、协商解决问题。

同时,在国际关系中,中国也时刻呼吁各国以和平、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推进各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合作。

三、独立自主,争取国家利益最大化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方针之一,体现了中国的自主精神和对国家主权的坚定维护。

在尊重国家自主权的同时,中国也积极主张发展与各国的共同利益。

我国近代外交发展历程感悟

我国近代外交发展历程感悟

我国近代外交发展历程感悟我国近代外交发展历程感悟自清朝崩溃以来,我国的外交发展历程一直是令人振奋的。

从蒋介石把外交游说起说,中国又经历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学习时代,使其外交能力得以发挥,最终使我国外交声誉得到了献出,取得了诸多荣耀。

从蒋介石时代开始,中国積極参与国际联系,不断地与其他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友谊往来。

在此期间,中国积极参加国际组织和会议,并参与各国的军事和政治国际行动,为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外交发展得到了突破性进展,中国积极开展“两极政策”,密切联系东西方国家,大大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前景。

此外,毛泽东领导的中国政府还大力推进了“上海会谈”,建立了“三联盟”,实现了“双边关系”,扩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发展。

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进一步拓宽了中国的外交幅度,使中国与世界关系进一步深入,推动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领导人在本世纪初进行了四次“远征”,大大提高了世界对中国新的政策和发展成果的关注,使国际社会对中国产生了新的认识,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对外交往。

随着中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外交在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中国在发展中稳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减少贸易壁垒,再度推动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改善,中国的强大影响力得到世界的认可,中国的国际参与也得到了广泛肯定。

从近代以来,中国的外交发展历程经历了一个令人振奋的发展过程,令世界为之振奋。

今天,中国的外交在以友好对待他国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拓宽领域,深入世界,现在,中国作为世界国家,已经取得了发达国家的地位。

我深信,随着中国国家的发展,中国的外交将展现出更加宏伟的风貌。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

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外交政策与国际地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外交政策可以说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进程。

十八世纪中叶在唐代以后,中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采取了一种自给自足的国策,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经济、学术、文化等领域的交流非常有限。

随着西方列强的崛起以及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中国开始走出了封闭自守的境地,逐步向国际社会开放。

从此,中国的外交政策从单纯的经济与政治联结型逐步转变为联合更多国家,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对话型。

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国际地位也随之不断提升。

一、中国的外交政策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饱受列强的侵略和割地求和的屈辱,这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封闭、保守的国家政策已经无法满足国家的需要。

求助于国际社会成为中国唯一的选择。

然而,采取“开放运动”并不仅仅是一次经济主义的政策,它还是一种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的外交政策。

在此基础上,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中国进入了新时代,外交政策也得到了全面的改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在1949年后全面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外交政策的重点转向以保证国家的独立、安全和经济进步为中心。

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不干涉别国内政和互利共赢。

由此,中国在国际事务中提出了更多的合作性方案。

例如,1971年中国同美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个人访问美国,以及日本和印度的领导人访问中国等。

中国也积极向世界提供倡议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组织,这些倡议包括亚信,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四国等,都是中国为实现文明和谐、经济共同发展,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安全所做出的努力。

二、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是在中国的外交政策中不断提升的。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被列强蹂躏,中国一度沦为不锈钢弱势国家。

1949年以来,中国在新中国的建设中,不断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外交方面,中国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在军事方面,中国建立了自己的战略防御力量;在经济方面,中国不断地发展,成长为世界经济大国。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导致中国签署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削弱了中国的主权权利,使中国在外交事务中处于被动地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开始觉醒并寻求摆脱不平等的条约。

在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党政府积极发展外交关系。

1924年,中国成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再次成为日本侵略的目标,外交政策受到了严重干扰。

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这标志着中国外交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中国开始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并吸引外国的投资和技术合作。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并大力推动世界和平与合作。

此外,中国还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并成为全球经济和政治体系中的重要一员。

21世纪初,中国继续在外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中国积极参与维和行动,并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和一带一路倡议。

中国还与发达国家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参与者。

然而,中国的外交政策也面临一些挑战。

与一些国家的领土争端和海洋权益争议是中国外交中的主要问题之一、此外,中国的崛起也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对中国意图的质疑。

总体而言,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经历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参与的转变。

中国逐渐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多边合作的外交政策框架,致力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全球和平与繁荣。

随着中国的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近现代外交仍将继续发展,为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奠定基础。

我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

我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

我国近代外交的变化趋势
近代以来,我国外交经历了许多重大变化,具体变化趋势如下:
1. 从封闭到开放:自20世纪末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放宽了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

我国加入了许多国际组织,签署了大量双边和多边合作协议,推动了国际经济合作和贸易,与世界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伙伴关系。

2. 从被动到积极:过去,我国外交更多地以被动、回避的姿态面对外界。

然而,随着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我国外交逐渐转变为积极主动型。

我国开始积极参与全球事务,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

3. 从政治至上到多元化:过去,我国外交更多地以政治为中心,强调政治利益和政治合作。

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重要。

我国外交逐渐从政治至上的模式转向多领域、多层次、多渠道的外交,注重全面发展和多元化的外交方式。

4. 从双边到多边:我国外交逐渐从双边合作向多边合作转变。

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多边机构和机制,支持多边主义,倡导合作共赢。

通过多边合作,我国在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推动全球治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5. 从地区至全球:过去,我国外交主要关注周边地区的事务。

然而,随着我国
经济的全球化和对外依存度的增加,我国外交逐渐超越地区,更多地关注全球事务。

我国积极参与解决地区和全球性问题,推动构建更加开放、包容、平衡、共赢的国际秩序。

总体上,我国近代外交正朝着更加开放、积极、多元化、多边化、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为维护国家利益、促进全球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发展的认识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发展的认识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发展的认识
1.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的开端
19世纪后期,中国面临国内外各种挑战,如不平等条约、列强的侵略和贸易剥削等。

这时,清朝政府开始重视外交,并派遣大量使节出使各外国。

2. 新文化运动与外交革新
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推动了中国出现了大规模的外交改革。

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也都高度重视对外交往,尤其是在对日本的反侵略斗争中。

3. 中华民族解放战争与外交斗争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开始走向社会主义道路,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在反美援台的斗争中,中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反美斗争,以及参与了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

4. 中美关系和改革开放
1972年中美建交以来,中美关系逐步恢复。

改革开放后,中国积极开
展经济外交,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并获得了较大的发展。

5. 新时代下中国外交发展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外交也会逐步发展壮大。

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之路,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外交的发展施梦婷邬龙安杨海波汪谭中国近现代的外交经历了由近代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的屈辱,现代的保守封闭到主动开放的振兴,历史证明,只有富强的国家才能平等的与其他国家建立起正常甚至有优势的外交关系。

也就是说“强国才能有外交”,“弱国无外交,弱国无公义”。

只有主动融入世界大潮,才能带来国家的繁荣与富强。

在当今世界的外交舞台上,日益崛起的中国心态开放,步伐矫健,“建立和谐世界”的理念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大国的风范和雄姿日益呈现。

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4个时期:一、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1.晚清政府(1840-1912)①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中法战争(1883-188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到八国联军侵华(1900-1901),中国要么战败,要么不败而败,一步一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③1861年所设的总理衙门,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也标志着清朝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面向世界,从传统的理藩政策向近代外交转变。

④《辛丑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这标志着清朝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1905-1925)①1905年,孙中山把“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其中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主张。

②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目的是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结果根本没有得到支持和响应。

③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的内容;接着在“北上宣言”中,进一步明确了反帝反封建的主张,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统一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发集团有限公司员工能力考核指标及评分标准注释表
基础及专业技能
考核指标
考核者
评分标准
电脑应用能力
直接上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不会使用电脑,不能利用电脑提高工作效率
会使用电子邮件系软及其他办公统件,但不会解决遇到的问题
能熟练使用电脑,能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简单的电脑问题
能熟练应用各种常用应用软件,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能帮同事解决小问题
反馈和培训
直接下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对下属的工作无反馈和培训
不能很好的利用反馈和培训的手段
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培训和反馈帮助他人成长和发展
善于了解下属需要,通过一对一的反馈和培训以帮助他人成长和发展
授权
直接下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不善分配工作与权力,缺乏指导员工的方法,内部时有不服怨言
岗位专业技能
直接上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不具备本岗位所需专业知识
具备本岗位专业知识,但是技能并不熟练
掌握的本岗位专业技能能够符合岗位的要求
熟练掌握本岗位专业技能,能总结经验不断提升工作效率
人际交往能力
考核指标
考核者
评分标准
关系建立
直接上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刚愎自用不易与他人相处,自我封闭
较为自我,不易与他人建立长期关系
能够与他人建立可信赖的长期关系
易与他人建立可信赖的积极发展的长期关系
团队合作
直接上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不能与他人很好合作,独断专行
神作精不队团合强,对工作有影响
能够与他人合作共事,相互支持,保证团队任务的完成
善于与他人合作共充分事,相互支持,保发挥各自的优势,持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
待人处世刻板,适应性差
对公司的变化或角变色的转不太适应,工作开展有困难
待人处世较灵活,要根能够据公司求,认可公司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并能顺利的完成转变
待人处世很灵活,善于审时度势,很容易适应岗位、职位或管理的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并能顺应其变化很快适应环境,取得主动
影响能力
直接上级
10
20
30
40
50
60
工作中能不断提出善新措施,新想法、注意规避风于学习,在工锐意求新,险,作中有较大创新
解决问题的能力
直接上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遇到问题,束手无策
发生问题,能够去想解决办法,但有时抓不注关键
问题发生后,能够分辨关键问题,找到解决办法,并设法解决
能迅速理解并把握发现明复杂的事物,、找到确关键问题、解决办法
能够充分与下属沟通,督导员工的工作进展及时反馈和培让下属对自己的训,工作担负责任
判断和解决问题能力
考核指标
考核者
评分标准
创新能力
直接上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
安步就班,很少提出新想法、新措施与新的工作方法
工作中能够努力学习,提出新想法、新措施与新的工作方法并有风险意识
具有出色简明扼要,易于理的谈话技巧,解
倾听
直接上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不注意倾听,常常不知对方所云
能够倾听,有时一知半解
能够注意倾听,力求明白
能够很好的倾听别很快明白人的倾述,倾述人的想法和要求
书面沟通
直接上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文理不通,意图不清,需作大修改
70
80Leabharlann 90100对他人几乎无影响力或完全操纵利用他人
有时能影响他人
能以自己积极的言行带领大家努力工作
能积极影响他人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方向
沟通能力
考核指标
考核者
评分标准
口头沟通
直接上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含糊其词,意图不明
语言欠清晰,但尚能表达意图,有时需反复解释
抓住要点,表达意图,陈述意见,不太需要重复说明
计划和执行能力
考核指标
考核者
评分标准
计划准确性
直接上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工作无计划,随意,常出差错
能大致按计划执行,不太注意细节,偶有差错发生
能按照计划执行,比较注意细节,偶有差错发生并能迅速改正
能够按照计划严格执行,并确保在每个细节上减少差错
工作效率
直接上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工作不分主次、效率低,经常完不成任务
工作效率较低,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任务
工作效率尚可,能分清主次,能够按时完成工作,基本保证质量
时间和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工作效率高,完成任务速度快,质量高,效益好
计划和组织能力
直接上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做事无计划,缺乏组织能力
文章不够通顺,但尚能表达清楚主要意图
改修补需乎几不充,比较准确的表达意见
易表达清晰、简洁,于理解,无可挑剔
领导能力(针对有下属的员工)
考核指标
考核者
评分标准
评估
直接下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无法正确评估他人
能够按公司要求对他人作评估
能较为合理的评价绩技人的能和他效,指出其不足
能合理评价他人的技能和绩效,使下属心服口服,并能使下属明确努力方向
欠缺分配工作、权力及指导部属之方法,任务进行偶有困难
能够顺利分配工作与权力,有效传授工作知识,完成任务
善于分配工作与权力,并能积极传授工作知识,引导部属完成任务
责任管理
直接下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放任自流
虽能与员工沟通但缺乏对员工的指导和协助
能够与下属沟通,注重过程管理,指导和协助员工完成任务
影响力
考核指标
考核者
评分标准
说服力
直接上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无法说服别人,或咄咄逼人,或逃避退让
说服别人比较困难
能说服下级、同事、上级接受某一看法与意见
能够表述自己的主张、论点及理由,比较容易的说服别人接受某一看法与意见
应变能力
直接上级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制定计划和组织实施有难度,需要别人帮助方能进行
能根据公司的要求,制定相应程序和计划,在权限范围内配置资源,明确目标和方针,以及确保供应的保障
具有极强的制定计划的能力,能自如的指挥调度下属,通过有效的计划提高工作效率,以最佳的结果为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