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血浊)中医护理方案汇总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在治疗高血脂中的方案

中医护理在治疗高血脂中的方案

中医护理在治疗高血脂中的方案1.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中医护理在治疗高血脂中的应用方案,包括中医特色护理、饮食调养、运动疗法、情志调理及生活方式改善等方面,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脂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2. 中医特色护理2.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用适合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丹参活血化瘀、山楂消食导滞、枸杞子滋补肝肾等。

中药治疗应遵循辨证施治、整体调治的原则。

2.2 针灸疗法选用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如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以调节气血、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

针灸治疗应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3 拔罐疗法选择合适的拔罐部位,如背部、肩颈部等,采用留罐、走罐等方法,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降低血脂。

拔罐治疗应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饮食调养3.1 控制总热量摄入根据患者体重、年龄、性别等因素,合理控制饮食总热量,保持热量摄入与消耗平衡。

3.2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肠道功能。

3.3 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减少动物内脏、肥肉、奶酪等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选用植物油作为烹调油,以降低血脂。

3.4 适量摄入蛋白质适量摄入鱼类、瘦肉、豆腐等优质蛋白质食物,有助于降低血脂。

3.5 注意饮食搭配保持饮食多样化,注重食物搭配,如粮食搭配、动植物蛋白搭配、蔬菜水果搭配等,以保证营养均衡。

4. 运动疗法4.1 合理安排运动量根据患者体质、年龄和病情,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包括运动类型、强度、频率和时间等。

4.2 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推荐患者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太极拳等,有助于降低血脂、改善心肺功能。

4.3 注意运动安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受伤,如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停止运动并就诊。

5. 情志调理5.1 心理疏导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

5.2 缓解压力引导患者学会缓解压力的方法,如听音乐、练习瑜伽、冥想等,以降低血脂。

论述高脂血症的中医诊治以及整理的一些名家治疗高血脂时方用法

论述高脂血症的中医诊治以及整理的一些名家治疗高血脂时方用法

论述高脂血症的中医诊治以及整理的一些名家治疗高血脂时方用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人由于活动量少,营养不平衡,因此患高脂血症者逐年增加。

高脂血症通常是指空腹时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高于正常或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低于正常。

一部分与遗传因素有关,称原发性高脂血症;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低下、肾病综合征等因素引起,称继发性高脂血症。

血脂乃血浆或血清中脂类的统称,包括许多脂溶性物质,其主要成分为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游离脂肪酸等。

血中脂类含量超过正常值称为高脂血症。

由于血浆脂质为脂溶性,在血液中须与蛋白质结合,成为水溶性复合物才能运转到全身,它与动脉粥样性硬化、糖尿病、脂肪肝、肾病等关系十分密切,尤其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病中有重要地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当它合成过多超过清除时,即可在血液中积聚,成为一种病理产物,(过剩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容易沉积在动脉内膜上),促进动脉硬化,形成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所以老年人高脂血症的防治对提高老年人的生命素质、延长寿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中医学虽无高脂血症病名,但对其实质的认识却源远流长,中医的膏脂学说与现代医学的脂质描述基本一致。

《内经》中已有类似的记载,《素问·通评虚实论》曰:“甘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

”高脂血症与肥胖有关,《灵枢·逆顺肥瘦》云:“广肩、广腋、广项、多脂、厚皮”,即指肥胖者者,多由饮食不节而嗜食肥甘,好坐好静七情劳伤等因素所致。

其病机为素体脾气不足而运化功能失常,易致湿浊内生则化为痰浊阻遏经络;情志影响使肝气郁结而肝阳上亢,木旺克土而脾胃受损,运化失司则湿浊化痰蕴热,使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输布而致。

另外嗜食肥甘且醇酒乳酪也会使湿从内生。

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大致属于中医的“痰湿,浊阻、胸痹、眩晕、心悸、肥胖,中风等范畴,而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

辨证以脾、肾、肝、心为主,有虚有实。

以虚证或本虚标实多见,实证少见,主要见于青年人。

高脂血症中医治疗策略

高脂血症中医治疗策略

高脂血症中医治疗策略1.如何快速降低血脂?2.高血脂应如何治疗?3.吃什么中药可以治疗高血脂4.得了高血脂怎么办?怎么调理?5.高脂血症的不同症状怎么治疗?6.高血脂症的调护如何快速降低血脂?如何用中药进行高脂血症的治疗?高脂血症是现代医学的病名,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也无类似记载。

但从多年的临床实践观察,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和人体阴阳消长失衡而产生湿浊、瘀浊有关。

据临床所见,以高脂血症而引发冠心病者比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所以治疗高脂血症对冠心病而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中医对高脂血症的治疗究竟有哪些方药呢?(1)消脂减肥茶:生首乌30g、生山楂15g、草决明15g、冬瓜皮20g、乌龙茶3g。

先将首乌等四味共煎,去渣,以其汤液冲泡乌龙茶,代茶饮用,每日1剂。

连续饮用二月为一疗程,一般服用3~5疗程。

此方有降脂、活血、降压、利水等功用。

(2)决明子海带汤:草决明20g、海带30g。

水煎滤药除渣,吃海带饮汤,每日1次,一月为一疗程,一般服用1~3疗程,此方有祛脂降压作用,适用于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或肥胖病人食用。

(3)首乌片:每次口服5片,一日3次,连服2~4个月。

本药的降脂作用,主要机理是滋补肝肾,调整人体阴阳平衡。

有关实验研究表明,首乌含大黄根酸,能促进肠道运动,阻止或减少脂类在肠道吸收,因而血脂下降。

如何防治高脂血症?在现代医疗条件下,高脂血症是可以防治的,其对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合理饮食:合理的饮食是治疗高脂血症的基础,任何高脂血症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都应先行饮食治疗,只有在饮食治疗无效或病人不能耐受(常需半年至一年)时方才使用药物治疗,因为饮食治疗是最合乎生理的和有效的措施。

不论何种降脂药物,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副作用,而且,即使在用药物治疗时,也不应放松合理的饮食措施。

2、适量的体育运动:运动锻炼可增加消耗、改善脂质代谢,防止体脂和血脂增多。

运动可使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血脂含量完全降至正常水平。

中医高脂血症护理方案

中医高脂血症护理方案

中医高脂血症护理方案引言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升高。

中医作为一种综合性医学体系,具有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对于高脂血症的护理具有一定的疗效。

本文将介绍中医高脂血症护理方案,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高脂血症。

一、中医病因与病机分析根据中医理论,高脂血症的病因主要是脾胃湿热、肝肾阴虚等。

脾胃湿热是因为长期饮食不节制、运动不足等原因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而引发高脂血症。

肝肾阴虚则是由于长期抑郁、情绪波动等引起肝脏和肾脏功能失调,阴虚火旺,从而导致高脂血症。

因此,在中医护理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机来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

二、中医高脂血症护理方案1. 中医药调理中医药调理是中医护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针对高脂血症的病因和病机,中医药调理可以通过调整脾胃功能和肝肾功能来达到降低血脂的效果。

常用的中药有: •丹参:具有活血化淤、降脂、抗氧化等作用,可用于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水平;•薏苡仁:具有利水消肿、降脂、降压的作用,可用于清除体内热湿,调节血脂水平;•枸杞子:具有滋阴补肾、降脂抗氧化的作用,可用于调节肝肾功能,减少脂肪堆积。

2. 饮食调理中医护理中,饮食调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控制和预防高脂血症。

以下是一些中医饮食调理的原则:•低脂饮食:限制高脂高胆固醇的食物摄入,减少油脂的使用,选择瘦肉、低脂奶制品、蔬菜水果等食物;•防止湿热:减少糖、甜食等高糖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避免生冷、油炸等助湿助热的食物;•清淤化湿:多吃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如蔬菜、豆类等,促进排泄,防止湿热困滞。

3. 运动调理运动也是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可以帮助改善脾胃功能和肝肾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脂水平。

以下是一些适宜的运动形式:•散步:每天进行适量的散步,可以帮助消耗多余的能量,促进新陈代谢;•太极拳:太极拳以柔和的动作和呼吸为特点,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改善心理状态;•游泳:游泳可以锻炼全身肌肉,提高心肺功能,促进代谢,有利于降低血脂水平。

高脂血症的护理方法?推荐高脂血症的中医调理方案

高脂血症的护理方法?推荐高脂血症的中医调理方案

高脂血症的护理方法?推荐高脂血症的中医调理方案高脂血症是一种在中老年人身上多发的疾病,而近年来发病的年龄逐渐偏向年轻化,并且男性高脂血症的发病率要远远高于女性高脂血症的。

高脂血症极为容易引起其他的并发症,所以如何预防高脂血症和正确进行高脂血症的护理是必须要关注的问题,目前并不能通过西药来直接的控制高脂血症的病情,所以必须辅助以正确的中医调理方案来进行高脂血症的日常护理和治疗。

下面为高血脂症的中医调理提供以下适合日常护理和治疗的方案:一、高血脂症状的具体情形高血脂根据名字可以明显看出,与血浆和脂肪升高有关。

但高血脂在一般的日常生活中,很少会有很明显的发病症状,多半会在引起其他并发症的时候才有明显的特征,具体的症状可以在体检时询问医生和相关人员。

高血脂病症的发病人群中以中年男性为主,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男性工作时需要大量的饮酒进行应酬,也需要吸烟来排解心中的烦恼,而烟草和酒精是造成男性血脂高于女性的直接原因。

高血脂的发病也与家庭的遗传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果在整个家族中,有过高血脂的病症,那么下一代一般也会遗传上一代的高血脂。

这种由于上一代遗传给下一代的病症被称为原发性高脂血症。

除了原发性高血脂也存在有另一种由其他外界因素而引起的高血脂病症。

这种病症可能是由本身已经存在的其他疾病或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而导致的高血脂病症。

总之,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要每年定期的进行体检,高血脂的具体病症,需要进行详细的体检,才能体现出来,如果老人平时有出现胸闷、头晕,而且平时喜欢饮酒或者抽烟的情况,需要及时地进行体检,保证及时的就医进行治疗,防止由高血脂升高而导致的其他病症出现。

二、高血脂病症具体的护理方法高血脂病症的护理方法要根据具体的病症情形来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后续的护理方案。

在具体的治疗方案中,在饮食上减少能够引起高血脂病症的摄入,尽量摄入一些有助于老年人消化且不容易引起高血脂病症的食物。

在饮食方面可以咨询医生或者有着搭配经验的营养师。

浅议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

浅议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

浅议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等脂质含量过高的疾病,常常伴随着高血压、冠心病等危险的心血管疾病,是现代人健康中的一大隐患。

虽然现代医学已经有了许多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和建议有效的生活习惯,但是中医治疗在高脂血症防治中起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针对高脂血症的中医治疗举几点措施予以讲述。

一、针灸疗法中医针灸疗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疗法之一,它通过针刺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针灸治疗高脂血症中,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穴、大椎穴、三阴交穴、膻中穴等经典穴位。

通过针灸刺激这些穴位,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脂肪代谢,减少脂肪堆积,降低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从而起到缓解高脂血症症状的效果。

二、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是中医疗法的核心之一,因具有药物代谢少、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等特点,不能替代现代医学,但作为佐证还是相当有益的。

中药治疗常用的方剂包括降脂茶、双花含片、龙胆泻肝丸等。

这些中药中含有多种药物成分,可以调节人体内的代谢,促进脂肪代谢,有机会达到调整血脂的目的。

三、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高血脂是由于脾胃湿气壅滞、肝胆气滞、气郁湿滞等引起的。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该遵循中医饮食原则,饮食清淡、控制油脂、多食粗糙食物、忌食刺激性食品以及限量糖分等。

另外,要增加运动量,通过中医的推拿、拍打等动作,以调理全身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和脂肪消耗,调整身体机能,减少脂肪积累。

四、气功疗法气功作为一种中医疗法,它可以有效地改善高脂血症以及外在产生的症状。

通过调整呼吸、锻炼体能、疏通经络,使气血顺畅,达到调节身体机能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具体常用的气功包括五禽戏、八段锦等。

练习气功可以改变心态,调整情绪,促进身体的自然修复能力,有利于高脂血症的预防和治疗。

总之,中医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手段,但是也需要结合现代医学进行综合治疗。

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以及积极的心理调理是十分重要的。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与治疗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是指血液中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的病症。

在中医学中,高脂血症主要与体内的“痰湿”和“瘀血”等病理因素相关,治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调理脾胃、祛痰湿和活血化瘀等措施来降低血脂水平。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和治疗方法。

高脂血症的中医学认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痰湿、脾胃虚弱和瘀血。

1. 痰湿: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形成与体内痰湿的积聚有关。

痰湿是一种潴留在体内的湿气,它会阻碍脾胃的正常运化功能,导致脂肪无法被有效消化吸收,从而在体内积聚。

2. 脾胃虚弱:中医学认为,脾胃是人体的消化功能中心,如果脾胃功能虚弱,就会导致消化吸收功能减退,从而使脂肪无法得到有效的分解和利用,进而导致血液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

3. 瘀血:中医学认为,长期的脂肪积聚会导致血液黏稠,进而引发血液循环障碍和瘀血现象。

瘀血会使胆固醇和三酰甘油等血脂更难以被排出体外,从而加重高脂血症的病情。

1. 调理脾胃:脾胃虚弱是高脂血症的重要病因之一,治疗高脂血症首先要从调理脾胃入手。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主要有两种类型:气虚型和湿热型。

对于气虚型的患者,可以使用中药补气益脾的方剂,如四君子汤等;对于湿热型的患者,可以使用清热化湿的方剂,如茵陈蒿合剂等。

2. 祛痰湿: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形成与体内痰湿的积聚有关,祛痰湿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环节。

可以使用一些具有祛痰湿作用的中药,如半夏泻心汤等。

饮食上也要避免过食油腻和油炸食品,以减少痰湿的产生。

3. 活血化瘀:瘀血是高脂血症的重要病理特点之一,活血化瘀也是治疗高脂血症的重要手段。

可以使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如桃红四物汤等。

中医学还提倡适量的运动,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来改善瘀血现象。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形成与体内的痰湿和瘀血等病理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治疗高脂血症的关键在于调理脾胃、祛痰湿和活血化瘀。

通过中医的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脂水平,改善病情。

血浊病中医护理方案

血浊病中医护理方案

血浊病中医护理方案(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血浊病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1.痰浊内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重,口淡,食少。

舌胖,苔滑腻,脉滑。

2.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3.脾虚湿困证:乏力,头晕,胸闷,纳呆,恶心,身困,脘胀,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濡缓。

4.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眩晕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闭目养神,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2.密切观察眩晕发作的性质、时间、程度、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要立即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3.遵医嘱穴位按摩,如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4.遵医嘱耳穴贴压,如神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等穴位。

5.遵医嘱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6.遵医嘱穴位贴敷,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7.遵医嘱中药烫熨,如内关、丰隆、足三里等穴位。

(二)胸闷1.密切观察胸闷的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遵医嘱监测生命征变化。

出现异常或喘促、胸痛时,立即汇报医师协助处理。

2.发作时卧床休息,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

3.遵医嘱穴位按摩,如内关、神门、心俞等穴位。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穴心、神门、交感、内分泌、三焦等穴位。

5.遵医嘱中药泡足:常选用当归、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

6.遵医嘱穴位贴敷:选取心俞、膈俞、脾俞、血海等穴位。

(三)头目昏蒙1.保持病室安静,温湿度适宜,室内光线宜柔和、稍暗,避免噪声,减少探视。

2.发作时卧床休息,闭目养神,床铺平稳,避免他人碰撞摇动。

指导病人平时动作宜轻柔、缓和,在卧位时不可猛然起立,以免发生跌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脂血症(血浊)中医护理方案
1.常见证候要点
1、痰浊内阻证:形体肥胖,头重如裹,胸闷,呕恶痰涎,肢重,口淡,食少。

舌胖,苔滑腻,脉滑。

2、气滞血瘀证:胸胁胀闷,走窜疼痛,舌质暗有瘀点或瘀斑,脉弦或涩。

3、脾虚湿困证:乏力,头晕,胸闷,纳呆,恶心,身困,脘胀,舌淡,体胖大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或濡缓。

4、肝肾阴虚证:眩晕,耳鸣,腰酸,膝软,健忘,失眠,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头晕、神疲乏力
1.眩晕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改变体位时应动作缓慢,防止跌倒,避免深低头、旋转等动作。

环境宜清静,避免声光刺激。

2.观察眩晕发作的次数、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及血压等变化。

3.进行血压监测并做好记录。

若出现血压持续上升或伴有眩晕加重、头痛剧烈、呕吐、视物模糊、语言蹇涩、肢体麻木或行动不便者,要立即报告医师,并做好抢救准备。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神门、肝、脾、肾、降
压沟、心、交感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百会、风池、上星、头维、太阳、印堂等穴位,每次20分钟,每晚睡前1次。

6.中药泡足,根据不同证型,选用相应中药制剂,每日1次。

7.遵医嘱穴位贴敷疗法:可选择的穴位双足涌泉穴,每日1次。

(二)胸闷、心悸
1.观察心悸发作是否与情志、进食、体力活动等变化有关。

2.心悸发作时卧床休息,观察患者心率、心律、血压、呼吸、神色、汗出等变化。

3.心悸发作有恐惧感者,应有专人陪伴,并给予心理安慰。

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安神类药物。

4.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可选择心、交感、神门、枕等穴位。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可选择内关、通里,配穴取大陵、心俞、膻中、劳宫、照海等穴位。

(三)肢体麻木
1.评估肢体麻木范围、性质、程度及与体位的关系。

2.指导患者主动活动麻木肢体,可用梅花针或指尖叩击、拍打按摩麻木部位,减轻或缓解症状。

3.注意肢体保暖,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4.遵医嘱给予中药熏蒸、理疗、电针、刮痧等治疗,避免烫伤或意外损伤。

(四)失眠健忘
1.保持病房安静、整洁,通风良好。

2.遵医嘱应用镇静安神药物,并观察用药后反应及效果。

3.睡前服热牛奶、温水泡脚,按摩双侧太阳穴,印堂穴,听舒缓轻音乐,不宜饮浓茶或咖啡。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中药与西药的服药时间应间隔1~2小时左右,眩晕伴恶心呕吐者中药宜冷服
(2)眩晕伴有呕吐者宜姜汁滴舌后服,并采用少量频服。

(3)遵医嘱服用调节血脂的药物,密切观察患者血脂变化情况。

中成药:蒲参胶囊、荷丹片等。

2.注射给药
(1)静脉滴注扩血管药应遵医嘱调整滴速,并监测血压、心电图、肝肾功能等变化,指导患者在改变体位时要动作缓慢,预防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如出现头晕、眼花、恶心等应立即平卧。

(2)给予活血化瘀药物静脉滴注
(二)针灸治疗:
1、治疗原则:按照经络理论,可根据不同分期、不同证候选择合理的穴位
配伍和适宜的手法进行。

治疗主要以耳针、体针、腹针为主。

2、针灸方法:
(1)耳针
取穴:取脾、胃、内分泌等穴,或取敏感点。

方法:用耳贴王不留行籽压穴。

每次取4-6穴,两耳交替,3天换药1次,5次为1个疗程,共1-4个疗程。

(2)体针
取穴:风池、曲池、内关、血海、丰隆、三阴交、太冲。

(3)腹针疗法
方法: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用引气归原取穴法。

(三)治疗设备:根据病情需要和临床症状,可选用光能生物治疗仪等。

(四)其他疗法:
1、山楂玫瑰花茶:用干山楂6g、玫瑰花3g泡茶饮用。

2、绞股蓝茶:用绞股蓝叶2~3g开水冲泡后饮用。

3、普洱菊花茶:用普洱茶、菊花各2~3g开水冲泡后饮用。

4、槐花莲子心茶:干槐花、莲心各2~3g泡茶饮用。

5、葛根茶:葛根2~3g泡茶饮用。

(五)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血浊患者除药物治疗外,生活方式的改变,是血脂防治的重要手段。

由于高脂血症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所以无论什么原因造成血脂增高,都应选用TLC。

1、适当的运动及控制体重应选择中等强度,一般控制在
50%-70%最大耗氧量,运动时间和频率保证每次运动时间在
30- 40min。

运动方式:对于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浊者可采用长时间,慢速度,长距离的有氧训练。

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血清HDL-C过低者应以控制体重为主要目标。

2、膳食治疗
膳食治疗的目标是对有关的营养成分规定一个限度,参考美国成人高胆固醇检出、评价与治疗方案(ATPII)的膳食治疗方案、根据我国人群90年代膳食情况略作修改。

膳食治疗原则与要求:
①能量:每餐7-8分饱,少进食肥肉、油炸食品、各类甜食及甜饮料。

每日能量摄入20-25kca1/kg。

②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50%~60%,每日主食6~8两。

③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20%。

④脂肪:占总能量的20%~30%。

S(短链脂肪酸)<10%(甚至6%~8%),P(磷脂)为10%, M
(中链脂肪酸)≥10%。

胆固醇每日摄入250~300mg(某些患者须限制在150~200mg ) 。

⑤降脂食物:多选食酸奶、大蒜、洋葱、苜蓿、香菇、木耳、山楂、绿豆、黄豆及其制品。

多饮绿茶,或喝些含糖少的猕猴桃或山楂饮料。

⑥戒酒:过多饮酒使每日总能量摄入过高。

酒精可促进胆固醇及甘油三脂的合成,升高血脂。

(六)特色技术
1.内服中药
2.针灸治疗
3.耳穴贴压(耳穴埋豆)
4.膳食治疗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肥胖者经常头晕胀痛,胸脘痞闷,甚则呕恶痰涎,身沉肢重,乏力倦怠。

对于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血浊者可采用长时间,慢速度,长距离的有氧训练。

2.性情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伴胸闷,少腹或胁肋胀痛,脘痞嗳气,泛酸苦水。

注意饮食均衡,保持理想体重,过重及肥胖者必须控制饮食及做适当的运动
3.中年以上形体并不丰腴者,常眩晕,耳鸣,头痛,肢麻,腰膝酸软,口咽干燥,五心烦热,健忘难寐。

避免饮酒过量,少应酬、少抽烟、多运动、适时排解压力
4.形体肥胖,形神衰退,常头昏头晕,耳鸣,齿摇,腰膝酸软,形寒怕冷,手足欠温,腹胀纳呆,肠鸣便溏,阳痿滑精。

少进食肥肉、油炸食品、各类甜食及甜饮料,多摄取高纤维食物。

(二)饮食指导
1、注意饮食均衡,保持理想体重,过重及肥胖者必须控制饮食。

2、少吃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内脏类(心、肝、肾、脑)及蛋黄、蟹黄、鱼卵等。

补充优质蛋白质,多吃新鲜蔬菜并进食适当
的水果,可多吃茄子,洋葱,山楂,番茄,豆制品,大豆,玉米,核桃和牛奶等。

3、烹调宜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烧燉、卤等方式。

4、食用油宜选用不饱和脂肪酸的油脂(大豆油、葵花油、橄榄油),少用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猪油、奶油、棕榈油、牛油)。

5、多摄取高纤维食物,少摄取甜点、糕饼、汽水、可乐等甜食。

6、避免饮酒过量。

(三)情志调理
1、少应酬、少抽烟、多运动、适时排解压力。

2、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加强体育锻炼,选择适合于本人的轻中度体育活动。

3、劳逸结合,解除各种思想顾虑,心情舒畅,以静养生。

(四).并发症的护理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脂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渐进的和全身性的,造成了心脑血管疾病并产生了心绞痛、心肌梗塞、偏瘫等严重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科学的降脂,决不能仅靠药物,而且包括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等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运动应选择中等强度,一般控制在50%-70%最大耗氧量,运动时间和频率保证每次运动时间在30- 40min。

五、护理难点
病人只注重治疗和不注重护理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重视对眩晕患者的宣教,普及高脂血症知识。

2.讲解药膳饮食及调摄护理方面的知识。

3.高血脂病人在睡觉前应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一忌枕头过高二忌睡前吃得过饱三忌睡前服用大剂量安眠药、作用较强的降压药或血管扩张药四忌睡前酗酒。

五忌睡前抽烟
六、护理效果评价
高脂血症(血浊)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