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全集》

合集下载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

略说《鲁迅全集》的五种版本2005年11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举行了新版《鲁迅全集》首发式。

这是《鲁迅全集》第五种版本。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前后五种版本的情况。

第一种是1938年上海复社出版的二十卷本。

复社是郑振铎、胡愈之这些文化人自己集资办起的一家小出版社,资金不多,要出版这样大的一部书很吃力。

正好不久前出版了斯诺的《西行漫记》这本畅销书,赚了一笔钱。

另一个办法,是由蔡元培、宋庆龄出面,向海内外人士募集纪念本订户。

普及本每部定价才八元,而纪念本却是五十元(甲种)、一百元(乙种),集资不少,这书才得以印成。

这书署名为“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编”,实际是由许广平、郑振铎、王任叔定出方案,具体编校工作,是谢澹如、唐弢、柯灵等人做的。

这部《全集》,收入了鲁迅自己编印的全部著译的单行本。

他最后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及其“二集”,编成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印行,这次也编入《全集》第六卷。

这一卷中还有《且介亭杂文末编》,是他1936年的文集,由许广平编定的。

在编辑意图上,本版《全集》还是尽量求全。

散见于报刊上而未经作者编入单行本的文字,收集起来编为《集外集拾遗》收入第七卷,译文编为《译丛补》收入第十六卷。

鲁迅辑校的古籍,已出版的《唐宋传奇集》和《小说旧闻钞》,还有早年木刻印行的《会稽郡故书杂集》,加上曾经想要付印而没有成功的《嵇康集》和《古小说钩沉》,都收入了本版全集中。

他所辑校的古籍当然远不止这五种。

199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的《鲁迅辑校古籍手稿》就有六大函四十九册六十二种。

从这些手稿中可以看出,鲁迅所做的工作多少不一,有些不过是抄录,当时不都收入《全集》是适当的。

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已经将这些另行整理为四厚册出版了。

这部《全集》没有收入书信。

这些散在收信人手中的书信,征集不易。

直到1946年,许广平才将已征集到的855封书信编为《鲁迅书简》一书出版。

这部《全集》也没有将完好保存在许广平手中的鲁迅日记编入。

这就造成了一个无法挽回的损失。

《鲁迅全集》中的社会批判

《鲁迅全集》中的社会批判

鲁迅全集中的社会批判一、引言《鲁迅全集》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鲁迅的文集,涵盖了他从1898年到1936年间创作的众多作品。

其中,鲁迅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力和犀利的批判思维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着重探讨《鲁迅全集》中的社会批判内容,并对其中几个主要作品进行详细分析。

二、《呐喊》《呐喊》是鲁迅最早发表的短篇小说集,从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他后来批判封建社会和愧于救国责任人们的思想倾向。

该书通过描述各种残酷的社会现象和人性沦丧的形象,揭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主要内容:1."狂人日记":通过一个被认为疯癫之人所记录下来的日记,揭示了封建道德束缚下人们内心苦闷无力感和对生活现实感知与理解之间差距。

2."孔乙己":讲述了一个被歧视的酒保在社会阶级体制下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表明了对底层人士自尊心的尊重和对社会主义平等理念的呼吁。

3."阿Q正传":通过描述花岗记者与阿Q两个极端人物形象,反映了中国民族精神面临殖民统治时期的脆弱和软弱。

三、《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鲁迅创作于1918年,被认为是现代笔记小说的开山之作。

这部作品以疯子记叙者的视角,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化束缚下人们内心苦闷无力感以及对生活现实感知与理解之间差距。

主要内容:1.记叙者内心深处对现实虚无感和撞墙觉醒意识的探索。

2.对当时新文化运动和传统价值观冲突的批评。

3.揭示了道德沦丧、权贵相互勾结等社会现象。

四、《彷徨》《彷徨》是鲁迅创作于1920年后一段时间内最重要的一部小说集。

这部作品以冷峭的笔调,深刻地描绘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底层人民遭受的苦难和无奈。

主要内容:1."故乡":通过对故乡的回忆和现实的对比,揭示了传统族群观念对个体发展的限制和压迫。

2."药":描写了被剥削者如何为了生计而卖弄身体,并抨击了道德沦丧、物化人关系等社会现象。

3."生活":描述了一个替代象征分子干涉社会事件失败后陷入困境中,表达了鲁迅对于“活着”的思考。

《鲁迅全集》中的散文与小说对比分析

《鲁迅全集》中的散文与小说对比分析

鲁迅全集中的散文与小说对比分析学术背景介绍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号石涛,是中国现代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在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鲁迅的作品以揭露社会黑暗面和旧文化腐败为主题,深刻表达了他对于时代变革和人性问题的关注。

《鲁迅全集》是收录了鲁迅大部分作品的一部著名文集,其中包括了许多散文和小说。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鲁迅全集中的散文与小说进行对比分析,并探讨它们在表达方式、主题内容等方面的异同。

一、表达方式上的对比1. 散文•散文是以平实明快的语言来表达作者真挚感情和思考的一种形式。

•鲁迅的散文往往具有生动活泼、自由流畅、感情真切等特点。

•鲁迅在散文中提倡白话文写作,给予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深远影响。

2. 小说•小说是以虚构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和对世界的理解。

•鲁迅的小说常以血泪控诉社会悲剧,并通过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使读者深刻反思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问题。

二、主题内容上的对比1. 散文•鲁迅的散文作品揭示了中国旧社会的黑暗面,批判封建思想、伪科学和道德底线。

•他呼吁个体力量,强调自由、平等、正义和人道精神。

•散文作品中常涉及到鲁迅对历史和时代变革的思考,展现了他对于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

2. 小说•鲁迅的小说以真实生动而广为人知,其主题多聚焦于社会阶级矛盾、乡村现象、封建恶习等。

•小说里通常有拗曲离奇、破旧陈腐看似荒唐不合逻辑的情节,暗喻了封建制度和社会伦理崩溃的真实。

•鲁迅通过小说反映人性的丑陋和悲剧,探讨了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对命运抗争。

结论散文和小说作为鲁迅全集中重要的文学形式,虽然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主题内容,但它们都是鲁迅深入揭露社会问题、批判封建思想、呼唤民族精神觉醒的重要手段。

散文以生动活泼、自由流畅的语言表达了鲁迅对时代变革和个体力量的思考;而小说则通过虚构与真实相融合的艺术手法,更直接地展现了社会黑暗面和人性悲剧。

《鲁迅全集》概述

《鲁迅全集》概述

《鲁迅全集》概述
《鲁迅全集》是一部收入鲁迅先生全部著作、译文、古籍整理、绘画、书法、画册编纂等作品的重要文献。

它不仅包含了鲁迅先生的小说、散文、杂文、诗歌、日记、书信等文学作品,还收录了他的学术著作、译文、序跋、演讲记录稿等。

此外,还有同代人回忆文章中的语录片断,这些材料虽然出自他人记录和回忆,但也为鲁迅先生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鲁迅全集》的版本经过多次修订,注释精良,是研究鲁迅、阅读鲁迅的第一手资料。

它不仅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了解鲁迅先生生平和思想的重要途径。

通过阅读《鲁迅全集》,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创作、思想观点和人格魅力,感受他对社会、历史、文化等各个方面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

总之,《鲁迅全集》是一部全面、系统、深入地反映鲁迅先生文学创作和思想观点的重要文献,是研究鲁迅、了解鲁迅的必备参考书。

《鲁迅全集》中的思想与社会批判

《鲁迅全集》中的思想与社会批判

鲁迅全集中的思想与社会批判鲁迅(1881-1936)是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思想家,他以其对中国社会问题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而被誉为现代文学之父。

他的作品被收录在《鲁迅全集》中,这个巨大的文库包含了他的小说、散文、杂文、评论等多个题材。

1. 鲁迅思想的基本特点鲁迅思想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1.1 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批判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有较为批判的态度,认为传统文化存在着顽固守旧和落后于时代发展的问题。

他在《狂人日记》中通过讽刺手法揭示了封建社会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

1.2 关注社会底层民众鲁迅关注社会底层民众的遭遇,关注劳动者和农民等群体的悲苦与艰辛。

他通过小说《阿Q正传》以及其他一些作品呈现了下层人民面对压迫和残酷现实的抗争。

1.3 批判封建道德与社会虚伪鲁迅通过揭示封建道德的虚伪和社会阶级矛盾,强调了个体自由和人性的重要性。

他在《孔乙己》等作品中,通过讽刺手法揭露了社会的虚伪和不公正。

2. 鲁迅全集中的代表作品《鲁迅全集》中收录了许多具有思想深度和社会批判力的作品,以下是其中几篇代表作品:2.1 《狂人日记》这是鲁迅最为知名的小说之一,通过主人公理论上疯癫但却能反映现实世界问题的视角,展示了传统文化所带来的束缚与个体挣扎。

2.2 《阿Q正传》这部小说以阿Q这个普通底层农民为主人公,描述了他在封建社会里所处境遇和面对的悲惨命运。

通过阿Q对生活现实的无奈反抗,揭示出时代背景下普通人群体艰苦生活的真实写照。

2.3 《孔乙己》这是一篇短篇小说,通过讲述一个被社会歧视的穷苦酒保孔乙己的故事,揭示了中国旧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对弱势群体的不公平待遇。

3. 鲁迅全集对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影响鲁迅全集作为中国近现代文学经典之一,对于中国文化与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对当时封建道德与传统观念进行批判,引发人们对传统文化及其价值观念重新思考。

•引领了新文化运动,为今后中国文学和思想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激励了后来的作家和思想家,推动了社会进步与变革。

《鲁迅全集(全20册)》鲁迅

《鲁迅全集(全20册)》鲁迅

《鲁迅全集(全20册)》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早年与厉绥之和钱均夫同赴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最为广泛的笔名。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1936年10月,鲁迅先生在上海逝世。

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为”扩大鲁迅精神的影响,以唤醒国魂,争取光明”编印了鲁迅逝后第一版《鲁迅全集》。

《全集》由蔡元培任主席的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编校,编辑委员有蔡元培、马裕藻、沈兼士、茅盾、周作人诸先生。

《全集》总目以鲁迅亲定的著述目录为基础,增加了译作部分,并力求各册字数大致相当。

全书大致分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

各部分内容按时间先后排序。

全书总计六百余万字,共分二十卷。

于1938年6月正式出版并发行。

本次出版,就是以1938年的这一版《鲁迅全集》作为底本的。

在编辑过程中,尽可能的保留原版的风貌。

全书内容和编排体例均与原版相同。

按原版编排,共分20卷。

其中创作、古籍校辑、译作三大部分依然按照时间先后排序。

仅根据*关于写作时间的考证,调整了个别内容的顺序。

整本书的修订只是把传统的竖排改成了简化的横排,只纠正了原版本中的一些错别字和标点符号。

其中,通用字和鲁迅使用的文字完全按照原版保留。

另外,外国人的名字和地名都是当时鲁迅翻译的。

《鲁迅全集》读后感

《鲁迅全集》读后感

《鲁迅全集》读后感《鲁迅全集》读后感1这本书收辑了鲁迅先生《朝花夕拾》、《野草》等一生全部散文。

读整片我读了整整一天,也许我阅读的速度着实太慢了,也许鲁迅先生写的东西总让我陷入思想的旋涡,但总算获益匪浅。

而最有印象的散文有《立论》《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诗歌则是《自嘲》《自题小像》。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是我小时候看过的散文,那时总认为鲁迅先生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还有“美女蛇的故事,行如人体的何首乌吃后长生不老的传所写的无过于我们现在所看的神话童话书故事,什么“人面的兽,九头现在却不那么认为了!鲁迅先生写了那么多有趣的事,也许并不是因为要给我们知道他的童年过得有多精彩,而是为了回忆和缅怀已逝去的人和事。

这是一种生命的进化,思想的升华。

长妈妈和百草园,<<山海经>>和三味书屋都陪伴了鲁迅先生的整个童年,都是构成她美好回忆的轴心载体。

因此他才会情不自禁的述说了那么多。

而<<立论>>这篇散文却让我认为它所说的是那时中国流行的"惯病"—————虚荣泛滥,是非不分。

而这恰恰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个性独特————爱憎分明,明辨是非。

对于那两首诗歌<<自嘲>>和<<自题小像>>呢?虽没学过,但却让我喜爱。

特别是<<自嘲>>里的那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却是千古名句。

<<自题小像>>中的那句"寄寒予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也更是体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情怀。

这让我想到平时的自己,自当羞愧。

所以我决定今后增加阅读"爱国立志"的书籍,好萌发我的爱国情怀与奋发之志。

混乱的思绪终于用活跃的文字表达出来,虽不一定是最完整的心灵写照,但却是让我心境平浮的东西,在此,我对鲁迅先生———这位中国文坛的金斗士,致以崇高的敬礼!《鲁迅全集》读后感2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

《鲁迅全集读后感》500字

《鲁迅全集读后感》500字

《鲁迅全集读后感》500字
《鲁迅全集》是博大精深的文学作品,通过它,我感受到了鲁迅文学的历史与文艺思想的发展,也更加深入了解了他在思想、社会、文学等不同领域的风格。

在鲁迅理论影响下,他多年对教育、文学、思想的研究使他独树一帜,他的文学创作也经历了不同的时期,从初期的官僚文学到后期的反官僚文学,都深深的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发展。

若从文体来看,鲁迅写小说以“小说散文”形式融合,在文体上有特殊的风格。

他的作品中隐藏着深邃的思想和深刻的内涵,思想超越了传统文学,表达出对社会的批判,也突显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怀念。

从《鲁迅全集》中我收获了很多,从中可以看出鲁迅独特的文学风格,丰厚的文学内涵,可以让人深思,也可以让我们受到启发,开阔我们的视野。

总之,《鲁迅全集》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瑰宝,我们应该多多学习鲁迅的文学作品,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是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先生的笔是投枪,是匕首,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是最任性的。

《鲁迅全集》融会了鲁迅先生的斗争思想,反映了近代中国生活、思想的方方面面。

这本书里收录的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小说集、杂文集等,其中最出名的有《呐喊》、《祝福》、《阿Q正传》、《药》等,这些文章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都是通过一些小事描写当时的中国人的生活,突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人们的愚昧封建,国家的羸弱,侧面反映了中国的近代史。

其中反映得最深刻的就是当中的《阿Q正传》。

阿Q所处的时代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内忧外患,政治腐败,民众愚昧,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少数有志之士,披荆斩棘,浴血奋战,试图挽救危亡的中国。

这就是近现代之交轰轰烈烈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的伟大任务。

资产阶级把有强烈革命要求的农民拒之门外,而与封建势力妥协,这就不可能解决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问题。

因此,广大农民在革命之后,仍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之下,承受着政治上的压迫,经济上的剥削和精神上的奴役。

他们仍然“想做奴隶而不得”。

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向来采取暴力镇压和精神奴役的政策。

就后者说,是利用封建礼教、封建迷信和愚民政策。

在阿Q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封建精神奴役的“业绩”和被奴役者严重的精神“内伤”。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中国历史是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掠夺的屈辱史,封建统治阶级在这种特殊的历史下形成一种变态的心理,一方面对帝国主义者奴颜婢膝,表现出一副奴才相;另一方面对自己统治下的臣民又摆出主子的架子,进行疯狂的镇压,凶狠的盘剥。

他们对帝国主义侵略本已到了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地步,但偏要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

已经到了死亡的边缘,却追求精神上的胜利。

这一思想深深毒害着处于下层的劳动人民。

从更远的思想根源来说,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思想陈陈相因,封建礼教、封建道德规范一代代从精神上麻醉和毒害劳动人民。

这种麻醉和毒害造成了阿Q的愚昧落后和麻木不仁。

统治者的“精神胜利法”和对人民进行的封建麻醉教育,正是造成劳动人民不觉醒的精神状态的麻醉剂。

这种麻醉剂只能使劳动人民忘却压迫和屈辱,无反抗,无斗志,永远处在被压迫、被剥削、受毒害的状态中,成为封建统治者的奴才和顺民鲁迅以思想家的冷静和深邃思考,以文学家的敏感和专注,观察、分析着所经历所思考的一切,感受着时代的脉搏,逐步认识自己所经历的革命、所处的社会和所接触的人们的精神状态。

从阿Q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当时国人的愚昧,自欺欺人,国人悲惨的生活使得整个社会到处都充斥着这种阿Q精神,麻痹这整个中华大地。

鲁迅先生就是希望通过这篇《阿Q》来进行呐喊,对这个社会呐喊,唤醒国人,唤醒整个中华民族。

其实除了《阿Q正传》之外。

《药》、《祝福》、等作品也一样映射着当代中国的社会,每一篇几乎都是鲁迅先生在用尽全力再向国人呐喊,在呼唤国民的苏醒。

鲁迅先生用那铿锵有力的笔头一直奋斗着。

《鲁迅全集》是一本从社会底层去看近代中国的书,它反映着当时最真实的社会状况,是一本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的文学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