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的母题

合集下载

大众文学基本的母题

大众文学基本的母题

大众文学基本的母题
西方常见的文学母题:自然、性爱、自由、命运神圣、死亡。

中国常见的文学母题:爱国、思乡、悲秋、伤别、春恨、闺怨、怀古、复仇、抗恶、报恩。

1、以小说中死亡母题为例:
《离骚》、《红楼梦》、《祝福》、《活着》、《俄底浦斯王》、《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卡列尼娜》……在这些人的死亡过程,复杂的人性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基于此,悲剧才穿越时代,穿越国度,成为经典。

2、以诗歌中的黄昏母题为例: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何其至哉?鸡栖于坻,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九歌·河伯》有“日将暮兮怅忘归,惟极浦兮寤怀”
司马相如《长门赋》:“日黄昏而望绝兮,怅独托于空堂。


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秦观《满庭芳》词有“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许庭《临江仙·咏柳》则谓:“夕阳影里,愁杀宦游人。


赵君样《新水令·闺情》的“醒也销魂,醉也销魂,怯残春又是残春,怕黄昏又是黄昏”。

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金人刘仲尹《鹧鸪天》所谓:“人不见,思何穷?断肠今古夕阳中。

”。

中国文学抒情母题

中国文学抒情母题

中国文学抒情母题文化底蕴温馨点拨文章离不开对生活的感悟,有文化底蕴的文章更多的是通过与历史文化的沟通来表述个人对世界对生命的看法它的“载体”是传统文化,因此了解传统文化,熟悉传统文化,运用传统文化是写作文化底蕴文章必须的基础和技能。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如何了解文化长河的发源、走向、成长、辉煌与曲拆、断裂;如何了解文化波涛中动人的浪花,美丽的细节,用它们阳光般灿烂的语言作为考场作文或文学创作的优秀文化基因,用它们的光芒照亮读者的眼睛?这是学习者实实在在必走的路。

传统是“某一地域的人群”的“精神主宰”。

“它上至宗教、社翟,下至生活习俗;大到思想体系,小到格调情趣;远可追至祖先创造文字,近可随意出人五官七窍。

表面上,传统是一种流淌于文字底下(如:四书五经)、散布在街景市集之中的古旧风气。

实事上,传统就是一个人的血肉之躯,一种察赋了始祖历经千万年磨砺、适应择从而恒固、传延至今的优秀神经脉络”(于强学语)。

传统的“根”里就是一个人的思维思辨模式。

传统文化在于“传”下去并“统”一在群体和个体身上。

是一个群体在时空上的积淀和延续。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周易”文化为中心发展出来的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等文化的总汇。

第一节文化符号92温馨点拨文化可视为由各种符号和象征组成的体系。

符号是人类独创的信息载体,是文化的体现。

文艺符号学的奠基人,美国当代的哲学家、美学家苏珊·朗格说:“艺术中使用的符号是一种终极的意象,一种诉诸于直接的直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感受的活的东西。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诗词文学中许多事物,如柳、菊花、莲、夕阳、燕子、月亮等就是一种典型的艺术符号.其传达出来的意义具有象征性,它们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生成的约定俗成的对应喻指。

掌握这些符号的文化借向,学会利用这些符号的象征意义来分析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就掌握了开启传统文学大门的钥匙一、重要物象的文化指向意象是中国文化的基因。

母题与原型——精选推荐

母题与原型——精选推荐

母题与原型母题:母题指那种反复出现于不同文本的、与叙事类型化特征相关的最小单元或成分。

母题并非生成于现实情景,也不属于个人的创造,而是源于传统。

母题以它的构成显示了文化传统向叙述形式的转化、浸渗和凝聚。

作为文化和文学传统的母题,还可以突破时代、地域、文化、语言及艺术类型等种种局限,使得一些基本的叙事单元获得永久性“通变”。

中国“幻化”母题更多地体现出神话式的浪漫,而“离魂”母题则在浪漫的外衣之内蕴藏着对现实生活的眷恋,对感性、欲望、情感的大胆追求。

从母题中不仅可以见出文学传统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同时还能把握到民族文化和民族审美心态的积淀过程及其显现状态。

母题往往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因素:一个事件、一种手法或一种叙述模式。

也指一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关键性的短语、一段描述或一组复杂的意象。

如,西方民间文学中一位“令人讨厌的妇人”结果是一个美丽的公主的母题,男子被美貌的女人所迷惑的母题。

母题总是依存于一定的文学表现程式:一种反复出现并因而形成了自己传统的叙述成规(叙事作品)或意象模式(抒情作品)。

中国诗歌传统中感叹时光易逝、生命短暂、人生如梦是一个母题(死亡母题)。

但这样的母题不像哲学史或思想史上那样以观念形态和逻辑方式存在,而是惯例性质的意象模式。

如:以“暮”、“晚”为关键词的意象模式——日暮、岁暮、夕阳、残照、落日、斜阳;以“川”、“流水”、“河”、“舟”、“孤舟”为关键词的意象模式;以“秋”为关键词的意象模式—悲秋、秋气、落叶、朝霜、白露;以“春”为关键词意象模式——惜春、怨春、落花、落红、残花;“死亡”、“怀乡”、“隐逸”、“怀古”都是中国文学常见的母题。

任何母题都以惯例的形式存在,是“有意味的形式”。

特定民族中的母题是该民族文化审美心理(包括人生观念、价值取向、情感模式、审美体验等)的集中体现。

原型,又叫原型意象,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表现。

人的创造活动离不开集体无意识。

文学理论意义上的原型,是指在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并能激发读者情感反应的构思、形象、意象或情节类型。

2.7文学母题

2.7文学母题

3、《永恒的眷恋——悼祭文学的主题史研究》是 较全面地从文化与民俗的角度观照传统悼祭文学 的一部填补空白之作。作者从心态史与主题学结 合角度入手,从浩繁的悼亡哀祭诗词文赋中,分 拣悼妻、悼友、悼子女、悼史弟姐妹、悼妓姬之 作及其不同情感取向,概括出其五大艺术表现形 式,枚举出有代表性的琴、松柏、剑、黄昏四种 惯用意象话语,并分析了自挽自悼和临终诗词的 人性意蕴以及悼祭同报恩、尽孝、复仇等习俗心 理的种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最后概括总结了悼祭 文学的多种审美文化价值。
2、它有利于打破文体研究各自分隔的局面, 其跨文体的优势可补各体文学分体研究之 短,从而在更科学的本体层次上把握文学 生命树的生成运作本质,将共时 ( 个案、 时代) 与历时 ( 系统、传统) 的研究加以 有机结合,有利于更具体有序地了解既往, 推陈出新。
3、它有利于将文学史与接受阐释史、心态和文化 研究结合互补,突出文学本体地位,便于同比较 文学的跨文化研究接轨,由以往多限于点点 ( 作 品与作品,作家与作家) 、面面 ( 时代思潮、作 家流派与群体之间) 的比较,逐渐上升为线线 ( 主题史、题材史及艺术思维方式、文化模式等) 比较,在较为广博与坚实的基础上、较高的起点 上,发挥中国比较文学的民族特点或曰优势,从 而能将现有的丰厚而具体的研究成果综合贯通, 向下一个世纪新层次上的文学——文化——人文 综合研究迈进。
西方常见的文学母题:自然、性爱、自由、命运、
神圣、死亡。
中国常见的文学母题:爱国、思乡、悲秋、伤别、
春恨、闺怨、怀古、复仇、抗恶、报恩。
1、以小说中死亡母题为例: 《离骚》、《红楼梦》、《祝福》、《活 着》、《俄底浦斯王》、《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卡列尼 娜》……在这些人的死亡过程,复杂的人 性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基于此,悲 剧才穿越时代,穿越国度,成为经典。

中国当代文学“变形”母题的时代内涵

中国当代文学“变形”母题的时代内涵

中国当代文学变形母题的时代内涵有关于变形母题,从中国古代典籍来看,《山海经》等原始初民神话诸如女娲之化为精卫鸟,大禹化为熊,庄子化为蝶等等都有表现。

关于这种神话的变形,著名学者温儒敏说:在这些奇形怪相的神话中,很明显地组合了三个观念,就是神,人,兽。

所谓神,是人和兽的构成;所谓人,是同兽形而具神性;所谓兽,是共人形而可通神,三者混而为一,不知其名。

①而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看,关于变形的题材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神话《变形记》,此书是集变形神话的大成,向我们展示了200多个变形故事。

德国学者卡西尔指出:如果神话世界有什么典型特点和突出特性的话,如果它有什么支配它的法则的话,那这就是变形法则。

②而经过神话时期的想象,变形母题更是找到了它适合生活的土壤。

在当代文坛上,在新千年的时期,出现了《生死疲劳》和《怀念狼》这两部描写变形的长篇巨著。

两本书虽然描写的年代不一样,内容不一样,但是同样的是表达了作者对人与社会的关心。

两位作者以各自独自的眼光和写作手法表达了对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的精神和灵魂的变形。

而这些题材在当代文学中有如下的时代意义。

一、人性的凶残和丑恶的展示在西方的语境中,人是作为理性的存在,而兽性则是不理智的,丑陋的存在。

福柯认为:从一开始,西方文化就不认为动物参与了全部自然,参与了它的理智和秩序。

动物属于一种反自然,一种威胁着自然秩序,以其狂乱威胁着自然的积极理智的消极否定方面。

③我国的传统思想中认为:人之初,性本善。

对人性是抱有积极的看法的。

可是在《怀念狼》和《生死疲劳》中,两位作家对人性的恶的展示,显示了新的时代下的对于人性的思考。

在人性不再美好的现代,人身上的兽性就会出现。

莫言在《生死疲劳》的台湾版本的后记中说到:只有正视人类之恶,只有认识到自我之丑,只有描写了人类不可克服的弱点和病态人格导致的悲惨命运,才能真正的了解人性,产生对人性的大的感悟吧。

这种人性的丑恶和凶残在文本中表现的很明显。

文学母题 PPT

文学母题 PPT

西方常见的文学母题:自然常见的文学母题:爱国、思乡、悲秋、伤别、 春恨、闺怨、怀古、复仇、抗恶、报恩。
1、以小说中死亡母题为例:
《离骚》、《红楼梦》、《祝福》、《活 着》、《俄底浦斯王》、《哈姆雷特》、 《罗密欧与朱丽叶》、《安娜·卡列尼 娜》……在这些人的死亡过程,复杂的人 性得以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基于此,悲 剧才穿越时代,穿越国度,成为经典。
文学母题
一、文学母题的涵义 二、文学母题构成原因 三、文学母题的掌握方式
一、文学母题的涵义和意义
(一)涵义
• 文学母题,指的是文学历史进程中,不断被反复 书写、表现的共同主题(永恒的主题)。
• 文学母题在某个历史时段中原创成形,由于其思 想情感的基点和指向具有某种代表性,以后便不 断衍生,为后代文学反复借鉴、展示。在这个过 程中,它既有微观的局部的更新变化,但又保持 着宏观的整体的一致性。草蛇灰线,绵延不绝, 在文学发展的纵向上形成一道道特别的文学风景 线。
就积极方面观之,母题体现了文学活动中民 族审美心态的积淀过程和积淀状态,从一个重要 角度凸现了文学发展规律,使人们可以从母题的 原创状态开始,梳理出文学流变的一些基本理路。 同时,不同时代共同的主题追求,还体现了文学 精神支点和精神旨归的大致情形,所谓文学的永 恒魅力,也可以从这里找到一些基本成因。
例如:爱与死是人生两大事项,也是文学艺 术家苦苦追求的创作母题。只要世上有人类 存在,就会有死亡的阴影笼罩;只要人类不 绝于男女两性,就会有五彩的爱情花环缠绕。
(二)间接原因
1、人类学原因
在“文学人类学”的视野下,文学不 再是孤立的字面上的东西,而是整个人类 文化创造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同古老的 神话、信仰、宗教仪式及民间风俗等有着 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作为原始宗教文学 表现形式的神话实际上是人类欲望的集体 象征。

古典诗词的传统母题

古典诗词的传统母题

古典诗词的传统母题有:
1.送别抒怀:表达离别之痛,思念之苦,以及传达友情、亲情的深
厚与温暖。

2.羁旅思乡:表达漂泊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以及旅途
中的孤独和寂寞。

3.忧国忧民:关心国家大事,关注社会现实,担忧人民福祉,表达
对国家强盛、人民安乐的渴望和期盼。

4.怀古咏史:追忆历史事件,缅怀历史人物,借古讽今,抒发对历
史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5.写景咏物:描绘自然风光、景色物态,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
美,以及寄托个人的情感和志趣。

6.爱情闺怨:表达对爱情的渴望、思念和眷恋,以及对闺中独处的
孤独和寂寞的感慨。

7.边塞征战:描绘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英勇无畏的精神风貌,以
及传达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母题何为——文学母题和母题研究法溯源

母题何为——文学母题和母题研究法溯源
21 0 0年 2月
湛 江师 范学 院学报
J OU RNAL OF ZHA NJ ANG I NORM A L COLLEGE
Fe .2 O b Ol Vo1 3 NO 1 .1 .
第3卷 第 1 1 期
母 题 何 为
— —
文 学母 题 和母 题 研 究 法 溯 源
书 中他对母 题作 了如 下解 释 :贯穿 一部 作 品一个 特 “ 别 的思想 或者 占主 导 地位 的成 份 , 它构 成 了主 题 的

说 纷纭 、 莫衷 一是 的现 象 , 因对母 题 概念理 解 的分歧 而导致 具体操 作 的泛化 , 因而 , 母题 和母 题研 究法 对 作一正 本清 源 的工作 显 得 非 常 迫 切 而 必 要 , 本论 文

什 么是 母 题
母 题 ( t ) 一个 舶来 词 , 一术 语 最 早 是适 moi 是 f 这
它要 么是 某 种 态 度 , 比如 反 抗 , 么 是 指 一 种 基 本 要
应 民间故事分 类 学 的需 要 而 被 学 者 采 用 的 , 般认 一 为 , 国学者 科 尔勒 (. he) 先 提 出这 一 概念 , 德 J Kb lr首
刘 惠 卿
( 江 师 范 学 院 人 文 学 院 ,广 东 湛 江 5 4 4 ) 湛 2 0 8 摘 要 : 百 年 来 , 题 研 究 法 经历 了从 民俗 学 、 间 文 艺 学 诸 领 域 向 小 说 戏 曲 研 究领 域 不 断 迁 移 的 过 程 , 近 母 民 逐 渐 由一 个舶 来词 成 为 小说 戏 曲 中情 节 单 元 演 变研 究 的 热 门 词 汇 , 概 念 主 要 是 指 最 小 的 情 节 单 元 , 外 还 赋 予 了 其 此 其 主 旨、 题 等 意 义 , 时 甚 至 与故 事 类 型 划 等 号 。 主 有 关键词 : 题 ; 节; 变 ; 母 情 演 小说 中 图分 类 号 :2 6 I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7 22 1) 1 0 9 5 10 —4 0 (0 00 —0 4 —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型是一种 “原始意象”,是集体无意识 的内容,是一种本原的模型,其他相似的 存在皆根据这种本原模型而成形。
第二节 中国文学中的故事母题
一、中国文学的主要故事母题
? 霸王别姬、孟姜女、赵贞女型、悟道成仙、 人妖相恋、人鬼之恋、偶得天书、下凡历 劫、成祧继嗣、“三顾茅庐”、“黄粱一 梦”、才子佳人、掘地见宝、动物报 恩……
第四章 中国文学的母题
第一节
母题与主题、原型略论
一、什么是母题
? 母题既指在神话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种 人类精神现象,也指从故事情节中简化抽 离出来的、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的、甚至 只剩下一个基本动作或一个基本名词,它 必须带有普遍存在并且广泛推广意义的文 本中的最小元素。
二、什么是主题
? 主题是从作品的题材结构中抽象出来的带 有作者主观情感色彩的观点、倾向。
2000 年版。 ? 7、吴光正《中国古代小说的原型与母题》,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2 年版。
三、什么是原型
?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原始文化》 (1871 )一书提出艺术起源于“巫术” 。
?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金枝》(1890 ): 巫术—宗教—科学
卡尔·荣格(1875——1961)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
集体无意识 原型
不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五常)为旨归,又与善 恶对立的道德模式结合起来,因此普遍受到推重。 复仇母题成为文学家偏爱的一大素材,广泛存在 于古今文学、影视剧中。
? 西方文学的复仇则主要为了维护自我之尊严。
三、怀古母题
? 怀古往往指诗人追忆历史人物的某种悲剧 性遭遇与悲剧性结局时引发出的感伤悲哀 的情感体验。
二、“霸王别姬”母题
? 1、《史记 》中的“霸王别姬” ? 2、20世纪初的 “霸王别姬” ? 3、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霸王别姬” ? 4、“霸王别姬”母题的意义
三、“猿猴抢婚”母题
? 1、猿猴抢婚型母题的表现形态
? 盗妇型、窃夫型
? 2、猿猴抢婚型母题的文化内涵 ? 动物崇拜观念 (图腾崇拜) ? “人兽分开” 观念
? 2、王立《文人审美心态与中国文学十大主题》,辽海出 版社2003 年版。
? 3、王立《中国文学主题学》,中州古籍出版社, 1995 年
? 4、王立《中国古代文学主题学思想研究》,天津教育出 版社2008 年版。
? 5、王列生《文学母题论》,黄山出版社1882 年版 ? 6、陈敦、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1、怀古母题的存在形式 ? 怀古诗、历史剧、讲史平话与历史小说 ? 2、怀古母题中的代码
? 地域、王朝、人物等
? 3、怀古母题的文化内涵 ? 历史的感伤、强烈的史学意识与政治意识
等。
第四节 中国文学中的人物母题
一、中国文学中的主要人物母题
? 中国文学中的人物母题,如大禹、采桑女、愚公、 诸葛亮、红娘、清官(狄仁杰、施公、包公)、 高僧、异貌帝王、义仆等。
? 西方文学有俄狄浦斯(杀父娶母),奥德塞(妒 忌),美狄亚(复仇),普罗米修斯(无私)等。
二、中国文学中的义仆母题
? 1、什么是义仆?
? 2、中国文学中的义仆形象
? 传奇《昆仑奴》(磨勒 )(京剧《盗红绡》 )
? 3、义仆母题的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 1、《主题学研究论文集》,陈鹏翔编,台湾东大图书出 版公司,1983 年版。
第三节 中国文学的人类精神母题
一、中国文学的主要人类精神母题
? 伤逝 ? 怀古 ? 不遇 ? 相思 ? 伤春 ? 悲秋 ? 漂泊 ? 隐逸 ? 复仇 ? ……
二、复仇母题
? 1、复仇母题的表现形态 ? 血亲复仇、侠义复仇、痴心女子复仇、鬼神复仇 ? 2、复仇母题的文化内涵 ? 中国文学中的复仇母题往往以忠孝人伦(君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