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十大防御机制
心理学的十大防御机制包括:
1. 否认:面对不愉快的事实,拒绝承认或认为不存在。
2. 退行:在遇到挫折时,放弃成熟的应对方式,表现出类似幼儿的冲动行为。
3. 压抑:将不愉快的事情从意识中排除,不愿想起。
4. 投射:将自己的感受、态度、愿望等加到别人身上,推卸责任。
5. 反向形成:对内心的感受、欲望进行相反的表达,以掩盖自己的真实感受。
6. 合理化:为自己的行为或情感找一些看似合理的解释,以减少焦虑或避免面对真相。
7. 认同: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或特质,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8. 升华:将原本的攻击性行为或冲动转化为更建设性的行为,如艺术创作等。
9. 置换:将内心的愤怒和不满转移到其他人或事物上,以减轻自己的焦虑和压力。
10. 理他主义: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接纳,而按照他人的期望和价值观行事。
这些防御机制是人们为了应对心理压力和焦虑而发展出来的适应性行为,但过度使用或不适当使用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或人际关系问题。
了解这些防御机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行为,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帮助。
2015教师资格教育心理学考点: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幻想、压抑、投射、反向、转移、退行、文饰、补偿、升华等。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1.否认否认是指拒绝接受不愉快的现实以达到保护自我的作用。
“眼不见为净”、“掩耳盗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2.投射投射指把自己的不当、失误转嫁到他人身上,或把自己不能接受的欲望归结为他人的。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是典型的投射作用。
3.文饰文饰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
例题伊索寓言中,狐狸吃不到葡萄,反说葡萄是酸的,从心理防卫机制的角度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
A.否认 B.补偿 C.压抑 D.文饰D。
本题考查文饰的含义。
文饰是个体无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来为难以接受的情感、行为、动机辩护,以使其可以接受。
酸葡萄心理是合理化的方式之一,即当自己所追求的东西因自己能力不够而无法取得时,就加以贬抑和打击。
题干中的狐狸是典型的酸葡萄心理。
故选D。
4.补偿补偿指通过新的满足来弥补原有欲望达不到的痛苦。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典型的补偿作用。
16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

16种心理防御机制举例
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遇到压力、焦虑或不愉快情绪时,为了保护自己心理健康而自发产生的心理策略。
以下是16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1. 拒绝承认:对于不愉快或痛苦的经历或情绪,认为这些事情从未发生过或不存在。
2. 投射:把自己的情感或行为归咎于他人,而不是承认自己的责任。
3. 取笑:使用幽默或嘲讽来掩盖自己的不安或不舒适情绪。
4. 回避:避免与不愉快的情境或人接触,以免产生痛苦情绪。
5. 否认:否认自己的情感需要或欲望,认为这些是不健康或不合适的。
6. 逃避:通过吸毒、喝酒等方式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7. 隔离:将不愉快情绪或经历和其他经历和情绪分离开来,避免情绪交叉影响。
8. 理智化:对于不愉快情绪,通过逻辑分析、事实证明等方式来缓解情绪。
9. 借酒消愁:通过饮酒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10. 反抗:通过反抗或挑战有关自己的压力来源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11. 替代:通过寻找其他的替代品来缓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如吃甜食、购物等。
12. 转移:将情绪或需求从一个方面转移到另一个方面,以缓解压力和不愉快情绪。
13. 供养:通过帮助他人或成为他人的赞助人来缓解自己的不快情绪。
14. 否认危险:对于危险或威胁,认为自己是无害的,没有必要采取行动。
15. 理性化:用逻辑和理性的方式来缓解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情绪。
16. 掩饰:用假象或伪装来掩盖自己的情绪和不愉快情绪。
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恐惧症的方法

心理防御机制与应对恐惧症的方法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许多人在面对恐惧的情境时会出现明显的不适感和焦虑。
为了应对这种心理压力,人们往往依赖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同时也可以采取一些方法来克服恐惧症。
本文将探讨心理防御机制的原理并介绍应对恐惧症的方法。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原理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在面对心理冲突和压力时潜意识下采取的心理策略。
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减轻焦虑、平衡情绪以及维护自尊心。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 否认: 否认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否认来避免面对现实中的不愉快事实,从而减轻焦虑感。
例如,一个人在失去亲人后可能会否认这一事实,暂时不愿接受这个现实。
2. 排斥: 排斥是将具有矛盾情况或不适感觉远离意识的一种策略。
通过排斥不愉快的情绪或思想,人们可以维持积极的自我形象。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排斥对某个痛苦回忆的关注,从而避免情绪上的痛苦。
3. 投射: 投射是将自己的痛苦情绪、欲望或冲突归咎于他人身上的一种机制。
这样做可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并转移焦点。
例如,一个人在自己感到愤怒时,可能会将这种情绪投射到别人身上,责怪他人的行为。
二、应对恐惧症的方法心理防御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我们应对恐惧症,但在解决问题时并非最佳策略。
下面将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应对恐惧症,并帮助降低焦虑:1. 深呼吸和放松训练:当感到恐惧时,尝试进行深呼吸和放松训练。
深呼吸可以帮助你放松身心,减轻焦虑感。
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气,重复几次可以有效缓解焦虑。
2. 逐步暴露疗法:逐步暴露疗法是一种逐渐面对自己恐惧对象的方法。
将恐惧分解为一系列小步骤,逐步挑战每个步骤,从而帮助自己适应恐惧。
例如,对于恐高症,可以先从低矮的地方开始,逐渐向高处挑战。
3. 认知重构:认知重构是一种重新评估和改变思维方式的方法。
当恐惧症出现时,我们常常陷入消极、不合理的思维模式。
通过重新审视和挑战这些负面思维,我们可以更客观地看待事物,并减少恐惧感。
心理防御机制的例子

心理防御机制的例子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为了应对心理压力、保护自己免受情感伤害而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和机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的例子。
1.否认:当人们面对不愉快的现实或者问题时,往往会选择否认并不承认这一事实的存在。
例如,一个人在得知自己生病的消息后可能会拒绝接受医生的诊断,或者一个人对于自己的不良习惯或错误行为进行美化并声称自己没有问题。
2.投射:投射是指将自己的不满、忧虑或欲望等感受转移给他人或外部环境。
一个经典的例子是,一个人可能会对别人的行为进行过度批评或指责,与自己无关的负面情绪转移到了他人身上。
3.幻想:当现实不如人们所愿时,他们倾向于逃避现实,通过幻想自己所追求的东西来获得满足感。
比如,一个失业的人可以在幻想中想象自己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或者一个孤独的人可以在想象中构建理想的爱情关系。
4.抵抗:人们可能会展示出对改变的抵触,特别是对那些可能造成焦虑或不适感的改变。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拒绝接受心理咨询或主动避免与他人对话来避免面对自己的困扰。
5.切割:这是一种将情感与事实分离的防御机制。
当一件事情造成了强烈的负面情绪或痛苦时,人们可能会将这些情感与事实切割开来并将之彻底否认。
比如,一个人可能会说自己在一个摔倒的意外中没有受伤,即使有明显的痛苦和受伤的迹象。
6.幽默:当面临压力或困难时,人们往往通过使用幽默来减轻压力和改变对困境的感知。
幽默可以帮助释放紧张情绪,提高情绪的稳定性。
例如,一个人可能会在压力巨大的工作环境中使用幽默来减轻自己的紧张情绪。
7.抑制:人们常常通过抑制或压抑来控制自己的情感或冲动。
抑制可以帮助人们在社交场合中掩饰自己的情绪,但也可能导致情绪的积累和不良影响。
例如,一个人在公开场合中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愤怒或伤心情绪,以保持自己的形象。
8.逃避:逃避是一种人们通过回避现实或逃离问题来应对心理压力的防御机制。
逃避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沉迷于虚拟世界、过度使用社交媒体、逃避社交活动等等。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冲突、挫折、内心冲突等一些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中所采取的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或机制。
这些机制往往在个体无意识的状态下发挥作用,以帮助个体应对情绪困扰、保护自我形象与自尊、减少焦虑和痛苦等。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
1. 否认(Denial):拒绝接受或否认现实存在的事实,以逃避对抗现实带来的负面情绪。
2. 转移(Displacement):将负面情绪从一个对象或情境转移到无关的对象或情境上,以减少自身的焦虑和压力。
3. 投射(Projection):将个体自身的负面情感、欲望或冲动投射到他人身上,以避免认可和面对自身的内心冲突。
4. 退行(Regression):在面临压力和挫折时回到更为幼稚或原始的行为模式,以满足自身的安全感和需求。
5. 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将自己真实的欲望或情绪转化成相反的行为和情感,以抑制与自我价值观不一致的欲望和情绪。
6. 显露(Expression):将内心的冲突和情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包括情绪爆发、言语攻击、大声哭喊等。
7.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和自责,个体通过对自己的行为或决策进行合理化解释,为自己找到合理的理由。
8. 抵抗(Resistance):对于威胁到个体自我形象、心理安全或自我认同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抵抗,拒绝改变自己的信念和行为。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帮助个体应对压力和困难。
然而,长期依赖这些机制可能会阻碍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
【教师资格考试资料】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在中学教资科目二考试中,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的考试形式基本都是单选题,主要是案例型单选题和定义型选择题。
所以说,在备考时需要准确掌握各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的含义和各种相关的例子。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主要有:理智的压抑、升华、补偿、幽默、宣泄、转移、否认等内容。
1.理智的压抑:这是一种成熟的适应方式。
当一个人的欲望、冲动或本能因无法满足或表现时,有意识地去压抑、控制、想办法延缓其满足需要。
越是成熟、有修养的人,越能使用压抑作用。
如:高考时,把爱慕压到心底。
2.升华:即把被压抑的无意识冲动,通过某种途径或方式转变为人们可接受的或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
如:把对别人学习成绩的强烈嫉妒转化为发愤学习的动力、化悲痛为力量等均为升华。
3.补偿(代偿):分为消极性补偿和积极性补偿。
指个人因心身某个方面有缺陷不能达到某种目标时,有意识地采取其他能够获取成功的活动来代偿某种能力缺陷而弥补因失败造成的自卑感。
如:某同学文化成绩不好,便努力提高体育成绩。
4.幽默:是指对于困境以幽默的方式处理。
它没有个人的不适及没有不快地影响别人情感的公开显露。
如:面对别人的对身高的嘲笑,说:浓缩的都是精华。
5.宣泄:主要指将多余的激烈的情绪能量释放出来。
如:通过摔打假人排解心理压力、心情不好时大吃大喝排解愁绪等均为宣泄的例子。
6.转移(移置):在一种情境下使危险的情感或行动转移到另一个较为安全的情境下释放出来。
通常是把对强者的情绪、欲望转移到弱者身上。
如:踢猫效应。
7.否认:把引起焦虑痛苦的事件加以否认,似乎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这是在潜意识情况下进行的。
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防御机制,具有儿童心理特点。
如:掩耳盗铃;眼不见,心不烦等。
【考题再现】1.“眼不见,心不烦”,掩耳盗铃都是社会态度( )的表现。
A.压抑B.转移C.否认作用D.升华【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心理防御机制的否认。
选项A,压抑是一种成熟的适应方式。
当一个人的欲望、冲动或本能因无法满足或表现时,有意识地去压抑、控制、想办法延缓其满足需要。
西南大学2020年春季精神分析疗法【0535】课程考试大作业参考答案

⑤转移,指一个人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转向其他对象上去,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⑥抵消,指一个人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弥补内心的愧疚。
⑦合理化,指一个人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
投射性心理防御机制,也称为外向投射。将自己的某种冲动、欲望、自我内在客体的某些特征(如性格、情感、过错、挫折等)想象成在某人身上的客观事实(赋予他人或他物身上)。在精神病学上,投射也意味着将某种精神表象视为客观现实,如梦境、幻觉。Freud认为投射是否认的结果,用于对被害妄想的描述,即在这个过程中,那些被投射出去的特征被自我所否认了。自我允许了本我的冲动,与超我形成对抗时,为了逃避超我的责难,又要满足自我的需要,将自我的欲望投射到别人的身上,从而减轻罪恶感,得到一种解脱。投射能让别人作为自己的“代罪羔羊”,使我们逃避本该面对的责任。
(3)从随意大小便到膀胱和肛门的控制,
(4)从躯体管理上从不负责到负责,
(5)从自我中心到同伴友谊,
(6)从身体到玩具,从游戏到工作。
大作业4、什么是内在客体?(选答题,共50分)
答:(1)内在客体就是人内在的看法,
(2)客体一词并不意味着无生命的物体,而是指爱、恨及渴望等带有感情的人性客体,
(3)内在客体是一种心理的存在,但远不止限于是精神表征,而是精神世界的
-种更活跃的、更独立的角色,它以各种方式与其它客体和自体相互作用。
大作业5、“躺椅”的功能是什么?什么是自由联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术?(选答题50分)
答:(1)让分析师和病人摆脱坐着观察另一个人的反应和表情而病人产生的抑制和注意力分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
:①否认是指一种拒绝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借以减轻焦灼和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
②潜抑指一个人能被社会或自己意识所接受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自己意识不到,而使内心保持“结净”、“安宁”。
③投射指一个人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他人,或者将自己内心那些不能为社会规范或自我良知所接受的感觉、欲望、意念等放到别人身上,以掩饰自己,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灼与痛苦。
④反向作用指一个人表现与自己的欲望、动机、观念等截然相反的矫枉过正式的态度和行为,以减少焦灼,维护安宁。
⑤转移指一个人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转向其他对象上去,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⑥抵消指
一个人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欢愉的事情,以弥补内心的羞愧。
⑦合理化指一个人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
⑧升华指一个人将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导向人们所接受、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上面来。
建立康健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在现实生活中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心理现象。
人在其心理活动中,需要与欲望是不可能都得到满足,或多或少地会遇到挫折或动机的矛盾冲突,从而产生情绪上的焦灼吃紧和担心。
一般来说,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或采用积极的态度和方法面对现实的矛盾,设法求得解决;或采取消极的态度和方法,企图回避矛盾以摆脱困境。
郑毅教授为我们介绍了几种康健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利他替代性而建设性的为他人服务而自己也从中得到满足。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赢’——把别人的欲望和自己的欲望调和地统一起来,在满足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满足。
滑稽就是运用智慧因势利导,通过滑稽的方式弱化和消解矛盾、冲突等不调和因素,既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意图,又不至于引起别人和自己的无语和困顿。
调节它不同于压抑,它不是否定人的欲望和自主状态。
它是当意识中出现想解决矛盾和冲突的冲动时,为了更好地解决问题,在意识或潜意识中暂且压制这种冲动,延迟行动。
预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未雨绸缪。
为预感中将要出现的不惬心感预先做出切合实际的计划,为到时化解问题打下伏笔或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升华通过一种合理的手段间
接地减弱表现本能,既没有不良后果又不会明明丧失欢乐。
同时,将坏事变好事,使挫折成为动力,不断提高完善自我。
如果细心观察就会注意到,我们周围的一些胜利人士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好地运用“心理防御机制”解决他们面对的心理矛盾。
古人讲:见贤思齐。
我们为什么不引为借鉴、援为己用,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和胜利。
(2005年7月28日《财富康健》播出。
文:周军)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