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2017徐汇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2017年上海高三二模语文汇编4:古诗鉴赏

2017年高三二模汇编4:古诗鉴赏宝山、长宁、金山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
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B.“扇”写东风吹拂的态势,“荣”表现万物盎然的生机。
C.“白日”两句用动词,使色彩更鲜明,画面更富有动态。
D.结尾两句点题“独酌”,又呈现了主人公的动作和神态。
15.请从写法和情感两个方面比较画线句与注释《咏贫士》的异同。
(4分)13.B 14. A“比”错,应是“兴”;“重在托物言志”错,重在寓情于景,然后景中寓理。
15. 示例:(1)写法上都用了(物我)对比;(2)李白用具体意象“孤云”、“众鸟”(为“彼物”)与自己对比,陶渊明用总括的物类与比喻自己的具体意象“孤云”作对比(李白用具体意象作“彼物”,陶渊明用具体的物象喻自己而用“类”作彼物)。
(3)情感上都是孤独无依;(4)李白是更多理想破灭的伤感,陶渊明更表达了对清贫(高洁)的坚守。
(1点1分。
写法和情感各2分。
“同”2分、“异”2分)青浦区(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
(8分)春日独酌唐李白东风扇淑①气,水木荣春晖。
白日照绿草,落花散且飞。
孤云还空山,众鸟各已归。
彼物皆有托,吾生独无依②。
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
【注】①淑:美好。
②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
……知音寻不存,已矣何所悲。
”13.下列关于李白诗歌风格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1分)A.清新俊逸B.风骨峥嵘C.浪漫奔放D.天然去雕饰14.对本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起首四句用“比”的手法,景情理结合,重在托物言志。
上海市2017徐汇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

上海市2017徐汇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含答案)2017年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积累应用(10分)1.填空题。
(5分)(1)《兰亭集序》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语句化用了《 ________ ?述而》篇中的“乐以忘忧,_________________ ”。
(2)白居易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两鬓苍苍十指黑”,他在《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描摹粗弦、细弦弹奏效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选择题。
(5分)(1)假如你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后留言,下列诗句不适合的一项是()。
(1 分)A.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B.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填入下列文字空缺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一件的屈辱,_______________ ,向来只被他奚落,从没有奚落他,更不必说动手了。
A.王胡即使以络腮胡子的缺点B.因为王胡以络腮胡子的缺点C.王胡何况以络腮胡子的缺点D.而且王胡以络腮胡子的缺点(3)假如你父亲因故无法参加家长会,他发给你班主任潘老师短信,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A.潘老师,今天我工作繁忙,无法拨冗参加家长会,敬请谅解。
B.潘老师,因我晚上加班,不能光临今天的家长会,非常抱歉。
C.潘老师,因贵体小恙,不能参加今晚的家长会,谨此奉告。
D.潘老师,我出差在外地,无法参加今晚的家长会,深表歉意。
.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第 3—8题。
(16分)①尽管网络文学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什么是网络文学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不过,如果从媒介革命的视野出发,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不再存在网络文学的概念,相反会出现“纸质文学”的概念。
除了作为“博物馆艺术”传承的纸质文学外,网络将成为一切主流、非主流文学艺术的平台。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_现代文阅读二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二宝山(青浦)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9-12题。
(15分)野草的呼吸迟子建①去年三月,雪花还未从北方收脚,寒流仍环绕冰城、不识相地穿街走巷时,盼春心切的我,一头扎进哈尔滨城郊的室内花卉市场,在姹紫嫣红的花中,选购了几盆色彩艳丽的四季海棠,抱回家中。
②这一簇簇的海棠花儿,在窗前,在桌畔,就像迎春的爆竹,等待点燃。
而悄无声息燃响它们的,就是阳光了。
在最初的一周,它们在日光中心思透明地大炫姿容,开得火爆。
粉色的比朝霞还要明媚,鹅黄的娇嫩得赛过柳芽,橘色的仿佛通身流着蜜,火红的透着葡萄酒般的醇香,让人有啜饮的欲望。
③居室春意盈盈,叫人愉悦。
每日晨起,我都做早课似的,先赏花儿。
我喝一杯凉白开,也给它们灌上一点生水。
也许是浇水频繁的缘故吧,十多天后,我发现粉色的四季海棠首先烂了根,花儿做了噩梦似的,花瓣边缘浮现出黑边,像是生了黑眼圈。
鹅黄的四季海棠叶片萎靡,花朵也蔫了。
我以为它们缺乏营养,于是又浇花卉营养液。
可不管我怎样挽留,四季海棠去意已定,没有一盆不烂根的了,花茎接二连三倒伏,那一团团花朵,自绝于青春似的,香销玉殒。
我只得清理了残花败叶,沮丧地将花盆摞起,扔在阳台一角。
④时隔多日,暮春时分,一个午后,我去阳台晒衣服,无意间低头,发现这摞花盆的最上一盆,有银线似的东西在闪光。
我凑近一看,原来是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已生长了一段时日了吧,有半根筷子长了。
因为是在板结如水泥般的土里顽强钻出来的,缺光少水,它看上去病恹恹的,单细不说,草色也极为黯淡。
⑤我想一棵草再折腾,也开不出花儿来,所以感慨一番,浇了点水,算是善待了它,由它去了。
⑥那期间我忙于装修新居,忙于外出开会,在家时虽也去阳台舀米取面,晾衣晒被,但哪会顾及一棵草的命运呢。
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活。
直到七月下旬我参加香港书展归来,打扫阳台时,才发现它已成了气候。
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疏朗有致,绿意荡漾。
2017徐汇区二模卷

青花瓷器上的水墨画画法精细,墨色层次鲜明、立体感强,达到“墨分五色”的高
超境界,给人以疏朗清新、幽静雅致的艺术美感,令人倾心迷恋。
④就内容而言,青花瓷画丰富并提升了中国水墨画反映生活的广度,洋溢着浓
郁的生活气息,如传世民窑中最常见的青花“双喜纹罐”,图案简练活泼、风格清
丽洒脱,那粗犷的“双喜”大字与茂密的缠枝花纹有其的融汇于一体,不仅给民间
18、阅读文章,在第⑥段横线上填入恰当的选项。(6分)
①( C丙 )
②( D丁 )
③( B乙 )
A.技法上的独创性 B.意境上的表现力 C.形式上的继承性
D.内容上的多样化
③从形式上看,青花瓷画突破宣纸等介质的束缚,在光滑有弧度的瓷胎上作画
虽然增加了难度,但也赋予青花瓷器独特的艺术魅力,表现出灵动率真的审美内涵。
表示路途遥远 表示远见卓识
坚定意志
》。
译文: 曾巩,字子固,是建昌南丰人。曾巩品性孝顺父母,与兄弟友爱……
年轻时与王安石交往,王安石当时声誉不大,曾巩将他引荐给欧阳修。等 到王安石得志后,曾巩对他有了不同的看法。神宗曾经问曾巩:“王安石 为人怎样?”曾巩回答说:“王安石的文章学问和行为道义,不在扬雄之 下,但因为他吝啬的缘故所以比不上(比得上)扬雄。”皇上说:“王安 石对富贵看得很轻,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我所说他吝啬,是说 他勇于作为,但吝啬于改正自己的过错啊。”神宗赞同他的这个看法。
象却在青花瓷画中屡见不鲜。其中既有纹饰繁缛、工艺豪华精美,刻画出一种神秘
庄严狞厉美的官窑青花龙纹瓷器;也有线条简朴、手法夸张奔放,刻画出一种随和
亲切平易美的民窑青花龙纹瓷器。
⑥青花瓷画注重 ① ,突出 ② ,挖掘 ③ 青花瓷千百年来长盛不衰,具有独特审美价值。 此段为总结上文
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二模试卷语文一、积累应用1.按要求填空。
⑴虽无丝竹管弦之盛,_______,亦足以畅叙幽情。
()(《兰亭集序》)⑵王国维在《______》中借用了柳永的词句“_____,_____”来类比成就大事业、大学问必经的第二境界。
【答案】 (1). 一觞一咏 (2). 王羲之 (3). 人间词话 (4). 衣带渐宽终不悔 (5). 为伊消得人憔悴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选择。
2016年,由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领衔的“中国深部探测技术”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黄大年对他的团队成员说:在“巡天探地潜海”领域,我们一直在跟跑;经过5年的努力,我们进入了并跑阶段。
要达到领跑水平,我们更要戮力同心,沉下心来做研究。
常常有队员拿实验报告来向我(),或发来论文让我(),不时能看到你们的(),我很欣慰,也很骄傲。
目前我们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从并跑到领跑的路还很长,“_____,_____”,我们任重道远。
⑴按顺序填入括号的词语,用语贴切的一项是A.请示指正不经之谈B.垂询斧正不根之论C.请教斧正不易之论D.咨询指正不刊之论⑵填入画线处的句子,合适的一项是A.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C.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答案】(1)D(2)B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科幻作品的价值①近几年,随着刘慈欣的《三体》获雨果奖,以及《黑客帝国》《阿凡达》等科幻电影迸发出炽烈的“科幻热”,科幻作品拥有了数量庞大的受众,但这依然未能改变科幻作品的尴尬地位:它既不是科学领域的主流,也不是文学领域的主流,而是被大部分国人习惯看作“科普读物”沉沦在边缘状态。
如何定位科幻作品,我们似乎应该厘清一个基本问题:科幻作品的价值到底是什么?②1866年,人们在海上发现了一只被称为“独角鲸”的大怪物,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加了捕捉这只“怪物”的行动。
2017届上海市徐汇、松江、金山区高三4月学习能力诊断(二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徐汇、松江、金山区2017届高三学习能力诊断(二模)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 8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
(17分)经典谁说了算王乾坤①很难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去经典”还是“趋经典”的时代。
有一点可以肯定,这是一个不太吝啬“经典”名词的时代。
那么,什么是经典?经典由谁说了算?②通常的回答是:权威说了算或大众说了算。
但深通艺术之堂奥的人既不看重权势的眼色,也不在意大众的褒贬,他们心里明白:权威认定、大众评判也许不可或缺,但一切有形的人为裁判只有在文学合法性的前提下,才可能是有效的。
换言之,他们在乎的或敬畏的,是文学本身的法权。
③文学的自然法不是任何一种成文的文学法则,而是一种无形的天则。
“俯察人事,仰观天则....。
”人事俯身可察,天则是需要仰观的。
由“自然法”来言事物的合法性本是天经地义。
可是在文明史上,天经地义的天则被各种偏见所干扰反倒成了常态。
五花八门的政治观、道德观、科学观、文化观、历史观以种种集体偶像的强势向文学越权,任意在这个领域封号经典,成了由来已久的“常态”。
④现当代,影响文学创作和评论的有两种思潮:一是认为世界是按照优胜劣汰的进化论定律演进的,二是认为权力可以决定一切。
这两种思潮交合成一种集体无意识:优胜在于权力,劣汰在于无权力。
于是,话语权如拜物教一般左右着创作家和评论家,从事文学艺术的匠人们使出浑身解数,不顾一切地调动可能的权力让自己的声音足够强大,最好是压倒一切成为中心。
经典史,只要检索一些古今中外文学巨匠们弱势的社会身份或话语权状况就能验证。
⑥那么进入文苑的小说多得是,为什么能被认定经典的是此而不是彼?是谁在进行这种无形的筛选?答案只能在文学合法性中寻求。
以《红楼梦》为例,王国维们的鼓吹改变了这部小说的接受史,乃至现代“红学”横空出世。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 现代文阅读一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一宝山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8题。
(16分)①长期以来,中国流行的几乎所有法学理论教科书都把法律上的“义务”解释为国家通过法律强加给法律主体的负担和不利。
这种对“义务”做出的负.价值定位是武断的,因为根据自然法学传统,法律上的义务并不能由国家随意规定,而是源自于自然法的义务,即源于道德义务。
源自于道德义务的法律义务是远比“权利”重要得多的正价值概念。
②与“义务”一语准确对应的概念是“应当”。
“应当”是一个表达精神现象的用语,是指社会群体对某种行为的看法——正确的且必须的。
当社会群体用“应当”这一概念把某主体同某行为具体联系起来时,就意味着,该主体负有作(或不作)某行为的义务。
义务就是主体作(或不作)某行为的应当性。
③“应当”并不是社会群体随意的看法,而是群体的每一个个体成员依据自身的良心体验形成的对外界行为的看法。
一个人在外地听说自己的爷爷生病了,他的第一感受就是“我应当回去照顾爷爷!”这里的“应当”完全产生于主体自我良心的内省式要求。
一般来说,每个人都会由自我良心自发地产生这种原始的义务要求。
但是,如果某A比较另类,在听说爷爷生病之后毫无反应、沉迷于各种娱乐活动,与其相处的群体其他成员就会告诉他:“你应当回去照顾爷爷!”群体成员对A提出的“应当”,就是赋予A一项义务。
社会群体成员们之所以对A提出这种要求,是因为,该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从自我经历的爷爷生病时的良心感受出发认为:回去照顾爷爷是正确的,也是必须的。
④人类社会实践中,在国家这种组织出现之前很久,社会群体成员就通过对一个一个行为的评价形成规定道德义务的道德规则。
由于社会群体成员绝大多数人的良心、理性处于同一发展水平以至相似,,,即能形成基本共识。
譬如,对于杀人行为、盗窃行为,人们一致认为“不应当作”;对于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行为,人们一致认为“应当作”,等等。
人们用语言将这些共同判断表述出来,就形成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口口相传的道德规则:不应当杀人,不应当盗窃,应当赡养老人,应当抚养孩子,等等。
上海市各区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二0508169(含答案)

上海市各区2017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二宝山(青浦、长宁、金山)区(五)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
(13分)散书后记(清)袁枚①书将散□,司书者请问其目。
余告之曰:凡书有资著作者,有备参考者。
备参考者,数万卷而未足;资著作者,数千卷而有馀。
何也?著作者熔书以就己,书多则杂;参考者劳己以徇书,书少则漏。
著作者如大匠造屋,常精思于明堂奥区①之结构,而木屑竹头非所计也;考据者如计吏②持筹,必取证于质剂③契约之纷繁,而圭撮④毫厘所必争也。
二者皆非易易也。
②然而一主创,一主因;一凭虚而灵,一核实而滞;一耻言蹈袭,一尊亨依傍;一类劳心,一类劳力。
二者相较,著作胜矣。
且先有著作而后有书,先有书而后有考据。
以故著作者,始于《六经》,盛于周秦;而考据之学,则自后汉末而始兴者。
郑、马⑤笺注业已回冗。
其徒从而附益之,抨弹踳驳⑥,弥弥滋甚。
孔明厌之,故读书但观大略;渊明厌之,故读书不求甚解。
二人者,一圣贤,一高士也。
余性不耐杂,窃慕二人之所见,而又苦本朝考据之才之太多也,盍以书之备参考者尽散之。
(《小仓山房文集》)【注释】①明堂奥区:指高大深邃的宫殿建筑。
②计吏:古代州郡掌簿册登记的官员。
③质剂:古代贸易契券的总称。
④圭撮:两种很小的容量单位。
⑤郑、马:指东汉末年的经学家郑玄和马融。
⑥抨弹踳驳:批评攻击,错乱驳杂。
22.填入第①段方框中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1分)A.也B.尔C.矣D.焉23.第①段中,作者认为“著作者”和“参考者”对书籍使用方法的主要区别是(请用自己的话表述)(2分)24.赏析第①段划线句运用比喻手法的表达效果(4分)2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之所以藏书散去,是因为生活发生重大变故不得不忍痛割爱。
B.作者认为著作靠虚拟,考据需查核是否属实,都既费心思又耗体力。
C.作者认为若有助于著作,书越多越好,若备于参考,书越少越好。
D.作者散书的原因是:推崇孔明、渊明的读书方法,苦于当时考据太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 年徐汇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积累应用(10分)1.填空题。
( 5 分)(1)《兰亭集序》中“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语句化用了《 ________ ?述而》篇中的“乐以忘忧,_______________ ”。
(2)白居易描写“卖炭翁”外貌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两鬓苍苍十指黑”,他在《琵琶行》中以比喻手法描摹粗弦、细弦弹奏效果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
2.选择题。
( 5 分)(1)假如你参观了“抗日战争纪念馆”后留言,下列诗句不适合的一项是()。
(1 分)A.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B.轻生本为国,重气不关私。
C.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D.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填入下列文字空缺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在阿Q的记忆上,这大约要算是生平第一件的屈辱,_______________ ,向来只被他奚落,从没有奚落他,更不必说动手了。
A.王胡即使以络腮胡子的缺点B.因为王胡以络腮胡子的缺点C.王胡何况以络腮胡子的缺点D.而且王胡以络腮胡子的缺点(3)假如你父亲因故无法参加家长会,他发给你班主任潘老师短信,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A.潘老师,今天我工作繁忙,无法拨冗参加家长会,敬请谅解。
B.潘老师,因我晚上加班,不能光临今天的家长会,非常抱歉。
C.潘老师,因贵体小恙,不能参加今晚的家长会,谨此奉告。
D.潘老师,我出差在外地,无法参加今晚的家长会,深表歉意。
.二 阅读 70 分(一) 阅读下列文章,完成第 3—8题。
( 16 分)①尽管网络文学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什么是网络文学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
不过, 如果从媒介革命的视野出发, 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不再存在网络文学的概念,相反会出现 “纸 质文学”的概念。
除了作为“博物馆艺术”传承的纸质文学外,网络将成为一切主流、非主 流文学艺术的平台。
②目前的网络文学以类型小说为主, 但也不是铁板一块。
随着 2012 年互联网进入移动注 时代,针对移动受众阅读时间碎片化的特点,一些主打“小而美” 的 APP 终端应运而生,如韩寒主编的《 ONE 〃一个》,中文在线推出的“汤圆创作”,专门发表短篇小说的“果仁 小说”,此外微博、微信公共账号也是相当活跃的个人作品发表平台。
与此同时,传统文学期刊也开始进行 “网络移民” ,如由《人民文学》 杂志推出的手机阅读平台 “醒客” 也于 2014 年 7 月上线。
不过,传统文学要成功地实现“网络移民...”不可能是原封不动的“穿越”, 而是要经过脱胎换骨的“重生”。
“内容一经媒介必然发生变化”,这是麦克卢汉那句“媒 介即信息”断言的重要含义。
所以,与其我们现在努力参照纸质文学的概念定义网络文学,不如直接去研究 “网络类型小说” “直播贴”“微小说” 这些自然生长起来的网络文学形态, 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③媒介革命已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了, 网络时代主流文学的建构必然是以网络 为平台的。
在这个汇集各种年龄、各种文化结构和文学趣味的“全平台”上,占据主流的应该还是类型小说, 这是大众阅读需要决定的, 也是文化工业的性质决定的。
在理想的状态下, 类型小说应该是分层的。
其实网文作者现在就有“小白”和“文青”之分,“小白文”追求 “爽”, “文青文”在追求“爽”的同时,还强调文笔和情怀。
“文青”的粉丝团在人数 上通常比不上 “小白” ,但文化层次和忠诚度都更高。
某种意义上说, 有些“另类”的 “文 青”代表着类型文中的精英倾向——这里不是光有几个 “大神” ,还有他们大量的铁杆粉丝。
由于网络文学即时互动的特点,每一部小说都凝聚了无数“集体的智慧”,作者更像是“总 执笔人”。
如果没有相当数量的“铁粉”出钱出力、鼎力支持,在“小白当道”的总体阅读 环境下,“文青大神”是活不下来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几流读者才有几流作者。
④在大众的类型小说之外,还应该有各种小众的圈子,如“耽美圈”“同人圈”,以及 上面提到的各种“小而美”等文学形态。
这些“非主流”的小众圈子或有亚文化色彩,或有 纯文学趋向, 在文化观念或文学观念上进行探索, 它们探索的成果可以推动更大众、 更主流 的文学的不断发展。
对小众成果的吸收主要是由大众文学中的精英圈完成的,他们不但要吸 收各种小众的文学 成果,还要与思想界和文化界保持连通。
大师级的大众文学作品不是只满 足受众的阅读欲望,还要缓解他们的焦虑,安抚他们的灵魂,网络文学这样的“集体创作” 更是如此。
如果这些作品能够与主流价值观对接,甚或参与主流价值观的建构, 就自然是实 至名归的主流文学。
⑤在主流文学建构的过程中, 精英批评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
现在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精英粉丝”自发完成的。
学院派研究者如果要有效介入,必须重新调整定位。
这不仅意味 着研究方法的全面更新, 同时也意味着研究态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能再以中立的、客 观的、专业的超然态度自居,而是要以“学者粉丝”的身份进行“介入式研究”。
研究成果发表的空间也不应只局限于学术期刊, 而是应该进入网络生产场域。
比如,对于现在网络文学的研究, 如果学院派网络文学批评能够对具有精英倾向的作品进行深入解读, 在点击率和网站排行榜之外,再造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精英榜,影响粉丝们的“辨别力”与“区隔”, 那么就能真正“介入性”地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并参与主流文学的打造了。
.. 【注】小而美:在一个大工业生产均质化的时代,提倡“选取一个点,做到极致”的理念。
3.第②段加点词语“‘网络移民’”在文中 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4.对支撑第③段划线句子这一结论的理由,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因为网络方便了作者和粉丝读者即时互动。
B .因为网络作品是粉丝读者集体创作出来的。
C .因为粉丝读者对所“粉”作品忠诚度极高。
D .因为读者对所“粉”作品给予了财力支持。
5.概括第④段的行文思路。
(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与“网络文学”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A .网络文学包括类型小说与多种小众圈子等形态。
B .大众类型小说代表网络文学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C .历经媒介革命的网络文学和纸质文学存在差异。
D .网络文学须对接主流价值观才能成为主流文学。
7.下列对第⑤段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呼应开头,强调“精英粉丝”对网络文学发展的重要影响。
B .承接上文,阐释“学者粉丝”研究网络文学时必经的路径。
C. 深入一层,阐述精英批评有效的介入主流文学建构的对策。
D .总结全文,提倡主流文学的打造必须要进入网络生产场域。
8. 结合文章,对作者在第①段划线句提出的观点进行探究,并提出你的看法。
(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9—— 12 题。
( 15 分)穿过一条街陈启文①一条腿蹲着, 一条腿跪着,一个宽厚的被汗水浸湿了的背脊,连同一个身躯,深深地俯向大地,如同某种庄严的朝拜。
这是一个人的姿态,也是一条街的开端。
②我说的是长青街, 长安的长青街, 像长青藤一样从二十多年..的岁月里延伸过来。
第一 次走到这条街上,我突然觉得脚底奇怪地发虚。
用两只脚使劲地踏踏地,还是发虚。
这并非........ 幻觉,我听见了水声。
一条街的历史是一条河流,这不是比喻而是事实,就在我的脚底下, 她正带着响声和气流哗哗流淌。
③确切地说, 踩在脚底下的是一条很大的水渠,灌溉着属于长安的四万多亩农田。
把一 条繁华大街直接铺在了一条水渠的上面, 设计者居然想出了这样一个绝妙的主意, 让人觉得 不可思议。
同样不可思议的是, 不到三十年. ,长安周边的田野里异常蓬勃地生长出一大片一 大片与庄稼无关的事物, 生长出工厂,楼宇, 街道, 公园……长安似乎一夜之间从一个小镇 长城了一个现代海滨城市。
④穿过一条街, 如果你愿意把头低下来一点, 你会看见他。
没有人看清过他的脸。
我是 说那个一条腿蹲着、 一条腿跪着的汉子, 他一天到晚就这样俯着身,低着头,以这样一种姿 势在一条街上一寸一寸地挪动。
他不是乞丐, 他的两只手从没有向任何人伸出过, 而是一次 又一次地抓住一样异常坚硬的东西,比划,放下去,又拿起来,比划,再放下去。
如果你愿 意把头低下来一点,你会看见那双手。
那是一双沾满了泥浆和沙石的手,它曾握紧过犁耙,播下过种子,连根拔起过田野里的稗草。
现在他一手握着砌刀一手拿着方砖,神情专注。
从 这条街上铺上第一块方砖开始, 他就这样俯着身子, 二十多年了. ,时间在他这里几乎停滞了。
⑤花岗岩的方砖, 黑质而白章。
一条街因为有了这样的花岗岩而彻底变得像条街。
穿过 这样一条街,似乎就像穿过伦敦的一条商业街,街道两旁布满了专卖店,咖啡馆,书店,戏 院……那里也有铺街人, 一条腿蹲着,一条腿跪着,一只手反复地比划着手里的方砖,比划 了一阵,觉得累了,便去咖啡店里喝咖啡,闲聊,神侃。
你不知道他们会在咖啡馆里呆多久 才会出来。
然而,这里是中国,是长安的长青街,铺街人累了,就躺在街边的角落,躺在自 己的脏衣服上,一张报纸盖在脸上,睡着了。
南方炽热的太阳在他们梦中照着,睡上一会, 又在自己的脏衣服上异常清醒地醒来,继续拿起方砖握着砌刀。
⑥这些看上去什么也不想的粗人, 算账时脑子异常清醒。
当年他在这里铺一块方砖是一 分钱,而现在是一毛钱。
二十年一代人,现在他有了一个帮手,在他背后,是他儿子。
他们 在这里多铺一块方砖,就等于给家里的楼房添了一块砖,加了一片瓦。
⑦听见身后儿子的尖叫,他知道儿子的尖叫声中有伤口, 有血,但他很少回头去看。
花岗岩很坚硬, 也很尖锐, 一个人在刚刚干这活路时, 受伤是常有的事。
他不担心儿子的伤口, 伤口很快就会痊愈, 然后会结出一层一层的老茧。
用不了多久,儿子就会懂得的,肌肉承受 不了的苦和累, 就会转到了骨头上。
你在生活中是什么角色, 就要承担这个角色给予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