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第三讲✹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与基本理论✹理论基础:提供支持、服务、理论指导✹基本理论:学科自己的理论,属于自己学科范畴。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的分支科学,属于教育范畴,主要研究如何教学的问题,如何有效传递教学信息的问题,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的问题。

✹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解释:学习是指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教育心理学广义解释: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学习的实质:学习使学生头脑中形成什么。

✹学习的过程:为了实现学习结果,学生头脑中要进行什么样的信息加工活动。

✹学习的条件:为了顺利进行学习的信息加工活动所需要的条件。

✹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分支学科)✹学习的原理、学习动机、知识的获得、学习策略、学习中的个性差异—学习风格、学习与环境、与文化等。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论。

✹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2、基本观点:✹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3、基本假设✹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4、观点✹1.学习实质:使个体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强调可观察的行为。

✹2.学习过程:个体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联系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3.学习条件:注重学习外部条件,忽略内部条件,强调外部环境对人学习的决定作用。

✹5、行为主义的发展✹20世纪初创立: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克、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该理论认为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 合作,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建构知识。在教育技术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 论应用于在线协作学习和虚拟现实技术等领域。
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刺激与 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师通过提供适当 的刺激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反应。该理 论强调教学的可观察性和可测量性, 在教育技术学中广泛应用于在线课程 设计和智能教学系统等领域。
学生信息素养水平差异大,对教育信息化 进程产生一定影响。
随着在线教育的普及,网络安全和隐私保 护问题日益突出,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 的建设和实施。
教育技术与教育公平
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通过远程教育和在线资源,使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 教育资源,从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特殊教育的技Biblioteka 支持利用教育技术为特殊儿童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提高特殊教育的质 量和效果。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学是促进学 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变化,强调学习 者对知识的主动加工和意义建构。该 理论认为教学应该关注学习者内部的 认知过程,通过提供适当的教学策略 和资源来促进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 应用。在教育技术学中,认知主义教 学理论应用于多媒体教学和知识管理 等领域。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自动化评估与反馈
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作业、考 试等进行自动批改和反馈,减轻教师 的工作负担。
隐私与数据安全
在人工智能应用于教育的过程中,需 要严格保护学生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算法决策的公正性
在教育领域应用人工智能时,应确保 算法的公正性,避免因算法偏见而产 生不公平的结果。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实验环境,让学 生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实 验操作。
虚拟实训
为学生提供模拟的实践操 作环境,帮助学生掌握实 际操作技能。
虚拟场景教学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各 种场景,让学生在真实的 场景中进行学习,提高学 习效果。
05
教育技术学实践应用
在线课程设计与开发
在线课程设计原则
04
教育技术学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在教育技术中的应用
01
02
03
智能教学助手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教 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 和资源,提升教学质量。
个性化学习
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 ,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制个 性化的学习计划和路径。
智能评估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 的作业、考试等进行智能 批改和评估,减轻教师负 担。
实验研究法
总结词
实验研究法是一种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实验对象 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和反应,从而得出因果关系的研 究方法。
详细描述
实验研究法在教育技术学中常用于探究不同教育技术手 段对学习效果的影响。通过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 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学干预,然后对学习效果进行测量 和比较。实验研究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较为准确地控制实 验条件,排除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从而得出较为准确 的因果关系。但实验研究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难 以完全模拟真实的教学环境,可能存在伦理和法律问题 等。
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设施建设
建设高速互联网、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实验 室等硬件设施。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建立学生、教师、课程等管理信息系统,实 现教育管理的信息化。
数字教育资源建设
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包括电子教材、课 件、视频等。
网络安全保障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的形成与发展可以从三条线索去追溯:一条是从早期的视觉教育发展到视听教育,直到视听传播;一条是行为科学对教育技术的影响,由程序教学到计算机辅助教学,直到现在的个别化教学;还有一条是由50、60年代发展起来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对教育科学的影响而形成的教学系统方法。

这三者的起源不同,但逐渐融为一体,使教育技术由视听教学领域扩展到现代教育技术的领域。

下面分别阐述这三条线索的理论基础及其不足之处,通过对教育技术历史演化的轨迹可以看出教育技术是在不断吸收外来研究成果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理论体系。

1.教育技术形成与发展的第一条线索:视听教育——视听传播视听教学论——经验之塔第一次世界大战后,1918年至1928年期间,随着幻灯、投影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场视觉教学运动在美国教育领域兴起,后来由于科技进步,出现了有声电影和录音,这场运动便发展成为视听教学运动。

在此之前的学校教育中实行的是一种“言语主义”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法忽视语言符号与学生已有经验建立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学生不甚理解的言词”,导致学生不甚理解、死记硬背地学习。

克服这个弊端是几个世纪来许多教育家希望改革的一个方面,捷克教育改革家夸美纽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等人的著作中都反映出要求进行这种改革的思想,其哲学基础可归结为:理性认识离不开感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学校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积累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克服形式主义和“言语主义”。

这些教学思想正是视听教学理论的渊源。

1946年俄亥俄州立大学教育研究所课程研究室主任戴尔(Edgar Dale)在《教学中的视听方法》一书中提出著名的以“经验之塔”为核心的视听教学论。

戴尔认为,人的知识都是来自于经验,由于我们的身体或思想介入活动的程度不同,便获得不同的经验。

有的是运用自己的感官和肌肉进行具体的、直接的活动,获得的是直接的经验。

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的基础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有教学与学习理论、信息传播理论、系统与控制理论、媒体教学理论。

教学过程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四个要素分别是:教师.学生.媒体.信息。

动态的不断变化的过程,需要各个组成部分予以适当控制.。

教育资源、媒体、信息:1,教学资源:指为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的素材等各种可资利用的条件,通常包括教材、案例、影视、图片、课件等,也包括教师资源、教具、基础设施等2,媒体: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

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 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

3,信息:定义为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集中处理。

一般是包括:教师授课情况反馈、学生听课质量检测、学生成绩汇总分析等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个较完整的学科体系,它不单是为了使用媒体,也不仅仅是媒体技术和理论,而是需要根据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对教育整体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是关系到有关概念、观点、职责、职能和工作目的和方向等问题的改革。

.戴尔经验之塔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现代教育心理学理论和学说,传播模型: (一)自学传播(二)个别传播(三)课堂传播(四)远程传播(亦称远距离传播) 抽 象的 经 验 图1-1 戴尔的《经验之塔》直接经历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演戏的经验 观摩示范 见习旅行参观展览 电 视 电 影 图形.录音 无线电 视觉符号 语言符号 观察 的经验做的经验 ① ② ③ ④⑤ ⑥ ⑦ ⑧ ⑨ ⑩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1)要素分析原理(2)目标控制原理(3)优先选择原理(4)反馈评价原理教育技术研究的核心:(1)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2)媒体理论和媒体应用技术(3)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开发(4)信息技术理论和应用(5)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模式(6)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管理、测量与评价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开发:答:步骤:1、需求分析2、课件设计3、课件制作4、测试5、评价6、分布7、应用;设计种类:教学设计,结果设计,内容设计教育技术AECT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案例一﹕理解实验概率
学生通过轮盘和 投掷两个骰子来体验 随机现象可能出现的 结果和每一个结果出 现的概率,理解二项 分布和超几何分布这 两个应用广泛的概率 模型。
案例二 ﹕桌球游戏程序
纸上台球游戏活动为 学生提供了进一步理解 比、比例和最小公倍数 的机会,学生通过不断 改变球台的长度和宽度, 反复模拟球击落口袋的 运动轨迹,总结球台长 度、宽度与小球弹回次 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进 而可探究球经过的路线 长度与球台长和宽之间 的函数关系。
案例三﹕对称及其性质
在这些活动中,我 们就像一个数学家一样 首先研究四个几何变换, 研究它们是怎么定义的, 它们改变了什么,它们 没改变什么,以及它们 之间是怎么联系的。从 头至尾我们将象一个艺 术家一样用这些变换来 创造图案。
案例四﹕虚拟电路实验
虚拟电路实验 通过变动电压、电 阻模拟电路各要素 之间关系,在学生 实践体验中理解欧 姆定理
概念图软件:Mindmapper
Mindmap
/
思维工具软件
Thinking Tools
• 可视化思维 • 推理工具 • 思维导图 Mindmap • 概念图 Inspiration
绘制概念图的工具软件

Inspiration
Inspiration


想象力 问题-解决 头脑风暴 反思性学习 培养高级思维能力
1 2 3
思维导图由来(注意与概念地图的区分)

最初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人东尼·博赞 (Tony Buzan)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 它呈现的是一个思维过程


同一层次的节点数目表示思维的广度;一 个分支的长度表示思维的深度
思维导图的例子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
为何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1.相同 : 研究对象都是学习 2.不同 : 前者揭示学习本质、规律;后者研究对学习过程和资 源的优化。
二、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
学习理论的三大派别: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主张研究外显的行为,认为心理活 动通过外显行为研究比较合理。
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
①客观主义感觉论(提倡直观性教学) ②学习理论(关于人类如何学习的理论) ③传播理论(把教育教学看成是传播) ④教学理论 ⑤系统科学理论
戴尔的经验之塔
词语 符号 视觉符号 静态图画 录音、无线电 电影 电视 参观展览 室外旅行 观摩示范 演戏的经验 设计的经验 有目的的直接的经验
合理之处,认为心理学在于预见和控制行为,其研 究从外显行为着手,促进了行为主义的发展,使我们 更关注能刺激人学习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不妥之处,人的心理是复杂的。人不是一般动物, 不是程序,更不是机器,简单地利用刺激与反应解释 学习不足以令人信服,需要结合认知等内部心理机制。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自变量和因变量,试图回答的中心问题是:强化的类 型和强化的安排是如何影响学习的。
▪ 强化 操作性条件反射模式认为,不管有没 有刺激存在,如果一种反应之后伴随一种强化, 那么在类似环境里发生这种反应的概率就增加, 而且强化与实施强化的环境一起,都是一种刺 激,我们可以以此来控制反应。这样任何作为 强化的结果而习得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操作条 件作用的例子。在斯金纳看来,重要的刺激是 跟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而不是反应之 前的刺激,因此反应之后要及时强化。
华生建立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出发点:
▪ 分析可观察到的事实,即分析人和动物是如何适应其 环境的。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罗伯特.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罗伯特.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言语信息 智慧技能 动作技能 认知策略 态度
语言词汇、概念、定义、定理的 确立。例如背诵下面的单词: 数学运算、证明推导、程序设计、 panacea万能药 计算机系统管理 ominous 预兆的 mar 损坏 毁坏 grumpy 脾气坏的 计算机维护、文字输入、实验操作 fictitious 假想的 erode 侵蚀 craggy 多峭壁的 bizarre 奇异的 通过知识之间的关系建立知识结构中 astute 机敏的 amass 收集, 积聚 的上位关系、下位关系和并列关系。 或者记忆数学或物理定义定理。 学习动机的改变、对自己知识、能 力的评价。价值观的改变。
研究主题: 研究主题:
有意义的学习 探索式学习 记忆方法 … 更多的关注人的心理活动
认知主义的适应性: 认知主义的适应性:
智慧技能类知识 动作技能类知识 认知策略类知识
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期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期 世纪80
杜威 创始人:让.皮亚杰(J.Piaget)、杜威(John Dewey) 创始人: 皮亚杰(J.Piaget)、杜威(John (J.Piaget)
对教学的影响: 对教学的影响:
积极的自我强化 小步子渐进原则 及时反馈原则 频因率与消退现象
学习者能够见到自己 学习的后果, 学习的后果,提高学 习的积极性 把学习目标分化, 把学习目标分化,逐 步诱导, 步诱导,打开程序教 对行为后果的强化越 学的阀门。 学的阀门。 及时, 及时,重复的可能性 越大。(定时强化 越大。 定时强化) 定时强化
行为主义的适应性
言语信息类知识 智慧技能类知识 动作技能类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0/24
16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2018/10/24
17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2018/10/24
18
2018/10/24
6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前言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二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三章 第一节 引论 教育技术的本质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技术学的属性 教育技术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教育技术学的发展 教育技术学的起源与发展 美国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发展 日本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发展 我国的教育技术学研究 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的基本问题 教育媒体论 媒体概述
2018/10/24
10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张萍 朴姬顺,科学出版社
2018/10/24
11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前言 第一章 中外教育技术发展比较 一、中外教育技术发展历史比较 (一)发展动因 (二)发展进程 (三)几点启示 二、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 (一)各国信息化举措 (二)我国的教育信息化 (三)几点启示 三、各国教育技术的发展战略 四、教育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突显教育技术学科的特点 (二)重视教育技术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三)进一步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四)教育技术应用实践发展的趋势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2018/10/24
3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育技术学学科定位问题研究 刘美凤 教育科学出版社
教育技术学概论----基本理论的探索 李康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18/10/24
4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本书主要对教育技术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探 讨,其目的是探求现代教育技术活动和现象的基 本规律。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或专业,应该 有也必须有自己的基本理论,因为基本理论是该 学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书由引论、发展论、教育媒体论、教育信 息资源论、教学设计论、信息化教学论和远程教 育论等方面组成。
2018/10/24
7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教育技术学基础----现代教学理论与信息技 术整合的探索 罗明东 和学仁等编著 科学出版社
技术支撑的教与学及其理论基础 任友群 著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8/10/24
8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2018/10/24
9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第1章 概述 1.1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定位 1.1.1 技术 1.1.2 教育技术 1.1.3 现代教育技术 1.1.4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特点 1.2 教育技术学概述 1.2.1 教育技术学的定义、定位和任务 1.2.2 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核心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 1.2.3 教育技术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2.4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原则 1.2.5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方法 1.2.6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步骤 1.2.7 教育技术专业方向、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 1.3 教育技术的专业标准 第2章 教育技术学的形成与发展
2018/10/24
12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叶浩生 人民教育出版社
西方近代心理学史 高觉敷 人民教育出版社 认知科学基础 张淑华等,科学出版社
2018/10/24
13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开发右脑----发展形象思维的理论和实践 温寒江等 浙江教育出版社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容; 教育技术学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对象、范畴内
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传播理论、 信息科学理论、教学理论、学习理论、等; 媒体理论:媒体的功能、作用、媒体 的性质,技术与教育;技术哲学探究; 教学设计理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 学设计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整 合(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
2018/10/24
14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学习准备: 任务一:建立个人Blog 新思考Blog----/ /index/1095535.jsp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第二主题探究: 教育技术学认知理论基础 学习理论与教育技术; 第1章-第3章: 第4章-第5章: 第6章-第7章: 第8章-第9章: 第10章-第11章: 第12章、第17章:
2018/10/24
5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这些问题也许不能构成教育技术学完整的基 本理论体系,但却能成为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教育技术学界对基本理论的探讨大致也没有 超出这些问题范畴,于是,这些问题也就构成了 本书所探讨的主要内容。 作者以为,教育技术学是一个新兴的学科, 其基本理论体系的建构应有一个不断发展、完善 的过程。必须作一步步的尝试和探索,才能建构 起这门学科的基本理论体系。
2018/10/24 1
教育技术学基础理论
参考网站 /jyjs/index.asp 专题讲座:/eEducation/gg035/gg035000.html
2018/10/24
2
本课程研究的问题: 一、理论基础:认知理论与教育技术,人本 主义的教育理念,建构主义思想及教育技术; 二、媒体理论:技术与教育的关系,媒体的 性质,媒体的教育性,技术哲学; 三、教学设计:信息技术与教学设计的支撑 平台,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评价体系、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内容呈现、教学方式变革、交互方式 变革、教学策略、教学模式等;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介于教与学, 还是融于教与学,如何整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