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合集下载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更像缓冲液
2.分析缓冲液的pH变化情况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 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O4/Na2HPO4,其中 NaH2PO4溶液呈酸性,当加入少量NaOH时,可以 中和OH-,Na2HPO4溶液呈碱性,当加入少量HCl 时,可以中和H+。水溶液则不同,因而加入酸碱后, pH变化明显。
小结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的概念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 络。
2.
自来水 肝匀浆 马铃薯匀浆
鸡蛋清 黄瓜匀浆
缓冲液
讨论:
1、就加入HCl或NaOH后的pH的变化来说, 生物材料是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2.对于高烧不退的病人,可采用一些辅助 治疗措施降低体温。下列措施中不正确 的是 (A)
A 加盖棉被,增加排汗量 B 在额头上敷用冷水浸泡过的毛巾 C 用酒精棉球擦拭四肢等部位 D 适当撤减衣被
如果摄入酸性食物过多,大大超过体内调整PH系统的 限度,那就会使体内PH位失衡,进而引起酸碱平衡破坏。
3.如果过多食用酸性食品,以至不能中和而导 致酸性,消耗钙、钾、镁、钠等碱性元素,会 导致血液色泽加深,粘度、血压升高、从而发 生酸毒症(Acidosis),年幼者会诱发皮肤病、 神经衰弱、胃酸过多、便秘、蛀牙等,中老年 者易患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出血、胃溃疡等 症。酸毒症是由于过多食用酸性食品引起的, 所以不能偏食,应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体内酸 碱的平衡。
1. 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体液偏酸使血液粘稠度增高、 血液循环减慢、血液中的脂质类物质易沉积在血管 壁上,导致早期动脉硬化、血栓或心、脑血管疾病。 2. 对骨骼的影响:偏酸的体液刺激甲状旁腺,使甲状 旁腺素分泌增多,骨骼释放到血液中的钙增多,钙 虽然可以中和血液中的酸,但这样长期“借”钙的 结果,会导致骨质疏松、骨质增生、骨骼变形及牙 损害等。 3. 对眼睛影响:体液偏酸、血液粘稠度增高、血循环 减慢、对组织细胞供氧减少,易造成组织细胞衰老 死亡,而眼底的血管又细又长,所以极易受累病变, 使循环不畅,发生眼部疾病。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当发生肾功 能衰竭时,就会出现尿毒症,最终会引起 死亡。
17
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体温和pH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 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血含氧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 重要保障 (4)内环境中过多的代谢产物如尿素、CO2等会使机体 中毒。 (5)细胞的代谢过程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 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内环境 稳态失调时,必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27
A、B、C、D、E各代表什么?
28
傍晚 6h
37.2 ℃ 37.1℃
晚上 9h
37.1℃ 36.9 ℃
自己
37.1 ℃
37.1 ℃
37.4 ℃
37.5 ℃
37.3 ℃
37.1 ℃
1.同一个人在一日内的体温变化有何特点? 2.不同的人(年龄、性别不同)体温变化有 何异同?
3.人体温的日变化与当地气温的日变化有何 差异?
3
结 论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 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而且,同 一个人的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一般年 轻者高于年老者。
23
Ph值的调节
缓冲物质: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酸过多: 乳酸+ NaHCO3 乳酸钠
(碳酸氢盐)
+
H2CO3
呼吸排出
肾脏排尿
碱过多:
Na2CO3+ H2CO3
24
2NaHCO3
肾脏排尿
练习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教案设计

二、教学重点:
举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2.结合病例,说明稳态: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四、教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共案
个案
导入
【问题探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3.主要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调节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的相对稳定——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3)甘油三酯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共案
个案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正常人体温有个范围,变化一般不超过1℃。个人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2-6点最低,12-20点最高)。
2、体温随年龄及性别差异,一般年轻者较高、女性较高。
3、气温变化对人体温有一定影响。
2、温度、PH的相对稳定——维持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
3、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正常——保证极体的能力供应;
共案
防止机体中毒;
(五)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举例说明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三、教学难点:
1.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作用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维持机体的稳态。
2.结合病例,说明稳态:让每一个细胞分享,又靠所有细胞共建。
四、教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共案
个案
导入
【问题探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1.提示:血浆生化指标指的是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其中包括机体多种代谢产物的含量。健康机体的生化指标一般都处于正常范围内。当机体某项生理功能出现障碍时,势必影响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因此血浆的生化指标可以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并可以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3.主要调节机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调节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四)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的相对稳定——维持细胞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3)甘油三酯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共案
个案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正常人体温有个范围,变化一般不超过1℃。个人体温随昼夜变化也不同(2-6点最低,12-20点最高)。
2、体温随年龄及性别差异,一般年轻者较高、女性较高。
3、气温变化对人体温有一定影响。
2、温度、PH的相对稳定——维持酶活性、细胞代谢正常;
3、血糖含量和血液中的含氧量正常——保证极体的能力供应;
共案
防止机体中毒;
(五)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生物: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

C )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人体内的大多数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 质和能量的交换,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组织细胞才能进行正常 的生理活动。如果成分发生变化,就会出现一系列的疾病,如组 Content 织液中水分过多,会出现组织水肿,尿素、无机盐等废物过多, 会出现尿毒症等。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改变,必然 会影响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渗透压、温度等。正常机体在 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协调活动,共 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使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不会发生剧烈的 变化。因为只有内环境的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之内,细 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才能正常进行。可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 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人体由于过量出汗、发高烧、严重呕吐、腹泻、大出血等而会 引起机体失水,失水的结果有三种:①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失 水的比例大于失盐的比例,结果是口渴、尿少。②细胞外液渗透 压降低:失盐的比例大于失水的比例,结果是尿多。③细胞外液 渗透压无变化:失盐失水的比例差不多,结果是尿量正常。
• 1.在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上,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常值都有 Content
一个变化范围,对此,不正确的理解是 A.内环境稳态不是恒定的,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B.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的稳定状态 C.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会导致内环境的成分存在着差异 (
D
)
D.该变化范围主要考虑了化验结果的误差
3.稳态的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在内环境的稳态中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动态变化被感受器官 接受,经过回路器官的调控,引起效应器官的活动变化,最终维 持内环境的稳态,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习题

1.2
内 环 境 稳 态 的 重 要 性
郭宾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家庭成员一日体温变化调查表
成员 6:00 10:00 12:00 15:00 18:00 21:00 母亲 37.0 父亲 36.8 自己 37.1 37.2 37.0 37.3 37.3 37.1 37.4 37.4 37.3 37.5 37.2 37.1 37.3 37.1 36.9 37.1 平均 37.2 37.0 37.3
• 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如果失调了会有哪些后果?
阅读P9思考与讨论,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 空调病
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 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 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 空调病的产因 1.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 能正常排汗,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 2.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 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 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 3.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 作用,导致黏膜病; 4.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 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单位:℃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结果
1.正常人的体温在一个温度范围内波动,一般不超过1℃。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 4.尽管周围温度波动很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
结论: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 环 境 稳 态 的 重 要 性
郭宾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家庭成员一日体温变化调查表
成员 6:00 10:00 12:00 15:00 18:00 21:00 母亲 37.0 父亲 36.8 自己 37.1 37.2 37.0 37.3 37.3 37.1 37.4 37.4 37.3 37.5 37.2 37.1 37.3 37.1 36.9 37.1 平均 37.2 37.0 37.3
• 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如果失调了会有哪些后果?
阅读P9思考与讨论,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 空调病
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 感冒、过敏、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 烦躁、注意力难以集中、头痛等等。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 空调病的产因 1.空调风使人体表面水分蒸发量加大,毛孔收缩,不 能正常排汗,会引起内分泌的紊乱; 2.空调房间里,气流方向经常变换,气流速度增加, 空气热量不断变动等因素干扰了人体的嗅觉,削弱 了人体对空气中病菌、过敏原和异味的反应; 3.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 作用,导致黏膜病; 4.室内空气与外界几乎隔绝又温度适宜,空气中有害 细菌含量快速上升。
单位:℃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结果
1.正常人的体温在一个温度范围内波动,一般不超过1℃。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差异。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差异。 4.尽管周围温度波动很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
结论: 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处于动态平衡中。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新人教版生物必修三: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ppt课件(31页)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调节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 作用,使
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各个器官、__________ 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 动态平衡 处于______________ 中。
[探究与学习] 你知道组织水肿是由于内环境中哪种理化
定的外界环境,如适宜的渗透压、温度、酸碱度等,即稳态。
[答案]C
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 1.比较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在加入处理液时的 pH
变化曲线图:
图 1-2-1
(1)曲线①表示用 NaOH 对自来水的处理。 (2)曲线②表示 NaOH 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 理。 (3)曲线③表示用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 结论: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 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
性质被破坏引起的,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组织水肿是由于内环境中渗透压的不平衡引起的, 说明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器官、系统 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1)基础:人体各______________
循环 系 (2)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__________
)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名师点拨:如果血液的成分稳定,但Fra bibliotek他内环境稳态被破
坏,人也可能发生疾病。
答案:D
【变式训练 1】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的重要 条件是( )
A.血液酸碱度的稳定 B.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C.酶和稳态 D.温度和渗透压的不断变化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调节 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机体通过__________ 作用,使
系统 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各个器官、__________ 状态。 2.内环境稳态的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 动态平衡 处于______________ 中。
[探究与学习] 你知道组织水肿是由于内环境中哪种理化
定的外界环境,如适宜的渗透压、温度、酸碱度等,即稳态。
[答案]C
生物体维持 pH 稳定的机制 1.比较自来水、缓冲液、生物材料在加入处理液时的 pH
变化曲线图:
图 1-2-1
(1)曲线①表示用 NaOH 对自来水的处理。 (2)曲线②表示 NaOH 或盐酸分别对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处 理。 (3)曲线③表示用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 结论: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说 明生物材料内含有酸碱缓冲物质,从而能维持 pH 的相对稳定。
性质被破坏引起的,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组织水肿是由于内环境中渗透压的不平衡引起的, 说明内环境的稳态对于维持人体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 器官、系统 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1)基础:人体各______________
循环 系 (2)直接相关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__________
)
D.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名师点拨:如果血液的成分稳定,但Fra bibliotek他内环境稳态被破
坏,人也可能发生疾病。
答案:D
【变式训练 1】细胞内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需要的重要 条件是( )
A.血液酸碱度的稳定 B.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C.酶和稳态 D.温度和渗透压的不断变化
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文科)

外界环境和机体自身调节能力两个方面 去思考
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 件。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 境的能力 。
课堂反馈
1.下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 统模式图,图中1、2、3、4分别是( A )
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 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 C.呼吸、泌尿、循 环、消化 D.消化、循环、呼吸、泌尿
缓冲物质: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剧烈运动时: 乳酸+NaHCO3
弱酸/相应强碱盐
乳酸钠+H2CO3 H2O+CO2 由肺将CO2排 出 NaHCO3 由肾脏排出
碳酸钠进入血液: NaCO3 + H2CO3
酸性食物
豆制品
酸奶、水果
海带、蔬菜
碱性食物
淋巴水肿(橡皮肿)
问题探讨
项 目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测定值 单位
17 1.9 14.6
223
参考范围
0~45 0.5~1.5 6~23
60~11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CRE 肌酐 BUN 尿素氮
血清葡萄糖 GLU↑
IU/L mg/dl mg/dl
mg/dl
甘油三脂
总胆固醇
TG↑
TCH
217
179
mg/dl
mg/dl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 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之一,也是导致糖 尿病患者截肢致残 的主要原因。
P9与社会的联系:空调病
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 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 难以集中、头痛等。 主要原因:体表水分蒸发多,毛孔收 缩,不能正常排汗,以及内外温差大,致内 分泌紊乱等。
1.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防治环境污染。 2.加强自我保健,为机体保持健康创造有利条 件。 3.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适应外界环 境的能力 。
课堂反馈
1.下图是作用于人体组织细胞新陈代谢的四大系 统模式图,图中1、2、3、4分别是( A )
A.消化、循环、泌尿、呼吸 B.循环、呼吸、泌尿、消化 C.呼吸、泌尿、循 环、消化 D.消化、循环、呼吸、泌尿
缓冲物质: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剧烈运动时: 乳酸+NaHCO3
弱酸/相应强碱盐
乳酸钠+H2CO3 H2O+CO2 由肺将CO2排 出 NaHCO3 由肾脏排出
碳酸钠进入血液: NaCO3 + H2CO3
酸性食物
豆制品
酸奶、水果
海带、蔬菜
碱性食物
淋巴水肿(橡皮肿)
问题探讨
项 目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测定值 单位
17 1.9 14.6
223
参考范围
0~45 0.5~1.5 6~23
60~110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 CRE 肌酐 BUN 尿素氮
血清葡萄糖 GLU↑
IU/L mg/dl mg/dl
mg/dl
甘油三脂
总胆固醇
TG↑
TCH
217
179
mg/dl
mg/dl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 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之一,也是导致糖 尿病患者截肢致残 的主要原因。
P9与社会的联系:空调病
空调病的主要表现为:感冒、过敏、 风湿痛、黏膜干燥、紧张、烦躁、注意力 难以集中、头痛等。 主要原因:体表水分蒸发多,毛孔收 缩,不能正常排汗,以及内外温差大,致内 分泌紊乱等。
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 1.2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内环境稳态失
高调机时体,适必应将外引起界细环胞境代的谢能紊力乱。。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内环境
成 理化 分 性质
机制
生理 基础
稳态
意义 失调表现
(动态平衡) 及其原因
细胞正常代谢;器官、 系统正常运行和协调
3、调节能力: 有一定限度
4、稳态失调
(1)原因 外环境变化过于
剧烈(外因)
自身调节功能 障碍(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2)实例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1、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尿毒症、 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 酸碱中毒等。
2、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糖尿 病可能导致血糖浓度过高。
(3)不同个体完全一样吗? 存在个体差异。
(2)体温变化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成员 母亲
上午 6h
37.0℃
上午10h 中午12h 37.0℃ 37.3℃
下午 2h
37.4℃
傍晚 6h
37.2 ℃
晚上 9h
37.1℃
父亲 36.8℃ 36.8℃ 37.1℃ 37.3 ℃ 37.1℃ 36.9 ℃
第1章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原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体内细胞 的代谢活动
2、变化 各种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因素:
3、实例:
(1)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变化: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项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肌酐 尿素氮 血清葡萄糖
ALT CRE↑ BUN GLU↑
测定值 17 1.9
3、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可能会肌肉 抽搐会影响骨发育,出现佝偻病等;血钙过高则 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高调机时体,适必应将外引起界细环胞境代的谢能紊力乱。。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内环境
成 理化 分 性质
机制
生理 基础
稳态
意义 失调表现
(动态平衡) 及其原因
细胞正常代谢;器官、 系统正常运行和协调
3、调节能力: 有一定限度
4、稳态失调
(1)原因 外环境变化过于
剧烈(外因)
自身调节功能 障碍(内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2)实例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1、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病例有:尿毒症、 糖尿病、高山缺氧反应、发高烧、严重腹泻、 酸碱中毒等。
2、血糖浓度过低可能出现低血糖症;糖尿 病可能导致血糖浓度过高。
(3)不同个体完全一样吗? 存在个体差异。
(2)体温变化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成员 母亲
上午 6h
37.0℃
上午10h 中午12h 37.0℃ 37.3℃
下午 2h
37.4℃
傍晚 6h
37.2 ℃
晚上 9h
37.1℃
父亲 36.8℃ 36.8℃ 37.1℃ 37.3 ℃ 37.1℃ 36.9 ℃
第1章
第2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原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及体内细胞 的代谢活动
2、变化 各种化学成分及理化性质 因素:
3、实例:
(1)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变化: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项目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肌酐 尿素氮 血清葡萄糖
ALT CRE↑ BUN GLU↑
测定值 17 1.9
3、当血液中钙的含量过低时,可能会肌肉 抽搐会影响骨发育,出现佝偻病等;血钙过高则 会引起肌无力等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质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 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基础
调节机制?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图1-4 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 示意图.据图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3.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04/Na2HPO4、 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此外,机体还可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
实验结论: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 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 物质,因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目的
1、 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 酸或碱后pH的变化;
2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 稳定的。
实验材料:自来水/缓冲液和两种生物材料;
实验试剂:NaOH溶液和HCl溶液。
实验结果:
变化特点: 自来水在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 幅度较大,缓冲液和生物材料 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幅度较小。
生物必修3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随着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 在着微小的差异
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不超过1℃) 3、尽管周围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
总结: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 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调节网络.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 认知过程: 贝尔纳(法国)→坎农 (美国)
→目前: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 的主要调节机制。
内环境 稳态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直接相关的系统: 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免疫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 内分泌系统
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 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者人体自身的调节功 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关于组织水肿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适宜的体温和pH是 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
的基本条件
正常的血糖水平 和血含氧量是供给机体
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 意义 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例:2006年7月1日,通往西藏的“天路”青藏线开通, 部分旅客到青藏高原后出现头痛、乏力、呼吸和心跳
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C )
A.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 内缺氧而头痛乏力等 B.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谢机制不好,内环境稳 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C.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使机体彻底失去调节作用 D.呼吸和心跳加快有利于给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氧气, 使有氧呼吸增强,产生更多能量
讨论:(P10)
1.就加入HCI或NaOH后pH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是 更像缓冲液还是更像自来水? 更像缓冲液
2.分析缓冲液的pH变化情况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 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04/Na2HPO4,其中NaH2P04/溶 液显酸性,当加少量NaOH,可以中和OH-;Na2HPO4呈 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中和H+,水溶液而不同,因 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1)图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①] 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
肠排出的是[②]
.
(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③]
,排出[④]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
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
和
系统的参与.
(3)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⑥]
.
(4)人体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通过[⑤]
才能完成.
(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 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 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基础
调节机制?
二、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图1-4 内环境稳态与消化、呼吸、循环、排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 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 示意图.据图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内容:
3.尝试对生物材料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提示: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对NaH2P04/Na2HPO4、 H2CO3/NaHCO3等,它们能够对酸碱度的变化起缓冲作用, 此外,机体还可通过对生理活动进行调节来维持pH稳定。
实验结论:
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 于自来水,说明生物材料中含有缓冲 物质,因持pH稳定的机制
实验目的
1、 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 酸或碱后pH的变化;
2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 稳定的。
实验材料:自来水/缓冲液和两种生物材料;
实验试剂:NaOH溶液和HCl溶液。
实验结果:
变化特点: 自来水在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 幅度较大,缓冲液和生物材料 加入酸或碱后pH变化幅度较小。
生物必修3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1、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随着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 在着微小的差异
2、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不超过1℃) 3、尽管周围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体温始终接近37℃
总结: 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 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调节网络.
机体内各个器官、系统为什么能保持协调一致呢?
• 认知过程: 贝尔纳(法国)→坎农 (美国)
→目前: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 的主要调节机制。
内环境 稳态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直接相关的系统: 循环系统、泌尿系统
神经系统、免疫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 内分泌系统
内环境的稳态会不会出现失调的情形呢?
•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 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或者人体自身的调节功 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
关于组织水肿
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适宜的体温和pH是 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
的基本条件
正常的血糖水平 和血含氧量是供给机体
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 意义 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例:2006年7月1日,通往西藏的“天路”青藏线开通, 部分旅客到青藏高原后出现头痛、乏力、呼吸和心跳
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与此现象无关的是( C )
A.因为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和氧分压低,易造成体 内缺氧而头痛乏力等 B.外界环境变化剧烈,机体代谢机制不好,内环境稳 态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C.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使机体彻底失去调节作用 D.呼吸和心跳加快有利于给组织细胞提供更多的氧气, 使有氧呼吸增强,产生更多能量
讨论:(P10)
1.就加入HCI或NaOH后pH的变化来说,生物材料是 更像缓冲液还是更像自来水? 更像缓冲液
2.分析缓冲液的pH变化情况为什么与自来水的不同? 提示:缓冲液加入少量酸碱后,pH变化不明显,原因是 磷酸缓冲液中含有NaH2P04/Na2HPO4,其中NaH2P04/溶 液显酸性,当加少量NaOH,可以中和OH-;Na2HPO4呈 碱性,当加入少量HCl时,可中和H+,水溶液而不同,因 而加入酸碱后pH变化明显。
(1)图中食物、水和无机盐,经[①] 系统处理后才能进入循环系统,最后由大
肠排出的是[②]
.
(2)呼吸系统可以吸入[③]
,排出[④]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
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至少需要
和
系统的参与.
(3)由泌尿系统排出的是[⑥]
.
(4)人体细胞要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必须要通过[⑤]
才能完成.
(5)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