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怎么形成的
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

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
世界历史的形成又反过来促进了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人类的普遍交往,推动了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世界历史”是指各民族、国家通过普遍交往,打破孤立隔绝的状态,进入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世界整体化的历史。
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和资本主义的形成有共同的前提——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普遍联系建立,没有科学技术的革命、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普遍交往的建立,是不会有资本主义产生和世界历史形成。
能量构成世界

能量构成世界基本观点:1.物质由能量构成,能量是一种有形的实体,它们存在于空间的每个角落。
2.为了解释正负电荷间的差异,假设存在正、负两种相对的能量微粒。
3.物质间的作用力是依靠组成物质的能量的相互作用来完成。
重力、电磁力的产生是由于局部的“能量失衡”造成的。
4.力的本质,应该是能量微粒为获得空间而表现出的运动趋势。
而力的方向和大小,则由能量微粒的运动方式以及密度差来决定。
5.光线通过空间中无处不在的能量进行传递,光速由能量的密度决定。
6.时间的本质属性是由能量密度决定的,相对于能量密度低的地方,时间在能量密度高的地方会变慢,反之则变快。
导出观点:1.电子在双缝干涉实验中的表现很可能是受到自己携带的能量干涉而产生的。
2.不存在绝对参考系,只存在相对绝对的参考系。
3.光线在地面和空间轨道两处折射率应该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导致哈勃望远镜主镜出现球面差的真正原因。
关键词:能量、力、光线、时间我们应能够理解这个世界,只要这世界真实存在,并且存在基本的规则。
下面就来试着讨论一下能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能量在所有基本的物理概念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力的任何做功都需要能量参与,光线也可以携带能量,虽然时间和能量的联系不太明显,但现在普遍认为的较快速度可使时间变慢的说法也和能量相关。
所以,对能量的探索决不应被忽视,它是这些基本概念的纽带。
它的地位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完全可以这样说,只有能量才是这些基本概念的基础,它是基础的基础。
能量的作用形式:那么能量是怎样构成世界的,既然能量和质量可以互相转化,那么可以认为在系统内部,物质正是由能量组成的,也就是说能量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现实存在的实体,每一个物质微粒都是由无数能量单位以特定的方式加以组合而成的。
这点应该可以由正反物质相互湮灭并完全转化成能量来加以证明。
如果能量确实是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并且力的每次做功都伴随能量的转化,则可以推导出一个观点:物质的相互作用是通过能量来完成的。
自然界是怎么形成的

自然界是怎么形成的自然界指统一的客观物质世界,是在意识以外、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实在,而形成自然界的因素有哪些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自然界是怎么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自然界的形成自然界既包括人类已知的、也包括人类未知的物质世界,小至粒子,大至宇宙。
它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具有系统性、复杂性和无穷多样性,不断地为人的意识所认识并被人所改造。
对自然界的解释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
广义自然广义的自然指整个客观物质世界,它既包括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也包括社会科学所研究的人类社会。
人和人的意识是自然发展的最高产物。
狭义自然狭义的自然又称大自然,是指自然科学所研究的无机界和有机界,不包括人类社会在内。
人脸现象人与人之间相互分辨,靠的就是识别这张“脸”。
不过,天地造化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自然中还有不少神态各异的“人脸”。
人脸山岩或许你见识过台湾野柳地质公园的“女王头”,被那块风化海蚀、极为神似的岩石所打动。
然而,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峡湾处,有一个山头竟形成一张天然人脸。
整张“脸”有鼻子有眼,下方裂痕恰到好处地形成“嘴”,山腰的椭圆形巨石则不偏不倚地挂在“耳朵”的位置上。
乘船从此经过,恍如坠入“魔戒”仙境一般。
在四川雅安蒙顶山,有一张更大的“人脸”,人们只能通过卫星才能欣赏到。
原来,有科研人员在浏览卫星地图时,无意中发现了这张“脸”不仅面目清晰,神态坚毅,头上还佩戴着一副“头盔”,犹如一位罗马将军正挥斥方遒。
更为神奇的是,人脸面对的大山犹如一只麒麟正回头倾听主人召唤。
由于整个图案范围达40余平方公里,不太可能靠人力开凿,但它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却无人得知。
“人脸”不仅地球上有,火星也有它的踪迹。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宇航局“海盗1号”太空船就曾拍摄到一张酷似人脸的火星表面照片,立刻引发了人们对火星人及地外文明的遐想。
虽然后来证明这与地外文明无关,但形似人脸的火星山岩仍令不少人痴迷。
人脸昆虫山形如脸已经很罕见了,而昆虫身上的“人脸”图案更令人惊叹。
《创世神话》群文阅读

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创世神话》群文阅读整体思路1。
听(讲)故事《盘古开天地》,聊创世神话的产生原因2。
比较阅读中国、日本、蒙古创世神话(1)推测所阅读创世神话所属区域并寻找理由(2)基于地域性、民族性,“创作”北欧(冰岛)创世神话(3)体会《盘古开天地》的民族元素3.比较阅读中国、印度、罗马创世神话(1)找出各创世神话之间的共同点预设:发现“宇宙卵”、“英雄创世”、“垂死生化”的神话母题(2)质疑,挑起认知冲突:不同地域、民族的创世神话为何有这么多共同点?(3)小组聚焦讨论:“宇宙卵“母题的形成原因(猜想)4。
比较阅读创世神话、“宇宙大爆炸”科普说明文(1)围绕“真实”进行讨论(2)今天读神话,可以读什么(3)补充阅读他人的创世神话读后感课堂实录师:我们先来讨论一个巨大的问题-—世界如何形成?这个问题人类已经思考了几千年。
我们这个世界,有天空,有大地,有满天的繁星,有山,有水,有花草树木,有鸟兽虫鱼……这样一个漂亮、丰富的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呢?请你们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讨论,1:36——2:34)师:各个小组讨论得很热烈,我在听你们的关键词:有的小组说到了盘古;有的小组说有一双看不见的巨大的手创造了这个世界;有的小组说到了“宇宙大爆炸”……说法很多,但如果让你们选择一种比较科学的说法,你们选择——(生答)宇宙大爆炸。
是的,宇宙大爆炸是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通过先进仪器进行了大量观测后所做出的一个推测。
这个推测目前也被大部分科学家所接受。
关于宇宙大爆炸,蒋老师推荐了一本书-—《万物简史》。
我很佩服这本书的作者,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前出地为我们介绍科学,其中就有“宇宙大爆炸”.书中的语言怎么生动有趣把读者紧紧吸引住呢?让我们来看一段。
(生观看ppt“宇宙大爆炸”资料,教师介绍资料.)师:“宇宙大爆炸”就是这样形成的.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如果我们把时间推到一两千年前,有一个小孩问爸爸或者爷爷:“爸爸、爷爷,世界是怎么形成的?”爸爸和爷爷会不会说宇宙大爆炸?生:不会(异口同声)师:为什么这么肯定。
世界是如何构造出来的?

世界是如何构造出来的?关键词:物自体、表象、事物、自在的世界、表象的世界、现实的世界、自我、本我、私的世界、共同的世界观点摘要:在常识的思维中,事物是已有的;在哲学的思维中,事物是人参与创造出来的,物自体才是已有的。
常识把事物作为一个前提,认识的对象;哲学家则把事物看作一个结果,研究物自体和人是如何把它创造出来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私的客观世界,共同的生活把人的私的世界统一成一个公共的客观世界,我们共同的世界创造了出来,但这个世界是创造出来的,不是自在的世界本身。
(一)初步认识:世界是如何创造出来的1、我在这里所说的构造世界,不是指人类的排山倒海,建工厂、盖高楼那样的构造世界,而是指人是如何构造整个世界,也就是整个表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
2、如果说世界是由我构造出来的,人家可能会说我是一个唯心主义者。
但是对于缺乏哲学思维的人我无话可说,我的这些话不是对这些人来讲的。
3、由我构造的世界不是自在的世界,而是表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最简单的说就是我看到的世界。
对于个别的物自体我们能改变它,但是对于整个的表象世界,则是全部由我参与构造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表象世界,也就是私的世界。
4、我的表象世界和实在的世界(自在的世界)是不同的。
表象的世界是我认识的对象;实在的世界是我行为的对象。
在实际生活中,我把行为的对象与表象的对象看作一个东西,当作同一个事物,这个事物就是表象与实在的统一体,而不纯粹是一个表象,比如我正在吃的苹果,就是一个实在与表象的统一体。
、我坚信在我、人类、主体未存在之前,一个不依赖于人的自在世界就已经存在了,这个自在的世界有许多物自体组成,这些物自体之间是存在一定关系的。
6、物自体就像一个信息源,它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其他物体,把自己的相关信息传给其他物体,这些信息对其他物体会带来一些影响。
7、现在,我、人、主体存在着,与物自体发生一定的关系,特别是我有感官,能接受来自物自体的信息。
对于来自物自体的信息,不论是直接地还是间接地,我的感官接受这些来自物自体的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解读,利用自己的机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一种表象。
为什么人们需要思考和探索,思考和探索对人类的生命有什么意义?

为什么人们需要思考和探索,思考和探索对人类的生命有什么意义?人类天生好奇,脑海里响彻着各种疑问:世界是怎么形成的?我们的身体机能是如何驱动的?在当前这个时代,我们离去火星还有多远?于是,人们开始思考和探索。
思考和探索是人类不断发展的根源,它对我们的生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一、思考和探索能够满足社会对于知识和技术更新的需求不同于其他物种,人类善于积累知识和文化。
而不断探索和思考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好奇心,满足自身的知识欲望,更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点和新颖思路。
例如,在古代人类探索自然科学领域的过程中,制定了很多基本的规律和原理,人们从中汲取能量、使用自然资源,依托科技手段来解决千丝万缕的实际问题。
二、思考和探索是推动知识进步和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思考和探索能够推动知识进步和文明发展,呈现出一个深刻的历史轨迹。
人类探索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在人类文明的基础下不断进步和发展,不断突破极限,奏出了绚烂多姿的人类历史。
例如,在人类文明历史上,中国的发明创造不断突破,使得人类纺织、农业、交通、军事等多个领域的生产技术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
三、思考和探索是人类面临挑战和危机下应对之策思考和探索可以为人类带来更多的解决方案和解决思路。
我们面临着的环境问题、公共卫生危机和人类生活的各种挑战,都需要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
例如,新冠肺炎的突然爆发,世界各国科学家和医疗机构从多个方面展开研究和探索,最终找到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途径。
在不断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我们去拓展了自己的思维空间和科学思维模式,总结出新的科学方法论;为了攻克问题,我们不断地突破极限、提高技术水平。
正因如此,思考和探索不仅是人类走向文明社会的助推器,而且是我们认识世界和生命本质的一面镜子,沐浴其中,方能看清自我的发展方向,从而更好地实现生命的价值。
自然界的物质性

自然界的物质性新课导入老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们学习哲学的目的是为了能更好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那么同学们是否想过我们所处的世界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下面我们听一段马克思与神父的对话:小故事:马克思问神父:你认为世界是怎么形成呢?神父答:世界是上帝创造的。
马克思又问:请问上帝能造出一块连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吗?神父回答:当然能,因为上帝是万能的。
马克思反问:上帝连一块石头都搬不动,你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呢?神父马上应变道:上帝造不出这样一块石头。
马克思又反驳:上帝连块石头都造不出来,你怎么能说上帝是万能的?神父哑口无言……老师总结:通过马克思与神父的对话,证实了“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是典型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那么世界到底是如何形成的?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世界形成于物质,即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
为了证实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这一观点,我们把整个世界划分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部分,然后分别证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是物质的,这样就可以得出世界是物质的。
这节课我们主要对自然界的物质性进行证明。
一、自然界的物质性老师:同学们,既然我们要证实自然界的物质性,那么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物质呢?首先请同学们看看你的身边,你能看到什么?学生:学生回答所能看到的东西。
例如:桌子、凳子、黑板…老师:那么请同学们在看看窗外,你会看到什么?学生:学生回答所能看到的东西。
例如:太阳、云彩、山脉、树木…老师:现在同学们所能看到的或感受到的事物,他们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称他们为物质。
那么现在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能看到教室里的空气么?能看到你的手机所发射的电磁波么?你们能看到室外的紫外线么?学生:进行讨论…..老师:是不是我们看不见得的摸不到的,就不是物质,不是客观存在的呢?答案当然是“否”,因为我们都知道空气是存在的因为我们要用它呼吸,电磁波是存在的因为我们要用它打电话,阳光也是存在的因为植物要用它进行光合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2世界是市场的形成

第十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单元知识网络】【专题归纳整合】1、世界市场及其发展阶段世界市场有狭义、广义之说,狭义的世界市场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市场交换场所,是世界各国通过互助合作和贸易往来建立起来的商品交换的领域。
广义世界市场表示发展为世界规模的资产阶级经济社会的整体。
这两方面联系密切,前者是后者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后者是前者发展的结果。
世界范围市场的形成,意味着国际交换具有了普遍性。
各个国家的生产、交换、消费过程和整个世界经济的运行机制相协调,形成普遍的世界交往,这样作为流通过程要素的狭义世界市场把各个国家联结为世界范围内统一的经济整体,这就是广义的世界市场。
世界市场的发展和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统一的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大约经历了400年的时间。
世界市场的初级阶段是从15世纪末到18世纪60年代,这时的世界市场的地理范围是有限的。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70年代是世界市场迅猛发展的时期,这时期整个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
由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产业资本取代了商业资本,在世界市场上居支配地位,它促进了国际专业化分工及国际贸易的深化。
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是世界市场总体的形成时期,这时期的世界市场垄断资本占主导地位,形成了以金本位制为特征的多边贸易体系和世界货币。
世界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不断繁多。
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向多元化、多极化发展。
二次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分工出现细分的趋势,因而使国际分工形式发生很大变化,原来的部门间的分工向部门内分工转化,这使部门内贸易得到快速发展,出现经营全球化的特点。
此外,世界市场区域化、集团化发展日益明显,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各国纷纷把先进技术用于出口商品的升级换代,因此,世界技术贸易市场发展非常迅猛,技术贸易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2、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1、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1)条件:①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为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创世神话》群文阅读整体思路1.听(讲)故事《盘古开天地》,聊创世神话的产生原因2.比较阅读中国、日本、蒙古创世神话(1)推测所阅读创世神话所属区域并寻找理由(2)基于地域性、民族性,“创作”北欧(冰岛)创世神话(3)体会《盘古开天地》的民族元素3.比较阅读中国、印度、罗马创世神话(1)找出各创世神话之间的共同点预设:发现“宇宙卵”、“英雄创世”、“垂死生化”的神话母题(2)质疑,挑起认知冲突:不同地域、民族的创世神话为何有这么多共同点?(3)小组聚焦讨论:“宇宙卵“母题的形成原因(猜想)4.比较阅读创世神话、“宇宙大爆炸”科普说明文(1)围绕“真实”进行讨论(2)今天读神话,可以读什么(3)补充阅读他人的创世神话读后感课堂实录师:我们先来讨论一个巨大的问题——世界如何形成?这个问题人类已经思考了几千年。
我们这个世界,有天空,有大地,有满天的繁星,有山,有水,有花草树木,有鸟兽虫鱼……这样一个漂亮、丰富的世界,是怎么形成的呢?请你们把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生讨论,1:36——2:34)师:各个小组讨论得很热烈,我在听你们的关键词:有的小组说到了盘古;有的小组说有一双看不见的巨大的手创造了这个世界;有的小组说到了“宇宙大爆炸”……说法很多,但如果让你们选择一种比较科学的说法,你们选择——(生答)宇宙大爆炸。
是的,宇宙大爆炸是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通过先进仪器进行了大量观测后所做出的一个推测。
这个推测目前也被大部分科学家所接受。
关于宇宙大爆炸,蒋老师推荐了一本书——《万物简史》。
我很佩服这本书的作者,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前出地为我们介绍科学,其中就有“宇宙大爆炸”。
书中的语言怎么生动有趣把读者紧紧吸引住呢?让我们来看一段。
(生观看ppt“宇宙大爆炸”资料,教师介绍资料。
)师:“宇宙大爆炸”就是这样形成的。
但是我有一个疑问,如果我们把时间推到一两千年前,有一个小孩问爸爸或者爷爷:“爸爸、爷爷,世界是怎么形成的?”爸爸和爷爷会不会说宇宙大爆炸?生:不会(异口同声)师:为什么这么肯定。
生:因为那时候的人根本还不知道宇宙大爆炸。
师:那他们会怎么回答这个孩子的问题呢?生:爷爷会说“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告诉孙子是盘古创造了世界。
师:但我们现在都知道这个故事是“假”的啊,为什么要讲这个假故事给他听呢。
生:古代的人不会认为这是假的,他们认为世界就是这么来的。
师:当时,原始人相信世界就是盘古开天辟地而来的。
因为相信,所以流传。
我同意这个观点。
如果我们再换一幅图片,比如现在有一个古代欧洲的小孩,问他的爸爸或者爷爷:“这个世界是怎么形成的?”那爸爸和爷爷是不是也跟他讲盘古开天辟地?生:不会。
师:为什么?生:国外古代的时候,科技比较发达,所以可能知道一点。
师:错了,如果你看过《万物简史》就能知道,西方也是到了近代才有了科技的迅猛发展。
生:外国的古代,爸爸和爷爷会跟他讲亚当和夏娃。
师:想到国外,马上想到了亚当和夏娃。
他的意思是国外也有自己的神话。
师:我们今天先来读读国外的创世神话。
我待会发材料,有两个创世神话,请你读完后猜测一下,这两个创世神话是哪个国家的?文章后面有一个范围请你们选择的。
(教师发下材料,生读材料。
8:48——12:40)师:我们先来看第一个神话——《诸神创世》。
你觉得这个神话是哪一个国家的?我发现这个同学判断的思路很有意思,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我觉得这是蒙古神话。
文章的最后一段写道:“人们以游牧为生”。
蒙古就是一个大草原,所以说明这个神话是在蒙古流传的。
师:这确实是个蒙古的创世神话。
刚才在小组交流的时候,我听她用了排除法,你能跟大家讲讲吗?生:我觉得古埃及是信仰法老之类的,所以我第一个排除了古埃及。
美国也不可能是,美国的历史那么短。
而印度和日本也不像,因为这个神的名字不像印度人或日本人。
师:她用了排除法,是否严密暂且不说,但是这个思路非常好。
最后通过抓取细节,她确定了蒙古。
原始的蒙古人认为原始的世界就是一片大草原,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过太多的高山、大河。
第二个神话,你们认为是哪个国家的?生:我觉得是日本。
从文章中出现的神的名字就可以看出,有日本的味道。
师:非常好,这个同学是从名字上来推测的,还有没有其他的线索?生:在这个神话里,说神创造的世界是一个岛。
所以创造这个神话的民族恨可能生活在岛上,而日本就是一个岛国。
师:是的,第二个神话确实是日本的创世神话。
读了这两个创世神话之后,你有什么发现?生:我觉得每个民族的神话都不太一样。
师:有这个感觉了,能不能说得更明确一些。
生:每个民族的神话都有自己的特色。
蒙古人生活在大草原上,他们的神话就说这个世界就是一片平整的草地。
日本人生活在岛上,他们就说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岛。
师:是的,不同民族的创世神话,他们的想象跟他们生活的地方、他们民族的生活习惯是有很大关系的。
蒙古的神话有蒙古的特色,日本的神话有日本的特色、日本的元素。
你们同意吗?生:同意。
师:通过比较阅读,大家再这一点上似乎形成了共识。
那请你们运用你们自己的“发现”去猜测一下冰岛这个国家的创世神话。
要想象冰岛的神话,我们要先了解一下冰岛这个国家,它属于北欧,常年气温比较低,冰山多。
但很多人也把冰岛称为冰火两重天,那里既有很多冰山,也有很多火山和温泉。
世界是怎么形成的?生活在那里的原始人会怎么想象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生讨论。
17:14——18:04)师:我发现那个女同学讲得挺投入的,你来说说你的想象,冰岛神话会是怎样的?生:我认为冰岛神话是这样的:世界上原本是两块的,下面都是地,天上的神用火和冰把这个世界分成了好几块,然后就变成了世界。
师:好,这就是她想象的冰岛神话。
有没有补充的或其他的想法?生:我们组是这样想的:冰神和火神打仗,他们想争夺冰岛这一块地,最后打得不分胜负,所以就平分了。
冰岛就既有火,又有冰。
生:我给刚才那个同学补充一下。
我觉得是冰神和火神打仗,他们不分胜负后就混在了一起,最后同归于尽了,世界就变成了一半火一半冰。
师:下面我们就是欣赏神话的时刻。
欣赏的同时,你们会发现你们的猜测能在这个神话里找到痕迹。
再做一点心理准备,北欧的神话还有一个特点——在他们的神话中,神比较多。
(教师读《巨人伊密尔》,生聆听。
19:47——21:50)师:这就是冰岛的神话,一听就有明显的冰岛元素、冰岛特色。
原始人的想象力很强,但还是受到他们生活的环境、习惯影响。
我们反过去看我们学过的《盘古开天地》,我建议你们静下来读读我们的神话,你能不能从中看出一些中国元素、中国特色?你可以钩钩、画画,开始思考。
(生读材料。
22:26——24:34)师:大家读得很仔细。
我们在三年级就学过这篇课文,现在重新读也蛮有意思的。
你有没有发现一些中国元素?有一个地方大家肯定都找到了,这个同学也划下来了。
生:盘古倒下来后,他的头化成了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师:这些山都是中国特有的,后人在补充这个神话的时候就加了这些因素。
我们来看一下,看你们对我们的地理概念了解得怎么样?(教师在黑板上画五岳、长江、黄河,并配解释)师:东岳泰山在哪个省份?(山东)西岳华山在哪?(陕西)北岳恒山在哪个省份?(山西)南岳衡山呢?(湖南)中岳嵩山(河南)。
这些都是中国特有的山。
神在这里还化为了河,你最先想到了哪两条河?长江、黄河都被誉为我们的母亲河。
你们瞧,生活在这块区域的,就是炎黄子孙,就是华夏民族。
这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元素,还有其他吗?生:“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
”这里的数据——“一丈、一万八千年”都是中国人常用的数据和数量单位。
师:这里的数量单位很有中国特色。
说到“一万八千”,中国人很喜欢“十八、十万八千”等数字,在很多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比如孙悟空本领很大,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
李白有一首是叫《梦游天姥吟留别》,里面有一句——“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还有其他中国元素吗?生:盘古用板斧和凿子开天辟地。
板斧和凿子,是中国民间常用的劳动工具。
师:哈,古人崇尚劳动,早就认为劳动最光荣。
(笑)生:还有一句:精髓变成了明亮的珍珠。
中国人很喜欢明珠等东西。
生:故事里边的句子很多都是对仗句,这个在三年级的时候老师就讲过了。
师:是的,其中最典型的一句就是“轻而清的东西往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往下沉,变成了地。
”师:仔细找找,里面确实有许多中国元素。
神话在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元素、民族特色。
中国的《盘古开天地》有中国的特色,蒙古的《诸神创世》有蒙古特色,冰岛神话有冰岛特色。
下面我再请你们欣赏一些神话,你们会有新的发现。
(生读材料。
29:28——33:09)师:看完了吗?蒋老师30多岁了,就我的阅读经验而言,把同一个主题或者体裁的文章放在一起,有时会有许多发现。
当我们把这三个神话放在一起,它们有没有共同点?生:我发现每个神话开头都说这个世界一开始是一个蛋。
师:世界一开始就是一个蛋,不管是石蛋、鸟蛋、鸡蛋……反正他们都认为最开始的混沌世界就像一个蛋。
生:每个神话都说是神把他自己的某个部位化成了世界里的事物。
师:到最后是神的身体化为了整个世界,化为了万事万物,这是第二个共同点。
生:这三篇文章中,都有时间,第一篇是一千年,第二篇是三千年、九千年……师:创世的时间都非常漫长。
师:每个神话里都有一个能力很大的神,是这个神创造了世界。
师:是的,这个世界在混沌一片的时候,往往出现了一个神,这也是一个共同特点。
很多神话学家、史学家在读神话的时候也在进行梳理,发现了很多共同点。
师:(教师出示ppt,呈现神话的共同点。
)中国神话伊朗神话罗马神话印度神话鸡子鸟蛋石蛋金蛋盘古阿胡拉·马兹达密特拉大梵天身体生化身体生化身体生化身体生化师:我看到这些共同点后,脑子里有疑问了,相信你们也有疑问。
生:我在想,为什么不同民族的创世神话有这么多相似点?他们为什么想到一块儿去了?生:为什么不同地方的原始人都认为原始世界像一个蛋?师:这些民族或国家的原始人是不是能像今天的人一样,发一个email,今天我创作了一个神话,你是怎么样的?或者打个电话商量一下?大家都笑了,这是不可能的。
大家肯定有一个疑问,怎么想着想着就想到一块儿去了呢?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要把混沌的原始世界比作一个蛋?为什么都想象成一个神来创造了这个世界?为什么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神或动物的身体化为了万事万物。
我相信你们有你们的解释,没有一定的答案,你们可以大胆地推测。
(生讨论。
36:32——38:06)师:说来听听,为什么那么多不同的民族会把原始世界比作成一个蛋状的物品?生:我们小组认为是因为大陆漂移。
师:为什么有共同点,一开始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一起的,后来因为板块分离,所以人类分开来了。
但是他们的祖先是生活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