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民族
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后果

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后果德国在20世纪曾经历过辉煌的时期,但也经历了黑暗的时刻。
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就是其黑暗时刻的源头之一。
作为一个国家,民族主义原本可以成为凝聚力的象征,但是在德国,它成为了一场劫难。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讨论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后果。
一、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当时,德国正处于欧洲强国中的第二梯队,经济和军事实力落后于英国和法国。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人开始感到自卑,认为德国应该拥有更强大的地位和权力。
这种情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达到高潮。
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失败了,被列强要求承担全部战争责任和赔款。
这种情况引起了德国民族主义的沸腾。
德国人认为自己被欺负了,对外国人怀有敌意。
同时,国内的情况也不乐观。
德国的政治体制不稳定,经济和社会状况也不好。
在这种背景下,德国民族主义不断地发展壮大。
二、德国民族主义的后果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导致了二战的爆发,这场战争给德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在这场战争中,德国的战败给整个国家带来了毁灭性的后果。
德国地域被分裂,国家经济和社会被摧毁。
数百万人死亡,整个民族陷入了绝望和痛苦之中。
德国民族主义的后果也体现在国际社会上。
由于德国在二战中的行为,使得德国在战后遭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和惩罚。
德国被迫担负了巨大的赔款,国际社会不断地对德国进行惩罚和限制。
这一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阻碍了德国的发展。
三、反思与教训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后果,使得人们对民族主义产生反思。
我们应该认识到,民族主义不应该变成狂热和排他的工具,而应该是一种凝聚力和共同价值的象征。
我们需要重视多元文化的存在,建立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社会。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德国的经验中,汲取一些教训。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不能盲目的追求强大和权力,而是应该建立一个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我们应该关注国家的发展,同时也要关注人民的幸福和福祉。
总之,德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后果告诉我们,民族主义不能成为一个国家独立、强大的代表,它应该被当作一种凝聚力和共同价值的象征。
德国的知识点总结

德国的知识点总结一、地理环境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临波罗的海和东北部,北界挪威,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南接捷克共和国,东南邻波兰。
德国地势东低西高,阿尔卑斯山脉和黑森森林山脉横贯南部,中部以莱茵河和多瑙河为主要河流,北部为北德平原。
德国境内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森林覆盖率较高,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为主。
二、人口与民族德国是欧洲联合体的创始国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德国是世界第16大人口大国,约8000多万人口。
德国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国家,主要民族是德国人,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如土耳其人、东欧民族和其他新移民。
德国的官方语言是德语,同时少数民族地区也使用他们的民族语言。
三、政治体制德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政治体制为联邦共和制。
政府机构包括总统、议会和政府三大部门。
总统是国家元首,主要负责国家对外事务,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
联邦议院是国家立法机关,代表人民的意志。
联邦政府是国家的行政机构,由总理领导,负责国家的日常管理。
四、经济发展德国是世界知名的工业大国,是世界上著名的出口国之一。
主要工业有汽车、机械制造、化工、电子、建筑、医药等,德国制造的汽车品质优良,享誉世界。
德国的科技产业也十分发达,高新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强。
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金融、保险、咨询、旅游等服务行业都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五、文化教育德国在科学、哲学、文学、音乐等领域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古典音乐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德国有很多世界著名的音乐家,如贝多芬、巴赫、莫扎特等。
在文学方面,德国文学也有着辉煌的历史,包括歌德、席勒、海涅等文学巨匠。
德国教育体系自古以来就以严谨著称,德国的大学教育也非常发达,有着很多世界知名的高校,如海德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等。
六、社会福利德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十分完善,医疗、教育、养老保险等公共服务普及,由政府负责管理。
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有相对较高的公共福利水平,包括医疗保障、失业保险、养老金等。
德国文化

德国民族文化精神与德国森林
环境,塑造着不同民族的文化心理素质,东方的文 明之水渊源于黄河和两河流域,西欧贡法的浪漫亦 是温带海洋性气候的人文反映。而德国意志民族的 气质和意识形态却是森林风景的折射。 中德山地的那一片森林,在多瑙河和莱茵河的护 养下,生长的郁郁葱葱,它照射着整个德国人环境 的成长过程。它的一切成为德国意志民族的精神支 柱。在德国的民族文化素质中,有着森林风格式的 深沉、内敛和稳重,同时也包含着森林般的幽深、 恐怖、寒冷等精神文明内韵。因此它既孕育了歌德、 爱因斯坦、贝多尔等大批划时代的伟人,在哲学史、 文学史、科学史、音乐史上划下极其浓重的一笔。 又从另一角度展示了它疯化
基督教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德国宗教改革
基督教的产生 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宗教改革的背景 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意义
基督教的产生
公元前538年,波斯灭了新巴比伦,解放的犹太人重 返家园后建立了崇拜耶和华为唯一真神的神权国 家。——犹太教从此形成 公元前63年,罗马杀入巴勒斯坦地区,众多犹太人被 迫流徙他乡,犹太教也随之而分化形成众多大小教派, 其中一个小教派信奉耶稣就是上帝派来的救世主--基督,其发展到公元1世纪渐渐成为不同于犹太教的 基督教。
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 邮电属联邦管辖。国家政体为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 为国家元首。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 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 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联邦议 院选举通常每四年举行一次,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或 政党联盟将拥有组阁权。德国实行两票制选举制度。 参加联邦议院的各党议员分别组成议会党团。联邦参 议院参与联邦立法和对联邦的行政管理施加影响,维 护各州的利益。
德国为什么叫日耳曼民族

德国为什么叫日耳曼民族
德国之所以被称为日耳曼民族,源于其族裔的复杂性和历史悠久性。
德国的日
耳曼史可追溯到以前的古代历史时期,甚至可以追溯到亚马孙河流域的古代语言。
在中世纪,这些日耳曼民族聚集在阿尔卑斯山,德意志平原,和丹尼斯河流域,形成了独特的族群文化。
德国的日耳曼民族曾在哥特文明时期大量出现,早期的德国人追求自由和民主,力求摆脱贵族的枷锁,希望实现一个和平繁荣的国家,维护人民的权利和自由,为德国的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贡献。
日耳曼民族的宗教信仰也十分重要,尤其仰望基督教,直至20世纪初,甚至
更久远。
这使得德国成为一个高度文明化和世俗化的国度,也为它在社会规范形成,和宗教自由形成方面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德国日耳曼民族的文化可以用不同的标准衡量,从其历史悠久,宗教信仰独特,到心理文化特点复杂,等等,都是极其突出的特征,表明了德国人的特殊性和世界的多样性。
由此可见,日耳曼民族的文化种类满足了人们对一个民族的文化研究所要求的多元化,同时,也反映出德国民族的智慧,了解到多元文化的重要性,使得德国日耳曼民族的文化更加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德国民族主义的历史前因后果与思想演变

德国民族主义的历史前因后果与思想演变德国民族主义在世界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因其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影响力,成为了现代欧洲民族主义的重要代表。
德国民族主义以强国主义和资本主义为基础,致力于建立强大的民族国家,并同时发扬对德国文化民族主义的推崇与追求。
本文将从德国民族主义的历史前因和后果探究德国民族主义的思想演变。
一、前因德国民族主义的历史前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近代德国国家的建立与统一,二是德国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影响。
19世纪是德国近代历史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德国经历了从分治割据到统一国家建立和大国崛起的过程。
在这个时期,民族主义思想得到了迅速的传播和发展,对德国的国家建设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事实上,德国统一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民族主义的推动。
民族主义者的思想与行动,有效地推动了德国人民对民族国家的追求,并形成了对其他国家的渴望和对英国、法国等强国的嫉妒和敌视。
此外,德国民族主义思想的影响力也对其他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早期的德国民族主义者倡导“德意志”的民族主义思想,认为德国人应该居于整个欧洲的核心地位,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民族。
这种思想不仅对其他民族产生了视觉和认知冲击,也对其他强国的崛起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般认为,德国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后果德国民族主义的历史后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民族主义对德国的伤害,二是德国民族主义的全球意义。
20世纪是德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也是德国民族主义发展的黄金时代。
德国民族主义思想的传播影响了整个欧洲大陆,并成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之一。
同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民族主义的极端主义导致了全球毁灭性战争的爆发,对德国人民和整个欧洲产生了巨大的伤害。
由于德国民族主义曾经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德国社会在二战后变得非常谨慎和谦虚,,并极力避免任何带有民族主义意味的指责和行动。
另一方面,德国民族主义在全球范围内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介绍课件图

德国人口主要集中在中部和南部地 区,而北部和东部地区人口相对稀 疏。
政治体制
政体
德国实行议会民主制,联邦议院是最高立法机构,联邦参 议院负责审议和协调联邦政府与各联邦州的立法事务。
政府机构
德国政府包括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联邦政府负责全国范 围内的外交、国防、社会福利等事务,各州政府则负责本 州范围内的教育、卫生、环保等事务。
求。
政治与外交
德国在现代国际政治中扮演着 重要角色,是欧洲和世界的政
治大国之一。
文化与教育
德国在现代文化、教育和科技 创新方面保持领先地位,成为 欧洲的文化和教育中心之一。
03
CATALOGUE
德国文化
艺术与音乐
总结词
德国在艺术和音乐领域有着深厚的底蕴和卓越的成就。
详细描述
德国是世界艺术和音乐之都,拥有众多享誉全球的艺术家和音乐家,如贝多芬 、巴赫、门德尔松等。德国艺术和音乐作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对全球艺 术和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食与购物
美食
德国菜以其香肠、猪蹄膀和啤酒而闻 名,此外还有各种面包、糕点和水果 等美食,深受游客喜爱。
购物
德国的购物区如科隆、慕尼黑和柏林 等地,拥有各种国际品牌和高档精品 店,同时也有许多独特的本土品牌和 手工艺品店,为游客提供丰富的购物 选择。
旅游服务与设施
旅游服务
德国的旅游服务非常完善,有专业的旅游咨询中心提供各种旅游信息和帮助,同时还有各种酒店、旅 馆和青年旅社等住宿设施,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司法机构
德国司法机构独立于立法和行政机构,负责审理案件和解 释法律。德国司法机构包括宪法法院、普通法院和行政法 院等。
02
CATALOGUE
德国(世界地理)

易
汉堡
北 柏林
莱
河
茵
莱比锡
科隆 河
法兰克福
波恩
斯图加特
多瑙河
慕尼黑
柏林建筑 柏林街景
国会大厦
交通枢纽-法兰克福
波罗的海
北海
易
北
莱
河
茵
河 法兰克福
多瑙河
位于陆路运输与莱茵河水运的交叉路口; 国外的游客都是通过法兰克福而进入德国的; 法兰克福机场是欧洲第二大机场。
汉堡
汉堡:位于易北河 下游,是德国最 大的港口城市和 造船工业中心。
3、充沛的水源;
4、便捷的水陆交通;
5、广阔的市场。
鲁尔区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生产结构单一 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 世界性钢铁过剩 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整改措施: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调整产业 结构;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均衡发展;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清除污染,美化环境。
慕尼黑
慕
科隆
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黑
街
景
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最高的教堂 慕尼黑啤酒节1810年 之一、德国最大的教堂。是中世 创建,每逢9月最后一个 纪格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作。高 星期到10月初共16天被 达161米,像两把利剑直插苍穹。 定为慕尼黑啤酒节或叫 四周林立着无数小尖塔,中央大 “十月节”,举国狂欢。 礼拜堂穹顶高达43.35米,钟楼上有5座响钟,最重达24吨。
请同学们谈谈你对德国的认识,德国是 一个什么样 的国家?
发达国家
为什么说德国是欧洲的“十字路口”呢?
读图查阅
莱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北海-波罗的海运 河、巴伐利亚高原、阿尔卑斯山脉、中德山地、 波德平原、波罗的海、北海
德国民族和文化的历史和特点

德国民族和文化的历史和特点德国,一个被称为欧洲中心的国家,自古以来拥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传承。
德国民族和文化在历史中具有着独特的特点,下面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历史传承德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境内日耳曼、凯尔特人等部落。
罗马帝国入侵后,境内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省份。
中世纪时期是德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中世纪古堡、教堂、城市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至今仍在德国境内得以保存。
18世纪时期,德国打破了黑暗时期,以“启蒙运动”为代表的文化思潮重新点亮了德国文化的灯塔。
二、哲学文化德国不仅以其历史传承而出名,更因其哲学文化而备受瞩目。
作为马克思、尼采、黎曼等众多知名思想家及科学家的故乡,德国哲学文化以其多元化、思想深度和独特性闻名于世。
马克思主义、现象学、实证主义等德国的哲学思潮深受世人影响。
德国的科学文化也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德国是欧洲最早建立大学的国家之一,柏林自由大学、慕尼黑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诞生过众多杰出科学家。
三、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时期是德国文化的一次重大飞跃,德国诗人歌德、雨果、诗人席勒以及莫扎特等艺术巨匠纷纷涌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品中德国也不乏佼佼者。
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精神也深刻影响当前的欧洲国家和世界文化。
四、音乐德国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德意志学派这一音乐学派在世界音乐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贝多芬、巴赫、海顿、莫扎特等音乐家被誉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德国的古典音乐、现代音乐、流行音乐和摇滚乐等丰富多彩。
五、文化旅游德国的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包括城市、古堡、博物馆、音乐节、雅典娜女神像等文化遗产。
德国的城市风情独特,柏林、慕尼黑、科隆、汉堡等城市都各有特色,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游览。
同时,德国的博物馆小到专门的名人故居、车站、书店均有珍藏品,大到德国最大的Museumsinsel博物馆群及新任百年当代艺术中心“Elbe-Philharmonie”等都是让文化爱好者和旅游爱好者沉迷其中的绝佳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人的民族性格德国的宗教革命家马丁路德曾经说过一句话:“即使我知道整个世界明天将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德种下我的葡萄树”。
这句话充分显示了德国人的埋头苦干、不肯苟且的精神。
德国的国徽是一只尖嘴利爪的鹰,鹰的特性是勇猛。
德国的公园、车站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用以装饰的铜像,多半是狮子、马和肌肉结实的男人,很少用女性作宣传的。
这都是德国民族性格的写照。
世界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人种,其性格特征也是千奇百怪、千差万别的。
作为一个拥有八千多万人口的德意志民族,其性格也是不可能一致的。
德国人有的深沉、内向、稳重,有的开朗、豪爽、风趣……但多年来受到德国文化的不断熏陶塑造,使德国人养成了一些较为共同的特点:实在、勤奋、准时、节俭和做事一板一眼。
先看他们的踏实勤劳。
德国人讲求踏实,万事都从诚实可靠着眼,拿他们的房屋建筑为例,虽然在式样上并不美观,但朴实无华,整齐大方。
每一种材料,如玻璃、锁、铰链、搭钮、开关、灯罩、窗帘、衣架等等,纵然是极微末的,也都坚牢稳固,毫不马虎。
他们宁可失之笨重,极不愿敷衍潦草。
在德国,任何一座建筑、一件家具、一项设备,似乎都为百年大计打算。
因战争而破坏的东西,修复的时候都要恢复原样,这并不是为守旧,而是表示德国的东西坚牢可靠、不易损坏的优点。
走在德国的乡村、城镇,美丽的花园小别墅随处可见。
德国人对住房的要求极高,拥有一套单独宅院的住房是普通德国人毕生奋斗的理想。
人们平日辛勤工作,积攒钱盖房,为自己和子孙后代营造一处宽敞、体面、舒适的住房被视为人生完美充实的标志。
德国人勤奋工作、埋头苦干的精神不仅体现在受雇于人的职员身上,就是高级官员和大企业家也不例外。
德国式严格的学校和家庭教育也决定了他们和散漫作风格格不入。
有一位美国教师对德国进行长期观察后,在他的调查报告中对美德儿童作了这样的比较:在一个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的日子,一位美国小姑娘会被明媚的阳光所吸引,在外面玩上一会儿再读书;而一位德国小姑娘则会在做完作业之后,再出去玩。
先工作,后娱乐,这就是德国教育。
人们只有在辛勤劳动之后,才有权力享受生活。
此外,德国人很讲究清洁和整齐,不仅注意保持自己生活的小环境的清洁和整齐,而且也十分重视大环境的清洁和整齐。
在德国,无论是公园、街道,还是影剧院或者其它公共场合,到处都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德国人也很重视服装穿戴。
工作时就穿工作服,下班回到家里虽可以穿得随便些,但只要有客来访或外出活动,就一定会穿戴得整洁。
看戏、听歌剧时,女士要穿长裙,男士要穿礼服,至少要穿深色的服装。
参加社会活动或正式宴会更是如此。
德国人具有勤劳整洁的生活习惯,一般人家黎明即起洒扫庭院,起居室整理得井然有序、一尘不染。
德国的家庭主妇爱洁成癖,她们早晨送走丈夫和孩子之后,便换上工作服,开始一天最有意义的工作:清洁宅院。
她们会跪在地上,将每一个旮旯角落都擦洗一新,即使请清洁工和花匠帮忙,主妇们也往往跟班劳动,直干到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方心满意足。
创造一个温馨、舒适、美观、清洁的家,这是每一个德自主妇的最大愿望。
也许,最值得我们中国人效法的就是德国人的纪守法了。
有一个笑话:在半夜12时开车,看见红灯还停车的,全世界只有德国人。
这一方面说明德国人在遵纪守法方面具有很强的自觉性,同时也说明德国是一个执法严格的国家。
在德国,人们视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原则,人们普遍存在着求稳怕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的心理。
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的。
纵观德国的发展历史,历次改革或革命可以说都是自上而下进行的。
从俾斯麦以"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到独裁者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极权和独裁导致下层百姓普遍存在着一种"顺从精神"或称"臣仆意识"。
盲目服从、驯服地跟随统治者,就像德国历史剧中描写的"官吏们既已作出决定,皇上也已首肯,服从就是我们的天职。
贯彻帝王圣旨,想必无上荣耀。
" 战后德国在西方大国的推动下,走上了资产阶级议会民主的道路,德国人的民主意识得到了加强。
人们主动参与政治生活,自由发表个人见解,那种顺从的臣仆意识虽已被摆脱,但长期历史沿袭下的一些心理仍存在于德国人的性格与意识中。
在企业里,下级绝对服从上级,一切按规章办事,缺少灵活性和主动性;职工们以服从为天职,而领导者则以是否服从命令、遵纪守法作为衡量职工好坏的标准。
这也是形成德国人拘泥、呆板性格的原因之一。
德国人受地形、气候的影响,各个地区的人们在性格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比如北德人就比较开放,特别是汉堡人地处港口城市,见多识广,但也有些排外,对外地人或外国人显得不那么热情好客。
相反,南德人,特别是巴伐利亚人地处内陆山区,思想较为保守,但为人朴质、热情、乐于助人。
从总体上说,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团结守纪律的民族,他们在公共场合礼让老弱妇孺,不打闹喧哗,讲究公共卫生,对别人也不喜欢在背后说长道短。
德国人很维护国家的声誉,尽管在大选时,各政党间相互攻击、揭短,但对外很少发表对本国的不满之词。
德国人就是靠了这样踏实勤奋百折不挠的品质,才在两次世界大战后迅速恢复,并成为当今世界的第四大经济体。
2008年德国GDP是38180亿美元,属于高度发达的工业国家,其经济实力居欧洲首位,且与英法的差距很大。
日耳曼诸民族又称条顿诸民族。
指任何使用印欧语系中日耳曼语言的民族。
日耳曼诸民族的族源尚无确说。
据信青铜器时代晚期,这些人居住在现今瑞典的南部、丹麦半岛以及德国北部介于埃姆斯河、奥得河与哈尔茨山脉之间的地方。
公元前最后几个世纪中,汪达尔人、格庇德人及哥特人自瑞典南部外迁,占据大体上相当于奥得河与维斯杜拉河之间的波罗的海南岸地区。
早期的迁徙行动,也有向南和向西发展的,结果是把居住在现今德国西部大部地方的凯尔特诸民族挤走;例如,赫尔维蒂人在公元前1世纪时其活动范围仅限于今瑞士境内,后来却曾一度扩展疆域,远至美因河。
到凯撒时代,日耳曼人已在莱茵河以西定居,向南已达到多瑙河。
他们与罗马人之间最早的一次大规模冲突发生在公元前2世纪之末,当时辛布里人与条顿人联合入侵高卢南部和意大利北部,在公元前102及前101年两年中,全部为马略所歼灭。
自皮西亚斯生活的那一时代起,尽管有些旅行家曾到过地处北方的条顿人各国,但是直到进入公元前1世纪很久之后,罗马人才知道如何确切区分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
这应该归功于凯撒,他弄清了这两个民族的不同之处。
正是凯撒,把进入莱茵河以西的那些日耳曼人纳入罗马帝国的疆界之内;也正是凯撒,对日耳曼文化提供了现存最早的记录。
公元前9年,罗马人自莱茵河拓展其疆域东至易北河,但到公元9年时,其臣民中的日耳曼人在阿米尼乌斯的领导下发起叛乱,迫使罗马人撤回至莱茵河一带。
在日耳曼人占领这一地区的期间和公元1世纪罗马人与日耳曼人频繁的战争中,大量有关日耳曼人的见闻传到罗马。
到公元98年塔西佗发表其著作(即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那部《日耳曼尼亚志》)的时侯,他曾获得十分可靠的信息资料供其征引。
此书为现存最有价值的民族志著作之一。
后世的考古论著曾在多方面补充了塔西佗的叙述内容;不过总的看来,这些论著要么只是论证塔西佗书中引用材料之精确,要么便是说明塔西佗对于这一课题的见解如何精辟等等。
塔西佗认为,根据日耳曼族古代民歌来分析,日耳曼人的祖先是大神曼努斯的三个儿子,而曼努斯是图伊斯托之子,图伊斯托则是地球之神厄尔恩的儿子。
这样,日耳曼族便分为三个支派——因加旺人、赫米侬人和伊斯塔旺人,但这种划分的根据尚不清楚。
塔西佗在其著作中还叙述了日耳曼人系谱的另一种形式,根据这种形式的系谱,曼努斯的儿子更多,他们被看做是斯维比人、汪达尔人以及其他各支裔的祖先。
无论如何,这些民歌的流行都反映出在塔西佗的时代,各日耳曼民族都意识到彼此之间存在亲属关系。
在塔西佗时代,各主要的日耳曼民族分布情况如下:卡蒂人居住在现在的黑森地区;弗里斯人分布于莱茵河与埃姆斯河之间的沿海地带;卡乌基人生活于威悉河的河口附近地区;而聚集于其南面的则是阿米尼乌斯的所属部族切鲁西人。
斯维比人的名字曾是施瓦本这一地名的来源,而这个民族集团则分散在梅克伦堡、勃兰登堡、萨克森和图林根各地;居住哈弗尔河及施普雷河流域的塞姆依人属于斯维比民族集团,生活在塞姆侬人地区西北的朗戈巴第人也是一个斯维比民族。
另有7个民族信奉大地女神奈尔图丝,其中盎格鲁人集中居住在石勒苏益格东部的昂格尔恩半岛。
在罗马帝国的多瑙河边界地带,赫门杜里人自雷根斯堡附近地区向北扩张,经法兰克尼亚而到达图林根。
原先居住在美因河流域的马科曼尼人,在公元前1世纪的最后10年间迁往波希米亚,而那里一直是由一个名为博伊人的凯尔特民族所占据的地方。
马科曼尼人的东邻是住在摩拉维亚的夸迪人。
在多瑙河下游有个民族称为巴斯塔奈人,人们常把他们看做日耳曼人。
哥特人、格庇德人及汪达尔人都散处波罗的海南岸地区。
塔西佗还谈到了居住在现今瑞典境内的苏伊昂人和锡唐人。
他也提到几个在历史上无足轻重的民族,但他却对撒克逊人和勃艮第人只字末提。
至于其他一些突起于他那个时代之后的重要民族,当然他就无法预知其名称了。
到公元3世纪之末,就产生了重大变化。
在莱茵河以东出现了三个强大的民族联盟而这些是塔西佗所无法知道的。
罗马帝国在莱茵河下游的边疆地区,面临着法兰克人的威胁。
美因河流域在公元260年前后为勃艮第人所占据,而位于黑森林地区的什—税区则为阿勒曼尼人所据有。
这些勃艮第人显然是从德国东部区域迁来的。
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也许是两个民族联盟,他们在塔西佗时代曾各据一方,尽管可能有些来自东部的移民杂居在他们中间。
塔西佗所谈到的那些生活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各民族在公元2世纪的后半期内曾向东南方迁移。
因之,哥特人在此时期控制了乌克兰和今罗马尼亚的大部地区;格庇德人占有特兰西瓦尼亚以北约山地;汪达尔人则成为他们西部的邻居了。
到公元500年之际,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已进入英格兰,法兰克人则拥有高卢的北部。
勃艮第人占据罗讷河流域一带,西哥特人生活在他们的西边。
东哥特人定居于意大利而汪达尔人到达了非洲。
公元507年,法兰克人把西哥特人从其所占高卢地区的大部地方驱逐出去。
西哥特人在高卢的领土当时已由比利牛斯山一带扩展到卢瓦尔河流域,他们被法兰克人逐出以后,便进入西班牙,直到711年才被穆斯林全部消灭。
568年伦巴第人进入意大利,建立了独立的王国,到774年,此王国被查理曼灭掉。
德国东部一些地区自从哥特人和一些别的民族离开之后,便被斯拉夫人占领。
斯拉夫人还向西扩张,远达波希米亚和易北河流域。
8世纪以后,日耳曼人从斯拉夫人手中收复了德国东部地区、下奥地利地区以及施蒂里亚和卡林西亚的大部分土地。
物质文化按照凯撒的记载,日耳曼人从事畜牧,大部食物如奶、酪、肉等均取自他们所放牧的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