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务重组新准则研究论文

合集下载

债务重组会计研究—新准则的探讨学位论文

债务重组会计研究—新准则的探讨学位论文

目录一、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的概述 (1)(一)债务重组的定义 (1)(二)债务重组的方式 (1)(三)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1)1.债权人的会计处 (1)2.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2)二、新旧债务重组准则的比较 (3)(一)新旧准则中关于公允价值的利用 (3)(二)新旧准则中关于债务重组结果的确认 (4)三、新债务重组准则之影响 (5)(一)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影响 (5)(二)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5)(三)对企业纳税行为的影响 (6)四、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6)(一)新债务重组准则存在的问题 (6)1.资产计量的不真实 (6)2.关于债务重组收益的确认 (7)3.利用重组进行避税 (7)4.利用重组进行利润操纵 (7)(二)完善新债务重组准则的建议 (8)1.进一步完善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与国际会计的真正接轨 (8)2.企业积极制定应对新准则的策略,做好相关改革工作 (9)3.广大会计从业人员要认真学习新准则精神,提高自身职业素养 9 注释 (11)参考文献 (11)致谢 (12)债务重组会计研究-新准则的探讨一、新准则下债务重组的概述(一)债务重组的定义新准则将债务重组定义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

它重新制定出两个条件对债务重组的业务范围加以规范,一是必须是债务人在发生财务困难的前提下,二是必须是债权人做出让步。

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可能是由于资金周转不灵,经营不善等因素引起,导致其无法按时偿还债务。

而债权人的让步则是其在得知债务人无法按期偿还债务后,可以接受债务人现在或将来以低于重组债务账面价值的资产或非资产来抵偿债务。

与旧准则相比较,债务重组的范围明显缩小了,也使企业间的债务重组行为更加具有实质性。

有效地遏制那些没有发生财务困难的企业滥用债务重组来改善企业资金结构,以便使企业内部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他们所期待的水平。

(二)债务重组的方式新准则定义的重新界定使得债务重组的方式也有所改变,由原来的5种变为4种方式,其中包括1.以资产清偿债务;2.将债务转为资本;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延长偿还期限等,其中不包括上述1和2两种方式;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等。

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研究——债务重组中税务问题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研究——债务重组中税务问题的处理

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的研究——债务重组中税务问题的处理摘要为适应会计国际趋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使会计信息能够更加准确、客观地反映各种复杂的现实经济业务,2006年财政部对准则进行了修订,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文章首先介绍了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中债务重组的定义与方式。

其次,对新旧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了比较分析,阐述了新旧准则下债务重组的区别,具体包括债务重组定义变化、入账价值在计量属性上的变化、债务重组中损益处理方法的变化和债务重组披露要求的变化四个方面。

研究表明,债务重组准则变迁的突出特征是公允价值的引入,实质就是国际趋同,从而保持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有用性,更符合现实的需要。

新债务重组准则在“堵”了债务人通过债务重组将利润转移给债权人这个“漏洞”的同时,仍客观存在债权人向债务人转移利润的可能。

再次,新准则的出台,大大减少了会计处理与税务处理之间的差异,并简化了债务重组业务的纳税调整,文章由此对债务重组中的税务问题进行探讨,并举例充分说明了新准则债务重组对税务问题的处理,具体包括以房地产抵偿债务怎样确定计税营业额,债务重组利得怎样计算确认,销售债务重组资产怎样确定计税营业额,债务重组中怎样确认增值税的计税价格和以自产产品等存货产品清偿债务这五个例子。

最后,文章阐述了新准则债务重组的优越性及进步性。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税务问题AbstractTo meet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so that accounting information to more accurately and objectively reflect the complex reality of economic operations in 2006, the Ministry of Finance has revised the guidelines issued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Enterprises No. 12 - - debt restructuring. " The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new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No.12 - Debt Restructuring" in the definition and methods of debt restructuring. Secondly, new and old debt restructuring guidelines were compared, both old and new criteria describe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ebt restructuring, debt restructuring, including the definition of the specific changes in value recorded in the measurement of the change attribute, profit and loss treatment of debt restructuring and debt restructuring, changes in disclosure the changes required in four areas.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anges in debt restructuring guidelines for the fair value of the outstanding features is the introduction, the real is the international convergence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relevance and usefulness, and more in line with real needs. The new guidelines for debt restructuring in the "blocking" of the debtor's profits through debt restructuring will be transferred to the creditors of the "loopholes" and still objective creditor to the debtor may transfer profits. Again,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standards, greatly reducing the accounting and tax treatment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d simplified business tax adjustment of debt restructuring, debt restructuring in this article, the tax issues are discussed and fully illustrated examples of new guidelines debt restructuring deal on tax issues, specifically including the real estate cover how to determine taxable sales of debt, debt restructuring, how to calculate the profits recognized debt restructuring, asset sales to determine how the tax revenue, debt restructuring in how to confirm the V AT tax to self-produced products, prices and products debt stock of these five examples. Finally,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new guidelines for debt restructuring and progressive.Keywords: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Debt Restructuring Tax issues目录中文摘要Abstract绪论 (1)一.债务重组的定义与方式 (1)(一)债务重组的定义 (1)(二)债务重组的方式 (1)二.新旧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的区别 (2)(一)“债务重组”定义的变化 (2)(二)入账价值在计量属性上的变化 (2)(三)债务重组中收益确认的变化 (3)(四)披露要求的变化 (3)三.债务重组中税务问题的处理 (4)(一)以房地产抵偿债务怎样确定计税营业额 (4)(二)债务重组利得怎样计算确认 (5)(三)销售债务重组资产怎样确定计税营业额 (6)(四)债务重组中怎样确认增值税的计税价格 (7)(五)以自产产品等存货产品清偿债务 (8)结论 (9)参考文献 (10)后记 (11)绪论为规范债务重组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2006年财政部对准则进行了修订,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重新定义了债务重组的概念,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企业债务重组研究论文

企业债务重组研究论文

企业债务重组研究论文债务重组是一种能较好地解决企业负债问题的办法。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债务重组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债务重组研究论文范文一:浅议债务重组对债务债权双方的影响摘要:2006年2月最新颁布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将债务重组进行了新的定义,本文通过债务重组的不同形式对债务债权双方的影响进行阐述分析,提出了在对待债务重组情况时的应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债务重组债务债权一、引言《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对债务重组的定义如下: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

从以上概念,我们可以看出,要形成债务重组,必须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债务人出现资金周转问题以致无法按时按原条件偿还债务;二是债权人同意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价值偿还。

在债务重组中,债权方作出了让步,在资产权益方面有亏损,而债务方却获得了相应的利益。

这就产生了一些企业通过债务重组来获得利益;同时,也意味着对一些本来无力偿债的上市公司而言,一旦债务被部分豁免,上市公司就有可能获得巨大的利益,可以大幅度地提升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水平。

债务债权双方为了各自共同的利益,也有可能会联手操纵利润,以扭亏为盈为目的进行债务重组处理。

二、债务重组的方式1.以资产清偿①以低于债务的现金清偿。

此时,债务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借:应付账款 XX贷: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XX营业外收入 XX债权企业的会计处理如下:借:库存现金或银行存款 XX营业外支出 XX贷:应收账款 XX此种情况往往适合于债务金额较小的债务重组。

当以现金进行清偿时,会增加债务公司的现金流出,同时也就增加了债权公司的现金流入。

这种方式一般不会使债务债权双方的流动比率发生很大的变动,因为这种方式基本上是按正常的还债方式进行,唯一不同的是所收回的现金少了。

此种情况,但若为关联企业,易造成企业虚增(或虚减)当期利润,使得企业对外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受到质疑。

2020债务重组准则评析论文

2020债务重组准则评析论文

XX债务重组准则评析论文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最早的一项准则是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意见书第26号-《债务的提前清偿》(APB Opinion No.26,“Early Extinguishment ofDebt”)。

然而,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恶性通货膨胀,使许多企业,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偿债能力急剧恶化,并最终陷入财务困境和债务危机。

与APBOpinion N0.26的规定不同的是,许多债务重组事件是债务到期日或到期后发生,这就迫使替代APB的FASB尽快制定出能指导和规范此类经济业务的准则。

为此,FASB从1975年起,通过发布征求意见稿和召开公众听证会的形式,积极向社会各界广泛征求意见,经过近二年努力,终于发布了上述的第15号公告,并要求从1977年12月31日起实施。

此外,FASB在1993年5月颁布、1994年12月15日生效的《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14号——债权人关于不良的会计处理》,作为FASB第5号和第15号公告的修订,也涉及许多债务重组的会计问题。

我国的原债务重组准则和修订后的准则都是规范企业债务重组的业务,但各自对债务重组的定义(适用范围)却有所不同。

广义上讲,债务重组应包括所有涉及在债务重组日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

也就是说,既包括双方修改付款金额的事项,也包括修改付款时间的事项;既包括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情况下的债务重组,也包括债务人非处于财务困难情况下的债务重组。

然而,在美国,公告讨论稿的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债务重组往往是由于债务人在债务到期时或到期后,因财务困难而引发的;非财务困难情况下的债务重组,因其不重要或很少发生而不值得加以考虑。

因此,他们建议将该公告的适用范围限定在困境中的债务重组。

FASB采纳了这种建议,在公告的第一段便开门见山地指出:“本公告为债权人、债务人之间‘因财务困难的债务重组’建立财务会计和报告准则”。

并在第二段明确指出,此类债务重组的特征是债权人为债务人作出的让步。

浅论新会计准则下的债务重组

浅论新会计准则下的债务重组

浅论新会计准则下的债务重组在新会计准则下,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与债务人达成协议对债务进行调整或重组的一种行为。

债务重组可以涉及到债务金额的减免、利率的调整、还款期限的延长、借款人资金注入等。

债务重组的目的是减轻债务人的财务负担,帮助其恢复经营健康。

本文将从影响债务重组的因素、会计处理和财务报表披露等方面对新会计准则下的债务重组进行浅论。

首先,影响债务重组的因素包括债务人的财务状况、行业环境、市场条件、政府政策等。

债务人的财务状况是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只有在债务人真实面临偿债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才会考虑进行债务重组。

债务人所处的行业环境以及市场条件也会对债务重组形成影响,比如行业萧条、市场竞争加剧等都可能促使债务重组的发生。

此外,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也会对债务重组产生积极影响,比如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进行债权债务重组。

综合各种因素,债务重组的出现并不是一种单一因素所致,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其次,新会计准则下的债务重组需要遵循一些会计处理原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办法》,债务重组前后的债务需要进行分别处理。

债务重组前,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债务人根据原合同约定按照应计利息法则计提利息费用。

而债务重组后,根据实现性原则,债务人需要根据重组协议重新计算债务金额、利率和还款期限等,并按照新约定进行会计处理。

对于债务金额减免的部分,应作为债务重组收益确认;而对于利率调整和还款期限延长的部分,应重新计算利息费用,并按照新的还款期限进行摊销。

此外,对于债务重组中的资产或权益的转让,需要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

最后,在财务报表披露方面,债务重组是需要充分披露的重大事件。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编制准则》,企业需要在财务报表中披露债务重组的背景、过程、前后会计处理方法以及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的影响等信息,以便用户能够全面了解债务重组的影响和可能的风险。

同时,企业还应披露债务重组相关合同的重要条款和风险因素,并在财务报告附注中对债务重组相关事项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披露。

浅论新会计准则下的债务重组

浅论新会计准则下的债务重组

浅论新会计准则下的债务重组浅论新会计准则下的债务重组论文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公允价值论文摘要:本文从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概述、新旧债务重组准则内容的比较、新债务重组准则中存在的问题展开讨论,并对进一步完善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提出了建议。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些企业可能因经营管理不善,或受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使盈利能力下降甚至出现经营亏损,出现暂时的资金紧缺,难以按期偿还债务。

在这种情况下,债务人可能难以如数偿债,于是就出现了债务重组这一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

在力求与国际会计准则进一步趋同的情况下,我国新会计准则对于企业债务重组的收入确认、记录方式、计量和披露做了很大的变更。

一、新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概述旧准则将“债务重组”定义为“指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而新准则定义为“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

新旧定义的最大差别就是:旧准则认为只要修改了债务条件,不管债权人有没有让步都是债务重组;新准则则认为,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只有债权人让步时,才能定义为债务重组。

二、新旧债务重组准则内容的比较(一)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旧准则第七条“以修改其他债务条件进行债务重组的,如果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大于将来应付金额,债务人应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减记至将来应付金额”,新准则修正为“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旧准则第十条“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新准则修正为“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旧准则第十一条“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某项债务的,债权人应按重组债权的账面价值作为受让的股权的入账价值”,新准则修正为“将债务转为资本的。

债权人应当将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研究论文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研究论文

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研究论文《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较旧准则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计量模式和收益确认方面发生较大变化,对债务重组进行了重新定义,同时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也进行了修订。

一、旧准则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弊端(一)以账面价值为计量属性一是给债权人操纵利润提供机会。

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或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在重组过程中做出了让步,发生了重组损失,却又不能计人债务重组损失,债权人就可能通过其他方法来弥补该损失。

二是不符合一致性原则。

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将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作为债务重组损失计人营业外支出,但对于债权人收到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时,债权人以债权的账面价值为基础确认接受非现金资产的入账价值,对于债权的账面价值与接受的非现金资产之间的差额不作重组损失,这违背了一致性原则。

(二)重组收益确认问题2001年准则规定债务重组收益直接计人债务人的所有者权益项目。

判断债务重组收益是否直接计人债务人的所有者权益项目,要看其经济实质。

从本质上说,债务重组收益属于交换资产而产生的收益,而债务重组业务并非企业的经营性业务,只是偶发性事件,因此,应归属于非经营性损益,列作营业外收入。

另外,按照税法规定,债务重组收益属于企业的应税收益,须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

资本公积是企业所有者投资的一部分,具有资本的属性,而债务重组收益并非资本的增值,将债务重组收益确认为资本公积,一是混淆了收益与资本的界限,二是不能客观反映债务人的经营成果。

二、新准则债务重组会计处理的创新(一)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属性新会计准则对计量属性做出了重大调整,不再强调历史成本为计量属性,全面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在新债务重组准则中指出,当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某项债务,或者以债务转为资本清偿某项债务的情况下,规定以非现金资产和股份的公允价值计量。

新修订债务重组准则应用探析

新修订债务重组准则应用探析

新修订债务重组准则应用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债务重组在企业经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债务重组是指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通过重新安排债务条款或条件来解决债务问题的一种行为。

在过去,债务重组往往是企业面临困境时的一种选择,但是由于现代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债务重组的实践也在不断发展和演变。

近年来,针对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和更新已经成为债务重组领域的热点话题。

新修订的债务重组准则在理论框架和实践指导方面都有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对企业债务重组的规范和规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入探讨新修订债务重组准则的应用情况,对于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债务重组准则,提高债务重组的效率和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对新修订债务重组准则的应用进行深入探析,旨在通过对准则的概述、解读、实际应用案例分析、影响因素探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全面了解新准则的内容和实际影响。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新准则在债务重组领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企业和相关机构更好地应用新规则提供指导和借鉴。

通过深入分析新准则的实际应用案例和影响因素,探讨其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效果和影响机制,为实践中的债务重组提供参考和借鉴。

最终,通过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和建议措施,为债务重组准则的完善和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3 研究意义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和应用一直是财务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新修订债务重组准则的应用情况,并分析其在实际操作中的影响和意义。

针对债务重组准则的概念和基本原则进行深入剖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规定,提高债务重组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债务重组是企业在面对债务问题时的一种重要解决方式。

而随着金融市场和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债务重组准则的修订和更新也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新修订债务重组准则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及时掌握最新法规动态,规避风险,避免犯错,确保债务重组工作符合法律规定,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债务重组新准则研究论文
「摘要」债务重组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运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正确地处理该类问题对确认企业会计要素十分重要。

文章对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进行了分析,并就新旧准则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和研究。

「关键词」债务重组;会计准则;比较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运行中为加快商品周转而经常运用的手段,它一方面为购销双方主体解决了资金瓶颈问题,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大量的债务纠纷。

债务人到期无法按既定条件偿还债务不仅会给债权人带来损失,而且也会给自己的商业信誉造成不利影响。

所以,债权债务双方可以选择一种较为经济的解决债务纠纷的方法,即债务重组。

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者法院的裁定做出让步的事项。

为规范债务重组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财政部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于1998年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并于2001年进行了修订;2006年2月财政部在制定新的准则体系中,对该准则再次进行了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12号——债务重组》(下称新准则)。

本文针对新准则的主要内容及其与旧准则的差异进行了分析。

一、新准则的主要内容
新准则由总则、债务人的会计处理、债权人的会计处理和披露共四章组成。

主要内容如下:
(一)债务重组的方式主要包括:1以资产清偿债务;2将债务转为资本;3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如减少债务本金、减少债务利息等,(不包括上述1和2)两种方式);4以上三种方式的组合。

(二)债务人的会计处理
1.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3.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4.将债务转为资本的,债务人应当将债权人因放弃债权而享有股份的面值总额确认为股本(或者实收资本),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与股本(或者实收资本)之间的差额确认为资本公积。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5.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务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

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重组后债务的入账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6.债务重组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债务人应当依次以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再按照本准则的规定处理。

(三)债权人的会计处理。

1.以现金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计入当期损益。

2.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权人应当对受让的非现金资产按其公允价值入账,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比照“以现金清偿债务”的规定处理。

3.债务转为资本方式的,债权人应当将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确认为对债务人的投资,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股份的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比照“以现金清偿债务”的规定处理。

4.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的,债权人应当将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的债权的公允价值作为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重组后债权的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比照“以现金清偿债务”的规定处理。

5.债务重组采用以现金清偿债务、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债务转为资本、修改其他债务条件等方式的组合进行的,债权人应当依次以收到的现金、接受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债权人享有股份的公允价值冲减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再按上面第4点的规定处理。

(四)有关披露
债务人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债务重组有关的下列信息:
1.债务重组方式;
2.确认的债务重组利得总额;3将债务转为资本所导致的股本(或者实收资本)增加额;
4.或有应付金额。

5.债务重组中转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务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务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依据。

债权人应当在附注中披露有关债务重组的下列信息:
1.债务重组方式;
2.确认的债务重组损失总额;
3.债权转为股份所导致的投资增加额及该投资占债务人股份总额的比例;
4.或有应收金额。

5.债务重组中受让的非现金资产的公允价值、由债权转成的股份的公允价值和修改其他债务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及依据。

二、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
(一)新旧准则的定义不同
旧准则的债务重组定义为“债权人按照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的裁决同意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的事项”,它表明,不论哪种债务重组形式,只要是修改了原定债务条件的事项,包括修改债务的金额和偿还时间,均作为债务重组。

所以旧准则中的债务重组既包括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债务重组,也包括债务人不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债务重组。

新准则强调了债务人处于财务困难的前提条件,并突出了债权人做出了让步的实质条件。

这样,排除了债务人不处于财务困难条件下的、处于清算或改组时的债务重组,以及虽修改了债务条件,但实质上债权人并未做出让步的债务重组事项,如在债务人发生困难时,债权人同意债务人用库存商品抵偿到期债务,且不调整偿还金额和时间,实质上债权人并未做出让步,则不属于债务重组。

(二)新旧准则中债务重组方式的变化
新准则中将旧准则中“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和“以非现
金资产清偿债务”方式合为“以资产清偿债务”方式,这虽不属实质的变化,但新准则的表述更为简洁易懂。

(三)新旧准则中会计处理的不同
新准则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非现金资产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

现举例说明新旧准则中会计处理的差异。

[例]2005年2月10日,顺达公司销售一批材料给天意公司,同时收到天意公司签发并承兑的一张面值100000元、年利率7%、6个月期、到期还本付息的票据。

当年8月10日,天意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无法兑现票据,经双方协议,顺达公司同意天意公司用一台设备抵偿该应收票据。

这台设备的历史成本为120000元,累计折旧为30000元,评估确认的原价120000元,评估确认的净价95000元,天意公司发生的评估费1000元,对此固定资产提取减值准备9000元。

顺达公司未对债权计提坏账准备(假定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

[解析]债务人天意公司按新准则会计处理如下(单位:元):借:固定资产清理81000
累计折旧3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9000.
贷:固定资产12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固定资产清理”科目余额=810000+1000=82000(元)
债务重组收益=应付票据账面价值(面值+利息)—转让设备公允价值=103500—95000=8500(元)
转让设备收益=设备公允价值95000—评估费1000—设备账面价值(120000—30000-9000)=13000(元)
借:应付票据103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82000
营业外收入——债务重组收益8500
营业外收入——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13000
债务人天意公司按旧准则会计处理如下(单位:元):
资本公积=应付票据账面价值(面值+利息)103500—评估费1000—设备账面价值(120000—30000-9000)=21500(元)
借:应付票据103500
贷:固定资产清理82000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21500
由此可见,新准则的处理比旧准则多确认收益21500元(8500+13000),从而使当期利润增加21500元。

债权人顺达公司按新准则会计处理如下(单位:元):
借:固定资产95000营业外支出——债务重组损失8500
贷:应收票据103500
债权人顺达公司按旧准则会计处理如下(单位:元):
借:固定资产103500
贷:应收票据103500
由此可见,新准则的处理比旧准则多确认损失8500元,从而使当期利润减少8500元。

三、执行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分析
综上所述,由于新准则与旧准则最大的差异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以及将产生的债务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原准则计人资本公积),所以执行新准则后,进行债务重组将增加债务人当期利润、减少债权人当期利润。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

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郑庆华,赵耀。

新旧会计准则差异比较与分析[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会计准则研究组。

最新会计准则重点难点解析[M].大连:大连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