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电子元件选型方法解析
常用电器元件选型

常用电器元件选型在选择常用电器元件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工作电压:在选型时需要确认元件能够承受的最大工作电压,同时需要确定实际工作中的电压范围。
2.工作电流:需要确定电路中的电流,以保证元件能够承受电路中的电流,尽量使元件工作在额定电流以下。
3.功率:元件的功率不宜过小,应能够承受电路中的功率,同时应注意元件自身的散热问题。
4.精度和频率响应:在一些需要高精度、高频率响应的电路中需要选择能够满足要求的元件。
5.温度特性:元件的性能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需要确认元件能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正常工作。
常用电器元件的选型如下:1.电阻电阻是电路中最基本的元件之一,用于阻止电流通过,降低电压等。
选型时需要根据电阻值、精度、耐功率和温度系数等指标进行选择。
2.电容电容用于储存电荷,用于调整电路中的频率响应等。
选型时需要考虑电容值、耐压和容差等指标。
3.电感电感用于储存能量和抵抗电流变化。
选型时需要考虑电感值、耐电流和Q值等指标。
4.二极管二极管具有单向导通性,用于将交流信号转化为直流信号等。
选型时需要考虑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正向压降和反向电压。
5.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具有放大作用的半导体元件,广泛用于放大、开关等电路中。
选型时需要考虑正向电压和最大电流等指标。
6.放大器放大器可将电路中的信号增大,用于音频、射频等应用中。
选型时需要考虑增益、输入和输出阻抗等指标。
7.开关开关用于控制电路中电流的通断,如继电器、MOS管、IGBT等。
选型时需要考虑额定电压、最大电流和速度等指标。
8.传感器传感器可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输出,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选型时需要考虑测量范围、输出信号和精度等指标。
9.电源电源用于为电路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如稳压器、开关电源等。
选型时需要考虑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和最大输出电流等指标。
以上是常用电器元件选型的基本原则和常用元件的选型指标,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选型。
电子元器件选型与应用技术手册

电子元器件选型与应用技术手册随着电子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电子元器件的选择和应用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子元器件的选择方法以及应用技巧,本手册将详细介绍一些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并提供选型和应用方面的建议,以期能够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电阻器电阻器是电子电路中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元器件之一。
它的作用是通过阻碍电流的流动来实现电路中的电阻调节。
根据不同的电阻值和功率需求,读者在选择电阻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电阻值选取: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阻值,过大或过小的电阻值都会对电路的工作造成影响。
2. 功率选取:电阻器的功率要大于电路中的最大功率,以免发生过载情况。
3. 精度选取:根据电路的精度要求选择相应的电阻器,一般有1%、5%、10%等精度级别可供选择。
二、电容器电容器是储存电荷并能够释放电能的元器件。
在电子电路中,电容器常被用于滤波、耦合、时序控制等方面。
在选取电容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容值选取:根据电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电容值,过大或过小的电容值都会影响电路的性能。
2. 工作电压选取:电容器的工作电压要大于电路中的最大工作电压,以免产生电容器击穿现象。
3. 介质选取:不同的介质具有不同的特性,根据电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介质类型,如陶瓷、铝电解、塑料薄膜等。
三、二极管二极管是电子元器件中的一种,具有单向导电特性。
它广泛应用于整流、信号调理、保护等电路中。
在选取二极管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工作电流选取:根据电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电流,过大的电流会使二极管过载,过小的电流则无法正常工作。
2. 工作电压选取:根据电路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电压,过高的电压会使二极管击穿。
3. 正向压降选择: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正向压降,不同的二极管具有不同的正向压降特性。
四、晶体管晶体管是一种主动器件,具有放大、开关等功能。
在电子电路中,晶体管被广泛应用于放大器、开关、振荡电路等。
电路保护设计的器件选型技巧与应用方案

电路保护设计的器件选型技巧与应用方案在电路保护设计中,合适的器件选型是保证电路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之一、下面提供一些器件选型的技巧和应用方案,以帮助设计工程师做出明智的选择。
1. 保险丝(Fuse):保险丝是电路保护中最常见的器件之一,用于在短路或过载情况下切断电路。
在选择保险丝时,需要考虑额定电流、断电容量、快速断开能力和热功率等因素。
在应用中,保险丝应根据所需的电流和热功率来选择合适的尺寸和类型。
2.热释放型保险丝(PTC):热释放型保险丝具有自恢复特性,可在过流条件下自动恢复。
它们适用于需要在设备正常工作温度下保护电路的应用,如电源线圈、电机、传感器等。
选型时需要考虑应用电流和动作温度。
3. 过流保护器(Circuit Breaker):与保险丝类似,过流保护器也用于在短路或过载情况下切断电路,但不需要更换。
选型时需要考虑额定电流、断电能力、断路模式(短路或过载)、电气特性和动作速度等因素。
4. 静电防护器件(ESD Protection Devices):在防止静电损害方面,静电防护器件起着重要作用。
它们包括TVS二极管和静电放电芯片等,用于保护电路免受静电放电的影响。
选型时需要考虑电压容忍度、电流容忍度和响应时间等因素。
5. 过压保护器(Overvoltage Protection Devices):过压保护器用于在电路暂时或持续超过额定电压时保护电路。
它们可以是压敏电阻、金属氧化物浅夹层(MOVs)或硅可控整流器(SCRs)等。
选型时需要考虑额定电压、电流容忍度、响应时间和功率容忍度等因素。
6. 瞬态电压抑制器(Transient Voltage Suppressor,TVS):TVS 器件用于保护电路免受瞬态电压峰值(例如雷电)的影响。
它们可以是双向或单向的二极管。
选型时需要考虑额定电压、电流容忍度、响应时间和耐久性等因素。
7. 热敏电阻(Thermistor):热敏电阻用于监测和控制温度。
常用元器件选型指南

常用元器件选型指南在电子产品设计和电路搭建中,常用元器件的选型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正确选择合适的元器件,不仅可以保证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还可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常用元器件的选型指南,以帮助您在设计和搭建电路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1.电源和稳压器件电源和稳压器件是电路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之一、正确选择合适的电源和稳压器件可以确保电路接收到充足和稳定的电能。
选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输入电压范围:根据应用场景和要求选择适合的输入电压范围,确保电源能够满足电路的供电需求。
-输出电压/电流:根据电路的工作电压和所需的电流选择合适的电源和稳压器件。
-效率和功耗:选择高效率的电源和稳压器件,以减少能源浪费和热量产生。
2.晶振和时钟器件晶振和时钟器件用于提供电路的时钟信号,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和数据同步。
以下是一些选型指南:-频率范围:根据电路工作的频率要求选择合适的晶振和时钟器件。
-稳定性和精度:选择稳定性和精度较高的晶振和时钟器件,以确保电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尺寸和封装:根据电路的尺寸和空间要求选择适合的尺寸和封装类型。
3.传感器和探测器件传感器和探测器件用于感应和检测环境中的物理量和信号。
在选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检测范围和精度:根据需要检测的物理量的范围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探测器件。
-接口和通信协议:选择具有适当接口和通信协议的传感器和探测器件,以便与其他设备和系统进行数据交互。
-环境适应性:根据应用环境的要求选择具有合适环境适应性的传感器和探测器件,例如温度、湿度、压力等等。
4.模拟器件模拟器件用于处理模拟电信号,如放大、滤波、调节等。
在选型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功能和性能:根据电路的功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模拟器件,如放大器、滤波器、运算放大器等。
-带宽和频率响应:根据电路的工作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模拟器件,以确保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噪声和失真特性:选择噪声和失真特性较低的模拟器件,以提高电路的信号质量和准确度。
常用电气元件及选型依据

常用电气元件及选型依据电气元件是电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个电路都需要电气元件来支持其正常工作。
在电子学领域中,电气元件的品种非常多,本文将着重介绍常用的电气元件及其选型依据,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电气元件。
1. 电阻电阻是电路中最简单的电气元件之一,它是控制电流的流动和电势差的作用。
在一般情况下,电阻的阻值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小,反之亦然。
电阻的选型主要取决于阻值、功率和精度等因素。
常用的电阻有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和金属氧化物膜电阻等。
选型依据1.阻值: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合适的阻值,注意单位是欧姆(Ω);2.功率:根据电路的功率需求选择适当的功率,功率单位是瓦特(W);3.精度: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相应精度,通常用%表示。
2. 电容电容是一种储存电荷的元件,电容器是由导电板、电介质和电极组成的。
电容器极板上积累的电荷量与电容值成正比。
电容的选型主要考虑电容值、承压能力和工作频率等因素。
常用的电容有陶瓷电容器、铝电解电容器和钽电容器等。
选型依据1.电容值: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适当的电容值,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2.承压能力:根据电路的电压需求选择电容器的承压能力;3.工作频率:选择合适的电容以确保在电路的工作频率范围内电容器的性能稳定。
3. 电感电感是电流通过时,产生磁场并储存磁能的元器件,通常由线圈和介质材料组成。
电感器的电感值表示单位电流通过时管道内磁通量的变化量。
电感的选型主要考虑电感值、额定电流和电感器材质等因素。
常用的电感有铁氧体电感、有机磁芯电感和铁磁芯电感等。
选型依据1.电感值:根据电路的要求选择适当的电感值,电感的单位是亨利(H);2.额定电流:根据电路的额定电流选择合适的电感器;3.材质:选择合适的电感器材质,通常分为铁氧体、有机磁芯和铁磁芯。
4. 二极管二极管是一种半导体元器件,可以只允许电流单向通行。
正向电压大于零时,二极管呈导通状态,电流可以通过;反向电压大于反向击穿电压时,二极管呈不导通状态。
电气工程中的电子元器件选型与应用

电气工程中的电子元器件选型与应用电气工程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和民用领域,离不开电子元器件的选型与应用。
电子元器件是电路中的基本构成要素,正确的选型与应用可以确保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电气工程中的电子元器件选型和应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电子元器件选型在电气工程中,正确选择电子元器件至关重要。
电子元器件的选型需要根据电路的要求和特性来决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电气参数:电气参数是评价电子元器件性能的重要指标,例如电阻器的电阻值、电容器的容量、电感器的电感等。
在选型时,需要根据电路的工作电压、电流大小和频率等参数来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
2. 工作环境:不同的工作环境对电子元器件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工业领域的电子元器件需要具有较高的耐高温、耐振动、耐腐蚀等性能;而在民用电器中,电子元器件的体积和重量可能是一个考虑因素。
3. 可靠性: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是评价其使用寿命和性能稳定性的指标。
在选型时,需要选择具有较高可靠性的电子元器件,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4. 成本:成本是电子元器件选型的重要考虑因素。
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子元器件可能有不同的成本,需要综合考虑性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
二、电子元器件应用电子元器件在电气工程中有多种应用场景,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应用示例:1. 滤波器:滤波器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器件,用于去除非期望频率的信号,保留期望频率的信号。
在电气工程中,滤波器广泛应用于音频设备、通信设备和电源等领域,以确保信号的准确传输和干净的电源供应。
2. 变压器:变压器是电气工程中常见的元器件,用于实现电压的变换和传输。
在电力系统中,变压器用于将高电压的电能传输到远距离并降低损耗;在电子设备中,变压器用于将电源高压转换为适合电路工作的低压。
3. 集成电路:集成电路是电子工程领域中应用广泛的元器件,它将大量的电子功能集成到一个芯片中。
在电气工程中,集成电路可用于控制系统、计算机硬件、嵌入式系统等,提供复杂的功能和高效的性能。
电子行业中的电子元器件选型与应用技巧

电子行业中的电子元器件选型与应用技巧在电子行业,电子元器件的选型与应用技巧至关重要。
合理的选型可以提高电子产品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也可以节约成本。
本文将介绍一些电子元器件选型的基本原则和一些常见的应用技巧。
一、电子元器件选型的基本原则1. 功能需求:首先要确定电子产品的功能需求,包括输入输出、信号传输、功耗、工作温度等要求,以便选择相应的电子元器件。
2. 特性和参数:了解不同电子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比如电压、电流、频率、阻抗等,根据产品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3. 可靠性和寿命:考虑产品的使用环境和工作寿命要求,选择具有高可靠性和长寿命的电子元器件,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4. 成本和供应链:综合考虑电子元器件的价格和供应链的稳定性,选择性价比高的元器件,并确保供应链的可靠性,避免因元器件供应问题导致产品生产延误。
5. 材料和封装:了解不同材料和封装对产品性能的影响,选择适合产品需求的材料和封装类型。
二、常见电子元器件的选型与应用技巧1. 电阻器:电阻器是电子电路中常用的被动元件,用于限制电流、分压、匹配阻抗等。
选型时要考虑电阻值、功率、精度和温度系数等参数,根据电路要求选择合适的电阻器。
在应用中,要注意电阻的功耗和热量排放,选择适当的散热措施。
2. 电容器:电容器用于储存电荷、支持电压、滤波和耦合等。
选型时要考虑电容值、电压容量、耐压、损耗和温度系数等参数,选择适合的电容器。
在应用中,要注意电容器的极性和工作温度范围,避免超出其额定参数。
3. 电感器:电感器常用于滤波、防干扰和能量储存等。
选型时要考虑电感值、电流容量、品质因数和温度系数等参数,选择适合的电感器。
在应用中,要注意电感器的磁场干扰和电磁耦合问题,选择合适的布局和屏蔽措施。
4. 二极管:二极管用于整流、保护、开关和信号检测等。
选型时要考虑二极管的最大反向电压、最大正向电流、导通压降和频率响应等参数,选择适合的二极管。
在应用中,要注意二极管的反向电压和热稳定性,避免过载和过热问题。
电子工程中的电子元器件选型技术手册

电子工程中的电子元器件选型技术手册一、引言电子工程中的电子元器件选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准确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可以保证电路的正常运行并提升系统性能。
本手册旨在介绍电子元器件选型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方法,帮助工程师们更好地进行电子元器件选型。
二、电子元器件选型的基本原则1. 功能要求:首先要明确电路所需的功能要求,包括工作频率、输入输出电压范围、功耗、带宽等。
根据这些功能要求进行初步筛选。
2. 可靠性: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对电路的稳定性和寿命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选型时应考虑元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指标,如温度范围、寿命、耐压能力等。
3. 成本效益:在选型时需要综合考虑电子元器件的价格和性能,以及整体成本。
有时候高性能的元器件价格较高,但实际应用中并不需要这么高的性能,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
4. 兼容性:电子元器件的选型还要考虑其与其他元器件和系统的兼容性。
例如,数字信号处理器和外围器件的选型要保证其接口兼容,以便正常通信和数据传输。
5. 可获得性:在选型时要考虑元器件的供货情况和供应商的信誉度,以免后期出现不可预料的灾难。
三、电子元器件选型的技术方法1. 参考手册和规格书:参考电子元器件的手册和规格书可以了解元器件的详细参数、性能指标和应用注意事项,从而根据具体需求做出选型。
2. 网络资源:互联网上有许多电子元器件的选型工具和库,通过输入相应的需求参数即可获得匹配的元器件选项。
此外,还可以查阅技术论坛和在线社区,获取其他工程师的经验和建议。
3. 历史经验:借鉴过去的设计经验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解决潜在问题。
根据历史上类似电路设计的元器件选型经验,可以减少选型过程中的不确定性。
4. 仿真软件:使用电路仿真软件可以模拟电子元器件在电路中的工作情况,帮助工程师们评估元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选型过程中,通过仿真软件可以逐步排除不适合的元器件选项,从而减少实际测试的次数。
5. 现有库存:如果项目要求紧急,同时已有合适的元器件在库存中,可以考虑直接使用库存元器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元器件选型目录一、集成电路 (1)二、二极管 (1)三、功率MOS (2)四,三极管 (3)五,电解电容 (3)六,瓷片电容 (4)七,薄膜电容 (4)八,电阻 (5)九,磁性元件 (6)十,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 (6)十一,印刷电路板 (7)十二,保险丝 (7)十三,光耦 (8)电子元器件选型主要注意的几个参数和标准,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这些都是比较保守的值,在实际使用中还可以根据需要适当提高。
一、集成电路因为集成电路的复杂性和保密性,一般我们只能根据半导体结温来推断集成电路的可靠性了。
我们通常规定:1,最大工作电压,不超过额定电压80%2,最大输出电流,不超过额定电流75%3,结温,最大85摄氏度,或不超过额定最高结温的80%二、二极管二极管种类繁多,特性不一。
故而,有通用要求,也有特别要求:通用要求:长期反向电压<70%~90%×VRRM(最大可重复反向电压)最大峰值反向电压<90%×VRRM正向平均电流<70%~90%×额定值正向峰值电流<75%~85%×IFRM正向可重复峰值电流对于工作结温,不同的二极管要求略有区别:信号二极管< 85~150℃玻璃钝化二极管< 85~150℃整流二极管和快恢复、超快恢复二极管(<1000V)<85~125℃整流二极管和快恢复、超快恢复二极管(≥1000V)<85~115℃肖特基二极管< 85~115℃稳压二极管(<0.5W)<85~125℃稳压二极管(≥0.5W)<85~100℃Tcase(外壳温度)≤0.8×Tjmax-2×θjc×P,2×θjc×P<15℃,θjc是从结到壳的热阻,P是功率损耗。
这是一个可供参考的经验值。
这里很多指标给的是个范围,因为不同的可靠性要求和成本之间有矛盾。
所以给出一个相对比较注重可靠性的和一个比较注重成本的两个值供参考。
下面同理。
三、功率MOSVGS<85%×VGSmax(最大栅极驱动电压)ID_peak<80%×ID_M(最大漏极脉冲电流)VDS<80~90%×额定电压dV/dt<50%~90%×额定值结温<85℃~80%×Tjmax(最大工作结温)Tcase(外壳温度)≤0.8×Tjmax-2×θjc×P,2×θjc×P<15℃,θjc是从结到壳的热阻,P是功率损耗。
这是一个可供参考的经验值。
四,三极管所有的电压指标都要限制在85%的额定值之下功率损耗不超过70%~90%额定值IC必须在RBSOA(反偏安全工作区)与FBSOA(正偏安全工作区)范围内降额30%(就是额定的70%)结温不超过85~125℃Tcase(外壳温度)≤0.75×Tjmax-2×θjc×P,2×θjc×P<15℃,θjc是从结到壳的热阻,P是功率损耗。
这是一个可供参考的经验值。
五,电解电容铝电解电容是开关电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元件。
而很多开关电源的故障率偏高,都是因为对铝电解的使用不当造成的。
由于铝电解的重要性,我们对他的研究比较多,因而制定出来的规则也比较多。
1,Vdc+Vripple<90%×额定电压2,在电容体之下,PCB正面,尽量不要有地线之外的其他走线。
3,纹波电流,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因为开关电源中,纹波电流的频谱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必须把纹波电流折算一下:频率因子,供应商应该可以提供的。
纹波电流必须保证在供应商的额定值的70%~90%之内。
4,电解电容的初始容量要保证20%的裕量。
同时,要保证额外的20%的容量裕量,以应对寿命快到时的容量衰减。
5,电解电容的寿命温度加速因子为2每10℃,也就是说,温度每升高10度,寿命减半。
6,壳温Tcase受限于设计寿命。
7,自温升<5℃,所谓自温升,是指电容实际工作时,完全因为自身发热导致的温升。
六,瓷片电容工作电压<60%~90%×额定电压表面温度<105℃自温升<15℃或由规格书定义,以低的为准。
七,薄膜电容1,在开关电源中,不要使用聚苯乙烯电容,因为聚苯乙烯电容耐热比较差。
2,表面温度<85℃,超过85℃耐压按照下图降额使用。
此处的电压指的是直流电压叠加交流峰值电压。
3,聚酯电容自温升<8℃或由规格书定义,以低的为准4,聚丙烯电容自温升<5℃或由规格书定义,以低的为准5,薄膜电容的使用寿命取决于电压值和电压脉冲的上升速率。
允许的脉冲数量和电压值以及脉冲斜率的关系,如下式:其中:Npulse为脉冲总数Vr,max最大额定直流电压Vapplied实际使用峰峰值电压(dv/dt)max最大额定脉冲斜率(dv/dt)applied实际使用脉冲斜率八,电阻电阻可以分为三大类:固定线性电阻、固定非线性电阻、可变电阻固定线性电阻包括:碳膜、金属膜、金属氧化膜、金属釉、碳质等电阻和绕线电阻。
固定非线性电阻包括:NTC、PTC电阻的可靠性主要取决于电阻的温度,而温度则是环境温度和自身功率损耗产生热量后叠加的效果。
功率和电压都对电阻的选择与使用产生限制:从图中可以知道,对于阻值低于临界阻值的电阻,使用是受功率限制,而对于高于临界阻值的电阻,使用上是受耐压的限制。
对于单个脉冲的功率限制,取决于脉冲的形状。
同时脉冲的峰值电压必须不能超过额定限制。
电阻的降额使用规则:1,在有瞬间高压脉冲的电路中使用金属釉电阻2,在有大的冲击电流的场合使用绕线电阻3,连续功率<50%×额定功率4,不要使用>1MΩ的碳膜电阻,因为长期稳定性太差5,高阻值长期稳定性好的电阻应采用金属釉电阻6,在热冲击试验后,电阻的阻值必须在±5%的额定范围内7,可熔断电阻,比如保险丝电阻,不要靠PCB太近,以免PCB过热8,尽量不要将矩形的贴片电阻用在ESD保护电路,因为矩形的尖角容易放电9,在电压、电流采样时,如果用贴片电阻,尽量使用尺寸在1206以上的。
10,耐压的降额使用:对于碳膜、金属膜、金属氧化膜电阻:R>100K时,VRMS<50%×额定最大连续工作电压R≤100K时,VRMS<90%×额定最大连续工作电压或90%×(P×R)0.5,以低的为准。
对于碳质电阻、金属釉电阻和绕线电阻:VRMS<90%×额定最大连续工作电压或90%×(P×R)0.5,以低的为准。
11,电路中有冲击电流的时候的瞬时功率可以按照下面的经验公式计算:P=I2×R×t/4,其中,t是电流跌落到最大值38%时的时间。
九,磁性元件磁性元件中,线对线之间的最大电压不能超过下表:将AWG线规可以按照此式转换为mm单位线径:d=25.4×0.005×92((36-AWG)/39)漆包线的使用寿命加速因子约为2.5每10℃。
线包的温度降额规定:CLASS B:95℃~110℃注:额定温度是130℃CLASS F:110℃~125℃注:额定温度是155℃CLASS H:125℃~150℃注:额定温度是180℃磁芯的降额规定:Bmax<80%×Bsat 在任何条件下。
Bsat是磁芯的饱和磁感应强度TCORE<70%×Tcurie-10℃Tcurie是磁芯居里点温度十,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 Tcase ≤85℃,在任何条件下具体选型推荐为:AC120V/127V 选用150VrmsAC220V 选用275Vrms(此项尚存争议)AC277V 选用320VrmsAC347V 选用420Vrms十一,印刷电路板PCB材料和最高可用表面温度如下:FR2 75℃FR3 90℃FR4 125℃CEM1 125℃CEM3 125℃此外,有以下一些规则:可以使用过孔帮助散热每个过孔流过电流不超过2A布线之间的间距与电压的关系参考UL935FR1的导热率是FR4的两倍,但FR1不适合做双面板十二,保险丝对保险丝的降额使用,是对电路保护可靠性和保险丝使用寿命之间的妥协。
降额使用保险丝,并不能直接带来产品可靠性的提升。
环境温度和电流是影响保险丝寿命的主要因素。
在25℃下,保险丝的电流应该降额25%使用。
在环境温度升高时,慢熔断的保险丝,要按照0.5%/℃来增加降额。
而快融断保险丝则按照0.1%/℃来增加降额。
十三,光耦最大工作电压<70%~90%×额定电压最大工作电流<25%~90%×额定电流电流传输比,按照产品寿命时间,保留20%裕量结温<85℃~100℃另外,更主要的测试是看温度。
因为温度是最终导致寿命变短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