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实验内容10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本科)实验室:姓名:学号:班级: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写二OO四年四月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细菌正常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芽胞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肺炎链球菌荚膜伤寒沙门菌鞭毛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2、病毒包涵体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描述:狂犬病毒包涵体(H-E染色)3、真菌的形态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白假丝酵母菌皮肤癣菌4、革兰染色法结果观察及记录: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1、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2、水中细菌数检测(1)自来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2)污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3、物品和手指上的细菌检查(记录本人结果)物品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手指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结论: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三微生物的培养1、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区划线接种法),生长现象为:2、纯种细菌接种技术(1)琼脂斜面接种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3)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技术①标本名称:大肠埃希菌半固体培养基②标本名称:痢疾志贺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线:穿刺线:培养基:培养基:结论:结论:3、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真菌菌落观察及描述(示教):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一、紫外线灭菌法(示教)玻璃盖遮住平板的一半现象:现象:分析:分析:二、机械除菌法(示教):1、未经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2、经过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记录及分析】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一、透明质酸酶试验(示教,实验动物:家兔)测量试验侧与对照测的黑墨水扩散范围(cm×cm):实验侧:对照侧:分析: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素作用(实验动物:小鼠)实验现象:实验侧:对照侧:分析: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二、病原性球菌的鉴别:三、血清学试验抗“O”试验(乳胶凝集法)实验现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本1:标本2:结果判定:标本1为________,标本2为_________。
Java第一次实验0942401032

实验1:JDK开发工具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掌握使用JDK开发Java程序的步骤。
2.掌握JDK开发环境(环境变量)的设置。
3.掌握Java程序的基本语法,学会编写简单的Java程序。
二. 实验要求1.下载安装JDK 软件开发包,并设置环境变量。
2.掌握使用JDK编写Java程序的步骤。
3.编写一个简单的Java Application程序。
三.实验内容1. SDK 的下载与安装1、机器要求Java 对机器运行要求不高。
下面给出的是基于W indows 平台的机器要求。
硬件要求:CPU PII 以上,64M 内存,1OOM 硬盘空间软件要求:Windows98/Me/XP/NT/2000,IE 6 以上2、下载S DK为了建立基于S DK 的J ava 运行环境,需要先下载S un 的免费S DK 软件包。
SDK 包含了一整套开发工具,其中包含对编程最有用的是J ava 编译器、Applet 查看器和J ava 解释器。
在浏览器中输入h ttp:///,可看到如图1.1 所示的S un 公司网站首页页面。
在页面右边“Popular Downloads ”栏中单击“Java SE ”超链接,可进入到图 1.2 所示的下载页面,单击“jdk-6-windows-i586.exe ”超链接,开始下载工作。
3、安装 S DK运行下载的“jdk-6-windows-i586.exe ”软件包,可安装 SDK ,在安装过程中可以设置安装路径及选择组件,系统默认的安装路径为 C:\ jdk ,默认的组件安装,包括有DEMO 、Source Code 。
4、SDK 中的主要文件夹和文件安装成功后,C:\jdk 中的文件和子目录结构如图 1.3 所示。
图 1.1 Sun 公司网站首页图 1.2 JSDK 下载页面图1.3 JDK中的文件和目录结构其中,\bin目录包含Java开发工具,包括Java编译器(javac.exe)、解释器(java.exe)等;\demo目录中包含一些实例程序的源代码;\lib目录包含了Java开发类库;\jre目录包含了Java运行环境,包括Java虚拟机、运行类库等。
湘潭大学通信原理实验第一次

湘潭大学通信原理实验报告书课程名称:通信原理题目: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MATLAB仿真模拟信号幅度调制仿真实验学生姓名:唐绪泉学号:2010964530班级:2010级通信工程班指导教师:王仕果2012年12 月实验一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的MATLAB仿真一、实验目的:1、熟悉和掌握常用的用于通信原理时域仿真分析的MATLAB函数;2、掌握连续时间和离散时间信号的MATLAB产生;3、牢固掌握冲激函数和阶跃函数等函数的概念,掌握卷积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掌握卷积的计算方法、卷积的基本性质;4、掌握利用MATLAB计算卷积的编程方法,并利用所编写的MATLAB程序验证卷积的常用基本性质;5、掌握MATLAB描述通信系统中不同波形的常用方法及有关函数,并学会利用MATLAB求解系统功率谱,绘制相应曲线。
二、实验内容1、编写MATLAB程序产生离散随机信号2、编写MATLAB程序生成连续时间信号3、编写MATLAB程序实现常见特殊信号三、实验原理:从通信的角度来看,通信的过程就是消息的交换和传递的过程。
而从数学的角度来看,信息从一地传送到另一地的整个过程或者各个环节不外乎是一些码或信号的交换过程。
例如信源压缩编码、纠错编码、AMI编码、扰码等属于码层次上的变换,而基带成形、滤波、调制等则是信号层次上的处理。
码的变换是易于用软件来仿真的。
要仿真信号的变换,必须解决信号与信号系统在软件中表示的问题。
3.1 信号及系统在计算机中的表示3.1.1 时域取样及频域取样一般来说,任意信号s(t)是定义在时间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但所有计算机的CPU都只能按指令周期离散运行,同时计算机也不能处理(-∞,+∞)这样一个时间段。
为此将把s(t)按区间,22TT⎡⎤−⎢⎥⎣⎦截短为s T(t),再对s T(t)按时间间隔Δt均匀取样,得到取样点数为:TNtt=Δ (3-1)仿真时用这个样值集合来表示信号s(t)。
显然Δt反映了仿真系统对信号波形的分辨率,Δt越小,则仿真的精确度越高。
实验报告内容格式范文5篇

实验报告内容格式范文5篇实验报告内容格式范文5篇实验报告的分析讨论,主要分析实验结果和数值是否匹配,如果有误差,分析具体原因。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实验报告格式范文,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实验报告格式内容范文【篇1】准备材料:一个玻璃杯、一枚硬币、小半杯水(最好是有颜色的)、蜡烛和一个平底的容器。
实验内容:在一个盘子里倒半杯水,放入一枚硬币。
手既不许接触到水,又不能把水倒出来,怎样才能把硬币取出来呢?实验过程:第1次:我们首先在平底的容器中倒入小半杯水,淹没硬币。
然后点燃一节蜡烛放在盘子里,罩上玻璃杯,蜡烛会因为缺氧停止燃烧,这时,外面的水便源源不断地涌进玻璃杯。
(可惜吸水不够多,所以没有把硬币取出来)结果:失败。
第2次:和第一次一样,失败。
第3次:我们换了一根大一点的蜡烛,这次流进去的水很多,成功。
第4次:我们用了两根蜡烛,不过因为杯子扣的太紧,杯口被盘子吸住,水没能流进玻璃杯,失败。
第5次:我把杯子扣下去的速度慢了一点点,导致蜡烛提前熄灭,失败。
第6次:同样是放了两根蜡烛,这次很正常,成功。
实验总结:我做这个实验是为了证实气体冷却后,能让压力下降,于是外面正常的大气压把盘子中的水挤进了杯中。
另外,在实验中,我观察到,用玻璃杯盖住蜡烛的时候,火焰不是马上熄灭,是继续燃烧一会儿才熄灭,说明玻璃杯的空气也是含有一定量的氧气的。
而做这个实验应注意:1、杯子不要扣的太慢,否则会让火焰提前熄灭导致实验失败。
2、水最好是有颜色的水,我选择在水中滴蓝墨水,效果不错,这样方便观看。
3、可以用燃烧的纸片代替蜡烛,但是水一定要放少一点,放多了难吸光。
4、要保持距离,让火焰离自己远一点。
实验报告格式内容范文【篇2】电路实验课已经结束,请按题目要求认真完成实验报告,并要仔细检查一遍,以免退回,具体要求如下:一、绘制电路图要工整、选取适宜比例,元件参数标注要准确、完整。
二、计算题要有计算步骤、解题过程,要代具体数据进行计算,不能只写得数。
生物初中第一次实验教案

生物初中第一次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需要的基本营养物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植物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3. 实验方法及实验操作。
4.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重点:1.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
2. 植物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
3. 实验方法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难点:1. 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
2.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种子、土壤、水、肥料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放大镜、试管、滴管等。
3. 教学课件和图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所需营养物质。
2. 讲解:讲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和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如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等。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包括种子的种植、施肥、浇水等。
4. 观察和记录: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做好记录。
5. 结果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了解植物生长与营养物质的关系。
6. 总结: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强调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植物生长的过程和所需营养物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操作规范,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认真的观察和记录。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不仅掌握了实验方法,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然而,在实验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仍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实验操作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验现象相结合,加深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总之,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实验中培养了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014 细胞生物学实验第一次实验课内容(细胞膜的通透性,巨噬细胞吞噬作用的观察)

实验一细胞膜的通透性【实验目的】了解物质分子质量、脂溶性、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液对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细胞膜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必须保持自身的稳恒状态,才能生存。
细胞膜允许一些物质通透,又能降低甚至阻挡另一些物质的通透,所以细胞膜具有选择通透性。
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当细胞处于低渗液环境时,水分子大量渗入到细胞内,使细胞膨胀,进而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中,由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就是溶血现象。
溶血现象可作为测量物质进人血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红细胞置于乙二醇、丙三醇(甘油)、葡萄糖等摩尔浓度的高渗液中,乙二醇等分子进入血红细胞,使细胞内的渗透性活性分子的浓度大为增加,继而导致水的摄入,细胞膨胀,细胞膜破裂,发生溶血。
溶血现象发生的快慢与进入细胞的物质的分子质量大小有关。
分子质量大的进入细胞慢,发生溶血所需的时间也长。
非极性化合物易溶于脂溶剂,但在水中溶解度甚小。
碳链越长,脂溶性越大。
一种化合物在脂溶剂中的溶解度与其在水中溶解度之比,称为分配系数。
各种非电解质溶液,只要单位体积中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就具有相同的渗透压。
电解质溶液,如氯化钠与葡萄糖分子数相等时,氯化钠产生的渗透压要大得多。
具有相同渗透压的某非电解质溶液与某电解质溶液浓度之比,称为等渗系数,用i来表示。
i=葡萄糖的等渗摩尔浓度/氯化钠的等渗摩尔浓度发生溶血者为低渗液,所以把发生溶血的前一管溶液的浓度近似视为红细胞等渗摩尔浓度。
【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1) 仪器、用具:小烧杯、试管、试管架、刻度吸管、注射器、秒表。
(2) 材料:含适量肝素的鸡血。
(3) 试剂:l mol/L乙二醇水溶液,l mol/L丙三醇水溶液,l mol/L 葡萄糖水溶液,3 mol/L甲醇,3 mol/L乙醇,3 mol/L 丙醇,1/8 mol/L、1/9 mol/L、1/10 mol/L、1/12 mol/L、1/14 mol/L葡萄糖溶液, 1/12 mol/L、1/13 mol/L、1/14 mol/L、1/16 mol/L、1/18 mol/L氯化钠溶液。
一次实验作文

一次实验作文一次实验作文10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一次实验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次实验作文1火焰竟然可以在水面上燃烧。
你相信吗?今天在作文课堂上我欣赏到了这奇特的一幕。
走进作文课堂,看到老师的讲台上放着一个塑料盆,一根蜡烛。
咦,怎么回事啊?顿老师今天想给我们做实验?我立刻打起精神,坐得端端正正的。
这时,顿老师满面笑容地走进来,笑了笑说:“这节课我要做实验——漂浮在水上的火焰。
”话音刚落,仿佛在平静的湖面扔了一块巨石,教室里同学们议论纷纷。
火可以漂在水面上?地球人都知道,水火不容,老师在欺骗三岁的小孩吧。
我满脸疑惑地看着老师。
顿老师还是那副标志性的微笑,他扫视了同学们一眼,如同战场上的一位将军,不紧不慢地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我惊奇地瞪大了眼睛,一动不动地注视着老师,眼珠子好像要从眼眶里跳出来似的。
只见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打火机和一个硬币,点燃蜡烛。
接着他把蜡烛的蜡滴在一枚一元硬币上。
顿老师轻轻地把蜡烛粘在了硬币上。
只见,他小心翼翼地将蜡烛放在塑料盆里。
他拿起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往盆里装水,只听见哗哗的流水声。
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蜡烛。
哼,水碰着火焰不灭?大骗子一个?好戏即将上场,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眼睛一动不动地盯着蜡烛。
水渐渐靠近烛光了。
顿老师倒水的速度变慢了,水滴答滴答地流。
我的心怦怦直跳,如同揣了一只小兔子似的。
水不会灭吗?“呀”!同学们惊讶地叫了起来,因为水已经和蜡烛齐平,但烛光依然燃烧,仿佛漂在水面上的烛光。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火焰正漂浮在水面上。
同学们围上前,仔细观察,只见火焰低于水面还在燃烧,火焰的外面有一层外壁保护着火焰。
同学们都张大了嘴,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真是太神奇了!我觉得奇怪,火为什么会在水上漂?于是走上前去问顿老师,老师笑了笑说:“蜡烛燃烧后,因其外壁与水接触,蜡烛燃烧的热量会很快被水吸收,使其外壁不被融化,而在蜡烛四周逐渐形成一圈团篱似的防水层,使得蜡烛不会被浸湿。
第一次做实验的作文

第一次做实验的作文
今天,我迎来了人生中第一次做实验的经历。
一直以来,我对实验都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因为它代表着科学的魅力和未知的探索。
而今天,我终于有机会亲自动手,去感受实验的乐趣和挑战。
在实验室里,我看到了各种各样的仪器设备,它们闪闪发光,仿佛在向我展示着未知世界的大门。
老师耐心地给我们讲解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让我感到既兴奋又紧张。
我知道,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要全神贯注地投入其中,才能收获更多。
实验开始了,我按照老师的指示,小心翼翼地进行每一个步骤。
首先,我准备好了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试剂,然后开始进行实验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时刻保持警惕,遵循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随着实验的进行,我发现实验并不像我想象中那样简单。
有时候,试剂的量要求非常精确,稍有差错就可能导致实验失败;有时候,操作的步骤要求非常繁琐,需要我反复细心地进行。
但是,我并没有因此感到沮丧,相反,我更加珍惜这次实验的机会,因为它让我体会到了科学探索的艰辛和乐趣。
最终,实验取得了成功,我心中充满了对科学的敬畏和对实验的热爱。
通过这次实验,我不仅学会了实验操作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科学需要耐心和细心,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我相信,这次实验的经历将成为我科学之路上宝贵的财富,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向科学的殿堂。
第一次做实验,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在这次实验中,我不仅收获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懂得了科学的魅力和实验的意义。
我会珍惜这次宝贵的经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探索,为科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为科学而努力,为实验而奋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次实验内容
一、实验名称:Linux基础
二、实验类型:验证
三、实验目的:
1.熟悉Linux操作系统环境,熟悉Linux系统管理内容
2.熟练掌握Linux下常用基本命令
3.熟悉Linux文件系统结构,熟练使用命令操作文件及目录
4.掌握VIM编辑器的使用
四、实验准备
参考课件1-5章内容及笔记。
五、实验要求
实验报告要求包含所有命令的执行结果(可截图)
六、实验内容
1.认识Linux,熟悉Linux桌面环境(KDE,GNOME),了解Linux文件系统结构。
2.用户创建(学号)----三种方式(命令行,配置文件,GUI)。
3.了解/etc/grub.conf文件内容,了解/etc/inittab文件内容,将系统默认运行级别改为3,
重启系统观察现象,再将默认运行级别改为5重启。
4.多用户体验---多用户登录,口令修改、虚拟控制台切换(Alt-Fn),用户通信(write,mesg)。
5.使用普通用户(学号为用户名)登录,运行基本命令:
●显示系统日期
●列出当前系统中的所有用户
●显示你的登录名
●显示你的账号和root用户的登录信息
●清屏
●在你的屏幕上输出“out to lunch”
●使用历史命令查看过去输入的命令
●运行历史列表中的任意一条命令
6.使用普通用户(学号为用户名)登录,对文件和目录操作:
●查看/etc/passwd文件,把这个文件复制到你的用户主目录,重命名userfile
●列出用户主目录下所有user开头的所有文件
●分别使用man/help/info命令查看ls命令的帮助信息
●建立文件ls.man(建立:方式man ls >ls.man ),分别使用less,more,tail,head
查看ls.man文件内容
●创建文件week,内容为星期一至星期日英文单词,每个单词一行
●对文件week其排序,并生成排序文件week.s。
●比较week和week.s文件
●设置文件userfile的权限为rw-r—r—
●分别使用gzip(gunzip),bzip2(bunzip2)对用户主目录下的所有文件进行压缩,解
压缩
●在当前目录下使用tar命令创建压缩文件(至少包括两个压缩文件)的包
●在当前目录下使用tar命令查看压缩包内容
●查看当前工作目录
●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隐藏文件
●在当前目录下创建名为mydir的目录
●将工作目录切换至目录mydir
●在mydir下创建文件myfile1,myfile2
●建立myfile1与你用户主目录下myfile3的符号链接
●长格式显示mydir目录下的内容,myfile1和myfile2文件大小是多少,文件创建
者是谁,不同用户的文件存取权限
●删除目录mydir
●创建sub1目录,在其下创建sub2子目录,进入sub2目录,并且创建文件myfile
●返回用户主目录,复制整个sub1目录中的所有内容,命名为tree
●现在你有两个目录树,sub1和tree1,将tree1移至sub1中
7.使用vim编辑器编辑文件:
⏹在用户主目录下,用vim建立一个名为vitest的文件,文件内容12个月份的英
文单词。
(两种方式建立:vim vitest或者进入vim编辑完成后再保存文件名)
⏹练习vim三种模式之间进行切换
⏹移动光标(字符,单词,行,句子,段落)
1)移动光标,使用h,j,k,l左移、右移、上移、下移一个字符。
2)移动光标,到行尾,到行首
3)移动光标,到上一单词、下一单词
4)移动光标,到第5行,到文件末尾
5)移动光标,到上一句、下一句、上一段、下一段
⏹文本操作(命令方式或末行方式下):
1)文本复制----复制3-5月份至12月份行下
2)文本替换----替换所有a为A
3)文本删除(字符,行)----光标移动到复制文本3-5月的内容,其中3月按
字符删,4-5月按行删
4)重复操作----重复3)删除操作
5)撤消操作----撤销4)操作
6)文本搜索----查找字符“on”
7)为文档设置行号
8)将1行到5行之间的内容拷贝到第10行下(末行方式)
9)将1行到3行之间的内容移至到第5行下
10)shell命令执行----执行shell命令“ls -l”
⏹退出
1)命令方式下退出
2)末行方式下退出----保存退出,不保存退出
⏹完成如下实例练习
1)请在/tmp 这个目录下建立一个名为vitest 的目录;
2)进入vitest 这个目录当中;
3)将/etc/man.config 复制到本目录底下;
4)使用vim 开启本目录下的man.config 这个文件;
5)在vim 中设定一下行号;
6)移动到第58 行,向右移动40 个字符,请问你看到的双引号内是什么目
录?
7)移动到第一行,并且向下搜寻一下” bzip2 “这个字符串,请问他在第几行?
8)接着下来,我要将50 到100 行之间的『小写man 字符串』改为『大写
MAN 字符串』,并且一个一个挑选是否需要修改,如何下达指令?如果在
挑选过程中一直按『y』,结果会在最后一行出现改变了几个man 呢?
9)修改完之后,要全部复原,有哪些方法?
10)我要复制65 到73 这九行的内容(含有MANPATH_MAP),并且贴到最后一
行之后;
11)21 到42 行之间的开头为# 符号的批注数据我不要了,要如何删除?
12)将这个文件另存成一个man.test.config 的文件名;
13)去到第27 行,并且删除15 个字符,结果出现的第一个单字是什么?
14)在第一行新增一行,该行内容输入『I am a student...』;
15)保存后离开!
七、实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