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19世纪柏林大学的办学理念
19世纪洪堡教育模式及其影响

19世纪洪堡教育模式及其影响摘要:近代大学始于19世纪初期德国柏林大学的建立及其教育体制改革。
在改革中,德国大学极其注重人文学科多元化发展和自然科学研究,使整个德意志民族由思想领域到科学领域迅速崛起。
威廉?洪堡所创立的“柏林大学模式”使德国高等教育率先走出了“欧洲大学危机”,随之成为日本、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学习的典范。
关键词:威廉·洪堡;柏林大学模式;德国崛起;教育改革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勤助科研校级项目社会科学类项目编号:qzyb110351810年,时任普鲁士教育大臣的威廉?冯?洪堡(wilhem von humboldt)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近代大学——柏林大学,开始用新的办学理念改革高等教育和重建大学。
柏林大学的创办和改革使19世纪初的德国大学率先走出了18世纪末以来的“欧洲大学危机”,并成为世界各地的大学群而效仿的典范。
同时,各种先进教育机构的设立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提供了研究基础和人才基础,使德意志帝国在1871年建立时,已然成为欧洲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
大学的文化水平能够代表一个民族文化的最高水平,柏林大学的创立不仅为世界高等教育开创了全新的模式,而且为德国的崛起指引了一条捷径,使整个德意志民族国家由思想领域到科学领域迅速崛起。
“柏林大学的兴建,使旧瓶装入了新酒,旧瓶也因此破裂。
古老的学府如此彻底地按照一种理论进行重塑,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洪堡教育理念的诞生17世纪以来,启蒙运动的发展、科学革命的爆发、功利主义的膨胀使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主动冲破经院哲学的束缚,用自己的方式了解世界的本来面目,开始为各自的国家和民族探索生存之道。
而拿破仑的入侵迫使普鲁士进行施泰茵——哈登贝格改革。
此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柏林大学的建立。
然而早在柏林大学建立之前德国的教育思想就发生了重大变化。
先是康德在总结个人本质与教育的关系时说:“教育的实质,就在于如何使人们能去理智的引导内心,理智地采取行动。
柏林大学办学经验对我国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启示

、
( 二) 办 学经验
1 . 大 学独立 。大学在建立与发展过程 中无疑需要国家“ 制度 与资金上 的保障 ” , 然 而国家 的种种支持 势必会对 大学 “ 有所损 害” , “ 精神 与崇高之物必堕为低层次 的物质 实务 ” .大学是一种 精神活动 , 与任何较 严密 的的组织形式 均格格 不入 . 应“ 独立 于 切国家的组织形式” 。 而柏林大学和政府始终保 持一 种理性 的 距离 , 这种 独 立 促 进 了她 的繁 荣 , 繁 荣 的 柏 林 大 学 及 发 达 的科 学 正是德国的 国家 的利益所在 ,国家 为大学创 造保障其繁荣所需 的条件 , 并任其 发展 , 而不是让 大学 直接 地服从于 国家 的种种实
高 教 Hale Waihona Puke 索2 0 1 4年第 7期
柏林大学 办学经验对我 国高校建 立现 代大学制度 的启 示
陈 慧 荣
( 兰州大学教 育学 院 ,甘肃 兰州 7 3 0 0 0 0 )
【 摘 要 1 现代 大 学 制度 是 适 应现 代 社 会 发 展 要 求 的 办学 体 制 , 其 核 心 是 学 校 自主 、 教授治 学、 校 长 治校 、 科 学 管 理 。 作 为 现 代 大 学 之
一
际需 要 。
2 . 学术 自由。1 9 世纪 , 柏林 大学创造性地将学术 自由作为学 术发 展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 以 自由探索真理 为办学 主旨 , 进 步将学术 自由分解为“ 教的 自由” 和“ 学 的 自由” 。柏林大学给 予师生充分的学术 自主权 ,师生在平等 的对 话关系 中共 同完成 知识 创新的使命 ,收获道德修养 和知识 水平 的提升 . “ 大学 的 目 的并 不在于教给学生一些知识 , 而在于为其养成科学 的精 神 . 而 这种 精神无法靠强制 , 只能在 自由中产生 。” 学术 自由促进 了文
浅析柏林大学的办学方针及其影响

浅析柏林大学的办学方针及其影响19世纪的德国高等教育对现代高等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为1810年根据威廉·冯·洪堡的教学思想创建的柏林大学。
其“崇尚求真” “科研与教学结合”、“学术自由”的办学方针不仅对德国的教育事业及其国家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柏林大学办学方针(一)崇尚求知,致力于知识的探讨。
洪堡认为为科学服务,即为增进人的知识服务是人发展的最高阶段。
但洪堡这里提出的“知识”并不是专门化、实用化的科学知识,而是一种“纯粹的科学”、“一种不含任何目的的科学”。
洪堡曾说:“大学真正的成绩应该在于它使学生有可能,或者说它迫使学生至少在他一生当中有一段时间完全献身于不含任何目的的科学,从而也就是献身于他个人道德和思想上的完善。
”从这里可以约略看出洪堡心目中大学培养的是一种和谐全面发展的人。
要达到这个目的,大学就必须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精神,体现学术自由,这也是下文将要论述的观点思想基础。
(一)崇尚求知,致力于知识的探讨。
洪堡认为为科学服务,即为增进人的知识服务是人发展的最高阶段。
但洪堡这里提出的“知识”并不是专门化、实用化的科学知识,而是一种“纯粹的科学”、“一种不含任何目的的科学”。
洪堡曾说:“大学真正的成绩应该在于它使学生有可能,或者说它迫使学生至少在他一生当中有一段时间完全献身于不含任何目的的科学,从而也就是献身于他个人道德和思想上的完善。
”从这里可以约略看出洪堡心目中大学培养的是一种和谐全面发展的人。
要达到这个目的,大学就必须充分发挥师生的创造精神,体现学术自由,这也是下文将要论述的观点思想基础。
为了鼓励学生进行高深研究,柏林大学重视习明纳方法,即高年级学生或优秀学生可以在教授的指导下,组成小组研究高深科学课题。
此举对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研究风气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学术自由。
这是柏林大学办学方针里最为核心的一点。
试论十九世纪德国柏林大学成功的奥秘--品读《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的一点启示

( 一) 历史基础 的传承 德 国著名 学者 包而 生曾指出 , “ 没有 文艺复 兴运动就不 会有宗教改革运动 的产生 , 也不会 有后来 的思 想与 学术 的 发展 ; 因为哲学与 自然科 学 , 以及史 学和人 文科 学 , 无 一不 是在文艺 复兴运 动 的雨 露滋润 下 成长 起来 的” … 。据 此 , 我们可 以看 出文艺 复兴 和宗教改革运 动在 德国教育史上 的 突 出地位 和作用 。因此 , 探 究德 国柏 林 大学 的有关 思想 的 源头决不可忽视这一 大 的历史 背景 , 尤其 是大 学 中那 种崇 尚科学与 自由的精神与 文艺复兴运 动和宗教 改革运 动有着
了很好的表现 ” 。所 以, 1 9世 纪柏林 大 学的诞 生从历 史
学 的观点来 说 , 它有着其深厚 的历史 渊源 和基础 , 它 的产生
在一定 程度上只是历史 的发展延续 。 ( 二) 普法 战争 的刺激 柏林 大学 的诞 生有 其 历史 发 展 的 必 然 性 , 但 是 它 在 1 8 1 0年得 以建 立又 具有 一定 的偶 然性 。正 如佛 法不仅 讲
武汉 4 3 0 0 7 9 )
摘 要: 十九世纪德 国柏林大学历来被世人认为是历 史上成功大 学的典 范, 一直享有着“ 现代大 学之母” 的崇高赞 誉。文章正是基 于此结论着 实 探 究柏林 大学获此殊 荣的真正缘 由, 剖析铸就 其成功 的深刻奥秘 , 并结 合《 德 国大
学与大 学学习》 中的相 关论述 , 尝试着 阐释 自己的一 点思考与 启示。 关键 词 : 柏林 大学 ; 成功 ; 奥秘 ; 德 国大学与 大学 学习
普鲁士上层 的高度重 视。柏林 大学虽 属 国家 的机构 , 是由 政府建立 、 维持和管理 , 但是德 国的行政 管理 实施 的是一种 简约 、 专家式的控制 , 政府 只在 一些 重要 的方面才对大 学稍 有 限制 。因此 , 这也 保证 了大学那种 自治的传统 , 同时 又克 服 了绝对 自由的缺 陷。另外 , 政府 的英 明不仅 体 现在对 教 育部长 ( 威廉 ・ 冯 ・ 洪 堡任命为 教育部 长) 的任命 上 , 还体 现在他们能 吸纳下层 学者人 士的建议 , 并 且 能够 把执行 的 国家政策 同整个德意 志民族联 系起来 。
德国现代大学

德国现代大学作者:邢路路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2期【摘要】1810年创建的德国柏林大学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化身。
在洪堡等人提出的先进理念指引下,不仅拓展了大学的职能,而且提出并践行了全新的大学理念,成为了当时欧洲乃至世界科学文化的中心。
本文通过对柏林大学创建背景的分析以及对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原则的阐释,藉此为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柏林大学启蒙运动学术自由在德国近代大学的发展中,1694年哈雷大学的建立开创了现代大学的先河,1737年哥廷根大学的落成,促进了现代化大学的进一步发展,而柏林大学的创建开创了大学教育的新纪元,为以后现代化大学的创立提供了范例。
在19世纪初的德国为什么会出现具有现代意义的柏林大学?这是一种必然还是一种偶然呢?柏林大学的教育理念对目前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有何启示呢?针对上述的问题,本文分别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柏林大学创建的背景、柏林大学的教育理念以及对我国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启示。
一、柏林大学创建的背景柏林大学的建立有其历史偶然性,但从她的创建及发展历程来看又是必然的。
柏林大学创立和发展离不开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创办者们的先进理念。
(一)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的产物启蒙运动为柏林大学的创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发生在17~18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对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近代人类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这时的欧洲诸国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由封建主义向资产阶级国家过渡的历史阶段。
德国的启蒙运动虽然不像英国和法国那样的声势浩大,但是德国的启蒙运动有其独特性。
启蒙运动的意义在于解放人们的思想,肯定人的主体地位,鼓励人们运用理智的方式对一切事物进行批判。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德国的思想启蒙运动为柏林大学之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思想奠定了基础。
(二)第一个遭受工业文明冲击的“发展中国家”德意志处于欧洲大陆的正中央,是第一个遭受工业文明冲击的“发展中国家”。
德国柏林大学

第二部分:案例分析——德国柏林大学一、柏林大学概述柏林大学是德国的一所综合性高等学校。
原名柏林弗里特里希-威廉大学,设于柏林。
1809 年由普鲁士王国内务部文教总管 F.vonK.W.洪堡负责筹建,1810年10月正式开学。
设哲学、法学、医学和神学4科。
第一任校长为哲学家 J.G.费希特。
柏林大学贯彻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方针,采取讲课、讨论与研究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教师享有较大的学术自由,学生则根据自己的爱好选修各种课程,选择自己的钻研方向,在导师指导下从事科研工作。
1842年创建德国第一个物理实验室。
一批科学家曾在该校执教,并创立新的理论和学科。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柏林大学可谓欧洲乃至全球的学术中心,产生过29位诺贝尔奖得主,成就惊人,包括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普朗克(Max Planck)、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黑格尔(G.W.F. Hegel)、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均在此任教。
马克思(Karl Max)、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赫兹(Hertz, Heinrich)、海涅(Heinrich Heine)、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舒曼(Robert Schuman)等诸多名家均曾于此校求学[1]。
然受制于历史及政治原因,曾经辉煌的柏林大学终究敌不过战争的践踏与摧残,1948年柏林大学一分为二,部分师生在美英控制的西柏林地区成立了柏林自由大学,原柏林大学则于1949年更名为柏林洪堡大学。
在华人文化圈中,柏林大学在1948年之前专指柏林洪堡大学(例如小说围城中所称的柏林大学)。
后来有一段时间柏林大学则又指的是柏林自由大学。
现今国内外均将柏林洪堡大学作为老柏林大学的主要继承人。
这两所“柏林大学”是完全独立的大学,但逐渐在较多领域开始合作、合并。
柏林大学及其时代意义

2.促进了研究的整体思维与协作精神
新科学观强调科学的统一性。相比英语的“科学”一词,德语的“科学”一词有着更广泛的意义。德国人把“科学”理解为天下的所有学问。以统一的、整体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问题,并强调科学研究的协作与配合,成为德国大学与学术界的传统与优势,这也是德国人在理论学科、综合学科领域独占鳌头的原因之一。梅尔茨甚至感叹,如果没有德国科学与哲学的结合,何以有生物科学这一类现代科学的发展。
1.大学不是职业训练机构,大学是基于科学的高等学校
在新大学的倡导者看来,只有科学才是促进个性发展的唯一途径。他们认为,只有当大学生不只是单纯地掌握材料,而且还学会理解、学会独立地判断时,其个性才能真正养成。也只有在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时,人们才有可能完全依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来从事和选择各自的职业。既然只有通过无外在目的的科学才可能达至修养,科学也就在大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大学也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科研场所。
(二)营造了新的大学文化
柏林大学的举办者不仅将新的科学观应用于办学实践,规定着大学的基本方向和办学宗旨,而且也在此过程中营造了新的大学文化。
1.营造了“以科学为业”的学术氛围
新大学确立了科学在大学中的核心地位,从而培养了以科学为业的主流文化。教授以“科学”为业,并以科学成就确立自己的学术声望和职业前途。在大学生中,为谋生而学遭到鄙视。为科学而学得到弘扬。最重要的是,“教学与研究相统一”成为了大学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原则,研究和探究式教学成为大学的主要活动。在新的大学,大学学习变得自由而个性化,研讨班、实验室、图书馆成为学生与倒是进行研究性对话与开展研究工作的主要场所。
普鲁士大学改革运动以1810年创建的柏林大学为开端。而柏林大学的创立,意味着文化国家观下大学与国家的新关系在普鲁士得以确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的普鲁士在客观上具备了实践这一大学理想的社会环境,同时也因为当时普鲁士政府正好委任了具有新人文主义思想的洪堡担当教育改革的领军人物。
柏林大学

• • • •
德国柏林大学简介 柏林大学的发展历程 柏林大学的教学理念 启示
德国柏林大学简介
较之意大利、法国和英国等欧洲 国家,德国大学的创办至少要落后 200年。然而,德国却后来居上, 成为最早实现大学现代化的国家。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大学已 位居世界高等教育的巅峰。据统计, 当时42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得主中, 德国学者14人。值得注意的是,14 名德国获奖者全部是大学教授,其 中有8人来自柏林大学。黑格尔、 普朗克、爱因斯坦、薛定谔、玻恩、 马克思、恩格斯等都曾在柏林大学 工作或求学。没有洪堡大学(柏林 大学的另一称谓)就没有光辉灿烂 的德意志文明。纵观柏林大学的发 展历程,不可否认,正是洪堡、费 希特、施莱尔马赫等人先进的教育 理念成就了柏林大学,成就了德国 高等教育的辉煌,甚至引领了世界 高等教育的发展。
启示
研究柏林大学的教育理念及其在高等教 育史上创造的奇迹,无疑对我们有着重要 的启示:(1)重视科研的教育意义,以科 研促进教学;(2)改革道德教育,实现人 与才的培养相统一;(3)追求卓越,汇聚 英才;(4)给予教与学应有的自由。
修养不仅与理智和道德相关,而且是开 发理智、养成道德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理 念的指导下,柏林大学不但着眼于学生的 修养,而且重视教师的修养。柏林大学教 师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们对学生的教 育。在柏林大学的影响下,19世纪德国的 大学教育都致力于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的 理智和道德的自由。
3、卓越的汇集
作为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颗明星,柏林大学的辉煌 与其汇集卓越的基础息息相关。 20世纪中期以来,尤其 是90年代以来,柏林洪堡大学坚持国际化教育战略,通过 引进优秀的国际师资和生源、加强与世界各国大学交流与 合作等,实现自身卓越的目标。 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是柏林自 由大学促进高级研究的制度性战略,将外籍教师人数比例 从目前的每年20%提高到25%也是学校卓越计划的一个重 要方面。 这些举措不仅促进了学校教学和研究朝着多样化方向 发展,扩大了学校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而且为本国学生加 强国际交流创造了不可多得的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19世纪柏林大学的办学理念
摘要:19世纪,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柏林大学应运而生。
柏林大学的建立既有对已有办学模式的继承也有创新,它的教学与科研结合和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是高等教育的焦点,也是很多大学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柏林大学办学理念学术自由
回顾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19世纪可谓西方国家大规模改革高等教育和重建大学的重要时期。
其中,德国又是第一个改革本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欧洲国家,对后来的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起着非同凡响的作用,其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无法替代的影响。
一、柏林大学建立的背景
柏林大学的建立被认为是大学现代化的开端。
以柏林大学为首的德国大学,经过改革,“一扫十七八世纪欧洲大学的陈腐之气,将研究引人大学的教育过程,重塑大学的理智生活”。
柏林大学的产生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1.耶拿战败的驱使
从历史条件上来看,普鲁士的战败不但导致德国大学危机加深,而且也使德意志民族处于崩溃的边缘。
遭受重创的德国人逐渐认识到:一个民族的真正强大在于精神领域,于是德国的有识之士开始寻求一条强国之路,他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教育。
德国人相信:“大学是科学工作者无所不包的广阔天地,科学无禁区,科学无权威,科学自由!”教育在国家兴盛战略中占中心地位,在柏林建立一所新大学已成为德国人的共同心声。
2.各种思潮的推动
在柏林大学的规划和创立过程中,作为国家主义代表者的施莱尔马赫、费希特基于教育是培养国民爱国思想的主要途径这一信念赋予教育以崇高的使命,同时也赢得了政治上的认可和支持。
在涌动的历史浪潮与强大的时代精神的推动下,洪堡以他特定的见识、地位、影响、威望和能力,成功地领导了柏林大学的创办。
还有在德国大学也在新人文主义的影响下建立起一种新知识观和新历史观,促进现代学科体系的产生。
3.传统实践的影响
柏林大学是在对“旧”大学的失望和对“新”大学的期待之中诞生的。
早在18世纪,哈勒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在组织机构、办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为柏林大
学的产生务实了基础,已具备了新型大学的某些特征。
如普遍重视学术的自由研究,开始尝试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
洪堡的教育思想就受益于“学术自由”的办学理念。
在18世纪中叶,哥廷根大学的海涅就开始了他的古典语言学的演讲,从而使演讲逐步代替了阅读教规文本。
格斯纳也采用崭新的研究教学方法,抛弃以前强制学生模仿西塞罗文体而练习拉丁文写作的方法,取而代之的是,引导学生对古典文献进行分析批判和探寻,从而赋予古典著作以新的意义。
这种研讨班的教学形式,实质上已经开启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先声。
这些积极实践为柏林大学的建立提供了可参考的模式。
二、柏林大学的特色办学理念
柏林大学创建伊始就摒弃了以教学为主要职能的传统大学模式,堪称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称为“近代大学之母”,之所以有如此殊荣,是因为它颠覆传统,具有独特的办学理念。
1.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柏林大学首次提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并把发展科研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
梅尔茨说:“大学制度,一言以蔽之,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从事科学研究,此乃其引以自豪和获得声誉的根基。
”最早系统而明确地提出大学必须重视学术研究的人是费希特。
他说:理想的大学不应是一所“学习的学校”,而应是一所创造性的“艺术的学校”,教师必须掌握了科学,具备科学运用理性的艺术,并有运用这种艺术的明确意识,指导学生以科学的理性方式去发现新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具有培养运用理性的人的艺术,而这一艺术是以对教育艺术的爱为前提的。
施莱尔马赫也强调:“大学的任务在于唤醒青年,使他们有获取知识,使用知识的能力”。
洪堡主张的教学与研究的统一,就是将教与学通过“研究”联结起来,这样不仅从事科学研究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而且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和能力也是大学教师应尽的职责,大学教育者既是教师又应是研究者,受教育者既是学生同时也应是研究者。
为使教学与科研更好的结合,柏林大学开设了讲座制度,为鼓励师生积极从事高深研究,重视习明纳方法。
“习明纳”,即高年级学生或优秀学生在教授的指导下就某一课题组成小组研究高深科学课题,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与教师自由地进行学术探讨,从而达到教学与科研的双重目的;在习明纳中“创造性的研究方法被阐明,有创造能力的人员被训练,科学独立的精神被灌输”。
习明纳以及由其发展而来的研究所为德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术人才。
在洪堡等人的努力下,教学与科研的办学指导思想在柏林大学中发扬光大,并成为柏林大学一大办学特色。
2.学术自由
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灵魂,也是柏林大学办学方针里最为核心的一点。
施莱尔马赫提到,学术自由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生研讨学问的自由,在此方面他们不接受任何人的管束、监督、指令,他们可根据学业最终的要求自行安排其学习进度、方式等;另一方面是学生在生活方式上的自由,他们不受社会习俗的限制,自由尝试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洪堡提倡的学术自由包括两个方面,即教学
自由和学习自由。
“教学自由指学者有自由探究的权利,学习自由指学生有学习任何课程的权利。
”纯粹的科学不追求任何外在的目标,不能为任何外在因素所制约。
在柏林大学里,学者有权决定大学内部的某些问题,比如课程设置、研究项目的决定、大学生的挑选和制定校规校纪等,教师可与学生自由探讨学术问题,可就某问题自由讲学,表达自己的看法。
而学生在学习上也享有极大的自由,学生可自由选课和转换大学,整个学业不必服从某种规定的课程计划,没有固定的学习年限,没有严格的考试制度,学生几乎可以完全自己安排学业,选学什么课程也没有限制,只要达到规定的最低限度的必修科目即可。
柏林大学开设讲座的学习形式,既能使学生自由选择,又有利于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由此形成了体现“教的自由”和“学的自由”的教学制度。
三、结语
作为近代的第一所大学,柏林大学的最大贡献莫过于对传统的教育价值观、知识观等提出了挑战,首次提倡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通过将大学的科学研究作为检验和发现真理的手段和标准,形成了新的大学职能,柏林大学可谓近代教育史上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
参考文献:
[1]胡建华.费希特的大学论及其对19世纪初期德国大学改革的影响[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5).
[2]肖海涛.二种经典的大学理念——洪堡的大学理念考察[J].深圳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8).
[3][德]弗•鲍尔生.德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4]贺国庆,王保星.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