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误差理论

合集下载

大学本科期末真题及答案大学绪论误差理论期末试题

大学本科期末真题及答案大学绪论误差理论期末试题

绪论试题误差理论_01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示为(B )A) t =(8.50±0.445) sB) v =(343.2±2.4) m sC) v =0.34325 k m s ±2.3 mD) l =25.62 m ± 0.06 m误差理论_02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用误差限0.10 mm 的钢尺测量钢丝长度,10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mm )25.8、25.7、25.5、25.6、25.8、25.6、25.5、25.4、25.7、25.6。

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A) l =25.62 ± 0.04 mB) l =25.62 ± 0.10 mC) l =25.62 m ± 0.06 mD) l =25.6 ± 0.1 m误差理论_03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函数关系N =3xy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x 、y 表示。

则物理量N 的测量结果为(A)。

A) 3N x y =⋅,N u =B) 3N x y =⋅,N u =C) 31n i i i x y N n =⋅=∑,N u =D) 3N x y =⋅,N u =误差理论_04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示为(D )A) 重力加速度g =9.78±0.044B) v =343.24±2.553m/sC) E =1.34325V±2.00 mVD) I =1.3V±0.2 mA误差理论_05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用误差限0.10mm 的钢直尺测量钢丝长度,11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mm ) 45.8、25.8、25.7、25.5、25.6、25.8、25.6、25.5、25.4、25.7、25.6。

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A) l =25.62 ± 0.04 mB) l =27.4 ± 2.1 mC) l =25.62 m ± 0.06 mD) l =25.6 ± 0.1 m误差理论_06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2=xyN z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z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x 、y 、z 表示。

误差理论-绪论-附答案

误差理论-绪论-附答案

绪论大学的物理实验课是高等院校理科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课程。

它与物理理论课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里主要介绍测量误差理论、实验数据处理、实验结果表述等初步知识,这是进入大学物理实验前必备的基础。

物理实验可分三个环节:1)课前预习,写预习报告。

2)课堂实验,要求亲自动手,认真操作,详细记录。

3)课后进行数据处理,完成实验报告。

其中:预习报告的要求:1)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可作为正式报告的前半部分)。

2)画好原始数据表格,单独用一张纸。

实验报告内容:(要用统一的实验报告纸做)1)实验题目;2)实验目的;3)实验原理:主要公式和主要光路图、电路图或示意图,简单扼要的文字叙述;4)主要实验仪器名称、规格、编号5)实验步骤:写主要的,要求简明扼要;6) 数据处理、作图(要用坐标纸)、误差分析。

要保留计算过程,以便检查;7) 结论:要写清楚,不要淹没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8) 思考题、讨论、分析或心得体会;9) 附:原始数据记录。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是物理实验课的基础,是一切实验结果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实验中的误差分析,其目的是对实验结果做出评定,最大限度的减小实验误差,或指出减小实验误差的方向,提高测量结果的可信赖程度。

对低年级大学生,重点放在几个重要概念及最简单情况下的误差处理方法。

一、测量与误差1、测量:把待测量与作为标准的量(仪器)进行比较,确定出待测量是标准量的多少倍的过程称为测量。

测量得到的实验数据应包含测量值的大小和单位。

2、测量的分类测量可以分为两类。

按照测量结果获得的方法来分,可分为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类;而从测量条件是否相同来分,又可分为等精度测量和非等精度测量。

直接测量就是把待测量与标准量直接比较得出结果。

如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电流表测量电流等。

间接测量是借助函数关系由直接测量的结果计算出的物理量。

(完整word版)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良心出品)

12014年3月理化检测中心培训考试试题(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一、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的打“╳”。

(每小题2分,共10分)1.研究误差的意义之一就是为了正确地组织实验过程,合理设计仪器或选用仪器和测量方法,以便在最经济的条件下,得到理想结果。

( √ ) 2.相对误差严格地可以表示为:相对误差=(测得值-真值)/平均值。

( ╳ )3.标准量具不存在误差。

( ╳ )4.精密度反映了测量误差的大小。

( ╳ )5.粗大误差是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之和。

( ╳ )6.系统误差就是在测量的过程中始终不变的误差。

( ╳ )7.计算标准差时,贝塞尔公式和最大误差法的计算公式完全等价。

( ╳ )8.极限误差就是指在测量中,所有的测量列中的任一误差值都不会超过此极限误差。

( ╳ )9.测量不确定度,表达了测量结果的分散性。

( √ )10.随机误差可以修正,然后消除。

(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1.测量相对误差越小,则测量的精度就越___高__。

2.测量精确度越高,则测量误差越 小 。

3.在测量中σ越大,则测量精度越 低__。

4.在某一测量系统中存在着不变系统误差,为了消除此系统误差的修正值为0.003mm ,则此不变系统误差为-0.003mm _。

5.在某一测量系统中存在着测量误差,且没有办法修正,则此误差可能是__未定系统__误差或随机误差。

6.245.67+4.591≈__250.26__。

7.25.626×1.06≈ 27.16 。

8.测量直径为50mm 的a 和直径为30mm 的b ,a 的相对测量误差为0.021,b 的相对测量误差为0.022,则_ a 的_测量精度较高。

9.有a 、b 两次测量,a 测量的绝对误差是0.2mm ,相对误差为0.003,b 测量的绝对误差是0.3mm ,相对误差为0.002,这两个测量中精度较高的是b 测量。

10.精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是:精确度越高,则精密度__高___。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

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B)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 测量平差就是在基础上,依据原则,对观测值进行合理的调整,即分别给以适当的,使矛盾消除,从而得到一组最可靠的结果,并进行。

2. 测量误差的定义为,按其性质可分为、和。

3. 衡量估计量优劣的标准有、、。

9km,5mm4. 在A、B两点间进行水准测量,路线长度为,每千米单程观测高差的中误差等于,则A、B两点间单程观测高差的中误差等于,往返高差中数的中误差等于,往返高差不符值的限差为。

5. 设为独立等精度偶然误差,为每个误差的均方差,则误差和的限差为,(i,1,2,?,n),,,,i。

(取2倍中误差为限差) [,],6. 若有一组观测值的函数、,设,则二L,?,Lx,aL,?,aLx,bL,?,bLQ,I1n111nn211nnL者的相关系数= ,若再设,则行列式= 。

Q,b,2a(i,1,?,n)xxXii12x3,1,,,,17. 设,,,,,则,X,,,,2Σ,z,x,x,,z,x0Xz21212,,,,1x,122,,,,,, ,。

,,zzz122T8. = 。

tr[E(ΔPΔ)]1,nn,nn,111SS9. 设观测值为,观测值的函数为,欲使的权倒数为,则的权倒数, 。

f,lgSfppfS,,ˆˆv,sinx,2cosx,L10. 设非线性误差方程,参数近似值,观测值,x,60, x,45L,2512510205线性化之后的误差方程为。

11. 平差的数学模型可分为模型和模型,前者描述观测值之间、观测值与参数之间以及参数之间数学期望的关系,后者描述的则是观测值的精度特性。

ˆ,V,AδX,l,n,tn,1n,1t,1T12. 由二次型的数学期望= 可以证明,具有条件的参数平差模型中,E(XAX),ˆBδXW0,,X,t,1r,1r,t,T= 。

E(VPV),,15cm9cm4513. 已知某点的点位中误差等于,点位误差椭圆的短半轴为,短轴的方向角为,则误差椭圆的长半轴等于,长轴的方向角等于。

《大学物理实验》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大学物理实验》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WORD 格式整理版二、判断题(“对”在题号前( )中打√×)(10分)(√ )1、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值之差,即误差=测量值-真值,如此定义的误差反映的是测量值偏离真值的大小和方向,既有大小又有正负符号。

(× )2、残差(偏差)是指测量值与其算术平均值之差,它与误差定义一样。

( √)3、精密度是指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相互接近程度,反映的是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

(√ )4、测量不确定度是评价测量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指测量误差可能出现的范围。

(× )7、分光计设计了两个角游标是为了消除视差。

(× )9、调节气垫导轨水平时发现在滑块运动方向上不水平,应该先调节单脚螺钉再调节双脚螺钉。

(×)10、用一级千分尺测量某一长度(Δ仪=0.004mm ),单次测量结果为N=8.000mm ,用不确定度评定测量结果为N=(8.000±0.004)mm 。

三、简答题(共15分)1.示波器实验中,(1)CH1(x )输入信号频率为50Hz ,CH2(y )输入信号频率为100Hz ;(2)CH1(x )输入信号频率为150Hz ,CH2(y )输入信号频率为50Hz ;画出这两种情况下,示波器上显示的李萨如图形。

(8分)差法处理数据的优点是什么?(7分)答:自变量应满足等间距变化的要求,且满足分组要求。

(4分) 优点:充分利用数据;消除部分定值系统误差四、计算题(20分,每题10分)1、用1/50游标卡尺,测得某金属板的长和宽数据如下表所示,求金属板的面解:(1)金属块长度平均值:)(02.10mm L =长度不确定度: )(01.03/02.0mm u L ==金属块长度为:mm L 01.002.10±=%10.0=B (2分)(2)金属块宽度平均值:)(05.4mm d =宽度不确定度: )(01.03/02.0mm u d ==金属块宽度是: mm d 01.005.4±=%20.0=B (2分)(3)面积最佳估计值:258.40mm d L S =⨯=不确定度:2222222221.0mm L d d s L s d L d L S =+=⎪⎭⎫ ⎝⎛∂∂+⎪⎭⎫ ⎝⎛∂∂=σσσσσ 相对百分误差:B =%100⨯S sσ=0.25% (4分)(4)结果表达:21.06.40mm S ±=B =0.25% (2分) 注:注意有效数字位数,有误者酌情扣5、测量中的千分尺的零点误差属于 已定 系统误差;米尺刻度不均匀的误差属于未定系统误差。

误差理论习题汇总

误差理论习题汇总
−31 −27
kg , 而 电 子 的 质 量 等 于
( 9.11 ± 0.01) ×10
1-27
kg ,试问这两个测量值哪一个更精确些?
用毫米钢尺测量某一被测件的长度为 80mm,其绝对误差为 0.5mm;又用一量角
器测量另一被测件的角度为 90°,其绝对误差为 30′,试比较二者测量精度的高低。 1-28 通过将液体注入 U 形管来求液体密度为 ρ 的表面张力 γ,U 形管两端的半径分别 为 r1 和 r2。两端高度差经测得为 h,γ 由公式 γ (
δ 2 < δ1 故第二种方法的测量精度高。
例3 若某一量值 Q 用乘积 ab 表示, 而 a 与 b 是各自具有相对误差 f a 和 f b 的被测量,
试求量值 Q 的相对误差。 解:∵
相对误差 =
绝对误差 测得值 − 真值 = 真 值 真 值

a = a0 (1 + f a )
b = b0 (1 + fb )
2
被测量的真值?为什么?
100.5Pa,问二等标准活塞压力计测量值的误差为多少?
动势,R 是电阻。试求由 E 和 R 的相对误差 fE 和 fR 引起的电流 I 的相对误差。 误差为±0.01Ω,电压绝对误差为±0.001V,试求流过电子管灯丝的电流及其绝对误差。
= 0.1 ; (2)x = 2, δ x = 0.05 时, 求δ y / y 。 1-12 某量值 y 按被测量 x 表示为 y = 4 x − 2 / x ,若 x 的相对误差为 1%时,y 的相对
2
精确到多少? 1-18 在某种状态下,简支梁的弯曲公式为 f = PL / 48 EI 。若弯曲量 f 的相对误差为
3
±0.1%,梁的跨度 L 的相对误差为±0.05%,惯性矩 I 的相对误差为±0.1%时,试求弹性模 量 E 的相对误差? 1-19 1-20 1-21 按焦耳定律测定电阻 R 在 t 时间内通过电流 I 时所发出的热量 Q = I Rt , 今测得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_电位差计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_电位差计

西南交⼤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_电位差计电位差计的研究预习题电位差计的研究_01 出题:庄建在电位差计的研究实验中,电压表显⽰的是电池端电压⽽不是电池的电动势,其原因是由于电池的内阻不为零,流经电压表的电流在电池内产⽣内压降,只有当电池内电流为零时,电池两端电压(A)电动势。

A:等于; B: 不等于。

电位差计的研究_02 出题:庄建在电位差计的研究实验中,电位差计是⼀个精密的电阻分压装置,⽤它来产⽣⼀个有⼀定调节范围且标度值稳定的电压,并⽤它来与被测电压或电动势相补偿,以得到被测电压或电动势的量值,对吗?( A )A:对; B:不对。

电位差计的研究_03 出题:物理实验中⼼在电位差计的研究实验中,电位差计的基本电路是由(D)组成。

A:⼯作电流回路 , 标准化电流回路; B: ⼯作电流回路, 测量电流回路;C: 测量电流回路, 标准化电流回路; D: ⼯作电流回路、标准化电流、测量电流回路。

电位差计的研究_04出题:庄建在电位差计的研究实验中,其标准化电流回路和测量电流回路中的电流均为零,表明测量时既不从标准电池E N或待测电池E X中产⽣电流,也不从电位差计⼯作电流回路中分出电流,因⽽是⼀种不改变被测对象状态的测量⽅法,对吗? ( A )A:对; B:不对。

电位差计的研究_05 出题:物理实验中⼼在电位差计的研究实验中,当电路未得到精确补偿时,让电流流经保护开关电阻较⼤起(A)作⽤。

A:限流; B: 补偿。

电位差计的研究_06 出题:庄建在电位差计的研究实验中,当电路接近或补偿时,应使开关之间电阻为零,便充分利⽤检流计的⾼灵敏度,使待测电动势或待测电压得到精确度很好的补偿,对吗?(A)A:对; B: 不对。

电位差计的研究_07 出题:物理实验中⼼在电位差计的研究实验中,检流计是⼀种⾼灵敏度的电流检测仪器。

实验室所⽤的检流计灵敏度⼀般可达10-9A以上,使⽤中严禁通过较⼤电流,以免损坏仪表,对吗?(A)A:对; B:不对。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杨氏模量和热导率_试题_预不合格_邱春蓉

西南交大物理实验期末试题题库-杨氏模量和热导率_试题_预不合格_邱春蓉

杨氏弹性模量 出题:邱春蓉杨氏弹性模量_01.(3分)杨氏模量实验中,设钢丝长度为L ,钢丝伸长量为ΔL ,钢丝横截面面积为S ,钢丝所受重力为F 。

那么,杨氏弹性模量的定义为( C )。

A ,L F E ∆=; B ,L L S F E ∆⨯=; C ,L L S F E ∆=//; D ,L L S F E ∆⨯⨯=。

杨氏弹性模量_02.(3分)杨氏模量实验中,望远镜中的视差是由( C )引起的。

A ,标尺像未调清楚;B ,十字叉丝未调清楚;C ,标尺像和十字叉丝不在同一平面上。

杨氏弹性模量_03.(3分)杨氏模量实验中,下列光杠杆的放置操作,错误的是( C )。

A ,两前足尖放于平台上的同一沟槽内;B ,后足尖放在下夹头的上表面;C ,后足尖与钢丝相接触,或放在夹子和平台的夹缝中;D ,光杠杆镜面基本上垂直于平台。

杨氏弹性模量_04.(3分)杨氏模量实验中,设L 为钢丝长度,D 为标尺到平面镜的距离,b 为光杠杆的后足尖至两前足尖连线的距离。

如果要提高光杠杆的放大倍数,应该( A )。

A ,增加D 的长度;B ,增加b 的长度;C ,增加L 的长度;D ,减小L 的长度。

杨氏弹性模量_05.(3分)杨氏模量实验所依据的物理定律是( ),杨氏模量是该定律中的( )。

答:( C )。

A ,弹性定律,弹性系数; B ,胡克定律,弹性系数;C ,胡克定律,比例系数。

杨氏弹性模量_06.(3分)杨氏模量实验中,在调节仪器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 ,先用“外视法”观察寻找标尺像,再用“内视法”调节望远镜;B ,无须调节望远镜与平面镜大致等高;C ,应该先调节支架底座的三个螺丝,使夹持钢丝的夹头能在平台小孔中无摩擦地自由活动。

杨氏弹性模量_07.(3分)杨氏模量实验中,设D 为标尺到平面镜的距离,b 为光杠杆的后足尖至两前足尖连线的距离,ΔN 为望远镜读数,那么,光杠杆的放大倍数为( C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绪论试题
A)t=(8.50±0.445)s
B)v=(343.2±2.4)m s
C)v=0.34325k m s±2.3m
25.8、25.6、
N的
误差理论_04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下列测量结果正确的表示为(D)
A)重力加速度g=9.78±0.044
B)v=343.24±2.553m/s
C)E=1.34325V±2.00mV
D)I=1.3V±0.2mA
误差理论_05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用误差限0.10mm 的钢直尺测量钢丝长度,11次的测量数据为:(单位:mm )25.8、25.8、25.7、25.5、25.6、25.8、25.6、25.5、25.4、25.7、25.6。

钢丝的测量结果为(D)
A)l =25.62?0.04m
B)l =27.4?2.1m
C)l =25.62m ?0.06m
D)l =25.6?0.1m
误差理论_06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2=xy
N z ,其中直接测量量x 、y 的不确定度用x u 、y u 、z u 表示,其最佳估值用x 、y 、z 表示。


A)y u =B)y u = C)y u =
误差理论_9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以下测量结果中错误的是(A)
A)用精度为0.02mm的游标卡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4.301mm
B)用精度为0.01mm的螺旋测微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2.91mm
C)用精度为0.01s的电子秒表测得某物体的运功时间为102.33s
D)某物理量的最后结果表达式为L=2.39±0.04mm
误差理论_10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下面关于直接测量量的合成不确定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A)该仪器的最大量程
B)使用该仪器的实际量程
C)指针的指示值
D)该仪器的准确度等级
A)完全正确
B)有一处错误
C )有两处错误
D )有三处错误
误差理论_15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得到结果:L =12.340±0.010cm ,则下面叙述中正确的是(D)
A)该物体的长度真值介于12.330~12.350cm 之间
B)该物体的长度真值为12.340cm 的概率为0.683
C)该物体的长度真值为12.330cm 或12.350cm 的概率为0.683
D)该物体的长度真值落在12.330~12.350cm 之间的概率为0.683
误差理论_16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间接测量量合成不确定度的计算公式为(C)
●●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真接测量量x 的合成不确定度的表述形式为(C)
A)x u =
B)x u =C)x u =
误差理论_20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以下测量结果中正确的是(D)
A)用精度为0.02mm 的游标卡尺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4.31mm
B)用精度为0.01mm 的螺旋测微计测得某物体的长度为12.9mm
C)用精度为0.01s 的电子秒表测得某物体的运动时间为72.331s
D)某物理量的最后结果表达式为L =2.39±0.04mm
误差理论_21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电磁仪表类仪器的误差可由公式m N a ⨯=∆00计算出,式中的N m 表示(A)
A)该仪器的最大量程
误差理论_26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的测量结果表示如下,正确答案是(D)
A)t =9.50±0.335(秒)
B)v =326.37±1.431(米/秒)
C)?=1.56±0.2532(伏)
D)l =1325.0±2.4(毫米)
误差理论_27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从分度值0.02mm 的游标卡尺读出下列数据,正确的答案是(C)
A)6.291cm
B)0.536cm
C)12.24cm
D)11.387cm
误差理论_28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实验的测量结果表示如下,正确的答案是(A)
A)t =6.52±0.33(秒)
B)v =43.54±1.436(米/秒)
A)?=1.532±0.3542(伏)
B)l =1436.1±3.45(毫米)
误差理论_29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3i
a
误差理论_31出题:物理实验中心误差理论_32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得到结果:L =12.340±0.010cm ,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B)
A)该物体的长度真值介于12.330~12.350cm 之间
B)该物体的长度真值在12.330~12.350cm 之间的概率为0.683
C)该物体的长度真值为12.340cm 概率为0.683
D)该物体的长度真值为12.330cm 或12.350cm 的概率为0.683
误差理论_33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函数关系32
1y x N +=(其中x ,y 的不确定度用x σ、y σ表示。

其最佳估值用x 、y 表示)。

则间接测量量N 的
最佳估值和不确定度表示式为(A)
A)12N x y =+,N σ=
B)312N x y =+,N σ=
C)312
N x y =+,N σ=
D)还应标明相对误差
误差理论_37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某量的测量结果为6.2343m ,根据其不确定度将其修约到小数点后保留三位,结果是(A)
A)6.234m
B)6.235m
C)6.236m
D)6.233m
误差理论_38出题:物理实验中心
判别粗大误差的方法一般采用(A)
A)误差不超过?3?准则
B)误差不超过?5%准则
C)误差不超过?3%准则
D)误差不超过经验允许的范围
C)L=60.65?0.10cm
D)L=60.65?0.01cm
1.(3分)在对某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时,等精度测量是指(C)。

A,在每次测量中,都使用精度相同的测量仪器;
B,在每次测量中,都使测量的精度保持不变;
C,在每次测量中,都保持测量条件不变,如人员、仪器、方法等;
D,在每次测量中,都采用相同精度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