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七章 俄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十四章 印度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 印度新闻传播史14.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1780年至19世纪50年代,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时期1.英国殖民统治的建立(1)1757年,英国人与印度人在印度西部的普拉西展开了一次决战——普拉西战役,此后,胜利了的英国人开始在印度站住了脚,占领了印度东部恒河口一带的富饶土地(孟加拉地区),以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进行殖民统治(首府加尔各答的威廉斯堡)。
(2)此前英国人已经控制了印度半岛西海岸的商业城市孟买和东南海岸的商业城市马德拉斯。
因此,印度最早的现代报刊,便是在这三个城市首先出现的。
(3)随着英国在印度进一步扩大殖民范围,1857—1859年全国性的印度土著士兵起义失败后,英军占领了名存实亡的莫卧儿帝国的首都德里,此后英国不再以东印度公司的名义,而实行直接统治。
现在南亚次大陆主要国家的现代新闻业,都是英国人直接引入的。
1780年至19世纪50年代,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时期印度民族运动报刊在各地的出现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40 民族运动的报刊向全国的发展 年代,印度新闻传播业的民 悄然发展的商业报刊 族斗争和党派斗争时期 通讯社和广播的出现 英国殖民当局对本地文报刊的箝制性新闻政策 英属印度各部分独立后的新闻传播业 独立后印度新闻传播业的发展特征和变化印度目前新闻传播业的基本格局印度新闻传播史2.印度现代报刊的初创(1)1766年,英国人博尔茨(William Bolts)在孟买出版了一份没有报名的报纸,其中包含一些抨击殖民当局的内容。
该报存在时间不长,可算是印度新闻业的一个序曲。
(2)1780年1月29日,另一个英国人(加尔各答东印度公司的印刷工人)希基在加尔各答创办了印度第一家较正规的报纸《希基氏孟加拉公报或加尔各答大众广知者报》。
该报为英文周报,每期两页,主要报道政治和商业新闻。
(3)英文报纸出现,较早的如1784年作为英国孟加拉管区的官方机关报《加尔各答公报》、1785年创办的《孟加拉新闻》、1785年创办的《马德拉斯信使报》、1786年创办的《加尔各答纪事报》、1789年创办的《孟买先驱报》、1790年作为英国孟买管区机关报的《孟买信使报》、1791年创办的《孟买公报》等。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笔记

第三章外国新闻传播业的产生一、古代新闻传播1、古代新闻传播的三个阶段⑴新闻传播业的四个特点:①有合法的新闻传播机构②有采集新闻与传播新闻的手段③拥有以传播新闻为职业的专业人才④面向社会,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新闻传播业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⑵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的前新闻传播业时期,即外国新闻传播业史的古代新闻传播时期。
⑶古代新闻的三个阶段:原始新闻传播、手写新闻传播、印刷新闻传播。
2、原始新闻传播原始新闻传播是指人类早期使用各种原始的、简单的生理手段来进行传播的活动。
包括口头传播、标记传播、声光传播、图式传播。
⑴口头传播:语言是人类与动物的分界线之一。
语言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古希腊马拉松报捷菲迪皮茨)⑵标记传播:借用一定的物品或记号来传播信息的传播活动。
(结绳记事、实物借代、珠贝传令)⑶声光传播:借助声音或者光波为信号传递信息,传播距离远,排列组合变化较多,可以表达更复杂的意思。
(敲击响器、吹奏号角、点燃烽火、挥动旗幡。
褒姒烽火戏诸侯)⑷图式传播:简单的书写符号或图画来表达意思,传递信息。
图式传播孕育着文字,是原始新闻传播的高级形态。
3、手写新闻传播⑴手写新闻传播的出现:文字出现于奴隶社会初期。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
文字与书写工具出现之后,人类传播就增加了新的传播方式:手写新闻传播。
(古埃及纸草文字;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骨棒、芦杆在泥板上刻字为楔形文字;古印度人书写在石、陶、象牙、树叶上,为印章文字。
欧亚羊皮纸,蔡伦造纸术)⑵两种手抄新闻①官方公报《每日纪闻》:古罗马时代,公元前59年尤里乌斯.凯撒当选执政官后,将元老院议事记录书写在罗马议事厅外涂有石膏的木板上,并手抄多份,在罗马帝国的军队和重要城市公示。
后来屋大维将布告牌发展为手抄官报。
内容:帝国政治新闻、战争消息、元老院议事、司法案件、名人言论、宗教记事。
目的:凯撒通过将上层会议内容公之于众来争取舆论支持,扩大自己的影响。
陈力丹《外国新闻传播史纲要》详解第一章 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圣才出品】

第一章 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1)大约10万年前,人类产生了语言,从此人类能够通过各种音节的组合,表达较为复杂、抽象的意思。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社会第一次信息革命的标志。
(2)公元前3500多年,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一带出现了最早的文字——腓尼基文字。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第二次信息革命的标志,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
(3)文字虽然保留了语言信息,但是手抄传递的信息无论如何形不成规模,而且手抄的文字一定程度上又变成了一种很容易禁锢的信息。
于是,印刷术的发明通常被视为信息传 现代新闻传播活动出现之前的信息传播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 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的过程 封建集权制下的“官报时期” 西方报刊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新闻自由条件下的“党报时期” “商业报刊时期” 广播电视媒介的高速发展新闻媒介的发展网络传播——“信息社会”的未来研究世界新闻传播史的意义现代新闻传播的历史轨迹播史上又一座里程碑。
(4)古登堡发明欧式印刷术不久,恰好遇上15世纪末的世界地理大发现,于是伴随着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商人向全球的扩张,印刷术和最初简单的新闻公报式的新闻纸传到了全世界。
欧式印刷术为现代新闻传播业的诞生做了技术上的准备。
二、现代报刊——从起源到遍布全球1.现代报刊在欧洲得以产生的原因(1)世界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从地中海贸易转向全球贸易,因此造成对新闻传播的规模化需求(2)此时,欧洲地理上正在形成连成一片的文明地区,地理上进行贸易的关卡减少。
传递信息的障碍也随之减少(3)六个主要的欧洲民族(意、西、葡、德、法、英)经过文艺复兴运动,自然形成了各自的标准语言和文字,奠定了规模化新闻传播的语言文字基础(4)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规模新闻传播的新技术条件(5)文艺复兴后,文化从僧侣阶层的垄断下逐步解放出来,转向世俗社会,从而为规模化新闻传播提供了一定的读者群。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三章 英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三章 英国新闻传播史3.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 一、英国早期的现代新闻刊物 1.第一架欧式印刷机 1476年,英国有了第一架欧式印刷机,所印内容主要是宗教、文学性质的,社会对新闻的需求尚没有达到需要利用印刷媒介的地步。
为了引起印刷业的竞争,国王理查三世(1483—1485)于1484年发布了一项鼓励外国人在英国经营印刷业的诏令。
2.出版业管制措施从1528年起,历任国王对出版业实行了一系列管制措施,主要包括两项:(1)建立皇家出版特许制,最早起于1530年。
在这一制度的基础上,于1557年建立皇家特许出版公司,这是最早的官方控制的出版同业公会,出版成为一种特权行业。
英国早期的现代新闻刊物从英国大革命到 禁令取消“光荣革命”时期 党派报刊 的报刊和新闻理论 《论出版自由》 专制性质的新闻政策 大革命至1688年“光荣革命” 1688—1855年:英国新闻政策的渐变与报刊业缓慢而持续的发展 1855年至20世纪上半叶,英国的新闻理论与报刊大众化的趋势,通讯社的诞生 19世纪末至20世纪,英国报团的形成和发展英国广播电视业的诞生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中期英国报业的转折,多数报纸迁出舰队街 英国新闻传播业目前的格局英国新闻传播史(2)建立皇家出版法庭(即星室法庭),最早起于1570年。
严厉惩罚各种印刷品对政府的批评。
当英国出现现代新闻媒介的雏形时,便处于这种严格的出版管制之下。
3.印刷新闻书1605年,出版商伯特(N.Better)作为特许的皇家出版公司成员,出版了可能是英国最早的印刷新闻书《约克郡谋杀案》,他同时亦是荷兰新闻书刊的贩卖人。
4.英文“News”出现1622年5月23日,英国出版商鲍尔尼(N.Bourne)和阿切尔(T.Archer)经国王特许,首次将荷兰或德国的新闻刊物翻译成英文,出版定期的来自意大利、德国、匈牙利、波希米亚宫廷、法国和低地各国的新闻的周刊,英文“News”一词首次出现在刊名上。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二十一章 南非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 南非新闻传播史21.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英布战争前的南非新闻传播业1.第一家报纸不经意中诞生(1)1795年爆发了南非荷兰人和英国人的战争,一位随舰队来到南非的英国人,随身带来了一架简易印刷机上岸,试验性地出版了名为《开普敦公报和非洲广告人报》的单页英文和荷兰文并用的报纸,该报传播范围很小。
(2)《开普敦公报和非洲广告人报》不仅是南非的第一家报纸,也是非洲大陆最早的现代新闻媒介。
该报是新的英国殖民当局的一种类似公告牌性质的印刷品,出版到1819年。
2.新闻自由传统无形中确立(1)《南非商报》(South African Commercial Advertiser )英国记者格雷格认为,法律没有规定办报纸要经过官方批准,于是他于1824年1月7日在开普敦创办了周报《南非商报》。
这是南非第一家较正规的民营报纸,英文,但有非洲荷兰文提要。
格雷格聘请普林格尔任主笔,另外还有两名助理编辑。
第一家报纸不经意中诞生英布战争前的南非新闻传播业 新闻自由传统无形中确立 南非报刊的最初发展 20世纪:近百年以语言划界的媒介发展 新闻政策的变化新南非的新闻传播业 新传媒集团的形成及报业格局 广播电视公营与民营并行体制的完善南非新闻传播史(2)《南非杂志》(The South African Journal)1824年,萨默塞特总督控告一位移民诽谤他。
由于担心这位移民将对他的揭露刊登在这份唯一的报纸上,忽然提出要对该报实行预先检查。
格雷格不能容忍对报纸权利的侵犯,以暂时停刊表示抗议,总督一怒之下将格雷格驱逐出境。
在这种情况下,普林格尔和费拜恩在这年另创办了一家英文《南非杂志》,这应是南非第一家杂志。
(3)《编者报》(DeVerzamelaar)①商报的事情闹到了英国本土,议会里的反对派把格雷格当作维护新闻自由的英雄欢迎。
在国内舆论的压力下,萨默塞特只得允许格雷格重返开普敦。
②1826年,开普敦出现了一家非洲荷兰文的期刊《编者报》,虽然是文学方面的,毕竟是第一家单独使用这种文字的刊物。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意大利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六章意大利新闻传播史一、名词解释1.意大利《晚邮报》答:意大利《晚邮报》是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意大利文对开报纸。
1876年3月在米兰创刊。
1925年后几乎成为法西斯政权的机关报。
1945年一度停刊。
同年4月26日改名《新邮报》出版,5月更名《消息报》。
1946年5月称《新晚邮报》,1959年改用现名,从1974年起为里佐利财团所有。
该报编辑方针以独立著称,国际新闻较详尽准确,日发行量62万份(1990),另有海外航空版向国外发行。
2.安莎通讯社[华中师大2013年研]、安莎社[北大2006年研]答:安莎通讯社(Agenzia Nazionale Stampa Associata),全名为意大利全国报业联合社,为50多家报社组成的股份公司,是意大利最大的通讯社,也是世界性通讯社之一。
总社在罗马,前身是法西斯统治时期的斯蒂芬通讯社。
1945年1月13日由意大利12家日报联合创办。
安莎社同政府关系密切,经济上接受政府资助。
根据规定,它有责任报道政府机关和议会的活动情况,并向驻外使馆提供新闻;而政府则负责在国外推销和分发它的国际新闻稿,并向它提供可报道的新闻。
安莎社的新闻业务有两个特点:一是政治报道强调客观、公正、独立,对重大事件不作评论;二是注重发展中国家的报道,尤其注重对拉美地区的报道。
3.菲尼维斯公司答:菲尼维斯公司是意大利目前最大的私营广播电视公司。
1980年11月,米兰富商贝卢斯科尼兼并多个地方电视台组成“电视五频道”,面向全国播出,以后又收购电视四网和意大利电视一台,三个电视台组成菲尼维斯公司。
形成与意大利广播公司平起平坐的竞争实力。
目前和意大利广播公司垄断了意大利90%左右的电视市场。
二、简答题1.墨索里尼出任首相后,对新闻界采取了哪几方面的措施?答:墨索里尼出任首相后,对新闻界采取了以下方面的措施:(1)实行一区一报制墨索里尼认为,全国报纸太多,不便实行统一管制。
于是颁布《新闻法》,规定各地报纸合并,一个地区只准许一家报纸发行。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第3版)-第八章 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圣才出品】

第三篇第八章 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区(即语言学上的拉丁美洲)1.报刊业发展缓慢拉美多数国家在18世纪初出现现代报刊,这在世界上也是相当早的。
然而,这些国家现代报刊的发展却极其缓慢。
拉美国家现代报刊发展缓慢的原因有:(1)宗主国对新闻文化的忽视,各殖民地实行的专制制度严重阻碍新闻文化的流通。
(2)由于不鼓励欧洲人移民,这些国家的民众主体是以原来的印第安人、从非洲贩运来的黑人与少数欧洲人混血后裔为主。
在这种历史基础上形成的拉美民族,他们接受的传统报刊业发展缓慢 广播电视业发展相对迅速 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区 基本民营的新闻传播体制 古巴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体制 西班牙语区与葡萄牙语区的差异 世界上第二个日报发行量最大的区域 英语区 收音机和电视机完全饱和的地区之一 广播电视业体制,欧洲模式的加拿大与美国模式相形对照 美加新闻传播文化的冲突美洲新闻传播业历史发展概述文化带有相当的原始传播特点,对于阅读报刊,仍然缺少传统文化的支持。
(3)各国独立后,由于缺少民主政治的训练,经常发生内战、军事政变,国家长期处于专制统治下,经济发展滞后。
在这种情况下,政党繁多而杂乱,党报时期相当长久,报刊不是服务于民众对于信息的需求,而是满足各政党宣传的需要,商业性新闻传播业真正得到大发展,尚是最近三四十年的事情。
2.广播电视业发展相对迅速(1)形式上接近拉美民众传统传播文化的广播和电视,得到了快速发展。
(2)拉美传统的原始色彩的音乐和舞蹈,以及传统的狂欢节,对于现代足球的热衷,刺激了广播和电视业的发展。
(3)墨西哥电视公司、巴西环球集团分别垄断着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跨国卫星电视市场,成为世界级的卫星电视媒介集团和这两种语言广播电视娱乐节目的最大输出集团。
拉美上空现在的两大卫星电视网是空中娱乐网和拉美银河电视网。
(4)广电在拉美各国的发展尚不平衡,中美洲各国处于相对落后的境地。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墨西哥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墨西哥新闻传播史一、名词解释1.《改革报》答:《改革报》隶属于改革(Reforma)报业集团,是后起的一张大报,发行量20万份左右。
该报经常批评各种腐败行为;经营上,致力于恢复诚信和道德,雇佣大批年轻、有理想、有经验的记者,报纸内容突出读者的兴趣爱好,广告和编辑并重。
同时,禁止由来已久的贿赂及送礼的传媒恶习。
报纸注重读者的参与,让读者监督报纸内部的编辑过程,提高报纸的透明度,保证报道的客观公正。
2.《消息报》答:《消息报》是一份侧重经济新闻的综合性报纸,发行量20多万份,属于阿莱曼集团。
但它本身亦是个报刊集团,另出版一份晚报、一份英文《消息报》(The News也是墨西哥唯一的英文报纸),在地方上拥有6家报纸和18家杂志。
3.《宇宙报》答:《宇宙报》是墨西哥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在首都出版的日报,创办于1916年,拥有的读者数量超过20万,由墨西哥全国报业公司经营。
4.《墨西哥先驱报》答:《墨西哥先驱报》由于资本雄厚,与大财团联系密切,因而是一份很有影响力的报纸,属于阿拉尔贡集团。
每天几十个版,发行量20多万份。
5.《欢呼报》答:《欢呼报》是侧重体育新闻的综合性报纸,畅销全国,发行量早刊20万份、晚刊30万份,由墨西哥出版印刷股份公司经营。
随着2000年墨西哥组织革命党在大选中下野,该党1929年创刊的机关报《国民报》对社会的影响力已经很小。
6.特莱维萨电视公司答:特莱维萨电视公司于1973年由“墨西哥电视台”和“独立电视台”合并而来,是全国最大的商业电视网。
它不仅是墨西哥与西班牙语系影响最大的广播电视机构,还是世界上最大的西班牙语节目制作公司。
其广播中心拥有30座直属台和附属台,连接成网,向世界许多地方广播。
在电视方面拥有四个频道,并拥有全国90%的观众,其新闻节目“回声”全天候地播送新闻,并通过卫星传送到美、欧、北非等40多个国家。
该公司大部分股份属于拉美首富阿斯卡拉加家族。
7.“12.5%法”答:“12.5%法”是墨西哥政府于1969年7月颁布和实施的,要求全国广播电台和电视台每天提供12.5%的播出时间代替部分税收,用来广播政府准备的教育、文化、娱乐节目和宣传报道,以改变商业电视台“美国文化殖民地”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 俄国新闻传播史7.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18~19世纪中叶,俄国早期的现代报刊由于俄国长期处于高度集权统治下,俄国没有从民间新闻纸转向官方报刊的发展过程,而是形成了由官办到非官办的发展过程。
(1)1702年12月,沙皇彼得一世下令出版一份印刷报纸,于是便开始了俄国的现代新闻史。
1703年1月2日,该报以《莫斯科王国和邻国发生的值得知道和记载的军事和其他事件新闻》为报名出版。
1719年该报改名《圣彼得堡新闻》,简称《新闻报》。
该报主要读者是政府官员,始终是沙皇政府的官报。
最初,报纸出版不定期,1815年起变成日报,是为俄国最早的日报,1917年停刊。
(2)俄国最早的杂志是官办的,即1728年俄国科学院接管《新闻报》后出版的《新 18~19世纪中叶,俄国早期的现代报刊19世纪中叶至1917年,在“放宽—收紧”政策中顽强发展的俄国新闻传播业 1917—1925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 苏联新闻传播业初期的发展(1925—1940) 1925—1991年: 二战时期的苏联新闻传播业(1941—1945) 苏联新闻传播业的发展 战后新闻事业恢复和发展时期(1946—1986) 苏联的新闻改革时期(1986—1991) 初期的变化“8·19”事件后俄罗斯 传媒业的集中联邦共和国的新闻传播业 传媒所有制的结构特点俄罗斯联邦新闻传播业的现状俄国新闻传播史闻报每月注释》。
俄国人写的第一篇新闻学论文,是18世纪中叶主编该报的M.B.罗蒙诺索夫写的《论新闻业者的责任》。
(3)1756年,俄国的第一张非官方报纸《莫斯科新闻》由莫斯科大学创办,全国发行,每周发行两次,初期偏重于传播科学知识和介绍西方思想观念。
(4)18世纪中期,俄国出现了一系列讽刺杂志,但影响微小。
18世纪末,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为维护统治,开始对民办报刊实行压制,传播民主主义思想的报刊全部被查封。
1796年,正式建立书报检查制度。
(5)19世纪初,俄国一些政府部门开始出版自己的机关报。
从1837年起,俄国的各省政府开始出版省政府的机关报,逐渐形成俄国的官报体系。
这类报纸统称“省府公报”,内容主要是政府法令、简要的国内外消息以及地方志或民族志,刊期通常为每周2~3期。
报纸的读者对象主要是职能部门或行政机关内的官员,不是面向社会的,实际影响力有限。
(6)1756年,莫斯科大学模仿《新闻报》创办了《莫斯科新闻》,最初是一家小型报纸,后来发展成大型报纸,1859年成为日报。
该报实为“公办”,受沙皇政府的控制相对间接,传播了一些科学知识和新思想。
1791年,在该大学又出版了最早面向社会的杂志《莫斯科杂志》。
(7)1825年,俄国出现向西方学习、主张改革的青年贵族自由派“十二月党人”,他们出版了俄国最早的一批反对派政治刊物,其代表是雷列耶夫,1795—1826)主编的《北极星》。
第二年沙皇颁布了更为严厉的书报检查“铁的法典”,并成立由三位大臣组成的最高书刊检查委员会。
为防止革命蔓延到俄国,沙皇又特别成立了出版监督委员会,对出版物内容的检查极为苛刻和愚蠢,因而1848—1855年被称为俄国新闻史上“阴暗的七年”。
(8)鉴于严酷的书报检查制度,俄国的反对派的报刊,或者只能秘密出版;或者以谈论文学等的形式出现。
用《伊索寓言》的方式说话,这是俄国沙皇时期新闻传播的特点之一。
二、19世纪中叶至1917年,在“放宽—收紧”政策中顽强发展的俄国新闻传播业1.19世纪中叶放宽—收紧政策中发展着的新闻业沙皇于1858年放宽了报刊不得讨论政治的限制,1865年4月颁布较为宽松的出版法。
俄国的民营报刊得以出版。
(1)这一时期,较著名的报纸有《俄罗斯新闻》、《祖国之子报》、《呼声报》、《新时报》;较著名的杂志有《俄国言论》等。
(2)在彼得堡出版的《新时报》1876年转手于阿·谢·苏沃林后,成为俄国最大的商业性日报,苏沃林本人也成为沙皇时期俄国唯一拥有数家报刊的报业主。
《新时报》的政治倾向经常发生变化,而商业利益是主要的。
苏沃林也曾出版过温和的反对派日报《俄罗斯报》(1903—1905)。
苏沃林可以说是那个时期俄国报人在政治与报业之间徘徊的典型代表。
(3)最早的通讯社是1866年在彼得堡创办的俄罗斯通讯社,该社曾在国内一些城市建立分社或办事处,出版《电讯通报》,但只断续存在到1878年。
另外还有两个通讯社,即1872年建立的国际通讯社和1882年建立的北方通讯社。
这三个通讯社均为民营,由于与德国沃尔弗通讯社(俄国属于该社报道的势力范围)竞争相当吃力,存在时间均不长。
(4)1860年,原来的反动文学日报《北方蜜蜂》主编易人,把报纸转变为大众报纸。
有的新闻史著作把该报视为“俄国第一家黄色报纸,发行量当时居俄国首位”。
1864年,俄国开始出现开本小型化的大众报纸;1866年,俄国第一家晚报《晚报》在彼得堡出版。
(5)流亡国外的俄国民主主义者亚·伊·赫尔岑和奥格辽夫先后在英国和瑞士出版《钟声》杂志,秘密运到国内,发行面很广。
该刊抨击专制制度,开展对农奴制的讨论,共出版俄文版245期,每期发行2000~3000份。
他们还出版了纪念十二月党人的不定期刊物《北极星》。
该刊尖锐地提出了解放农奴和废除书报检查的要求。
(6)19世纪70年代以后的俄国新闻传播业,呈现一种畸形的发展状态。
具体表现在:①新闻媒介本身作为企业在发展,但作为专职的传播新闻的媒介,政治上受到无所不在的书报检查的监视。
②在较为纯粹的商业或专业领域,俄国的新闻传播业还是在继续缓慢地发展,这时出现的较为重要的报纸有《新闻与交易所报》、《实业记者报》、《俄罗斯言论报》,以及官方的《财政与工商业通报》等。
(7)1894年俄国的官方通讯社——“俄国通讯社”在彼得堡建立;随后又在1902年成立了另一家官方的“商业通讯社”。
1904年,为加强力量,又以商业通讯社为基础合并两社,建立官方的“圣彼得堡电报通讯社”。
1914年该社改名“彼得格勒通讯社”。
2.20世纪初叶放宽-收紧政策中发展着的新闻传播业(1)《火星报》①1900年12月,列宁与国外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劳动解放社”共同创办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秘密报纸《火星报》。
②通过报纸的发行系统,《火星报》通过报纸传播马克思主义,统一党的指导思想,达到最终重建党的目的。
1903年1月3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彼得堡委员会出版了一期题为《出版不自由的二百年》的小报,号召废除书报检查,消灭专制制度。
③在《火星报》的组织下,党的组织机构得以恢复。
《火星报》此后成为该党的中央机关报至1905年,列宁因党内意见分歧退出编辑部,该报由在党的领导机构中占多数的党内孟什维克派主持。
(2)有限的新闻出版自由1905年,俄国不断发生个人罢工、军队起义等事件。
经过斗争的反复,沙皇于俄历10月30日被迫作出有限的让步,承诺建立国家杜马(议会)、开放言论等。
在这种气氛下,俄国新闻界获得了有限的政治方面的言论自由,各个反对派政党,都公开出版自己的报刊。
①1903年重建后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两派,即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在11月分别出版了公开的日报《新生活报》和《开端报》,两派的报纸被查封后又在12月共同出版公开日报《北方呼声报》。
由于较为激进,沙皇政府很快又将它们查封。
②这次有限的新闻出版自由的时间短暂,随着1907年6月3日(公历16日)沙皇政府首脑斯托雷平发动沙皇认可的政变而草草收场。
(3)“斯托雷平反动时期”①第二届杜马被解散后,俄国进入了黑帮派统治的“斯托雷平反动时期”。
这个时期黑帮派的报纸《俄国报》,以及国家杜马右派的报纸《庶民报》成为强硬的政治性报纸,其他商业性的大报,也不同程度地依附于黑帮派。
②1912年“连纳惨案”后,沙皇的政治控制相对减弱,激进的政党得以在此公开出版报刊。
影响较大的是社会民主共党布尔什维克派创办的《真理报》,以及孟什维克派创办的《光线报》。
(4)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沙皇统治的最后几年已经不能完全控制局势。
各党派不断出版报刊,同时又不断被政府查封,这种拉锯战对各个政党来说已经习以为常。
三、1917—1925年:苏维埃俄国新闻体制的形成1.列宁关于出版自由的设想和初期众多报刊并存的局面(1)1917年9月25日,列宁在《工人之路报》(改换名称的《真理报》)第11号发表了一篇文章《怎样保证立宪会议的成功——关于出版自由》。
他认为目前俄国的大报纸都是资产阶级的,因为它们垄断着广告;而且它们不是建立在大多数人的意志上的。
(2)1917年11月17日,列宁起草了一份《关于出版自由的决议草案》,这份文件指出:“工农政府认为,出版自由就是使报刊摆脱资本的压迫,把造纸厂和印刷厂变成国家的财产,让每一个达到一定人数的公民团体都享有使用相当数量的纸张和相当数量的印刷劳动的同等权利。
”(3)十月革命后的苏维埃政权基本上是按照列宁的这个思想行动的,只封闭了属于大资产阶级的商业性报纸和直接对抗革命的反动政党的报纸,其他小型的商业性报纸和众多党派的报纸基本没有动。
(4)到1918年9月前,苏维埃俄国尚有商业性报纸226家、政党报纸235家。
彼得格勒通讯社则与苏维埃的新闻局于1918年6月合并为俄罗斯电讯社,缩写简称“罗斯塔社”,作为国家的中央通讯社。
《消息报》编辑部在十月革命后改组,由布尔什维克党人主持,仍然是苏维埃的报纸。
2.列宁无商品交换的军事共产主义试验,非布尔什维克报刊的反抗与消灭(1)列宁于1918年3月写作《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他当时把社会的激励力量寄托于党和苏维埃的报刊。
认为报纸保守商业秘密是资产阶级的做法,要把报纸通消息的作用减少。
(2)列宁决定取消报刊的订阅制,指出:“在报纸的分配方面,我们取消了订阅的办法。
这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迈进了一步。
”随后几个月内连续发生自卫军的叛乱,全国总动员,这一设想很快以军事共产主义的形式得到实现。
(3)为了指导当时复杂的经济工作,苏俄人民委员会创办了《经济生活报》和《贫农报》,它们隶属的政府机关多次变化,但基本任务没有变化,即以指导城市经济工作、农村经济工作为主。
(4)原来与布尔什维克党共同执政的两个党,即孟什维克党和社会革命党被宣布为非法,从而它们的报刊也被查封。
在危机的情况下,为了巩固政权,大量的资产阶级报刊在1918年白卫军叛乱时被封闭。
到1919年底,除了布尔什维克的报刊外,其他报刊全部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