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物态变化综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4年中考物理复习专题:物态变化知识点回顾一、熔化和凝固1.熔化和凝固(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
不同的物质在熔化时,表现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一类物质在熔化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直到由固态全部熔化为液态,温度才上升。
这类固体称之为晶体。
另一类物质在熔化时,没有一定不变的温度,在吸热后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全部变为液态,温度不断升高,这类物质称之为非晶体。
(2)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
晶体溶液在凝固过程中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
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是不相同的。
(3)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在于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而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解读:熔化和凝固图象如图所示是晶体萘的熔化和凝固图象,由图可知:A点开始计时,B点表示t=5 min时萘的温度为80 ℃,此时萘仍全部处于固态。
随着时间的推移,萘不断吸收热量,萘吸收的热量全部用于萘的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所以萘的熔点是80 ℃。
BC段与时间轴平行,到C点全部熔化成液态。
此后,萘继续吸热升温,如CD段所示。
从图象看出,B点是80 ℃固态的萘,C点是80 ℃液态的萘,BC之间是80 ℃固液共存状态的萘。
若从D点起停止加热后,液态萘温度不断降低。
当降到E点(80 ℃)时,开始凝固,凝固过程中不断放热,但温度仍保持80 ℃不变,直到F点全部凝固。
以后,固态萘放热,温度才开始下降,即图线中FG段。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没有确定的温度,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凝固时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二、汽化和液化1.汽化(1)概念: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汽化过程中物质要吸收热量。
(2)汽化的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只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能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蒸发要吸热,所以有制冷作用。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
专题03物态变化(真题训练)-人教版物理中考一轮复习资料(原卷版)

专题03 物态变化一、选择题1.(2022·上海·统考中考真题)人体的正常体温为()A.0℃B.20℃C.37℃D.45℃2.(2023·西藏·统考中考真题)自然界中的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转化情况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霜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雪的形成是汽化现象D.雾的形成是凝华现象3.(2023·江苏苏州·统考中考真题)卫星发射时,火箭点火升空刹那间,可看到发射平台升腾起大量白雾,这是喷水系统前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仅液化B.仅汽化C.先液化后汽化D.先汽化后液化4.(2023·四川成都·统考中考真题)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
关于图中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小草上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图乙中,树叶上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C.图丙中,河面上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D.图丁中,群山间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5. (2023·北京·统考中考真题)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
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A.10℃B.30℃C.50℃D.60℃6.(2023·四川甘孜·统考中考真题)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中涉及到很多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飞雪迎春到——雪是凝华形成的B.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露从今夜白——露是升华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雾是汽化形成的7.(2023·四川攀枝花·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关于地球水循环的部分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地表水蒸发到空中B.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C.小水滴凝固成小冰晶D.水蒸气凝华成霜8. (2023·哈尔滨·统考中考真题)关于“水沸腾规律”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大量气泡在水中生成,上升、变小B.水沸腾时吸热且温度不变C.水的沸点可能低于100℃D.提高水的初温,可缩短实验时间第8题图第9题图9.(2023·四川凉山·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烧杯里装着水,试管中装着酒精,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的沸点为78℃,给烧杯加热使水沸腾,继续加热,则试管中的酒精()A.能沸腾B.温度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C.温度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发生10. (2023·辽宁阜新·统考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像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A B C D11.(多选题)(2023·山东聊城·统考中考真题)早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我国劳动人民就掌握了青铜器铸造技术。
初二物理 物态变化综合复习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综合复习一、知识点1. 熔化和凝固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晶体熔化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熔点,二是要继续吸热,液体要凝固成晶体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温度必须达到凝固点,二是要继续放热。
2. 汽化和液化(1)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它们的异同点如下表。
(2)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一切气体只要温度降低到足够低都可以液化,但压缩体积的方法不能使一切气体液化。
3. 升华和凝华这两种物态变化是固态与气态之间的直接转化,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二、解答热现象问题的一般步骤1. 认真审题,弄清题设条件,确定研究对象。
2. 分析过程,确定需要用到的物理知识。
3. 表述结果,表述顺序是现象、过程、依据、结论。
三、解物态变化习题的两种方法1. 观察比较法用观察比较法解答物态变化问题的步骤是:(1)认真观察或回忆观察到的现象(2)对题目中物质的状态、变化的环境、条件、吸放热情况进行认真分析(3)与物态变化的规律进行比较(4)得出结论2. 图像法用图像法解决物态变化的一般步骤是:(1)明确图像中横坐标、纵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2)弄清坐标上最小分格的数字、单位(3)明确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4)根据图像作出判断,得出结论课堂练习1.下列事例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B.初春,早晨出现浓雾C.夏天,洒在室内地上的水不见了D.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2.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象中,表示球内材料的熔化图象的是3.下图所示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些现象.针对各种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玻璃上的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B.棒冰冒“白气“是棒冰升华形成的C.花草上的小露珠是草叶分泌出来的D.热风干手器的作用是加快手上的水分蒸发冰雹雾小雪霜冻图54.图5中的符号分别代表冰雹、小雪、雾和霜冻四种天气现象,其中主要通过液化形成的是A .冰雹B .小雪C .雾D .霜冻5.下表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
《总复习物态变化》课件

玻璃制造
高温下玻璃原料熔化成液 态,再经过冷却凝固得到 玻璃制品。
03
汽化与液化
汽化的定义和条件
汽化的定义
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汽化的条件
温度高于液体的沸点,液体的表面分子获得足够的能量以克服分子间的引力,从而逸出液体表面。
液化的定义和条件
04
升华与凝华
升华的定义和条件
升华的定义
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
升华的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固态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升高,直接从固态 变为气态。
凝华的定义和条件
凝华的定义
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
凝华的条件
在一定温度下,气态物质放热,但温 度不降低,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
升华与凝华的应用实例
《总复习物态变化》ppt课 件
目录
• 物态变化基础概念 • 熔化与凝固 • 汽化与液化 • 升华与凝华 • 物态变化的综合应用
01
物态变化基础概念
物态的基本类型
液态
物质具有一定的体 积,可以流动,宏 观表现为柔性。
等离子态
气体在强电场下电 离,成为带电粒子 与电子的混合物。
固态
物质保持一定的体 积和形状,宏观表 现为刚性。
通过加热和冷却水,模拟自然界的水 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的 物态变化。
碘升华实验
加热碘使其发生物态变化(固态到气 态),冷却后又发生物态变化(气态 到固态),可用于演示升华和凝华现 象。
物态变化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石油提炼
通过加热和加压,使石油发生物 态变化(固态到液态、液态到气 态),分离出不同种类的燃料和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

物态变化专题复习第一节 温度计一、知识回顾1.温度计及温度计⑴定义: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温度计的制作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温度计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温度计是多种多样的,通常的是上述三种,都是液体温度计.液体的温度变化越大,则体积的变化也越大,为了使一定的体积变化显示得更明显,所以在温度计的下端有一个容积较大的玻璃泡.温度计内的玻璃管尽可能选择较细的玻璃管,因为这样温度计读数就越准确。
2.摄氏温度⑴表示方法:①符号:C ;②单位:℃⑵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注意点:①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它只有“大小”之分,没有“有无”之别,即0℃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与冰水混合物的相同,而不是说物体没有温度.②不论冰多还是水多,只要是冰水混合物,其温度就是零摄氏度.③摄氏温度用符号℃表示,读作“摄氏度”,这是一个整体,不能分开。
如30℃读做30摄氏度,不能读做摄氏30度.比0℃低的温度在数字前加“-”号,读做“负”或“零下”.体温计用于测量人体温度.如图4-1-1所示的体温计,玻璃管里装的液体是水银,量程为35℃~42℃,分度值是0.1℃.体温计是医用温度计,除了测温范围和分度值的设计要符合测量体温的要求外,它与一般温度计还有一个主要区别:在存储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细小的缩口.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通过细小的缩口上升,当体温计离开人体后,水银因温度降低而收缩,水银柱便在缩口处断开,使上面的水银不能退回到玻璃泡中,因而可以在体温计离开人体后再读数.正因为如此,在每次使用体温计前要用手拿着它的上部用力向下甩,使水银柱重新回到玻璃泡中.精题选讲考点1:温度计的读数【例1】图4-1-2甲体温计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示数是_________℃;图乙寒暑表的最小分度值是_________℃,示数是_________℃.考点2:温度计的制作原理【例2】为了探究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某同学取来一只墨水瓶装满带红色的煤油,用橡Array皮塞塞紧瓶口,再将两端开口的空圆珠笔芯,穿过橡皮塞插入煤油中, 这就制成了一个简单温度计。
(初中物理)专题复习物态变化(解析版)

专题3 物态变化一、单项选择题1.(2020·四川省雅安市)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A. 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B. 夏季,小卉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一段时间后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C. 秋季,小卉发现清晨操场边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箱——霜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D. 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内,眼镜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答案】B【解析】【分析】(1)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答题,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3)由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4)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详解】A.春季,小卉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速度快蒸发,故A错误;B.矿泉水瓶中的冰块熔化,熔化吸收热量,故B正确;C.秋季,小卉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由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故C错误;D.冬季,戴眼镜的小卉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2.(2020·四川省雅安市)将盛水的烧瓶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并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
关于烧瓶内的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停止沸腾B.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增大,水会再次沸腾C. 因没有继续加热,浇上冷水时,水的内能减小,不会沸腾D. 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水面气压减小,水会再次沸腾【答案】D【解析】【分析】液体沸腾的条件:达到沸点、继续吸收热量。
液体的沸点跟气压的大小有关,气压增大,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
【详解】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达到沸点,继续吸热,水沸腾,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瞬间水的温度还保持在沸点,但无法继续吸收热量,此时停止沸腾;当向瓶底浇冷水时,瓶内气体温度突然降低,气压减小,瓶内液面上方气压减小,导致沸点降低,所以水重新沸腾起来的,故选D。
2022年中考物理专项复习《物态变化》配套练习(附答案)

专题03 物态变化1.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根本特征。
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物质及其应用。
2.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
尝试对环境温单元课标要求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4.用水的三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
考点一:温度及其测量1.温度〔1〕定义: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
2.温度计〔1〕原理: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使用方法:①估:估计被侧物体的温度。
②选:据估测温度选择适宜量程的温度计。
③看:看清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④放: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要接触容器底或侧壁。
⑤读:待示数稳定后读取,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外表相平。
⑥记:正确记录测量的温度,不要漏掉单位。
【例题1】〔2021山东省东营〕以下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人的正常体温为37℃B.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重力为10NC.教室门的高度为140cm D.人体平安电压不高于60V【答案】A【解析】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故A符合实际;B.九年级物理教科书的质量在300g=左右,受到的重力在G=mg=×10N/kg=3N左右。
故B不符合实际;C.老师的身高在170cm左右,教室门的高度略大于此数值,在200cm左右。
故C不符合实际;D.经验证明,只有不高于36V的电压对人体才是平安的。
故D不符合实际。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物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2.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物体凝固时需要放热。
2024年中考物理备考知识点物态变化

一、知识点概述物态变化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包括液化、凝固、汽化和凝华四种物态变化。
二、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液体的蒸发和汽化(1)蒸发:液体表面发生的从液体到气体的变化,发生在液体表面,速度慢,温度低。
(2)汽化:液体在沸点时全部变为气体的过程,发生在整个液体内部,速度快,温度高。
2.液体的凝固和熔化(1)凝固: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为固体,即将分子从无序运动变为有序排列的过程。
(2)熔化:固体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体,即将分子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运动的过程。
3.气体的液化和气化(1)液化: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液体,即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强的过程。
(2)气化: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变为气体,即分子间距离增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的过程。
4.固体的升华和凝华(1)升华:固体由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即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减弱,分子间距离增大。
(2)凝华:气体由直接变为固体的过程,即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增强,分子间距离减小。
三、物态变化的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的升高会加快物态变化的速度。
2.压力:对于液体的物态变化,加大压强会提高沸点,降低液化点。
3.浓度:溶液中溶质浓度的改变会影响溶液的汽化速度。
四、物态变化的能量转化1.蒸发与凝结:蒸发过程吸热,凝结过程释热。
2.融化与凝固:融化过程吸热,凝固过程释热。
3.汽化与液化:汽化过程吸热,液化过程释热。
4.升华与凝华:升华过程吸热,凝华过程释热。
五、物态变化的图示表示物态变化可以通过相变图表示,相变图上标示了物质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物态变化情况。
六、思考与拓展物态变化是物质性质的一种表现,对于理解物质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物质的凝固、熔化、蒸发等现象,通过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些现象。
同时,在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物态变化的知识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帮助我们实现一些特定的物质转化过程。
总结起来,2024年中考物理备考的物态变化知识点包括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能量转化、图示表示等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物态变化综合一、选择题(11·成都)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B.水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放热C.往豆浆中加糖,豆浆会变甜这是液化现象D.冰块的形成是凝华现象(11·潍坊)4.生活中的很多现象可以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加以解释.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天气很冷时,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这是一种凝固现象B.“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雪在熔化时吸热C.游泳后,刚从水中出来,感觉比较冷,这是因为人身上水分蒸发带走热量D.取出在冰箱中被冷冻的冰糕,放一会儿,发现包装外层出现小水珠.这是一种液化现象(11·芜湖)12.水无常形,变化万千。
如图所示的各种自然现象,在形成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11·漳州)10.今年入春以来,我市各地低温干旱少雨,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
下面关于干旱少雨主要原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大气中缺乏水蒸气B.大气中水蒸气太多C.大气温度偏低D.大气温度偏高(11·昆明)6.对下列现象的形成,判断正确的是A.工厂烟窗冒出的“白烟”都是液化现象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啤酒瓶会“出汗",这是汽化现象C.加碘食盐开袋后一段时间,碘含量减少,这是升华现象D.霜和雪的形成都是凝固现象(11·呼和浩特)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是熔化现象B.烧开水时在壶口冒出“白气”是水汽化生成的C.冬天早晨看到草地上的霜是露水凝固而形成的D.室外冰冻的湿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11·枣庄)3.云是这样形成的:空气中的大量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成极小的水珠或凝华成极小的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
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的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前者吸热后者放热B.前者放热后者吸热C.两者均吸热D.两者均放热(11·鞍山)(多选题)17.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严寒的冬天,一直冰冻的衣服也会变干,这是升华现象B.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最终“消失"了,这是蒸发现象C.寒冷的冬天,玻璃窗上有冰花,这是凝华现象D.用久的白炽灯泡内壁发黑,这是凝固现象(11·沈阳)5.小明对冰加热,冰熔化成水直至沸腾。
在此过程中他通过测量绘制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
关于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象中的AB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B.冰有一定的熔点,说明冰是晶体C.水升温比冰慢,说明水的比热容比冰小D.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11·沈阳)(多选)7.寒冷的冬天,小明在晨练时看到一些现象,下面是他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其中正埔的是A.跑步时嘴里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B.进入温暖的房间时眼镜变模糊,是升华现象C.路边地面上薄薄的霜,是凝华形成的D.屋檐下悬挂的冰柱,是汽化形成的(11·衡阳)4.下列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凝固B.液化C.熔化D.凝华(11·绵阳)21.以下与物态变化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气衣柜里放樟脑片,利用了汽化B.气温低于水银熔点的地方,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C.北方的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为了利用水的汽化吸热D.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11·崇左)4.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A.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B.用久了的灯泡钨丝变细——汽化C.在烈日下晾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D.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凝华(11·龙东地区)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阐述正确的是A.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这是因为水蒸发吸热的缘故B.用敞口的锅烧水,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将逐渐升高C.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请熄火加油”。
这是因为汽油在常温下易升华成汽油蒸汽,汽油蒸汽遇明火容易燃烧,甚至引起爆炸D.蜡、冰、铁都是晶体(11·恩施州)1.亲爱的同学,学习物理是从观察事物、探求事理开始的。
根据对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的分析,你认为吸热放热特性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夏天吃雪糕凉爽B.将手沾些冷水后拿热包子不太烫C.秋天变冷的早上降霜D.打铁工匠将炽热的工件放进冷水中淬火(11·孝感)2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冬天,常看见人哈出“白气”,这是汽化现象B.深秋,有时早晨会看到草木上挂满白霜,这是凝固形成的C.在高烧病人额头上搽酒精退烧,是利用了酒精蒸发吸热D.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不需吸热(11·怀化)6.下列关于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冰块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B.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属于升华现象C.地面瓷砖回潮冒“冷汗”,属于凝华现象D.樟脑丸变小,属于汽化现象(11·岳阳)5.今年,我市发生了严重旱灾,为缓解旱情,相关部门采用了在空中喷洒干冰的方法人工增雨。
干冰使空气中得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在下降时变成雨滴的过程分别属于A.凝固熔化B.凝华熔化C.凝华液化D.凝固液化(11·六盘水)4.生活处处是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
下列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如果继续加热,水因吸热温度会升高B.夏天,剥开冰棒纸,冰棒上冒的“白气”是水蒸气C.冬天,向手心“呵气”,口中呼出的水蒸气因液化放热而使手心变暖D.衣柜离的樟脑球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放热(11·天水)4.对图中四幅画所描述的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凝重的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出热量B.飘渺的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收热量C.晶莹的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放出热量D.洁白的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吸收热量(11·葫芦岛)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放热B.夏天,冰冻的饮料瓶冒“冷汗”是液化现象,放热C.秋天,大雾消散是升华现象,吸热D.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凝固现象,吸热答案:AAAAC,DD,AC,B,AC,CBAAC,CABCC,B二、填空题(11·菏泽)11.李军同学在实验室模拟“云和雨的形成”,如图6所示,请写出整个过程主要的物态变化的名称:、答案:汽化或蒸发液化或凝华(11·淮安)12.淮安20XX年冬季大雾天气比往年频繁,而霜却比较少。
雾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 形成的,霜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 形成的(均填写物态变化的名称)。
答案:液化凝华(11·盐城)13.今年5月10日,盐城市实施了人工降雨.气象部门用火箭将碘化银洒向云层,碘化银吸附水汽,加速水蒸气成小水滴,或加速水蒸气成冰晶(均填物态变化名称).水蒸气变成冰晶的过程中热量.答案:液化凝华放出(11·武汉)21.向云层投撒干冰是人工增雨、缓解旱情的方法之一。
投撒到云层中的干冰为气体,并从周围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为小水滴或为小冰晶,下落而形成雨。
答案:升华吸收液化凝华(11·龙岩)19.如图是上海世博会使用的两种降温方法:冰块降温和喷雾降温。
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的(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需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喷雾降温,是因为水雾在(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也要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
答案:熔化汽化(或蒸发)(11·阜新)13.为了解决酷暑季节的控温、降温问题,在上海世博园区内使用了如冰墙、喷雾机器人等设施。
“冰墙”是利用冰的吸热,“喷雾”是利用雾的吸热(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
答案:熔化汽化(蒸发) (11·泸州)1.小刚吃冰糕时,把冰糕放在碗里,发现碗中的水越来越多,在这个过程中冰糕发生的物态变化是;他用手一摸碗壁,发现碗“漏水”了,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在碗壁上发生的(填一种物态变化)现象,在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空气中的水蒸气要热。
答案:熔化液化放(11·黄冈、鄂州、随州)24.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________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内能________,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答案:液化 汽化 放出 减少(11·辽阳)3.小宇打开家中的冰箱门,看到冰箱内的指示灯亮着,而压缩机并没有工作,从而他判断出冰箱内的指示灯和压缩机是_________(填“串联”或“并联”)的;当他打开冷冻室的门时,看以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抹布上的水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
答案:并联 凝华 凝固(11·德阳)17.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时间久了,会慢慢变小:___________________; (2)夏天清晨草坪上附着露水: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升华 (2)液化(11·盘锦)15.烧开水时壶嘴上方冒“白气”,这是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水沸腾时温度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炎热的夏天,在地上洒水感到凉爽,这是利用___________来降低温度。
寒冷的冬天,挂在室外冰冻的衣服会也变干,这是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答案:液化 不变 汽化(蒸发)吸热 升华 (11·广东)23.用学过的物理知识,仿照示例中的形式,将下表中的空格填写完整。
现象或情景现象形成解释示例: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瓶装矿泉水,过一会儿瓶的外壁会附着一层小水珠矿泉水瓶附近的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 化成小水珠在潮湿的天气,当打开电冰箱门时有“白气”冒出水杯中的热水冒出“白气” 用久的日光灯管两头会“变黑”答案:答案:电冰箱门口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杯中的热水蒸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灯丝钨受热升华成钨蒸气遇冷凝华在灯管上(11·北京)28.在探究水的沸腾、海波和石蜡的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三个探究实验中,都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和 ;(2)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判断:海波的温度达到53℃时,其状态是______;(选填“固态”或“液态”) (3)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中水的沸点是______℃。
答案:(1)温度计 (2)液态 (3)99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石蜡的温度/℃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51 52 54 56 59 海波的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水的温度/℃92939495969798999999999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