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1(整理精校版)

合集下载

竹林七贤的故事

竹林七贤的故事

竹林七贤的故事第一篇:竹林七贤的故事竹林七贤的故事(一)竹林七贤的故事,大都已被说的滥了。

其实无非就是那么几个闲人,吃饱了没事在竹林那儿聚众喝喝闷酒,发发牢骚,骂骂当朝,可能也会侃侃女人,聊聊风月,大抵就是这么一个流氓团体,说是黑社会组织可能还谈不上,除了嵇康会打打铁,说不定有几下武功,称得上文武全才,其余几位大多是文痞。

而其中真有才的也就一两位,剩下的就是装疯卖傻、附和吹捧。

所谓七贤,滥竽充数而已,说到竹林七贤对魏晋社会的贡献,无非是促进酒的消费,外加推动了第三产业,竹林七贤不是神,当然也要生活,除了嵇康靠打铁还能挣两个小钱,其余几位都是坐吃山空的主,特别是那个刘伶的狂徒,除了喝酒就是去怡红院找头牌,到最后把衣服裤子当了光着身子躲在家里,人家来找他,他还要面子说以天地为家,以屋子为衣裤,责怪别人闯进他衣裤里来。

竹林七贤当时的老大叫山涛,山老大人比较瘦小,名气虽然没有嵇康那么响叮当,但他头脑灵活,眼看竹林的经济越来越拮据,从原来每天山珍海味、逐渐减少到四菜一汤,到还能吃饱,就要揭不开锅了;酒也是从茅台老窖下降到二锅头、最后兑水,现在快到白开水地步了。

那天他偷偷召集七贤开了个开放型经济大会,发表了要充分利用资源,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传媒业的讲话。

当时还没有官方报纸,但竹林七贤的名气已经不胫而走,山老大决定以竹林七贤的招牌搞个小报。

鉴于当时娱乐业还不是很发达,八卦读者很少,而且当时三国鼎立,时有战乱,当然还是时评最吃香,传说中的前辈诸葛孔明、鲁子敬等都是靠时评起家。

开个时评专栏自然是第一选择,于是每天七贤就在竹林绞尽脑汁高谈时评,纵论天下,畅言国事,倡议朝政。

七贤中有个叫王戎的胖子是惯于作会议纪要的速记员,他专门负责执笔记录,也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记者兼编辑了。

由于魏晋当时造纸业已经很发达,每天竹林的言论,马上就有人进行传抄,遍布天下,当然抄一份收一份工本费。

山涛是主编,留了个心眼,和王戎偷偷一合谋,所有这些时评,把专栏作家的署名分了工。

语文写作——人物素材大整理之嵇康

语文写作——人物素材大整理之嵇康

语文写作——人物素材大整理之嵇康2019年4月5日魏晋第一美男子,有颜又有才!嵇康,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

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

嵇康为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01人物事迹1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2嵇康饮酒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

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

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

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

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3嵇康服药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

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

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

在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中。

4广陵散绝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陵散》,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低啭。

弹毕,嵇康长叹一声:“过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广陵散》今绝矣!”02名家点评(晋)颜延之:中散不偶世,本白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五君咏》)(唐)白居易:吕安兄不道,都市杀嵇康。

历史人物“竹林七贤”之向秀

历史人物“竹林七贤”之向秀

历史人物“竹林七贤”之向秀导语: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可以收集一些作文素材大全,这样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提升文章思想的高度。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竹林七贤”作文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历史人物“竹林七贤”之向秀你为什么那么内秀一话说向秀、嵇康在洛阳城中打铁,配合得非常默契:嵇康握着大锤,向秀拉着风箱。

嵇康先用锤子敲打铁砧,像发出指令一般,暗示着一种节奏,向秀就根据这节奏拉动风箱,控制炉火的强弱。

由于他们两个都是名士,嵇康长得特别帅气,向秀长得也很清秀,所以引来各色人等看热闹。

那向秀和嵇康一样,也是通音律的,所以拉起风箱来,就像今天的手风琴伴奏一般,好不热闹!再配上嵇康叮当的锤声,听起来真像非常别致的乐曲。

那时候,由于刚刚经过战乱,骏马都被征用做了军马,十有八九死在了战场上,民间使用的“交通工具”以驴最多,所以人们与驴的“感情”较深。

很多人想喊两嗓子的时候,就学驴叫,连皇帝也不例外。

如魏文帝曹丕到了郊外,就让随行的大臣们学驴叫,“独唱”之后还要“合唱”,直到遍地能闻驴叫声。

于是,向秀就在嵇康的锤子停顿的时候,让风箱发出了驴叫的声音,并能模仿驴子打响鼻的颤音。

他模仿得惟妙惟肖,引得观众纷纷叫好。

可是,做大官的钟会这时候来了,他表情严肃,仪仗威武,想让嵇康、向秀主动过来迎接他,可两位名士只管打铁,都不理睬他。

这时候,向秀还让风箱发出了驴叫声,用来讽刺钟会。

原来,钟会曾任将军率兵打仗,结果失败了,死了好多兵士——“将军击鼓出征,嗡嗡嗡(驴叫声);战败鸣金收兵,当当当(锤声)。

兵士枉死沙场,当当当;将军黯然神伤,嗡嗡嗡……”嵇康敲打着铁砧,向秀拉着风箱,向秀在心里默念着歌词,就这样“毛捣”了钟会。

这是个笑话,是后人编排着恶心钟会这个小人的,聊供一笑罢了。

但也说明,嵇康与向秀是很铁的哥们儿,彼此心灵相通。

史书上说他们打铁时“相对欣然,旁若无人”,那种风度和场面,已经成为洛阳一景了,并引来众人模仿,后来竟有上百人在那里打铁,个个光着膀子,露着黝黑的肌肤,像是进行体育锻炼,又像是进行健美比赛,大家虽然不吭声,但欢快的气氛与炉中的火苗一起跳跃,很是有趣。

竹林的风景——竹林七贤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竹林的风景——竹林七贤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

竹林的风景——竹林七贤初三优秀作文800字左右竹林七贤,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支亮丽的群星,他们不仅才华出众,而且品德高尚,给后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他们之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追求理想,追求真理的奋斗史,他们的人生历程向我们展示了“立身以立学为先,顺人以顺己为本”这样一种高尚道德品质。

竹林七贤印证了“实践起决定作用”的真理,他们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但他们的理想传统却无尽地延续着,影响着后世的学者和文人。

“立身以立学为先”是竹林七贤的共同特点。

他们视学术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把理想当作人生的指引,在理想的指引下,他们更加坚定自己的道路,为自己的人生奋斗而不断努力。

司马谈,宋士舒,张守节,卫兴四位的坚守与努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司马谈被任命为宫中的御座,在极受寄予厚望的年纪选择了赋诗写文、做为一种自娱的方式去努力对抗自己内心的挣扎,改变自己思维的独研其事使得他在经历不断的爆发着自己积累与天赋后成为文化界的骄子;卫兴在弟弟去世与逼婚之间坚持的婚姻已经是所谓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只因为婚姻可以使人情感无私无情之外更好控制自己不受干扰,有这样的分寸与慎重才能在份外的坚强中不断的淘汰不能了自己成长成熟之外更鼓励与给予自己动力去成长、去奋斗。

他们将追求理想、从事学问、塑造自我看做是自己人生的目标和依靠,始终不渝,永远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顺人以顺己为本”是竹林七贤的又一重要特点。

他们坚持道德准则,尊重他人权益,从不以自己的名利为第一目标,而是关心民生百姓的疾苦,以圣贤之心尽己之力。

这在赵遂初,嵇康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赵遂初出使东汉朝廷时,看到了士人的境况,毅然决然地自己斥去赏赐,这一慷慨动人的举动,赢得了当时人们的尊敬与爱戴。

嵇康是竹林七贤中的领袖人物,他曾于旨栖山建了一个以清静为本的居所开始课程教训地行使建立全民所有制,认识到真正的均等是关于人、情、事等综合相吻合的均等,不仅在知识的舞台上成为了独树一帜的怀疑者也在诗词之中开始对于人道主义的思考与协商。

魏晋南北朝作文素材

魏晋南北朝作文素材

魏晋南北朝作文素材《魏晋南北朝作文素材》素材一《竹林七贤的奇装异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这么一群特立独行的人,被称为竹林七贤。

这竹林七贤啊,那行事风格在当时可算是独树一帜。

先说说他们的穿着打扮,简直就是时尚界的“奇葩”。

就像是现在大街上突然出现几个穿着奇装异服的人,你走过去肯定得多瞅两眼一样。

头头阮籍那是最爱穿着宽松的衣服,大袖飘飘的。

有一次啊,我就想象他穿着那身衣服走在林子里的样子。

那衣服随风而动,就像个大口袋一样。

松松垮垮地挂在身上,感觉稍微有点风他就得伸手去拽拽那袖子,省得走路的时候被绊倒。

嵇康呢,也是不遑多让。

常常穿着一件粗布衣服,腰间还系着个麻绳似的腰带,看着就很随性。

这腰带可能就是他随手找了根麻绳系上的,有时候那麻绳打着粗糙的结,一摇一摆的,好像下一秒就要松开了。

他们为啥这么穿呢?其实就是表达一种对当时繁文缛节的不屑。

在当时的社会啊,那些正统的着装规则可严格了。

可他们不管,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怎么舒服怎么来,顺便还表达一下自己超脱尘世的态度。

这就好比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穿千篇一律的职业装,非要搞点自己的个性化穿搭。

竹林七贤的这种奇装异服,就是他们无声的反抗宣言。

素材二《王羲之的书法奇缘》王羲之的字那可是一绝。

不过他这一手好字啊,也不是随随便便就练成的。

传说有一天啊,王羲之在院子里练字。

他那小儿子王献之在旁边看着,可也是个机灵鬼儿。

王献之看着老爸练字,心里可能在想:“老爸这字怎么写得这么好看啊?”王羲之写着写着啊,笔锋一转,墨水溅到了旁边的一只大白鹅身上。

这鹅可不怕人,被溅了墨水也只是晃晃脑袋。

王羲之看着鹅身上的墨渍,突然就来了灵感。

他觉得这鹅走路时候的姿态,那脖子伸伸缩缩的,就像他写字时笔画的虚实变化。

从那以后啊,王羲之可不是光闷头在屋里练字了。

他常常跑去看那只大白鹅走路的模样,还时不时地学着鹅的动作挥舞手臂。

他家的下人估计都看傻了,这老爷是怎么了,学鹅走路呢?可就因为这样,王羲之的书法里又多了一份灵动。

竹林七贤——精选推荐

竹林七贤——精选推荐

⽵林七贤⽵林七贤(⼀)据《修武县志》记载:1750年,四⼗岁的乾隆皇帝沿太⾏⼭西⾏,途经河南修武县,当他得知这⾥是魏晋时代“⽵林七贤”聚会的地⽅时,不禁⼤发思古之幽情,挥笔写下了《七贤诗》:嵇⽣放达意真豪,嗣宗青眼夸神交。

启事吏隐何妨涛,沛国豫流形陶陶。

⼩阮不愧⽟树曹,阿戎清爽舞浊醪。

⽵林之游芳躅⾼,延之过激由去朝。

是什么原因,让⼀个⾃负的皇帝,对这七个古⼈感怀不已?其实,“⽵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代的嵇康、阮籍、⼭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七位名⼠。

由于他们曾经在⽵林中聚会,因此,得了这么个雅号。

东晋之后,“⽵林七贤”的名称开始流传开来。

随着时光的推移,他们逐渐演化成为中国⽂化的⼀个符号,和⼠⼈精神理想的象征。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些名⼠⾛进“⽵林”的呢?关于这个事情,还要从汉朝末年说起。

汉朝末年,天下⼤乱。

曹操“挟天⼦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

经过⼆⼗余年时间的征战,逐步统⼀了中国北⽅地区,为曹魏政权的建⽴奠定了基础。

公元220年,曹操在洛阳病逝。

同年⼗⽉,曹操的⼉⼦曹丕强迫汉献帝以“禅让”的名义退位,⾃⼰登基称帝。

226年,当了七年皇帝的曹丕病故。

临终前,曹丕委托司马懿和曹魏宗室、⼤将军曹真等⼈共同辅佐他的⼉⼦、魏明帝曹睿。

在中国,司马懿⼏乎是⼈所皆知的名字。

公元179年,他出⽣在河南省温县的⼀个世家⼤族。

司马懿出⼭后,在抗击东吴、蜀汉等战争中屡建奇功,成为曹魏政权的重⾂和谋略家。

在《三国演义》中,对他的出⾊表现有着详尽的描写。

239年,曹睿去世,⼋岁的曹芳继承皇位,改元正始。

由司马懿和曹真的⼉⼦曹爽共同辅佐。

作为三朝元⽼,谋略和声望都远在⼤将军曹爽之上的司马懿,⽤装病来⿇痹对⽅。

⽽暗中却等待时机,准备给予对⼿以致命的打击。

⼭⾬欲来风满楼。

⾯对当时险恶的政局,难测的宦海,为了免遭杀戮,许多⼠⼈不得不躲避于⼭林。

随之⽽来的,是⽞学的盛⾏。

所谓⽞学,就是⽼庄之学。

魏晋时代⽞风盛⾏,原因主要是由于政局不稳,在改朝换代的变动中,⼠⼈,尤其是那些与政治有⼲系者,往往会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一)

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一)

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一)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一)一。

嵇康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

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

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一)人物事略竹林七贤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

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博才嵇康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

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

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

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

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

”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嵇康饮酒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

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

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

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

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嵇康服药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

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

人物写作素材——嵇康

人物写作素材——嵇康

人物写作素材——嵇康嵇康,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稽康以前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致使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晓并成就非凡。

曾官拜中散医生,世又称嵇中散。

嵇康为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人物事迹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旺盛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嵇康喝酒嵇康喝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

喝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清除现实矛盾的围绕。

嵇康不仅喝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嵇康喝酒特别有控制,从但是量。

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喝酒以闪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

所以这不是完整解脱的方法。

嵇康服药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沉浸的程度。

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别的还配点别样的药。

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少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平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

服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害。

在多矛盾眼前,他陷人了深深的悲伤中。

广陵散嵇康被司氏集所,刑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好后,开始《广陵散》,霎,刑上一片沉寂,琴曲昂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余音悠,回低。

,嵇康一声:“ 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是不愿教他,《广陵散》今矣!”名家点(晋)延之:中散不偶世,本白餐霞人。

形解默仙,吐知凝神。

立俗迕流,山洽,翮有,性能?(《五君咏》)(唐)白居易:安兄不道,都市嵇康。

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

是非不由己,患安可防。

使我千后,涕泗衣裳。

(《感》)(宋)李清照:两本,新室如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咏史》)适用1自我和人的希望“ 当、当⋯⋯”听那宏亮的打声了?清拂面,健的肌肉散出生命的气味,熊熊的烈火陶冶着崇拜的情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1作文辅导0523 0902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1一。

嵇康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

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

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一)人物事略竹林七贤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

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博才嵇康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

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

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

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

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

”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嵇康饮酒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

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

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

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

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嵇康服药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

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

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

在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广陵散绝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陵散》,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低啭。

弹毕,嵇康长叹一声:“过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广陵散》今绝矣!”嵇康与孙登嵇康常常到山中采药,以至留连忘返,陶醉其中,在苏门山中遇见孙登。

孙登是大隐士,他对嵇康的提间不做任何回答。

最后,稽康要离开了,他再一次间孙登:“先生竟无言乎?”孙登这次开口了,他说:“子识火乎?难乎免于今世。

子无求乎!”孙登承认嵇康有才,但是又认为他识寡。

所谓识寡,就是保身之道不足。

孙登是当时的一位很有见识的隐者,其隐逸之举,也是为了避免政治上的猜疑与迫害。

嵇康说“今愧孙登”,就是因为没有采纳孙登的意见,未能及早隐居以致自蹈大祸的缘故。

(二)名家点评(晋)颜延之:中散不偶世,本白餐霞人。

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

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鸾翮有时铩,龙性谁能驯?(《五君咏》)(唐)白居易:吕安兄不道,都市杀嵇康。

斯人死已久,其事甚昭彰。

是非不由己,祸患安可防。

使我千载后,涕泗满衣裳。

(《杂感》)(宋)李清照:两汉本绍继,新室如赘疣。

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

(《咏史》)(三)素材运用话题1:自我认识和别人的期待材料加工:“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

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

和其他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人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己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2004年高考重庆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节选)话题2:心灵的选择材料加工:历来最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进行着心灵上的选择,在进与退之间,在生与死之间。

魏晋出英雄——历史学家如是说。

我不知道在别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雌,但从他的每一次选择中我断定:他是个英雄。

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白己田园隐士的生活。

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结果被拒之门外。

钟会在临走时,没忘记恨恨地瞪两眼。

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

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

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

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

于是他说了句:“把琴拿来。

”……他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嵇康是在尊严与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择。

若干年后,我们会说:这是最令人回肠荡气的选择!(2002年高考山东优秀作文《心在刃上选择》节选)话题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材料加工:沙漠上的狂风刮过古堡的废墟,书本中妄自描述着空中花园的美丽,人们希冀希冀着听到消逝已久古乐的音律,时光带走了古文字的意义。

历史的车轮缓缓轧了过去,轧碎了多少文明古迹。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相信古老的文明也能在今天重现。

昔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临刑之前叹息:“《广陵散》从此绝矣。

”一部名曲就这样失传了。

当真是“后不见来者”。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现代人就将再次听到这千古绝唱,嵇先生之记忆即是现代音乐家的曲谱。

(1999北京市满分作文《重现文明再创辉煌》节选)话题4:包容材料加工:嵇康的死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的: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于人,另一方面嵇康不能容人。

山涛让他当官,是善意的,他却气得要死,认为对方侮辱了自已,可就是这个山涛使他的儿子没成为孤儿:钟会非常崇拜他,想和他交朋友,他连正眼都不看一眼,这其实就是嵇康心胸狭隘的表现,不能像大山一样包罗万象,不能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

有人说,这是嵇康天性自然的执着。

天性是什么?天性就是包容。

而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统治者也没能容得下这样一一个知识分子,把他作为一个异己给消灭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话题5:家庭教育材料加工:凡人们的言论、思想、行为,倘若自己以为不错的,就愿意自己的朋友都这样做。

但嵇康不这样,不愿意别人来模仿他。

嵇康,一看他的《绝交书》就知道他的态度很骄傲的:但我们看他做给儿子看的《家诫》——当嵇康被杀时,其子方十岁,算来当他做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儿子是未满十岁的——就觉得宛然是两个人。

他在《家诫》中教他的儿子做人要小心,还有一条一条的教训:一告后辈要立志,志之必坚。

二告后辈要“见义而作”,赈灾济贫。

三告后辈要慎言。

四告后辈要少欲,要宽容谦恭,要有涵养。

五告后辈不要打探他人隐私。

他说:“凡人自有公私,慎勿强知人私。

”六告后辈不要受人之馈。

他说:“匹帛之馈,车服之赠,肖深绝之”,因为“常人皆薄义而重利”,别人主动向你破财献礼,则必有所求,必图回报,这是“君子之所大恶也”。

我们就此看来,实在觉得很稀奇:嵇康是那样高傲的人,而他教子就要他庸碌。

因此我们知道,稚康自己对于他自己的举动也是不满意的。

只是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

所以,后来被山涛推荐而做官的嵇绍,成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驯臣。

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惟有嵇绍衣冠端正地以自己的身躯保护了皇帝,死得忠心耿耿。

话题6:自虐材料加工:自虐,实际上是精神的流亡,是精神苦闷的象征。

魏晋士大夫的一个倾向是服药、喝酒、身上多虱,这与其说是隐逸、潇洒,倒不如说是这些部含有自虐的成分。

他们追求精神自由,追求高古的人格,不愿与当时的社会达成妥协:在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中,生命的能量只能向内转,通过自虐式的感官刺激来获得暂时的宣泄和解脱。

嵇康作为一位与时代相悖的人,他承受了太多的精神压迫与打击,他别无他法,只有把常常饮酒、服药、装疯等自虐形式作为自我拯救的方式。

在精神苦闷之际,用药酒等刺激感官,借酒杯来浇心中块垒。

这也是一种无奈的自我保护方式。

话题7:坚持自我材料加工:其实嵇康是很有才气的一个人,所以山涛就推荐他出来做官:但是按照嵇康的性情他是不愿意接受的,于是嵇康就要和山涛绝交。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到嵇康的性格是很矛盾的,因为嵇康当初说“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

自己认为最好的朋友,就因为这样就结束了来往,也可以看到嵇康是把他自己的本性看得极其重要的,不容他人干涉。

嵇康的行为不是因为按照什么现成的规矩去行事的,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本性,所有这些都是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体现。

话题8:路材料加工:嵇康啊嵇康,愤世嫉俗,绝望了这社会的一切而毁坏礼教者是你,“非汤武而薄周孔”者也是你,你呀你,你可如何让司马氏安于枕席?你的一腔忠愤却无人知,只好寄托于手中的铁锤——第一锤,砸平世间不平事;又一锤,大泄胸中之悲郁;再一锤,以警醒生前身后千年万年所有的炎黄子孙:看一看,我生活在怎样一个世纪?“砰砰”锤声中,钟会来了,你并不理睬,只抛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于是你抛锤仰天大笑:“哈哈……吾非汤武而薄周孔,看你何名篡权柄!”这一笑,惊掉了司马昭手中的玉杯,杀机顿生。

人说你毁坏礼教,不事孝道。

“冤哉!”一千七百年前那没有发出的呼喊,就让我替你喊出吧!或许,这有悖于你不屈的性格,但那是在路人皆知司马心的时代,这是称那个“冤”字己完全被世人理解的时代。

我知道你表面上毁坏礼教,实则是激愤于挂羊头卖狗肉者之流(如司马懿)的胡作非为,激愤之极而转为不言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礼教!其实啊!司马懿何尝是孝子?可司马氏就是以不孝为名杀了你。

悲哉!“阴阳易位,时不当兮”,屈子几百年前的这一悲吟,不幸却又应验在了你的身上。

(《哭嵇康》节选)话题9:交友材料加工:冤哉!嵇康!再不见你纵酒之豪情,再不闻你打铁的锤声。

一壶酒,浇铸成你狂放的本色:一把锤,锻造了你铁样的个性。

如此本色,如此个性,才成就了你的一生。

你“刚肠疾恶,轻肆直言,遇事便发”在你的眼中,这世界应如你杯中之清酒,无尘渣毫粒,无腐臭之气,而是清冽如流玉之晶莹,甜香赛芝兰之悠长。

可遗憾的是,翻遍一卷《中国古代史》,你的名字却印在了最昏晦的那一页:满眼是野蛮的屠戮,满耳是大众的悲鸣。

其时,有明哲保身者,更有持“忍饥寒我后当作三公”陋志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