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糖类》教案-新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选修5糖类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糖类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5糖类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糖类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2. 掌握糖类的化学性质,如还原性、发酵性等;
3. 掌握糖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

教学内容:
1. 糖类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2. 糖类的化学性质;
3. 糖类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

教学重点:
1. 理解糖类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2. 掌握糖类的化学性质;
3. 了解糖类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

教学步骤:
1. 糖类的分类和结构特点(40分钟)
(1)介绍糖类的定义和分类;
(2)讲解糖的结构特点,如卡群、醇群等。

2. 糖类的化学性质(40分钟)
(1)讲解糖的还原性;
(2)讲解糖的发酵性。

3. 糖类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40分钟)
(1)讲解糖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2)介绍糖在食品和医药领域的应用。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示例,生动形象地介绍糖类的分类和结构特点;
2. 实验演示,展示糖类的化学性质;
3. 讨论分组,探讨糖类的生物学功能和应用。

教学评估:
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表现和思考能力;
2. 实验报告,检验学生对糖类化学性质的掌握程度;
3. 小测验,检测学生对糖类的分类和结构特点的理解。

教学反思:
1. 教学内容要结合实际生活和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动手实验和思考问题;
3. 要灵活运用不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高中化学必修二 新教材同步讲义 第7章 第4节 第1课时 糖类

高中化学必修二 新教材同步讲义   第7章 第4节 第1课时 糖类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质第1课时糖类[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知道糖类的组成、重要性质和主要用途,增强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2.认识葡萄糖的分子结构,掌握葡萄糖、蔗糖和淀粉的特征反应,培养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3.能够设计实验确认淀粉水解产物及水解程度,培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一、糖类的组成及分类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油脂、维生素、无机盐和水。

1.糖类的组成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也是人类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人们最初发现的糖类的化学组成大多符合C n(H2O)m的通式,因此糖类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

2.糖的分类依据:是否水解及水解产物的多少进行分类。

类别单糖二糖多糖特点不能水解为更简单的糖分子水解后能生成两分子单糖水解后能生成多分子单糖代表物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乳糖淀粉、纤维素代表物的分子式C6H12O6C12H22O11(C6H10O5)n 相互关系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不互为同分异构体1.判断正误(1)糖类都是有甜味的物质,有甜味的物质就是糖()(2)糖类的分子组成可写为C n(H2O)m,只要符合C n(H2O)m的有机物就属于糖类()(3)葡萄糖、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淀粉和纤维素也互为同分异构体()(4)淀粉、纤维素都是高分子,都属于混合物()答案(1)×(2)×(3)×(4)√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糖的国家之一,人体所需70%左右的能量由糖提供。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公元674年,我国发明的用黄泥浆使红糖脱色的方法,是利用了黄泥浆的吸附性B.唐大历年间,四川遂宁出现用甘蔗制取冰糖的方法,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C.饴糖是以米(淀粉)和麦芽经过糖化熬煮而成的糖,饴糖就是葡萄糖D.“床头冬酿压琼浆”中的“冬酿”指的是蜂蜜,蜂蜜中几乎不含单糖(葡萄糖和果糖)答案 A解析黄泥浆使红糖脱色是物理过程,利用的是黄泥浆的吸附性,A项正确;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B项错误;饴糖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C项错误;蜂蜜的主要成分是葡萄糖和果糖,还含有其他营养物质,D项错误。

高中化学糖类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糖类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化学糖类教学设计教案
主题:糖类
年级:高中
教学目标:
1. 了解糖类的定义、分类和结构;
2. 掌握糖类的化学性质和特点;
3. 能够解释糖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内容:
1.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
2. 糖类的结构和性质;
3. 糖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糖类制品(如蜂蜜、砂糖、水果等),引导学生
探讨糖类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2. 探究(15分钟):讲解糖类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单糖、双糖、多糖等不同类型的糖类,并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糖类的结构特点。

3. 实验(20分钟):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糖类化学性质实验,如糖类的溶解性、还原性
等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糖类的化学性质。

4. 讨论(15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糖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糖类在食品加工、药品
制备等领域的重要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研究糖类对人体的影响。

5. 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糖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
续深入学习和探索糖类化学知识。

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形式,及时了解学生对糖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及时纠正和辅导学生,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求欲望。

教学评估: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实验报告、小组讨论表现等作为评估依据,全面考察学生对糖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深度,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依据。

高中化学糖类公开课教案

高中化学糖类公开课教案

高中化学糖类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糖类的分类和性质。

2. 理解糖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 掌握糖类的常见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
1. 糖类的分类和性质。

2. 糖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3. 糖类的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
1. 理解糖类的分类。

2. 掌握糖类的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
实验器材:糖类样品、试管、烧杯等。

教学媒体:投影仪、PPT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些包含糖类的食物,引起学生对糖类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二、糖类的分类和性质(15分钟)
1. 讲解糖类的分类,包括单糖、双糖和多糖。

2. 分别介绍不同种类的糖类的结构和性质。

三、糖类在生活中的作用(10分钟)
1. 通过实例介绍糖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如能量来源、食品的味道和色泽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糖类对人体和生活的重要性。

四、糖类的实验方法(20分钟)
1. 根据实验步骤,进行糖类的检验和鉴别实验。

2. 让学生动手操作,掌握实验方法。

五、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糖类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糖类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对糖类分类、性质和实验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来评价教学效果,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掌握程度。

高中化学 第四节 糖类教案 苏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第四节 糖类教案 苏教版必修2

第四节糖类【教学目标】: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存在和应用。

【教学方法】: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提高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在讨论与交流中与人合作的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糖类的应用【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我们上节课已经共同探讨了油脂的组成和性质,它有哪些重要的用途?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而且它们的经验式大多符合通式C n H2n O n即C m(H2O)n,故亦称碳水化合物,是人体热能最主要的来源,它也是构成机体的成分之一并在多种生命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图糖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一、单糖:1、糖类的组成:由C、H、O三种元素组成.2、糖类一般通式:C n(H2O)m.3、糖类物质也叫碳水化合物,但要注意:(1)在碳水化合物分子中,H和O并不是以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着;(2)并不是所有的分子中,H和O的原子个数比等于2:1;(3)有许多物质分子符合C n(H2O)m通式,但不属于碳水化合物.观察讨论观察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颜色和状态。

实验1 分别取少量糖放入水中。

观察它们在水中“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纤维素是否属于同分异构体?讨论2 能否说符合Cn(H2O)m的物质一定是糖?讨论3 葡萄糖和淀粉是如何检验的?4、葡萄糖的结构和性质(1)葡萄糖的分子式:C6H12O6科学检验实验2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10%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4~5滴5%的硫酸铜溶液,得到含氢氧化钠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加入2毫升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3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2毫升2%的硝酸银溶液,振荡试管,同时滴加2%稀氨水,直到析出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澄清的银氨溶液),再加入1毫升10%的葡萄糖溶液,在温水浴里加热3~5分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4 向实验1所得的淀粉溶液中,再加入2滴碘水,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高中化学糖类的微课教案

高中化学糖类的微课教案

高中化学糖类的微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糖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糖的结构和性质;3. 理解糖类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长:15分钟教学内容:一、糖类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 什么是糖类:糖类是一类含氧碳水化合物,通常呈结晶状,甜味,可溶于水。

2. 糖类的分类:根据分子结构可分为单糖、双糖和多糖。

二、糖的结构和性质1. 单糖:由3-7个碳原子组成,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核糖等。

2. 双糖:由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缩合反应得到,如蔗糖、乳糖等。

3. 多糖:由多个单糖分子通过缩合反应形成,如淀粉、纤维素等。

4. 糖的性质:糖可发生水解反应,产生甜味,可参与代谢过程。

三、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作用1. 能量来源:糖类是生物体内最主要的能量来源,供给细胞代谢活动所需的能量。

2. 结构材料:糖类还可用于构建细胞壁、细胞膜等生物体结构。

3. 调节作用:糖类还可参与调节体内的体液平衡、酸碱平衡等生理过程。

教学方法:1. 图文结合:通过图片展示和文字说明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糖类的概念和分类。

2. 举例说明:以常见的糖类如葡萄糖、蔗糖等为例,说明糖的结构和性质。

3. 讨论互动: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和互动,加深对糖类知识的理解。

教学评估:1. 课堂练习:提供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糖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口头提问:随堂进行口头提问,了解学生对糖类知识的掌握情况。

3.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糖类相关问题,检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反馈:1. 反馈教师: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口头提问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

2. 反馈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促进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教学延伸:1. 生活链接: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探讨糖类在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 拓展知识:介绍糖类的其他应用领域,如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结束语:通过本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糖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希望大家能够多加练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对糖类知识的掌握。

高中化学糖类电子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糖类电子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糖类电子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糖类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糖类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3. 理解糖类在生物体内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糖类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难点: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相关实例。

三、教学内容
1.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
2. 糖类的基本性质;
3. 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1. 糖类的定义和分类
(1) 引入糖类的概念,解释糖类是由碳、氢、氧元素组成的一类化合物;
(2) 分类讨论单糖、双糖和多糖的区别。

2. 糖类的基本性质
(1) 讨论糖类的水溶性和甜度;
(2) 实验观察糖类的糖浓度对水的溶解度的影响。

3. 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1) 分析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主要作用,如提供能量、维持体温等;
(2) 分析葡萄糖、果糖等糖类在人体内的代谢路径。

五、教学辅助
1. PPT课件:用于展示糖类的定义、分类和相关实例。

2. 实验材料:用于展示糖类的性质和特点。

3. 生物体内代谢路径图:用于帮助学生理解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六、教学反馈
1. 讨论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并结合实例分析;
2. 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并进行讨论。

七、作业布置
1. 糖类的分类总结;
2. 糖类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及代谢路径的总结。

八、教学心得
结合实践与理论,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糖类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案:糖类

高中化学新教材教案:糖类

第一节糖类[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从糖类的官能团微观探析糖类的结构特点,了解糖类的分类,理解糖类的化学性质,掌握糖类的特殊性。

2.了解糖类在人体供能、储能等方面的作用,也要了解糖类的摄入和代谢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科学合理地搭配饮食。

一、糖类的组成和分类1.结构与组成(1)糖类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2)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的分子式可用通式C m(H2O)n来表示,m与n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的正整数。

(3)符合C m(H2O)n通式的物质不一定都是糖类化合物,如甲醛CH2O、乙酸C2H4O2等;有些糖的分子式并不符合C m(H2O)n,如脱氧核糖C5H10O4。

(4)有甜味的不一定是糖,如甘油、木糖醇等;没有甜味的也可能是糖,如淀粉、纤维素等。

因此,糖类物质不完全属于碳水化合物,也不等于甜味物质。

(5)糖类化合物从分子结构上看,糖类是多羟基醛、多羟基酮和它们的脱水缩合物。

2.分类根据糖类能否水解以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1)单糖:凡是不能水解的糖称为单糖。

如葡萄糖、果糖、核糖及脱氧核糖等。

(2)寡糖:1mol糖水解后能产生2~10mol单糖的称为寡糖或低聚糖。

若水解生成2mol单糖,则称为二糖,重要的二糖有麦芽糖、乳糖和蔗糖等。

(3)多糖:1mol糖水解后能产生10mol以上单糖的称为多糖,如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等。

(1)糖类物质的分子通式都可用C m(H2O)n来表示()(2)凡能溶于水且具有甜味的物质都属于糖类()(3)糖类都能发生水解反应()(4)糖类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能生成它们的化合物()(5)凡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都是糖类()(6)糖类物质又叫碳水化合物()答案(1)×(2)×(3)×(4)√(5)×(6)√依据糖类的现代定义分析,下列物质不属于糖类的是。

①CH 2(OH)—CH(OH)—CH(OH)—CHO ②CH 3—CH(OH)—CHO③CH 2(OH)—CH(OH)—CH(OH)—COOH ④CH 2(OH)—CO—CH(OH)—CH 2OH 答案②③解析糖类物质是含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或酮类化合物,或水解后能生成以上两者之一的有机化合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4课时糖类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各种糖类物质的比较学习,拓展对糖的认识,进而集中于葡萄糖来了解糖类的性质。

2.从丰富的糖类物质中认识糖对人体的重要,以葡萄糖的热化学方程式来显示其作为人体能源物质的价值。

3.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分析葡萄糖的官能团,形成从性质推断官能团的基本思维方式。

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4.密切化学与生活、人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了解自身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糖类水解反应,葡萄糖的官能团及其反应,葡萄糖的检验。

三、设计思路
糖作为人体的能源物质,无论从了解化学还是认识自身都表现出重要的地位。

从各种糖的介绍中打破学生认为糖就是葡萄糖的错误概念,对糖类物质形成准确的理解。

教材引入的关于葡萄糖的几个实验,在整个烃的衍生物中都举足轻重。

因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充分开展学生的探究式实验,并进行充分的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从现象中推导结构或官能团的基本思维方式。

四、教学过程
[引入]一提到糖,恐怕好些同学已经感觉到了甜味,那么到底什么是糖?糖是不是一定有甜味呢?我们来看看自然界的糖类。

[合作讨论]
糖类化合物的组成与存在
[阅读]教材第74页表3-5,完成“交流与讨论”所提出的讨论题。

[归纳小结]
人们从食物中摄入淀粉,淀粉在体内淀粉酶的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变化,水解成
葡萄糖。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催化剂
(C6H10O5)n+ nH2O → nC6H12O6。

[探究实验1]《苏教版·化学2》第75页[实验1]。

观察糖类的颜色、状态和水溶性。

[学生活动]总结实验现象,讨论完成实验记录表格。

[讲述]有位同学平时老是头晕,到医院检查,医生说是低血糖。

那么低血糖是怎么回事?
[回答]正常人血液里约含质量分数为0.1%的葡萄糖,叫做血糖。

如果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太低,就会患低血糖。

[提问]低血糖患者或不能正常饮食的病人到了医院,医生会给病人滴注葡萄糖;在运动会上,运动员跑完之后,也经常喝葡萄糖来补充营养,那么利用葡萄糖来补充营养的原理是什么呢?
[回答]葡萄糖能不经过消化过程而直接被人体吸收,在人体组织中氧化,放出热量,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

[总结]对。

葡萄糖在从体组织中发生缓慢氧化,放出热量,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6H12O6(s) +6O2(g)=6CO2(g)+6H2O(l) 。

[提问]对低血糖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什么问题?
[回答]多喝糖水,多吃含糖量高的食品。

[提问]可是糖也不可吃得太多,否则会患龋齿或糖尿病。

那么同学们能用你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某人是否得了糖尿病吗?
[探究实验2]《苏教版·化学2》第75页[实验2]“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探究实验3]《苏教版·化学2》第75页[实验3]“葡萄糖与新制Cu(OH)2的反
应”。

[探究实验4]教材第75页[实验4]“淀粉的水解反应”
[学生活动]
学生完成上述探究实验2~4,记录、讨论完成如下表格:
[思考与交流]
1.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去医院检验病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你将用什么化学原理去确定其病情的轻重?
2.已知方志敏同志在监狱中写给鲁迅的信是用米汤写的,鲁迅是如何看到信的内容的?[补充探究实验]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淀粉已经水解?如何证明淀粉的水解已经完全?
第一步:
第二步:
[提问] 为什么大米和高粱等农副产品可以酿酒,植物的秸秆等可以制造酒精?[讲述]
淀粉和纤维素在一定条件下能水解成葡萄糖。

后者在酒化酶作用下能转化为酒精,得到的酒精在某种微生物存在下能进一步发生氧化反应得到醋酸。

C6H12O6→ 2C2H5OH + 2C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