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S组态软件
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DCS系统(分布式控制系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它通过连接和集成各种智能设备和传感器,实现对工业过程的实时监测、控制和优化。
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是一种用于设计和验证DCS系统控制策略的工具。
本文将重点介绍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一、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设计目标1.提供友好的图形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系统配置和仿真实验的操作;2.具备强大的模型和仿真引擎,能够对复杂的DCS系统进行准确的仿真;3.支持多种控制算法和策略的设计与验证;4.具备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方便用户对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和优化;5.支持多用户和多项目的管理,方便团队合作和项目追溯。
二、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实现方法实现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采用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方法,将DCS系统中的各个设备和控制模块抽象为对象,并建立对象之间的关系和交互;2.使用图形编程技术,设计可视化界面,提供丰富的组态元素库,支持用户灵活地配置和布置控制系统;3.建立仿真引擎,采用适当的数学模型和算法,对DCS系统进行准确的仿真计算;4.提供开放的接口和数据格式,支持与其他软件的集成和数据交换;5.实现网络通信功能,支持多用户之间的远程协作和共享。
三、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关键技术在设计和实现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时,需要运用以下关键技术:1.图形编程技术:包括界面设计、图形绘制、交互操作等;2.数据模型技术:包括数据结构设计、对象关系映射等;3.控制算法技术: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优化算法等;4.仿真计算技术:包括数学模型建立、仿真引擎实现等;5.网络通信技术:包括客户端/服务器架构、远程访问、数据传输等。
四、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应用场景1.工业过程优化:通过仿真和优化控制策略,改进和优化工业过程的性能;2.设备选型和配置:通过仿真和验证不同设备和配置的性能,选择最佳的设备和配置方案;3.故障诊断和维护:通过仿真和故障分析,帮助用户找到故障原因并进行及时维修;4.操作培训和安全培训:通过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提供操作培训和安全培训的环境。
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

DCS系统控制组态仿真软件的设计和实现1引言集散控制系统(DCS)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而对现场装置的控制分散的基本控制技术。
集散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态软件。
传统的工业控制软件重复使用率低开发周期长,很难满足工业自动化的要求。
工业自动化组态软件的出现为解决实际工程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它能够使用户根据自己的控制对象和控制目的任意组态,使自动化工程人员能够面向问题的设计。
控制组态仿真软件要比传统仿真软件作出改进,使其不仅仅可以供控制人员进行一些控制的组态构建,还可以提供给操作人员进行仿真培训,以及进行控制管理人员的培训。
只要使其控制组态的模式和现场模式保持一致,就可以达到仿真的目的,而不必在实际的dcs 控制室进行试验和调试,这样可以减少投资,并减小和避免工艺投放风险。
因此,开发结构合理、安全可靠、简单实用的仿真系统控制组态软件,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统结构及其实现2.1控制组态概述控制组态仿真软件作为集成的图形编程语言,是针对DCS系统所开发的全中文界面的控制方案组态工具,它与dcs系统流程图组态软件联合完成对系统的图形组态,是新型dcs 系统组态软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算法控制组态的核心部分。
本设计参考了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1131-3提供的用于控制的4种编程语言标准:梯形图,结构化高级语言,方框图,指令助记符,采用了简单方便易于用户学习和使用的方框图形式的编程语言,使编程环境更加高效,更加人性化。
本文根据面向对象的设计思想,基于目前控制领域通用的windows2000平台,采用visualc++6.0语言实现了程序设计。
这样,不仅使人机界面更加友好,而且能够更好地利用windows系统的资源,使组态软件的功能更为强大。
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各部分的功能及实现方法叙述如下。
2.2算法显示模块和控制算法组态该软件向工程人员提供了一个图形化的控制算法组态平台,工程人员可以根据实际工业过程,选用合适的控制算法,用图形的方式,即选用算法显示模块,组成各种控制回路,然后将组态信息保存到组态文件中。
日本横河DCS系统-组态软件安装手册(CS3000)

日本横河DCS系统CS3000离线组态软件安装手册编制:XX审核:XX日期:2019目录1.适用版本 (3)2.运行环境 (3)2.1.硬件环境要求 (3)2.2.软件环境要求 (3)3.安装文件 (3)4.安装步骤 (4)4.1.准备工作 (4)4.2.安装虚拟光驱 (4)4.3.安装授权 (5)4.4.安装CS3000 (5)5.应用软件恢复 (9)6.卸载步骤 (10)7.注意事项 (10)1. 适用版本本安装手册适用于如下版本软件安装指导 CENTUM CS3000/CS1000 R2.xx.xx 。
CENTUM CS3000/CS1000 R3.xx.xx 。
2. 运行环境2.1. 硬件环境要求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要求:PIV 2.0G 以上;内存1GB 以上;硬盘至少120GB ;显示器分辨率为1024*768以上,刷新频率60Hz 以上; 2.2. 软件环境要求CENTUM CS3000/CS1000 R2.xx.xx: 运行在Windows NT4.0 SP4以上环境。
CENTUM CS3000/CS1000 R3.xx.xx: 运行在Windows 2000 SP1 或Windows XP SP2以上环境。
3. 安装文件安装文件目录结构见图1图1CS3000系统软件 CS3000授权虚拟软驱4.安装步骤安装步骤中如果没有特殊提示,可按照系统默认或点击NEXT、YES按钮继续安装。
4.1.准备工作1.重新启动电脑;2.退出正在运行的病毒保护或其它驻留内存的程序;4.2.安装虚拟光驱1.执行安装软件所在驱动器\centum\ ramdisknt15\目录中的setup.exe文件安装虚拟软件。
2.安装完成后启动虚拟光驱设置程序(见图2),点击Register Later进入虚拟光驱设置界面。
图2 点击启动虚拟光驱设置程序3.按图3所示步骤设置完成后,退出重新启动计算机。
1、此项更改为“1.44MB Floppy”2、此项更改为“A”3、此项选中4、单击启动虚拟软驱5、设置完成后点击退出并保存图34.3.安装授权拷贝安装软件所在驱动器\centum\keycode 3.07\目录中的全部*.KCD授权文件到A盘。
新华DCS软件2.0版使用教程-155页文档资料

XCU图形组态软件使用说明书X0116002 版本:OnXDC 2. 0版上海新华控制技术(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9月目录第一章概述 (1)1.XCU软件概述 (1)2. XCU软件层次结构 (1)第二章功能块图形组态 (3)1. 遵循的标准 (3)2. XCU离线组态和在线组态 (3)3. 组态页 (3)4.XCU控制策略组态 (4)4.1 启动组态软件 (4)4.2 打开组态工程 (4)4.3 连接XCU、在线组态和对XCU操作 (4)4.4 页的增加、删除和页属性编辑 (5)4.5 页编辑 (6)4.6 功能块的增加、删除和参数修改 (6)4.7 取消和重复 (7)4.8 功能块输入输出间的连接 (7)4.9 功能块和连线的选中与编辑 (7)4.10 在线修改和调试 (8)4.11 查找功能 (8)4.12 其它实用工具 (9)5. 数据的类型 (9)6. 属性的三个参数说明 (9)7. 报警优先级 (9)8. XCU组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警告 (10)8.1 XCU管理操作 (10)8.2 XCU组态 (10)8.3 XCU运行维护 (10)第三章算法功能模块 (11)1.1. 加(SUM) (15)1.2. 乘(MULT) (16)1.3. 除(DIV) (17)1.4.开方(SQRT) (18)1.5. 绝对值(ABS) (19)1.6. 五次多项式(POLYN) (20)1.7. 多数运算(SUM8) (21)1.8. 查表(F(x)) (22)1.9. 指数/对数/模(P/L/N) (24)1.10. 三角函数(TRIGON) (26)1.11. 热力计算(STMTB) (27)1.12. 高低限(HLLMT) (29)1.13. 限速率(RTLMT) (31)1.14. 超前滞后(LEADLAG) (33)1.15. 纯滞后(DELAY) (35)1.16. 微分(DIFF) (37)1.17. 数字滤波(FILTER) (38)1.18. N次平均(A VER) (39)1.19. 模拟量选择(AXSEL) (41)1.20. 模拟量统计(AXSTA) (42)2.1. 与(AND) (43)2.2. 四输入与(AND4) (45)2.3. 或(OR) (47)2.4. 四输入或(OR4) (49)2.5. 非(NOT) (51)2.6. 异或(XOR) (52)2.7. 八输入或(QOR8) (53)2.8. RS触发器(RSFLP) (54)2.9. D型触发器(DFLP) (55)2.10. 定时器(TIMER) (56)2.11. 计数器(CNT) (58)2.12. 方波(PULSE) (60)2.13. 首出(FSTOUT) (61)2.14. 按位计算(BITCAL) (62)2.15. 比较器(CMP) (64)2.16. 高低报警(HLALM) (66)2.17. 速率报警(RTALM) (68)5.18. 慢信号保护模块(SLWPRT) (69)2.19. 开关量选择(DXSEL) (70)2.20. 状态统计(DXSTA) (71)3.1. 二选一(TWOSEL) (72)3.2. 三选一(THRSEL) (75)3.3. 偏差计算(DEV) (78)3.4. 比例积分(PID) (80)3.5. 比例积分2 (EPID) (80)3.6. 二路平衡(BAL2) (83)3.7. 八输平衡(BAL8) (85)3.9. 伺服模块(SERVO) (87)3.10. 模糊控制(FUZZY) (87)3.11. 模拟量设定(KBML) (90)3.12. 开关量设定(D/MA) (92)3.13. 增强型手操器(ES/MA) (94)3.14. 设备控制(DEVICE) (97)3.15. 顺控(STEP) (102)4.1. 品质检测(TQLT) (104)4.2. 控制器检测(TXCU) (106)4.3. 模件检测(TMDL) (107)4.4. 站检测(TSTN) (108)4.5. 布转整(B->L) (109)4.6. 整转布(L->B) (111)4.7. 整转浮(L->F) (112)4.8. 时间处理(TPRO) (113)4.9. 计时(TREC) (114)4.10. 时间触发(TTRG) (115)4.11. 时转日(T->D) (116)4.12. 日转时(D->T) (117)4.13. 模拟量映射(AXMAP) (118)4.14. 开关量映射(DXMAP) (119)4.15. 参数修改(MPARA) (120)4.16. C表达式1 (CEXP4) (121)4.17. C表达式2 (CEXP32) (124)4.18. 文本(Text) (125)4.19. 趋势(TREND) (126)5.1. 阶跃信号(STPSIG) (127)5.2. 正弦信号(SINSIG) (127)5.3. 方波信号(SQRSIG) (129)5.4. 随机数发生器(RNDSIG) (130)5.5. 斜坡信号(RMPSIG) (131)5.6. 5段波形信号(S05SIG) (134)5.7. 12段波形信号(S12SIG) (135)6.1. 硬件模拟量输入模块(AI) (136)6.2. 硬件数字量输入模块(DI) (139)6.3. 硬件模拟量输出模块(AO) (140)6.4. 硬件数字量输出模块(DO) (141)6.5. 硬件脉冲输入模块(PI) (142)6.6. 页间引用模拟量输入模块(PAI) (143)6.7. 页间引用开关量输入模块(PDI) (144)6.8. 页间引用模拟量输出模块(PAO) (145)6.9. 页间引用开关量输出模块(PDO) (146)6.10. 站间引用模拟量输出模块(NAO) (147)6.11. 站间引用开关量输出模块(NDO) (149)6.12. 站间引用模拟量输入模块(NAI) (150)6.13. 站间引用开关量输入模块(NDI) (151)第一章概述1.XCU软件概述XCU即为新华控制单元。
DCS仿真组态软件研讨及创建

DCS仿真组态软件研讨及创建DCS仿真组态软件是用于建立和模拟工业控制过程的软件系统。
它能够模拟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设备,提供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功能,帮助工程师进行系统设计、测试和调试。
以下是一些关于DCS仿真组态软件研讨及创建的步骤:1. 研究和了解DCS仿真组态软件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这包括研究常用的DCS仿真软件平台,了解其支持的硬件和软件特性,以及其在不同工业控制领域的应用。
2. 定义仿真目标和需求。
确定需要模拟的工业过程,包括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和其他相关设备。
了解工业过程的特性、变量和交互关系,并将其转化为模拟要求。
3. 设计仿真模型。
根据定义的目标和需求,设计仿真模型的物理和逻辑结构。
选择适当的建模工具和方法,如物理模型、逻辑模型、离散事件模型等。
4. 开发仿真模型。
根据设计的模型,使用DCS仿真软件创建和配置仿真模型。
选择合适的模型元素和参数,设置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器的行为和规则。
5. 验证和测试仿真模型。
通过对模型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其能够准确地模拟工业过程。
根据实际数据和场景进行模型校准和调整。
6. 部署和使用仿真模型。
将完成的仿真模型部署到DCS系统中,与实际控制设备进行实时数据交互。
进行实际场景测试,验证仿真结果与实际结果的一致性。
7. 维护和优化仿真模型。
定期对仿真模型进行维护和优化,更新模型元素和参数,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DCS仿真组态软件的研讨和创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深入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
建议在进行相关工作之前,先进行充分的学习和咨询,以确保研讨和创建过程的顺利进行。
DCS组态软件及其功能

米工土木大篷车DCS组态软件及其功能--工业自动化控制DCS系统(6)土木米工编制2021年2月21日DCS组态软件及其功能什么是组态软件在应用DCS和智能温度变送器时人们经常提到“组态”一词,仪表工最早是从使用可编程调节器认识“组态”这一词的。
组态有设置,配置等含义,就是模块的任意组合。
在过程控制中,组态是指通过对软件采用非编程的操作方式,如参数填写、图形连接、文件生成等方式,使控制系统具有特定的功能。
企业可以利用组态软件的功能,构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应用系统。
用计算机进行过程控制,需要先接收现场的信号,对现场信号进行处理,然后进行运算,再向现场输出,整个信号处理过程就是用计算机来实现各种算法;而这些算法可完成某项功能,或完成共同的任务。
一个软件系统所执行的功能,如输入、运算、控制、输出等功能,都是由各个单独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程序段来完成的,这样的一个程序段,可以看成是一个可调用的子程序,即所谓的程序模块。
每个模块都有一个输入端接入输入量,一个输出端输出运算的结果,还有一些辅助输入端,向模块输入必要的运算参数。
可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选择相应的模块,然后用软接线把相关模块连接起来,就能达到系统设计的目的。
使不懂计算机语言的人也能进行程序设计,这就是组态软件的优点。
组态软件是一个专为工业控制开发的工具软件。
它提供了多种通用工具模块,用户不需要掌握太多的编程语言及编程技术,就能很好地完成一个控制系统的所有功能。
用组态软件开发的控制系统具有图形化的操作界面,即方便操作还有利于管理。
组态软件的功能组态软件实质是一个集成软件平台,它由若干程序组件构成,但每个功能相对来说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组态软件常用的功能组件有以下6种:①应用程序管理器。
它是应用程序的专用管理工具。
工程设计时,进行组态数据的备份、保存,及调用应用程序等。
②图形界面开发程序。
即在图形编辑工具的支持下进行图形系统生成工作所需要的开发环境。
可建立一系列用户效据文件,生成最终的图形目标应用系统,供图形运行环境运行时使用。
DCS组态软件实时数据库系统的设计

杨 丽 洁
( 华北 电力 大学 控制与计算机工程学 院 ,河北 保定 0 10 ) 70 3
摘 要 : 实时 数 据 库 系统 是 D S组 态 软 件 体 系结 构 的 关键 部 分 。 通 过 分 析 实时 数 据 库 的 特 点 和 D S系统 的 C C 使 用 要 求 ,将 系统 设 计 分 为 实 时数 据 库 结 构 设 计 和 实 时 数 据 库 管 理 程 序 设 计 两 个 部 分 。 实 时 数 据 库 结 构
集 中管理 的核 心 ,而 实 时 数 据 库 又 是 组 态 软 件 处 2 系统 的设 计 理 和 管理 的核 心 。实 时数 据 库作 为 组 态 软 件 的关
键 技 术 ,出 于 商 业 考 虑 ,各 公 司对 此 严 加 保 密 , 2 1 实 时数据 库 的结构 和功 能 .
5 2
电
力
科
学
与
工
程
21 0 0拄
起 来 ,建 立实 时数 据 库类 。根 据各 类 实 时数 据 库 据 库 、内存字 符 串型数 据 库 、IO离 散 型数 据 库 、 / 的特点定 义 了实 时数 据 库 的基 类 ,它 具 有各 类 实 I0整数型数据库 、IO实数型数据库、I0字符 / / / 时 数据库所 共 同具 有 的属 性 和方 法 ,各 类 实 时 数 串型数据库 。以 内存 离 散 型数 据 库 结 构 为例 说 明 据 库类 由 它 派 生 而 来 ,并 具 有 自 己 的 属 性 和 方 数据 库 的结 构 ,如表 1 示 。 所
dcs软件组态培训教材(工程师)

·装置间协调 ·自适应控制 ·数据存档
·过程数据采集及检查 ·开环和闭环控制 ·设备监测和系统测试及诊断 ·实施安全性、冗余化措施
工厂经营管理级 生产管理级 过程管理级 直接控制级
现场设备
1,直接控制级: 这一级是DCS的基础。在这一级里,过程控制计算机直接与现场各类装置,如变
送器、执行器、电动机等相连,对所连接的装置实施检测、控制,同时它还与上一级 的计算机相连,接收上层的管理信息,转化为命令发给现场装置,并向上一级传递装 置的特性数据和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这一级的计算机是过程控制单元,简称DPU。 DPU的工作是独立的,即当上层计算机与之失去通讯时也能维持对现场装置的控制。
1 2 34
T103过程控制单元
● ● ●
性● ● ●
能● ●
指● ● ●
标● ● ● ● ● ●
外形尺寸:
440W×205H×141D mm
重量:
7.7kg(含16 I/O模件和2 CPU/PSUs)
存储温度:
-25°C-85°C
运行温度:
0-50°C
相对湿度:
5-95%不结露
抗辐射规范:
EN50081-2
控制策略和逻辑 在线下载、组态方式、运算能力、用户开发
I/O网络
DPU和I/O模件的通讯 速率、协议、介质、是否标准化
I/O模件
数据采样、标度变换、诊断、非线性校正 简单运算 环境适应性
人机接口MMI
分散处理单元基本上有T103、T303和T940。
T103过程控制单元
CPU CPU PSU
Rich LIN Diagnostic Blocks for Trouble Shooting & Maintenance (Total 39 Blocks) e.g Communications, CPU, Battery, Software, I/O Hardware, System Performance, Database, et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CS组态软件组态软件:一般英文简称有三种分别为HMI/MMI/SCADA,对应全称为Human and Machine Interface/Man and Machine Interface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中文翻译为:人机界面/监视控制和数据采集软件。
目前组态软件的发展迅猛,已经扩展到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管理和控制一体化,远程诊断和维护以及在互联网上的一系列的数据整合。
1. 组态软件产生的背景“组态”的概念是伴随着集散型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简称DCS)的出现才开始被广大的生产过程自动化技术人员所熟知的。
在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过程中,PC(包括工控机)相比以前的专用系统具有的优势日趋明显。
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PC技术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各种相关技术已臻成熟;由PC构建的工业控制系统具有相对较低的拥有成本;PC的软件资源和硬件资丰富,软件之间的互操作性强;基于PC的控制系统易于学习和使用,可以容易地得到技术方面的支持。
在PC技术向工业控制领域的渗透中,组态软件占据着非常特殊而且重要的地位。
组态软件是指一些数据采集与过程控制的专用软件,它们是在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层一级的软件平台和开发环境,使用灵活的组态方式,为用户提供快速构建工业自动控制系统监控功能的、通用层次的软件工具。
组态软件应该能支持各种工控设备和常见的通信协议,并且通常应提供分布式数据管理和网络功能。
对应于原有的HMI(人机接口软件,Human Machine Interface)的概念,组态软件应该是一个使用户能快速建立自己的HMI的软件工具,或开发环境。
在组态软件出现之前,工控领域的用户通过手工或委托第三方编写HMI应用,开发时间长,效率低,可靠性差;或者购买专用的工控系统,通常是封闭的系统,选择余地小,往往不能满足需求,很难与外界进行数据交互,升级和增加功能都受到严重的限制。
组态软件的出现,把用户从这些困境中解脱出来,可以利用组态软件的功能,构建一套最适合自己的应用系统。
随着它的快速发展,实时数据库、实时控制、SCADA、通讯及联网、开放数据接口、对I/O设备的广泛支持已经成为它的主要内容,随着技术的发展,监控组态软件将会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2. 组态软件在我国的发展及国内外主要产品介绍组态软件产品于80年代初出现,并在80年代末期进入我国。
但在90年代中期之前,组态软件在我国的应用并不普及。
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①国内用户还缺乏对组态软件的认识,项目中没有组态软件的预算,或宁愿投入人力物力针对具体项目做长周期的繁冗的上位机的编程开发,而不采用组态软件;②在很长时间里,国内用户的软件意识还不强,面对价格不菲的进口软件(早期的组态软件多为国外厂家开发),很少有用户愿意去购买正版。
③当时国内的工业自动化和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还不高,组态软件提供了对大规模应用、大量数据进行采集、监控、处理并可以将处理的结果生成管理所需的数据,这些需求并未完全形成。
随着工业控制系统应用的深入,在面临规模更大、控制更复杂的控制系统时,人们逐渐意识到原有的上位机编程的开发方式。
对项目来说是费时费力、得不偿失的,同时,MIS(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和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的大量应用,要求工业现场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更详细和深入的数据,以便优化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各个环节。
因此,在1995年以后,组态软件在国内的应用逐渐得到了普及。
下面就对几种组态软件分别进行介绍。
①InTouch:Wonderware的InTouch软件是最早进入我国的组态软件。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基于Windows3.1的InTouch软件曾让我们耳目一新,并且InTouch提供了丰富的图库。
但是,早期的InTouch软件采用DDE方式与驱动程序通信,性能较差,最新的InTouch7.0版已经完全基于32位的Windows平台,并且提供了OPC支持。
②Fix:Intellution公司以Fix组态软件起家,1995年被爱默生收购,现在是爱默生集团的全资子公司,Fix6.x软件提供工控人员熟悉的概念和操作界面,并提供完备的驱动程序(需单独购买)。
Intellution将自己最新的产品系列命名为iFiX,在iFiX中,Intellution提供了强大的组态功能,但新版本与以往的6.x版本并不完全兼容。
原有的Script语言改为VBA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并且在内部集成了微软的VBA开发环境。
遗憾的是,Intellution并没有提供6.1版脚本语言到VBA的转换工具。
在iFiX中,Intellution的产品与Microsoft的操作系统、网络进行了紧密的集成。
Intellution也是OPC(OLE for Process Control)组织的发起成员之一。
iFiX的OPC组件和驱动程序同样需要单独购买。
③Citech:CiT公司的Citech也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产品。
Citech具有简洁的操作方式,但其操作方式更多的是面向程序员,而不是工控用户。
Citech提供了类似C语言的脚本语言进行二次开发,但与iFix不同的是,Citech的脚本语言并非是面向对象的,而是类似于C 语言,这无疑为用户进行二次开发增加了难度。
④WinCC:Simens的WinCC也是一套完备的组态开发环境,Simens提供类C语言的脚本,包括一个调试环境。
WinCC内嵌OPC支持,并可对分布式系统进行组态。
但WinCC 的结构较复杂,用户最好经过Simens的培训以掌握WinCC的应用。
⑤组态王:组态王是国内第一家较有影响的组态软件开发公司(更早的品牌多数已经湮灭)。
组态王提供了资源管理器式的操作主界面,并且提供了以汉字作为关键字的脚本语言支持。
组态王也提供多种硬件驱动程序。
⑥Controx(开物):华富计算机公司的Controx2000是全32位的组态开发平台,为工控用户提供了强大的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报警、数据报表及报告功能。
作为国内最早加入OPC组织的软件开发商,Controx内建OPC支持,并提供数十种高性能驱动程序。
提供面向对象的脚本语言编译器,支持ActiveX组件和插件的即插即用,并支持通过ODBC连接外部数据库。
Controx同时提供网络支持和WevServer功能。
⑦ForceControl(力控):大庆三维公司的ForceControl(力控)从时间概念上来说,力控也是国内较早就已经出现的组态软件之一。
只是因为早期力控一直没有作为正式商品广泛推广,所以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知。
大约在93年左右,力控就已形成了第一个版本,只是那时还是一个基于DOS和VMS的版本。
后来随着Windows3.1的流行,又开发出了16位Windows版的力控。
但直至Windows95版本的力控诞生之前,他主要用于公司内部的一些项目。
32位下的1.0版的力控,在体系结构上就已经具备了较为明显的先进性,其最大的特征之一就是其基于真正意义的分布式实时数据库的三层结构,而且其实时数据库结构可为可组态的活结构。
在1999~2000年期间,力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最新推出的2.0版在功能的丰富特性、易用性、开放性和I/O驱动数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在很多环节的设计上,力控都能从国内用户的角度出发,即注重实用性,又不失大软件的规范。
另外,公司在产品的培训、用户技术支持等方面投入了较大人力,相信在较短时间内,力控软件产品将在工控软件界形成巨大的冲击。
其他常见的组态软件还有GE的Cimplicity,Rockwell的RsView,NI的LookOut,PCSoft 的Wizcon以及国内一些组态软件通态软件公司的MCGS,也都各有特色。
3. 组态软件的功能特点发展方向目前看到的所有组态软件都能完成类似的功能:比如,几乎所有运行于32位Windows平台的组态软件都采用类似资源浏览器的窗口结构,并且对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各种资源(设备、标签量、画面等)进行配置和编辑;都提供多种数据驱动程序;都使用脚本语言提供二次开发的功能,等等。
但是,从技术上说,各种组态软件提供实现这些功能的方法却各不相同。
从这些不同之处,以及PC技术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组态软件未来发展的方向。
3.1数据采集的方式大多数组态软件提供多种数据采集程序,用户可以进行配置。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驱动程序只能由组态软件开发商提供,或者由用户按照某种组态软件的接口规范编写,这为用户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由OPC基金组织提出的OPC规范基于微软的OLE/DCOM技术,提供了在分布式系统下,软件组件交互和共享数据的完整的解决方案。
在支持OPC的系统中,数据的提供者作为服务器(Server),数据请求者作为客户(Client),服务器和客户之间通过DCOM接口进行通信,而无需知道对方内部实现的细节。
由于COM技术是在二进制代码级实现的,所以服务器和客户可以由不同的厂商提供。
在实际应用中,作为服务器的数据采集程序往往由硬件设备制造商随硬件提供,可以发挥硬件的全部效能,而作为客户的组态软件可以通过OPC与各厂家的驱动程序无缝连接,故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前采用专用格式驱动程序总是滞后于硬件更新的问题。
同时,组态软件同样可以作为服务器为其他的应用系统(如MIS等)提供数据。
OPC现在已经得到了包括Interllution、Simens、GE、ABB等国外知名厂商的支持。
随着支持OPC的组态软件和硬件设备的普及,使用OPC进行数据采集必将成为组态中更合理的选择。
3.2脚本的功能脚本语言是扩充组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手段。
因此,大多数组态软件提供了脚本语言的支持。
具体的实现方式可分为三种:一是内置的类C/Basic语言;二是采用微软的VBA的编程语言;三是有少数组态软件采用面向对象的脚本语言。
类C/Basic语言要求用户使用类似高级语言的语句书写脚本,使用系统提供的函数调用组合完成各种系统功能。
应该指明的是,多数采用这种方式的国内组态软件,对脚本的支持并不完善,许多组态软件只提供IF…THEN…ELSE的语句结构,不提供循环控制语句,为书写脚本程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微软的VBA是一种相对完备的开发环境,采用VBA的组态软件通常使用微软的VBA环境和组件技术,把组态系统中的对象以组件方式实现,使用VBA的程序对这些对象进行访问。
由于VisualBasic是解释执行的,所以VBA程序的一些语法错误可能到执行时才能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