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试验分解
植物样本中重金属的检测-微波消解-原子吸收法(美国EPA)

Ni
(3.50)
Cu 3.00 ± 0.3
平均 结果 (mg/kg)
9.34 0.2 2.58 2.36 2.91
SD RSD (%)
0.037 0.4 0.004 2.1 0.021 0.8 0.054 2.3 0.020 0.7
回收率 (%)
87.9 107.4 92.2 96.4 112.7
橄榄叶 (CRM 62)
SD RSD (%)
0.196 0.3 0.029 1.3 0.151 0.6 0.367 0.9 0.404 0.7
回收率 (%)
91.0 101.4 98.9 102.2 93.9
精确度与回收率
下表显示了微波消解植物参考物质的分析结果。
果园树叶 (NIST 1571)
分析物 核准值 (mg/kg)
SD
0.273 0.002 0.009 0.029 0.116
RSD (%)
2.2 4.6 1.2 4.9 0.7
回收率 (%)
101.4 99.0 98.9
102.9 101.7
松树针叶 (NIST 1575)
分析物
核准值 (mg/kg)
Pb 10.8 ± 0.5
Cd
< 0.50
Cr 2.60 ± 0.2
分析物
核准值 (mg/kg)
Pb 25.0 ± 1.5
Cd 0.10 Ni
(8)
Cu 46.6 ± 1.8
平均 结果 (mg/kg)
25.96 0.08 1.63 3.16 145.95
SD
0.649 0.006 0.030 0.231 0.229
RSD 回收率 (%) (%)
硫化氢废气的处理

硫化氢废气处理1.引言随着人类的环境保护的逐渐增强,人类越来越关心周围生存环境的质量。
工业排放的废气中所含的H2S气体,不仅能够引起管道和催化剂的中毒、致使工艺条件恶化、设备的腐蚀,而且会造成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甚至危害人类生存。
因此,必须对排放的H2S气体进行治理。
硫化氢气体是一种日益引起全球重视的大气污染公害,它是典型的恶臭类气体,具有污染范围很广、影响很大的特点。
而硫磺在能源、化工、医药、农业等方面都是很珍贵的化工行业的原料。
因此,合理利用硫化氢,使硫化氢气体变废为宝,在现实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国内外硫化氢废气处理的方法近年来,关于处理H2S气体技术研究越来越活泼。
根据去除硫化氢的方法的不同特点,可把净化方法分为:吸收法:物理溶剂吸收法、化学溶剂吸收法;分解法:热分解法、微波技术分解;吸附法:可再生的吸附剂法、不可再生的吸附剂吸附法;氧化法:干法氧化法、湿法氧化法;生物法等。
按照硫化氢去除方法和工艺的不同,可以分为吸收法和吸附法。
吸收法又可以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
2.1硫化氢的处理方法常规的处理硫化氢的方法的方法有吸收法和吸附法。
2.1.1吸收法吸收法包括: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法。
物理吸收:物理吸收法通常情况下是采用有机溶剂作为硫化氢的吸收剂,有机溶剂有两大优点:(1)可以有选择性地吸收硫化氢;(2)加压吸收后只需降压即可解吸。
物理吸收法流程简单,通常情况下只需吸收塔,在常压闪蒸罐和循环泵,不需外加蒸汽和外加其他来源的热源。
物理吸收大的溶剂必须具备的特点:〔1〕的溶解度要比在水中溶解度高数倍,而对烃类、氢气溶解度比它们在水中的溶解度低;该溶剂的蒸汽压需要尽量的低,以免其溶剂的蒸发而造成溶剂的损失;〔2〕该溶剂须具有很低的粘度和吸湿性;该溶剂对金属根本不发生腐蚀;溶剂的价格应当是相对较低的。
目前提出的有机溶剂物理吸收H2S的工艺有很多,也逐步走向成熟,有很多工艺已有工业化装置在运行,应用的吸收剂有磷酸三定酷〔埃斯塔索尔法〕、N-甲基-2-砒咯烷酮〔普里索尔法〕、碳酸丙烯酷〔福洛尔法〕、甲醇〔勒克梯索尔法〕等。
微波分光实验

微波实验教学方式:讲述和演示(30分钟)学生实验(120分钟)一、实验背景微波技术是近代科学的重大成就之一,几十年来,微波已发展成一门比较成熟的学科。
在雷达、通讯、导航、电子对抗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雷达更是微波技术的典型应用。
可以说没有现代微波技术的发展,具体的说是没有微波有源器件的发展,就不可能有现代雷达。
现代的手机通讯更是与微波休戚相关。
微波是频率大约在300MHz~3000GHz或波长在1m~0.1mm范围内的电磁波,此波段称之为微波波段。
常把微波波段简单的划分为:分米波段(频率从300~3000MHz)、厘米波段(频率从3~30GHz)、毫米波段(频率从30~300GHz)、亚毫米米波段(频率从300~3000GHz)。
微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电磁波段,尽管它介于无线电波和红外辐射之间,但却不能仅依靠将低频无线电波和高频红外辐射加以推广的办法导出微波的产生、传输和应用的原理。
微波波段之所以要从射频频谱中分离出来单独进行研究,是由于微波波段有着不同于其他波段的重要特点。
(波长短、频率高、量子特性、能穿透电离层……)二、实验目的1.用迈干法测定微波波长,加深对微波具有类似光线直线传播性质的理解;2.用模拟晶格观察微波的布拉格衍射,学习X射线分析晶体结构的基本知识。
三、实验仪器微波源(厘米波信号发生器)、微波分光计、立方晶体模型;四、实验原理1.迈干法测定微波波长:微波的迈克尔逊干涉和光学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基本原理相同,只是用微波代替光波而已(图1)。
微波源发射喇叭发出的微波,经过与发射喇叭发射方向成45度的分光玻璃板,把一束微波等幅地分成两束,一束经分光板发射后向固定金属板A 方向传播,另一束微波通过分光板,向可移动的金属反射板B 方向传播,这样把一列单色的电磁波经过分光板后,分解成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而传播方向互相垂直的两列微波。
当第一束微波传到全反射板A 时,沿相反方向被全部反射回来,透过分光板到达接受喇叭,第二束微波经B 板反射后到达分光板,再经反射也到达了接受喇叭。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技术测定螺旋藻中铁、锌、镁、钙、钾、钠、铜、锰等微量元素

,
,
,
,
,
,
,
,
,
~
.
.
.
.
.
螺 旋 藻 被 世 界 卫 生 组 织 称 为 二 十 世 纪 人 类 最 理 想 的保 健 品 其 营养均 衡 蛋 白质 含 量 高达 6 0 % 7 5 % 富含 人 体 必 需 的 8 种 氨 基 酸 含有 维 生 素 C 维 生 素 B 12 等 9 种 维 生 素 而 且 富含 素 1,亚 麻 酸 不 饱 和 脂 肪 酸 等 另 外 还 富含 有 人 体 必 需 B 胡萝 卜 的铁 锌 镁 钙 钾 钠 铜 锰 等 多 种 微 量 元 素 目 前 国 内外 对 微 量 单 元 素 检 测 都 有 研 究 对 螺 旋 藻 中各 种 微 量 元 素 含 量 分 析 方 法 存 在 样 品 处 理 过 程 繁 琐 造 成 样 品 污 染 与损 失 等缺 点 微 波 消 解 是 种 快 速 简便 分 解完 全 空 白值 低 的样 品 预 处 理 方法 已 广 泛 应 用 于 食 品 中各种 有 害 金 属 的 含 量 检 测 文 章 采 用 微 波 消 解 溶 样 结 合 石 墨 炉 原 子 吸 收光 谱技 术 进 行 螺 旋 藻微 量 元 素 测 定 样 品 回 收率 达 9 6 4 % 1 0 1 2 % 且 有高 效 迅 速 的 特 点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效 果 值 得推 广
s
m 灯 电 ~g /
元素
Fe Zn Mg
n 波 长 /m
m 灯 电流 /
A
狭缝
0 2
.
背 景校 正
B kgn d B kgn d B kgn d B kgn d
元素
K Na
Cu M
射频微波工程介绍分解课件

射频微波信号具有高频率、短波长和 宽带宽等特点,使得射频微波工程在 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电磁兼容等 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射频微波技术的应用范围
通信
射频微波技术是现代通信系统 的核心,包括无线通信、卫星
通信、移动通信等。
雷达
射频微波雷达用于目标检测、 跟踪和定位,在军事和民用领 域均有广泛应用。
电路进行优化。
性能指标
根据电路的功能需求,制定相应的性 能指标,如频率范围、增益、噪声系 数等。
可靠性测试
对优化后的电路进行可靠性测试,以 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稳定性和可靠 性。
03 射频微波材料与器件
射频微波材料的基本特性
电介质材料
这类材料具有高绝缘、低损耗的特性,常用于制 造微波电容、微波天线等。
磁性材料
具有高磁导率、低损耗的特性,常用作制造微波 磁性器件,如变压器、电感器等。
导电材料
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常用于制造微波传输线、 微波电阻等。
射频微波器件的种类与应用
射频微波晶体管
广泛应用于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等 领域。
射频微波二极管
常用作混频器、检波器等。
射频微波放大器
用于增强射频信号的功率,提高通信 系统的性能。
05 射频微波工程的挑战与未 来发展
当前射频微波工程面临的挑战
技术更新换代快速
射频微波工程领域涉及的技术不断发展,新旧技术更新换 代迅速,对行业内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高精度和高稳定性
射频微波工程在通信、雷达、电子对抗等领域的应用需要 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系统,以确保传输和接收的信号质量 。
发展
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射频微波工程在高速数 字信号处理、高精度测量、无线充电等领域的应用不断扩展 。同时,随着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射频微波工程 在未来的应用前景更加广阔。
农作物秸秆微波热解实验及机理研究

农作物秸秆微波热解实验及机理研究一、内容概览微波热解原理的探讨:通过详细阐述微波热解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揭示农作物秸秆在微波场中的加热机制和生物化学反应机理。
实验方法的建立与优化:根据农作物秸秆的物理化学特性,设计并搭建高效的微波热解实验系统,对影响热解过程的主要参数(如微波功率、处理温度、处理时间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优化,以提高热解效率和产物质量。
热解产物的表征与分析:对热解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产物(如可燃气体、液体燃料、炭黑等)进行详细的定性定量分析,探究各产物在能源化利用中的潜在价值及其影响因素。
微波热解过程中的催化技术研究:引入适当的催化剂,以降低热解过程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率,以期获得更多的有用产品。
微波热解机理的实验验证: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和分析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的实证分析,从机理上阐释微波热解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1. 背景与意义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也不断增加。
农作物秸秆作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在很多地区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充分利用,反而成为了一种负担。
如果能够将农作物秸秆转化为能源,不仅可以缓解燃料短缺的问题,并且有助于减缓因燃烧秸秆引起的环境污染。
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微波热解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微波热解实验及机理研究的背景还包括了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人们对环保要求的提高。
利用丰富的农业废弃物,来获取能源可以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并有助于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微波热解机理,可以为科研人员提供理论基础,推动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完善。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
微波热解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环保、可再生的能源转换技术,在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能源转化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通过微波加热实现农作物秸秆内部的水分子和有机物质受热分解,进而转化为炭、油、气三种有用产物的过程。
EPA 3052微波消解

EPA 30521样品消解1.1称取混合均匀的样品(精确到0.001g)于一个配有压力缓解机制的罐中。
对于土壤,灰,沉积物,淤泥和硅酸盐废弃物,第一次用不要超过0.5g。
对油或者被油污染过的土壤,第一次用不要超过0.25g。
1.2在通风橱中向罐中加入9±0.1mL浓硝酸,3±0.1mL浓氢氟酸。
如果样品中的二氧化硅含量未知,基于数量原因,氢氟酸的量可以在0-5mL之间变动。
样品中二氧化硅含量较高(>70%)的可以要求较高浓度的氢氟酸(>3mLHF)。
样品中二氧化硅含量较低(<10%-0%)的可以要求较少量的氢氟酸(0.5-0mL)。
1.3在之前的消解过程中添加其他有机酸试剂可以使更多的有机样品因素彻底氧化,满足特殊分解的化学要求或者解决特殊元素稳定性和可溶性问题。
在硝酸和氢氟酸体系中加入2±2mL浓盐酸,对稳定溶液中的Ag、Ba和Sb以及高浓度的Fe 和Al是恰当的。
需要的盐酸的数量将依据基质和分析物的浓度而改变。
然而盐酸的加入能会限制技术的适用和增加分析的困难。
针对有机物质的彻底氧化,可以加入少量的过氧化氢(30%),如0.1-2mL。
加入0-5mL二次去离子水可以改善矿物质的溶解性和同时因为反应放热,还可以避免温度的剧增。
注意:在一批微波消解程序中只能有一种酸混合体或数量被使用,以确保所有罐中的反应条件和监控条件一致。
这种限制归咎于目前的监控一个有代表性的罐和用一个唯一的微波区域重现一批同时被加热的罐的反应条件的习惯。
注意:在消解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有毒的氮氧化物,氢氟化物和有毒的氯气(来自加入的盐酸)。
因此,所有的步骤包括打开或者开启微波罐都必须在有良好通风设备的系统中进行。
注意:分析人员应该带防护手套和脸部保护装置,在任何时候都一定不能让含有氢氟酸的溶液接触到皮肤或者是肺部。
注意:因为在预先混合的酸溶液中会产生有毒的氯和其他可能的气体,盐酸只能加浓盐酸而不能加预先混合好的稀酸。
微波消解技术

微波消解技术邹晓菊云南大学为了测定有机试样中所含有的常量的或痕量的元素,一般需要把有机试样分解,对于各种不同的有机物质有多种分解方法,如干法灰化法、湿法灰化法等。
干法灰化法设备简单,操作容易,但耗时,高温下挥发性元素以损失分解过程中元素以玷污。
湿法灰化法将试样直接用酸处理,方法简单、操作容易,但污染大、耗时,也不能避免挥发性元素的损失。
为了找到更好的方法,人们开始了微波技术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波制样技术具有多种优点:高压微波溶样技术可以处理常规消化方法难以溶解的试样;若与密闭溶样罐相结合,增加温度和压力可提高酸分解试样的效率,减少试剂用量。
微波制样可广泛应用于生物、地质、环保、药物、食品、合成材料等各种试样。
微波是一种电磁波,是频率在300MHz—300GHz的电磁波,即波长在100cm至1mm 范围内的电磁波,也就是说波长在远红外线与无线电波之间。
为了防止民用微波功率对无线电通讯、广播、电视和雷达等造成干扰,国际上规定工业、科学研究、医学及家用等民用微波的频率为2450 土5OMHz。
因此,微波消解仪器所使用的频率基本上都是245OMHz,家用微波炉也如此。
一、微波的特性1.金属材料不吸收微波,只能反射微波。
如铜、铁、铝等。
用金属(不锈钢板)作微波炉的炉膛,来回反射作用在加热物质上。
不能用金属容器放入微波炉中,反射的微波对磁控管有损害。
2.绝缘体可以透过微波,它几乎不吸收微波的能量。
如玻璃、陶瓷、塑料(聚乙烯、聚苯乙烯)、聚四氟乙烯、石英、纸张等,它们对微波是透明的,微波可以穿透它们向前传播。
这些物质都不会吸收微波的能量,或吸收微波极少。
物质吸收微波的强弱实质上与该物质的复介电常数有关,即损耗因子越大,吸收微波的能力越强。
家用微波炉容器大都是塑料制品。
微波密闭消解溶样罐用的材料是聚四氟乙烯、工程塑料等。
3.极性分子的物质会吸收微波(属损耗因子大的物质),如:水、酸等。
它们的分子具有永久偶极矩(即分子的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极性分子在微波场中随着微波的频率而快速变换取向,来回转动,使分子间相互碰撞摩擦,吸收了微波的能量而使温度升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波技术试验姓名:洪小沯实验一 短路线、开路线、匹配负载S 参量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短路线、开路线的S 参量S 11的测量,了解传输线开路、短路的特性。
2、通过对匹配负载的S 参量S 11及S 21的测量,了解微带线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S 参量一个二端口微波元件用二端口网络来表示。
a 1,a 2分别为网络端口“1”和端口“2”的向内的入射波;b1,b2分别为端口“1”和端口“2”向外的反射波。
对于线性网络,可用线性代数方程表示。
b 1=S 11a 1+S 12a 2 (1-1)b 2=S 21a 1+S 22a 2写成矩阵形式:⎥⎥⎦⎤⎢⎢⎣⎡⎥⎥⎦⎤⎢⎢⎣⎡=⎥⎥⎦⎤⎢⎢⎣⎡a a S S S S b b 212212211121 (1-2) 式中S 11,S 12,S 21,S 22组成[S]参量,它们的物理意义分别为S 11=11a b 02=a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1”端口的反射系数 S 21=12a b 02=a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1”端口至“2”端口的传输系数 S 12=21a b 01=a “1”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2”端口至“1”端口的传输系数 S 22=22a b 01=a “2”端口外接匹配负载时,“1”端口的反射系数 对于多端口网络,[S]参量可按上述方法同样定义,对于互易二端口网络,S12=S21,则仅有三个独立参量。
三、实验仪器及装置图1模组编号:RF2KM1-1A (OPTN/SHORT/THRU CAL KIT)3 RF2000测量主机:一台4 PC 机一台,BNC 连接线若干四、实验内容及步骤(一)开路线(MOD-1A)的S11测量(1)将RF2000与PC机通过RS232连接,接好RF2000电源,开机。
启动SCOPE2000软件。
(2)将模块RF2KM1-1A的开路端口,即P1端口,与RF2000主机的SWEEP/CW1 OUT端口通过连接线连在一起。
模块接好以后,在RF2000主机的面板上找到“BAND”键,按“BAND”把频段选到299-540MHz的频段(BAND 3 频率范围为300-500MHz),按REM 键进行连接,当RF2000的LCD画面第一行显示为“SWEEP !!!!! MHz”,第二行显示为“---db 299-540”时,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开路状态下300MHz-500MHz时的S11曲线图(如果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S21曲线图,可通过软件界面下方的S11/S21按键进行选择)。
(3)在曲线图中任意选取九个点,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11的dB值,并在坐标纸上利用所取的点大致画出S11曲线图(在软件界面用鼠标左键单击即可完成取点)。
(二)短路线(MOD-1B)的S11测量(1)将RF2KM1-1A模块的短路端口,即P2通过BNC连接线与RF2000的SWEEP/CW1 OUT端子相连,频率的频段选择不变。
(2)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短路状态下300MHz-500MHz时S11的曲线图同样,若此时软件显示为S22,可通过S11/S22进行选择。
(3)在曲线图中任意选取九个点,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11的dB值,并在坐标纸上利用所取的点大致画出S11曲线图(在软件界面用鼠标左键单击即可完成取点)。
(三)匹配负载(MOD-1C)的S11及S22的测量(1)将模块RF2KM1-1A的P3端子通过BNC连接线与RF2000主机的SWEEP/CW1 OUT端子连接,将模块的P4端子与RF2000主机的RF-IN端子连接,频段仍为BAND3(300MHz-500MHz)。
(2)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是匹配负载状态下300MHz-500MHz时的S11的曲线图,如图所示。
按S11/S21可以切换S11/S21曲线图。
(3)在S11和S21曲线图中分别任意选取九个点,分别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11和S21的db值,并在坐标纸上利用所取的点分别大致画出S11和S21的曲线图。
注:在测试过程中,DOD-1A,MOD-1B的S11范围为0±5db,MOD-1C的S11≤-8db,S21=0±2db五、实验结果(一)开路线(MOD-1A)的S11测量(二)短路线(MOD-1B)的S11测量(三)匹配负载(MOD-1C)的S11及S21的测量S11 S21实验二定向耦合器特性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MOD-5A :叉路型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隔离度的测量,了解叉路型定向耦合器的特性。
2、通过对MOD-5B :平行线型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隔离度的测量,了解平行线型定向耦合器电路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1、定向耦合器是微波测量和其他微波系统中的常用元件,更是近代扫频反射计的核心部件,因此,熟悉定向耦合器的特性,掌握其测量方法很重要。
定向耦合器是一种有方向性的微波功率分配器件,通常有波导、同轴线、带状线及微带线几种类型,定向耦合器包含主线和副线两部分,在主线中传播的微波功率通过小孔或间隙等耦合元件,将一部分功率耦合到副线中的一个方向传输(称“耦合输出”),而在另一个方向几乎没有(或极小)功率传输(称“隔离输出”)。
2、在本实验中,定向耦合器是个四端口网络结构(4-port network ),如图3-1所示。
若信号输入端(Port-1,Input Port )的功率为P 1,信号传输端(Port-2,Transmission Port )的功率为P 2,信号耦合端(Port-3,Coupling Port )的功率为P 3,而信号隔离端(Port-4,Isolation Port )的功率为P 4。
若P 1、P 2、P3、P 4皆用毫瓦(mW )来表示,定向耦合器的四大参数,则可定义为:传输系数: ()10log 2/1Transmission T dB P P ==-⋅ (2.1) 耦合系数:()10log 3/1Coupling C dB P P ==-⋅ (2.2) 隔离度:()10log 4/1Isolation I dB P P ==-⋅ (2.3) 方向性:()()()Directivity D dB I dB C dB ==- (2.4)常见的定向耦合器可分成支线型和平行线型两种。
3、主要技术参数:(1)隔离度 定向耦合器的隔离度定义为输入功率P 入与隔离臂输出功率P 隔之比的分贝数,记以K I ,即K I =10lg P P 隔入=10lg 2421b a =20lg S 1413-4 式中S 14=S 41为网络的互易性,S 14代表波由1口向4口的传输系数。
本实验中的功率的单位为dBm ,所以隔离度的值为输入端(或传输端)与隔离端测得的功率的差值。
(2)方向性 方向性的定义是副通道中耦合臂和隔离臂输出功率之比的分贝数,记以K D ,即K D =10lg P P 隔耦(dB )=20lg S 13 -20lg S 14 3-5本实验中测功率的单位均dBm ,所以方向性的值为耦合端与隔离端测得的功率的差值。
由定义知道,耦合到副通道中隔离臂的功率愈小,则方向性愈高。
通常希望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愈高愈好。
理想定向耦合器的方向性和隔离度均为无穷大(因P 隔=0)。
三、实验仪器及装置1、模组编号:RF2KM5-1A (L-C BRANCH LINE COUPLER )RF2KM5-2A (PARALLEL LINE COUPLER )2、模组内容:3、RF2000测量主机:一台4、PC 机:一台5、连接线若干,50Ω匹配端子2个四、实验内容及步骤注:在以下实验中,信号从P 1端输入,P 2为传输端,P 3为耦合端,P 4为隔离端(一)MOD-5A 的P 1端子的S 11的测量1、将RF2000主机通过RS232与PC 机相联接,接好RF2000电源,开机,并启动SCOPE2000软件。
2、将模块MOD-5A 的P 1端口与RF2000主机的SWEEP/CW1 OUT 端口通过连接线连在一起,将P 2,P 3,P 4端口分别与50Ω匹配端子相连。
模块接好以后,在RF2000主机的面板上找到“BAND ”键,按“BAND ”把频段选到299-540MHz 的频段(BAND3,频率范围为300-500MHz ),按REM 键进行连接,当RF2000的LCD 画面第一行显示为“SWEEP !!!!! MHz ”,第二行显示为“---db 299-540”时,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叉路型定向耦合器在300MHz-500MHz 的S 11曲线图(如果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S 21曲线图,可通过软件界面下方的S 11/S 21按键进行选择)。
3、选取九个点,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 11的dB 值。
1、将模块MOD-5A的P1端口与RF2000主机的SWEEP/CW1 OUT端口通过连接线连在一起,P2端子通过连接线与RF2000的RF-IN端口相连,P3,P4端口分别与50Ω匹配端子相连,频带选择不变。
2、过几秒钟后,软件界面的曲线发生变化,此时显示的为支线型定向耦合器在300MHz-500MHz时P1与P2端子的S21曲线图(如果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S11曲线图,可通过软件界面下方的S11/S21按键进行选择)。
3、在曲线图中任意选取九个点,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21的dB值。
(三)MOD-5A的P1及P3端子的S21的测量1、将模块MOD-5A的P1端口与RF2000主机的SWEEP/CW1 OUT端口通过连接线连在一起,P3端子通过连接线与RF2000的RF-IN端口相连,P2,P4端口分别与50Ω匹配端子相连,频带选择不变。
2、过几秒钟后,软件界面的曲线发生变化,此时显示的为支线型定向耦合器在300MHz-500MHz时P1与P3端子的S21曲线图(如果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S11曲线图,可通过软件界面下方的S11/S21按键进行选择)。
3、在曲线图中任意选取九个点,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21的dB值。
(四)MOD-5A的P1及P4端子的S21的测量1、将模块MOD-5A的P1端口与RF2000主机的SWEEP/CW1 OUT端口通过连接线连在一起,P4端子通过连接线与RF2000的RF-IN端口相连,P2,P3端口分别与50Ω匹配端子相连,频带选择不变。
2、过几秒钟后,软件界面的曲线发生变化,此时显示的为支线型定向耦合器在300MHz-500MHz时P1与P4端子的S21曲线图(如果此时软件界面显示的为S11曲线图,可通过软件界面下方的S11/S21按键进行选择)。
3、在曲线图中任意选取九个点,记录下每个点的频率和它所对应的S21的dB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