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玛雅文明的假说
最新人教版选修五高中历史6.4《玛雅文明的假说》资料

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第4课玛雅文明的假说素材1原始资料中国古人登上美洲大陆的根据在古典名著《山海经》里《第四卷·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有一种野兽,其形状像兔子,嘴巴像鸟,眼睛像猫头鹰,尾巴像蛇,见到人会装死。
”乍一看这是一种怪物,但它确实存在,《简明不列颠百全书》中有这样的记载:“脸尖成白色、眼小而亮、耳圆黑色,体矮胖,裸尾长约全身之半,突然被擒会装死。
”它就是美洲负鼠,只生活在加拿大东部和吉普特海峡以南到阿根廷一带,别的地方是没有的。
两位作者相差几千年,但对同一种动物的描绘都活灵活现。
中国与美洲相距万里之遥,他们是怎样过去的呢?我们在《第九卷·海外东经》里找到了答案,“下有汤谷,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上枝,一日居下枝。
”《海外东经》里还写道:黑齿国在其北,为人黑,食稻啖蛇……雨师妾在其北,其为人黑……玄股之国在其北,其为人衣鱼食鸥……一曰在雨师妾北。
……毛民之国在其北、为人身生毛,一曰在玄股北。
劳民之国在其北,其为人黑,或曰教民。
一曰在毛民北。
古代奥尔梅克印第安人有染黑齿的习惯,黑齿国指的是他们。
玄是黑色的意思,玄股之国就是黑脚印第安人,现在人类上称其为“黑脚人”,他们生活在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和美国蒙大拿州一带。
(黄伯宁:《最先发现美洲大陆的是谁?》)当美洲被发现时,不同地区的印第安部落处在不同的社会状态中。
进展得最慢的部落没有制陶术,也没有园艺,因此他们处于蒙昧社会。
但就他们的生活技术而论,他们所处的是高级蒙昧社会,因为当时他们有弓箭。
诸如哥伦比亚流域的部落,哈得孙湾地区的部落,加拿大、加利福尼亚和墨西哥部分地区的部落,以及南美某些海岸部落都属于这一类。
他们不知道制陶术,不知道栽培玉蜀黍等作物,他们以鱼类、面包薯和猎物为生。
第二类部落介于这一类部落和村居印第安人之间。
他们以鱼类、猎物和有限的园艺产品为生,处于低级野蛮社会。
科学探索之揭秘玛雅文明:消失之谜背后的真相探索

科学探索之揭秘玛雅文明(消失之谜背后的真相探索)玛雅文明的辉煌与突然沉寂玛雅文明在中美洲热带雨林中的存在,标志着其在建筑艺术、天文历法和数学体系上的卓越成就。
玛雅人建造了雄伟的金字塔和复杂的石碑,创造了精确的历法系统,并发展了独特的象形文字,这些都是他们文明的鲜明特征。
例如,著名的玛雅金字塔如蒂卡尔的Temple I 和Temple II,以其精确的天文对准和复杂的建筑设计展示了玛雅人的建筑技术和天文知识。
同时,玛雅人发明的历法系统非常复杂,并且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对日历的精确计算甚至能达到数千年的时间跨度。
此外,玛雅人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非常复杂,能够记录大量的信息,包括历史事件、宗教仪式和政治事务。
然而,在公元9世纪左右,这个强大的文明突然陷入沉寂。
这一时期,玛雅大城市如蒂卡尔、帕伦克和乌斯马尔等地的繁荣景象逐渐消失,城市中心被遗弃,巨大的石碑和金字塔逐渐被丛林掩埋。
考古学家在这些废墟中发现了大量的遗物和建筑,但却没有找到确切的线索来解释为什么这些城市会突然被遗弃。
玛雅文明的突然沉寂引发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许多学者试图揭示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以了解这一古老文明如何在短时间内经历如此巨大的变故。
环境恶化与资源枯竭的影响关于玛雅文明消失的一个主要假说是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
玛雅文明在其鼎盛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森林砍伐和土地开垦,这些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玛雅人进行农业活动时,他们需要大量的木材来建造房屋和祭祀用具,并且广泛使用火烧的方法来清理土地。
这种做法不仅减少了森林覆盖率,也破坏了土壤结构,使得土地的肥沃度降低。
此外,大规模的森林砍伐还导致了水土流失和水资源的枯竭,这些因素共同影响了农业生产力。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玛雅地区经历了频繁的干旱和气候变化。
这些气候变化导致了水源的减少,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
干旱减少了水资源的供应,使得农业产量下降,食物供应变得紧张。
由于农业是玛雅文明的经济基础,粮食短缺对社会稳定造成了严重威胁。
潮州市饶平县社区工作者考试题库2024

潮州市饶平县社区工作者考试题库2024 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公文中常用的基本表达方式是()。
A.议论、说明B.议论、叙述、说明C.抒情、说明D.议论、描写、说明【答案】:B2.(单选题)我国医学在古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伤寒杂病论》为张仲景所著B.孙思邈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全身麻醉技术进行外科手术的人C.《黄帝内经》编制于战国时期,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最早的医学专著D.《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答案】:B3.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安排,用()行文。
A.通知B.会议纪要C.命令D.决定【答案】:D4.选出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
A.鲁迅在《故乡》《藤野先生》《孔乙己》等小说里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B.《威尼斯商人》的作者莎士比亚是英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C.《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都是山水游记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作者是唐代诗仙李白【答案】:B5.商品生产中有一系列的经济规律,最基本的规律是()。
A.竞争规律1/ 12B.供求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D.价值规律【答案】:D6.关于我国教育及科举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博士在古代是官名B.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C.“孝廉”是汉代察举科目之一D.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榜眼【答案】:D7.在组织中,经常要召开会议,形成会议纪要。
纪要中的“纪”字是指()。
A.备忘B.通“记”C.备查D.综合整理【答案】:B8.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名著的是()。
A.三国演义B.红楼梦C.西游记D.儒林外史【答案】:D9.消费者希望“质优价廉”,经营者强调“优质优价”。
虽然二者关注点不同,但是都说明商品()。
A.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B.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C.使用价值比价值更重要D.只有通过交换才有使用价值【答案】:A10.元曲在元代被称作:()A.新词2/ 12B.新乐府C.新曲D.新诗【答案】:D11.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形态范畴是指()。
第六单元第4课 玛雅文明的假说教案

第六单元第4课玛雅文明的假说教案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第4课玛雅文明的假说教案一、教学目标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玛雅人是中美洲最早的居民,体质上属印第安人,肤色上属黄种人。
从地质学上看,几大洲曾联成一片大陆从生物遗传学、地质学的角度理解,印第安人的故乡可能在亚洲利用现存的典籍、遗物及现代遗传学、地质学知识加以分析从各地区的人种、肤色、板块结构加以论证比较玛雅人与其他地区人种,尤其是与亚洲特别的关系,更深切了解祖先文明玛雅文明的渊文明扩散论,玛雅人祖先创造说和文明起源的多元性,文化发展的多样性玛雅文明并不是外来文明在中美洲的简单移植或复制,而是有其多元性、多样性运用玛雅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比较,判断其渊情景再现历史比较课堂辩论拯救玛雅文明,珍爱人类文明的成果古典期玛雅文明失落的原因环境因素,气候变迁,耕地耗竭,阶级斗争,城邦战争等缺乏足够的证据,只能作为假说运用社会学及考古资料加以论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组织讨论借鉴文明失落的原因,关爱人类今日之生存环境,免蹈覆辙二、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重点玛雅人与玛雅文明的溯源。
难点玛雅文明失落的原因。
教材内容分析与教学建议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玛雅文明在古典时期来历、渊源与失落的假说。
在古代世界文明史上,玛雅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诞生于热带丛林而不是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似乎是从天而降,在最为辉煌之时,又戛然而止。
公元800年中叶,经历两千年的玛雅文明开始衰落。
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这个伟大而神秘的民族,早已集体失踪,他们异常璀璨的文化也突然中断,给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现今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玛雅人后代在文化方面已经退化到新石器时代的水平,他们对伟大的祖先创造的文化一无所知。
在玛雅文明高度发展之时,超越了当时人类知识和生产力水平,一座座宏伟壮丽的城市相继屹立在丛林和平原上,一块块雕刻精细的纪念碑相继树立在城市中央,金字塔高耸入云,玛雅人熙熙攘攘,与古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和中华文明一起相映生辉,散发出迷人的光芒。
人教版历史选修5-6-4《玛雅文明的假说》word教案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玛雅文明的假说》 教学设计

《玛雅文明的假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玛雅文明的基本概况,包括其地理位置、历史时期、主要成就等。
2、引导学生认识和探讨关于玛雅文明的几种主要假说。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能够对不同的假说进行分析和评价。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玛雅文明的重要特征和成就。
(2)主要的玛雅文明假说及其核心观点。
2、难点(1)理解复杂的假说内容,并能够进行比较和分析。
(2)引导学生形成自己对假说的独立思考和见解。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向学生传授玛雅文明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假说。
2、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对玛雅文明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展示一些玛雅文明的神秘建筑和文物图片,如金字塔、玛雅历法石刻等,引发学生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玛雅文明的初步印象和了解,引导学生思考玛雅文明的独特之处。
2、知识讲解(1)介绍玛雅文明的地理位置、历史时期、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等基本情况。
(2)重点讲解玛雅文明在天文学、数学、历法、文字等方面的杰出成就。
3、假说呈现(1)“外星文明接触说”介绍该假说的主要观点,即认为玛雅文明的高度发展是由于与外星文明的接触和交流。
列举支持该假说的一些证据,如玛雅文明中一些似乎超越当时技术水平的建筑和天文知识。
(2)“自然灾害导致衰落说”阐述这一假说,指出玛雅文明可能因为频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干旱等,而逐渐衰落。
提供相关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来支持这一观点。
(3)“内部社会矛盾说”讲解该假说认为玛雅社会内部的阶级矛盾、政治斗争等因素导致了文明的衰退。
分析玛雅社会的结构和可能存在的矛盾。
4、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假说进行深入讨论。
(2)要求学生分析所选假说的合理性和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
5、小组汇报(1)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第4课 玛雅文明的假说》课件

许多玛雅雕刻绘画中的形象与中国 神像的面具(如:贵州的傩戏面具)都 十分相像。 3.人种和历史交往:玛雅人与中国 人同种。美洲的印第安人是从亚洲 去的,属蒙古利亚人种,这已成了 世界人类学家的共识。玛雅人也属 蒙古利亚人种。许多去过玛雅地区 的人都看到玛.玛雅文明的覆灭可能正是社会高度发 展所带来的不稳定造成的恶果。在长达 千年的时间里,玛雅社会也许经受了战 乱、饥荒等种种灾难的打击,直至最后 不堪重负彻底崩溃。 2.环境及资源的恶化直接导致土地生产 力的下降,导致玛雅高度文明的消失。
教材习题分析
一、本课测评(教材P123) 1.玛雅人来自哪里? 提示:玛雅人是印第安人的一部分,印 第安人的祖先居住在亚洲东部。从生物 遗传学上看,属黄种人;从体质类型上 看,印第安人包括玛雅人属于蒙古人种 的一部分。
故玛雅人的故乡可能在亚洲。大 陆漂移的学说可以证明,他们的 祖先可能穿过白令海峡进入阿拉 斯加,到达美洲大陆。
2.结合《山海经》和殷人东渡,你如 何评价中国人到过美洲的观点?
提示:结合材料和自己的分析阐述,言
之成理亦可。
第六单元 玛雅文明的消失 第4课 玛雅文明的假说
学习目标概览
目标内容
1.玛雅人的来历
2.玛雅文明的渊源
3.古典期玛雅文明失落的原因
理解导向
1.从生物遗传学、地质学的角度理解, 印第安人的故乡可能在亚洲 2.玛雅文明并不是外来文明在中美洲的 简单移植或复制,而是有其多元性、多
样性
学习目标概览
课前自主学案
1.文明扩散论说:美洲文字源于欧洲或 其他大陆文明的传播。论据:玛雅 —— 中国文化连续体假说,认为源于同一祖 型文化。 2.玛雅人祖先创造说:“大三角”范围 内的所有遗址在文化上具有同一性。论 据:历史没有记载其他民族到过,所见 遗迹也是土著居民的创造物。
玛雅文明之谜的介绍

玛雅文明之谜的介绍玛雅文明,是古代分布于现今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萨尔瓦多和伯利兹5个国家的丛林文明。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玛雅文明之谜的介绍,希望你喜欢。
玛雅文明之谜的基本简介玛雅历史分成前古典期、古典期及后古典期。
古典期是全盛期(约4世纪-9世纪),此时期文字的使用、纪念碑的设立、建筑的兴建及艺术的发挥均在此时期达于极盛。
玛雅从来不像希腊及埃及等文明拥有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全盛期的玛雅地区分成数以百计的城邦,然而玛雅各邦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及习俗传统上却属于同一个文化圈。
玛雅文明是世界重要的古文明之一。
玛雅人拥有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准、独特的象形文字,在数学和天文学等方面也有极高成就。
然而,玛雅文明的来源却依然被浓雾笼罩。
一个国际科研小组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提出,玛雅文明并不是玛雅人独立创造的文明,而是可能源自多种文化的交流融合。
古代的文明,都与一条或两条大河有着密切的联系。
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称,埃及就是尼罗河的馈赠。
中国古代文明则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可以称为东亚的“两河流域”,古代印度的文明发祥于恒河和印度河。
但是,令人意外的是,美洲的玛雅人却偏偏把他们那些异常繁荣的城市,建筑于深山的热带丛林之中。
这似乎是一个大哑谜,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拿不出有说服力的解释。
玛雅文化和天外来客是当代两个不解之谜。
为了揭开它们神秘的幕纱,世界上许多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了大量的探索。
艾利克和克瑞希.乌姆兰根据现代宇航和考古方面的新发现,作出了一个大胆而离奇的结论:玛雅文化和天外来客是联系的。
所有的玛雅文明全笼罩一层谜,就像是拒绝我们去解析般地,闭锁于黑暗之中。
的确,至目前为止是己有许多关于九世纪时,玛雅灭亡一事的假设说法。
如洪水、地震、飓风等等的天变地异说;传染病说、因人口膨胀、反覆从事火田工作引发农地贫瘠等的经济问题说;外敌入侵,都市间的战争、农民判乱等等的社会问题及集体自杀说等等不胜枚举,但却无一种说法有充足的证据予人采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第六单元玛雅文明的消失
第4课玛雅文明的假说
知识目标
1、玛雅人的来历
2、玛雅文明的渊源
3、古典期玛雅文明失落的原因
能力目标
1、利用现存的典籍、遗物及现代遗传学、地质学知识加以分析
2、运用玛雅文明与其他地区文明比较,判断其渊源
3、运用社会学及考古资料加以论证
情感目标
1、比较玛雅人与其他地区人种,尤其是与亚洲特别的关系,更深切了解祖先文明
2、拯救玛雅文明,珍爱人类文明的成果
3、借鉴文明失落的原因,关爱人类今日之生存环境,免蹈覆辙
教学重点
玛雅人与玛雅文明的溯源。
教学难点
玛雅文明失落的原因。
教学方法
情景再现、历史比较、课堂辩论
教学过程
本课教材通篇以假设为前提,引文以引人入胜的步步设问为先导,客观的叙述了玛雅文明研究的各种观点。
假说,就是探究,因此,通篇课文充满了探索,文字可读性强,建议教师打破常规,组织学生课前搜集材料,撰写小论文,课堂采取论辩的形式,消化吸收,深化教材的内涵。
第一目“玛雅人的来历”
教材首先肯定玛雅人是中美洲的最早居民,也是真正的主人。
但玛雅人又来源于何方?是土生土长还是移民?因为历史文献没有任何记载,只能从生物的、社会的(人种肤色)和自然的(地质学)等方面加以分析,并推测其结论是玛雅人→印第安人→蒙古人种→美洲分支→黄种人→根在亚洲。
在地质学上推测其结论是亚洲→白令海峡→美洲阿拉斯加→美洲大陆和岛屿(包括玛雅地区)。
由大胆设想到小心求证,证明玛雅人是其亚洲移民;黄种人中蒙古人的后裔。
教材用一幅玛雅人的彩陶论证玛雅人具有中国人(蒙古人种)的体貌特征,如面孔方正,肤色黄中透红,黑头发黑眼睛,单眼皮,鼻梁扁平(区别欧罗巴种高大挺直),使其直观。
教学建议:可以让学生搜集各大洲人种特征的直观图,比较论证玛雅人(印第安人)属于亚洲人、蒙古黄种人的论据。
同时根据大陆漂移假说,将世界各大洲比拼成一幅图,用计算机模拟逐步散开,再勾勒出一条远古时期玛雅人沿亚洲到美洲大陆的路线图。
教师同时也应提出下列设问:最早玛雅人为什么要背井离乡?是捕猎、逃难、迷途,还是亚洲自然条件生存环境恶化?抑或一种神秘的超自然的力量驱使?
第二目“玛雅文明的渊源”
教材首先提出目前人们分歧和争论较大的问题是谁创造了玛雅文明,究竟是土著还是异域远方的外族?教材罗列了三种主要观点,一种是前来美洲的西方人,主要是种族主义者,由于其阶级立场的不同,主观臆测,对印第安文明视而不见,不屑一顾,甚至制造谎言,但又无法面对客观存在的高度文明,只能以其文明扩散论来解释,将玛雅文明追溯到欧洲或其他大陆更高的文明。
问题是,持这种观点的人并不在少数。
教材的“历史纵横”中,就叙述了有学者提出“玛雅──中国文明连续体”的假说,认为两种文化可能源于同一种祖型文化。
如中国学者王大有等人经过长期研究,从不同角度证实了玛雅文明根在中国,它是中国文明的一个分支。
如
玛雅语与汉语的基本词汇很多是相同的,如“人”“天”“昊”,巴蜀金文与玛雅象形文字有共同的符号和组合方式,从古蜀文物及文献关于蜀人与中原,与美洲的关系记载来看,这种联系绝不是巧合,黄帝及其子孙与蜀人联姻,少昊曾在蜀生活,又一起去美洲;古老的文字在蜀和中美洲同时保存下来是完全可能的。
玛雅人的十二生肖为虎、兔、龙、猴、狗、猪及六种与我国不同的生肖。
这一点说明玛雅人迁出中国时十二生肖未定型或未统一,也可能是玛雅人对十二生肖作了改动,就像伊朗人用鳄代替龙、用豹代替猪一样。
人祭。
玛雅人用活人的心祭太阳神。
如《礼记·明堂位》说:“有虞氏祭首,夏后氏祭心……”甲骨文记载的人祭成千上万!周代有了俑代替人殉,才结束了活人殉葬的历史。
但《后汉书》记载巴人的廪君为虎图腾,让虎喝人血。
直到20世纪60年代,佤族“猎人头”的习俗才渐渐被取消。
尚玉器。
中国与美洲对玉器的喜爱已经超过了日常生活的范围,而是与社会发展阶段密切联系在一起了。
商代人对玉的崇尚和利用,达到了自兴隆洼文化(约8 000年前)以来中国玉器文化的顶峰。
看玛雅文物,玉器非常精美、丰富,除了中国,还有什么地方有这么辉煌的玉器文化?
教材又列举另一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这些遗迹归属于玛雅人的祖先,完全是土著居民的创造,明确接受了它们是在当地和美洲起源的观点,并指出这种看法有许多人接受。
第三种观点实际上是上述两种观点的综合。
认为上述两种观点并不矛盾,但也不是玛雅文明是外来文明在中美洲的简单移植或复制,尤其举例,美国大陆有玉米文明,而其他文明地区则有水稻文明和小麦文明,并由此结论是文明起源的多元性,多样性,以及人类是按照大致相同的规律发展进化的。
教学建议。
玛雅文明的渊源,至今尚无定论,今后若干年恐怕也很难有结论,故不妨组织学生搜集材料,寻找论据,写成历史小论文,或组织辩论会,可能会更有助于学生探究性学习。
第三目“古典期玛雅文明失落的原因”
教材指出它是玛雅研究中的热点与难点。
所谓“热点”,因为随着考古挖掘的越来越深入,玛雅文化吸引众多研究者、爱好者。
惟其难点,因为众多研究者拿不出足够的证据,使其观点趋于一致,只能作为假说。
教材列举了目前考古学界对玛雅文明湮没提出的许多假说。
事实上,有关假说还远不止这些,如最近有学者提出,在遥远的古代,美洲热带丛林中可能来过一批具有高度文明的外星智能生命,他们走出飞船,教给了尚在原始时代的玛雅人各种
先进知识,然后又飘然而去。
他们被玛雅人奉为天神。
玛雅文化中那些令人难以理解的高深知识,就是出于外星人的传授。
外星人离去时,曾向玛雅人许诺重返地球,但在玛雅人的祭司预言天神返回的日子里,这些外星人并未重新返回。
于是,这导致了玛雅人对其宗教和祭司统治的信心丧失,进而引起了整个民族心理的崩溃,终于使人们一个个离开故乡,各自走散,玛雅文化就这样消失了。
教材将其归纳成自然和社会两种因素进行了分析。
美国学者布朗和维彻认为,玛雅文明的覆灭可能正是社会高度发展所带来的不稳定造成的恶果。
在长达千年的时间里,玛雅社会也许经受了战乱、饥荒等种种灾难的打击,直至最后不堪重负彻底崩溃。
布朗认为,促使玛雅文明瓦解的导火索不一定是某些重大事件,对于一个处于极度不稳定状态的社会体系来说,即使是很小的干扰,对它来说也可能是致命的。
就像一个无足轻重的小雪团可以造成大规模的雪崩一样,某些相对平凡的事件,比如一场普通的战争、一次不合时宜的政变或经济衰退等都有可能成为曾经辉煌灿烂的玛雅文明的终结者。
如果玛雅社会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环境中,也不排除其最终的消亡是由一系列不幸事件,比如战乱加上收成欠佳共同作用的结果。
最近考古工作者发现,后期玛雅社会已经产生了集约化程度很高的农业系统。
这种系统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对土地的治理上:在坡地,清理丛林以后,土地被垒成了台地以防止水土流失;而在低湿地区采取了网格状的排水沟,不仅可排除洪水,而且利用沟中的淤泥来垒高地表。
当时玛雅人主要的作物是玉米和大豆,也有棉花、可可之类。
但是,热带雨林地区土壤的侵蚀非常严重,今天看来这些土地的3/4属于侵蚀高敏感地区,在这种地区,一旦森林植被破坏,土壤也就随之流失。
而农业用地,木材以及燃料的需求,都使森林的消失不可避免;与之相关的是河流中泥沙的含量增高,造成低地和沟渠的淤塞,地下水位的抬升。
另外,玛雅社会不饲养家畜,因而对土壤中的有机肥的补给不足,环境及资源的恶化直接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威胁着玛雅文明的生存。
公元800年,食品的生产开始下降,墓葬发掘显示出婴儿和妇女因营养不足而大量死亡。
随之而来的是统治者和军队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并频繁发动城市之间的战争。
在随后的几十年内,高死亡率导致人口锐减,城市逐渐变成了废墟,整个丛林只剩下少数的幸存者,历史上又一个高度的文明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