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第八章解释题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解析教师工资不高,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想当老师? 教师这个职业,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体面,毕竟是教书育人,培养祖国的栋梁之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与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1.使学生能从日常营养学的角度懂得西红柿是蔬菜,又能从专业植物学的角度,懂得西红柿是植物的果实,它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 )。

A.逐渐分化B.循序渐进C.启发性D.巩固性【答案】B。

解析: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

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次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本题中教师根据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先使学生从营养学的角度懂得西红柿是蔬菜,再从植物学的角度懂得西红柿是植物的果实。

因此选择B。

2.倡导民主德育观,把培养健全人格作为教育目标,认为( )。

A.价值澄清模式B.认知模式C.社会模仿模式D.体谅模式【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德育的模式。

体谅模式假定与人友好相处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首要职责。

它以一系列的人际与社会情境问题启发学生的人际意识与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

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

因此此题选择D。

3.四色说又称为拮抗说,该理论假设视网膜上存在着三对感光色素,他们在光刺激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这一理论是由( )提出的A.拉瑟福德B.黑林C.沃克D.梅耶【答案】B。

解析: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四色说:色盲分两种,全色盲和部分色盲。

全色盲只有黑白视素,只能看到黑白和各种灰色。

部分色盲有两种,1红绿色盲就是没有红-绿视素。

2黄蓝色盲,就是没有黄蓝视素。

4.明暗相邻的边界上,看起来亮处更亮,暗处更暗了,这是( )A马赫带现象 B同时对比 C继时对比 D感觉对比【答案】ABD。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模拟巩固试题附答案(八)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模拟巩固试题附答案(八)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模拟巩固试题附答案(八)1.小说《荒原狼》被誉为德国《尤利西斯》,主人公身上有“狼性"和"人性"的对立,看不到出路,小说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一般中年知识分子的孤独,仿徨和苦闷。

这部作品的作者是A.赫尔曼·黑塞B.阿尔贝·加缪C.威廉·福克纳D.辛克莱·刘易斯2.()的掌握和运用程度是衡量教师职业专业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标志。

A.专业技能B.专业情操C.专业知识D.教学方法3.教师经常辱骂学生,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最后轻生。

应对教师依法追究()。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责任D.全部责任4.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

A.教育的国际化趋势B.素质教育C.新课程改革D.教育改革的实践5.抗生素的发现为人类抵抗细菌感染提供了有力武器,但抗生素的滥用也会造成危害。

下列选项中,发现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的科学家是( )A.朱既明B.屠呦呦C.巴斯德D.弗莱明6.《三字经》中"融四岁,能让梨"的"融"指是:()A.孔融B.马融C.符融D.祝融7.有关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演示文稿中的幻灯片中的版式必须一致B、模板可以为幻灯片设置统一外观C、只能在窗口中打开一个演示文稿D、用“新建”菜单可添加新幻灯片8.所有安徽来京打工人员,都办理了暂住证;所有办理了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有些安徽来京打工人员当上了门卫;有些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也当上了门卫;所有的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都未获得就业许可证。

如果上述断定都是真的,则除了()项,其余的断定也必定是真的。

A、所有安徽来京打工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B、没有一个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办理了暂住证C、有些安徽来京打工人员是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D、有些门卫没有就业许可证E、有些门卫有就业许可证9.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A、《楚辞》B、《诗经》C、《九歌》D、《声无哀乐论》10.强调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国民和全体适龄儿童,反映了素质教育的( )。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库全考点含答案解析2023年版(全)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库全考点含答案解析2023年版(全)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库全考点含答案2023版1.晓东在记忆英文单词时,如果不对其加以复述,这个单词在他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

这种记忆现象是()。

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内隐记忆2,在张老师组织的百人大合唱中,如果增加一至两个人,小红感觉不到音量的变化,如果增加到十个人左右,小红就能明显地感觉到音量的变化,这种刚刚能使小红感觉到的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称为()。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3.学生小辉由于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种现象为()。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4,进入初中后,小磊为了赢得在班级的地位和满足自尊需要而刻苦学习,根据奥苏贝尔的理论,小磊的学习动机属于()。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内驱力D.生理内驱力5.小丽在学习时为了记住数字、年代等枯燥无味的知识,常对其赋予意义,使记忆过程生动有趣,小丽使用的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B.精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计划策略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时间一般不超过一分钟,通过复述,短时记忆可以转化为长时记忆。

题干中晓东在记忆单词时,单词在头脑中只能保持几十秒,这种记忆是短时记忆。

A选项,瞬时记忆是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这叫瞬时记忆,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瞬时记忆经过注意进入短时记忆。

不符题意,故不选。

C选项,长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甚至是终身难忘,保持容量无限。

不符题意,故不选。

D选项,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的程度,可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内隐记忆是指语言无法表达的记忆,不符题意,故不选。

故本题选B o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别量叫差别感觉阈限,因此刚刚能够引起小红感觉到音量变化的最小差异是差别感觉阈限。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附解析(八)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附解析(八)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全真模拟考试试题附解析(八)1.下列关于教师职业责任的发展趋势说法不正确的是( )A.社会发达程度越高,教师职业的劳动越复杂,所负担的责任就越大。

在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就越重要B.教师的职责发展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C.教师的职业责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更新的D.教师的职业责任发展趋于单一专业化2.默认情况下,在Excel单元格中靠左对齐的数据为()。

A.文本B.数值C.日期D.时间3."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万雄兵”描写的是( )。

A.下棋B.战场C.戏台D.房间4.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是()。

A.赫拉B.雅典娜C.阿尔忒弥斯D.德墨忒尔5.某校期末考试后,将学生的考试成绩排名张榜公布。

该校做法()A.体现了学校的管理权B.体现了学校的教育权C.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D.侵犯了学的隐私权6.惠更斯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

A.摆钟B.避雷针C.发电机D.留声机7.某小学王老师认为,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成绩优异就可以了,不用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王老师违背了()。

A.依法执教B.爱岗敬业C.严谨治学D.为人师表8.明清之际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早就指出:“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

”这说明教师具有()的义务。

A.保护学生权益B.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C.尊重学生人格D.教育教学9.找规律填数字是一个很有趣的活功,特别锻练观察和思考能力。

下列选项中,数列“1、3、6、11、( )、32“空缺处的数字,正确的是A.18B.19C.20D.21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行了一项援助欧洲的计划,促进了西欧的联合和经济的恢复并为北约和欧共体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该计划的名称是A.曼哈顿计划B.马歇尔计划C.阿波罗计划D.第四点计划11.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了减轻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可以采取的改革措施不包括()。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高等教育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

姓李名耳,字伯阳。

相传生活在春秋时期。

老子著有《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始祖,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

道家后人将老子视为宗师。

老子的思想主张是“无为”,老子的理想政治境界是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

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他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斯吉塔拉人,是世界古代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之一。

“七艺”即哲学、算术、几何学、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加上“智者派”规定的文法和修辞学。

“寺庙学校”古巴比伦和古埃及的一种学校形式。

由精通数学、天文知识的僧侣执教,传授知识和探讨学问并重。

“雅典大学”雅典大学是希腊最古老和最具影响力的大学,它是当时新成立的希腊国的第一所大学,当时包括修辞学校、阿卡德米学园、哲学学校“吕克昂”以及斯多葛派创立的学校和伊壁鸠鲁派创立的学校。

中世纪大学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在都城临淄设立的我国最早的官办大学,是战国时期政治咨询、学术文化交流中心和诸子百家争鸣的重要场所,是一个有组织、有聘任、有俸禄制度的学术研究中心。

书院教育书院教育﹐是中国传统高等教育中最有价值的一部份。

先秦时候孔子兴办私学,可说是书院教育之雏形;而汉唐时候的精舍,可说是书院的前身;到北宋时候,书院教育才正式确立。

书院教育的最大特色,在于她是由民间学者创办,没有政府的认可与资助,与官办高等学府在许多方面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

二、简答题1、高等教育研究大致可分为哪几个时期?个别研究阶段、组织研究阶段、系统研究阶段2、如何认识高等教育学的性质?高等教育学,就其总体来说,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而就其研究任务来说,既有应用教育基本理论以认识高等教育现象,解决高等教育的任务,又有其研究成果来丰富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的作用。

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心理学)模拟试卷8(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题 2. 不定项选择题 3. 填空题 5. 名词解释题 6. 简答题7. 论述题8. 案例分析题9. 解释心理现象单项选择题题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 )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而且是内容最充实的分支。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学前教育学D.儿童解剖生理学正确答案:A解析: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或分支。

发展心理学研究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部心理发展过程,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0~6、7岁儿童的心理。

2.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是( )。

A.感觉和知觉B.感觉和记忆C.知觉和记忆D.记忆和想象正确答案:A解析: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是其他认知过程的基础。

3.孩子看到桌上有个苹果时,所说的话中直接体现“知觉”活动的是( )。

A.“真香!”B.“我要吃!”C.“这是什么?”D.“这儿有个苹果。

”正确答案:D解析:“这儿有个苹果。

”体现个体的感知觉。

“真香!”体现的是想象。

“我要吃!”体现的是需要。

“这是什么?”体现的是思维。

4.( )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也是手的真正触觉探索的开始。

A.手的无意抚摸B.手的抓握反射C.手脚并用爬行D.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正确答案:D解析:眼手协调动作的出现是出生后头半年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5.从幼儿听觉发展的角度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孕妇在宁静悦耳的音乐环境下对胎儿发展有好处B.胎儿适应噪声环境,对胎儿出生后的适应环境有帮助C.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和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有不同的反应D.以上表述都正确正确答案:C解析:新生儿对不同的声调,声音的纯度、强度、持续时间等有不同的反应。

6.在不理解的情况下,幼儿也能熟练地背诵古诗,这是( )。

A.意义记忆B.理解记忆C.机械记忆D.逻辑记忆正确答案:C解析:机械记忆指对所记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不理解,应用简单的、机械重复的方式进行记忆。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八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八

教师资格考试幼儿教育学模拟试题及答案八一、单项选择题1.199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育要以( )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

A.跳舞B.游戏C.唱歌D.识字2.《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寄宿制幼儿园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得少于( )。

A.1小时B.2小时C.3小时D.3.5小时3.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由独自搭建发展为能与同伴联合搭建,主要反映了游戏中幼儿( )。

A.运用材料的水平B.确定游戏主题的水平C.社会性发展的水平D.建构形式发展的水平4.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

A.幼儿游戏B.幼儿学习C.教师有计划的教学D.幼儿的一日生活5.实施游戏化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游戏活动的()。

A.自主化B.社会化C.虚构化D.教育化6.幼儿夏季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应少于()。

A.3-4个小时B.2-3个小时C.5-6个小时D.半小时7.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是( )。

A.创造性游戏B.有规则游戏C.表演游戏D.个人游戏8.幼儿园的“娃娃家”游戏属于( )。

A.结构游戏B.表演游戏C.角色游戏D.智力游戏二、名词解释1.创造性游戏2.有规则的游戏3.结构游戏4.假装游戏5.自主性游戏6.间接指导7.亲子游戏8.体育游戏三、判断题1.在幼儿进行游戏活动时,教师千万不要干扰其活动,否则会限制幼儿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2.幼儿是独立的人,因此教师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

3.幼儿自发的游戏会打乱教师的正常教学计划,应该加以限制。

4.游戏中可以融入知识教学,也可以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

5.某个游戏中往往只能体现出游戏的一个方面功能,教师只要抓住这一个点就可以了。

6.幼儿进行游戏活动的意义往往不在于游戏本身,而是背后潜在的能力发展。

7.游戏是一种独特的活动,与幼儿生活、学习等没什么联系。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B.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是融于游戏等活动中的。

2.C.幼儿体格正处于发育期,身体发展是其他各个方面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足够的户外锻炼活动。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库全考点含答案解析2023版(全)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库全考点含答案解析2023版(全)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题库全考点含答案2023版1.小军由于〃锐角三角形〃知识掌握不好而影响了〃钝角三角形〃知识的掌握,这种现象属于()。

A.纵向迁移B,横向迁移Cjl项应迁移D.重组迁移2 .小马上课时总害怕回答问题,他发现自己坐在教室后排时可减少被老师提问的次数,于是,他总坐在教室后排。

下列哪种强化方式导致了小马愿意坐在教室的后排?()A.正强化B.负强化C,延迟强化D.替代强化3 .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途,小丽只想到了纽扣可以钉在衣服前面用来扣衣服,却想不到纽扣可以制作成装饰品、点缀衣服等其他用途。

这种现象属于()。

A.功能迁移B,功能固着C.功能转换D.功能变通4 .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

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A.元认知知识B.元认知知识C.情境性知识D.斯惜口识5•如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结构化程度很高,又必须在较短时间加以掌握,他们最宜采用的学习形式是()。

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合作学习D,互动学习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习迁移的分类。

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横向(水平)迁移和纵向(垂直)迁移。

横向迁移也叫水平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继学习内容在难度、复杂程度和概括层次上属于同一水平。

题干中〃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属于同一概括水平,因此题干所述属于横向迁移。

A选项,纵向迁移也称垂直迁移,是指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是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之间产生的影响。

〃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属于同一概括水平,不符题意,故不选。

C选项,顺应性迁移是指将原有认知经验应用于新情境时,需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形成一种能包容新旧经验的更高一级的认知结构,以适应外界的变化。

不符题意,故不选。

D选项,重组性迁移是指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调整各成分间的关系或建立新的联系,从而应用于新情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指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目标或预期结果,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体要求。

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

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和时代中,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直接或间接形成的对教育的认识或看法。

它主要表现为教育指导思想如教育方针、办学思想等和各种教育观念如人才观、质量现等。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或某一专业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是国家总体教育目的在不同教育阶段或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具体化。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以全面提高人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当代中国教育的导向思想。

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就是个人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多方面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一19世纪上半叶,以卢梭、洛克、裴斯泰洛奇等人为代表。

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个人需要来确定。

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是在19世纪下半叶产生的,代表人物有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

其基本观点是主张教育目的应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