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09 测绘2009092503 程志山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第四,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
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所以,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就要看到它的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社会主义的本质 和根本任务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毛泽东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初步探索;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3、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 生产力。 难点: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 路的初步探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十月革命前,俄国是欧洲生产力最落后的国家之一。1910 年的生铁产量和煤产量只有300万吨和2500万吨,大大低于英 国的1000万吨和2.7亿吨,德国的1500万吨和1.5亿吨,与美国 相比就更落后了。但是,1928—1938年,苏联只用了两个五 年计划的时间,制造业的产量就增加了7.5倍多,一跃到仅次 于美国的第二位。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的经济遭到很大的 破坏,美国却在战争中发了横财,但是,战后苏联经济的发 展一直快于美国。1951—1982年,苏联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 速度比美国高出1-2倍,由于苏联的发展速度快于美国,使得 苏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日益缩小。1950年苏联的工业总产 值不到美国的30%,1980年已达到80%以上,国民收入1950 年是美国的31%,1980年达到67%,许多产品的产量,如机 车、石油、生铁、钢等则先后超过美国,在科学技术、教育 文化和军事力量方面,在不少领域苏联都有优势或与美国旗 鼓相当,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就是苏联制造并送上太空 的。
邓小平为什么重提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主 义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在新的时代、 新的条件下,应当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没有完全搞清楚。 2、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搬照抄苏联模式 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如何认识和突破苏联模式及其相应的落后于时代 的社会主义观念,我们还没有搞清楚。
毛概 第5章试题及答案

第五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论是在()A、1987年党的十三大B、1992年的南方谈话C、1992年党的十四大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坚持改革开放B、发展生产力C、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3、邓小平曾说:“现在我们虽说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这说明()A、我国实际上还处在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B、我们搞的社会主义事实上是在补资本主义的课C、我国的生产力不发达,还没有摆脱贫困4、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A、能否消除剥削现象B、能否实现社会公正C、能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5、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A、革命B、改革C、阶段斗争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A、解决思想,实事求是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7、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A、共同富裕B、按劳分配C、生产力发展迅速8、党的十六大以来,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A、本质属性B、本质C、核心内容9、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A、理论前提B、核心内容C、思想基础D、精髓10、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B、社会主义本质论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说1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完善公有制B、消灭私有制、消除剥削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发展社会生产力12、“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核心是()A、生产力标准B、经济发展水平标准C、综合国力标准D、人民生活水平标准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坚持公有制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最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断指明了()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C、从生产力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D、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E、社会主义的优越性3、如何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A.必须集中力量把经济搞上去B.必须抓住机遇,珍惜机遇、用好机遇C.必须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D.必须使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E.必须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4、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是()A、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B、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D、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统一E、两者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的统一5、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最终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论断指明了()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C、从生产力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D、从生产关系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E、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三、简答题1、简述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的内容。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2.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5.既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的是: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4)
联系实际,论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酌情给1—6分。
四、论述题(15分)
1.请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5)
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在改革中,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只能根据:
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
8.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四章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四、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十六大报告:把发展
作为执政兴国的第 一要务是由党的执 政地位所决定的, 是对执政规律认识 的深化,也是党实 现对所承担的历史 责任的需要。
第一,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 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党所处的地位:夺取政权 党所肩负的任务: 革命 求解放
在《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中,党中央第一次
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人才强国战略的基本含义是: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 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
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
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 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
(《邓小平文选》第3卷)
邓小平:“发展才是硬道理”
(《邓小平文选》第3卷)
邓小平南方讲话
为什么说“发展是硬道理”?
第一、中国发展的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中国发展将会增强制约战争的和平力量。 “中国威胁论” 第二、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第三、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
(《毛泽东文集》第七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二)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
上多次强调了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性。
邓小平:“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 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 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 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 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 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 切的标准。”
社会主义本质论

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含义和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包含着五个基本点两个层次的内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第一个层次内容,它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第二个层次的内容,它指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根本任务是实现根本目的的手段和基础,根本任务是为实现根本目的服务的。
“解放生产力”是变革性的革命,是对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有生产关系和僵化的经济、政治体制模式进行革命性变革的斗争。
“发展生产力”就其狭义理解而言是指在一定生产关系范围内,通过对生产力要素的更新或合理科学的组合,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原有生产力水平,实现社会进步。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是各有侧重的两个命题:前者重在要求变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后者重在要求调整、改变生产力的自身结构和水平。
同时,二者又是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两个命题,前者为后者创造基本条件和基本前提;后者是前者的必然延续和具体体现。
二者都是围绕改进现有生产力状况这一目标而展开的。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建设起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的物质基础。
这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命运的客观规律。
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就是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因此,发展生产力自然就成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这点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长期以来,人们都认为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才是解放生产力,只有推翻剥削制度和废除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才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就只有发展生产力而没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了。
邓小平总结了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不仅存在着发展生产力的问题,而且确实存在着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因为,现有的各种旧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传统的观念、习惯势力,也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五、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30.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发展生产力之所以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由人类社会物质基础和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
邓小平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内容,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也归结到发展生产力,强调“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
过去我们离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搞社会主义,其教训极其深刻。
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先把经济搞上去,一切都好办。
”只有紧紧抓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根本任务,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综合国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社会主义本质才能得以实现。
(2)发展生产力之所以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
以往我们讲社会主义优越性忽视了社会主义在发展生产、提高人民生活上的优势,以致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发生了偏差。
总结这一历史经验,邓小平指出,我们相信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社会主义优越性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方面,但最根本的优越性应该体现在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方面。
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根本表现,是能够允许社会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高、更好。
他强调,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
把社会主义优越性最终归结到发展生产力和改善人民生活上,就为确定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提供了新的依据。
(3)发展生产力之所以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还是社会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是依据生产力发展的不同程度把共产主义社会划分为第一阶段与高级阶段的,他在论证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历史联系时始终将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置于首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txt*一篇一篇的翻着以前的的签名,那时候的签名有多幼稚就有多么的幼稚。
你连让我报复的资格都没有-〞好想某天来电显示是你的号码。
好想某天你的状态是为我而写。
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邓小平总结社会主义经验教训而强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
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中,生产力的发展像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一切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也是社会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发展的最终动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至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科学的生产力观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石。
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提出“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这里所说的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就是指要尽快地发展生产力,已经包含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后来邓小平总结我国历史经验教训,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建立强大的物质基础,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在于它能够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就在于它最终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和一切私有制社会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使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能够逐步得到满足。
如果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力发展的速度比资本主义国家慢,不能取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社会主义制度就会失去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就会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甚至有失败的危险。
历史的经验教训,特别是近年来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教训证明,社会主义生产国发展得快不快,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搞得好不好,始终是涉及国定政局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大事。
我们曾经试图通过连绵不断的政治运动、不停顿地搞阶能斗争来巩固社会主义,实践证明这是完全错误的。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抗争,已经转移到综合国力的较量,资本主义暂时还占有优势。
这种形势下,社会主义如果不尽快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国力,何以谈得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何以谈得上战胜资本主义?关于这个问题,邓小平看得最透彻。
他反复强调,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迫切需要。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地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在社会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已不是主要矛盾,社会生产和需要的矛盾就突出出来,其内涵和表现形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又是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现在仍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社会的物质产品还不丰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还不发达,远远不能满足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发生活还不富裕,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处于贫困状态,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还不能充分显现。
因此,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
而大力发展生产力,把经济尽快搞上去,是解决现阶段主要矛盾的唯一途径。
生产力的发展的解决中国各种问题的关键和基础。
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的,社会发展也是全面的。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是一个社会整体性变迁和进步的过程,包括经济、政治、文化
等各个领域的全面发展。
但是,最根本的还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实现经济的现代化。
经济是基础,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最根本的条件。
邓小平指出,搞现代化,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
从根本上说,社会生活的全面进步,关键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不论是民主政治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必须以物质文明的建设为基础,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条件。
不大力发展生产力,没有社会物质财富的迅速积累和暗加,就谈不上社会的全南发展和进步。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原因:
第一,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第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的内在要求。
只有不断发展生产力,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第三,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第四,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我们只有不断的发展生产力,才能解决现存的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这一主要矛盾。
社会主义才能平衡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