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合集下载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

09 测绘2009092503 程志山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第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觉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第二,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是联系在一起的;第三,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第一,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搞两极分化;第二,把消灭剥削看作是一个过程,当作建设社会主义的一项长期任务,逐步进行;第三,对于将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方式和方法,对小平也做过一些原则设想。

(三)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第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原则要求;第二,共同富裕是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从长远来看,只有实现共同富裕,才能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共产主义创造条件;第四,共同富裕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一个历史过程,不是同步同等富裕,不同于平均主义。

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内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它突出强调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又突出了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的目的。

其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条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而实现共同富裕则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最终目标。

三个方面紧密配合,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共同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所以,我们要完整、准确理解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就要看到它的三部分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性质,是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和固有属性,是社会主义质的规定性和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社会区别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源。

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

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

试述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一、社会主义的本质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一段艰难而曲折的过程。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经过深邃的思考,创造性地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而提出一个把建设社会主义的手段和目的统一起来的更高层次的社会主义本质概念,搞清楚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目标,对于统一认识,促进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保证社会主义改革的正确方向,是十分重要的。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为判断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有力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1、社会主义的本质有其理论与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首先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

只有这样,才能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

他把发展生产和增加人民收入称之为压倒一切的标准,实际上已经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核心内容。

同时,邓小平对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他认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也是他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具有更高概括性范畴的重要原因。

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
第三讲 社会主义本质论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 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指出:“我们干革命几十年, 搞社会主义三十多年,截至一九七八年, 工人的月平均工资只有四五十元,农村 的大多数地区仍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 么社会主义优越性?”(DV3 P10-11)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
1985.4,“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 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 1985.8,“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 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 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 楚。” 1987.2,“十三大报告要在理论上阐述 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清楚我们的改革是 不是社会主义”。
思考题
1、社会主义建设的首要问题是什么?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3、如何正确理解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 论? 4、如何正确理解“消灭剥削,消除两极 分化”? 5、如何正
“宁肯要穷的社会主义,不要富的资本主 义。其本质就是说,社会主义就是穷的。 马克思主义历来认为,社会主义要优于 资本主义,它的生产发展速度应该高于 资本主义。所以,林彪‘四人帮’完全 背离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原 则。”(DV2 P312)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
1、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 1980.4,“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包 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 想”。 1980.6,“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 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 不是完全清醒的”。 1984.10,“这次经济体制改革的文件好, 就是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基本内 涵
(1)社会主义本质论,将“解放生产 力,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反映 了社会主义必须注重生产力发展的客观 要求,明确了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根本任务。

蒋建平-社会主义本质是实践基础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蒋建平-社会主义本质是实践基础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蒋建平,吕红征. 社会主义本质是实践基础上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J].前沿,2003(3).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包括了二个层次,即生产力层次和生产关系层次。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属于生产力层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属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层次。

社会主义本质是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统一。

这二个层次内在的统一、辨证综合,全面揭示社会主义本质内涵。

一、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内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揭示了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联系。

把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内容具有实践依据。

1、在社会主义以前特别是私有制条件下生产力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和发展。

在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力的解放最根本的是人的解放,生产力的发展最根本是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原始社会,人刚从自然界分离出来,人的自由程度非常有限。

私有制的出现是历史一大进步,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由于劳动者与剥削者处于对立两极,人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解放。

所以,在以人的依赖和物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历史时期,特别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阶级社会里,劳动者的被奴役地位决定生产力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和发展。

2、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最伟大、最深刻的实践。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无产阶级以暴力彻底摧毁私有制和旧的国家机器,剥夺剥削者,从根本上改变劳动者被奴役的地位。

这种劳动者地位的改变正是生产力解放最深层次的内容,是最高意义上的生产力解放;第二,社会主义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还存在一些不适应的环节和方面,需要在坚持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调整。

这种调整、变革的内在要求和现实表现就是改革,它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第三,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以苏为鉴”
要学会建设一个新国家,首先要从学习别人的经验开始
1、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主要是学习苏联 2、学习苏联不能代替对本国的建设道路的探索
“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同 时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 乏独立自主的能力。这当然不是长 久之计” 。——毛泽东
2、《论十大关系》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 十大关系》的讲话中,一开始 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 方针,这就是:“要把国内外 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 会主义事业服务。”
2、人的发展:
每个人有安全感、归属感,民主法制,人权 保障,诚信友好,安定有序,人尽其材,各得其 所,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
中华巨龙的腾飞
——改革开放的历程
三、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要使我们党始终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 的发展要求,始终代 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 进方向,始终代表中 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 利益。” ——江泽民
生产力 生产关系 生产目的
※ 社会主义本质分解表
经济发展 → 速度与效益统一 →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宏观
发展
社会发展 → 公平与效率统一 →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微观
人的发展 → 手段目的统一 →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特点
1、突出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 发展。” ——邓小平
中国关于社会主义的实践
苏联“8.19”事变
老 大 哥 的 红 旗 倒 了
我们总结了几十 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 社会主义是什么,马 克思主义是什么,过 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 清楚。
我国社会主义在改革 开放前所经历的曲折和 失误,改革开放以来在 前进中遇到的一些困惑, 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这个 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论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论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论社会主义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姓名:户晓莉学号:MG09001011专业:产业经济学院系:国经贸学院1992年1月,邓小平同志在南巡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

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同志的论述言简意赅。

在这个论述中,邓小平同志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看成是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前提和基础。

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要消除两极分化,使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这些本质的生成和表现,有赖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邓小平同志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项内容。

我认为,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项内容,思想非常深刻,很值得深入研究。

一、邓小平同志提出这项观点的立场纵观邓小平选集,追寻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他根本蔑视那种从主管设定出发,从原则出发,从本本主义出发的错误思想和方法,二是从现实的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出发。

邓小平同志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确定事物的本质属性,要把人的实践作为实际的确定者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们是为了实践的需要而去认识事物的,去区分事物的本质和属性的。

我们知道,70年代末,中国改革潮初生,一些地方的农民冲破人民公社所有制束缚,创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符合农村生产力状况和农民需要的生产关系。

这种改革在农村迅速推广。

几年时间,农村生产力得到空前发展。

农村改革的巨大成功,解放了全国人民的思想,农村改革的思路引入城市,出现了现代中国进程中的第二次“农村包围城市”的壮观。

同时,对外开放,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设备,引进人才,使中国与世界连成一体。

这加速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有很大的提高,社会主义基础更巩固了。

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主要生活领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社会主义赋予新的内涵,大多数人对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五.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3.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5.既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又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的是: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
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4)
联系实际,论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酌情给1—6分。
四、论述题(15分)
1.请联系实际谈谈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5)
6.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7.在改革中,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只能根据:
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
8.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
C.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从华西村看社会主义本质

从华西村看社会主义本质

从华西村的发展看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觉得华西村是全国农村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典型。

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一是把生产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

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于振兴农村经济。

华西村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个硬道理,四十多年来迈出具有历史意义的四大步:“七十年代造田”——上世纪70年代,华西人用七年时间战天斗地,重造华西村地貌,实现亩产一吨粮,成为农业样板村;“八十年代造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调整产业结构为突破口,华西村展开第二轮艰苦创业,成为亿元村,实现农村工业化;“九十年代造城”——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华西村大力推进中心村的城镇化进程,中心村民实现集中居住,过上了城镇化的生活。

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二华西村的人均收入都不错,但是没有很大的收入差距,就是说,他们务求大家都生活在小康水平,没有剥削,没有两级分化,大家都可以安居乐业。

而且他们在搞经济的同时,他们也关注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自然环境的共同发展。

2004年,华西村人均工资收入12.26万元。

同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

华西人的收入是全国农民的41.76倍、城镇居民的13.01倍。

同时,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保体系,增加村民的保障性收入。

目前,华西村凡年满50岁的妇女和55岁以上的男子,均享受各种福利补贴,包括医疗保障、就业保障、养老保障以及教育保障。

在吴仁宝的有效的管理政策和方法之下,路边的野花没人采,领导没有人不安分守己。

这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之一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三华西村政治文明建设基本实现路径,一是坚持“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把干部的选任权交给村民,由村民自己选出当家人;民主决策——把重大事务的决策权交给村民,每季召开全体职工大会,每周召开全体村民大会;民主管理——成立了由村民代表组成的理财小组,参与日常管理;民主监督——把知情权交给村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