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教研室采访稿
微生物生长 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学课件

3、薄膜过滤计数法
用于计 数空气 或水中 的含菌
数
菌数低样品(如水)→膜过滤→培养→菌落计数
(二)细胞生物量的测定
n 测定细胞干重法
单位体积培养物中细胞物质的干重
n 含氮量测定法
微生物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是比较稳定的,测出微生物 细胞中的含N量后再换算出蛋白质的含量,可用凯氏定 N法 。
蛋白质的含量=氮量×6.25
2.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
微生物群落中数量占少数的微生物的分离纯化
t 抑制大多数其它微生物的生长
t 使待分离的微生物生长更快
使待分离的微生物在群落中的数量 上升,方便用稀释法对其进行纯化。
根据所要分离的菌种特性选用培养基,如:
不同菌对营养的要求
分离真菌,用马丁氏培养基,pH偏酸 分离放线菌,用高氏1号,pH中性偏碱
Chapter 6 第六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环境条件
n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n 第二节 细菌群体的生长 n 第三节 环境条件对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影响
第一节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一. 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二. 细菌群体生长的测定
一、获得纯培养的方法
q 微生物在自然界总是混杂地生活,要 想研究某一种微生物,必须把研究对象 从混杂群体中分离出来。
2、最大概率法 (MPN 法)
§ 将待测菌液作十倍系列稀释,每稀释度3—5个重复,培养后 检查细菌的生长,以有细菌生长的最后三个稀释度的管数作数 量指标,由数理统计表查出近似值,再乘以数量指标第一位的 稀释倍数,即为原菌液的菌数。
例如:某细菌在稀释培养法中生长情况如下:
稀释度:
10—3,10—4,10—5,10—6,10—7,10—8
§ 稀释分离
盐胁迫下大豆抗感品种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盐胁迫下大豆抗感品种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陈昕宇;张真;张早立;宋圆圆;曾任森;卢龙【期刊名称】《河南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24(58)1【摘要】【目的】探究盐胁迫下大豆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及耐盐大豆的根系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方法】以2种耐盐性不同的大豆品种科丰1(盐敏感)和南农1183-2(耐盐)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种植,盐胁迫(120 mmol·L^(-1)NaCl)处理,利用16S扩增子测序技术对其根系微生物组进行高通量测序。
【结果】门一级水平上2种大豆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属水平上不同大豆不同条件下的优势菌属各不相同。
盐胁迫条件下,盐敏感品种根系微生物优势菌属组成无较大改变,耐盐品种根系中,根系促生菌(PGPB)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丰度所占比例明显上升。
共现性网络分析表明,盐胁迫条件下变形菌门为维持根系微生物多样性做出了最大贡献。
对大豆根系微生物组的功能预测表明,耐盐大豆根际微生物在脂类以及氨基酸代谢途径等方面优于盐敏感大豆。
【结论】盐胁迫下2种大豆根系微生物的多样性发生改变,假单胞菌属是盐胁迫条件下耐盐大豆根系微生物的优势菌属,大豆根际的假单胞菌属或可成为盐胁迫下大豆栽培及土壤改良的可利用资源。
【总页数】10页(P59-68)【作者】陈昕宇;张真;张早立;宋圆圆;曾任森;卢龙【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5.1【相关文献】1.盐胁迫下陆地棉耐盐品种根系的抑制消减文库构建2.水稻条斑病抗感品种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分析3.盐胁迫下枯草芽孢杆菌NCD-2对番茄促生作用及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4.盐胁迫下栽培大豆与野生大豆根系离子流及转录组分析5.嗜碱假单胞菌Ej2浸种对盐胁迫下水稻根系内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瘤胃微生物的研究进展111

瘤胃微生物的研究进展朱河水1,陈宇2,刘记强1(1.河南农业大学,郑州 450002;2.河南省畜牧局,郑州 450008)摘要:瘤胃微生物的活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作者对蛋氨酸、肽类、有机酸、不同日粮类型等对瘤胃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影响及相关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对生产实践中合理使用添加剂,增强瘤胃微生物的利用率,提高反刍动物的生产性能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微生物;瘤胃中图分类号:S81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7236(2007)0920014203 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的消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反刍动物对各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情况受瘤胃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之间的数量比例影响,同时瘤胃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一方面受动物有机体分泌的活性物质的调节,另一方面受日粮中不同物质的影响。
利用各种物质调控瘤胃微生物的活动,从而增强反刍动物的消化功能,提高其生产性能已是现在反刍动物研究中的热点。
目前有关瘤胃微生物的研究多采用瘤胃液体外培养的方法,同时现代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也得到了应用。
作者就目前有关瘤胃微生物的研究情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蛋氨酸对瘤胃微生物代谢活动的影响蛋氨酸(Met )是动物的必需氨基酸,也是反刍动物的限制性氨基酸,由于瘤胃微生物的发酵降解,日粮中直接添加蛋氨酸不能明显增加其进入小肠的量,但可以影响瘤胃微生物的活动,间接影响动物的消化和吸收。
在无其他氮源和碳源的条件下,体外培养的瘤胃液中添加Met ,对微生物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无明显影响,但可使产物中游离甘氨酸(Gly )含量和Met 含量极显著增加。
培养液中收稿日期:2007203219作者简介:朱河水(1975-),男,河南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反刍动物生理生化研究。
通讯作者:刘记强。
游离半胱氨酸(Cys 2s )和丝氨酸(Ser )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培养16h 培养液中的游离组氨酸(His )含量较培养8h 显著提高。
由此可见,Cys 2s 、Ser 和His 可能对以Met 为唯一氮源和碳源的瘤胃微生物是十分重要的氨基酸。
一种植物乳杆菌细菌素的特性研究

一种植物乳杆菌细菌素的特性研究
李平兰;江汉湖
【期刊名称】《中国酿造》
【年(卷),期】1999(000)005
【摘要】该文以植物乳杆菌G9菌株为试材,对其细菌素的产生条件及细菌素粗提物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发现在对数末期其抑菌活性最高,对热相对稳定,易被胰蛋白酶,蛋白酶K失活,显示活性的pH值范围为4。
.0-6.0-,细菌素粗提液表现为不仅抗明串株菌属,片球菌属,乳杆菌属的一些菌株,而且抗一些非乳酸菌的革兰氏阳性菌,但对大肠杆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没有任何抑制作用。
【总页数】2页(P18-19)
【作者】李平兰;江汉湖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微生物组;南京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微生物组【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202
【相关文献】
1.1株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的筛选及其细菌素抑菌性质研究 [J], 董雨馨;张君超;张红星;谢远红
2.产细菌素植物乳杆菌菌株的筛选及其细菌素生物学特征研究 [J], 李平兰
3.一株从泡菜中分离的产细菌素乳杆菌的鉴定及细菌素特性研究 [J], 张国强;樊明涛;师俊玲;方江平
4.鸡肠道中植物乳杆菌JX98所产细菌素的理化特性研究 [J], 黄微薇
5.酸马奶提取植物乳杆菌DSM20174细菌素的理化特性研究 [J], 姜晶;敖日格乐;王纯洁;张燕;赵称赫;吴宏军;郝剑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①基金项目:湖南农业大学教改课题:动植物检疫专业普通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XCX17022)。 作者简介:胡利锋(1980 —),男,汉族,湖南长沙人,博士,副教授,从事微 生物学教学与科 研工作。 通讯作者:刘祥英(1977—),女,汉族,湖南邵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生物农药的教学与研究,E-mail:157577856@ 。
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 225
微生物学是农林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 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不仅要掌握微生 物的基础知识,同时要掌握研究微生物的实验技术[1]。微生 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课程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掌 握微生物的基本实验技能、激发对微生物研究的兴趣,培 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非常重要,在培养学生基本 实验 操作 能力方面具 有举足轻 重的作用[2]。国内多所 农 林 院校设置的动植物检疫专业,普遍开设了微生物学及实验 课程,该课程是后续的专业课程如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害 检疫学、动物病原学、动物检疫学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微生 物学涉及的内容丰富、涵盖的知识面广、实践应用性很强, 现有的传统实验教学体系已不能满足学生今后参与社会工 作后的发展需求[3-4]。本文针对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提出了改正的措施。
手能力。且要增加实验操作技能在实验成绩中的比重(可 占50%或以上),降低实习报告所占的比例(30%以下),其 余 作为平时成 绩。在实验 报 告书写的内容中,要求 加入 对 实验的分析,包括心得体会和问题分析。可以促使学生更 认真的投入实验,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将微生物学实验与科研项目结合
传统的微生物学实验内容组成以培养基的制作、微生 物的形态观 察、微 生物的分离培养、微 生物的染色等验 证 性实验为主,设 计 性和创新 性的实验 很 少。验 证 性的实验 尽管 对巩固课 本基 本知 识的掌 握 及训练 基 本的实验技 能 必不可少,但是缺乏设计性及创新性的实验不利于培养学 生的主动创新意识。 1.3 考核方式简单
哈维氏弧菌Bfr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特性研究

2期
张志强等:哈维氏孤菌Bfr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免疫特性研究
・25・
参照文献3描述的方法,SDS-PAGE电泳后, 将蛋白胶转移至PVDF膜,用蹑子取出PVDF膜浸 泡在含5%脱脂奶粉(w/v)的封闭液中,浸泡条件 为:4汇、12 h。TBST洗液清洗3次,每次清洗3 min。 加鼠抗His-Tag单克隆抗体(体积比]:1000稀释) 后室温放至摇床孵育2 h,TBST漂洗后加入 HRP-Tag山羊抗鼠IgG(体积比1 : 5000稀释)室温 放至摇床孵育2 h,TBST漂洗后使用BAD显色液在 避光条件下显色5 min, ddH2O终止反应,拍照观察 结果。 1.2.6 rBfr蛋白免疫小鼠抗体水平检测
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 (又称哈氏弧菌)广 泛引起多种海洋鱼类、甲壳类动物感染发病,造成
重大经济损失⑴,是重要的渔业致病菌。目前,多用 抗生素和化学药物处理哈维氏弧菌感染发病的动
收稿日期:2019-12-03 基金项目:农业部淡水渔业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鱼类健康与营养重点实验室或浙江省淡水水产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
参考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说明书提取
哈维氏弧菌VHCL-1的基因组。根据GenBank上已 公布的哈维氏弧菌酚基因序列(GenBank登录号: CP 025796.1),分别设计含BarnH I和So/1酶切位 点的上下游引物,上游引物P1:5'-CGGGATCCATGAAAGGCGATCCAATCATAATCC-3' (BamR I),下 游引物 P2 : 5'-GCGTCGACACTCTTCATCAACGTAT TGCGCTTG-3'(SaZI)o以哈维氏弧菌VHCL-1的基 因组为模板链扩增断基因。PCR反应体系为50 |xL,反应条件为 95七 5 min;94%: 30 s,54七 30 s,72 七lmin,30个循环;72T延伸10 min,扩增的目的 片段用纯化试剂盒纯化,再将纯化产物与载体 PMD18-T连接,16°C连接2 h后转化至DH5 a感 受态细胞,经LB液体培养1 h后,取200|jlL涂布于 平板培养基,经过夜培养后,挑取单菌落进行PCR 验证,并送至上海生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测序⑴切。
长江中下游二倍体泥鳅4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长江中下游二倍体泥鳅4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单磊;魏开建;张桂蓉;邹桂伟;王卫民【期刊名称】《华中农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4【摘要】利用12对微卫星引物对长江中下游4个二倍体泥鳅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12个微卫星位点在武汉、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4个种群中总共检测到64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2~11,平均等位基因数为5.3。
每个种群的平均等位基因丰度(An)为3.502~4.615,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395-0.517,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360-0.515,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332-0.465,说明4个种群表现出中度的遗传多样性。
在12个位点中有4个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HWE),每个种群均不同程度偏离HWE,表现为杂合子不足。
种群问遗传分化系数(Gsr)为0.118,15.74%遗传变异源于种群间差异,表明种群间存在中度遗传分化。
种群间遗传距离(D)为0.067-0.206,太湖与鄱阳湖种群间遗传距离最大。
聚类分析表明,洞庭湖与鄱阳湖种群聚为一支、亲缘关系较近,武汉种群与太湖种群聚为另一支。
【总页数】6页(P453-458)【关键词】泥鳅;二倍体;遗传多样性;微卫星DNA【作者】单磊;魏开建;张桂蓉;邹桂伟;王卫民【作者单位】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农业部淡水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开放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931.5【相关文献】1.基于线粒体DNA的中国亚洲象种群遗传多样性及种群遗传结构 [J], 杨帆;张立2.黄腹角雉笼养种群与野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再引入项目进行的种群内近交水平评估 [J], 董路;牛文慧;周祯婷;许育诚;孙岳;HuwLloyd;张雁云3.基于ISSR标记的南方红豆杉野生种群和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J], 李乃伟;贺善安;束晓春;汪庆;夏冰;彭峰4.黄腹角雉笼养种群与野外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为再引入项目进行的种群内近交水平评估 [J], 董路;牛文慧;周祯婷;许育诚;孙岳;huwlloyd;张雁云5.同域分布二倍体和四倍体泥鳅群体的遗传结构 [J], 周玲玲;张桂蓉;魏开建;邹桂伟;王卫民;梁宏伟;冉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微生物学课程试题附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课程考试试卷考试课程与试卷类型: 畜牧微生物学A 姓名:年学期: - -1 学号:考试时间: -01-18 班级: 动物科技学院级1-4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 单项选择题( 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答案选错或未选者, 该题不得分。
每小题1分, 共10分)1.创造了低温消毒法的是____。
标准答案: BA. 荷兰人吕文虎克B. 法国学者巴斯德C. 德国学者柯赫D. 德国学者贝哲林克2.酵母菌属____。
标准答案: BA. 单细胞原核微生物B. 单细胞真核微生物C. 多细胞原核微生物D. 多细胞真核微生物3.对乙醇这个药剂来说, 其消毒效果最好的浓度是____。
标准答案: CA. 25%B. 55%C. 70%D. 95%4. ____含量越高, 青贮饲料的品质越差。
标准答案: BA. 乳酸B. 丁酸C. 酒精D. 醋酸5.类毒素具有____。
标准答案: CA. 免疫原性和毒性B. 非免疫原性和毒性C. 免疫原性和非毒性D. 非抗原性和非毒性6.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拉丁文命名正确的为____。
标准答案: CA. staphylococcus aureusB. Staphylococcus AureusC. Staphylococcus aureusD. staphylococcus Aureus7.担子菌是以产生____的方式进行繁殖。
标准答案: CA. 节孢子B. 分生孢子C. 担孢子D. 孢子囊孢子8.沙门氏菌的吲哚试验为阴性, 说明该菌不能分解____。
标准答案: DA. 葡萄糖B. 胱氨酸C. 吲哚D. 色氨酸9.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生长时, 产生____菌落, 据此可与沙门氏菌(Salmonella)相区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微镜下的勤读力耕利己达人
显微镜中大世界,微生物里有乾坤。
近日,微生物教研室被评为我校优秀教研室。
该教研室由陈华葵院士1950年创建,一直坚持“注重规范、狠抓改革、培养队伍、提升质量”的发展方针,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形成高水平的基层教学组织,有着重视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重视培养青年教师的优良传统,科教融合特色明显。
“我们可以接受采访”,微生物教研室的负责人陈雯莉教授的一句回信,不仅消除了之前我们的各种顾虑,更让人兴奋的是,这给了我们一次机会去了解陈老师、去揭开微生物学如蒙娜丽莎的微笑般神秘的面纱。
“三化五式”担重任
微生物教研室现有20人,9位教授,9位副教,2位讲师。
年龄从30岁到61岁不等,全部坚守在一线岗位上,面向各院本科生开设基础课和前沿课程12门,承担36班次1000余人的繁重教学任务,责任重如泰山。
该教研室坚持“教学内容系列化、实践教学综合化、教学体系立体化”的“三化”教学理念,采用问题式、探究式、案例式、教研互动式、双语式等“五式”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结合,重视教学人才培养,推进深化教学改革。
在理论教学中常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让学生更真切的感知各个微小世,在带给学生最前沿的、最深入的科学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课程浓厚的兴趣,并给学生以后的保研指明了方向。
在一旁的郑老师说道:“这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现象已经常态化。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微生物教学讲求理论与实验并重,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由于微生物实验所需器材复杂特殊,要求极高,往往每学期第三周才开课,老师们第一周就开始准备相关事宜。
实验课面向36个班级,每班40个学时,人员众多,课程繁重。
实验室从周一至周五全天都不得“安宁”,指导老师一站就是数小时,聆听一场场属于试管与培养皿的音乐会。
尽管站得腰酸背痛,老师微笑的面容不改,耐心接受同学们的疑问,改正一处处错误,指导一个个步骤。
同时,由于各地教学条件不同,学生的实验基础参差,为了保证实验效率,老师们私下给基础较差的学生“开小灶”,有针对性的从最基本的操作教起,不放过任何一处问题,不落下任何一个同学。
教研室还开设了暑期微生物培训班,吸引本科生参与科研,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地,以科技项目为依托吸纳本科生开展科技项目。
载着厚重,一路继往开来
微生物教研室以教材建设为先导,以人才培养为标的,推进并深化教学改革,硕果累累。
从1947年陈华癸院士主编《土壤微生物学》起,60年来,教研室先后主编了10本微生物学理论教材,3本实验教材,多次获得各种奖项。
其中《微生物学》(第五版)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
同时教研室获批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
而且《微生物学》(第七版)将由陈雯莉老师主编,4月17日将在我校与四大农林大学受邀老师开展编写会议。
在微生物学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前有众多前辈悉心灌溉,后有一批有志之士继往开来。
在培养青年教师的过程中,该教研室采用导师制,试讲制,实验预讲制,跟班听课制,外语培训及出国进修等方法让青年教师建立极强的归属感,迅速融入集体,在先进的教学培养制
度的锻炼下成为骨干。
7位教师中有6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1位获得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资助。
不仅如此,近10年来,该教研室主持了1个国家级教改项目、4个省部级教改项目、2个校级教改项目,分别获4个省部级教改成果奖,并率先在我校开展了《微生物生物学》双语教学,建成国家双语教学示范课。
在谈到对未来的规划时,陈老师用期待、肯定的语气说:“由于教研室任务繁重,在科研教学成果与外界分享方面做得还不够,为此我们将加强与各方面的成果分享交流。
希望能通过大家的努力将教改提升一个档次;也希望年轻老师都能出国进修,在能力得到锻炼的同时带回更多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方法;还希望能够邀请到国外知名教授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来到我校授课。
”
一滴汗水,一份收获。
近年来,该教研室先后3人获湖北省教学质量优秀一等奖,2人获校青年教师讲课三等奖,5人获教学质量优秀二、三等奖,被誉为我校优秀教研室当之无愧!如陈老师所说,就是因为教研室成果如此丰厚,才更要兢兢业业,秉承传统,锐意改革,跑在时代的前列。
在此,编者也祝愿我校微生物教研室能继续昂其精神,扬其意志,与科学共舞,与时代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