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推荐文档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电子课本

(完整word版)⼈教版⾼中语⽂必修⼀⾄必修五⽂⾔⽂电⼦课本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于郑伯⽈:“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之壮也,犹不如⼈;今⽼矣,⽆能为也已。

”公⽈:“吾不能早⽤⼦,今急⽽求⼦,是寡⼈之过也。

然郑亡,⼦亦有不利焉。

”许之。

夜缒⽽出,见秦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盟。

使杞⼦、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犯请击之,公⽈:“不可。

微夫⼈之⼒不及此。

因⼈之⼒⽽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2、《荆轲刺秦王》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燕南界。

太⼦丹恐惧,乃请荆卿⽈:“秦兵旦暮渡易⽔,则虽欲长侍⾜下,岂可得哉?”荆卿⽈:“微太⼦⾔,⾂愿得谒之,今⾏⽽⽆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千⽄,⾢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乃得有以报太⼦。

”太⼦⽈:“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之私,⽽伤长者之意,愿⾜下更虑之!”荆轲知太⼦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千⽄,⾢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吾每念,常痛于⾻髓,顾计不知所出⽿!”轲⽈:“今有⼀⾔,可以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为之奈何?”荆轲⽈:“愿得将军之⾸以献秦,秦王必喜⽽善见⾂。

⾂左⼿把其袖,⽽右⼿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进⽈:“此⾂⽇夜切齿拊⼼也,乃今得闻教!”遂⾃刎。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人教版必修三四文言实词知识点

人教版必修三四文言实词知识点

⼈教版必修三四⽂⾔实词知识点 ⽂⾔⽂是⾼中语⽂教学的⼀⼤难点,⽽⽂⾔词汇是读懂⽂⾔⽂的基础。

下⾯店铺给你分享⼈教版必修三四⽂⾔实词知识点,欢迎阅读。

⼈教版必修三⽂⾔实词知识点 《琵琶⾏》并序 ——⽩居易 ⼀、通假字 曲终收拔当⼼画(画通划) 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字旁的篦,密齿梳) ⼆、古今异义 明年秋,送客湓浦⼝(明年:古:第⼆年今:指今年的下⼀年) ⽼⼤嫁作商⼈妇(⽼⼤:古:年纪⼤了今:长⼦、长兄等) ⼜闻此语重唧唧(唧唧:古:叹息声今:⼀般指⾍鸣) 因为长句(因为:古:因此写了今:表原因) 暮去朝来颜⾊故(颜⾊:古:容貌今:⾊彩) 凄凄不似向前声(向前:古:刚才今:朝向前⽅(⾯)) 三、⼀词多义 (1)⾔ 感斯⼈⾔(⾔:话语) 凡六百⼀⼗六⾔(⾔:字) ⾃⾔本是京城⼥(⾔L:说) (2)命 遂命酒(命:吩咐,命令) 命⽈[琵琶⾏](命:取名) (3)为 因为长句(v 写、作) 初为【霓裳】后【六⼳】(为:弹奏) 为君翻作【琵琶⾏】(为:介词,为、替) (4)暂 凝绝不通声暂歇(暂:副词,短暂) 如听仙乐⽿暂明(暂:副词,顿时、忽然) (5)幽 别有幽愁暗恨⽣(幽:深沉) 幽咽泉流冰下难(幽:形容低微,隐晦,不畅达) 野芳发⽽幽⾹(幽:清幽幽的) ⾄于幽暗昏惑⽽⽆物以相之(幽:昏暗) (6)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语:说话,回答) 今夜闻君琵琶语(语:曲) (7)暗 寻声暗问弹者谁(轻声地) 别有幽愁暗恨⽣(隐藏的) 偏听则暗(糊涂,愚昧) 四、词类活⽤ 闻⾈中夜弹琵琶者(夜:名词作状语,在夜⾥) 遂命酒(酒:名词作动词,摆酒席) 歌以赠之(歌:名词作动词,作诗) 商⼈重利轻别离(重、轻: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 五、⽂⾔句式 1、倒装句 转徒于江湖间(于江湖间,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善才(于穆,曹⼆善才,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2、省略句 问其⼈,本(是)长安倡⼥ 送客(于)湓浦⼝ 使(之)快弹数曲 沉吟放拔插(于)弦中 3、被动句 感斯⼈⾔ 《寡⼈之于国也》 __《孟⼦》 ⼀、⽂⾔实词 1.通假字 (1)刚⽆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不要) (2)⽆失其时(通“⽏”,不要) (3)颁⽩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 (4)涂有饿莩⽽不知发(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直通只,仅仅) 2.特殊词义 (1)河内凶(⾕物收成不好,荒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 (3)直不百步⽿(只是,不过) (4)数罟不⼊洿池(细密) 3.⼀词多义 (1)⾷ 狗彘⾷⼈⾷⽽不知检(⾷:前⼀个为动词,吃;后⼀个为名词,⾷物) (2)数 数⼝之家,可以⽆饥译(⼏,若⼲) 数罟不⼊洿池(密) 愿令得补⿊⾐之数(数⽬)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3)直 直不百步⽿,是亦⾛也(只,不过)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系向⽜头充炭直(通值,价钱) (4)胜 不违农时,⾕不可胜⾷也(尽) 驴不胜怒,蹄之(能承受) 其所谓战胜于朝廷(胜利) ⽇出江花红胜⽕,春来江⽔绿如蓝(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湖(优美的) (5)发 涂有饿莩⽽不知发(打开) 发閭左謫戍渔阳九百⼈(派遣) 百发百中(发射) 野芳发⽽幽⾹,佳⽊秀⽽繁阴(花开) (6)兵 ⾮我也,兵也(兵器) 穷兵黩武(军事⼒量)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军队) 草⽊皆兵(⼠兵) 4.词类活⽤ (1)名词作动词。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学习语文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文言基础知识整理(第四、五、六册)一、通假字1.北冥有鱼冥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区别4.而征一国者而通“耐”,能5.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6.倾阖城户阖通“合”,全7.昂其直直通“值”.价钱8.手裁举裁通“才”9.翼日进宰翼通“翌”,第二天L0.飨德怀恩飨通“享”,受11.景从云合景通“影”,影子二、虚词1.之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助词,的鹏之徙于南冥也助词,协调音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助词,主谓问取消独立性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动词,到……去之二虫又何知代词,此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其:是……还是,用在选择句中,加强揣测语气3.风斯在下矣斯:则,就4.时则不至则:或5.奚以之几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反问,哪里用得着……呢6.恶乎待哉恶:何7.属而和者属:连续、跟着8.信有时哉信:确实9.靡计不施靡:没有10.得无教我猎虫所耶得无……耶,表推测语气,大概……吧11.虽连城拱璧不啻也虽:即使啻:止12.未几、斯须既而:都表示时间短暂,“一会儿、片刻”13.少年固强之固:坚持、一定14.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顾:但15.或以尺书寄托侍者或:也许16.宁可致意耶宁可:焉能、哪能17.脱获回耗脱:倘18.贵客将自何所至也将:方,刚才三、实词(一)重点实词1.《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2.置杯焉则胶胶:粘,着地3.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决:快速的样子;枪:碰、撞4.而后乃今将图南图:图谋5.而控于地控:投,落下6.小知不及大知及:赶得上。

7.穷发之北穷:荒远的、偏僻发:毛,指草木8.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待:凭借9.下迨蔀屋迨:至蔀:遮蔽光明之物10.置酒交衢间衢:大路11.栉比如鳞栉:木梳; 比:并、排列12.妍媸自别妍媸:美丑13.恐进之亦兴阑矣阑:衰落、消失14.迟月生公石上迟:等候15.不知尚识余言否耶识:记着16.居为奇货居:积,储存17.操童子业,久不售操……业:从事……行业; 售:考取18.宰严限追比比:追征19.成妻具资诣问诣:到……去20.唇吻翕辟翕:合; 辟:开21.有古陵蔚起蔚:草木茂盛的样子,引申为高大22.如被冰雪被:遭受23.气息然然:气息微弱的样子24.审谛之审谛:仔细25.径造庐访成造:到26.则虫集冠集:止,落在27.俾人邑庠邑:县; 庠:学校28.抚军亦厚赉成赉:赏赐29.独是成氏子以蠧贫蠧:蛀虫30.民日贴妇卖儿贴:抵押31.疾逸道左逸:奔跑32.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舅姑:公婆; 御:管束,控制33.唯恐道途显晦显:指看得见的“尘.间”; 晦:指看不见的水府34.吾君方幸玄珠阁幸:驾临35.坐贻聋瞽瞽:瞎子36.远罹构害罹:遭受37.项掣金锁掣:拴38.不遑辞候遑:闲暇39.帝知其冤而宥其失宥:宽恕40.君怃然曰怃然:失望的样子(二)词类活用1.最可觞客觞,名词作动词,劝人饮酒2.吏吴两载吏,名词作动词,任县令3.岁征民间岁:名词作状语,每年4.笼归笼:名词作动词,用笼装5.取儿稿葬稿:名词作状语,用草席裹着6.民日贴妇卖儿日:名词作状语,每天7.成然之/劣之/益奇之然、劣、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高其直高:形容词作动词,抬高9.细疏其能疏:名作动,陈述10.有客于径阳者客:名作动,作客,客居四、特殊句式(一)介宾结构后置1.岁征民间。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名句1、“出师表”中的“八斗之才”:是将太公望、闻仲勋、苏秦等八位称之为“八斗之才”。

2、《陋室铭》中“舍且珍重”:是谓勿以金银之物财为珍重,而以学识、孝心、仁厚、慈权之德为宝贵。

3、《赤壁赋》中“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是形容群雄奋勇进入征战之地,而不能活着回来的悲痛心情。

4、《离骚》中“逍遥游”:是指抛却俗世之苦,身披新衣,欢乐自在、无拘无束地漫步游荡。

5、《九辩》中“文丑之交”:是指文雅叙说使人钦敬,丑陋顽劣之举言使人鄙弃,此乃正常人世社会中比喻所用之词语。

二、标题1、《赤壁赋》:表题法即用题记在藏书之上以示备忘,此诗为纪念长江之会战而写。

2、《陋室铭》:其特点为语言清新淡雅,有流行的节奏感,是以山水间穷酸的生活为背景,表达自己渴望志向实现的家族,重视勤学深思无益的态度。

3、《九辩》:以辩驳与辩明之原则,仔细分析中宋史籍中不同事例,解析信仰之真理。

4、《离骚》:注重运用博弈论的思维,反映唐朝社会特色及当时的价值观,并使抖落的韵致,蕴含文人的梦想。

5、《梦溪笔谈》:由梦溪回忆集,记载梦溪旧事,以及梦溪关於诗词文章的观点,是一部具有古风的集子。

三、故事1、《出师表》:讲述了项羽望远驾到了洛阳,出师表准备思念自己的父亲,把自己不必多求前线,赞美那些勇猛善战的英雄,也暗示群臣绝不可败坏这支非常优秀的部队。

2、《桃花源记》:讲述钱钟书调查研究而发现了几百年前失踪的乡人,以及古时候特殊的政治制度,始终不变的对幸福的向往。

3、《史记》:讲述了历史上举足轻重的贤臣以及杰出的统治者以及他们的事迹,以及范围广泛的历史知识。

4、《论语》:以孔子的教导为主线,讲述着儒家思想,以及政治、哲学、政府管理等实用的方面,为古代礼仪准则提供坚实的基础。

5、《搜神记》:主要内容是鰕贾之子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宫殿,以及它里面隐藏的精彩世界,故事有许多神话、奇闻轶事,清晰地反映了古代传说中的神灵观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基本文言知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苏武传》基本文言知识

《苏武传》教学参考【文化常识】1.《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彪、班固、班昭、马续等合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如“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

唐朝以后,丈、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3.单于出猎单于: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意为广大之貌。

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而东汉三国之际,有乌丸、鲜卑的部落使用单于这个称号。

至两晋十六国,皆改称为大单于,但地位已不如以前。

4.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驸马:中国古代帝王女婿的称谓。

又称帝婿、主婿、国婿等。

因驸马都尉得名。

汉武帝时始置驸(副)马都尉,驸,即副。

驸马都尉,掌副车之马。

到三国时期,魏国的何晏,以帝婿的身份授官驸马都尉,以后又有晋代杜预娶晋宣帝之女安陆公主,王济娶司马昭(文帝)之女常山公主,皆授官驸马都尉。

魏晋以后,帝婿照例都加驸马都尉称号,简称驸马,非实官。

以后驸马即用以称帝婿。

清代称额驸。

5.匈奴与汉和亲和亲:西汉为缓和汉、匈关系,嫁宗室女与匈奴单于。

使两个对立民族停止战争,捐弃仇怨,转而建立和平、友好、亲睦的关系。

这不是自然形成的形态,而是经由两个民族的政治、军事当局协商并用正式条约(口头或文字)规定了的一种民族关系形态。

【文本语法】第一段: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yí)中厩监(jiàn)。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凭着父亲的职位,兄弟三人都做了皇帝的侍从,并逐渐被提升为掌管皇帝鞍马鹰犬射猎工具的官。

【古今异义】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文化常识】官职任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除2.表官职变化的:(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完整版)安徽省高中语文教材目录与知识点,推荐文档

(完整版)安徽省高中语文教材目录与知识点,推荐文档

合肥市高中语文教材概况一、版本:人教版二、教材目录: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2诗两首雨巷再别康桥3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5荆轲刺秦王6鸿门宴第三单元7记念刘和珍君8小狗包弟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第四单元10短新闻两篇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1包身工12飞向太空的航程★表达交流★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园丁赞歌记叙要选好角度人性光辉写人要凸显个性黄河九曲写事要有点波澜朗诵★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名著导读★《论语》《大卫·科波菲尔》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2第一单元1荷塘月色2故都的秋3囚绿记第二单元4《诗经》两首氓采薇5离骚6孔雀东南飞并序7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第三单元8兰亭集序9赤壁赋10游褒禅山记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2我有一个梦想13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表达交流亲近自然写景要抓住特征直面挫折学习描写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演讲梳理探究成语:中华文化的微缩景观修辞无处不在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名著导读《家》《巴黎圣母院》★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林黛玉进贾府2祝福3* 老人与海第二单元4蜀道难5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6琵琶行并序7*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9劝学10* 过秦论11* 师说第四单元12动物游戏之迷13宇宙的边疆14* 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表达交流★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学会宽容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善待生命学习论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讨论★梳理探究★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名著导读★《红楼梦》《高老头》★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窦娥冤2雷雨3* 哈姆莱特第二单元4柳永词两首望海潮(东南形胜)雨霖铃(寒蝉凄切)5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6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第三单元8拿来主义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10* 短文三篇热爱生命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信条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12苏武传13张衡传★表达交流★解读时间学习横向展开议论发展幸福学习纵向展开议论确立自信学习反驳善于思辨学习辩证分析辩论★梳理探究★逻辑和语文学习走近文学大师影视文化★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谈美》附录中华文化精神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2装在套子里的人3* 边城第二单元4归去来兮辞并序5滕王阁序6* 逍遥游7* 陈情表第三单元8咬文嚼字9说“木叶”10* 谈中国诗第四单元11中国建筑的特征12作为生物的社会13* 宇宙的未来★表达交流★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讴歌亲情学习写得充实锤炼思想学习写得有文采注重创新学习写得新颖访谈★梳理探究★文言词语和句式古代文化常识有趣的语言翻译★名著导读★《三国演义》《堂吉诃德》近六年安徽语文高考考点分布一览表。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一专题之《季氏将伐颛臾》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4第一专题之《季氏将伐颛臾》

论:编录
古语:半部《论语》治天下。
儒家六经:《诗》《书》 《礼》 《易》 《乐》 《春秋》
关于《论语》——
孔子格言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
社稷 ( ) ④虎兕 ( )
2
出于柙( ) ⑥焉用彼相矣( )
3
干戈 ( ) ⑧冉有 ( )
4
椟 ( )
5
正音:请你读读准
01
论语(lún) ②颛臾(zhuānyú)
可能一:季路不善言辞,干脆让伶牙俐齿的冉有抢先发言,自个儿乐得清闲。
可能二:季路城府极深,有意让冉有出头露面,自己躲在幕后,可进可退。
可能三:对于攻伐颛臾,季路并非冉有那样的铁杆儿支持者,但驳不掉季氏和冉有的面子,只好一起面见孔子,却以沉默来表示自己的尴尬处境或矛盾心境。
三种可能
谢谢观看
THANKS
2
六问:
对于攻伐颛臾,孔子的态度是什么?列举了哪三条理由? 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义正词严地斥责攻伐颛臾。理由有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先王所封,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 ——邦域之中,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 ——社稷之臣,不当伐。
第一段语言知识点
一个通假字:无乃尔是过与? 两个“于”字:见于孔子曰 有事于颛臾 一个古今异义词: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把(他)封为] 一个词类活用:无乃尔是过与 [名作动,过错——责备] 一个省略句: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 一个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 两个宾前句: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廉颇蔺相如列传》一、通假字。

1.可予不。

2.臣愿奉璧西入秦。

3.拜送书于庭。

4.召有司案图。

5.设九宾礼于廷。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二、一词多义。

1、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3、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4、幸①大王亦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则幸得脱矣三、古今异义。

1、拜为上卿2、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5、请指示王6、于是相如前进缶7、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8、布衣之交9、左右欲刃相如10、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11、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12、传以示美人及左右13、明年复攻赵14、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15、窃计欲亡走燕16、不如因而厚遇之四、词类活用。

1、舍相如广成传舍2、左右欲刃相如3、乃使从者衣褐4、怀其璧5、蔺相如前曰6、臣乃敢上璧7、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8、臣语曰9、于是相如前进缶10、赵王鼓瑟11、而相如庭斥之12、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13、奉璧西入秦14、怒发上冲冠15、卒廷见相如16、完璧归赵17、秦王恐其破璧18、宁许以负秦曲19、毕礼而归之20、归璧与赵21、且庸人尚羞之22、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3、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24、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25、大王必欲急臣26、而绝秦赵之欢27、宁许以负秦曲28、为刎颈之交五、特殊句式。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3、蔺相如者,赵人也4、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5、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6、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幕君之高义也7、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8、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9、而君幸于赵王10、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1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12、使不辱于诸侯13、何以知之14、君何以知燕王15、求人可使报秦者16、拜送书于庭17、以勇气闻于诸侯18、故燕王欲结于君19、臣头今与壁俱碎于柱矣20、设九宾于廷21、会于西河外渑池22、君幸于赵王。

23、得罪于大王2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25、今君乃亡赵走燕。

26、遂与秦王会渑池。

27、对曰:“臣尝有罪……”28、不如因厚遇之,使归赵29、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30、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1、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苏武传》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2.空自苦亡人之地3.信义安所见乎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5.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二、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

2.皆为陛下所成就。

3.我丈人行也。

4.欲因此时降武。

5.且陛下春秋高。

6.武等实在。

7.稍迁至栘中厩监。

8.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9.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10.会论虞常。

三、词类活用。

1、单于壮其节2、诚甘乐之3、欲因此时降武4、空以身膏草野5、反欲斗两主6、何久自苦如此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8、屈节辱命9、别其官署常惠等10、天雨雪11、羝乳乃得归12、杖汉节牧羊13、武能网纺缴,檠弓弩14、惠等哭,舆归营15、绝不饮食1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四、一词多义。

1、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3)恐前语发五、特殊句式。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2、为降虏于蛮夷。

3、何以汝为见4、子卿尚复谁为乎。

5、何以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7、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8、非汉所望也。

9、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10、见犯乃死,重负国11、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12、皆为陛下所成就13、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14、武留匈奴凡十九岁15、后随浞野侯没湖中16、单于子弟发兵与战17、使牧羝18、会缑(gōu)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19、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张衡传》一、通假字。

1.员径八尺2.傍行八道3.形似酒尊二、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2.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公车特征拜郎中4.寻其方面5.衡下车,治威严。

三、词类活用。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2、时天下承平日久3、衡少善属文4、妙尽璇机之正5、皆共目之四、一词多义。

1、因①因入京师,观太学②蒙故业,因遗策③因其势而利导之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⑤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⑥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2、乃①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②遂乃研核阴阳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五、文言句式。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2、连辟公府不就3、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4、果地震陇西5、讽议左右6、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7、游于三辅8、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廉颇蔺相如列传》一、通假字1、“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3、“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4、“案”通“按”,审查、察看。

5、“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6“缪”通“穆”。

7、“孰”通“熟”,仔细。

二、一词多义1、负①(依仗,凭借) ②(辜负,对不起) ③(违背)④(使……承担)⑤(背着)2、使①(派)②(出使)③(让)④(使臣)3、徒①(白白地)②(只,只不过)4、幸①(幸好,幸而)②(被...宠幸)③(侥幸)二、古今异义1、(拜:古义指授予官职;任命。

今义指下跪叩头;祝贺)2、(患:古义指虑,担心。

今义指害病;灾祸)3、(寿:古义指向人献物以祝人长寿。

今义指年岁,生命;生日)4、(亲戚:古义指父母兄弟。

今义指与自己有血缘或婚姻关系的人)5、(指示:古义指给……看。

今义指上对下指导、命令)6、(前进:古义指上前进献。

今义指向前发展进步)7、(宣言:古义指扬言,到处说。

今义指国家、政党、团体或领导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8、(布衣:古义指平民。

今义指麻布衣服)9、(左右:古义指左右的侍从。

今义指左和右两方面)10、(鄙贱:古义指粗野而又地位低微,谦词。

今义指鄙视,轻视)11、(约束:古义为名词,约定、契约。

今义指限制使不越出范围。

)12、(美人:姬妾今义:美女)13、(明年:古义指第二年今义指(将来的)明年)14、(以往:古义从这里到那里今义指以前)15、(窃:古义私下里今义指偷东西走:古义指逃走今义指走路)16、(厚遇:古义好好招待今义优厚的待遇)三、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1、(舍,安置住宿)2、(刃,用刀杀)3、(衣,穿)4、(怀,怀揣着)5、(前,走上前)6、(上,献上)7、(寿,向人敬酒或献礼)8、(语,告诉) 9、(前:走上前)10、(鼓:弹奏)b.名词作状语:11、(庭:通“廷”,在朝堂上)12、(间,表示"至"的方式,从小路)13、(西,方位名词状语,向西)14、(上:向上)15、(廷:在朝堂上)c.使动用法:16、(完,使……完整)17、(破,使……破碎)18、(负,使……承担)19(毕,使……完毕;归,使……回去)20、(归:使……归)d.意动用法:21、(羞,以……为羞耻)22、(先,以……为先;后,以……为后)e.形容词作动词:23、(敬,尊重)24、(宽,宽宏大量)25、(急,逼迫,使……急)f.形容词作名词:26、(欢,友好关系)27、(曲,理亏之责)g.动词作名词:28、(交:动作名,朋友)五、特殊句式1、(1--8)判断句。

2、(9---12)被动句。

3、(13--14)宾语前置4、(15)定语后置:5、(16---23)状语后置。

6、(24--31)省略句《苏武传》一、通假字6.畔:通“叛”,背叛。

2、亡:通“无”,没有。

3、见:通“现”,显现。

4、衿:通“襟”,衣襟。

决:通“诀”,诀别。

5、女:通“汝”你二、古今异义11.相当:古义:抵押。

今义:差不多。

2、成就:古义:提拔。

今义:业绩。

3、丈人:古义:老人,长辈。

今义:岳父。

4、因此:古义:趁这时。

今义:因为这个。

5、春秋:古义:年纪。

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6.实在:古义:确实存在。

今义:诚实、老实。

7、稍: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8、遗:古义:送给。

今义:丢失、落下。

9、会:古义:正当、适逢。

今义:聚会、集合。

10、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三、词类活用A、意动用法1、壮:以……为壮。

2、乐:以……为乐。

B、使动用法3、降:使……投降。

4、膏:使……肥沃。

5、斗:使……争斗。

6、苦:使……受苦。

7、归:使……归8、屈:使……屈身辱:使……受辱9、别:使……分开C、名词活用作动词10、雨:下雨。

11、乳:生子。

12、杖:拄着。

13、网、檠: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14、舆:用车子抬。

15、饮食:给他吃的、喝的。

D、名词做状语16、上:向上。

四、一词多义发:1、打发。

2、发动。

3、被揭发。

五、特殊句式1、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4、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7--9判断句。

10---14 被动句。

15---19省略句《张衡传》知识点一、通假字:1.“员”通“圆”2.“傍”通“旁”3.“尊”通“樽”,杯,酒杯。

二、古今异义词:6.交接:古:结交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7.不行:古:不去(应荐)。

今:不可以8.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9.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10.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三、词类活用1、(奇: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2、(时:名词作状语,当时)3、(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4、正: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5、(目,名词作动词,使眼色)四、一词多义1、因①(于是)②(沿袭)③(顺着)④(通过、经由)⑤(凭借)⑥(趁机)2、乃①(才)②(就)③(竟、却)④(于是,就)⑤(你的)⑥(竟然)⑦(是)⑧(于是,就)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张衡,字平子,南阳郡西鄂县人)2、被动句(多次被公府征召)3、宾语前置句〔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种仪器)〕4、介词结构后置句(果然在陇西发生地震)5、介词结构后置句(在皇帝的左右对政事提出意见)6、省略句(省略主语“张衡”)7、状语后置(于三辅游)8、状语后置(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