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家和军队信息安全建设概况

俄罗斯国家和军队信息安全建设概况
俄罗斯国家和军队信息安全建设概况

俄罗斯国家和军队信息安全建设概况

王峰陈君*

苏联解体、俄罗斯地缘政治潜力削弱和当代几场武装冲突的进程与结局,使俄罗斯当局清醒地认识到信息安全不仅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战略发展和生死存亡。针对自身所面对的国内外复杂、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俄罗斯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不断加强国家和军队的信息安全建设,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信息安全挑战。*

一、俄罗斯国家和军队信息安全形势

近年来,俄罗斯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军队C4I系统已经得到普遍装备和应用,大大提高了作战指挥、教育训练和各种勤务保障水平。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国家和军队建设对计算机网络及相关设备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人们接触到的各种社会心理诱惑也急剧增加,俄罗斯国家和军队在信息技术安全和信息心理安全防护方面的问题日显突出。

(一)国际环境带来严重威胁。俄罗斯认为,在信息安全保密方面来自国外的威胁十分严重,主要包括:一是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在全球信息监测和信息传输,以及高新信息技术的推广方面对俄采取不友好政策,阻碍了俄罗斯平等加入全球信息化体系的进程。二是发达国家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对信息化重要性认识深刻,高新技术侦察系统的研究和开发速度较快,信息处理自动化水平较高,技术侦察和电讯密码分析人才队伍健全,使技术侦察和情报信息分析能力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给俄罗斯信息安全造成了直接的威胁。三是俄罗斯仍是世界各国侦察机构侦察活动的众矢之的,虽然冷战后国际形势有一定程度的缓和,但一些西方国家跃。四是一些国际集团、政治和经济等组织,采取舆论攻击、心理瓦解、金钱诱惑等多种手段不断对俄罗斯进行信息窃取活动。

(二)信息安全体系遭到破坏。苏联解体带来的政治和经济结构的急剧变化,使俄原本完整、庞大的信息安全体系遭到破坏,国内研究信息化设备和信息保护设施的机构经过多次变动后,相关的科研机构和生产部门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机构间整体协调性降低,企业生产能力持续下滑,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流失。由于信息技术和工艺落后,信息安全方面的大部分软硬件设备不能完全自主生产,再加上俄在发展信息基础设施和研制信息产品方面不断扩大国际合作,造成不加保护地广泛使用国外生产的信息技术和安全防护设备。目前,俄国家和军队重要机构在信息通讯方面主要依赖于外国的计算机和电视网络技术设备,很大一部分机密信息完全靠西方国家的信息技术收集、存储和发布,以前研制和装备的保密设备不能适应新形势和新情况,尚不能生产具有足够信息防护能力的设备,就连总统出访时携带的通讯和保密设备也已十分陈旧。

(三)信息安全的机制法规不够健全。俄罗斯建国初期军政领导人没有像美国等西方领导人那样,对国家和军队信息化、信息对抗、信息安全保障等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只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作为高技术基础的国家电子工业遭到惨重损失后,才下达制定和执行国家和军队信息安全保障构想的任务。但由于起步晚、任务紧,缺乏足够的组织和资金支持,信息安全保障构想又被放到了次要位置,导致信息安全建设的内部机制不尽完善,信息安全防护的法规和标准尚不完备,信息安全防护

方面的管理体制、人才培养、队伍建设与迅速发展的形势和现代战争的要求也不相适应。

(四)信息心理安全建设薄弱。俄罗斯在对国家原有行政管理系统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建立以民主、法治和信息公开为原则的新国家体制的过程中,激化了扩大信息自由交换和必须限制某些信息流通之间的矛盾。随着自由经济区和外企的增加,外国驻俄机构和人员不断增多,某些敌对势力利用俄罗斯媒体与文献公开报导和出版范围扩大等现实条件,向其传播、渗透西方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进行国家精神文化扩张,企图改变和破坏其国家的道德观念。俄学者认为,忽视国家信息心理安全保障,是俄罗斯在同西方进行地缘政治角逐的/冷战0中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人员信息安全保密观念淡薄,保密知识缺乏,极易造成无意识泄密。如苏联解体以后,一批掌握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机密的人才迫于生活压力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相继移民西方国家;一些曾在重要军事设施和秘密指挥机关服役的军官及前苏联克格勃成员,也陆续到北约国家谋生,造成大量军事、经济机密外泄。

二、俄罗斯国家和军队信息

安全建设措施

(一)确立信息安全国家发展战略,完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和理论研究。面对全球信息化迅猛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信息安全风险给国家和军队利益带来的严重威胁,俄罗斯从自身实际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制定和确定了与本国国情和最大利益相适应的信息安全发展战略。1995年,俄罗斯宪法把信息安全纳入国家安全管理范围,颁布了5联邦信息、信息化和信息保护法6,为提供高效益、高质量的信息保障创造条件,明确界定了信息资源开放和保密的范畴,提出了保护信息的法律责任。1996年,修订后的5俄联邦刑法典6明确界定了计算机信息领域的犯罪。1997年,俄罗斯出台5国家安全构想6,特别强调/信息安全是重中之重0。2000年9月12日,普京总统批准了5国家信息安全学说6,明确了联邦外国向俄罗斯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信息情报渗透起到指导作用。1至此,俄罗斯信息安全国家战略正式确立。此后,俄罗斯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信息安全方面的政策、法规:总统信息署和联邦安全委员会制定了5保障俄罗斯联邦主体信息安全政策框架6,2001年出台了5俄联邦信息和信息化领域立法发展构想6,明确了5)10年的立法内容。同年1月出台了52002)2010年俄罗斯信息化发展目标纲要6。2002年4月21日,发布第368号政府令,规定联邦办公室自动化系统必须使用俄罗斯智能卡。2003年又启动了52001)2007年俄罗斯关于建立和发展国家行政机关专用通信系统的联邦专项规划6。信息安全方面的相关法规措施还包括:5产品和服务台认证法6、5国家秘密法6、5参与国际信息交流法6、5信息保护设备认证法6、5有关遵守加密设备的研制、生产、实现和应用以及提供加密信息领域服务的合法性措施6等。o

在逐渐完善信息安全政策法规的同时,俄罗斯国家和军队针对信息安全方面展开了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理论研究,并在2004年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优先发展方向:发展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研究信息理论和实践;改进并研制新的信息安全保障方法和手段;改进并建立新的信息保护法律标准;改进信息安全机制;建立信息安全分析模型和方法,评估信息保护等级和信息安全的完整性;发展信息质量管理系统,改进监控方法和手段。同时,加快了信息安全理论的转变,到2003年底,俄罗斯基本完成了从传统只重视密码设备和安防产品到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并重的转变,形成由涅尔科安全企业集团、诺瓦股份公司和欧亚协会等巨头为龙头的信息安全产业群。

(二)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机构,改进信息安全制度和强化防范措施。为了有效保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信息安全,统一领导和协调信息安全保障

1 à???o?±o??à??±èoà??à?2?1àá±??à??o à??o???à? ?μ??±èooá??μ??±3?????à2à??à3à??á?à???à?oèo±???í?31′??μà3?±è??o,1±μ±éo,á?o?èoáíoà??à3?í??±á?±3???o?à2??á?é??o?o??à??±èoà??à?2?1àá±??à??o à??o???à? ?μ??±èoo,h ttp://www1nasled i e1ru/politvnt/19-35/articl e1php?

部门的活动,俄首先在联邦安全会议构架内组建了联邦信息安全与战略规划局,之后又在联邦各主体和军队内建立了信息安全领导机构。信息安全领导机构在组织形式上既能在平时充分履行职能,又能在战争爆发时快速转入战时体制并发挥作用;在机构职能上,既能对全军信息安全工作进行战略指导和宏观管理,又能对信息安全的具体问题进行策略支持和微观控制。同时,俄罗斯强化了政府通信和情报局、总参情报侦察局、联邦安全局、对外情报总局和国家科技委员会等情报部门在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方面的职能。其中,政府通信和情报局主要由原苏联克格勃负责密码和通讯的第8局、负责窃听的第12局和负责信号情报的第16局演变而来。该局人员为现役军人和文职人员,包括语言学家、数学家、密码研制和破译人员、计算机/黑客0及各类安全专家和技术人员,承担着国家和军队要害部门的通信保密、密码处理、破译以及信号情报等任务,并在俄罗斯信息安全设备(包括密码设备)的研制、生产、销售、应用、装配、调试、检验与进出口中拥有认证与许可权。2003年3月11日,根据普京总统令,该局被撤销,其密码与认证等大部分职能都归转到俄联邦安全局。1

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机构的同时,俄罗斯建立了多种信息安全制度:(1)强制认证制度。俄罗斯对信息安全企业和产品实行许可认证制度,建有专门的认证机构和实验室;安全等级分为A、B、C、D、E五个等级;重要系统不使用国外产品;坚持自己标准的同时也考虑与国际标准的兼容,如CC 标准等。(2)国家干预和调控制度。俄在信息安全技术市场上实行国家干预和调控,保证优先发展特种信息保护设备和保护国家机密的手段,将信息保护设备分为四类:信息流失通道显示设备、信息保护设备、信息监控设备和移动信息保护技术,并加紧研制新一代信息保护特种设备,其中包括:信息压缩积聚设备、信息形式掩蔽设备、灾难恢复与备份设备、信息分析诊断设备和技术侦察跟踪设备等。(3)数据恢复与备份制度。注重数据的灾难恢复和备份工和应用最新的应对灾难恢复的软件产品。(4)网络信息检查制度。建立个人非法使用信息的闭锁系统,允许对经由因特网传播的信息进行监督检查。

(5)安全评估制度。俄信息安全部门制定了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标准(橙黄皮书)、产品安全评估软件、特殊环境下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标准使用指南(黄皮书)、安全网络计算机系统安全评估标准说明、安全数据库(虹霓系列)等一系列比较完善的系统安全评估指标。

为加强对信息安全的领导,俄还采取了许多重要举措:(1)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和扶持,包括:增加对国家和军队信息化建设关键领域的拨款;拓宽预算外经费来源;在/谁投资谁受益0的原则基础上开展跨部门协作,并实行国家及其军队的信息安全防护经济独立核算原则;在/经济核算和自负盈亏0基础上通过超计划的科研工作、试验设计及举行招商会、展览会等方式加强技术基础,用商业行为聚集信息设备资源。(2)发展全军乃至俄罗斯统一的信息空间设施,同时为联邦国家权力机关、联邦各主体国家权力机关,特别是军事安全系统建立专用的信息传输系统,确保国家在研究和使用国防用途信息传输系统方面保持技术上的独立性。(3)研究并建立通过国家大众传媒提高国家领导和军队指挥控制系统效率,以及实施国家和军队信息政策的机制。(4)保护国家关税,从政策上支持国内信息安全技术的开发者,保护国内市场,避免对手的信息武器对国内市场的渗透。(5)倡导根据国际法签订一系列协定,以确保平等参加政治、经济、军事和生态进程的全球监视网(比如国际信息处理联合会和各地域性的信息技术学术组织每年都召开各式各样的信息安全会议,研究和交流信息安全问题等),为加强国际间合作和各国的安全作出现实的贡献。(6)规范自动化管理系统、通用和专用信息传输系统信息化及信息安全保障方面的国家标准。(7)增强公民的法律观念和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的自觉性,提高其计算机和网络专业技术水平,消除计算机犯罪。

(8)加强信息心理安全保障措施,降低敌方信息心

理战效果。俄联邦安全会议(首先是信息安全与战略规划局)、联邦国防会议、武装力量总参谋部一起制定/武装力量心理安全保障的总体规划0,确保部队经常性地接受信息教育,使其养成抵御消极信息作用所必需的精神心理和战斗素养:长期跟踪和评估全体军人的精神心理状况,预测可能发生的敌方信息心理作用,并及时作出告警;研究国外大众传媒针对俄军队和居民信息流的规律和方向性;加强对新闻媒体和信息机构的控制,预防并切断各种传闻和恐慌情绪,直至在必要时对士气沮丧的军人实施隔离;提高并保持对国家和军队机密的警惕性;搜集有关敌方信息对抗的信息,为信息安全防护提供信息支持。

(三)发展信息安全防护技术方法,自主研发信息安全保密系统和设备。俄罗斯在发展信息安全技术上强调自主创新、坚持自成体系,强调数学模型与论证,发挥控制理论作用,注重芯片和操作系统的研发,把/为联邦国家权力机关、联邦各主体国家权力机关、军事安全系统建立专用的信息传输系统及其信息防护设备,特别是将确保国家在研究和使用国防用途的信息系统及其防护设备方面保持技术上的独立性作为国家军事政治和战略潜力的组成部分,列入长期发展计划和重要科研课题0。圣彼得堡技术大学研制成自主安全内核的高安全等级操作系统,不受病毒和黑客侵犯,在与国外产品兼容上只局限于外层的功能调用。在财政金融系统,俄积极推广使用现代化的有保护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采用俄自己研制的电子数字签名及其他保护设备。据称,俄罗斯研制的智能卡(RI K)保密性可靠、操作简便、抗攻击性强,能满足信息系统对安全的诸多要求。1

为完善信息防护设备研制的组织和工艺,俄罗斯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对现有设备进行重新清理,减少设备的种类和型号;为信息设备研究人员提供最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共用软件,提供随时利用全球信息资源的条件;采取/管理程序重新设计0法提高信息系统的研制工艺;建立相应的抑制手段,包括发现和使用信息武器的技术及其独特的早期预防坏、删除、歪曲和拦截;研究和发展反控制信息技术。

俄军也正在加紧研究一系列信息安全防护技术:一是信息加密、信息鉴别以及防干扰、防辐射、防侦察、防摧毁、防网络入侵、防计算机病毒等/早期预防技术0;二是网络侦察技术、信息检测技术、风险管理技术、测试评估技术和计算机信息电磁泄漏(TE M PEST)技术;三是形成/杀手锏0的战略性技术,如操作系统、密码专用芯片和安全处理器等。为解决军队的信息安全防护问题,俄正在打破军地界限、部门界限,破除各种小而全、不管任何设备都关门自产的做法,开展全军乃至全国信息安全防护设备的科研和生产大协作。

(四)构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信息技术和心理安全防护力量。建立一支心理素质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创新能力很强的信息安全人才队伍,并制定出一套合理先进的干部培训制度,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智力支撑。目前,俄罗斯国家和军队信息防护特种分队已基本建成,主要包括网络监测中心、信息安全评估中心、应急处理中心、信息安全研究中心等。同时,将全俄90所开设有信息安全专业的大学、22个信息安全地区教学中心、12个部委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和科研机构组成一个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体系,设置6个国家教学标准和7个基本专业(密码学、计算机安全、信息保护制度与技术、信息对象的综合保护、自动化系统的信息安全综合保障、通信系统的信息安全和反侦察信息技术)。

俄军方也将信息安全防护干部的培训列入部分高、中级军事院校的培训体系。目前已对学员展开信息加密、防干扰、防辐射、防侦察、防摧毁、防网络入侵、防计算机病毒以及信息鉴别、入侵检测、反心理战等科目的训练,如全军无线电电子学院的培训计划要求信息安全专业的学员在毕业时必须成为/信息卫士0,通晓所有信息安全防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采用在加强近似实战条件下运用反信息封锁和信息类比法训练。近年来,俄军在各种演习演练中,特别是通信演习中,防干扰、防辐射、防侦察、防网络入侵、反心理战等已成为经常性科目。q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2017年中国信息安全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以及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监管体制 信息安全行业主要受信息产业及安全主管部门的监管,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信息安全行业,受到信息安全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管理。行业的主要法律法规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行业主要发展政策

行业主要发展政策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二)信息安全行业概况及未来发展趋势 1、信息安全的定义

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中的数据及依托其开展的业务进行保护,使得它们不会由于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破坏、修改、审阅、检查、记录或销毁,保证信息系统连续可靠地正常运行。信息安全具有真实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用性、可核查性和可控性七个主要属性: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信息安全行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 (1)信息安全技术 为了实现信息安全的七个核心属性,需要从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内容安全、信息内容对抗等五个方面进行安全建设与安全防范。因而,目前信息安全的主流技术包括信息系统自身的安全技术(物理安全和运行安全技术)、信息自身的安全技术(数据安全与内容安全技术)、信息利用的安全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具体如下: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信息安全产品 信息安全产品按照功能分类主要包括:防火墙产品、入侵检测与入侵防御产品、统一威胁管理产品、身份管理类产品、加密类产品、电子签名类产品、安全审计类产品以及终端安全管理产品等。主要产品的情况如下:

俄罗斯“新面貌”军事改革

俄罗斯“新面貌”军事改革 军事预算稳中有升、装备更新不断加速、指挥体制由四级变为三级、职业化建设稳步推进……誓要重塑“军队新面貌”的俄军,近来所推行的军事改革可谓“大刀阔斧”。对此,俄罗斯军事研究学者王亮在接受笔者采访时指出:“俄罗斯去年频频的军事动作,不仅缘于俄武器装备发展和人员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更是出于重塑大国形象、追求大国地位的迫切需求。” 2008年8月爆发的俄格“五日战争”,暴露了俄军的很多弱点和不足。俄军高层因此认为,俄军还未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高技术战争准备,必须加快军事变革,否则将丧失军事强国地位。同时,安全环境的“外患”也促使俄罗斯加大军事改革。目前北约不断东扩、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等,更是令俄罗斯危机感空前增大。 在俄罗斯人的战略思维中,“强大的俄罗斯”必须以“强大的军队”做支撑,“强国”必须“强军”。普京任俄罗斯总统期间就曾发出过“如果军队没有前途,国家也就没有前途”的强音。梅德韦杰夫当选总统后延续了普京的战略理念,十分重视军队的建设与改革,将能源资源和军事力量视为新世纪支撑国家崛起的两大战略支柱,决心建设一支能够应对任何安全威胁的现代化军队,重塑“俄军新面貌”。

此轮“俄军新面貌”改革于2008年10月14日开始实施,主要包括裁减军官数量、改革军事教育、所有部队均转为常备部队、陆军的师—团建制将被取消,转而采用旅的建制等。尤其在武器装备升级和人员建制方面,投入的力度更是“大手笔”。俄远程航空兵将在2025-2030年间装备目前正在研制的“隐形轰炸机”。俄军将于2015年前在俄西部地区部署5个“伊斯坎德尔”导弹旅,完成新一代防空体系建设。俄军现代化装备的比重将在2016年前提升至30%,在2020年前达到70%以上。与此同时,俄军总兵力到2012年将从目前的113万人减至100万人,其中军官将从35.5万人减至15万人,减了一半还要多。用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的话形容:“我们将建成一个金字塔形的人员结构。”当然,在2010年及未来几年中,俄罗斯军队的主要任务之一还是确保在体制改革和指挥系统调整的磨合期中,军队战斗力不会下降。 当然,俄罗斯军事改革还面临着诸多困难。王亮表示,无论出现什么困难,俄罗斯都将坚持改革计划。他指出,俄罗斯军事改革历来都有“大胆激进”的特征,这既是出于对现实忧患的一种反映,也是俄罗斯民族性格和传统文化特征决定的。此次由谢尔久科夫主导的“俄军新面貌”改革,无论是在幅度还是在力度上,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变革现有的俄军事体制。 同时,俄军要顺利实现这次军事改革,必须投入巨额国

俄罗斯概况结课论文

俄罗斯概况结课论文 指导教师:王剑青 梁希07-2 陈瑜070114207

论俄罗斯与欧洲其他国家文化差异 陈瑜 摘要:俄罗斯地处欧洲东部,但却与欧洲西部其他国家有着明显区别。这些区别不但体现在语言,历史,宗教上,更深刻的放映在文化,性格,意识形态等生活的诸多方面。要了解俄罗斯这些特点的产生及发展,就必须深入到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与地理中。只有了解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之处才更有利于把握俄罗斯今后的发展动向,以及更好的促进与俄罗斯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拜占庭东正教鞑靼蒙古人专制制度彼得改革苏维埃 俄罗斯民族时代生息繁衍在东欧平原上,他们与欧洲其他民族同根同源。他们本应具有相似的文化、宗教、政治形势和思想理念。但事实上去恰恰相反,欧洲其他国家普遍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而俄罗斯人却把东正教作为国教。同样,在思想方面,俄罗斯人缺少西欧人的进取精神与反思能力,而是以极端的行为吸引着世界的眼球。如今的俄罗斯已与欧洲其他国家组成的欧盟与北约时而合作时而剑拔弩张。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 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南北跨三个气候带,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俄罗斯民族的前身——东斯拉夫民族。 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必然与其所在区域的地理条件有着深刻的联系。俄罗斯民族的发源之地处在无边无价的东欧草原上,这里缺少天然屏障,出于抵抗如突厥等草原民族的侵略的需要,俄罗斯人产生了把广袤的领地统一起来以共同抗击敌人的需要,这就孕育了强有力的国家政权观念与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草原还给了俄罗斯人尚武、自由自在、大胆而彪悍的性格。这些草原民族的特点最终发展为现代俄罗斯人勇敢顽强、坚韧不拔、自尊心强和办事急躁的性格。【1】 北方内陆的寒冷使得俄罗斯人性格更加深沉、更加内向,这在他们的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所表现。而欧洲其他民族的文化则由于相对较温和的气候而更加热烈奔放,尤其是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地中海国家。 东欧的这片草原与海洋的距离较远,使得俄罗斯人无法像其他欧洲民族一样发展为海洋民族。从而俄罗斯缺少了西欧人那种开拓进取的精神。即使经过了彼得大帝的努力,俄罗斯民族仍然无法仿效西欧成为一个海洋民族。可以说,俄罗斯民族自打诞生起就被牢牢打上了草原民族的烙印,这是欧洲东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的结果。这也就奠定了俄罗斯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本质区别。 就是在这样一片草原上,公园9世纪,以第聂伯河为中心,形成了古代俄罗斯的部落集团。这就是俄罗斯国家的基本雏形。

网络信息安全现状与对策.docx

网络信息安全现状与对策 一、引言 2014年我国成立了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明确了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决策机构。2017年《网络安全法》的全面实施标志着我国已经将网络空间安全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政策支持力度持续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虽然我国的大数据网络安全技术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面临着多元化、全局化诸多挑战。网络信息安全犹如一场没有国界、没有硝烟的无形战争,与国家安全管理息息相关,构建安全可控的网络世界是每一个网络信息安全工程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分析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入手,着重研究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的对策。 二、网络信息安全现状 (一)安全管理漏洞互联网科技在应用之初是以信息交换的便利性和迅速性作为发展目标,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安全性能的需求,而将安全管理、系统升级、信息加密等项目归于终端维护,导致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漏洞一直是阻碍网络科技发展的瓶颈问题。比如一些犯罪分子就盯上了某些网站的安全管理漏洞,通过盗取用户数据在不安全的网络系统中获取利益。

(二)网站受到攻击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加大了个人隐私泄露、泄密的风险,我国少数网站受到网络信息安全的攻击,导致系统瘫痪,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网络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国家互联网应急管理中心在《2018年中国互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报告》中指出,2018年该中心捕获勒索软件已经达到14万个,总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1月印度发生了数据安全被网络攻击的重要事件,近11亿人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出去,给国家信息安全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同年11月份,网络黑客攻击了万豪国际旗下喜达屋酒店的客户管理系统,导致该酒店的客房预定系统出现了故障,近5亿客户的个人数据被泄露,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2018年全球仅公开的数据泄露事件就超过6500起,2019年第一季度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发布《信息通信行业网络安全监管情况通报》显示,一季度共处置网络安全威胁967万余个,各类勒索软件层出不穷,且还有继续增加的势头,信息通信行业网络安全总体态势依旧严峻。 (三)防护系统应用随着企业管理信息化程度的逐渐提高和销售业务量的逐步扩大,企业信息网络业务的开展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网络瘫痪、信息系统故障成了网络企业运营的头等大敌,将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和严重后果。确保网络信息安全,解决网络运营系统故障,成为网络信息管理企业的重要课题。从目前多数网络信

(完整版)浅谈我国信息安全现状和保护

浅谈我国信息安全现状和保护 论文摘要:世界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准。但由于信息资源不同于其他资源的特殊性质,如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论文关键词:信息安全;保护信息安全包括以下内容:真实性,保证信息的来源真实可靠;机密性,信息即使被截获也无法理解其内容;完整性,信息的内容不会被篡改或破坏;可用性,能够按照用户需要提供可用信息;可控性,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不可抵赖性,用户对其行为不能进行否认;可审查性,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与传统的安全问题相比,基于网络的信息安全有一些新的特点:信息安全威胁主要来源于自然灾害、意外事故;计算机犯罪;人为错误,比如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黑客”行为;内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丢失;电子谍报,比如信息流量分析、信息窃取等;信息战;网络协议自身缺陷,等等。 1我国信息安全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宏观管理和支持力度的加强、信息安全技术产业化工作的继续进行、对国际信息安全事务的积极参与以及关于信息安全的法律建设环境日益完善等因素,我国在信息安全管理上的进展是迅速的。但是,由于我国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相关体系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等诸多因素,我国的信息化仍然存在不安全问题。 ①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较弱。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各个企业纷纷设立自己的网站,特别是“政府上网工程”全面启动后,各级政府已陆续设立了自己的网站,但是由于许多网站没有防火墙设备、安全审计系统、入侵监测系统等防护设备,整个系统存在着相当大的信息安全隐患。美国互联网安全公司赛门铁克公司2007年发表的报告称,在网络黑客攻击的国家中,中国是最大的受害国。 ②对引进的国外设备和软件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改造。由于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很多单位和部门直接引进国外的信息设备,并不对其进行必要的监测和改造,从而给他人入侵系统或监听信息等非法操作提供了可乘之机。 ③我国基础信息产业薄弱,核心技术严重依赖国外,缺乏自主创新产品,尤其是信息安全产品。我国信息网络所使用的网管设备和软件基本上来自国外,这使我国的网络安全性能大大减弱,被认为是易窥视和易打击的“玻璃网”。由于缺乏自主技术,我国的网络处于被窃听、干扰、监视和欺诈等多种信息安全威胁中,网络安全处于极脆弱的状态。 除此之外,我国目前信息技术领域的不安全局面,也与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技术输出进行控制有关。 2我国信息安全保护的策略 针对我国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要实现信息安全不但要靠先进的技术,还要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和信息安全教育。 ①加强全民信息安全教育,提高警惕性。从小做起,从己做起,有效利用各种信息安全防护设备,保证个人的信息安全,提高整个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从而促进整个系统的信息安全。 ②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产业,加大信息产业投入。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尤其是信息安全产品,减小对国外产品的依赖程度。 ③创造良好的信息化安全支撑环境。完善我国信息安全的法规体系,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信息安全法、数字签名法、电子信息犯罪法、电子信息出版法、电子信息知识产权保护法、电子信息个人隐私法、电子信息进出境法等,加大对网络犯罪和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其进行严厉的惩处。 3结语

从俄罗斯军装演变看俄罗斯民族性格

从俄罗斯军装演变看其民族性格 摘要:要真正的了解俄罗斯,他们的民族性格是决不可忽略的内容,所以必须首先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全面、公正、发展的观点。就像想要交识一个好朋友,首先要对他的性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进一步做到相互更深的了解、理解和合作。本文试从俄罗斯军装的演变浅析其潜在的民族性格。 关键词:军装民族性格文化 军装是按专门的指示、命令和规则制作的,是所有陆海军员必须穿着的一套服装,某些情况下也包括其他的装备配件。在军队中军人普遍穿着军装是为了加强组织性,提高部队纪律和规范,区分军兵种、服役情况和军衔等级。俄罗斯军装既是军队的识别标志,也是国威、军威及军人仪表的象征。俄军创建300多年来,军装几经更革。这不仅与作战方式的变化密切相关,而且受到了执政者的喜好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俄罗斯军装的演变可以折射出俄罗斯的民族文化性格。 俄罗斯民族性格是非常特别于其他民族的,提到美国人人们会想到自由,提到法国人会想到浪漫,提到日本人会想到严肃和等级,提到德国人会想到惜时等等,但是想到俄罗斯人,恐怕不能用简单的某个词概括。 人们通常认为,用于区分军事部门的统一样式的军装是在17世

纪的欧洲军队中出现的,但是有颜色区分的军装则出现的更早。而且在俄罗斯,火枪兵就拥有那样的服装。16世纪下半叶,在莫斯科组建了第一批常规火枪兵部队,火枪兵穿着延伸到脚踝的各色呢子长袍,每个部队都有自己特有颜色的长袍,长袍的领子是竖领,扣着彩色的领章。火枪兵头上戴着平顶毛皮帽,左肩挂着宽大的皮质背带,用来放武器弹药。 一彼得大帝时期:官兵统一着装 俄罗斯军队的统一制服在17世纪末18世纪初彼得一世统治时期得到确立。一般认为,俄罗历史上的第一支常备军是由彼得大帝(1689年一1721年)创建的。1699年,他将帮助其夺得政权的“娃娃兵”改编为两个近卫兵团,并颁发了统一的制服。新制服以萨克森王国的军装为蓝本。士兵们上身穿墨绿色长襟服,内衬红色坎肩,下身配套裤、长筒袜和矮腰皮鞋,头上还戴一顶细毛毡制成的三角帽。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近卫兵团是俄罗斯新军的主力,其军服的颜色——墨绿色逐渐成为步兵制服的主色调。直到19世纪时,这种颜色依然很流行,甚至连民政官员的制服也被设计成了墨绿色。军队按照西欧国家的样式制作,步兵和炮兵的服装是由坎肩、短裤、长袜和鞋子组成,外面套着长袍;骑兵穿着长袍、坎肩和鹿皮裤子。颜色为:步兵深绿色和红色,骑兵蓝色和红色,炮兵红色。所有兵种的帽子均为黑色。佩戴在脖子上、过肩头巾上的金属片和镶在袖口的金边则是军官的标记。 另外,在掷弹兵的燧发枪兵的军服上还出现了肩章。不过,当

俄罗斯概况教学大纲

《俄罗斯概况》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俄罗斯概况 二、课程性质 俄罗斯概况是根据全日制普通高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开设的专业限制性选修课。其修读对象是俄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三、课程教学目的 俄罗斯概况课主要考查学生对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土人情、历史与现状等各方面基本情况的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学习遇到的有关两国背景问题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扩大眼界,增加知识,了解俄语的背景材料,提高文化修养。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俄罗斯概况一般安排在低年级开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宜全部用俄语授课;但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原文的“第一手”信息,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用汉语做出解释,要让学生在了解文化国情知识的过程中复习、巩固俄语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及俄语口语连贯表达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听录音、看录像、看电影让学生自己感受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国家状况。 五、课程总学时 俄罗斯概况教学为一学期。每周两学时,共计36学时,2学分。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况(4学时) 1.人口,民族,宗教

2.国徽,国旗,国歌 3.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第二章俄罗斯经济( 2 学时) 1.俄罗斯经济区划 2.俄罗斯主要城市 第三章俄罗斯简史( 6 学时) 1.斯拉夫部落和多神教 2.罗斯的洗礼和基辅罗斯 3.俄罗斯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4.俄罗斯帝国 5.十月革命和苏联的成立 6.1953~1991年间的苏联和俄罗斯联邦 第四章俄罗斯国家体制和政治制度( 4 学时)1.联邦体制 2.俄罗斯宪法 3.俄罗斯联邦会议 4.俄罗斯联邦总统 5.俄罗斯联邦政府 第五章俄罗斯文学( 5 学时) 1.民间口头文学 2.古代文学(11世纪初—17世纪) 3.18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4.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5.19—20世纪之交及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6.俄罗斯苏维埃文学

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及建设展望

分类号:TP330 学校代号:10699 学号:2009302649 西北工业大学 题目:网络信息安全现状及建设展望 作者:刘振东 学院:计算机 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网络逐步成为人们学习、工作、生活领域 不可或缺的重要依靠,其中不免产生网络不法行为的与时俱进,由此 网络中的安全问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近来应对网络安全技术不断更 新,其中VPN技术就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摘要:“为数 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 软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上述计

算机安全的定义包含物理安全和逻辑安全两方面的内容,其逻辑安全的内容可理解为我们常说的信息安全,是指对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而网络安全性的含义是信息安全的引申,即网络安全是对网络信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的保护。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了适应现代网络信息化的要求,需要将网络互联技术与传统工业相结合,建立基Internet的商务领域网络,这样可以减少大量的人力物力,缩短研究周期,使资源达到最有效的共享,但是信息传输中的网络安全问题却是网络面临的最大问题,能否保证信息的安全成为组建网络的关键。 因特网中存在种种安全隐患,主要体现在下列几方面: 1)因特网是一个开放的、无控制机构的网络,黑客经常会侵入网络中的计算机系统,或窃取机密数据和盗用特权,或破坏重要数据,或使系统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直至瘫痪。 2)因特网的数据传输是基于TCP/IP通信协议进行的,这些协议缺乏使传输过程中的信息不被窃取的安全措施。 3)在计算机上存储、传输和处理的电子信息,还没有像传统的邮件通信那样进行信封保护和签字盖章。信息的来源和去向是否真实,内容是否被改动,以及是否泄露等,在应用层支持的服务协议中是凭着君子协定来维系的。 4)计算机病毒通过因特网的传播给上网用户带来极大的危害,病毒可以使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数据和文件丢失。内部网络不同部门或用户之间如果没有采用相应的一些访问控制,也可能造成

俄罗斯现在的政治经济情况

世界银行提供的报告中,有两份报告,极具震撼。第一份是世界银行专家在4月17日公布的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第二份是世界银行专家12月1日宣布的分析报告:在2001年至2003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 第一份报告让人震撼,是让人们知道,有一种经济增长,叫“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开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的工资和人均收支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的增长,超过了200%。8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2倍。 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约合人民币3650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2万卢布,折合人民币6700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人民帀3200至3360元)之间。 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领域的。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随着经济增长,俄罗斯各地每一个季度都调整“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也就是“贫困线”。最低生活标准每一季度由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制定,用于评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作为制定补助金、补偿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项。莫斯科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为月5124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700元,北京市2006年7月1日起,基本生活费确定为每人每月448元,仅为莫斯科最低生活费标的26%),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5795卢布,退休人员3533卢布,儿童是4381卢布。与中国东北接壤的滨海边疆区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费标准定为月4362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450元,与之接壤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行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是1997年制订的,市区每人每月200元,阿城

各国军衔等级一览(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

各国军衔等级一览(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 中国军衔: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四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中国预备役军官军衔为3等8级:预备役少将;预备役大校、上校、中校、少校;预备役上尉、中尉、少尉。美国军衔设6等25级:五星上将(战时或战后对有特殊贡献的军官才授予)、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四级准尉、五级准尉;一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俄罗斯军衔设7等20级:俄罗斯联邦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高级准尉、准尉;大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朝鲜军衔设5等21级:大元帅、元帅、次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特务上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越南军衔设5等17级: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古巴军衔设6等16级:总司令(相当于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

军士长、军士;上等兵、列兵。印度军衔设7等20级:元帅(只在战时授予有特殊功勋的军种参谋长);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三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韩国军衔设5等15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兵。日本自卫队军衔设6等18级:上将、中将、少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三等兵。阿尔及利亚军衔设6等17级: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军士长、军士;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英国军衔设8等19级:元帅;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上士、中士、下士;一等兵、二等兵、新兵。法国军衔设5等20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准尉;总军士长、军士长、准军士长、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下等兵、列兵。加拿大军衔设6等17级:上将、中将、少将、准将;上校、中校、少校;上尉、中尉、少尉;一级准尉、二级准尉、准尉;上士、中士、下士;列兵。附:中国士官军衔调整为7衔级士官将有住房公积金2010年7月,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公布了

网络与信息安全现状调研报告

网络与信息安全现状调研报告 电脑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人们带进了一个日新月异的网络时代。网络正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入校园、家庭,来到中小学生身边,日渐成为中小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重要工具。但是,网络犹如一把双刃剑,在增强了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与沟通,增长了知识的同时,也难免受一些负面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网建设与应用的不断普及成熟,网络安全问题却日益突显。新技术普及,网民数量激增,网民低龄化,使得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复杂化,据资料显示我国校园网络环境安全令人堪忧。 一、校园网络安全的现状 1.校园网络安全性问题不仅来自外部网络,更主要的威胁还是来自内部,学生通常是最活跃的网络用户,对网络新技术充满好奇,有些学生会尝试使用网上学到的、甚至自己研究的各种攻击技术,而不计后果,网络安全事件日益增多,网络安全保障的难度越来越大。 2.计算机与网络安全意识淡薄。网络是新生事物,许多人一接触就忙着用于学习、工作和娱乐等,对网络信息的安全性无暇顾及,安全意识淡薄。 3.网络安全投入有限,由于种种原因,软硬件投入有限,由此直接导致网络安全性降低。 4.盗版软件泛滥成灾由于缺乏版权意识,盗版软件、影视资源在校园网中普遍使用,这些软件的传播一方面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

另一方面也给网络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比如,Microsoft公司对盗版的XP操作系统的更新作了限制,盗版安装的计算机系统出现大量的安全漏洞而无法升级补丁漏洞,没有正版操作系统和杀毒软件。一般来说网络中存在的漏洞数量决定了所受到的威胁程度和遭受的攻击类型。 二、我校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是:进一步完善校园信息网络系统,全面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高水平高效益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体保障措施是: 1、经费保障 1)、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的投入占学校基础投资的比例高于15%。2)、学校从办公经费中挤出的资金保障信息化建设费用的20%。 通过以上经费的保障措施,加快设备的投入和更新,满足我校信息化建设的正常开展, 2、其他保障 1)、认识到位。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推进器和制高点,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工程投入大、难度大、涉及面广,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2)、组织健全。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统筹,分层要求,积极推进。进一步加强信息中心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和协调作用。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师和网络管理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增强责任

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认知现状分析

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认知现状分析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定义来源于信息素养的概念,信息素养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和能力,也是现代社会成员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各项工作的基本能力之一。而大学生的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受多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不同因素和信息素养能力的各维度存在着差异。 首先,能否保护个人电脑安全是大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知识程度的一个重要体现,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来看,多数大学生会为自己的电脑安装杀毒软件,定时清理上网痕迹。说明大学生能意识到木马病毒的威胁并作出行动,有基本的网络安全危机意识。在存放个人信息的选择上,选择U盘和个人电脑作为隐私信息的存放点的人占了大多数,而在移动端的网盘和手机也占了一部分。个人电脑和U盘作为硬盘,安全系数较高。而网盘则是较为便捷。这正与大多数大学生在网上购物时选择快捷支付的现象和心理相似,大学生们会有考虑信息安全的想法,但是相比较于方便,还是会选择后者。这说明大学生有基本的信息安全判别能力和防范意识,但是对个人信息安全的重视还不够。 其次,在个人信息的隐私保密方面的习惯,也能映射出大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在问卷数据中我们发现,当大学生的账号信息被泄露时,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修改密码,更换个人信息等,这是他们面对信息被泄露的威胁时做出的较为有效的措施,

说明大学生有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对上网痕迹的清理也能证明大学生对个人隐私的重视程度较高,在面对陌生邮件时删除或阅后删除的做法也表明大学生对垃圾邮件的警惕也有所提高。 再次,当人们迎来这一信息爆炸时代信息数据的传输速度更快更便捷,信息数据传输量也与日俱增,传输过程便易出现安全隐患。保障人们在网络活动中对自己的信息和一些相关资料的保密的要求,保障网络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就显得越来越急切了。由问卷中第8和第9题的统计回答来看,当今大学生会网络信息的传输方式方面的知识过于匮乏,他们不知道信息流通中的信息加密手段,就无法知道他们的信息是否安全,同时也让商业黑客有机可乘。尤其是在校园网,明文传输的加密方式几乎很少有大学生知道。由此可知,大学生缺乏对网络信息传输方式的了解,并较少在平时接触到这类知识,因此,在这方面的信息安全素养,还更需普及与提高。 最后,我们通过各方面的回答统计及分析得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认知现状是:当代大学生普遍具有基本的网络安全防护意识并且重视个人信息的安全,并能在发现问题后采取一定措施,但是不少大学生处于被动保护个人信息的状态,对网络技术知识的缺乏也使他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个人信息被泄露,隐私被窃取等非法行为时防不胜防。能在平时保持良好的信息管理习惯的人不多,大学生整体网络信息安全素养有一定的基础,但

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及防护

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及防护院系:

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姓名:

目录 目录 0 摘要 (1) 1.网络信息安全的简介 (2) 1.1 网络信息安全的概述 (2) 1.2 网络信息安全的5大特征 (3) 1.2.1完整性 (3) 1.2.2保密性 (3) 1.2.3可用性 (3) 1.2.4不可否认性 (3) 1.2.5可控性 (4) 2. 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 (4) 2.1网络威胁呈现出多元化 (4) 2.2目前网络安全漏洞居高不下 (5) 2.3传播病毒形式的多样性 (5) 2.4僵尸网络有不断扩大的趋势 (5) 2.5现在流氓软件是越来越多,扰乱着网络秩序 (5) 2.6全社会的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淡薄 (6) 3.网络信息安全的防护 (6) 3.1 防火墙技术 (6) 3.2 数据加密技术 (7) 3.3 入侵检测技术 (7) 3.4 病毒防护 (7) 3.4.1 合理设置杀毒软件,如果安装的杀毒软件具备扫描电子邮件的功能,尽量将这些功能全部打开; (7) 3.4.2 定期检查敏感文件; (8) 3.4.3 采取必要的病毒检测和监控措施; (8) 3.4.4 对新购的硬盘、软盘、软件等资源,使用前应先用病毒测试软件检查已知病毒,硬盘可以使用低级格式化; (8) 3.4.5 慎重对待邮件附件,如果收到邮件中有可执行文件或者带有“宏”的文杀一遍,确认没有

病毒后再打开; (8) 3.4.6 及时升级邮件程序和操作系统,以修补所有已知的安全漏洞。 (8) 3.5 身份认证技术 (8) 4. 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0) 摘要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显,大量的信息存储在网络上,随时可能遭到非法入侵,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因此,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安全防护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网络信息安全的现状及其防护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现状、防护措施

俄罗斯主要城市概况

俄罗斯主要城市概况莫斯科 一、城市概况 (:Москва?[m?s?kva],俄语拉丁字母拼写:Moskva)是和的首都,并且自成为首都起就一直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城区人口逾1,1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1/10。面积2,510平方公里,与和接壤。 莫斯科沿而建,由1147年的时代开始,到至及俄罗斯联邦政权都一直担任着国家首都的角色。它是历史悠久的所在地,并一直作为上述政权的总部,为俄罗斯数个被列入之一的建筑群。 二、历史概况 莫斯科得名于如今穿越整个城市的,而莫斯科河的名字来源有三种解释,分别是低湿地()、()、密林()。 莫斯科的建立被认为是在1147年,当时,大公在争夺基辅王位的一次战争后战斗获胜后,他邀请了自己的盟友公爵去到了弗拉基米尔公国边境上的一个名叫莫斯科地点庆祝自己的胜利,这也是史书上第一次提及莫斯科这个地方,而后,俄罗斯人便把这一年作为莫斯科的诞生的日子,不过当时的莫斯科还是一个小村庄。1156年,尤里·多尔戈鲁大公在莫斯科巩固了防御措施,由此莫斯科便有了一个防御性的要塞的地位。 1263年,建立,1276年,首任莫斯科大公达尼埃尔立莫斯科为首府,1238年-1480 年期间,莫斯科被统治;15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金帐汗国统治的斗争,并于莫斯科大公时在1478年最终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而莫斯科则成为俄国的首都;1572年莫斯科被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和和焚毁。1700年后,迁都到。 1917年11月,领导的胜利后,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18年从(今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并于1922年12月正式成为首都。1992年后,莫斯科成为的首都。 三、地理概况 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东经37度到38度之间,地处俄罗斯平原中部,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两河间的中俄罗斯高地。城市面积平方公里。大莫斯科(包括环城公路以内地区)面积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围绿化带共为1725平方公里。莫斯科位于三种地形交接处。西北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高地(地势较为平坦,海拔175-185米)。南接莫斯克沃列茨科-奥卡河平原(海拔200-250米的乔普雷斯坦高地,沟壑众多)。东面是梅晓拉低地,有坚硬的沙丘,海拔约160米。 莫斯科属于温和的。极端气象十分频繁。十二月会开始漫长的冰雪消融期,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长达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长而天气阴暗。1月平均气温℃(最低-42℃),平均每年气温零度以上的天数为194天,零度以下--103天。而夏天可能气温陡降,阴雨连绵。7月平均气温℃(最高37℃)。总计全年天气晴朗时间1568小时。最近十年冬季常有相对湿度(高于70%)和温度(高于0度)较高的记录。年平均降水量190

17世纪的俄国军队

招募和结构 为了夺回斯莫棱斯克,沙皇米哈伊尔.费多洛维奇.罗曼诺夫在1630年时试图新建两个军团的战士.这些军团士兵们的工资是每年5卢布,而且他们每天的一日三餐还有伙食津贴.军团的组成人员比较多样化,包括失去领土的贵族,低等级的波雅尔成员,哥萨克以及自由民(事实上,该军团更喜欢招募选择破产的原上流社会绅士,但这种人在军团中只有区区60人).这种新式部队也许是受当时的瑞典的影响,也引进了新的军队组织结构----每个团用连这一新型编制代替原有的百 人队(sotni),每个团拥有8个连,每连各有120名火枪手和80名长矛手.军团军官数量共176人,包括一名上校(polkovnik),一名中校,一名少校,一些上尉和其他一些低级尉官(即所谓的小波鲁契克poruchiks),其他的军团成员还包括一名军需官,一名军医,一名书记,中士,下士,鼓手,翻译们.

图为17世纪的俄国西方样式的装甲长矛手军队的训练通常聘请国外那些刚经历过三十年战争,拥有丰富经验的外国 军官担任教官监督训练.据1651年资料记载,每连在行军前进的时候,需由其上尉在前面带队,而其他低级尉官则负责押后.军士长(原文是praposhik)负责带领军

团里的长矛手,中士们则分布在长矛手的两侧.下士们在军团的右侧,鼓手则被安排在第三排和第四排火枪手之间的位置.随着西欧移民的增多,莫斯科也开始颁布法令加以约束. 图为17世纪俄国火枪手

1632年,按照这种新式军团模式,俄国又创制了新的四个军团,所有这些军团都参与了斯莫棱斯克战争.就在1632年,俄国效仿古斯塔夫二世的瑞典,也开始创建雷特尔新式骑兵,这些骑兵来源主要是自由民,低等级波雅尔成员以及其他相对更穷困的贵族.不需要服役的修道院和贵族家庭们则被要求要负责提供雷特尔骑兵,具体是每拥有100立方码的土地就要提供一名骑兵,这是传统的俄罗斯式的封建骑兵供给体制.每个雷特尔骑兵团拥有12个连,每个连167人,在斯莫棱斯克战争时期又新建了两个骑兵团,外带一个龙骑兵团.新建的龙骑兵团也是每团12个连,每连只有120人,另外还创制了拥有12门轻型火炮的炮兵连.在此战争末期,俄国已组建了10个这样的新式军团,总人数超过17000人,但在战争结束后都解散了. 在南线驻防,应对鞑靼人的需要使得俄国人创制了总数约8000人的龙骑兵和步兵团,作为南线的边境军团,招募的兵员不仅包括自由民,也包括农奴.这种新式的”农民军”跟以往那种有战事了召集来,仗打完了就回家种田的那种部队不同,这种军队是正式的常备军,士兵们定时领工资,军服,武器和食物.这些边境军团总数一度达到13000人,不过从1638年11月1号开始也慢慢被解散了.1649年,在西北线,新的边防军又被组建起来,跟之前有所不同的是,征兵是在每个乡村逐个完成的,所有的军团士兵必须都是俄国人,而军官却大多是外国军官.在这些外国军官身边还跟着许多俄国军官,作为学徒的他们主要是来学习外国的军事指挥艺术和技巧的. 在17世纪的前25年中,斯特尔茨(streltsi)军团人数超过了8000人.沙皇颁布法令,严禁城市平民和农民们加入斯特尔茨军团,军团成员只能是以效忠国家为毕生之志的贵族.此外,斯特尔茨军团的待遇比起雷帝时期也大大下降,工资降到了每年只有3卢布,伙食津贴也随之降低了.尽管如此,他们的人数还只是在急剧增加,到了1681年的时候,军团总人数已超过59000人了.1649年的一本军事手册要求凡是年满18岁的贵族和波雅尔成员需参军为国效力.1678年的一份手册则提到这些战士或雷特尔骑兵可以收到福利津贴,但不会收到农奴.先是从西北军团开始然后到全国都开始推广这项制度,征兵制度也略有变化,先是每25户人家提供一员,这样就召集到18000人的部队,后来标准有所降低,改为每20户人家提供一名战士.比如斯特尔茨,这个时代的斯特尔茨战士需要武器弹药,每年三卢布的工资用来买军服,然后每天他们还需要3.5到5戈比的钱吃饭,更关键的是,成为战士后,他的家庭也可以不用交税,战士本人永远不可能被贬为农奴,战士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因为有这些好处,新兵征召的数量从1631年的3323人一下子飚升到1681年59203人. 图为17世纪的射击军 1662年,俄军中又出现了两个枪骑兵军团和一个骠骑军团..到17世纪50年代的时候,俄军中的哥萨克数量也飞增至两万人以上.到1681年的时候,俄军已

俄罗斯名人简介

俄罗斯名人简介 1.Putin(普京), a pro-market democratic reformer, was elected president of Russia in 2000 after enjoying a meteoric rise within the ranks of the Kremlin. Upon graduating from Leningrad State University in 1975, Putin served in the K.G.B. as a spy stationed in East Germany until 1989. He then joined his alma mater's international affairs department, though many K.G.B. watchers speculate that he remained a spy, keeping tabs on the democratic movement. He went to work as an aide for his former mentor, Anatoly Sobchak, a Leningrad politician. Sobchak was elected mayor in 1991, and Putin joined his administration, becoming first deputy mayor. Although he worked behind the scenes, Putin's influence was nevertheless palpable, especially in luring Western investment. Putin was recruited from a position in Leningrad's city government to the Kremlin in 1996 as an aide to property manager Pavel Borodin. In 1998, President Boris Yeltsin appointed Putin head of the Federal Security Service, the successor to the K.G.B., and called on him in March 1999 to head Russia's security council. In August 1999 Yeltsin fired Prime Minister Sergei Stepashin and his entire cabinet, and promoted Putin, making him heir-apparent to the presidency. It was the fourth time in 17 months that Yeltsin had sacked Russia's government. On New Year's Eve 1999, Yeltsin unexpectedly resigned, and Putin was elevated once again, this time to acting president. The political neophyte had been enjoying tremendous popular support, notably in the wake of his heavy-handed campaign to suppress Islamic militants in Chechnya, who continue their drive for independence. 2.普希金Alexander Sergeyevich Pushkin (June 6 1799 – February 10 1837) was a Russian Romantic author who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greatest Russian poet and the founder of modern Russian literature. Pushkin pioneered the use of vernacular speech in his poems and plays, creating a style of storytelling—mixing drama, romance, and satire—associated with Russian literature ever since and greatly influencing later Russian writers. Because of his liberal political views and influence on generations of Russian rebels, Pushkin was portrayed by Bolsheviks as an opponent to bourgeois literature and culture and a predecessor of Soviet literature and poetry.Tsarskoe Selo was renamed after him. 3.列夫托尔斯泰Leo Tolstoy was born in 1828 in Russia. Many people think that he is the greatest 19th century Russian writer. His most famous works are War and Peace and Anna Karenina and he also wrote many shorter works. We can watch the two films War and Peace and Anna Karenina on TV. Tolstoy believed in God, and he loved peace very much. The bad society made him very unhappy, so he wanted to do something to changed it but he failed.He often gave poor people help. In 1910 he left the world.Now readers all over the world like to read his great books very muc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