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概况

简答题范围

1.简述“罗斯受洗”的意义。

1.这就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罗斯受洗”。从此东正教成了国教。俄罗斯由此开始,从一个“多神信仰”和“宗教虚无”的民族迅速转变为了全民接受基督教的民族。

2.“罗斯受洗”是俄罗斯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其影响意义,超过了任何一个王朝或政权的建立或消亡,自罗斯受洗以来,俄罗斯人确定了自己一千余年的思想根基,并因此实现了自己民族的超常发展。

3.“罗斯受洗”使基辅罗斯的封建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单一的宗教加速了斯拉夫各部落的统一过程,也加强了大公的权力。“罗斯受洗”还使先进的拜占庭文化涌入罗斯,这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4.罗斯人皈依基督教后,基辅罗斯教会仿效东派教会的模式组织起来,997年,在基辅设置了大主教区。不久,在诺夫哥罗德等城市都建立了主教区。

5.1054年基督教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正式称为“正教”,习惯上称为“东正教”。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正教结合斯拉夫民族的特点,在俄罗斯大地上有了很大发展。12世纪,莫斯科公国兴起后,东正教常被作为俄罗斯国家统一的旗帜和象征。1598年,俄罗斯正教会成立,它受沙皇控制,使用斯拉夫语传教,从而加速了东正教的俄罗斯化的进程。

6.由于他的统治,东斯拉夫人的历史和基督教的信仰牢固地联系在了一起。毫无疑问,基督教传入斯拉夫社会,巩固了君主对国家、民族的统治。在弗拉基米尔的统治下,大力发展和拜占庭帝国的关系,基辅罗斯经济、文化发展很快,境内兴起了很多城市,而城市当中,都建立了很多学校及教堂,教育事业就是从他的时代开始发展的。

2.简述伊凡四世的改革。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伊凡四世于16世纪5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和军事改革。将贵族杜马过渡到新的国家机器----缙绅会议,成员由贵族杜马、宗教界高级代表,各政厅的高级官员和工商界上层人士组成。1549年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召开了第一届等级代表会议----缙绅会议。缙绅会议的产生标志着俄罗斯等级代表

君主制的最终形成。废除世袭领地机构,建立中央管理机构,废除“食扈制”。1550年通过了在伊凡三世法典基础上修改的新的法典。新法典的宗旨是强化中央集权,并努力改善司法职能,使之处于地方居民代表的严格监督之下。为了加强国家的武装力量,首次颁布了“兵役法典”。1550年成立了新的常备军----

火枪军团。建立了俄罗斯的武装力量。建立了直辖区和直辖军。1551年沙皇与东正教共同举办宗教会议,制订了教会管理以及宗教活动的法规100条,史称“百章会议”。50年代的改革是一场综合性、纲领性和全局性的社会变革,它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主要方面。改革促进了中央权力的加强,提高了分封贵族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

3.简述库里科沃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库里科沃战役胜利大大鼓舞了罗斯的民众,德米特里因此也被誉为“顿河王”。这次战役有着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虽然在这次战役之后莫斯科公国还没有摆脱对鞑靼人的依附关系,继续向汗国纳贡,但它消除了以往人们心目中形成的固定观念,即汗国是不可战胜的,从而增强了罗斯人最终战胜敌人的信心,使人们确信,罗斯人有能力赢得独立。库里科沃大捷的政治意义在于,它促使罗斯人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最终联合起来。

古罗斯文学将这一历史转折生动的记载下来,许多关于库里科沃战役的小说把这场战役当作民族功勋来歌颂。“顿河王”德米特里像“涅瓦王”亚历山大一样,成为罗斯人的民族英雄。

1389年,壮志未酬的德米特里离开人世,临终留下遗言:“上帝将使金帐汗国发生变化,我的子孙将再也不向他们缴纳贡赋。”德米特里的努力虽然没有让俄罗斯彻底摆脱鞑靼人的统治,但他大大提高了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为最后的独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金帐汗国对俄罗斯长达240年的统治,对此历史学家有何评价?

莫斯科的大不敬行为引起了鞑靼汗的愤怒。1480年鞑靼汗阿和马率军亲征讨伐罗斯,在乌格拉河畔双方对峙,势均力敌,谁也不愿先向对方开战。这样,一连僵持了几个月。天寒地冻,鞑靼军队粮草不济,又担心克里木汗袭击本土,鞑靼

不战而退。“乌格拉河畔的对峙”被认为是鞑靼蒙古热统治的终结,从此以后,大帐汗再也无力进攻莫斯科,鞑靼人对俄罗斯二百四十年的统治正式结束了。

鞑靼蒙古人的统治在罗斯持续了240年,俄罗斯的学者们通常把这段历史定性

为“鞑靼蒙古人的桎梏”。关于这一时期的历史评价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许多人认为鞑靼蒙古人的入侵是俄罗斯历史中悲剧性的一页,它使罗斯脱离欧洲大家庭,为罗斯的经济与文化带来了严重的损害,遏制了罗斯文明的进程;但也有学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一历史事实,认为蒙古汗对罗斯也发挥过一定的积极作用,整顿了国家秩序,遏制了罗斯王公内部的纷争,最终使罗斯各公国走向统一。

第一课地形、气候、自然条件

练习1 简答题

1.俄罗斯地形特征是什么?

2.俄罗斯气候有什么特征?

3.俄罗斯主要的河流、湖泊、岛屿都有哪些?

4.俄罗斯有哪些自然资源?

练习2 填空

1.俄罗斯国土面积是_________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__________%。

(1709.82万平方公里,12.5%)

2.俄罗斯亚洲部分领土占国土面积的______,但仅占______的欧洲部分却集中

了全国______的工业、人口及大部分城市。(3/4, 1/4, 3/4 )

3.俄罗斯领土呈______形,最东部是______。(长方形,太平洋西岸)

4.俄罗斯横跨______个时区。(9个)

5.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地跨4个气候带:___、___、___和___。

气候主要特点是以___气候为主。(寒带、亚寒带、温带、亚热带,温带大陆性气候)

6.俄罗斯两大平原是指___平原和___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7.俄罗斯境内最长的河流为___河,全长5410公里。欧洲部分最长的河

流是___,全长3690公里,是欧洲最长的河流。___是俄罗斯水量最丰富的河流。(鄂毕河,伏尔加河,叶尼塞河)

8.___将俄罗斯分为东西两部分。(叶尼塞河)

9.俄罗斯最大的淡水湖为___湖和___湖,其面积都超过1万平方公里,

其中___湖为世界第一深湖。(贝加尔湖,拉多加湖,贝加尔湖)

10.___、___和___是俄罗斯著名的粮仓。(中央黑土区、东欧平原、西

西伯利亚平原)

11.俄罗斯的森林覆盖面积为8.67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________,居世界______。

林材蓄积量807亿立方米。水力资源4270立方千米/年,居世界_____。

(51%,第一位,第二位)

12.历史上形成了三个冶金基地:___、___和___。(乌拉尔基地、

中央冶金基地和西伯利亚基地)

13.截至2012年4月1日俄罗斯人口总数为________亿。俄罗斯是个多民族国家,

有大小民族___________个。(1.437, 193)

14.俄罗斯人多信奉________,________是第二大宗教。(东正教, 伊斯兰教) 第二课练习

一.简答题

1.简述“罗斯受洗”的意义。

2.简述弗拉基米尔的业绩。

3.简述俄罗斯文学的第一部大作《伊戈尔远征记》。

二.填空题

1.东斯拉夫人,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

2.北欧的瓦良格人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经芬兰湾、涅瓦河、拉多湖到达罗瓦梯河,顺第聂伯河而下,经黑海到达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的首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_______________”瓦希商路

3.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东罗马帝国----__________成为欧洲奴隶主世界的主要堡垒。拜占庭

4.罗斯人本来是指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_______________-----诺曼人(意为北方人)。他们以海上掠夺和贸易为职业。日耳曼部落

5.__________,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就这样由北欧来的草莽强盗们建立起来了。因为这支瓦良格人又被称为“罗斯人”,他们所统治的地区便由此得名“罗斯”。862年

6._________将统治中心从诺夫哥罗德迁至基辅,建立了基辅罗斯公国,自称大公,基辅被奉为“_______________”。奥列格,罗斯诸城市之母

7._____________西起喀尔巴阡山,东到涅曼河,北起波罗的海和加拉加湖,南至黑海北岸的第聂伯河口,面积约10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00万。基辅罗斯

8.913年,_________率军远征了里海沿岸地区,抵达巴库,抢劫了里海地区的阿拉伯人。当拜占庭帝国企图撕毁与奥列格签订的条约时,伊戈尔在941年对其进行了远征,迫使其签订贸易条约。伊戈尔

9.为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_____________于十一世纪三十年代编修了________________。雅罗斯拉夫,古罗斯法典

10.1067年,雅罗斯拉夫的异母兄长,波洛茨克公爵符塞斯拉夫率先挑起战争,攻击雅罗斯拉夫一系,点燃了罗斯_____________的导火索。百年内战11._________基辅大公终于被迫承认诸公国的实际独立,诸公爵均对自己的领地有世袭继承权,__________-遂告正式瓦解。1097年,基辅罗斯12.基辅罗斯独具特色的口头文学体裁是__________。壮士歌的主人公都是力量超群、但大无比的勇士,他们奋勇抗敌,保卫罗斯。壮士歌

13.俄罗斯文学的第一部大作《_________________》就写于12世纪末,这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诗作品。伊戈尔远征记

14.古罗斯文学另有一些体裁是在基督教的基础上发展的,包括圣人传记、训诫作品等,主要内容是树立表率,劝诫人们遵循道德规范。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所著的《训诫》广为流传。符拉基米尔?莫诺马赫15.俄罗斯历史的最初阶段就出现了内容相悖的两种精神: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后来这两种精神都在俄罗斯文化

的长河中得到了发展。军事英雄主义精神,殉难精神

16._______________被誉为现代俄罗斯标准语的真正奠基人,现代俄罗斯语言文学的创始者。伟大的俄罗斯诗人普希金

17.在语言改革和促进俄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俄国的第一位科学院院士______________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同时还是现代俄罗斯标准语的奠基人,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被誉为“俄国科学之父”。罗蒙诺索夫

18.俄语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俄语是联合国的正式工作语言。俄语字母,即_____________ 。

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基里尔字母

第三课练习

一.简答题

5.简述亚历山大的别称“涅瓦王”的由来。

6.简述“冰湖大战”的意义。

7.简述库里科沃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

8.金帐汗国对俄罗斯长达240年的统治,对此历史学家有何评价?

9.伊凡三世在完成基本统一、消除内忧外患之后,进行了怎样的国内改革?

10.简述伊凡三世的功绩。

二.填空题

1.________年,成吉思汗率大军开始第一次西征,________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速不台率领的蒙古大军开始了第二次西征,他们决定平掉这个东斯拉夫人的国家。1219年,1235年

2.________年____月,蒙古军队兵临基辅城下,__________闻风丧胆,弃城逃跑。守将迪米特里英勇不屈,组织全城军民坚决抵抗。拔都下令四周架炮,昼夜不息,猛烈攻击。____月______日,基辅城破。1240年11月,基辅大公,11月19日,

3. 1243年,________在伏尔加河下游建立起庞大的帝国,定都________。当俄罗斯王公们来到这里向大汗缴纳贡赋,表示臣服时,惊叹于草原上金顶大帐的庄严华丽,“__________”由此得名。拔都, 萨莱, “金帐汗国”

4.1240年11月,蒙古军队兵临基辅城下,基辅大公闻风丧胆,弃城逃跑。守将迪米特里英勇不屈,组织全城军民坚决抵抗。11月19日,基辅城破,城内守军顽强抗击,双方进行激烈的巷战,终日不休。11月20日清晨,工事又被蒙古军夺取。最后守城军民全部覆没,迪米特里负伤未死被俘,拔都见其忠勇,释而不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辅罗斯至此灭亡

5.“冰湖大战”发生地点是____________。楚德湖

6.莫斯科的奠基人是______________,莫斯科建城于__________。

长手尤里,1147年

7._________东正教教会的中心便从弗拉基米尔迁至莫斯科,莫斯科成为俄罗斯人信仰和精神的中心。1332年

8._________________胜利大大鼓舞了罗斯的民众,德米特里因此也被誉为__________。库里科沃战役, “顿河王”

9.____________时期,俄国经历了一场长期的封建内战。这场内战是封邑王公们对莫斯科大公的中央集权政策的_______________。瓦西里二世,最后

一次大规模反抗

10.“_______________”被认为是鞑靼蒙古热统治的终结,从此以后,大帐汗再也无力进攻莫斯科,鞑靼人对俄罗斯_______________的统治正式结束了。乌格拉河畔的对峙,二百四十年

11.______________是第一个使用“沙皇”称号的俄罗斯君主。莫斯科取代君士坦丁堡成为世界东正教的核心。伊凡三世,

12.1485年,伊凡三世吞并特维尔公国,之后,其他的王公几乎毫无抵抗就被贬黜为单纯的地方长官。这样一来,分裂了300多年的俄罗斯诸公国,基本上统一在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麾下,莫斯科大公改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新兴的俄罗斯国家诞生了。全俄罗斯君主

13.________________不仅是俄罗斯中央集权国家的奠基者,也是沙皇俄国对外扩张的鼻祖。伊凡三世

第四课练习

15.简答题

1.简述瓦西里三世的的执政业绩。

2.简述伊凡四世的改革。

3.简述伊凡四世的“消藩”政策。

二.填空题

1.1509年至1510年间,______________花了很大精力才把普斯科夫彻底并入莫斯科版图。瓦西里三世

2.瓦西里三世即位伊始,就开始了他父亲伊凡三世的未竟事业--继续开疆拓土,把所有周围的公国并入莫斯科版图,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一个统一的俄罗斯

3.1543年12月29日,在大贵族杜马开会期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立了自己的铁腕形象,震慑朝野,再无大臣敢挑战伊凡的权威。十三岁的伊凡夺回了执政权

4.1547年1月16日,东正教大主教将皇冠戴在十六岁的伊凡四世头上,伊凡成为了“全俄罗斯君主、上帝加冕的神圣沙皇”。伊凡正式将莫斯科公国改名为__________________,立志要打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沙皇俄国对沙皇的一切权力限制沙皇专制的政体

5._____________年,伊凡率领俄军进攻喀山汗国,喀山正式并入沙俄版图。为了纪念吞并喀山汗国,伊凡在红场兴建了_________________。1552 圣母大教堂

6.伊凡四世为人凶狠,性格暴烈,对人民统治残酷专制,杀人无数,人称“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伊凡雷帝恐怖的伊凡

7.在_______________统治末期,俄罗斯的领土面积几乎_______________,达到了540万平方公里。俄国的人口也快速增长,沙皇直接统治下的总人口达到1200万人,无论领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都是欧洲的最大国家。伊凡四世增长了一倍

8.1601-1602年,乌克兰出现一个自称伊凡四世之子_____________的人。波兰国王以武力支持这位冒名者为王,妄图利用伪季米特里实现吞并俄国的野心。季米特里

9.1612年由波查尔斯基公爵和市民米宁组织起一支军队反抗____________侵者,各地人民纷纷响应,经过一年的艰苦战斗,终于收复了莫斯科。波兰人

10.1613年2月7日,俄罗斯全地会议选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新的俄罗斯沙皇。就这样开始了统治俄罗斯三百余年的______________。新沙皇选举产生后,俄罗斯正式结束了长达三年的无主状态,也标志着俄罗斯“________________”的结束。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罗曼诺夫王朝混乱时代

11.___________年,米哈伊尔的父亲,菲拉列特大牧首被波兰释放,回到了俄罗斯。最终菲拉列特大牧首将大贵族实力排挤出了决策中心。也就在这个时候,俄罗斯才在实际上结束了自伊凡雷帝之后开始的“混乱时代”。1619

12.14---16世纪俄罗斯的绘画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出于装饰教堂的需要圣像画、壁画和镶嵌画发展起来了,_________的成就尤为突出,它甚至成为了世界艺术的一大瑰宝。圣像画

13.安德鲁·布鲁廖夫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这幅画明亮而和谐,表现了圣三位一体的非凡精神世界,它是俄罗斯艺术中一颗永不退色的珍珠,至今仍保留在莫斯科特列季亚科夫美术馆中。三位一体

14.中世纪罗斯人的生活习俗以《_________》为准则。《__________》是一本家庭读物,内容包括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规定和常识,是由伊凡雷帝的神甫西里维斯特尔写成。家训家训

俄罗斯概况知识点

3、俄罗斯最大的政党是统一俄罗斯党 4、俄罗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普加乔夫起义 5、尤里加加林是第一个傲视地球的人 6、前苏联有多15 个加盟共和国 7、下哥罗德人米宁和大公波扎尔斯基领导的民兵赶走了波兰和瑞典侵略者 8、波兰、立陶宛与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州接壤 9、10月14日中俄在黑瞎子岛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 10、东欧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的界线是乌拉尔山 11、拉多加湖列宁格勒围困时期列宁格勒人的生命线 12、贝加尔湖是俄罗斯最大的湖 13、俄罗斯联邦的国旗由上到下依次是白、蓝、红三色 14、用传统的双头鹰标志作为俄罗斯国徽 15、俄罗斯历史上有两个王朝留利克王朝和罗曼诺夫王朝 16、彼得大帝和卡捷琳娜二世深入改革没能改变封建根本的制度 17、1991苏联解体俄罗斯成立 18、1812年库图佐夫率领军队打败了拿破仑的进攻 19、中俄两国签订相对平等条约是尼布楚条约 20、1581年哥萨克人叶尔马克征服了西伯利亚 21、俄罗斯良心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 22、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爆发了古巴导弹危机,世界处于战争边缘 23、1979年勃列日涅夫发动了阿富汗战争 24、俄罗斯每年庆典原因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 25、俄罗斯人用面包和盐迎接客人以示尊敬 26、ak47发明者卡拉什尼科夫 27、俄罗斯图系列飞机是著名飞机设计师安德列·尼古拉耶维奇·图波列夫 28、伏而加河上的纤夫奠定了列宾的地位 29、1990年戈尔巴乔夫获诺贝尔和平奖 30、普希金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31、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32、1699年彼得大帝把俄罗斯新年定于1月1日 33、俄罗斯谢肉节的高潮时烧掉稻草人马斯列尼擦 34、东正教圣诞节时间是每年的1月7日 35、俄罗斯特有的饮料是涅瓦-克瓦斯在我国新疆地区也饮用 36、天鹅湖是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作品 37、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 38、诺贝尔奖获得者帕斯捷尔纳克代表作日瓦戈医生 39、俄罗斯诗歌月亮的诗人是阿赫玛托娃代表作是安魂曲 40、俄罗斯最著名工艺品是俄罗斯套娃 41、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 42、罗蒙诺索夫是俄国第一位科学院院士,普希金说他本人是一所大学 43、俄罗斯页岩油储量世界第一 44、俄罗斯地缘广阔俄心莫斯科城市 45、把俄罗斯几乎平分的是叶尼塞河

俄罗斯概况结课论文

俄罗斯概况结课论文 指导教师:王剑青 梁希07-2 陈瑜070114207

论俄罗斯与欧洲其他国家文化差异 陈瑜 摘要:俄罗斯地处欧洲东部,但却与欧洲西部其他国家有着明显区别。这些区别不但体现在语言,历史,宗教上,更深刻的放映在文化,性格,意识形态等生活的诸多方面。要了解俄罗斯这些特点的产生及发展,就必须深入到俄罗斯的历史、文化与地理中。只有了解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之处才更有利于把握俄罗斯今后的发展动向,以及更好的促进与俄罗斯的交流与合作。 关键词:拜占庭东正教鞑靼蒙古人专制制度彼得改革苏维埃 俄罗斯民族时代生息繁衍在东欧平原上,他们与欧洲其他民族同根同源。他们本应具有相似的文化、宗教、政治形势和思想理念。但事实上去恰恰相反,欧洲其他国家普遍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而俄罗斯人却把东正教作为国教。同样,在思想方面,俄罗斯人缺少西欧人的进取精神与反思能力,而是以极端的行为吸引着世界的眼球。如今的俄罗斯已与欧洲其他国家组成的欧盟与北约时而合作时而剑拔弩张。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来自于其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 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南北跨三个气候带,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是,俄罗斯民族的前身——东斯拉夫民族。 一个民族文化的产生,必然与其所在区域的地理条件有着深刻的联系。俄罗斯民族的发源之地处在无边无价的东欧草原上,这里缺少天然屏障,出于抵抗如突厥等草原民族的侵略的需要,俄罗斯人产生了把广袤的领地统一起来以共同抗击敌人的需要,这就孕育了强有力的国家政权观念与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草原还给了俄罗斯人尚武、自由自在、大胆而彪悍的性格。这些草原民族的特点最终发展为现代俄罗斯人勇敢顽强、坚韧不拔、自尊心强和办事急躁的性格。【1】 北方内陆的寒冷使得俄罗斯人性格更加深沉、更加内向,这在他们的绘画,音乐等方面都有所表现。而欧洲其他民族的文化则由于相对较温和的气候而更加热烈奔放,尤其是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地中海国家。 东欧的这片草原与海洋的距离较远,使得俄罗斯人无法像其他欧洲民族一样发展为海洋民族。从而俄罗斯缺少了西欧人那种开拓进取的精神。即使经过了彼得大帝的努力,俄罗斯民族仍然无法仿效西欧成为一个海洋民族。可以说,俄罗斯民族自打诞生起就被牢牢打上了草原民族的烙印,这是欧洲东部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的结果。这也就奠定了俄罗斯与欧洲其他国家的本质区别。 就是在这样一片草原上,公园9世纪,以第聂伯河为中心,形成了古代俄罗斯的部落集团。这就是俄罗斯国家的基本雏形。

俄国思想近代史

1 以下()不是对中国思想史影响较大的西方史学家。?A、 ?B、 ?C、 ?D、 我的答案:C 3 “义理”之学是我们所说的()。 ?A、 ?B、 ?C、 ?D、 我的答案:A 4 哲学史等同于思想史。 我的答案:× 5 知识史注重历史环境中的思想。 我的答案:√ 3 关于俄国近代史史学界一般都主张其开始于()。?A、 ?B、 ?C、 ?D、 我的答案:C 4

知识分子本身既是思想的创造者也是思想的继承者与记录者。 我的答案:√ 5 彼得一世的西化改革是俄国18世纪的两次重大改革之一。 我的答案:√ 5 中世纪的欧洲是历史上所谓的黑暗时代。 我的答案:√ 1 俄罗斯的尤里节是指俄历的()。 ?A、 ?B、 ?C、 ?D、 我的答案:C 4 随着俄国沙皇专制制度的建立和发展,专制主义和皇权主义成为了俄罗斯民族政治心理的重 要组成部分。 我的答案:对 5 农奴制的统治不是农民经济行为异化的直接原因。 我的答案:× 4 工业革命是以小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 我的答案:错 2

有世界大粮仓之称的国家是()。 ?A、 ?B、 ?C、 ?D、 我的答案:D 4 俄罗斯第一个统一的国家建立于公元10世纪。 我的答案:√ 5 俄罗斯着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认为俄罗斯历史就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 我的答案:错 2 人们的思想要从已经形成定势的旧体制中挣脱出来需要()。 ?A、 ?B、 ?C、 ?D、 我的答案:D 4 来自于西方的历史传统和先进思想对俄国的现代化道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我的答案:√ 5 西欧的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农奴制度和东正教教会。 我的答案:错 1 马克思称赞()是第一个充分估计了对俄国非常有利的欧洲形式的沙皇。

俄罗斯地理

俄罗斯 俄罗斯全境图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或俄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域跨越欧亚两个大洲,与多个国家接壤。绵延的海岸线从北冰洋一直伸展到北太平洋,还包括了内陆海黑海和里海。作为前苏联的主要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是一个十分有影响力的大国,特别是在由10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组成的独联体组织内。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继承苏联,成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对安理会议案拥有否决权。 中文名称:俄罗斯联邦 英文名称:Russian Federation 简称:俄罗斯 所属洲:欧洲 首都:莫斯科 主要城市: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堡国庆日:6月12日 国歌:俄罗斯国歌 国家代码:RUS 官方语言:俄语 货币:卢布 时区:UTC+2至+12 政治体制:总统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梅德韦杰夫,普京 人口数量: 1.41亿(2008年俄政府估算) 人口密度:8.3人/平方公里 主要民族:俄罗斯族 主要宗教:东正教 国土面积:1707.55万平方公里 水域率:13% GDP总计:2.076万亿美元(2007年) 人均GDP:14,600美元(2007年) 国际电话区号:+7 国际域名缩写:.ru 道路通行:右侧通行 国花:向日葵 俄罗斯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其欧洲领土的大部分是东欧平原。北邻北冰洋,东濒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临波罗的海芬兰湾。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1707.54万平方公里(占苏联领土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的76%),居世界第一位,东西最长为

9000公里,南北最宽为4000公里。陆地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7公里。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的地形: ①主要山脉:乌拉尔山脉和大高加索山脉。 ②两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③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 气候 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到-37℃,7月平均温度为11℃到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冬季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和湿度适宜,利于针叶林生长。 近五分之四的人口(包括乌拉尔区)、大部分城市和首都莫斯科均在欧洲部分。西部几乎全属东欧平原,向东为乌拉尔山脉、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北西伯利亚平原和东西伯利亚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耸立着大高加索山脉,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从西到东大陆性气候逐渐加强,冬季严寒漫长;北冰洋沿岸属苔原气候(寒带气候),太平洋沿岸属温带季风气候。从北到南依次为极地荒漠、苔原、森林苔原、森林、森林草原、草原带和半荒漠带。大河有伏尔加河(母亲河)、鄂毕河、叶尼塞河及勒拿河等。 河流和湖泊 ①欧洲第一长河——伏尔加河,全长3690千米。(俄罗斯的母亲河,五海通航) ②西伯利亚地区的鄂毕河、叶尼塞河(水流最湍急)、勒拿河(全国最长)。

俄罗斯概况

俄罗斯概况 摘抄:致诚数码百度文库:ivanlyp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约为3∶2。旗面由三个平行且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自上而下分别为白、蓝、红三色。俄罗斯幅员辽阔,国土跨寒带、亚寒带和温带三个 气候带,用三色横长方形平行相连,表示了俄罗斯地理位置上的这一特点。白色代表寒带一年四季白雪茫茫的自然景观;蓝色既代表亚寒带气候区,又象征俄罗斯丰富的地下矿藏和森林、水力等自然资源;红色是温带的标志,也象征俄罗斯历史的悠久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白、蓝、红三色旗来自1697年彼得大帝在位期间采用的红、白、蓝三色旗,红、白、蓝三色被称为泛斯拉夫颜色。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取消三色旗。1920年苏维埃政府采用新国旗,由红、蓝两色构成,左边为垂直的蓝条,右边的红色旗面上有一颗五角星和交叉着的铁锤和镰刀。此旗后为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1922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后,国旗图案作了修改,为一面红旗,左上角有金色的五角星、镰刀和铁锤图案。1991年苏联解体,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改称为俄罗斯联邦,随后采用白、蓝、红三色旗为国旗。 国徽:为盾徽。1993年11月30日,俄决定采用十月革命前伊凡雷帝时代的、以双头鹰为图案的国徽:红色盾面上有一只金色的双头鹰,鹰头上是彼得大帝的三顶皇冠,鹰爪抓着象征皇权的权杖和金球。鹰胸前是一个小盾形,上面是一名骑士和一匹白马。双头鹰由来可追溯到公元15世纪。双头鹰原是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一世的徽记。拜占庭帝国曾横跨欧亚两个大陆,它一头望着西方,另一头望着东方,象征着两块大陆间的统一以及各民族的联合。1453年,曾辉煌一时的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灭亡,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英勇战死。他的两个弟弟,一个臣服于奥斯曼帝国,另一个带着两个儿子和女儿索菲亚·帕列奥洛格逃到罗马。后来,这两儿一女在其父死后被罗马教皇抚养成人。当时的罗马政治家们为了借助俄罗斯的军事力量抵御土耳其人,便用联姻的方式将索菲亚许配给了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索菲娅由此佩戴着拜占庭帝国威严的双头鹰徽记来到了俄罗斯。索菲娅协助夫君伊凡三世把俄罗斯的土地基本上联合到一起,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统一的国家。1497年,双头鹰作为国家徽记首次出现在俄罗斯的国玺上,直至1918年。1993年11月30日,这只象征俄罗斯国家团结和统一的双头鹰又“飞”回到俄罗斯的国徽上。二十世纪末,国家杜马从法律上确定了双头鹰是俄罗斯的国家象征。 国歌:曲:亚历山德罗夫/词:米哈尔科夫 歌词大意: “俄罗斯,我们神圣的祖国, 俄罗斯,我们可爱的家园。

俄罗斯概况教学大纲

《俄罗斯概况》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 俄罗斯概况 二、课程性质 俄罗斯概况是根据全日制普通高校俄语专业课程设置要求开设的专业限制性选修课。其修读对象是俄语专业二年级学生。 三、课程教学目的 俄罗斯概况课主要考查学生对俄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风土人情、历史与现状等各方面基本情况的了解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日常学习遇到的有关两国背景问题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扩大眼界,增加知识,了解俄语的背景材料,提高文化修养。 四、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俄罗斯概况一般安排在低年级开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宜全部用俄语授课;但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原文的“第一手”信息,学生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用汉语做出解释,要让学生在了解文化国情知识的过程中复习、巩固俄语语言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及俄语口语连贯表达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听录音、看录像、看电影让学生自己感受俄罗斯的风土人情、国家状况。 五、课程总学时 俄罗斯概况教学为一学期。每周两学时,共计36学时,2学分。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概况(4学时) 1.人口,民族,宗教

2.国徽,国旗,国歌 3.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第二章俄罗斯经济( 2 学时) 1.俄罗斯经济区划 2.俄罗斯主要城市 第三章俄罗斯简史( 6 学时) 1.斯拉夫部落和多神教 2.罗斯的洗礼和基辅罗斯 3.俄罗斯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4.俄罗斯帝国 5.十月革命和苏联的成立 6.1953~1991年间的苏联和俄罗斯联邦 第四章俄罗斯国家体制和政治制度( 4 学时)1.联邦体制 2.俄罗斯宪法 3.俄罗斯联邦会议 4.俄罗斯联邦总统 5.俄罗斯联邦政府 第五章俄罗斯文学( 5 学时) 1.民间口头文学 2.古代文学(11世纪初—17世纪) 3.18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4.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 5.19—20世纪之交及20世纪的俄罗斯文学6.俄罗斯苏维埃文学

中世纪东北罗斯(大俄罗斯)知识分子眼中的“蒙古·鞑靼征服”

·历 史· 中世纪俄国知识分子眼中的“蒙古征服” 黄秋迪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哈尔滨150018) 摘 要:蒙古人在罗斯进行了200多年的统治,中世纪俄国知识分子对此做出独特的理解和认识,含蓄否认国家独立丧失,回避论及同鞑靼人敏感的、耻辱的政治关系。这种认识既同基辅罗斯以来的传统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背景的反映。 关键词:中世纪;俄国学者;蒙古征服 中图分类号:K51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0961(2006)06-0085-04 收稿日期:2006-10-10 作者简介:黄秋迪(1973-),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副研究员,史学硕士,主要从事俄国史和欧洲史研究。 马克思在《十八世纪外交史内幕》中指出蒙古枷锁“……从1237年持续到1462年,长达两个世纪。这种枷锁不仅压迫了而且凌辱和摧残了成为其牺牲品的人民的心灵。” 蒙古的征服宛如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俄国社会千层巨浪,也引发了中世纪俄国知识分子在文化层面上的思索和回应。面对着从天而降的异族入侵的巨大灾难,作为俄国社会文化的捍卫者和思想体现者的知识分子在震惊、困惑之际,也面临着如何从思想意识领域来应对社会变革这一重大难题。在中世纪,宗教是权威的化身, 它最大限度地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用来解释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运动。因而,当信奉基督教的民族遭遇到外来入侵时,习惯性地把“征服”置身于天意的理论中,承认被征服是上帝的旨意,认为这是万能的上帝运用异教徒来惩罚刚愎自用的信徒,而当基督教徒悔过自新后,上帝就会来拯救他们。一切困惑似乎在宗教中得到了合理回答。中世纪的俄国知识分子在给蒙古征服以理论上的阐述时,同样也无法摆脱宗教的苑囿,把罗斯和蒙古之间的斗争装饰上了宗教的色彩,但是俄国知识分子并没有像其他民族从宗教的合理性上解释蒙古征服,他们的表现和反映是独特的:俄国知识分子含蓄地否定征服已经发生,通过拒绝从主权角度看待罗斯和蒙古关系,来回避蒙古统 治罗斯这一危险话题,解决了思想意识领域的困窘。 一、中世纪俄国知识分子关于“蒙古征服”的论述 一种思想内涵可以从其同时代文化载体中得到最好体现。13—16世纪,俄国知识分子撰写了 许多反映蒙古入侵和人民反抗的历史作品、军事纪实小说及编年史。在这些作品中,俄国知识分子关于“蒙古征服”的思想通过细腻的笔触汩汩流淌。根据表现形式和具体内容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对词汇的巧妙使用,来模糊罗斯已丧失主权的事实 在关于1237—1240年间蒙古人再次出现的描述中,当蒙古人占领一座城市或一个公国时,俄国知识分子经常使用的词汇是“vziali ”和“plenili ”。“vziali ”是明显的普通术语,意指军事上的“夺取”(take ),并不意味夺取后加以占有。“pleniti ”现在必须译成“征服”,但在罗斯词典里具有多种词义,词根“plen ”意味着“捕获”或“捕获物”,因而“pleni -ki ”是“战争中的囚犯”之意。无论是已经被“攻占”(captured )的城市,抑或是已经被“夺取”(take )的城市,都能够被控制或放弃。在蒙古人攻占又 · 85· 2006年12月西伯利亚研究 Dec .2006第33卷第6期SIBERI AN STUDIE S Vol .33No .6

俄罗斯现在的政治经济情况

世界银行提供的报告中,有两份报告,极具震撼。第一份是世界银行专家在4月17日公布的关于俄罗斯经济状况的报告中指出,俄罗斯经济增长是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第二份是世界银行专家12月1日宣布的分析报告:在2001年至2003年间,中国经济以每年接近10%的速度增长,但13亿人口中最贫穷的10%人群实际收入却下降了2.4%。 第一份报告让人震撼,是让人们知道,有一种经济增长,叫“符合穷人利益的经济增长”。俄罗斯的经济增长,开始于1999年。从1999年至2006年,年均增长速度约6%,经济总量增加了70%。然而,俄罗斯的工资和人均收支却增加了500%,扣除通胀后,人均收入实际的增长,超过了200%。8年间,俄罗斯的人均实际工资和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速度,比人均GDP的增长速度,高出2倍。 俄罗斯的老百姓,实实在在地分享了经济增长的成果。当下,俄罗斯人平均月工资10800卢布,约合人民币3650元。其中莫斯科人均工资最高,目前人均约2万卢布,折合人民币6700元;与中国接壤的远东地区最低,月均工资在9500至10000卢布(人民帀3200至3360元)之间。 实际工资增长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只是俄罗斯人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就是俄罗斯联邦和各联邦主体、地方政府,将三分之一的财政支出,用于教育、医疗、救济等社会领域的。从而建立和维持了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让退休、失业、儿童、学生等等弱势人群,也扎扎实实地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 随着经济增长,俄罗斯各地每一个季度都调整“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也就是“贫困线”。最低生活标准每一季度由俄罗斯各联邦主体制定,用于评估居民生活水平以及作为制定补助金、补偿金及其它社保支付的款项。莫斯科今年第三季度,人均最低生活标准为月5124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700元,北京市2006年7月1日起,基本生活费确定为每人每月448元,仅为莫斯科最低生活费标的26%),有劳动能力的居民最低生活标准为5795卢布,退休人员3533卢布,儿童是4381卢布。与中国东北接壤的滨海边疆区今年第二季度居民人均最低生活费标准定为月4362卢布(折人民帀每月1450元,与之接壤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现行居民最低生活费保障标准是1997年制订的,市区每人每月200元,阿城

乌克兰地理概况

一、乌克兰概况 乌克兰国(UKRAINE,УКРАИНА)为原苏联重要加盟共和国,总面积为603700平方公里,是欧洲除俄罗斯外面积最大的国家。地处东欧之南,东邻俄罗斯,北接白俄罗斯,西与波兰、斯洛伐克毗邻,西南同匈牙利、罗马尼亚和摩尔多瓦接壤,南濒黑海和亚速海。东西长1316公里,南北宽893公里,总面积为60.37万平方公里,与法国相当。最大山系为西部的喀尔巴阡山,最高峰戈尔维拉峰海拔2061米。最长河流第聂伯河发源于俄罗斯,流经乌克兰河段长981公里。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克里米亚半岛南部为亚热带气候。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19.6℃。 乌克兰有广阔而又平坦的大平原,平原占乌克兰国土面积的95%,水利资源充足,农 地草场灌溉便利。乌克兰除了拥有世界著名的黑海和亚速海海域外,境内还有无数条纵横交错的大小河流。其中流径在100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00多条。其中最著名的是第聂伯河,为欧洲第三大河,从北向南贯通全境流入黑海,全长约1204公里;第聂伯河所经之处又形成许多河湾,其中第聂斯特罗夫斯基河湾最大,被当地人称之为"海",它的水域面积约有360多平方公里。此外还有北顿涅茨河、德涅斯特河、南布格河等。第聂伯河在乌克兰境内形成了一系列大水库。众多的河流构成了乌克兰南北贯通、东西交流的水利资源网络。 乌克兰森林密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拥有的森林和草原面积也相当可观。森林面积约有840-860多万公顷,覆盖率为15%以上。由于地势平坦,易受大西洋暖温气流的影响,乌克兰以温和的大陆性气候为主,克里木半岛南部呈亚热带气候。境内1月的平均气温从北至南由零下7-8摄氏度逐步上升到4摄氏度;7月份的平均气温北部为18-19度,南部可达到24度。东南部的年降水量为350毫米左右,喀尔巴阡山地区为1300-1700毫米。 1998年乌克兰的人口为5048万,而1991年曾经有5194.4万。其中,城市人口约占68%,农村人口约占32%。近10年来,乌克兰人口减少有几个原因,如由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的影响、国家经济转轨、人才外流等等。据世界银行1997年的资料,乌克兰有30-36%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或小城市。 乌克兰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乌克兰族,占全部人口的70%以上;俄罗斯族 占总人口的20%以上,此外还有白俄罗斯人、犹太人、波兰人、保加利亚人、匈牙利人、 希腊人等约100个民族。 乌克兰的行政区划分为一个自治共和国(克里木)、两个直辖市(基辅和塞瓦斯托波尔)和24个州,首都是基辅,人口263万。基辅是一个古老而现代的花园式大都市。它不仅是乌克兰政治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科技、交通运输的中心,而且是欧洲东斯拉夫国家的发祥地。它始建于公元5世纪,是斯拉夫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个都城,被誉为"俄罗斯城市之母"。其他主要的城市有哈尔科夫(155万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115万人)、顿涅茨克(109万人)、敖德萨(105万人)等。 乌克兰是原苏联的第二经济大国。由于拥有适于种植业、养殖业和渔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农业经济一直比较发达。早在十月革命前乌克兰就享?quot;欧洲粮仓"的美誉。在20世纪的苏联时代,也一直保持着"面包篮子"的称号。 乌克兰的矿藏资源非常丰富,工业生产实力雄厚。主要有顿涅茨克的煤、克里沃罗格的

俄罗斯主要城市概况

俄罗斯主要城市概况莫斯科 一、城市概况 (:Москва?[m?s?kva],俄语拉丁字母拼写:Moskva)是和的首都,并且自成为首都起就一直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城区人口逾1,100万,是欧洲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占据了全国总人口的1/10。面积2,510平方公里,与和接壤。 莫斯科沿而建,由1147年的时代开始,到至及俄罗斯联邦政权都一直担任着国家首都的角色。它是历史悠久的所在地,并一直作为上述政权的总部,为俄罗斯数个被列入之一的建筑群。 二、历史概况 莫斯科得名于如今穿越整个城市的,而莫斯科河的名字来源有三种解释,分别是低湿地()、()、密林()。 莫斯科的建立被认为是在1147年,当时,大公在争夺基辅王位的一次战争后战斗获胜后,他邀请了自己的盟友公爵去到了弗拉基米尔公国边境上的一个名叫莫斯科地点庆祝自己的胜利,这也是史书上第一次提及莫斯科这个地方,而后,俄罗斯人便把这一年作为莫斯科的诞生的日子,不过当时的莫斯科还是一个小村庄。1156年,尤里·多尔戈鲁大公在莫斯科巩固了防御措施,由此莫斯科便有了一个防御性的要塞的地位。 1263年,建立,1276年,首任莫斯科大公达尼埃尔立莫斯科为首府,1238年-1480 年期间,莫斯科被统治;15世纪俄国人以莫斯科为中心,集合周围力量进行反对金帐汗国统治的斗争,并于莫斯科大公时在1478年最终统一了俄国,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而莫斯科则成为俄国的首都;1572年莫斯科被克里米亚鞑靼人袭击和和焚毁。1700年后,迁都到。 1917年11月,领导的胜利后,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政权。苏维埃政府和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18年从(今圣彼得堡)迁到莫斯科,并于1922年12月正式成为首都。1992年后,莫斯科成为的首都。 三、地理概况 莫斯科位于北纬55度到56度,东经37度到38度之间,地处俄罗斯平原中部,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两河间的中俄罗斯高地。城市面积平方公里。大莫斯科(包括环城公路以内地区)面积900平方公里,包括外围绿化带共为1725平方公里。莫斯科位于三种地形交接处。西北接斯摩棱斯克-莫斯科高地(地势较为平坦,海拔175-185米)。南接莫斯克沃列茨科-奥卡河平原(海拔200-250米的乔普雷斯坦高地,沟壑众多)。东面是梅晓拉低地,有坚硬的沙丘,海拔约160米。 莫斯科属于温和的。极端气象十分频繁。十二月会开始漫长的冰雪消融期,降雪量大,平均年积雪期长达146天(11月初—4月中),冬季长而天气阴暗。1月平均气温℃(最低-42℃),平均每年气温零度以上的天数为194天,零度以下--103天。而夏天可能气温陡降,阴雨连绵。7月平均气温℃(最高37℃)。总计全年天气晴朗时间1568小时。最近十年冬季常有相对湿度(高于70%)和温度(高于0度)较高的记录。年平均降水量190

俄罗斯历史概况

俄罗斯历史概况 基辅罗斯(862年至1242年) 早在公元1世纪,在中、东欧的第聂伯河、奥得河、维斯瓦河及布格河流域便住着了斯拉夫人。至6世纪,斯拉夫人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分布在第聂伯河中、上游,奥卡河、伏尔加河上游,西德维纳河一带,成为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及乌克兰人的祖先。到了公元7、8世纪,东斯拉夫人有两个准国家组织,以基辅为中心的库雅巴及以诺夫哥罗德为中心的斯拉维亚。862年,由于斯拉维落亚各部落为争夺权力而内战不休,使各部精疲力尽,于是商议寻找一位王公来治理各部,裁决纠纷。在他们眼中,住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的瓦良格人(即罗斯人)精明能干,秩序井然,于是邀请瓦良格人首领留里克当他们大公。留里克王朝由此开始。879年,留里克身亡,大公之位由奥列格接掌。奥列格认为诺夫哥罗德地势偏僻,不利发展,觊觎南方的基辅。882年他率兵南下,首先占领了斯摩棱斯克和柳别奇,然后南下基辅。奥列格定都基辅,称为“诸罗斯城市之母”。之后,他继续征克周围的部落,将东斯拉夫人部落的斯洛文人、克里维奇人、德列弗利安人、谢维利安人、拉迪米奇人以及非斯拉夫人的麦里亚人、维西人和楚得人置于控制之下,这样便形成了一个以基辅为中心的国家,史称基辅罗斯。 1223年蒙古军队在拔都汗的带领下侦查基辅罗斯,罗斯各大公与长期的仇敌钦察人组成联盟,在卡尔卡河岸与汗国侦查军队交锋。由于罗斯各公国大公对蒙古汗国不了解,再加上内部不合,被包围后歼灭,5位大公阵亡。随后蒙古军与1237年击破弗尔季米尔公国首 府弗尔季米尔,经过各公国境内折回补给,又在1239年重新侵略罗斯过境,在1240年占领基辅,代表着蒙古240年统治的开始。 弗拉基米尔大公(1157年至1389年) 俄罗斯人被蒙古人打败后,被分割为三部分.西北方的诺夫哥罗德,南方的乌克兰,中,东北部森林区的罗斯公国,诺夫哥罗德独立,但是要缴纳重税,乌克兰被金帐汗直接管理,俄罗斯公国需定期到萨莱可汗大帐叩头领取汗敕,缴税和提供兵源,是严格的封臣关系,俄罗斯法理上没有自己的政府,其最高统治者是蒙古大汗。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蒙古大汗实际上干预了俄罗斯和钦察汗国的事务,蒙古人是间接统治,因为俄罗斯未统一,政治上维持分裂状态。如派人治理,耗时费力。在征税上最初派八思哈,后来改为任命一位弗拉基米尔大公,全体公国也要服从,这么是俄罗斯在政治上联合起来的最早尝试,使大公听从莫斯科公国,汗使王公听命于他们所爱戴的大公。使罗斯统一位全俄罗斯大公,随着金帐汗控制越来越松,莫斯科在1378年打了一次胜仗,但是在1382年受到脱脱迷失入侵,再过100年,罗斯独立。俄罗斯在别儿迪别分裂为东俄与西俄,出现两个俄国是因为立陶宛的入侵,金帐汗无力干涉。俄罗斯后来再分裂成乌克兰,白俄罗斯。 莫斯科大公国(1263年至1547年)

俄罗斯概况论文

俄 罗 斯 概 况 结 业 论 文 工学院电气08-2班 081054216 刘彬

19世纪俄罗斯文学 工学院电气08-2班 081054216 刘彬摘要:十九世纪初以来的俄罗斯文学,常常把从普希金到契诃夫的这一段时期称之为一个群星璀灿的“黄金时代”,把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段时期称之为“白银时代”。这一百多年的俄国社会正处在一个深刻变动的前夜。如果说哲学具有某种对时代的滞后性,犹如黄昏才起飞的“猫头鹰”,这一时期的俄罗斯文学却可以说具有某种超前性,犹如早就在夜空中飞翔的一只“夜莺”,但这却是一只不无痛苦的“夜莺”,它的歌声中既怀有希望,又深含苦恼。这时期的一些天才的俄罗斯作家以其特有的文学家的敏感,已经预先感觉到了即将来临的社会和精神变动的某种彻底性和复杂性。而他们的思考和写作,自然也反过来至为深刻有力地影响到了这一历史变动。很多人认为当时的俄罗斯思想集中地表现于文学,俄罗斯思想是通过文学来发展的。 关键词:19世纪文学批判现实主义革命 一、19世纪俄罗斯文学的发展 受1812年反拿破仑战争胜利引发民族意识高涨和社会动荡的影响,19世纪初的俄罗斯文学变化较快,带有新旧交接的性质。克雷洛夫的寓言和格里鲍耶陀夫(1795~1 829)的喜剧,虽然遵循古典主义的诗艺规范,但所展示的俄罗斯社会冲突、情节、形象和生动语言,已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感伤主义迅速为浪漫主义所取代;茹科夫斯基和巴丘什科夫(1787~1855)等的诗歌脱胎于卡拉姆津,追求内心自由和谐,流露出悲观遁世情调;雷列耶夫(1795~1826)和马尔林斯基(1797~1837)等十二月党人的诗歌和小说更多继承拉季舍夫的传统,洋溢着反对暴政和争取自由的革命思想。 大约自19世纪20年代中期开始,由于1825年贵族革命的失败和专制农奴制统治的强化,俄罗斯文学中的浪漫主义又很快让位给以强调冷静客观地观察和描写生活、要求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主要特征的现实主义。原来和十二月党人一起同属于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普希金,从这时起先后创作大量现实主义的戏剧、小说和诗歌,他因此被尊为俄罗斯近代文学之父。稍后的莱蒙托夫首先是个浪漫主义诗人,果戈理也起步于浪漫主义并始终保持着浪漫气质,但前者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及后者的剧作和小说都是严峻的现实主义之作;他们分别从心理分析和幽默讽刺两个不同的方面进一步丰富和巩固了普希金的现实主义艺术。批评家别林斯基主要通过对这三位作家创作的分析评论,为现实主义(当时叫自然派)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使之从此成了半个多世纪里俄罗斯文学的主潮。此后涌现的赫尔岑、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奥斯特洛夫斯基、萨尔蒂科夫-谢德林、托尔斯泰和契诃夫等,都是世界一流的小说、诗歌、戏剧巨匠。当时属于或接近这个主要流派的,还有杜勃留罗波夫和皮萨列夫的评论著作,丘特切夫、柯里佐夫和尼基金的诗歌,以及皮谢姆斯基、格里戈罗维奇、列斯科夫、格·乌斯宾斯基等的小说、特写。 在19世纪中后期的俄罗斯文学中,较著名的还有托尔斯泰的浪漫主义诗歌和小说,费特(1820~1892)和德鲁日宁(1824~1864)的唯美派诗歌和小说等,但其成就和影响都远不能与现实主义相比。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文学出现了新的转折。与社会从资本主义发展为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兴起等客观现实情况相适应,俄罗斯文学形成多个流派同时并存的局面。库普林(1870~1938)和蒲宁(1870~1953)等人的小说创作基本上沿着19世纪现实主义的道路前进,同时流露出较多的感伤情调。柯罗连科、绥拉菲莫维奇和高尔基等人的创作试图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起来以反映新的现实;其中后者

]一百部俄罗斯文学著作

1 《聪明误》格里鲍也多夫 之所以把这本书列为第一本,我的原因很简单,这本书写作的年代相对于其他名著最早、关切的事件——十二月党人起义又是俄罗斯近代史上第一次来自上层的革命。 2、3、4、《上尉的女儿》、《别尔金小说集》、《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 普希金是俄罗斯第一个伟大作家,被后人目为俄罗斯文学之父,评说甚多。我推荐三本小说一读。 5、6 《死魂灵》、《钦差大臣》果戈理 果戈理的小说和戏剧的最高成就基本上都体现在这两本著作中了。果戈理号称俄罗斯首位写作小人物的好手,不过读其著作中的小人物,多些丑化之嫌,不信试读《死魂灵》中一段关于农民的描绘。 7、8、9、10 、11、12《哥萨克》、《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宁娜》、《复活》、《克莱采奏鸣曲》、《伊凡·伊里奇之死》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的小说我推荐如上六本,大约是囊括了他所创作的最伟大的几部。这些宏大的小说如果不啃一年半载,基本上上不大可能读完。不过,阅读托尔斯泰,对我来说,是一次陇长的艺术享受,这老头的书大约陪伴我一年有余,但也只粗看一遍而已。 13 《别林斯基选集》别林斯基 至今让我不清楚的是,这套书究竟有几卷,我手头就三卷,但好象应该有四卷或五卷。出选集的是上海译文出版社,人民文学有个文艺理论丛书之中有收一本别氏的论文集,但似乎不够全面也不够权威。读俄罗斯文学批评家的书需要一些细致,也就是现在喜欢说的“隐微读法”。 14、15 《往事与随想》、《谁之罪?》赫尔岑 对于前一本书,我希望的是:活着的中国人都去看看,至于死了的,那就没多大必要了。至于后一本书,在这个时代大约仍然很值得看看。 16、17、18、19、20、21 《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屠格涅夫 一口气开列了他的六大长篇,那是因为我认为这六部长篇确实是俄罗斯40——70年代的一部关于知识分子的辛酸史,六部小说其实是一部更宏大的《战争与和平》。屠氏的笔调相对委婉曲折一点,不过有心的读者当会读出很多。 22、23、24、25、26、27 《死屋手记》、《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马佐夫兄弟》陀思妥耶夫斯基 所列的六部著作是他1862年之后的作品,对我来说,这六部作品是世界文学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伟大历程,唯一遗憾的就是《卡拉马左夫兄弟》仅仅是个序曲。 28、29 《契诃夫小说选》、《契诃夫戏剧选》契诃夫 这样的作家多一点,这个世界能沉静好许。昆得拉反媚俗,而契诃夫的所有作品的指向也大多在此。俄罗斯知识分子性格多激烈好斗,契诃夫则有些不大同类,大约和其人所受严格的技术教育不无关系吧。

高考区域地理俄罗斯教案设计

高考区域地理俄罗斯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俄罗斯的位置与范围 2、俄罗斯的地形与河流、湖泊 3、俄罗斯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二、教学重点 1、俄罗斯河流航运不发达的原因 2、俄罗斯多沼泽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东西差异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图示法 五、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从哪几个方面来描述一个区域?根据俄罗斯地图,回顾所学知识总结。 二、知识梳理——俄罗斯自然概况 1、位置:①纬度位置50°N——70°N 30°E——180° ②海陆位置位于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西临波罗的海 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与哈萨克斯坦、蒙古、 中国等国接壤 2、范围:①欧洲部分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 南起黑海,北到北冰洋沿岸 ②亚洲部分西起乌拉尔山,东到太平洋沿岸

南抵哈萨克斯、蒙古与中国接壤, 北到北冰洋沿岸 3、地形 地形多样,平原和高原面积广大、地势总体东高西低。 E F G 4、河流、湖泊 5、气候 总体特点:纬度高,热量不足,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 主要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苔原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强调:温带大陆性气候下的植被为温带草原或者温带荒漠,俄罗斯有大面积的

亚寒带针叶林,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为特殊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三、思考与讨论 1、读俄罗斯气候图回答以下问题 ①莫斯科和上扬斯克属于什么气候? ②它们两地的气候特征一样吗? ③不一样的话差异在哪里? 2、阅读莫斯科和上扬斯克月均温和月降水量表总结其气候差异。 莫斯科:气候温和,年温差较小,降水较多且较均匀。 上扬斯克:气候寒冷,年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3、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两地产生差异的原因? 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地形平坦,欧洲海岸线曲折,深入内陆,利于大西洋暖湿气流的进入,海洋性较强,气候较温暖湿润。 上扬斯克:位于东西伯利亚山地,靠近北冰洋,气候寒冷,东南部多山地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气候寒冷而干燥。 4、西西伯利亚地区多沼泽的原因? 气候: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地形:地势低洼,水流不畅 冻土:永久冻土,水分不易下渗 凌汛:洪水泛滥,积水成沼(缺乏湖泊蓄水) 俄罗斯亚洲部分河流众多海岸线漫长,但是无论河运还是海运都不发达的原因?欧洲部分摩尔曼斯克成为极圈内的终年不冻港,以及伏尔加河河运发达的原因? 亚洲部分航运不发达的原因 海运:虽海岸线漫长,但纬度高,北冰洋沿岸封冻期长,航运价值不大。

俄罗斯概况

简答题范围 1.简述“罗斯受洗”的意义。 1.这就是俄国历史上著名的“罗斯受洗”。从此东正教成了国教。俄罗斯由此开始,从一个“多神信仰”和“宗教虚无”的民族迅速转变为了全民接受基督教的民族。 2.“罗斯受洗”是俄罗斯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其影响意义,超过了任何一个王朝或政权的建立或消亡,自罗斯受洗以来,俄罗斯人确定了自己一千余年的思想根基,并因此实现了自己民族的超常发展。 3.“罗斯受洗”使基辅罗斯的封建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单一的宗教加速了斯拉夫各部落的统一过程,也加强了大公的权力。“罗斯受洗”还使先进的拜占庭文化涌入罗斯,这是俄罗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4.罗斯人皈依基督教后,基辅罗斯教会仿效东派教会的模式组织起来,997年,在基辅设置了大主教区。不久,在诺夫哥罗德等城市都建立了主教区。 5.1054年基督教东西两派正式分裂,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派教会正式称为“正教”,习惯上称为“东正教”。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东正教结合斯拉夫民族的特点,在俄罗斯大地上有了很大发展。12世纪,莫斯科公国兴起后,东正教常被作为俄罗斯国家统一的旗帜和象征。1598年,俄罗斯正教会成立,它受沙皇控制,使用斯拉夫语传教,从而加速了东正教的俄罗斯化的进程。 6.由于他的统治,东斯拉夫人的历史和基督教的信仰牢固地联系在了一起。毫无疑问,基督教传入斯拉夫社会,巩固了君主对国家、民族的统治。在弗拉基米尔的统治下,大力发展和拜占庭帝国的关系,基辅罗斯经济、文化发展很快,境内兴起了很多城市,而城市当中,都建立了很多学校及教堂,教育事业就是从他的时代开始发展的。 2.简述伊凡四世的改革。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伊凡四世于16世纪50年代进行了一系列的行政和军事改革。将贵族杜马过渡到新的国家机器----缙绅会议,成员由贵族杜马、宗教界高级代表,各政厅的高级官员和工商界上层人士组成。1549年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召开了第一届等级代表会议----缙绅会议。缙绅会议的产生标志着俄罗斯等级代表

《俄罗斯文学与艺术欣赏》教学活动大纲

《俄语国家影视佳片赏析》教学大纲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 《俄语国家影视佳片赏析》的总体教学目的在于运用影视欣赏这种直观、生动的学习形式向学生介绍有别于西欧国家的东欧历史文化。学生们在教师事先的分析介绍后通过亲自观赏经典佳片能够对俄苏历史的阶段分期、历史伟人的杰出代表、影响世界的历史事件等不可不知的以俄苏历史为代表的东欧国家有正确的基本认识,从而更加热爱处在改革开放且日益强大的中国,更加增强人类历史的使命感,更加追求和平共处、包容双赢的安宁世界! 三、学时分配 以表格方式说明各章节的学时分配,表格如下: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每课教学内容均包括4个环节:1、影视作品历史背景;2、影视作品文化国情; 3、影视作品故事情节; 4、影视作品教育意义。教学进度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伟大的国家俄罗斯 教学内容:1、基辅罗斯2、莫斯科公国 教学重点:伊凡雷帝 视听欣赏:《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第二课:伟大的帝王彼得一世 教学内容:1、世界名城圣彼得堡2、杰出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 教学重点:彼得大帝的改革 视听欣赏:《大国崛起:俄罗斯》 第三课:伟大的统帅库图佐夫 教学内容:1、沙皇亚历山大一世2、1812年卫国战争 教学重点:拿破仑与库图佐夫 视听欣赏:彩色史诗片《战争与和平》 第四课:伟大的领袖列宁 教学内容:1、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2、普列汉诺夫 教学重点:马克思与列宁 视听欣赏:黑白故事片《列宁在1918》 第五课:伟大的导演爱森斯坦

教学内容:1、世界电影简史2、苏联电影学派 教学重点:爱森斯坦与蒙太奇 视听欣赏:黑白故事片《战舰波将金号》 第六课:伟大的俄罗斯母亲 教学内容:1、俄罗斯女性2、英雄母亲的多种形象 教学重点:俄罗斯文学与俄罗斯影视 视听欣赏:黑白故事片《乡村女教师》 第七课:杰出的俄罗斯知识分子 教学内容:1、俄罗斯宗教哲学家2、俄罗斯文学思想家 教学重点:俄罗斯贵族与知识分子阶层 视听欣赏:彩色故事片《白痴》 第八课:苏联卫国战争 教学内容:1、朱可夫元帅与攻克柏林2、雅尔塔三巨头会议教学重点:斯大林时代 视听欣赏:彩色故事片《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第九课:苏联与中国的恩恩怨怨 教学内容:1、斯大林与蒋介石2、毛泽东与苏联援助 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时期 视听欣赏:《红樱桃》 第十课:苏美两霸的“冷战”时代 教学内容:1、苏联科技2、苏联军事 教学重点:勃列日涅夫时期 视听欣赏:彩色故事片《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第十一课:苏联的改革与独联体 教学内容:1、苏联工业2、苏联航天 教学重点:戈尔巴乔夫时期 视听欣赏:彩色故事片《办公室的罗曼史》 第十二课:“休克疗法”与俄罗斯联邦 教学内容:1、俄罗斯教育体制2、俄罗斯著名高校 教学重点:叶利钦时期 视听欣赏:彩色故事片《烈日灼人》

以色列国家概况

以色列国家概况 (最近更新时间:2013年10月) 【国名】以色列国(THE STATE OF ISRAEL) 【面积】根据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的规定,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1948-1973年间,以色列在四次阿以战争中占领了大片阿拉伯国家领土,80年代以后陆续部分撤出。目前以色列实际控制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 【人口】801.8万(2013年4月),其中犹太人约占75.3%,其余为阿拉伯人、德鲁兹人等。 【语言】希伯来语和阿拉伯语均为官方语言,通用英语。 【宗教】大部分居民信奉犹太教,其余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其他宗教。 【首都】建国时在特拉维夫(TEL AVIV),1950年迁往耶路撒冷(JERUSALEM)。1980年7月30日,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恒的与不可分割的首都”。对于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一直存有争议。目前,绝大多数同以有外交关系的国家将使馆设在特拉维夫。 【国家元首】西蒙·佩雷斯(SHIMON PERES),2007年7月15日就职,为以色列第9任总统,任期7年。 【重要节日】犹太新年(约公历9月)、赎罪日(约公历10月)、住棚节(约公历10月)、逾越节(约公历3、4月)、大屠杀纪念日(约公历4、5月)、独立日(约公历4、5月)。 【地理】位于亚洲西部。毗邻巴勒斯坦。东接约旦,东北部与叙利亚为邻,南连亚喀巴湾,西南部与埃及为邻,西濒地中海,北与黎巴嫩接壤。海岸线长度198公里。 【气候】地中海型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最高气温39℃;冬季温和湿润,最低气温4℃左右。 【简史】犹太人远祖是古代闪族的支脉希伯来人。原居住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公元前13世纪末开始从埃及迁居巴勒斯坦地区。公元前1000年左右,建立以色列国。此后先后被亚述、巴比伦、波斯、古希腊和罗马帝国征服。公元70年被罗马人赶出巴勒斯坦地区,开始长达近2000年流亡生活。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犹太人开始大批移居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1917年,英国政府发表《贝尔福宣言》,表示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建立民族家园。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