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作业及答案教学文案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_第二版(1-7章)完整版精编版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戴树桂)主编_第二版(1-7章)完整版精编版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

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

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2.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1)氧的循环:(2)碳的循环:(4)磷的循环(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3.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化学》(第二版)(戴树桂)知识点总结和部分课后习题答案

环境化学第一章绪论1、环境:环境是指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相适应)的周围客观事物的总和,中心事物是指被研究的对象。

对人类社会而言,环境就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能量、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2、构成环境的四个自然圈层包括土壤、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3、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联合国将每年的4月22定位世界地球日,6月5日定位世界环境日。

4、环境保护的主要对象是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所引起的次生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环两个方面。

5、环境问题:全球环境或区域环境中出现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现象,称为环境问题。

原生环境问题:自然力引发,也称第一类环境问题,火山喷发、地震、洪灾等。

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

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减少和结构显著该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

当今世界上最引人注目的几个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6、环境污染: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

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个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80%~90%。

环境污染物定义: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

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化学结构和在环境中的存在状态。

(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镉Cd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 Hg 污染水体后引起的)重要污染物(1)元素:Cr,Hg,As,Pb,Cl,KCN(2)无机物:CO,NOx,SO2(3)有机化合物和烃类:烷烃(饱和)、芳香烃(苯环)、不饱和非芳香烃(不饱和,不带苯环)、多环芳烃(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三丁基锡(5)含氧有机化合物:环氧乙烷、醚、醇、醛、酮、酚、有机酸等(6)有机氮化合物:胺、腈、硝基苯、三硝基苯(TNT)(7)有机卤化物:氯仿(四氯化碳)、PCBs、氯代二恶英、氯代苯酚(8)有机硫化合物:硫醇类(甲硫醇)、硫酸二甲酯(9)有机磷化合物:有机磷农药、磷酸二甲酯、磷酸三乙酯按受污染物影响的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土壤污染物等;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体污染物、液体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完整版一到四章《环境化学》(戴树桂_第二版)课后习题解答..

完整版一到四章《环境化学》(戴树桂_第二版)课后习题解答..

《环境化学》(戴树桂第二版)课后部分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4、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

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

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5、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环境化学答案完整版

环境化学答案完整版

环境化学课后答案第一章绪论1.如何认识现代环境问题的发展过程?环境问题不止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问题的认识有个由浅入深,逐渐完善的发展过程。

a、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城市和工农业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

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环和野生动物某些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重视,明显没有把环境污染与自然生态、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b、1972年发表的《人类环境宣言》中明确指出环境问题不仅表现在水、气、土壤等的污染已达到危险程度,而且表现在对生态的破坏和资源的枯竭;也宣告一部分环境问题源于贫穷,提出了发展中国家要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

这是联合国组织首次把环境问题与社会因素联系起来。

然而,它并未从战略高度指明防治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没明确解决环境问题的责任,没强调需要全球的共同行动。

c、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环境的认识有新的突破性发展,这一时期逐步形成并提出了持续发展战略,指明了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

d、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们巩固和发展了持续发展思想,形成当代主导的环境意识。

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等重要文件。

它促使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行动纲领。

这是本世纪人类社会的又一重大转折点,树立了人类环境与发展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

3.你对于氧、碳、氮、磷、硫几种典型营养性元素循环的重要意义有何体会?(1)氧的循环:(2)碳的循环:(4)磷的循环(6)体会:氧、碳、氮、磷和硫等营养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球系统的主要构成部分,它涉及地层环境中物质的交换、迁移和转化过程,是地球运动和生命过程的主要营力。

4.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其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程?(1)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特点:环境化学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

环境化学习题3答案

环境化学习题3答案

环境化学习题3答案环境化学习题3答案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分布、转化和影响的学科。

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对环境化学的学习和理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下面是环境化学习题3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问题1:什么是环境化学?答:环境化学是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来源、分布、转化和影响的科学。

它主要关注环境中的有机和无机物质,如污染物、营养物质和天然物质等。

通过研究环境化学,可以了解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行为和效应,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问题2:什么是环境化学分析?答:环境化学分析是通过实验和测试方法,对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检测。

常用的环境化学分析方法包括质谱分析、光谱分析、电化学分析等。

通过环境化学分析,可以确定环境中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问题3:什么是环境化学反应?答:环境化学反应是指在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环境中的化学反应可以是自然界中的生物和地球化学反应,也可以是人为活动引起的化学反应。

例如,大气中的光化学反应会导致臭氧层的破坏;水体中的化学反应可以造成水质污染;土壤中的化学反应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等。

了解环境化学反应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和控制环境污染的发生和发展。

问题4:什么是环境化学平衡?答:环境化学平衡是指在环境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达到稳定状态的情况。

在环境中,化学物质之间会发生各种反应,包括溶解、沉淀、氧化还原等。

当反应速率达到一定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

环境化学平衡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分布和转化规律。

问题5:环境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是什么?答:环境化学在环境保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可以了解其来源、分布和转化规律,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基于环境化学的研究结果,可以制定并实施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减少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总结: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分布、转化和影响的学科。

环境化学(戴树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化学(戴树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环境化学(戴树桂)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中科院研究⽣院硕⼠研究⽣⼊学考试《环境化学》考试⼤纲1.《环境化学》考试⼤纲适⽤于中国科学院研究⽣院环境科学专业硕⼠研究⽣⼊学考试。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与⼯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包括了环境化学研究的内容、特点和发展动向,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典型污染物在环境各圈层中的归趋和效应。

本考试⼤纲侧重于环境污染化学,着重于各类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为、效应以及减少或消除其产⽣的理论和⽅法。

主要内容包括⽔环境化学、⼤⽓环境化学、⼟壤环境化学及化学物质的⽣物效应与⽣态效应等经典内容。

对其中有机污染物的归趋模式、⾦属离⼦的存在形态及⽣物效应、化学物质结构与毒性关系,污染物的⽣物效应和⽣物浓缩机制以及全球范围内的温室效应、酸⾬、臭氧层破坏等环境问题需加以重点掌握。

要求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计算⽅法,并具备综合运⽤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

考试内容:环境化学发展及基本内容1.环境化学基本概念、发展动向、研究内容及热点问题⽔环境化学2.天然⽔的基本特征组成;3.⽔体⽆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

着重配合作⽤、氧化-还原作⽤、沉淀和溶解、⽔体颗粒物的吸附作⽤等基本原理及其实际应⽤。

4.⽔体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环境⾏为与归趋模式。

着重分配作⽤、挥发作⽤、⽔解作⽤等典型机制与迁移转化模式。

5.⽔体的富营养化问题:⽔体富营养化;⽔体富营养化的机理;营养物质的来源;富营养化的影响因素;湖⽔的营养化程度;⽔体富营养化的危害及其防治对策。

⼤⽓环境化学6.⼤⽓中污染物的特征;7.⼤⽓中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温室效应;⽓相⼤⽓化学:光化学反应、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化学;液相⼤⽓化学:酸沉降化学、⼤⽓中液相反应;⼤⽓颗粒物化学);8.重要的⼤⽓环境化学问题:光化学烟雾的定义、特征及形成条件;光化学烟雾主要参与物质;光化学烟雾形成机理;光化学烟雾危害及防治;光化学烟雾与硫酸型烟雾的对⽐;太阳和地球辐射间的能量平衡;温室⽓体;温室效应;全球变暖及防治对策;降⽔的化学组成;酸⾬的形成;酸⾬的影响因素;酸⾬的危害及防治;⼤⽓平流层的组成;臭氧层的形成和耗损的化学反应;臭氧洞的危害;臭氧层破坏现状及防治。

环境化学(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df

环境化学(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df

第一章绪论2、根据环境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以及发展动向,你认为怎样才能学好环境化学这门课?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征、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环境化学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型科学。

其内容主要涉及: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潜在有害物质的来源,他们在个别环境介质中和不同介质间的环境化学行为;有害物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以及人体健康产生效用的机制和风险性;有害物质已造成影响的缓解和消除以及防止产生危害的方法和途径。

环境化学的特点是要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来研究宏观的环境现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效应。

目前,国界上较为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和磷)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其相互偶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评价、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全球变化问题。

当前我国优先考虑的环境问题中与环境化学密切相关的是:以有机物污染为主的水质污染、以大气颗粒物和二氧化硫为主的城市空气污染;工业有毒有害废物和城市垃圾对水题和土壤的污染。

3、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物、水体污染物和工业污染物。

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液态污染物和固体污染物;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染物。

主要化学污染物有:1.元素:如铅、镉、准金属等。

2.无机物:氧化物、一氧化碳、卤化氢、卤素化合物等3.有机化合物及烃类:烷烃、不饱和脂肪烃、芳香烃、PAH等;4.金属有机和准金属有机化合物:如,四乙基铅、二苯基铬、二甲基胂酸等;5.含氧有机化合物:如环氧乙烷、醚、醛、有机酸、酐、酚等;6.含氮有机化合物:胺、睛、硝基苯、三硝基甲苯、亚硝胺等;7.有机卤化物:四氯化碳、多氯联苯、氯代二噁瑛;8.有机硫化物:硫醇、二甲砜、硫酸二甲酯等;9.有机磷化合物:磷酸酯化合物、有机磷农药、有机磷军用毒气等。

环境化学作业及答案培训资料

环境化学作业及答案培训资料

环境化学作业及答案1.举例说明环境分析化学在发现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性,并介绍解决这一基本问题的思路?答:任何人工合成或天然存在的化学品或微生物,由于具有广泛的生产和使用,它们有进入环境的巨大潜力并可引起已知或可疑的生态毒理效应和健康危害。

2.什么是胶体物质的电荷零点?现在已知无机磷在氢氧化铝胶体表满发生专一性吸附,请问此时ZPC如何变化?有一同学用NaCl溶液来提取胶体上吸附的磷,发现效果不明显,请问改用更高浓度的NaCl溶液提取,效果会不会提高,为什么?答:在某一pH值条件下,当胶体所带负电荷和正电荷的数量相等时,胶体的净电荷为零,这时的pH为胶体的电荷零点。

氢氧化铝胶体带负电荷,无机磷在其表面发生专一性吸附,会使胶体带的负电荷更多,导致它的ZPC变大。

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提取不会提高效果,因为无机磷在胶体上发生的是专一性吸附,用通常的阳、阴离子提取不能,只有亲和力更强的阳、阴离子才能取代。

3.提取颗粒物中交换性金属离子,常采用(1)1mol/L MgCl2(pH 7.0), (2)1mol/L NH4Cl (PH 7.0), (3)1mol/L NH4Ac (PH 7.0),说明其优缺点?答:MgCl2的水解电离效果很好,很容易交换金属离子,但是这需要溶液体系在pH 小于或等于7的条件下,大于7时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NH4Cl:氯化铵水解离子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4.在还原性的水体中汞污染主要是以硫化汞还是甲基汞的形式出现,它又是以何种形态被人体吸收的?答:以硫化汞的形式出现,汞的甲基化过程在嫌气条件下本易于发生,但是水体在嫌气条件下产生硫化氢气体,而硫离子非常易与汞离子生成硫化汞沉淀,所以汞的甲基化作用会被削弱。

以甲基汞形态被人体吸收。

5.请问砷在环境以那些形态存在,并说说每种形态存在的条件?答:(1)在天然水体中,砷的存在形态为H2AsO4-、HAsO42-、H3AsO3和H2AsO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化学作业及答案
环境化学作业及答案
1.举例说明环境分析化学在发现环境问题中的重要性,并介绍解决这一基本问题的思路?
答:任何人工合成或天然存在的化学品或微生物,由于具有广泛的生产和使用,它们有进入环境的巨大潜力并可引起已知或可疑的生态毒理效应和健康危害。

2.什么是胶体物质的电荷零点?现在已知无机磷在氢氧化铝胶体表满发生专一性吸附,请问此时ZPC如何变化?有一同学用NaCl溶液来提取胶体上吸附的磷,发现效果不明显,请问改用更高浓度的NaCl溶液提取,效果会不会提高,为什么?
答:在某一pH值条件下,当胶体所带负电荷和正电荷的数量相等时,胶体的净电荷为零,这时的pH为胶体的电荷零点。

氢氧化铝胶体带负电荷,无机磷在其表面发生专一性吸附,会使胶体带的负电荷更多,导致它的ZPC变大。

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提取不会提高效果,因为无机磷在胶体上发生的是专一性吸附,用通常的阳、阴离子提取不能,只有亲和力更强的阳、阴离子才能取代。

3.提取颗粒物中交换性金属离子,常采用(1) 1mol/L MgCl2(pH 7.0), (2)1mol/L NH4Cl (PH 7.0), (3)1mol/L NH4Ac (PH 7.0),说明其优缺点?
答: MgCl2的水解电离效果很好,很容易交换金属离子,但是这需要溶液体系在pH小于或等于7的条件下,大于7时会生成氢氧化镁沉淀;NH4Cl:氯化铵水解离子方程式为:NH4++H2O=NH3·H2O+H+
4.在还原性的水体中汞污染主要是以硫化汞还是甲基汞的形式出现,它又是以何种形态被人体吸收的?
答:以硫化汞的形式出现,汞的甲基化过程在嫌气条件下本易于发生,但是水体在嫌气条件下产生硫化氢气体,而硫离子非常易与汞离子生成硫化汞沉淀,所以汞的甲基化作用会被削弱。

以甲基汞形态被人体吸收。

5.请问砷在环境以那些形态存在,并说说每种形态存在的条件?
答:(1)在天然水体中,砷的存在形态为H2AsO4-、HAsO42-、H3AsO3和
H2AsO3-。

在天然水表层中,由于溶解氧浓度高,pE值高,pH值在4-9之间,砷主要以五价的H2AsO4- 和HAsO42-形式存在;在pH>12.5的碱性水环境中,砷主要以AsO43-形式存在。

在pE<0.2,pH>4的水环境中,则主要以三价的H3AsO3和H2AsO3-形式存在。

以上这些形态的砷都是水溶性的,它们容易随水发生迁移。

(2) 在土壤中,砷主要与铁、铝水合氧化物胶体结合的形态存在,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Eh)和pH值对土壤中砷的溶解度有很大的影响。

土壤的Eh降低,pH 值升高,砷的溶解度增大。

6. 胶体表面配位过程采用简单的双层结构模型来表示,现有一三价阳离子在含有羟基的胶体表面进行双基配位,请写出这一配位平衡的内禀平衡常数。

()()[]()[][]
()()[]()[][]()()[]()[][]+-+++-+-+++++++++++⎥⎦⎤⎢⎣⎡-=⎥⎦⎤⎢⎣⎡-=⎥⎦⎤⎢⎣⎡-=+-=+322232-2324232-32232-22
32-32000SO SO SO 2))SO (()(aq RT F aq RT F aq RT F aq S S M M S S M SOH e H M e M SOH e H M M SOH H M K ,K H M M SOH ψψψ
7. 有一POPs 在水环境中的半衰期为60d (20℃),在土壤环境中位180d (20℃),假设这一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归趋符合生物降解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写出该污染物在两种环境介质中降解的微分动力学方程(25℃),污染物分子式位200,在(25℃)的水环境中经过30d 残留浓度为5 mg/L ,请问该污染物进入水体中的初始浓度
答:该污染物降解符合生物降解一级反应动力学过程,b K t 2ln 1=,所以在水中和土壤中的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11d 01155.060693.0-==b K ,
132d 1085.3--⨯=b K ,所以污染物在两种介质中的微分动力学方程为: 在水环境:c dt dc 01155.0=-;
在土壤环境:c dt dc 31085.3-⨯=-。

t K c c b 10ln ln -=,3001155.05ln ln 0⨯+=c ,0c =7.07 mg/L
8. 大气中CO2的含量为0.0314%(体积),已知CO2的亨利常数为3.34 ×10-7mol/ (L ·Pa),请问在天然水体中HCO3的浓度是多少(25℃ ph8.0),假设在这一水体中加入一定量的酸使碱度下降为3×10-4 mol/L,此时水中pH 为多少?
答:(1)水在25℃时蒸汽压为0.03167×105Pa ,用亨利定律计算CO2在天然水体中摩尔浓度为:
2CO P =(1.013-0.03167) ×105×0.0314%=30.8 Pa
[CO 2]= 3.34 ×10-7mol/ (L ·Pa) ×30.8 Pa=1.028×10-5mol/ L
作为开放体系,溶液中碳酸形态总量C T 与水中溶解的CO2的关系为:
[][][][][]L mol 4-5-8-7-CO H CO H 011T -
3CO H 002T 0
T 232104.575101.02810104.45P K H K P K C HCO P K 1
CO C C CO CO H 2
122
⨯=⨯⋅⨯=⋅⋅=⋅⋅==⋅⋅====+*ααααααα(2)总碱度 = [HCO 3-]+2[CO 32-]+[OH -]-[H +] ,在pH=8时,[CO 32-]相对于
[HCO 3-]而言可以忽略不计,[OH -]=10-6 mol/ L ,总碱度 = [HCO 3-]=4.575×10-4 mol/ L ,
在这一水体中加入一定量的酸使碱度下降为3×10-4 mol/L ,水体的pH 应该变化不大,仍然在6-8之间。

当pH 在5-9范围内、[总碱度]≥10-3mol/L 或pH 在6-8范围内、[总碱度] ≥10-4mol/L 时,[H+]、[OH-]项与[总碱度]比可忽略不计,得到简化式:C T =α[总碱度] ,
当pH=8.0时,查表得α1= 0.9736,α2= 4.566×10-3,α= 1.018,C T =α[总碱度]= 1.018× 4.575×10-4= 0.466mmol/L ;若加酸,C T 不变,[总碱度]= 3×10-4 mol/L ,α= C T /[总碱度]=1.55,查表知,pH 在6.6左右。

9. 以南湖沉积物为底质,以蒸馏水为上覆水做实验,沉积物不种菹草(对照)和种菹草(处理),在120d 后,对照和处理上覆水中钙浓度分别为1.66 m mol/L, 1.69 m mol/L, pH 分别为8.43, 9.69,所得SRP 浓度分别为1.74×10-6,
5.81×10-7,已知在检验pH 下,水中P 以HPO42-形态存在,计算此时对照与处
理的CaHPO4, Ca4H(PO4)3的离子积,并与他们的溶度积比较,说明其物理意义,CaHPO4,KSP=10-6.90,Ca4H(PO4)3, KSP=10-49.60,H3PO4,K=4.4×10-13。

答:
10. 在较高的PE 和pH 7.0条件下,水中硝酸根与亚硝酸根分别呈现上升及下降的趋势,已知在这一PE 和PH 范围内,lg[NO3-] = -18.30+2PE, lg[NO2-]= 10.32 - 2PE,请问在任一状态下此系统的PE 为多少?
答:在较高的PE 和pH 7.0条件下,由题目中的条件知道,NO 2-是这时水体无机N 的主要形态。

在NO 2-占优势的范围内,lg[NO 3-]可以从下面的反应中得到:
O H NO e H NO 223212121+⇔++-+-
[][][]()2
12
2130lg -+-+=NO H NO pe pe ,[]L mol H /107-+=,[]L mol NO /1000.142--
⨯=
[][]15.1430
.1810210
22lg 27lg 00032130=-=+-+-=+-+=--
pe pe pe pe NO NO pe p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