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客巴巴超高加宽
加宽道路硬化工程施工方案

加宽道路硬化工程施工方案目录一、项目概述 (3)1.1 项目重要性 (3)1.2 工程实施目的及预期效果 (5)二、施工前准备 (6)2.1 勘察与测量 (6)2.1.1 现场勘察 (7)2.1.2 测量与标识 (9)2.2 设计方案确认与优化 (9)2.2.1 初步设计审查 (11)2.2.2 细节优化与调整 (12)2.3 材料采购与验收 (13)2.3.1 材料清单编制 (14)2.3.2 材料采购与运输 (15)2.3.3 材料验收与存储 (16)三、施工方法与工艺流程 (18)3.1 施工队伍组织 (18)3.1.1 人员配置 (19)3.1.2 工作职责划分 (20)3.2 施工机械设备选用 (21)3.2.1 主要机械设备清单 (22)3.2.2 设备调试与检查 (23)3.3 施工工艺流程 (24)3.3.1 基础处理 (24)3.3.2 道路加宽设计 (25)3.3.3 路面硬化施工 (26)3.3.4 质量检查与验收 (28)四、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29)4.1 质量控制措施 (30)4.1.2 过程质量监控 (32)4.1.3 验收标准与程序 (33)4.2 安全管理规定 (34)4.2.1 安全制度建立 (35)4.2.2 现场安全设施配置 (36)4.2.3 安全教育培训 (38)五、工程进度计划与工期保障 (39)5.1 工程进度计划 (40)5.2 工期保障措施 (40)5.2.1 资源保障 (41)5.2.2 技术支持 (42)5.2.3 应急处理预案 (43)六、工程预算与成本控制 (44)6.1 工程预算 (45)6.1.2 预算内容 (47)6.2 成本控制方法 (48)6.2.1 成本分析 (49)6.2.2 成本控制措施与实施 (50)6.2.3 成本核算与审计 (51)一、项目概述本次工程项目是关于加宽道路硬化工程的施工方案,道路硬化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道路通行能力,改善交通状况,提高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讲超高加宽

外侧路肩按向外侧倾斜: (硬路肩宽度≥2.25m)
3.5 弯道的加宽
1.定义: 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时,靠近曲线内侧后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小,靠曲线外侧的前轮行驶的曲线半径最大。为适应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后轮轨迹偏向曲线内侧的需要,在平曲线内侧相应增加的路面、路基宽度称为曲线加宽(又称弯道加宽)。 2.加宽值 圆曲线上加宽值与平曲线半径、设计车辆的轴距有关,同时还要考虑弯道上行驶车辆摆动及驾驶员的操作所需的附加宽度,因此,圆曲线上加宽值由几何需要的加宽和汽车转弯时摆动加宽两部分组成。
<300~230
<190 ~125
<150~120
<90~60
<80~60
<50~30
<40 ~30
<25~15
6
<1300 ~1080
<780 ~650
<770 ~650
<550 ~400
<500 ~410
<360 ~250
<340 ~280
<190 ~125
<840~630
<750 ~520
<530~390
3、超高缓和段长度
超高缓和段——从直线段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路段具有超高单向横坡的过渡段。 为了行车舒适性和排水,对超高缓和段长度必须加以规定。通常按控制设超高后行车道外边缘的渐变率来计算。
1.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
(四)超高缓和段长度
p—超高渐变率
附加纵坡 :
Lc
ih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一般地区
(完整)横断面设计平曲线超高、加宽

(2)超高横坡度大于路拱坡度时,可分别采用以下三种方式:图2—12 无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过渡绕内边缘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面未加宽前的中心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绕路面未加宽前的内侧边缘线旋转,直至全超高横坡度值。
绕中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面未加宽前的路中心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路面未加宽前的路中心线旋转,直至全超高横坡度值。
绕外边缘线旋转先将外侧车道绕路面外侧边缘旋转,与此同时,内侧车道随中线的降低而相应降低,待达到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仍绕外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
一般新建公路多用绕内边缘线旋转方式;旧路改建工程多用绕中心线旋转方式;绕外侧边缘线旋转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设计,仅用于某些为改善路容的地点。
2.有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过渡(1)绕中央分隔带的中心线旋转先将外侧行车道绕中央分隔带的中心线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行车道构成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中央分隔带的中心线旋转,直至全超高横坡值。
(2)绕中央分隔带两侧边缘线旋转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中央分隔带两侧边缘线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
此时中央分隔带维持原水平状态。
(3)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将两侧行车道分别绕各自的行车道中心线旋转,使之各自成为独立的单向超高断面,此时中央分隔带两边缘分别升高与降低而成为倾斜断面。
三种超高过渡方式各有优缺点,中间带宽度较窄时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的中心线旋转;各种中间带宽度的都可以采用绕中央分隔带的两侧边缘旋转;对于车道数大于4条的公路可采用绕各自行车道中心线旋转;图2—13 有中间分隔带公路的超高过渡(三)超高缓和段长度为了行车的舒适、路容的美观和排水的通畅,必须设置一定长度的超高缓和段,超高的过渡则是在超高缓和段全长范围内进行的。
双车道公路超高缓和段长度按下式计算:(2—23)式中:Lc —超高缓和段长度; B —旋转轴至行车道外侧边缘的宽度(m);△i —超高旋转轴外侧的最大超高横坡度与原路拱横坡度的代数差;p —超高渐变率(由于逐渐超高而引起外侧边缘纵坡与路线原设计纵坡的差值)。
华联公路加宽工程--路基路面设计说明

第三篇路基一、设计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11);《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G∕TD33-201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15-201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公路挡土墙设计及施工技术细则》中交第二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8.03o二、路基横断面布置及加宽路段路段加宽、超高(一)路基横断面布置本项目原为农村公路,原路基宽4-4.5米,路面宽4-4.5m,路拱为平坡。
根据业主委托意见,除困难路段外,根据实际情况沿单侧加宽0.5-3米。
旨在提高公路的车辆通行能力。
项目设计时,平纵指标拟合原路。
加宽时尽量采用单侧加宽,按规范要求对加宽宽度的路基进行处理后铺筑结构层,全路段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涵洞设计荷载采用公路TI级,设计指标符合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等现行规范的要求。
(一)加宽路段该项目原有硬化道路段为已通车多年的的农村公路项目,本次设计根据建设单位要求,项目平纵拟合原路,尽量满足当地居民的实际用地需要,减少与工量。
为保证路基压实度,填方路基宜作超填宽度压实后修整边坡。
当左侧与右侧加宽交换路面说明渐变时,两侧均需按路面设计要求进行植筋和钢筋补强加固。
三、路基设计1、一般路基(1)路线通过地段为单斜脊状重丘及梳状冲沟。
根据沿线岩土性质、构造特征、裂状发育程度、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索•,进行边坡设计。
(2)挖方边坡:挖方路基边坡系根据土实程度、成因类型及生成年代,以及岩石的岩性、构造、风化破碎程度,结合挖方边坡高度、地下水、地表水等因素综合拟定边坡坡度。
(3)填方边坡:填土方时,填高HW8米时为1:1.5,H>8米时为1:1.75,并在8米高处设2.0米宽护坡道,并向路基外侧倾斜2%〜4%的横坡;填石路堤边坡为1:1(填石路堤应由不易风化的较大石块填筑),边坡坡面应选用大于25Cm的石块进行台阶式码砌,码砌厚度为1〜2米,填石路堤高度不应大于20米。
加宽路段路基路面说明

路基路面篇说明一、建设方案批复意见及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执行情况(一)建设方案批复意见(1)路基批复意见为:应进一步细化路基边坡防护和排水设施设计。
施工图阶段详细调查了路基边坡防护段落,根据路面结构细化了路基排水设计。
(2)路面批复意见为:应进一步加强路面病害调查,优化路面结构设计。
施工图设计时对路面病害进行了详细调查;既有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段落根据建筑物与路面边缘间距,确定碎石化的路段,并相应调整了路面结构设计;优化和完善了路面排水设计。
(二)施工图设计审查意见审查认为:路基、路面维修方案基本合理。
建议:(1)明确路面各结构层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
(2) SBS改性沥青+预拌碎石封层宜调整为:热沥青+预拌碎石封层。
(3) K41+724-K51+639穿村镇、标高受限段路面结构增设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应力吸收层,将16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调整为15cm级配碎石垫层。
(4)补充老路挖除后上路床压实度、弯沉检测标准及相应处置措施。
执行情况:(1)结合审查意见,明确细化了路面各结构层材料组成及技术要求;(2)封层调整为:热沥青+预拌碎石封层。
(3) K41+724-K51+639穿村镇、标高受限段路面结构增设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0应力吸收层,将16cm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调整为15cm级配碎石垫层。
(4)补充了老路挖除后上路床压实度、弯沉检测标准及相应处置措施。
二、设计依据本路段路基路面设计,结合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依据JTG 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F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F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F40-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30-2003《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18-9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DB 37/T 1160-2009《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技术规程》等行业标准和意见进行。
圆曲线超高加宽计算程序

圆曲线超高加宽计算程序平曲线加宽类别分为:四级公路不设缓和曲线而用超高加宽缓和段代替及平曲线半径R≤250M时两种情形。
程序说明:能计算双圆复曲线ZY点与YZ点的加宽值,单圆曲线是双圆复曲线在R1=R2时的特例,”r”的输入:FUNCTION—5--2程序名:YQXJK(圆曲线加宽)Deg:Fix 3:FreqOff←┚“NEW(0),OLD(≠0)DATA=”?→O←┚O≠0=》Goto 0:ClrStat←┚“ZY K=”?Z:”YZ K=”?Y←┚“R1=”?U:”R2=”?V←┚“L=”?L←┚“W=”?W:”+W=”?B←┚100→DimZ←┚U-0.5W-B→Z[1]:U-0.5W→Z[2] ←┚厂(Z[2]2+L2-Z[1]2)→Z[3] ←┚tan-1((Z[2]Z[3]-Z[1]L)÷(Z[1]Z[2]+Z[3]L))→Z[4] ←┚πZ[4]U÷180→Z[5] ←┚V-0.5W-B→Z[11]:V-0.5W→Z[12] ←┚厂(Z[12]2+L2-Z[11]2)→Z[13] ←┚tan-1((Z[12]Z[13]-Z[11]L)÷(Z[11]Z[12]+Z[13]L))→Z[14] ←┚πZ[14]V÷180→Z[15] ←┚Z-L→List X[1] ←┚Z→List X[2]:Ltan(Z[4])→List Y[2] ←┚Z+Z[5]→List X[3]:B→List Y[3] ←┚Y-Z[15]→List X[4]:B→List Y[4] ←┚Y→List X[5]:Ltan(Z[14])→List Y[5] ←┚Y+L→List X[6] ←┚“CAN SHU YES(1),NO(≠1)=”?C←┚C≠1=>Goto 0←┚“t1(DMS)=”:Z[4]▲DMS⊿“t2(DMS)=”:Z[14]▲DMS⊿“LJ1=”:Z[5]⊿“LJ2=”:Z[15]⊿“ZY+JIA KUAN=”:List Y[2]⊿“YZ+JIA KUAN=”:List Y[5]⊿Lbi 0:6→K←┚Do:”+K,<0=>END=”?→F←┚F<List X[1]=>Break←┚F>List X[6]=>Break←┚F>List X[3] And F<List X[4]=>Break←┚If F≥List X[1]And F≤List X[2] ←┚Then F-List X[1]→Q←┚Qtan(Z[4])→G:Goto 1:IfEnd←┚If F>List X[2]And F≤List X[3] ←┚Then List X[3]-F→Q←┚(Q÷U)r→A:Z[12]-Z[11]÷cos(A)→G←┚Goto 1:IfEnd←┚If F>List X[5]And F≤List X[6] ←┚Then List X[6]-F→Q←┚Qtan(Z[14])→G:”IfEnd←┚Lbi 1:”+JIA KUAN=”:G⊿LpWhile F>0←┚“YQXJK=>END”程序输入方法如下:NEW(0),OLD(≠0)DATA=? 输入0为重新输入数据ZY K=? 直圆点桩号YZ K=? 圆直点桩号R1=?输入第一圆曲线半径R2=?输入第二圆曲线半径L=?输入超高加宽缓和段长W=?输入路宽+W=?输入加宽值CAN SHU YES(1),NO(≠1)=? 输入1或者其它显示参数t1(DMS)= 显示参数1t2(DMS)= 显示参数2LJ1= 显示参数3LJ2= 显示参数4ZY+JIA KUAN= 显示ZY点的加宽值YZ+JIA KUAN= 显示YZ点的加宽值+K,<0=>END=? 输入加桩号(负数结束程序运行)+JIA KUAN= 显示第一个加宽值。
道路勘测7横断面设计超高与加宽.pptx

四级
最小值:该道路直线部分的路拱坡度之值。
ig
ig
ig
10
第11页/共36页
设计中,需合理确定、灵活运用 ic、V 、R 、之间的关系。
11
第12页/共36页
车道线形
上海F1国际赛车场车道
总长5.45km,14个弯道;
直线段标准横坡2.5%,曲 线段最大超高横坡达12%;
直线段最大车速可达 327km/h,最不利曲线段处最 大车速只能达90km/h。
Lc-超高缓和段长,为5m的整数倍且不小于10m
一般情况下,超高缓和段长取缓和曲线长即Lc=Ls。 当为照顾线形而缓和曲线很长时,可取缓和曲线的一 部分作超高渐变段。
25
第26页/共36页
3.5 超高值的计算
以未设超高之前路基边缘标高为基准,横断面 上其它各点相对与此点的高差为超高值。 1) 绕边轴旋转
31
第32页/共36页
1、平曲线要素计算 2、桩号计算及校核 3、加宽计算
3.1、全加宽值计算 3.2、加宽方式 3.3、断面加宽值计算 4、超高计算 4.1、全超高值计算 4.2、超高方式 4.3、超高缓和段长 4.4、断面超高
说明
超高 距离 加宽
左中 右
K7+019.234 起始断面 0
21
第22页/共36页
有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 1)绕中间分隔带的中心线旋转
特点:中间带呈倾斜状态;内外高差大。 适用:中间带宽度≤4.5m的公路 。
22
第23页/共36页
先将外 侧行车道绕 中间带的中 心线旋转, 待达到与内 侧行车道构 成单向横坡 后,整个断 面一同绕中 心线旋转, 直至超高横 坡值。
(superelevation)
鸿业道路软件常见问题

鸿业道路软件常见问题一、软件运行 (3)二、土方 (3)三、平面 (4)四、纵断 (6)五、横断 (7)六、交叉口设计 (12)七、其他 (13)一、软件运行1.打开市政道路软件的时候看不到SZDL的菜单,如何解决?答:方法1:6.0版本在命令行输入“HYSZDL6”。
方法2:删除配置文件。
可以通过软件中【选项】-【配置】除相对应版本的配置文件,如7.0的就是HySzDl_7_pro,再启动软件。
方法3、按病毒处理。
若是CAD2000/2002平台,将软件安装目录\sys\acad2000.lsp改名为acad.lsp,文件尾加一句(s::startup),再拷贝到工作目录;若是CAD2004~2006平台,将软件安装目录\sys\acad200X.lsp不改名,加一句(s::startup),再拷贝到工作目录。
注意:方法一和方法三不适用于HYSZDL7和HYSZDL8.0中。
2.在SZDL软件中,为什么只能打开一张图。
打开一张图的话必须关掉前一张图才可以,是什么原因?答:是CAD的系统设置问题,可在命令行输入“SDI”,把值改为0即可。
3.打开市政道路软件时的版本类型不对,用[帮助]中的[关于]切换也不行,如何解决?答:通过在Windows【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后找: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HongYe\SzDl\8.0\SzDl-154对licenceType的类型进行修改.其中的三个数字分别代表:1:试用版,2:单机版,3:网络版。
注:因为CAD版本的不同,在SZDL7.0中是SzDl-85,在SZDL8.0中是SzDl-154。
4.在市政道路软件中,怎么修改图框的内外间距?答:可以在软件安装目录下\USING\TKSET.CFG中修改图框的参数值。
("A4" "1" "0" "1" "0" "0" "1.0" "5.0" "25.0" "1.0")代表的意思是:图框对中线标尺线会签栏会签栏位置图签样式内框pline线宽下边距左边距A宽度注意:对中线标尺线会签栏会签栏位置图签样式的设定最好通过软件中的[设置图框]命令来修改,尽量不要手工修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0 ~200
<200 ~160 <160 ~125
<320 ~250
<1500 ~780
<90~ 60
<50 ~30
<20 ~15
2、圆曲线上超高横坡度的最大值
道路圆曲线部分最大超高值规定如下表。 公路最大超高坡度
公路等级
高速公路
一
二
三
四
一般地区
10%
8%
积雪、冰冻地区
6%
城市道路最大超高坡度
7
<1080 ~930
<650 ~560
<410 ~350
<280 ~230
<410 ~320
<1500 ~780
<120 ~90
<60 ~50
<30 ~20
8
<930 ~810
9
<810~ 720
10
<720~ 656
<560 ~500
<500 ~440 <440 ~400
<350 ~310
<310 ~280 <280 ~250
二、圆曲线超高横坡度的确定
1、圆曲线上全超高横坡度的确定 2、圆曲线上超高横坡度的最大值 3、圆曲线上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
1、圆曲线上全超高横坡度的确定
• 在圆曲线段半径不变,故超高横坡度从圆曲线起点至圆曲 线的终点是一个不变的定值,称为全超高。
• 圆曲线上超高横坡度应按公路等级、设计速度、圆曲线半 径大小 ,并结合路面类型、当地自然条件以及车辆组成 等情况查《规范》确定。
<1130 ~750
<810 ~570
<720 <1210 <1130 <780 <720 ~460 ~840 ~750 ~530 ~460
<390 ~70
<360 ~230
<230 ~ 150
<210 ~130
<105 ~70
<95 ~60
4
<2160 <1290 <1220 <1050 <830 <750 <570 <460 <630 <520 <390 <300 <200 <150 ~1620 ~970 ~950 ~760 ~620 ~520 ~430 ~300 ~500 ~360 ~300 ~190 ~150 ~90
6
<1300 <780 ~ <770 <550 <500 <360 <340 <190 <840 <750 <530 <460 <270 <90~ <80 <50~ <40 <25 ~1080 650 ~650 ~400 ~410 ~250 ~280 ~125 ~630 ~520 ~390 ~300 ~200 60 ~60 30 ~30 ~15
②超高横坡度大于路拱横坡度时,有三种过渡方式:
A、绕行车道内边缘旋转,简称边轴旋转。如下图所示。 在缓和段起点之前将路肩的横坡逐渐变为路拱横坡,再 以路中线为旋转轴,逐渐抬高外侧路面与路肩,使之达 到与路拱坡度一致的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再绕未加宽 前的内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度为止。 一般新建公路多采用此种方式。
圆曲线上全超高横坡度
半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
径
(m) 120km/h 100km/h 80km/h 60km/h
80km/h
二、三、四级公路 60km/h 40km/h 30km/h 20km/h
超 一般 高 情况 (%)
积雪 冰冻 地区
一般 情况
积雪 冰冻 地区
一般 情况
积雪 冰冻 地区
一般 情况
积雪 冰冻 地区
B、绕中线旋转。简称中轴旋转。
在超高缓和段之前,先将路肩横坡逐渐变为路拱横坡,再以路中线为旋转 轴,使外侧车道和内侧车道变为单向的横坡度后,整个断面一同绕中线旋 转,使单坡横断面直至达到超高横坡度为止。 一般改建公路常采用此种方式。
C、绕外边缘旋转。
先将外侧车道绕外边缘旋转,与此同时,内侧车道随中线的降低而相应降坡,待达 到单向横坡后,整个断面仍绕外侧车道边缘旋转,直达到超高横坡度为止。
<110 <80~ <55 <40 ~80 50 ~40 ~25
5
<1620 <970 ~ <950 <760 <620 <520 <430 <300 <500 <360 <300 <190 <150 <90~ <80 <50~ <40 <25 ~1300 780 ~770 ~550 ~500 ~360 ~340 ~190 ~410 ~250 ~230 ~125 ~120 60 ~60 30 ~30 ~15
3.4 弯道的超高
一、超高定义(原因) 二、圆曲线超高横坡度的确定 三、超高缓和段 四、横断面超高值的计算
3.4 弯道的超高
一、超高定义(原因) 为抵消车辆在曲线路段上 行驶时所产生的离心力, 在该路段横断面上设置的 外侧高于内侧的单向横坡, 称之为超高。当汽车行驶 在设有超高的弯道上时, 汽车自重分力将抵消一部 分离心力,从而提高行车 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超高 的布置如右图所示。
设计速度(km∕h)
80
最大超高值横坡度(%)
6
60,50 4
40,30,20 2
3、圆曲线上超高横坡度的最小值
• 各级公路圆曲线部分的最小超高横坡度应是该级 公路直线部分的路拱横坡度
三、超高缓和段
1、设置条件和原因 2、超高缓和段过渡形式 3、超高缓和段长度
2、超高缓和段过渡形式
公路超高的过渡方式根据超高旋转轴在公路横断面上的位置可分为: (1)无中间带的公路 ①超高横坡度等于路拱坡度时,外侧车道绕路中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 值,如下图所示。
此种方式仅在特殊设计时采用(如强调路容美观、外侧因受条件限制不能抬高等)。
(2)有中间带的公路
①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如图(a)。 先将外侧行车道绕中间带的中心旋转,待达到与内侧行车道构成单向 横坡后,整个断面一同绕中心线旋转,直至超高横坡值。此时,中央 分隔带呈倾斜状。采用窄中间带的公路可选用此方式。
<2500 ~
1210
<2500 <1500<1500 ~1130 ~780 ~720
<600 ~390
<600 ~360
<350 ~ 230
<350 ~210
<150 ~ 105
<150 ~95
3
<3240 ~2160
<1940 ~1290
<1710 ~
1220
<1550 ~
1050
<1240 ~830
一般 情况
积雪 冰冻 地区
一般 情况
积雪 冰冻 地区
一般 情况
积雪 冰冻 地区
一般 情况
积雪 冰冻 地区
一般 情况
积雪 冰冻 地区
2
<5500 <5500 ~3240 ~1940
<4000 ~
1710
<4000 ~
1550
<2500<2500 ~~
1240 1130
<1500 ~810
<1500 ~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