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原理讲义

美学原理讲义
美学原理讲义

美学原理讲义

第一讲

什么是美学

教学目标或要求:要求学生了解美学学科的概况,了解美学研究的对象和主要问题,知道西方美学研究的主要范式和中国美学研究的概况和历史,掌握美学的学习方法。

一、什么是美学

1、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美的创造和欣赏的规律的学科。

2、美学学科的基本概况

(1)美学作为独立学科的产生。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美学是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通(1714-1762)。在近代科学分门别类地发展的时代,他发现人类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关于人类理性认识的方面,有逻辑学在研究;关于人类的意志行为方面,有伦理学在研究;但关于人类的感性认识,却没有一门科学去研究。因此他建议成立一门新的科学,专门研究感性认识。这门科学他命名为“伊斯特惕克”,即感觉学的意思。1735年,在《关于诗的哲学沉思》中,首次使用这个概念,1750年,正式以这个概念来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作为表明对感性认识研究的理论,规定了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对感性认识的研究,即对美的认识和研究。我们现在称鲍姆嘉通为美学之父。日本的中江肇民(1847-1901)用汉字“美学”翻译“伊斯特惕克”,为汉语学界所完全接受。

(2)西方美学研究的几种范式

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就提出这样的问题:在美的姑娘、美的马儿、美的雕象这些形态各异、差异悬殊的对象中,是否存在共性的东西?为何我们能用一个同样的词去形容或描述它们?为此他写了《大希庀阿斯篇》来探询这样一个关乎美的本质的问题,这篇专论包含着一种努力。即要想使美不仅成为能感觉的,而且成为能把握的。今天,在西方学界对美的研究中,主要存在三种相互交叉、又相互排斥的研究范式。

第一,以美的本质为核心的研究范式。即试图把握住千差万别的具象后面的共象,即本质。把握住这个本质,旧能说明一切具体的东西。这条思路造就了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为核心的美学。重点是探究:美是什么?方法是从抽象到具体。故也称自上而下的范式。

第二,以审美心理为核心的美学。重点是探究审美主体的情感心理结构和审美发生机制。康德美学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审美心理学诸流派都属于这种美学类型。这条更重视的主体的审美经验和审美的个例分析。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思路。

第三,以艺术的共同规律为对象的美学。这种思路认为,艺术的统一性质就是追求美,由此形成了艺术哲学式的美学。黑格尔的《美学》和丹纳的《艺术哲学》,属这种类型。

(3)中国美学研究概况

中国美学接受西方美学有三条主线:西方本土、日本,苏联。日本的贡献最大的是中江肇民。西方和苏联对中国的影响相互消长,1949年以前是西方影响居主流;1949年以后主要是苏联的影响,1978年以后西方影响重占上风。

第一个把美学引进中国的人,是王国维。他用西方美学的一些方式解释《红楼梦》和言说古诗词之美。

朱光潜把兴盛于西方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的审美心理学诸流派,直觉说、内模仿说、距离说、移情说、综合成为一个完整的美学体系。(《文艺心理学》《谈美》),向中国人介绍了一种中国文化以前没有过的知识形态。朱光潜是第一阶段的代表,他的美学思想源于审美心理学。

第二阶段,中国美学的倾向在苏联美学的基础上,苏联美学继承的是西方古典美学基础,是第一美学范:式。关于美的本质有几种主要观点:客观论(蔡仪)、主观论(吕荧、高尔太)、主客观统一论(朱光潜)、客观性与社会性统一论(李泽厚)。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

1、鲍姆嘉通:研究美。即感性认识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需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寓杂多于整一:即,对象首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其次整体中需要有丰富的差异性。自然对象、人的形象或性格、艺术形象都需要这个条件。

2、第二,意象要明晰生动。这个意象包括现实中的意象,也包括人的情感结构中的意象。

3、黑格尔:研究艺术美,只有艺术美才是心灵的投射。

4、车儿尼雪夫斯基;研究现实美。也承认艺术美,但认为艺术美只是现实美的替代品,艺术是现实的反

映。

5、研究审美心理学。侧重于研究在美感经验中的心理活动。关于“美的本质”的问题在这一派看来则不是研究重点。介绍“移情说”“心理距离说”。

(1)“移情说”。代表人物:德国的里普斯(lipps ).

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近现代美学没有不谈到“移情”的。所谓“移情作用”,其德文和英文的意绎是“感到里面去”,朱光潜绎为“把我的情感移注到物中去分享物的生命”,这是一个融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于西方文化的说明。“移情作用”实际上是一种最普遍的现象。也可以说它是人类感性能力的一种表现。最明显的例子是欣赏自然。中国人对自然有着独特的审美感受。大地山河、风云星斗原是纯粹的自然现象,是不带感情色彩的东西,而我们在审美状态时,往往觉得他们有情感、有生命、有动作。这都是移情作用的结果。

移情作用的前提是“凝神观照”。即一种极度关注的心理状态。“在聚精会神的观照中,我的情趣与物的情趣往复回流。有时物的情趣随我的情趣而定,例如自己在欢喜时,大地山河草木都随着扬眉带笑;自己在悲伤时,风云花鸟都随着暗淡愁苦。惜别是蜡烛可以垂泪,兴到时青山亦觉得点头。有时我的情趣也随物的姿态而定,例如目睹鱼跃鸟飞而欣然自得,面对高山大海而肃然起敬;心情浊劣时对修竹即洗刷净尽,意绪颓唐是读《刺客传》或听贝多芬《第五交响曲》(即《命运》)便觉慷慨淋漓,物我交感,人的生命互相汇流震荡,全赖移情作用”。(心理学上可以对凝神观照作用做出解释——在凝神的状态下,看什么像什么。)

移情的审美状态有三个依次递进的境界:物我交感、物我两忘、物我齐一。中国美学思想对移情现象早有精辟见解。见庄子:庄周梦蝶。其中就有三个境界。但中国古代对此还缺乏理性角度的研究,主要是表达心理感受。

中国古代诗文的妙处往往都从移情作用得来。例如“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教学目标或要求:掌握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的几条思路

首先,美学思想史上的一个认识是:美是难的。为什么?因为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而不是一个特殊性的问题。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

1、柏拉图:美是美的理式。解说:见教材第16页。与现实的具体的世界相比,理式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例如:“真实的桌子”之例。

柏拉图的理论听起来似乎与我们的经验不符,但他在哲学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即对事物的普遍性的探讨。这是真正的理论探讨的开始。所以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说:“白拉图是第一个对哲学研究提出更深刻的要求的人”。在美学上的意义是:在美学上第一次区分“什么是美”和“什么是美的”。这个区分相当重要。

2、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康德在美学史上具有相当的重要性。在美的问题上,他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他明确提出:不同于认知判断和功利判断,审美是一种趣味判断或鉴赏判断。逻辑判断涉及概念,功利判断涉及某种欲念,而趣味判断则以情感为内容,它只涉及对象的形式引起的快感。(《判断力批判》)所以趣味判断是情感的判断,不是理智的判断。

在趣味判断中,美是无目的而有合目的的形式。无目的,是没有逻辑认知目的,也没有功利目的。去审美时,既不考虑对象的性质,与相应的概念无关,也不考虑对象的用途,与利害无关。但美有是合目的的形式,审美主体在趣味判断中,所感知的对象的形式,符合主观的两种认识功能,即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自由的活动。案例:儿童的涂鸦活动就是一种可能的趣味判断活动。(分析过程)而现有的儿童美术教育能陷入康德所批评的境况。(分析过程)。

审美情感虽然是个人的,但具有必然的普遍有效性。美感的根源,即引起审美愉快的理由是一种对一切个人有效的“共通感”。

第三讲

3、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表述与柏拉图是一脉相承的。但柏拉图偏于理念,轻于形式或曰形相,而黑格尔强调理念的展开,强调理念生发出客观性相的过程。即强调造型、色彩、线条、音调等形式中显示出的内在精神,他称之为“意蕴”。

在《美学》中,黑格尔以欧洲代表性建筑哥特式教堂为例,说明教堂之美是宗教理念的感性显现。

二、从客观现实、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

1、亚里士多德:美是事物的秩序、匀称和明确的形式.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美存在于事物自身之中。属于希腊朴素的唯物主义的观点。基于此,他强调事物本身的特质,强调感官所能把握的尺度。(见教材)这种观点主张在客观事物中发现美,对艺术实践产生了很大影响。为许多艺术家、美学家所信奉,热衷于从对象的感性形式中去寻求美。例:艺术中的自然主义、体验派。

2、达芬奇。继承亚里士多德的传统。认为美是用感官能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为了能准确地表现人物的美,他曾像研究数学一样研究人体比例。“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蒙娜丽莎”的创造过程很典型地表现了他的观点,表现派的艺术家完全是另一种创作手段。

3、何迦滋:美在于事物的形式彼此合作的原则。提出蛇形线是最美的线条。(举例对荷迦滋观点进行评述)

4、博克:美是物体的某些属性,是物体能在人心中引起爱或类似情感的某一些属性。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体中存在的一些属性,一方面是这些属性能引起相对应的感情。(评述)

三、从社会生活探索美的根源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它的特性是我们从中能看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美是生活”。这个表述比较抽象,但分析起来,它的展开也涉及两个方面。一是生活中可爱事物的感性形式,这是客观的;一是我们(主体)对生活的理想和理解,这带有主观的判断。车尔尼雪夫斯基用这个标尺说明社会生活中人物形象的美。(评述)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西方美学史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那些途径?其中有那些合理因素值得我们借鉴?

第四讲

第三章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

教学目标或要求:掌握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探讨的几个特点

一、结合善(功利)来研究美(对“功利”概念的学理阐述)

1、伍举论美:“夫美也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也,胡美之有?”。实际上没有正面回答美不美的问题,而是从侧面说明对人无害而有用的东西才称得上美,而集中了百姓的供养利益、对国家、对百姓没有实际用处,使百姓贫困的东西,是没有美可言的。这开了把美和善捆绑在一起的先河。

2、墨子:“为乐非也”。《非乐》有言:“是故子墨子之所以非乐者,非以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以为不乐也;非以刻镂华材之文章,以为不美也;然上考之,不中圣王之事,下度之,不中万民之利。是故子墨子曰:为乐非也!”墨子在理性上承认美的存在,但认为“万民之利”才是美的标准。说明美与善不可分割。

4、孔子:“里仁为美”,但美善有别。“里仁为美”应是我们现在讲的“内在美”的一种原始表述。

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音乐是非常流行时尚的。孔子本人也相当喜爱音乐。并作了不少乐评。“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说明美和善还是有区分的。但善的层次显然要高。而美则是离不开善的。“子张曰:‘何为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就教材做重新解释)。中庸,是一种善德,一种美的尺度。

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中国艺术的最高成就是“意境”,而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就教材做深入解释。重点解说“无我之境”。“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以道家哲学的艺术体现作为阐释的依据)。

2、从内容与形式上研究美:“衔华佩实”“舒文载实”“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声情并茂”。

3、从风格上研究美:风格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诗品、画品、书品;魏晋风度。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1、:中国美学史结合艺术探讨美,给我们什么启示?

2、中国美学史上对美的问题的探讨有什么特殊之处?

第四章:美的本质的初步探讨

教学目标或要求:了解当代中国学术界对美的本质探讨的主流观点,深刻了解实践与美的关系。

一、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生活的本质的关系:费尔巴哈提纲第一条解读。

探讨“本质”的问题,需要理性的思维。因为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不是个别性的问题。“

“美的本质”之所以要与“人的本质”结合起来理解,是因为审美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独特的心理现象。而这种现象与人的本质是密切相关的。

“人的本质”,马克思有两个经典的表述”:

“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这种活动就是实践。这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去考察。“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这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去考察。对社会生活本质的理解,必然联系到人的本质。

所以,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明确提出:对事物、现实、感性(客观世界中的客体存在)应从实践去理解,即从主体方面去理解。意思是要结合肢体的实践去了解客体。应克服“见物不见人的美学”,也应克服“见人不见物”的美学。

第五讲

二、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

直观地看,对象身上是什么引起我们喜悦的感受?是它本身具有的感性形式。是什么决定了那些感性形式成为美的?这是我们在这里要探讨的问题。

美的事物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喜悦,是由于它里面包括了人类的一种最珍贵的特性——实践中的自由创造。自由创造是和目的性与和规律性的统一,二者是在生产实践基础上统一起来的。

虚拟案例解读:原始先民对石刀的发现和使用,以及在这过程中的心理感受。

注意几点:1、在这过程中获得了善(达到了功利目的)

2、在这过程中发现了真(发现了石刀、手的动作和得到果实的必然的关系)

4、从这过程中获得了对自身的肯定和喜悦。这种喜悦又必然地和对象(石刀)的内容和形式联系在一起。

所以说,实践中的自由创造的特性是人类的最珍贵的特性。这一最珍贵的特性的形象表现就是美。但这一过程还需要理论上的说明。

三、在自由创造中如何产生美

1、原始先民、石刀、采集果实的关系:说明在劳动中美的产生以及真善美的原始关系

2、理论上要说明的三个环节:(结合上面的虚拟案例进行说明)

(1)生产劳动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人们在活动之前,就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2)在生产物上必然打下人的意志的烙印。

(3)人在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1、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美

2、什么是自由创造?为什么说自由创造是人类的最珍贵的特性?

3你如何理解“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第六章美的产生

教学目标或要求:通过了解美的发生过程,进一步深刻地理解美和生活实践的关系。同时初步了解美学研究的人类学方法

一、从石器造型上看美的产生

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人的石器;北京人的石器的遗址在今北京西南的房山县周口店。亦称中国猿人。距今约50万年左右。在遗址发现的打制石器还很粗也没分出类型。在外型上与天然是块的差别不太明显。但已经留下了人类意志的烙印。其造型由使用的需要决定。

旧石器时代中期:丁村人的石器;已经形成不同的类型。如砍砸器、尖状器、球状器等。形式上表现出均衡对称;选材讲究坚实色彩。反映出美感与实用的密切关系。

第六讲

旧石器时代晚期:山顶洞人的石器。(重点:晚期。)山顶洞人的遗址与北京人相近。距今大约两万多年。这个时期的器物有两点值得注意:

1、骨针。说明当时已有钻孔和磨制技术。这都是手部的相当细致的劳动。

2、装饰品。出现装饰品的意义是什么?——贾兰坡的分析。说明不是纯粹的为美而装饰,而是有实用的意义在。这个实用性可能是为选择部落首领的目的。“很可能是当时被公认为英雄的那些人的猎获物。每的到这样的猎物,即拔下一颗牙齿,穿上孔,佩带在身上做标志”。

但从美学的观点看来,对使用工具的和规律性的形体感受和在所谓的装饰品上的自觉加工,两者有着漫长的时间距离(数十万年)。而且在性质上也是根本不同的:虽然两者都有实用功利的内容,但前者的内容是现实的,劳动工具和劳动过程中的合规律性的形式(节律、均匀、对称、光滑等)和主题感受,是物质生产的产物,而“装饰”则是精神生产、意识形态的产物,它门是幻想的(想象的),可以看作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的开始。这种原始意识的物态化活动的成熟形态便是原始社会的巫术礼仪,也即远古图腾活动。

想象力对于图腾活动有重要的影响。追朔到山顶洞人,他们的“穿带都用赤铁矿染过”,他们在死去的人的尸体旁撒爱护红色的赤矿粉,这已经不是对鲜明夺目的红颜色的动物性反映,而开始具有其社会性的巫术礼仪的符号意义在。在对象一方,自然形式(红色)里已经积淀了社会内容(辟邪、保佑、超度等,原始人也许在打猎中认识到血(红)是与生命联系在一起的,红也许是对生命的一种保留呼唤的态度);在主体一方,官能感受(对红色的感觉愉快)中已经积淀了观念性的想象理解。这样,区别于工具制造和劳动过程,原始人类的意识形态活动,也即包含着宗教、艺术、审美等在内的原始巫术活动就酸真正开始了。审美活动在这个阶段并未真正独立或分化出来,只是潜藏在这种原始的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之中。在这里,审美艺术等观念性活动与人类的生存方式仍是依附在一体的。

新石器时代的炻器工具大多是磨制的。它们的特征是光滑、匀整。形式美的特征更强烈了。距今大约5000年的玉斧在山东大汶口出土,有明显的审美特征。而且用玉石磨制的,不太可能作为工具使用,可能是作为一中权力的象征。说明到这一时期,人们的审美需要发展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初露曙光。

二、从“美”字的词源学意义看美的产生。羊大为美:揭示美和生产、生活的关系;舞蹈形意义:揭示美和巫术的意义,背后也是生产劳动引起的心理反映。

三、从彩陶造型和纹饰看美的发生。

(1)彩陶对原始人类的意义。在仰韶文化中就以发现了彩陶。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反映的时期大约距今五、六千年。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半坡和庙底沟都属于仰韶型文化),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因名为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中以磨制炻器为主,亦有打制炻器。已开始有日用陶器,是一细泥红陶和夹砂红褐陶为主。红陶上绘制几何图案和动物花纹,故又称彩陶文化。

陶器和炻器的意义完全不同。仰韶半坡彩陶除了实用目的之外,已经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陶器不同于炻器,他表现出人类对材料的性质的改造,使天然的粘土经过烧制的工艺变成新的物质——陶。陶器一方面标志了人类智慧的质的飞跃(人可以从其身上反观自身,引起喜悦),另方面,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们的活动范围和生活质量发生了大的变化。

可以想见,由于有上面的两种意义,原始人类必是非常珍爱它们。同时,人类想象力的发展,使得他们很自觉地在为他们的心所珍重的陶器上寄托他们的情感和理想。他们在彩陶上绘制了各种纹饰,这些文饰具有如此浓厚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

原始社会是一个缓慢而长的发展时期。它经历了许多不同的阶段,其中有相对和平与激烈战争的不同时代。新炻器时代前期的母氏社会大概相对来说比较和平安定。仰韶彩陶及马家窑型彩陶的纹样,其特征似乎是这相对和平稳定的社会氛围的一种返照。那各种形态的鱼、奔驰的狗、爬行的蜥蜴、拙扑的鸟和蛙,特别是陶喷盆里的人面含鱼形象,一方面,他们明显地具有巫术礼仪的图腾性质,但另方面,形象本身所直接传达的艺术风貌和审美意识,却可使人清晰地感到:这里还没有沉重、恐怖、紧张,而是生动、活泼、淳朴和天真,是一派生气勃勃、健康成长的童年气派。可以乡间,在这种平和的、活泼的社会氛围中,人的自由创造和想象的能力被大大地激发出来。使彩陶具有了独特的创作特征:

(2)彩陶造型的心理分析和社会学、艺术学分析。彩陶的造型和装饰具有更多的自由和想象的成分。(见教材第95——96页)

(2)彩陶纹饰的心理学分析和社会学、艺术学分析。彩陶已经自觉娴熟地运用形式美的法则,如图案中的对称、调和、对比、变化、多样统一等。(96——97)。

这个时候人类对产品形式的探索虽仍以实用为基础,但已不仅仅是为了满足食用需要,同时也为了精神上的需要。人类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已大大地发展起来。为了进一步探索美与劳动、与生活的关系,我们需要研究彩陶图案的来源。

1、实物纹。直接反映自然的形象。以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为多。其中最多的是鱼纹。表明这些动物与人当时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如鱼、蛙鸟、鹿等。其中很大的一部分带有原始社会中图腾崇拜的标记(98页)。李泽厚推测鱼(包括人面含鱼)的文饰,可能是祈福氏族子孙“爪绵绵”长久不绝。因为人类种的繁衍,是远古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把鱼作为繁衍子孙的图腾,亦是极有可能的。舞蹈纹应该也是图腾纹。(舞蹈的起源

2、几何图形的文饰。与全世界各民族完全一致的是:占居新炻器时代陶器文史形象走廊的,并非动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即各种各样的曲线、直线、水纹、旋涡纹、三角形和锯齿纹等。关于这些几何纹的起因和来源,至今仍是世界艺术史之迷,意见和争论很多。

有几种可能:可能是水波的形象化,可能是山的形象化,也有可能是鱼、鸟等形象的变形等。更多的几何图形是与古越族的蛇崇拜有关。

不管怎么说,这些几何纹样已经清晰地表明:它们是有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步变为抽象和形象化的。从写实带符号化,正是一个由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正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后世的人们欣赏这些图案时,我们只是觉到它的“美观”“装饰”,并不会行道它的来源和意义。但这些抽象的几何纹样在当年却是有非常重要的内容和含义,即具有严重的原始巫术礼仪的图腾含义。

似乎是“纯形式”的几何纹样,对原始人们的饿感受却远不知识均衡对称的形式快感,而是具有复杂的观念、想象的意义在内。

可见,抽象的几何纹并非某种纯粹的形式美,而是形式里面有内容,感官享受中有观念。着正是美和审美在对象和主体两方面的共同特点。

人们的审美感受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快,正在于其中包含着观念、想象的成分在内,美之所以不是一般的形式,而是所谓“有意味的形式”,正是在于他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所以美在形式而不即是形式”。离开形式固然没有美,但只有形式也不成其为美。

对线条的的审美感受和把握也源于制陶过程中。在制陶过程中手、脑、心的共同作用。(具体分析)

结论:美产生与劳动实践;在使用价值到审美价值的过渡中,人类的观念起了关键的作用。如富与美的观念关系、性和美的关系、英雄和美的关系。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如何深刻理解美的发生和劳动实践的关系?

第七讲

第五章真善美和丑

教学目标或要求:认识真、善、美的概念和真善美之间的关系;体会美和丑的辨证关系,理解“丑”作为

审美范畴的深层次意义。

一、真善美的关系

1、美学史上对真善美关系的不同看法

(1)美与真善无关。例如康德:美是不涉及利害计较、也不涉及概念的纯粹的形式。即美与真善完全无关。

(2)真善美不可分割。如:布洛瓦、莎士比亚、孔子、孟子。

(3)真善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狄德罗。

二、我们对真善美关系的看法:真善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美和善的区别:概念不同。善指功利性,即对人是否有利。而美主要指事物对人的精神上的愉悦性。表现不同。善虽有形式,但不着重形式,而美强调内容要显现为生动的形象,“发于内而形于外”,注重形式美。

(2)美和善的联系。美以善为前提。美的发生和善的发生是一致的;在我们的审美心理中,潜伏着善的判断。(联系第四章虚拟案例)

(3)美和真的区别:真是指客观世界变化的规律性。与美的概念有质上的不同。人们用概念的形式把握真。用情感的方式把握美。

(4)美和真的联系:美产生于对真的认识和掌握;真是求知的对象。而美是情感的对象。对象在真的展开过程中呈现美态。

三、真善美统一的重新理解

(1、)在起历史发生点上,真善美是统一的。

(2)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真善美发生了分化。

(3)在未来的历史发展中,真善美的重新统一是人类的理想和努力目标。

四、美和丑的关系

(1)丑的定义:丑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一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

(2)丑和恶的关系:形式丑不等于恶;形式丑与恶的关系。所谓“发于内而形于外”。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

(3)艺术中的美丑关系:通过典型化,艺术化腐朽为神奇、化丑为美。

在艺术中使用“丑”的概念常有不同的含义。

第一、艺术丑。指艺术作品的内容虚假、腐朽、技巧低劣。如品味不正的裸体画、文学作品中污秽的描写、一些影视作品中虚假、矫情的情节和表演等。我们观看之后会产生从内心到感官的不快,这是由于丑的形象所引起的。

但对于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的作品,则要另当别论。因为现代艺术的品格属于“荒诞”的文化范畴。这需要用专门的文化心理去欣赏。他们也有优劣之分,需具体赏析。

第二、现实丑转化为艺术美。艺术作品中反映丑的对象不等于艺术丑。现实中的对象是丑的,但用艺术手段表现出典型形象,可以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这种美体现了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

现实丑如何转化为艺术美?通过典型化的途径。艺术创造是一个典型化的过程。通过典型化,现实中的丑在艺术中,其典型性加强了,其现实性削弱了,因而与生活有了距离得以转化为艺术美,引起美感。典型化涉及到我们的审美经验:心理学上的审美经验实验表明,我们所认为的美与事物的种类的一般属性相关。不论是自然事物还是社会事物,他的美就是其种类的属性条件占优势,而个别的属性条件占劣势;它的丑就是其个别属性占优势,而种类的属性条件占劣势。一个男性带点秀气或一个女性带点豪爽,都是美的。但如果男性的女性气大于其男性气质,那别人看起来就会不舒服的感觉。女性也一样。

人们的艺术认识是对现实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反映。但他不束缚于事物的本然的种类范畴,而是有相对的自由:即艺术创作的自由。如现实中丑的人或物也是一个种类,而人的艺术认识也可以从这个种类的事物概括其种类的一般性,以构成一个典型的形象。这样就可以将现实中典型性非常贫弱的事物,通过艺术的典型化,改造成典型性补角丰富的东西,化丑为美。(例:《围城》中的李梅亭)。

罗丹在谈到自然丑和艺术美的关系时曾说:“自然中认为是丑的,往往要比那认为美的更显露出它的‘性格’,因为内在真实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皱秽恶的瘦脸上,在各种畸形与残缺上,比在正常的相貌上更加明显地呈现出来。既然只有‘性格’的力量才能造成艺术的美,所以常有这样的事:在自然中越是丑的,在艺术中越是美。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1、美和善的关系是怎样的?

2、美与真的关系?

3、你在什么意义上理解真善美的统一?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丑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现实中的丑转化为艺术美?

第八讲第九章形式美

教学目标或要求:掌握形式美的要素和形式美的组合法则,深刻理解形式美和实践发展的关系

一、事物的形式和形式美

1、形式是事物的外在的自然和物理属性。如事物的色彩、线条、体积、面积、质地、比例、声音、明暗关系等。

2、形式美是生活、自然中各种形式因素的有规律的组合。

3、形式美与内容的关系。

4、形式美基于生理快感,但超越生理快感。

二、形式美的各种要素分析

1、色彩。马克思曾说,色彩是最大众化的审美感觉。视觉正常的人,基本上不会对色彩没有感觉。色彩的美感是怎么来的?色彩美感中的意味是什么?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色彩的美感也与我们远古祖先的劳动和生活实践有关。我们现在喜爱的色彩,如绿色、红色、兰色、橙色、金色等可能与我们祖先当时的愉快感受有关,这些色彩所代表的自然条件都是有利于人们当时的生活和生产的。而灰色、黑灰色、黑色等色彩,则是负面、恐怖的表征。这些色彩感觉通过人文历史遗传,(也许也有生理遗传机制),积淀和表现在现代人的色彩感觉和色彩喜好中。当然,现代人的色彩感也已经积淀了现代文化心理。如黑色的意味,可能就经历了一个神秘——恐怖——愤怒——反叛这样的意味演变。

2、线条。线条的美比色彩更抽象。但也更有表现力。线条通过运动的轨迹、力度和粗细来表达特定的美感。直的线条通常表示稳定、坚韧,而曲线则柔和,常有亲切、温柔和优美的效果。杂乱而又匆忙的线条显得心烦意乱。线条的表现力比色彩更细腻,也更含蓄、更深刻和复杂。如一只鹰和一只麻雀飞翔的线条能表达完全不同的性格。人的身体运动的线条(如手势)、声音的线条都很有表现力。

3、质感。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质感,带给我们不同的审美感觉。石头和木头的美感是完全不同的。例如,石雕和木雕。

4、体积。不同的体积也有不同的美。体积由线和面构成,它的美往往在于线和面的推移变化。“回眸一笑百媚生”,说的就是这种美感。

5、面积。各种规则和不规则的几何面积有不同的意味。正方形、长方形、棱形、梯形、、各种三角形、圆形、椭圆形、放射形、弯月形等(具体分析)。

6、结构。结构是对象整体中的空间排列关系。在一个整体空间中,各要素如何排列(自然的或人工的),形成美感,是相当重要的。(例:人体的美和屋子的布置)结构中很重要的关系是不利关系,什么样的比例美,要具体地看。一般地说,所谓“黄金分割”受到较多的喜爱。

7、空间。人在空间中生活,所以什么样的空间对于人的审美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例:房屋的空间)。中国绘画理论中有“三种空间”理论。高远、平远、深远。——具体分析。

8、光线。光线有三个作用:反映物体的轮廓;突出对象的质感;营造环境的情调。(举例说明)

三、形式美的主要法则

1、单纯齐一。最简单的形式美规则。也是最基本和最初级的形式美。有简洁和旷远的美。碧绿的草地、天空、海洋,等有这种美。但重复多了,会有单调沉闷之感。在人工操作上,是容易、也是应用最多的。单纯齐一中没有差异性。

2、对称均衡。对称是加入了差异性。对称具有稳定、突出中心的特性,能够衬托中心。但过于对称也过于威严。在需要稳定和突出中心的地方,可以用对称。但需要活跃一点的地方,则需要打破对称,引入均衡。均衡是——(),均衡由此比对称更具美感,也更高级一些。

3、调和对比。调和与对比是两种相反的情况。调和是异中趋同,对比是把两种不同的性状放在一起,突出两者的差异。效果也完全不同。对比显出鲜明、热烈、活跃、振奋,而调和则是安静、优雅、低调。

第九讲

4、节奏韵律。节奏是运动过程中有秩序的连续。(如歌曲中的节奏、建筑中的节奏)。节奏中加入情调便是韵律。

5、结构比例。(略)

6、多样统一。多样统一便是和谐,也即是“寓杂多于整一”,是形式美的最高境界。(说明)

四、形式美与审美内容的关系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什么是形式美和形式美的主要法则?怎样理解形式美的根源及其相对独立性?

第十章艺术美

教学目标或要求:体味艺术中的审美意味,深刻理解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一、艺术的重要特性是“美”——不仅是悦目,更重要的是使人动心,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二、艺术美和现实的关系

1、艺术源于生活

(1)生活是想象的土壤

(2)生活孕育艺术家的激情

(3)生活推动艺术技巧的创新和发展

2、艺术高于生活

(1)艺术美和艺术创造

(2)艺术创造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3)艺术创造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1、什么是艺术美?艺术美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理解艺术和生活的关系?

第十一章意境与传神

教学目标或要求:掌握中国美学史上重要的审美范畴:意境和传神。结合中国古代诗画艺术,深刻体会意境范畴与中国道家哲学的关系,体味意境范畴的形而上意味,体味中华民族的艺术心灵。学会欣赏中华艺术中的形中之神。

一、意境——中国艺术心灵的最高表现

(1)意境中的情与景

(2)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3)由象观道:生活哲学与艺术哲学的统一

二、传神——神形兼备

(1)、外在之形是内在心灵的体现——发于内而形于外

(2)、眼神、身体线条(主要是面部线条)和服饰的表现

(3)神对形的表现与超越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1、意境为什么能引起强烈的美感? 2、如何理解形与神的密切关系

第十三章优美与崇高

教学目标或要求:优美与崇高

一、优美与崇高是两个不同的审美范畴

(1)优美和崇高有不同的形式特点,引起不同的审美感受

优美的形式特点::柔媚、和谐、安静、秀雅引起赏心悦目的轻松愉快的美感

崇高的形式特点:粗犷、激荡、宏伟、坚忍引起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现象说明对优美与崇高这两种不同的审美对象,人类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审美心理需要)。

二、美学史上对崇高范畴的探讨

(1)中国先秦时期“大”的范畴;阳刚、壮美的表述。“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惟天为大,唯尧则之。”巍巍,是一个形象,但不是一个小的优美的形象,而是高大的‘像山脉一样的形象。这里,好的、感人的品质用了不同寻常的形象来比拟。孟子““充实只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品德充实可以称之为“美德”,凡人也可以作到。但品德好到“发出光辉”,””则是“圣人气象”,凡人“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是那种感人至深的形象。但也是我们心理中向往的境界,可以引起深度的审美感受。

(3)西方美学史上的探讨:朗加纳斯、博克、康德。

第十讲

(3)重点:康德关于崇高的思想:崇高的两种表现:数学崇高和力学崇高;崇高是无形式;崇高是理性功能弥补感性功能不足的表现;崇高是人对自己的伦理道德力量的体验的喜悦,最具有伦理道德的力量。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为什么说,崇高的审美范畴最具有伦理道德的力量

优美与崇高:黑格尔车尔尼雪夫斯基崇高的表现

教学目标或要求:了解优美与崇高范畴的美学意义的差异;掌握美学史上对崇高范畴探讨的几种观点

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内容、重点、难点):

(4)黑格尔:崇高是理念大于感性形式的表现,是一种企图表达无限的企图。

(5)崇高的观念产生于事物本身,是数量上的巨大和强有力的现象。

三、崇高的表现

(1)现实中的崇高

(2)艺术中的崇高

(3)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你如何理解崇高感与人的审美心理的关系?

悲剧

教学目标或要求:深刻理解悲剧的本质和审美意义

一、悲剧的本质

(1)亚里士多德论悲剧的本质:悲剧是对有历史性象征意义的事件的模仿;悲剧的对象是比一般人好的人;悲剧的陶冶作用。

(2)黑格尔:悲剧是两种实体性伦理力量的冲突;悲剧具有历史必然性。

(3)车尔尼雪夫斯基:悲剧是人生中可怕的事物。

(4)恩格斯: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与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冲突。

(5)鲁迅: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你对悲剧的本质有什么认识?

悲剧(二)

了解悲剧的类型和悲剧的哲理意义

二、悲剧的类型

(1)命运悲剧

(2)安慰性悲剧

(3)莎士比亚悲剧

(4)古典主义悲剧

(5)现实主义悲剧

三、悲剧的哲理意义:以复活的主题超越灾难和死亡,激发主体改造有缺陷的现实存在的勇气和力量,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思考题、讨论题、作业:怎样理解悲剧对于人生的积极意义?

美学原理资料整理.

第一章 朱立元:“美存在么?它是怎样存在的?”因为只有“美”存在了,然后才能言说“美”是什么等其他问题,而传统美学不问美是否存在或怎样存在就直接问美是什么,绞尽脑汁给美下定义,结果陷入理论误区,因为连是不是有美都没有解决,就问美是什么,这在逻辑上也说不通。因此,美的存在问题是美的首要问题。 美概念不是一个合理的名词性概念,因为现实中没有一个可以被美概念指代的美事物。 美概念是其他事物的符号,不是实际中一个独立事物的符号 美本质问题研究的终结 建立在错误判断的基础上的问题,造成回答的吊诡。 所有对“美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都在证明这一回答是不正确的,因此不成为一个回答;所有试图说明“美”确实是个存在物的理论,都表明“美”不是个存在物;只要说明美是什么事物了,这个事物就肯定不是美;只要对美是什么命题做出回答了,这个回答一定在进行着自我否定。 美概念是一个代名词!(概念的概念 审美知觉的建立 人类具有一般审美能力之后,并不是把所有事物都当作审美对象。 美学研究应该清晰地揭示:事物自身的因素是怎样的,起什么作用;人的因素是怎样的,起什么作用。 第二章 由美本质转向审美

世上原本没有美事物,美的事物怎样形成?世上原本没有美感,美感怎样形成?世上原本没有审美,审美怎样形成? 审美活动的特征 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它是对事物外在形式、形象相对独立地加以知觉并因此而产生愉悦性情感体验的过程。 由于审美活动带有形式知觉的特征,不是实用需要得到满足的活动,因此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非利害性。 所谓审美发生,就是非利害性形式知觉活动的发生。利害与非利害?? 人的需要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与生存活动相关的实用性的需要,是利害性的;一类是不与生存活动相关的非实用性的需要即审美需要,是非利害性的。 审美活动完成之后的社会功用不能等同于审美活动本身的性质,不归于审美活动本身的利害属性问题。 利害性?? 美学中的“利害性”概念专指与人的生存需要直接关联的价值属性。 生存需要可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生理性需要,与人的自然属性相关; 第二类是社会性需要,如对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需要; 第三类是精神需要,如荣誉感、道德感、幸福感等等。 利害性快感与非利害美感的体验性区别 到目前为止,利害性快感与非利害性美感的区别都只能是凭借人的主观感受来划分的。凡是利害性的需要及其满足都会被体验为同一类感受,可称之为“生存感

美学原理试卷及答案美学原理试卷

美学原理复习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鲍姆嘉登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感性认识B.审美意识C.审美关系D.知、情、意 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诞生于(D)。 A.1725年B.1735年C.1740年D.1750年 3.人与客观世界的审美关系属于(C)。 A.认识关系B.伦理关系C.精神关系D.实用关系 4.19世纪中叶以前,哲学方法一直是美学研究的(A)。 A.主要方法B.具体方法C.次要方法D.综合方法 5.美学研究的问题是(D)。 A.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问题 B.美的规律的问题 C.美感问题 D.美的本质问题 6.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B)。 A.苏格拉底B.柏拉图C.普罗提诺D.黑格尔 7."美丽地描绘一副面孔"与"一副美丽的面孔"分别指的是(B)。 A.自然美与艺术美B.艺术美与自然美 C.自然美与艺术美D.艺术美与现实美 8.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命题强调的是(B)。 A.艺术美高于自然美B.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C.美与生活的差异性D.生活的辩证法 9.车斯托威尔指出:"如果不是月亮、太阳和星星真的照耀着天空,我们决不会被灿烂的朝霞、宁静的落日或者闪烁着光辉的神秘的夜所激动。"这段话所针对的美论是(B)。A.美在理念B.美在移情C.美在关系D.美在完满 10.在说明"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一现象时,最合理的解释是(C)。A.美在无意识B.美在愉快C.美在距离D.美在形式 11.在美的观念上,"万美皆备于我"这种说法所体现的美学主张是(A)。 A.美是主观的B.美是客观的 C.美是主客观的统一D.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12.从动物的快感到人的美感进化历程的根本前提是(B)。 A.以模仿动物为美B.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C.对祖先动物形象的反感D.性的选择 13."燕山雪花大如席"所用的想象的形式是(A)。 A.相似联想B.接近联想C.再造联想D.对比联想 14.通感是(C)。 A.感官与心灵的沟通B.情感的充分表现形态 C.感官间感受的相互挪移D.审美中的豁然贯通感 15.钱钟书的"如水口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的比方,说的是审美中的(D)。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宣告成立的时间是( C )。 A 1725年 B 19世纪中叶 C 1750年 D 公元前四世纪 2. 在美与善的关系上,苏格拉底提出了( B )的观点。L A “美与善相对立” B “美与善相统一” C “美与善相违背” D “美与善相同” 3.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这一景色属于( B )。 A 优美 B 崇高美 C 自然美 D 景色美 4.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主张的是( D )。 A 鲁迅 B 王国维 C 毛泽东 D 蔡元培 5. 被人们尊称为“美学之父”的是( D )。 A 维柯 B 柏拉图 C 克罗齐 D 鲍姆嘉通 6. 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理念说”的是( B )。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希庇阿斯 D 鲍姆嘉登 7. 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是( A )。 A 悲剧性 B 悲惨性 C 不幸事件 D 悲惨故事 8. 美育是通过( B )教育人。 A 说教的方式 B 审美的方式 C 道德的方式 D 欣赏的方式 9. 美学是一门( B )。 A 社会学科 B 人文学科 C 艺术学科 D 自然学科 10. 鲍姆嘉通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 A )。 A 知、情、意三个方面 B 知、情、理三个方面 C 情、意两个方面 D 知、情、行、理四个方面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美学研究的对象有( ABCDE )。 A 艺术 B 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 C 审美意识 D 审美范畴 E 美学思想 2. 人的审美能力主要包括( AB )。 A 先天的感官和气质上领悟 B 后天的学习和实践 C 良好的社会环境 D 良好的人际关系 E 良好的家庭教育 3. 康德把崇高分为( AB )。 A 数学的崇高 B 力学的崇高 C 体积大 D 威力大 E 逻辑的崇高 4. 美感能使现代人产生( ABCDEF )。 A 满足感 B 愉快感 C 幸福感 D 和谐感 E 自由感 5. 艺术存在的三个环节是( ABC )。 A 艺术创造 B 艺术品 C 艺术接受 D 艺术生产 E 艺术成果 6. 优美又称( ABDE )。 A 秀美 B 纤丽美 C 纤柔美 D 柔性美 E 典雅美 7. 艺术接受过程可以分为( BDE )。 A 赏 B 观 C 评 D 品 E 悟 8. 丑与恶的关系是( BCD )。 A 丑与恶不可分 B 恶显示为形象才能成为丑 C 丑是恶的表现的一个侧面,主要是指人物形象上的表现 D 长相的丑与恶没有必然联系 E 丑与恶都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应该否定它 9. 在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器官作用最大的是( CE )。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自我并不是实体”是谁的观点?()(1.0分)1.0 分 A、笛卡尔 B、叔本华 C、歌德 D、康德 2杜夫海纳的灿烂的感性是指()。(1.0分)1.0 分 A、物理的实在 B、抽象的理念概念 C、情景交融 D、主客分离 3以下对美育的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美育不应该孤立起来进行,应该和提高一个人整体的文化教养结合在一起进行。 B、在美育的实施过程中要十分关注一个人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心灵的深刻影响。 C、美育是通过维护每个人的精神和谐来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 D、美育就是艺术教育。 4为广大网友解决网络课问题的是()(1.0分)1.0 分 A、20932+ B、02559 C、扣扣 D、百度 4谁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并引发了将美学看作时心理科学的思潮?()(1.0分)1.0 分A、海德格尔B、费希纳C、萨特D、杜夫海纳 5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绘画把最好的东西描绘的最坏,而把最坏的东西描绘的最令人满意是因为()。(1.0分)1.0 分 A、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B、人无法把握自然美 C、自然美是独立的 D、艺术无法表现自然 6以下对于“自然的人化”说法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B、它的狭义指的是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 C、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D、以上说法都正确 7陶渊明认为,欣赏自然美景时,“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属于()。(1.0分)1.0 分A、审美的非功利性B、审美的非自觉性C、审美的具象性D、审美的个性 8认为休闲“天下之乐孰大于是”的是()。(1.0分)1.0 分 A、王国维 B、胡适 C、张潮 D、欧阳修 9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A、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 C、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 10“美学”这一名称最早由谁提出?()(1.0分)1.0 分 A、黑格尔 B、康德 C、鲍姆嘉通 D、海德格尔 11《葬花词》集中反映了()的人生感。(1.0分)1.0 分 A、林黛玉 B、史湘云 C、贾宝玉 D、薛宝钗 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1.0分)1.0 分 A、愉悦性是美感的一个重要特性。 B、高峰体验会引发一种感恩之情。 C、美感只能从耳目两个感官中获得。 D、马斯洛对高峰体验的描述有助于理解和把握美感的特点。 13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1.0分)1.0 分 A、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14不属于美育主要功能的是()。(1.0分)1.0 分 A、培养审美心胸 B、提升审美能力 C、培养审美趣味 D、形成审美风尚 15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1.0分)1.0 分 A、吴道子 B、张璪 C、石涛 D、郑板桥 16下列对美学学科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1.0分)1.0 分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 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1.0分 ?A、 它呈现出博大恢弘的气象。 ?B、 它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 ?C、 它广泛体现在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领域。?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高峰体验是由谁提出的?() 1.0分 ?A、 欧亨利 ?B、 马可波罗 ?C、

马克吐温 ?D、 马斯洛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3 绘画美学的纲领“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谁说的?()1.0分 ?A、 吴道子 ?B、 张璪 ?C、 石涛 ?D、 郑板桥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4 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是()。 1.0分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朱光潜 ?D、 胡适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装模作样”的目的是中小资产阶级为了实现与上层精英的()。 1.0分 ?A、 地位认同 ?B、 财富认同 ?C、 文化认同 ?D、 属性认同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6 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

1.0分 ?A、 宗白华 ?B、 黑格尔 ?C、 车尔尼雪夫斯基 ?D、 郑板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0分 ?A、 美育与德育无关 ?B、 美育是德育的手段 ?C、 德育是一种熏陶和感发 ?D、 德育和美育都作用于人的精神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8 《京城玩家》中把谁称为京城第一大玩家?() 1.0分 ?A、 刘义杰 ?B、 马未都 ?C、 王世襄 ?D、 张德祥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9 以下关于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 ?A、 它是针对解放前朱光潜美学思想的批判。 ?B、 它的中心问题是“美是什么”。 ?C、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美学原理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2.崇高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认为美学的正当名称应是“美的艺术的哲学”的是()。A.鲍姆嘉通B.黑格尔C.车尔尼雪夫斯基D.柏拉图2.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崇高则是理念大于或压倒形式的是()。A.黑格尔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康德 3.不属于社会美的一项是()。A人的美B劳动产品的美C境界美D环境美4.用“心理距离”解释一切审美现象的是()。A.克罗齐B.弗洛伊德C.朱光潜D.布洛5.西方“移情说”的主要代表者是()。A.柏拉图B.立普斯C.布洛D.费希尔6.“无意识”理论的创建者是()。A.哥白尼B.谷鲁斯C.泰勒D.弗洛伊德7.“直觉说”的代表人物应首推()。A.鲍姆嘉通B.克罗齐C.布洛D.谷鲁斯8.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是()。A.加汉姆B.丹尼尔C.马尔库塞D.麦克卢汉9.《走向艺术心理学》的作者是()。A.威廉·詹姆斯B.弗洛伊德C.鲁道夫·阿恩海姆D.冯·艾伦费尔斯10.认为“性不能自美”,只有通过后天教育才能完善人性的是()。A.荀子B.老子C.孔子D.庄子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题6分,共12分)1.因为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所以一切情感说到底就是美感。2.艺术是人们的主要审美对象,是审美感受的物化形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试述“劳动起源

说”。2.如何理解审美心理结构的两重性性?3.美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五、论述题(每题18分,共36分)1.为什么说自然美是一定社会实践的产物?2.举例说明绘画艺术与音乐艺术不同的艺术特征。美学原理试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8分)1、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审美活动和美的创造规律的一门科学。2、崇高:崇高,又称为壮美,就是一种雄壮的美、刚性的美。二、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B2.A3.C4.D5.B6.D7.B8.D9.C10.A三、辨析正误,并说明理由(每小题6分,共12分)1、答:错误。虽然一切美感都是一种情感,但不是一切情感都是美感。因为美感中的情感是蕴含、渗透着理性的心理功能,有着不自觉的理性认识内容。2.正确。因为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在于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方式,把在客观现实中的审美感受表现出来,构成可以通过感官所把握的艺术形象,可以欣赏的艺术作品。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答:①劳动创造了人,为审美和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②审美的发生和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劳动。2、答:①具有个体性与主观性、直觉性和非功利性。②又具有共同性与客观性,及潜在的功利性。3、答:①形象性。②娱乐性。③自由性。④普遍性。五、论述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1、答:(1)自然美的根源是人类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是自然与社会生活的客观系。(2)人类出现以前是不存在美的,没有人类便没有把自然作为关照对象的主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 1.1美学历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学概况 朱光潜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对 1【单选题】首次提出“美学”一词是在()年。 1750 2【单选题】朱光潜的美学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本是()。 文艺对话录 3【单选题】“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这是()的名言。 宗白华 4【判断题】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对 5【判断题】“美学大讨论”的主题是美的本质。对 6【多选题】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较大的包括()。 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 1.2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 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对 1【单选题】国内美学界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 审美活动 2【单选题】现代形态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是()。 文化大综合 3【多选题】美学的特点是()。 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联系紧密。 4【多选题】美学学科的性质是()。 人文学科、理论学科、交叉学科、发展中的学科 5【判断题】美学是审美意识()。错 6【判断题】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但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对 1.3为什么与如何学习美学 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他与道家美学有密切关系。对 1【单选题】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美学概论》的作者是()。 王朝闻或王兆文。 2【多选题】学习美学的主要目的是()。 主要是完善自身人格修养,完善自身理论修养。还有提高自己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的能力,提高自己审美设计的能力,扩大知识面等。 3【判断题】写意与儒家美学有密切联系。错 4【判断题】写意就是虚拟。错

5【判断题】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的。对 6【多选题】美学的学习方法()。 立足于中国文化;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要有丰富的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和系统的艺术史知识;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 2.1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李泽厚认为美是主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错 1【单选题】蔡仪在《新美学》中指出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 典型性 2【单选题】狭义的“美”是()。 古希腊式的美 3【单选题】在美学中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是()。 李泽厚 4【多选题】朱光潜在美学大讨论中解决的理论问题包括()。 说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性、对美的社会性做出合理解释 5【判断题】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对 6【判断题】在美学大讨论中多数学者支持朱光潜。错 2.2美的本质的定义 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和沟通。对 1【单选题】“慧能”强调的是()。 心物不二 2【单选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提出的。 张璪 3【多选题】“象”被中国古代艺术家称为()。 物色、景色 4【多选题】美带有历史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共同性、差异性 5【判断题】柳宗元说的“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就是指美离不开人的审美体验,这种体验是一种创造和沟通。对 6【判断题】“物”就是知觉的世界。错 2.3审美意象与审美活动 《美学与哲学》作者是英国的杜夫海纳。错 1【单选题】中国传统美学认为“美”是美在()。 意象 2【单选题】中国传统美学用()来说明意象的性质。

美学原理考试答案

美育是指什么的教育?情感的教育美学原 理 选择题 美育是什么性质的教育?感性的教育美学原 理 选择题 《诗论》是谁的著作?朱光潜美学原 理 选择题 人生可以分成几个阶段的美育?五个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美学原 理 选择题 德育是什么性质的教育?思想品德的教育美学原 理 选择题 在西方,谁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美育”?席勒美学原 理 选择题 谁提出的悲剧是“日神”和“酒神”的结合。尼采美学原 理 选择题 《俄狄浦斯王》的作者是谁?索福克勒斯美学原 理 选择题 以李白为代表的道家文化是哪种审美形态?飘逸美学原 理 选择题 以杜甫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哪种审美形态?沉郁美学原 理 选择题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谁说的?孔子美学原 理 选择题 “软实力”是谁提出的?约瑟夫·奈美学原 理 选择题 知识产权产业产于哪个国家?英国美学原 理 选择题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哪部作品?滕王阁序美学原 理 选择题 在绘画中,“数年不点睛”的作者是谁?顾恺之美学原 理 选择题 “布利洛盒子”属于什么艺术?波普艺术美学原 理 选择题 “京城第一玩家”是谁?王世襄美学原 理 选择题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指的是哪种美?民俗风情之美美学原 理 选择题 20世纪欧洲雕塑三座高峰代表性人物是谁?菲狄亚斯米开朗琪罗罗丹美学原 理 选择题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来源于哪部作品? 《美学散步》宗白华美学原 理 选择题 自然美就是“胸中之竹”是谁说的?朱光潜美学原 理 选择题 20世纪50年代对自然美的性质主要的看法?美学原选择题

50年代到60年代的一场美学大讨论。讨论问题:美的本质,即美是主观的还 是客观的。(哲学的角度才是正确的) 蔡仪美是客观的(美是典型) 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 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在意象) 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 理 “一个人的灵魂,看他持手杖的姿势便可以知晓。”是谁说的?巴尔扎克美学原 理 选择题 “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审美活动三个因素:种族、环境、时代”是谁提出的? 泰纳美学原 理 选择题 “天异色”,“地异气”,“民异情”是谁提出的?龚自珍美学原 理 选择题 美感是一种高级的精神愉悦,它和生理快感是不同的是谁说的?格兰亚伦杜夫海纳美学原 理 选择题 美味与美感无差别是谁说的?马斯洛格兰阿伦马歇尔美学原 理 选择题 “一触即觉不假思索”是谁说的?王夫之美学原 理 选择题 王夫之:“因明学”中现量的分类? A.现成 B.现在 C.显现真实美学原 理 选择题 老子“观道”“涤除玄鉴”指的是? 空明的心境洗去人们的各种主观欲念、成见,使头脑变得像镜子一样纯净清明。鉴是观照,玄就是道。玄鉴就是对道的观照美学原 理 选择题 王夫之讲审美活动是什么? 由“气”入“道” 审美意象论美学原 理 选择题 “美是作为无蔽的,真理的一种现身的方式。”是谁提出的?胡塞尔美学原 理 选择题 “情景名为二”是谁提出来的?王夫之美学原 理 选择题 战国时代哲学著作有哪些? 《荀子》《孟子》《墨经》《庄子》《老子》《韩非子》排除孔子的著作!!美学原 理 选择题 “凡所见色,皆是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是谁说的?王夫之美学原 理 选择题 是谁提出的“一片自然风景就是一种心情。”?马祖道一美学原 理 选择题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提出的?柳宗元美学原 理 选择题 朱光潜主张美是什么?主客观的统一美学原 理 选择题 美学的学习方法有哪些? 第一,要注重美学与人生的联系,学习和思考任何美学问题都不能离开人生;第二,要立足于中国文化;第三,要注重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的能力;美学原 理 选择题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答案 满分

一、单选题(题数:50,共分) 1 以下对《红楼梦》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 A、 它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B、 它是封建末世形象的历史。 C、 它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2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的原因不包括 分 A、 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 B、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 C、 自然物本身具有社会性。

D、 审美活动不是生物性的活动而是社会文化活动。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对于美育说法有误的是 分 A、 孔子是最早提倡美育的中国古代思想家 B、 席勒认为应大力推行美育 C、 美育是德育的一部分 D、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不属于优美的特点的是 分 A、 静默 B、

单纯 C、 和谐 D、 恐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20世纪美学大讨论中朱光潜对于自然美的看法是哪一种分 A、 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 B、 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 C、 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 D、 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汤显祖认为哪一个朝代是“有情之天下” 分

A、 汉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明朝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7 李白的“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分 A、 优美 B、 崇高 C、 壮美 D、 悲情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8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出自是哪位诗人分 A、 杜甫 B、 白居易 C、 王维 D、 李白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9 丰乳肥臀的原始母神雕像反映了原始美感 分 A、 与动物崇拜观念相关 B、 与图腾崇拜观念相关 C、 与人的巫术观念相关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含答案

《美学原理》期末考核在线答题 一、选择题(60分) 1、《人间词话》是谁的名著? (3分) ? A.王国维 ? B.梁启超 ? C.叶朗 ? D.朱光潜 2、对中国近代美学影响最大的三位人物是梁启超、国维与谁? (3分) ? A.叶朗 ? B.朱光潜 ? C.胡适 ? D.蔡元培 3、50年代前后的美学大讨论是以批判谁的美学观点为中心的是? (3分) ? A.朱光潜 ? B.梁启超 ? C.王国维 ? D.蔡元培 4、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的学者是? (3分) ? A.朱光潜 ? B.叶朗 ? C.李泽厚

? D.蔡元培 5、中国古代诗歌中沉郁之美指的是? (3分) ? A.王国维 ? B.李白 ? C.杜甫 ? D.李贺 6、“事物的实在是事物的作品,事物的外观是人的作品。”是谁说的? (3分) ? A.王羲之 ? B.王国维 ? C.杜甫 ? D.席勒 7、“没有世界的自我是空的,没有自我的世界是死的。”是谁说的? (3分) ? A.梯利希 ? B.席勒 ? C.黑格尔 ? D.汤因比 8、叶朗认为非常重要的“现在不缘过去作影,现成一触即觉,不假思量计较。”是谁说的? (3分) ? A.王夫之 ? B.王阳明 ? C.顾炎武

? D.黄宗羲 9、“去蔽、澄明、敞亮”是谁的主张? (3分) ? A.席勒 ? B.费尔巴哈 ? C.黑格尔 ? D.海德格尔 10、“气味要比景象和声音更能拨动你的心弦”是谁说的? (3分) ? A.席勒 ? B.海德格尔 ? C.吉卜龄 ? D.费尔巴哈 11、小说《项链》是谁的作品 (3分) ? A.莫泊桑 ? B.福楼拜 ? C.巴尔扎克 ? D.大仲马 12、《生活与美学》是俄国哪位作家的作品? (3分) ? A.普列汉诺夫 ? B.伏尔泰 ? C.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学原理——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美学原理——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一书中,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提出了( )。 A.“时间距离”的说法 B.“心理距离”的说法 C.“美感问题”的研究方法 D.“美的本质”的研究方法 2.“劳动创造了美”一语出自( )。 A.恩格斯 B.马克思 C.列宁 D.亚里士多德 3.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的共同之处是( )。 A.为政治服务 B.为一定的阶级服务 C.提高人的素质 D.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4.中国书法意象的物态化和意象的生成是( )的。 A.单向 B.双向性 C.同步 D.背向 5.意象思维属于( )范畴。 A.心理学 B.社会性 C.哲学 D.认识论 6.“对牛弹琴”说明( )。 A.审美能力因人而异 B.艺术创造者不能欣赏美 C.艺术接受者没有审美能力 D.审美能力需要提高 7.美学是一门( )。 A.社会学科 B.人文学科 C.艺术学科 D.自然学科 8.艺术品是创作主体与接受主体之间的( )。 A.中介与桥梁

B.欣赏对象 C.再创造客体 D.形式符号 9.艺术的本体论就是( )。 A.艺术的统一论 B.艺术的主体论 C.艺术的客体论 D.艺术的存在论 10.在喜剧性产生的原因上,提出“突然荣耀说”的是( )。 A.柏格森 B.霍布斯 C.黑格尔 D.康德 11.著名的直觉论者( )把直觉的感受方式看成是一种艺术化的方式。 A.伯格森 B.布劳威 C.胡塞尔 D.克罗齐 12.( )比柏拉图更富于宗教的神秘主义的色彩,他开启了中世纪神学的唯心主义的美学思想。 A.亚里士多德 B.普罗提诺 C.荣格 D.苏格拉底 13.在美与善之间的关系上,孔子提出了( )。 A.无为而无不为 B.乐而不淫 C.里仁为美 D.物我两忘 14.( )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A.社交 B.教育 C.审美 D.生存 15.( )在生产意象全过程中始终是最重要、最有决定性的艺术创造力。 A.创新能力 B.想象力 C.动手能力 D.劳动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不属于艺术品与器具的区别的是()。(1.0分) 1.0分 ?A、 制作目的不同 ? ?B、 制作程序不同 ? ?C、 制作依据不同 ? ?D、 观赏感受不同 ? 我的答案:B 2 不是中国近代美学家的是()。(1.0分) 1.0分 ?A、

梁启超 ? ?B、 蔡元培 ? ?C、 王国维 ? ?D、 华罗庚 ? 我的答案:D 3 写意是中国绘画美学的概念,它与哪一家的美学有密切联系?()(1.0分) 1.0分 ?A、 儒家 ? ?B、 道家 ?

?C、 佛家 ? ?D、 阴阳家 ? 我的答案:B 4 被封为“净坛使者”的是()。(1.0分) 1.0分 ?A、 沙僧 ? ?B、 猪八戒 ? ?C、 玄奘 ? ?D、 孙悟空

? 我的答案:B 5 审美活动在主体方面的前提条件是()。(1.0分) 1.0分 ?A、 坚持主客二分 ? ?B、 跳出主客二分 ? ?C、 坚持情境融合 ? ?D、 坚持天人合一 ? 我的答案:B 6 想象得之在瞬间()。(1.0分) 1.0分

?A、 与体验和修养无关 ? ?B、 与体验无关但与修养相关 ? ?C、 与体验有关但与修养无关 ? ?D、 与体验和修养息息相关 ? 我的答案:D 7 下列对悲剧研究贡献不大的是()。(1.0分) 1.0分 ?A、 亚里士多德 ? ?B、 黑格尔

?C、 毕达哥拉斯 ? ?D、 尼采 ? 我的答案:C 8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是()的观点。(1.0分) 1.0分 ?A、 彭加勒 ? ?B、 牛顿 ? ?C、 爱因斯坦 ? ?D、 狄拉克

美学原理参考资料

1、中国当代美学家在美的本质问题上的争论形成了那些学说?其代表性人物是谁? 答:一,主张美是主观的,以吕荧和高尔太为代表; 二,主张美是客观的,以蔡仪为代表。认为“物的形象是不依赖于鉴赏的人而存在的,物的形象的美也是不依赖于鉴赏者的人而存在的”。 三,主张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以朱光潜为代表。认为“美是客观方面某些事物、性质和形状适合主观方面意识形态,可以交融在一起而成为一个完整形象的那种特质”。 四,主张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以李泽厚为代表。他认为,美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的属性。 2、什么是美学?美学学科的性质? (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2)因为美学事一门人文学科,所以美学与人发生了密切的联系(3)美学离不开人,美学与人生价值问题紧密相连,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密切的联系 美学思想的两个基本特点是: (1)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形式进行传播(2)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美学作为独立的专门学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应当由专门的美学著作(2)应当由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答: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到独立的美学学科. 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首先,美学事宜门人文学科,他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现象,人类的审美现象设计的诗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其次,审美现象不仅十分复杂,而且常常会产生矛盾,更增加确定美学研究对象的困难;再次,审美对象受到历史条件,民族和解几状况的制约,从而具有历史性,民族性和阶级性这一些重要特征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为什么艺术是美学的研究的对象? 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以书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为什么美学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1)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2)对于艺术的欣赏是一种不涉及直接功利型的审美行为(3)对于审美对象的研究,通过以书能更好地抓住其基本特征(4)通过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 (1)多样性(除哲学方法,还有艺术学方法,心理学方法,伦理学方法,社会学方法,人类学方法,发生学方法等都是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2)美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与人生价值相联系(3)美学研究的方法还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美学研究的方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2)历史与逻辑的统一(3)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3、什么是美? (1)人是“世界的美”。这一命题是说.美离不开人,美是对人而言的,美是在人对现实发生审美关系的过程中产生的,“世界的美”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因此,美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现象。 (2)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正因为美离不开人,因而美的本质也离不开人的本质,是人的本质决定了是的本质。而人总是在生命实践活动中把自身的本质力量在客观现实中显现出来,使现实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勿对象对他来说也就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这就意味着“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3)美是自由的形象。既然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答案20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审美标准是存在于主体心中的理想模式和内在标准,一般来讲美学家研究的是()的标准。 1.0 分 A、 具体个人 B、 具体民族 C、 具体群体 D、 人类群体 我的答案:D 2生活世界是谁最先提出的?()1.0 分 A、 列维纳斯 B、 海德格尔 C、 胡塞尔 D、 萨特 我的答案:C 3被誉为“现代新儒家”的是()。1.0 分 A、 胡适 B、 冯友兰 C、 牟宗三 D、 成中英 我的答案:B 4曹雪芹美学思想的核心是()。1.0 分 A、 美 B、 理 C、 法 D、 情 我的答案:D 5广义的自然人化是指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1.0 分 A、

自然的面貌 B、 人对自然的改造程度 C、 人对自然的心理状态 D、 人和自然的关系 我的答案:D 6不属于《红楼梦》的诗词是()。1.0 分 A、 《红豆曲》 B、 《枉凝眉》 C、 《怅诗》 D、 《葬花词》 我的答案:C 7青少年的美育需要注意()。1.0 分 A、 要使青少年自由、活泼地成长,充满快乐,蓬勃向上。 B、 要注重对青少年进行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审美理想的教育。C、 要对青少年加强艺术经典的教育。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我的答案:D 8王夫之从哪里引入“现量”的概念?()1.0 分 A、 道家学说 B、 逻辑学 C、 唯识论 D、 因明学 我的答案:D 9“乐”可以使人心气平和,这是()的观点。1.0 分 A、 荀子 B、 老子 C、

庄子 D、 孟子 我的答案:A 10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 分 A、 自然美的性质实质上是“美是什么”的问题。 B、 自然美是情景交融,物我同一而产生的审美意象,是人与世界的沟通和契合。C、 存在着纯审美的眼光。 D、 自然物的审美价值不能脱离人的生活世界及人的审美意识。 我的答案:C 11被苏联美学家卢那察尔斯基称为“俄国的春天”的是()。1.0 分 A、 托尔斯泰 B、 屠格涅夫 C、 普希金 D、 契诃夫 我的答案:C 12主张自然美高于艺术美的是()。1.0 分 A、 宗白华 B、 黑格尔 C、 车尔尼雪夫斯基 D、 郑板桥 我的答案:C 13把一切强壮有力的东西、力量认为是丑陋的是()。1.0 分 A、 文艺复兴时期 B、 启蒙运动时期 C、 中世纪 D、 君主专制时代 我的答案:D

2018超星尔雅的美学原理期末考试地的题目

实用标准文案
2016 超星尔雅《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表现崇高的大风格的作品是()。
? ? ? ?
A、拉斐尔的绘画 B、歌德的《浮士德》 C、普希金的诗歌 D、莫扎特的音乐 正确答案: B
2“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句话出自()。
? ? ? ?
A、《牡丹亭》 B、《枉凝眉》 C、《金瓶梅》 D、《西厢记》 正确答案: B
3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 ? ?
A、“表象”是物的模样的直接反映。 B、物的形象是“美”的属性的本体。 C、物的形象是根据“表象”来加工的结果。 D、物本身的模样是艺术形态的东西。 正确答案: D
4 以下对盛唐气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 ? ? ?
A、它呈现出博大恢弘的气象。 B、它具有一种开放性和包容性。 C、它广泛体现在诗歌、绘画、雕塑等各种领域。 D、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5 不属于展示人体美画作的是()。
? ? ? ?
A、《法庭上的芙丽涅》 B、《维纳斯的诞生》 C、《米洛斯的维纳斯》 D、《沉睡的维纳斯》 正确答案: C
6 对“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象”是实在的世界 B、“象”可以脱离人的意识而存在 C、“象”是物的一种显现 D、中国古代艺术家常常把“象”称为“物色”
? ? ?
正确答案: B
7 以下著作中不属于朱光潜的是()。
? ? ?
A、《美学散步》 B、《文艺心理学》 C、《西方美学史》
精彩文档

2018美学原理网课答案学习资料

2018美学原理网课答 案

美学历史及20世纪中国美学概况 1 【单选题】首次提出“美学”一词是在(B)年。 A、1850年 B、1750年 C、1900年 D、1050年 2 【单选题】“象如日,创化万物,明朗万物”这是(A)的名言 A、宗白华 B、朱光潜 C、丰子恺 D、蔡元培 3 【单选题】朱光潜的美学著作中影响最大的一本是(C) A、《西方美学史》 B、《诗论》 C、《文艺对话录》 D、美学原理》 4【多选题】中国近代美学家影响较大的包括(ABD) A、梁启超 B、王国维 C、康有为 D、蔡元培 5【判断题】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辨的高度讨论美学的哲学家。v 6【判断题】“美学大讨论”的主题是美的本质。v 美学研究的对象及学科性质 1 【单选题】国内美学界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D) A、美 B、艺术 C、美感 D、审美活动 2 【单选题】现代形态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是(B) A、学术精神 B、文化大综合 C、历史主义 D、理性主义 3【多选题】美学学科的性质是(ABC) A、人文学科 B、理论学科 C、交叉学科 D、成熟的学科

4【多选题】美学的特点是(ABCD) A、美学和每个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B、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C、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联系 D、美学和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5【判断题】美学是审美意识。(X) 6【判断题】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但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V 为什么与如何学习美学 1 【单选题】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本《美学概论》的作者是(C) A、冯友兰 B、张岱年 C、王朝闻 D、王夫之 2【多选题】学习美学的主要目的是(AC) A、学习美学可完善自身人格修养 B、学习美学可增加自身的魅力 C、学习美学可完善自身理论修养 D、学习美学可实现人生目标 3【多选题】美学的学习方法(ABCD) A、立足于中国文化 B、锻炼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 C、艺术欣赏的直接经验 D、注重美学和人生的联系 4【判断题】学习美学的必要性是由美学的学科性质和人的本性决定的。V 5【判断题】写意与儒家美学有密切联系。X 6【判断题】写意就是虚拟。X 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1 【单选题】狭义的“美”是(A) A、古希腊式的美 B、包括一切审美对象的美 C、完整美 D、崇高美 2 【单选题】蔡仪在《新美学》中指出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C) A、真实性 B、普遍性 C、典型性 D、规律性 3 【单选题】在美学中坚持辩证唯物论的是(D) A、吕荧 B、高尔太

最新整理美学原理复习重点资料

1.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 美学学科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50多年的历史。 2.西方美学的发展划分为若干阶段, 比较常见的划分是:希腊罗马美学、中世纪和文艺复兴美学、17-18世纪美学、德国古典美学、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美学(近代美学)、20世纪直至当今的美学(现当代美学)。 3.中国美学的三个黄金时代: (1)先秦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第一个黄金时代。老子、孔子、《易传》、庄子的美学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方向。中国美学的真正起点是老子。 老子提出和阐发的一系列概念,如①最重要的美学范畴是“道”、“气”、“象”。②虚实结合是中国古典美学的重要原则,以实带虚,以虚带实。③论“美味、妙”。 ④“涤除玄鉴”说:把观照作为认识的最高目的,要求人们排除主观欲念和主观成见,保持内心的虚静。 孔子开创了儒家美学的传统。①提出了艺术在社会中的积极作用,“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审美的境界要高于知识的境界。②“兴、观、群、怨”说,和谐是其核心。③“智者要水,仁者乐山”对自然美的欣赏可以作为人的一种道德的象征。 (2)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代。魏晋南北朝美学家提出了一大批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 ①“心斋”“坐忘”即“无己、无功、无名”,其核心是人们要从内心彻底排除利害观念,是“至美至乐”的最高境界,是高度自由的境界。②创造自由的概念,“庖丁解牛”是一种超越实用功利的精神享受,就是审美的愉悦。 ①崇尚三玄:《老子》、《孔子》、《周易》。②不再强调艺术的政教实用功能,开始强调艺术的审美功能,突破了比德的狭窄柜框,开始欣赏自然山水的生机:强调审美心胸的作用。 (3)清代前期是中国美学史上第三个黄金时代,这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时期。王夫之建立了一个以诗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诗”的本体是审美意象,即“情”与“景”的内在统一。金圣叹提出人物个性与共性的范畴。 4.中国美学的代表人物: 近代:梁启超、王国维、蔡元培,现代:朱光潜、宗白华、丰子恺。 5.当代两次美学热潮: 第一次,50年代到60年代出现的一场美学大讨论。第二次,从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就在这时出现了第二次美学如潮。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在50年代到90年代的这一段时间,有两本美学和教育方面的著作在中国文化界有很大的影响,一本是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生活与美学》,还有一本是《傅雷家书》。美学理论建设的真正进展,是在“美学热”消退之后,即从80年代末一直到21世纪初。

美学原理期末考试答案

1 以下关于美育的说法错误的是()。(分) 分 A、 美育属于人文教育。 B、 美育的根本目的是追求人性的完满。 C、 美育指的是在知识层面上的全面发展。 D、 孔子是中国最早提出美育的思想家。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是谁的观点?()(分) 分 A、 白居易 B、 韩愈 C、 柳宗元 D、 王安石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以下对“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理解正确的是()。(分)分

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B、 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同一外物在不同人的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生成不同的意蕴。 C、 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民族和阶级里,美具有共同性和差异性。 D、 以上说法都正确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格调》的作者是()。(分) 分 A、 巴尔扎克 B、 爱德华·傅克斯 C、 保罗.福塞尔 D、 维特根斯坦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人的风姿与风神主要通过()表现出来。(分) 分 A、 言行举止

形体比例 C、 曲线色彩 D、 社会地位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6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绘画把最好的东西描绘的最坏,而把最坏的东西描绘的最令人满意是因 为()。(分) 分 A、 自然美高于艺术美 B、 人无法把握自然美 C、 自然美是独立的 D、 艺术无法表现自然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7 被评为“情不情”的《红楼梦》中人物是()。(分) 分 A、 林黛玉 B、

贾宝玉 C、 薛宝钗 D、 晴雯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8 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提出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的是()。(分)分 A、 陶行知 B、 蔡元培 C、 朱光潜 D、 胡适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9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分) 分 A、 在节庆狂欢中一般人们超越了阶层地位的差别。 B、 狂欢节的生活是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