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全日制专升本《大学语文》鲁迅专题
专升本大学语文_现代文阅读

重点 难点 考点
概括说明本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中心论点,说明 两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第一部分中作者对历史的剖析和鲁迅所指“第三样 时代”的含义。
理解第二部分中作者对复古主义者赞美的“固有精神文 明”和军阀统治的现实的剖析。
1.这段话揭示了当时中国怎样的社会现实? 当时中国的社会现实是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仍然是人吃
人的社会。 2.本段议论中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排比和比喻。
这人肉的筵宴现在还排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排下去。扫荡 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 使命!
1.这里的“厨房”、“筵宴”、“人肉的筵宴”各指的是什么?
二、学习要点
1.掌握鲁迅所指“第三样时代”的含义: 透视民众的病态心理(奴性心理),进而触及产生这种病
态人生的社会背景──“极易变成奴隶”的时代。引出对中国 历史的反省与批判——中国的历史只有“想做奴隶而不得 的时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两者的交替。 第三样时代指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 2.掌握本文所用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方法。 比喻:将中国文明比作人肉的筵宴,把中国比作安排人肉 筵宴的厨房。 排比:不服役纳粮的要杀,服役纳粮的也要杀,敌他的要 杀,降他的也要杀……就有一个较强、或较聪明,或较狡 猾,或是外族的人物出来…… 反语:“古人的良法美意”、“皇恩浩荡”、“天下太平”等。
1.从上面一段文字看来,作者所论证的人生哲理是什么? 快乐由精神决定。 2.总结这段文字的写作特点。 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横生,词彩精妙。
发现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人类文化又进了一步。发 现这个道理,和发现是非善恶取决于公理而不取决于 暴力,一样重要。公理发现以后,从此世界上没有可 被武力完全屈服的人。发现了精神是一切快乐的根据, 从此痛苦失掉他们的可怕,肉体减少了专制。精神的 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于是,烧了 房子,有庆贺的人;一箪食,一瓢饮,有不改其乐的 人;千灾百毒,有谈笑自若的人。所以我们在前面说, 人虽不快乐,而仍能乐观。
云南统招专升本语文知识点归纳

云南统招专升本语文知识点归纳云南专升本考试是云南省针对专科生升入本科阶段的选拔考试,其中语文是必考科目之一。
以下是对云南统招专升本语文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文学常识-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先秦文学、汉魏六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等。
- 掌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如鲁迅、巴金、老舍等。
- 熟悉外国文学的流派和重要作家,如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
古文阅读- 学习古文的基本句式和语法结构,如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等。
- 掌握古文的翻译技巧,能够准确理解古文原文并进行现代汉语的翻译。
- 了解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拟人等。
现代文阅读- 能够快速阅读并理解现代文文章的主旨大意。
- 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层次,掌握文章的论证方法和论点论据。
- 掌握现代文的写作特点,如叙述、描写、议论等。
作文写作- 学习如何构思作文,包括选题、立意、布局等。
- 掌握不同文体的写作技巧,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 学习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诗词鉴赏- 学习古典诗词的基本知识,包括韵律、格律、平仄等。
- 能够鉴赏诗词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
- 掌握诗词的翻译和解读技巧。
文言文翻译- 学习文言文的翻译技巧,包括直译和意译。
-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虚词和实词的用法。
- 能够准确翻译文言文中的复杂句式和修辞手法。
阅读理解技巧- 学习如何快速捕捉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关键信息。
- 掌握如何通过上下文来推断生词的意思。
- 学习如何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结束语云南统招专升本语文考试要求考生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良好的阅读、写作能力。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归纳,考生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复习和准备考试,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应试能力。
希望每位考生都能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云南省2023年普通高校“专升本”考试真题③(含解析)

云南省2023年普通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大学语文共4大题,100小题,满分150分,时间120分钟四、判断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论语》是孔子编撰的语录体散文。
()A.正确B.错误2.《诗经》原名《诗三百》,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三百首诗歌。
()A.正确B.错误3.中国现当代第一部新诗集是郭沫若的《女神》。
()A.正确B.错误4.提出“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的是鲁迅。
()A.正确B.错误5.孙髯的《大观楼长联》共180字,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A.正确B.错误6.钱钟书的《围城》是一篇讽刺小说。
()A.正确B.错误7.关汉卿、王实甫、孔尚任、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
()A.正确B.错误8.“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是老子提出的。
()A.正确B.错误9.欧·亨利是美国短篇小说家,他的小说风格是幽默诙谐,寓悲于喜,形成“含泪的微笑”的风格。
()A.正确B.错误10.老舍《断魂枪》中的沙子龙成了“东方大梦”不得不醒的初步觉醒者。
()A.正确B.错误11.“风、雅、颂、赋、比、兴”被称为“六艺”。
()A.正确B.错误12.《战国策》又称《国事》,是西汉刘向编定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A.正确B.错误13.孟子是战国中期儒家思想代表人物,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A.正确B.错误14.庄子提倡行王道,倡导保民而王。
()A.正确B.错误15.《楚辞》是在战国时期所产生的,我国文学史上将其与《诗经》并称风骚。
()A.正确B.错误16.《史记》全书共130篇,其中篇幅数量最多的是本纪。
()A.正确B.错误17.曹操的诗歌风格是清新飘逸。
()A.正确B.错误1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出自秦观的《鹊桥仙》。
()A.正确B.错误19.“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自王维的《终南别业》,这两句诗语言平淡,看似口语,但细细品味,意味深长。
()A.正确B.错误19.“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运用了借景抒情。
2019年云南专升本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年云南统招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一、选择题1、欧•亨利作品的特色是“含泪的微笑”,其意思是()A、悲剧中浸染着喜剧色彩B、喜剧中浸染着悲剧色彩C、生活艰难,精神乐观D、情感真挚,喜极而泣2、钱钟书的长篇小说作品是()A、《谈艺录》B、《菅锥编》C、《围城》D、《写在人生边上》3、下列作品属于文艺专论的是()A、《容忍与自由》B、《咬文嚼字》C、《我与地坛》D、《都江堰》4、《陶庵梦忆》的作者是()A、张岱B、归有光C、侯方域D、柳宗元5、《香市》揭示主题思想所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A、先抑后扬B、今昔对比C、夹叙夹议D、首尾呼应6、鲁迅《秋夜》的主要艺术表现特点是()A、象征手法抒情B、比喻手法抒情C、夸张手法抒情D、借代手法抒情7、《鹧鸪天》是()A、咏物词B、悼亡词C、叙事词D、田园词8、《樊川集》的作者是()A、李商隐B、杜牧C、贺铸D、李煜9、《虞美人》中“小楼昨夜又东风”的“东风”以及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的“西风”分别指的是哪个季节的风()A、春风和秋风B、夏风和秋风C、夏风和冬风D、秋风和冬风10、词的发展叙述正确的是()A、起于初唐,成于盛唐,兴于南宋B、起于中唐,成于北宋,兴于南宋C、起于初唐,成于中唐,兴于南宋D、起于盛唐,成于晚唐,兴于两宋11、不属于小说三要素的是()A、结构B、环境C、人物D、情节12、被评为“不减唐人高处”的句子是()A、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B、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C、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D、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13、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是()A、李清照B、蔡文姬C、卓文君D、班昭14、《湘夫人》中被称为“千古言秋之祖”的句子是()A、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B、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C、登白蘋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
D、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15、素有“词中之帝”之称的人是()A、陈后主B、乾隆C、李煜D、宋徽宗16、《史记》中十二本纪记载的内容是()A、帝王将相B、诸侯世家C、名人士大夫D、天文历法大事件17、一开始提倡白话文学运动,后来倡导新文化运动的人是()A、康有为B、梁启超C、胡适D、陈独秀18、代表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的作品是()A、《世说新语》B、《搜神记》C、《红楼梦》D、《聊斋志异》19、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A、《左传》B、《春秋》C、《史记》D、《资治通鉴》20、《饮酒》的诗眼是()A、悠然B、心远C、结庐D、真意21、《西湖七月半》作者最欣赏的看七月半的人是()A、第五类人B、第四类人C、第三类人D、第二类人22、《纪念傅雷》的线索是()A、傅雷的翻译工作B、傅雷的三次发怒C、傅雷的撒手西归D、傅雷的人格价值23、《八声甘州》作者是()A、柳永B、李清照C、贺铸D、晏殊24、《先妣事略》中的“先妣”指的是()A、亡父B、亡母C、亡妻D、亡友25、不属于议论文三要素的是()A、论点B、论据C、论证D、论题26、《哭小弟》这篇文章构思别致,结构新颖,线索是()A、想B、哭C、念D、悲27、《前赤壁赋》中,“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固一世之雄”中“一世之雄”指的是()A、刘备B、刘邦C、曹操D、周瑜28、《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用拿刀杀人却说“非我也,兵也”作比喻,是为了()A.说明梁惠王的洽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质的差别B.揭露统治者欺压百姓的罪行C.揭露统治者把“涂有饿殍”罪归于年景不好的观点D.指责梁惠王不能开仓赈济灾民29、擅写小品文的是()A、侯方域B、张岱C、袁宗道D、归有光30、四大名著中文学性、思想性最高的是()A、《红楼梦》B、《三国演义》C、《水浒传》D、《西游记》31、《垓下之围》中项羽“乌江自刎”的情节体现了项羽的性格特征是()A、骁勇善战B、知耻重义C、知恩图报D、临危不惧32、胡适的《容忍与自由》的中心论点是()A、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B、勿以吾辈所主张者为绝对之是C、人类的习惯是喜同而恶异D、容忍比自由更重要33、《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用的抒情手法是()A、借象征抒情B、借比喻抒情C、借景抒情D、借典故抒情二、多项选择题1、“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云南省全日制专升本《大学语文》鲁迅专题

云南省全日制专升本《大学语文》鲁迅专题相关试题1.周树人用笔名“鲁迅”于()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A.1917B.1918C.1919D.1920B2.1902年在日本仙台学医,后弃医从文的作家是()A.冰心B.巴金C.鲁迅D.老舍C3.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倾向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的作家是()A.鲁迅B.陈独秀C.胡适D.茅盾A4.《论睁了眼看》是鲁迅的一篇()A.散文B.日记C.小说D.杂文D【解析】《论睁了眼看》无情地批判了“瞒和骗”的思想和文艺。
5.下列关于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成就,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创作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短篇白话小说B.鲁迅创造了“杂文”这一富有生命力的文体范式C.鲁迅的《呐喊》《彷徨》达到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艺术高峰D.鲁迅的《热风》开了中国现代散文诗创作的先河D【解析】《热风》是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开创中国现代散文诗创作的先河的是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集《野草》。
6.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A.班固B.韩愈C.鲁迅D.茅盾C7.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 )A.胡适B.茅盾C.鲁迅D.巴金C8.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 )A.1917年B.1918年C.1919年D.1921年B9.鲁迅小说《风波》的线索是()A.辫子事件B.赵七爷的竹布长衫C.九斤老太的唠叨D.张勋复辟A10.在鲁迅小说中,以农民为写作对象的作品是()A.《孔乙己》B.《伤逝》C.《风波》D.《狂人日记》【解析】C《风波》通过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水乡所引起的一场风波,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深刻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农村带来根本变革,广大民众仍然缺乏民主主义觉悟,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依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境地。
11.鲁迅的《风波》选自( )A.《闲书》B.《呐喊》C.《朝花夕拾》D.《往事》B12.《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A.赵七爷B.七斤C.八一嫂D.九斤老太D13.鲁迅《风波》的历史背景是()A.张勋复辟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二次革命A14.鲁迅哪篇小说具有“出走—返乡—再出走”的深层结构( )A.《狂人日记》B.《阿Q正传》C.《故乡》D.《药》C【解析】鲁迅的小说《故乡》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体现了“出走—返乡—再出走”的深层结构。
2015年云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

2015年云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
以下是基于2015年云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真题生成的8道选择题题目:郭沫若标明为“眷念祖国的情绪”的诗作是:
选项:
A.《凤凰涅槃》
B.《天狗》
C.《炉中煤》
D.《地球,我的母亲》
题目:鲁迅短篇小说《风波》的结构线索是:
选项:
A.张勋复辟
B.九斤老太的唠叨
C.七斤的苦闷
D.辫子事件
题目:诗集《春水》的作者是:
选项:
A.张爱玲
B.冰心
C.萧红
D.丁玲
题目:梁启超《论毅力》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选项:
A.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B.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
C.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
D.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题目:下列关于作者艺术风格的评论,错误的是:
选项:
A.艾青在诗歌形式上追求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B.冰心的散文文笔清丽,意蕴隽永
C.沈从文的小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D.朱自清的散文结构严谨,笔触细致
题目:“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源自:
选项:
A.《庄子》
B.《韩非子》
C.《孟子》
D.《论语》
题目:下列各句中,“数”字作“计算”义解的是:
选项:
A.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B.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C.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D.数罟不入洿池
题目:《史记》的作者是:
选项:
A.司马迁
B.左丘明
C.班固
D.范晔。
云南省昆明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附答案)

云南省昆明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学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一、单选题(15题)1.下列选项中,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气"的是()A.积极进取B.忠臣直谏C.退隐山林D.处士横议2.《日出》的背景是A.30年代中国的农村B.20年代中国的城市C.30年代中国的城市D.40年代中国的乡村3. “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这几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拟人B.排比C.象征D.反复4.《饮酒》(其五)是谁的作品()A.李白B.杜甫C.陶渊明D.欧阳修5.在“送别”这折戏中,莺莺深深忧虑的是()A.离愁别恨B.母亲干涉C.金榜无名D.婚姻悲剧6.“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的提出者()A.孟子B.孔子C.庄子D.韩非子7.“曲”这种文学样式兴盛的时代是(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8.提出“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的是()A.梁启超B.胡适C.鲁迅D.陈独秀9.“赋”作为一种文体形成于()A.A.春秋战国时期B.汉代C.晋代D.南北朝时期10. 《前赤壁赋》是一首()A.抒情小赋B.骚体赋C.文赋D.骈赋11. 引起“科学家的担心”和“世界范围的不安”的原因是( )A.“BT玉米”抗虫害能力并不能达到百分之百,某些转基因大豆可能会致癌。
B.某些转基因作物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还有一些会削弱作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C.转基因作物会毒杀昆虫或影响昆虫的发育,并会降低人体自身的防癌功能。
D.由于毒素存在,某些转基因作物会污染环境,因此影响人体的健康。
12.下列《报刘一丈书》中的语句,描述作者对权贵者态度的是()A.曰夕策马,候权者之门B.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C.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D.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13.岑参是唐代边塞诗人,与他并称的是A.A.王昌龄B.王维C.高适D.元稹14.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中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A.不忍登高临远B.叹年来踪迹C.渐霜风凄紧D.是处红衰翠减15.《我爱这土地》选自艾青的诗集()A.《北方》B.《大堰河——我的保姆》C.《艾青诗选》D.《旷野》二、填空题(10题)16.庄子《秋水》中体现了他的哲学本体论是__________主义的。
2021年云南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练习题

2021年云南专升本考试大学语文练习题第一题、单选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合计60分)1、西周至春秋中叶,西周诸侯国宗庙祭祀的乐歌称为()A.风B.雅C.颂(正确答案)D.赋2、老舍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A.《茶馆》B.《骆驼祥子》(正确答案)C.《月牙儿》D.《围城》3、“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A.李白B.白居易(正确答案)C.杜甫D.李贺4、鲁迅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A.《阿Q正传》B.《伤逝》C.《狂人日记》(正确答案)D.《野草》5、下列句子中,和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例:何以伐为?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方其系燕父子以组C.未之有也(正确答案)D.申之以孝悌之义6、中国第一部白话诗集是 ( )A.闻一多《死水》B.郭沫若《女神》C.徐志摩《猛虎集》D.胡适《尝试集》(正确答案)7、《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寓意是 ( )A.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的限制B.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的限制C.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正确答案)D.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8、介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文体是 ( )A.文赋(正确答案)B.骚体赋C.散体赋D.骈赋9、杜甫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事实,所以作品被后人誉为 ( )A.诗佛B.诗史(正确答案)C.诗圣D.诗仙10、自魏晋以来一直被人们所重视,认为是“五言之冠冕”的是 ( )A.《古诗九首》B.《古诗十首》C.《古诗二十九首》D.《古诗十九首》(正确答案)11、与韩愈齐名,同为中唐古文运动倡导者,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是()A.柳永B.柳宗元(正确答案)C.白居易D.苏轼12、《兰亭集序》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作品之一,其作者是有“书圣”之称的是()A.王羲之(正确答案)B.王徽之C.王献之D.王玄之13、屈原在楚地民间祭歌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一组抒情诗是()A.《离骚》B.《九歌》(正确答案)C.《九章》D.《招魂》14、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善于采用“欲擒故纵、请君入瓮”辩证手法的是()A.庄子B.孟子(正确答案)C.荀子D.孔子15、下列句子中不是意动句的句子是()A.孟尝君怪之B.孟尝君怪其疾也C.未得高枕而卧也(正确答案)D.不附爱子其民16、《战国策》是一部()A.国别体史书(正确答案)B.纪传体史书C.编年体史书D.语录体史书17、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制国有常,利民为本C.问桃叶渡,游雨花台D.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正确答案)18、《五代史伶官传序》的“抑本其成败之迹”中“本”字的用法是()A.使动用法B.意动用法C.名词作状语D.名词作动词(正确答案)19、通篇运用对偶的诗歌作品是()A.王维《山居秋暝》B.杜甫《登高》(正确答案)C.王昌龄《出塞》D.李商隐《无题》20、下列选项中重点字,属于古今异义的是()A.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秋)B.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留)C.五亩之宅,树之以桑(树)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兵)(正确答案)21、因熟悉歌妓生活,成为北宋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的作家是()A.李清照C.秦观D.柳永(正确答案)22、具有长于叙事的艺术成就,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成熟的先秦历史散文著作是()A.《左传》(正确答案)B.《战国策》C.《国事》D.《春秋》23、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全日制专升本《大学语文》鲁迅专题
相关试题
1.周树人用笔名“鲁迅”于()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A. 1917
B.1918
C.1919
D.1920
B
2.1902年在日本仙台学医,后弃医从文的作家是()
A.冰心
B.巴金
C.鲁迅
D.老舍
C
3. 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倾向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家,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巨人的作家是()
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茅盾
A
4. 《论睁了眼看》是鲁迅的一篇()
A.散文
B.日记
C.小说
D.杂文
D
【解析】《论睁了眼看》无情地批判了“瞒和骗”的思想和文艺。
5. 下列关于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成就,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鲁迅创作了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短篇白话小说
B. 鲁迅创造了“杂文”这一富有生命力的文体范式
C. 鲁迅的《呐喊》《彷徨》达到了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艺术高峰
D. 鲁迅的《热风》开了中国现代散文诗创作的先河
D
【解析】《热风》是鲁迅先生的杂文集,开创中国现代散文诗创作的先河的是鲁迅先生
的散文诗集《野草》。
6. 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A.班固
B.韩愈
C.鲁迅
D.茅盾
C
7. 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是()
A.胡适
B.茅盾
C.鲁迅
D.巴金
C
8. 鲁迅的《狂人日记》发表于()
A.1917 年
B.1918 年
C.1919 年
D.1921 年
B
9. 鲁迅小说《风波》的线索是()
A.辫子事件
B.赵七爷的竹布长衫
C.九斤老太的唠叨
D.张勋复辟
A
10. 在鲁迅小说中,以农民为写作对象的作品是()
A.《孔乙己》
B.《伤逝》
C.《风波》
D. 《狂人日记》
【解析】C《风波》通过1917年张勋复辟事件在江南水乡所引起的一场风波,真实地反
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深刻地说明了辛亥革命并没有给中国农村带来根本变革,广大民众仍然缺乏民主主义觉悟,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精神上依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被奴役的境地。
11.
鲁迅的《风波》选自( ) A.《闲书》 B.《呐喊》 C.《朝花夕拾》 D. 《往事》
B
12•《风波》中反复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人物是( )
A.赵七爷
B.七斤
C.八一嫂
D.九斤老太
D
13. 鲁迅《风波》的历史背景是( )
A 张勋复辟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二次革命 A
14. 鲁迅哪篇小说具有“出走一返乡一再出走”的深层结构 ( )
A.《狂人日记》
B.《阿Q 正传》
C.《故乡》
D. 《药》
C
D 17. 鲁迅小说中,以农民为写作对象的有()多选
A.《孔乙己》
B.《风波》
C.《阿Q 正传》
D.《故乡》
E. 《伤逝》
【解析】BCD 《孔乙己》是以知识分子为写作对象,《伤逝》是鲁迅唯一一部以青年婚 恋为题材的小说作品。
18. 下列作品,属于鲁迅小说的是()多选
A.《药》
B. 《记念刘和珍君》
C.《伤逝》
D.《灯下漫笔》
E.《风波》
【解析】ACE 《药》《伤逝》《风波》都是鲁迅的小说。
《记念刘和珍君》是鲁迅的一 篇散文,《灯下漫笔》是鲁迅的一篇杂文。
19. 鲁迅的小说集有()多选
A.《南腔北调集》
B.《呐喊》
C. 《彷徨》
D.《华盖集续编》
E.《故事新编》
【解析】BCE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皆是鲁迅的小说集,《南腔北调集》《华 盖集续编》是鲁迅的两部杂文集。
【解析】鲁迅的小说《故乡》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 离故乡”的情节安排,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 走一返
乡一再出走”的深层结构。
15. 鲁迅先生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
A.《风波》
B.《故乡》
C. D
16. 九斤老太的形象出自鲁迅的(
A.《阿Q 正传》
B.《灯下漫笔》 ) 《阿Q 正传 D. )
C.《故乡》 “回故乡一在故乡一
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体现了“出 《狂人日记》
D.《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