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应用题及解题思路
三年级混合运算应用题解题思路

三年级混合运算应用题解题思路一、混合运算应用题的类型与解题思路1. 购物问题题目:小明去商店买文具,一支铅笔2元,一个笔记本5元。
他买了3支铅笔和2个笔记本,一共花了多少钱?解析:分析题目中的信息。
我们知道铅笔的单价是2元,买了3支;笔记本的单价是5元,买了2个。
然后,分别计算买铅笔和笔记本的花费。
买铅笔的花费为单价乘以数量,即公式元;买笔记本的花费是公式元。
求总共的花费,就是将买铅笔和笔记本的花费相加,得到公式元。
这里用到了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
2. 工程问题(简单形式)题目:一个工程队修一条路,每天修8米,修了5天后,还剩下20米没修。
这条路一共有多长?解析: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已经修的长度。
每天修8米,修了5天,那么已经修的长度为公式米。
再加上还没修的20米,得到这条路的总长度为公式米。
这里用到了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
3. 倍数问题与加减法混合题目:果园里有苹果树30棵,梨树的棵数是苹果树的2倍少5棵。
梨树有多少棵?解析:首先求出苹果树棵数的2倍,即公式棵。
因为梨树比苹果树的2倍少5棵,所以梨树的棵数为公式棵。
这里用到了乘法和减法的混合运算。
二、混合运算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总结1. 仔细读题,理解题意明确题目中给出了哪些信息,包括各种物品的数量、单价、工作效率、倍数关系等,以及问题是什么。
2. 分析数量关系根据题目中的信息,确定需要用到哪些运算(加、减、乘、除)来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是求几个相同物品的总价,就用单价乘以数量;如果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的几倍多(少)几,就先求倍数再进行加减运算等。
3. 列出算式并计算根据分析出的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混合运算算式,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先计算括号内的式子)。
4. 检查答案将计算结果代入原题中,检查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正确。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小学三年级数学应用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学校图书馆有故事书350 本,科技书比故事书少70 本,科技书有多少本?答案:350 - 70 = 280(本)解析:已知故事书的数量,科技书比故事书少70 本,用故事书的数量减去70 就是科技书的数量。
2. 小明有50 元钱,买一个书包用了35 元,还剩下多少钱?答案:50 - 35 = 15(元)解析:用小明原有的钱数减去买书包花去的钱数,就是剩下的钱数。
3. 果园里有苹果树280 棵,梨树比苹果树少60 棵,梨树有多少棵?答案:280 - 60 = 220(棵)解析:苹果树的数量减去60 棵就是梨树的数量。
4. 一本书有250 页,小红已经看了120 页,还剩多少页没看?答案:250 - 120 = 130(页)解析:总页数减去已经看的页数就是没看的页数。
5. 超市里有300 个苹果,上午卖出120 个,下午卖出80 个,还剩多少个?答案:300 - 120 - 80 = 100(个)解析:用原有的苹果数量依次减去上午和下午卖出的数量。
6. 三年级一班有男生25 人,女生20 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答案:25 + 20 = 45(人)解析:男生人数加女生人数就是全班人数。
7. 一条裤子85 元,一件上衣比裤子贵15 元,一件上衣多少钱?答案:85 + 15 = 100(元)解析:裤子的价格加上15 元就是上衣的价格。
8. 养殖场有鸡420 只,鸭比鸡少80 只,鸭有多少只?答案:420 - 80 = 340(只)解析:鸡的数量减去80 只就是鸭的数量。
9. 小红做了150 道数学题,小明比小红多做30 道,小明做了多少道?答案:150 + 30 = 180(道)解析:小红做的题目数量加上30 道就是小明做的数量。
10. 一块橡皮2 元,买5 块橡皮需要多少钱?答案:2×5 = 10(元)解析:单价乘以数量等于总价。
11.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80 千米,3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答案:80×3 = 240(千米)解析:速度乘以时间等于路程。
三年级数学必考应用题

三年级数学必考应用题一、归一问题。
1. 3个工人4小时生产零件120个,照这样计算,5个工人8小时生产多少个零件?- 解析:首先求出1个工人1小时生产零件的个数,3个工人4小时生产120个零件,那么1个工人1小时生产零件120÷3÷4 = 10个。
5个工人8小时生产零件10×5×8=400个。
2. 一辆汽车3小时行18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5小时行多少千米?- 解析:先求出汽车的速度,速度 = 路程÷时间,即180÷3 = 60千米/小时。
那么5小时行驶的路程为60×5 = 300千米。
二、归总问题。
3. 修一条路,原计划每天修80米,20天修完,实际每天修100米,实际多少天修完?- 解析:先求出这条路的总长度,总长度 = 原计划每天修的长度×原计划天数,即80×20 = 1600米。
实际天数 = 总长度÷实际每天修的长度,1600÷100 = 16天。
4. 一批货物,如果每车装3吨,要装35车;如果每车装5吨,要装多少车?- 解析:先求出货物的总重量,总重量 = 每车装的重量×车数,即3×35 = 105吨。
如果每车装5吨,车数 = 总重量÷每车装的重量,105÷5 = 21车。
三、和差问题。
5. 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120,两数之差是20,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解析:根据和差问题的公式,大数=(和 + 差)÷2,小数=(和 - 差)÷2。
甲数(大数)(120 + 20)÷2=70,乙数(小数)(120-20)÷2 = 50。
6. 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30厘米,长比宽多4厘米,求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厘米?- 解析:长(30 + 4)÷2 = 17厘米,宽(30-4)÷2 = 13厘米。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

三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在三年级数学学习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考核形式。
解决应用题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解题技巧,同时也需要合理思考和灵活运用。
下面将介绍一些解题思路,帮助三年级学生更好地应对数学应用题。
一、阅读理解在解决阅读理解题时,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中的问题和提供的信息。
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信息并将其整理出来。
然后,逐个分析每个问题,并参照所给信息进行计算或推理。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选择正确答案。
例如,题目如下:小明有7颗糖,小红有5颗糖。
他们一起拿出糖分给了小亮3颗,并把剩下的糖平均分了。
问他们每个人分到了多少颗糖?解题思路:1. 整理信息:- 小明的糖数:7颗- 小红的糖数:5颗- 小亮得到的糖数:3颗2. 计算剩下的糖数:- 小明和小红在一起有的糖数:7 + 5 = 12颗- 拿出给小亮的糖数:12 - 3 = 9颗3. 计算平均分糖数:- 平均分给三个人,每个人分得的糖数:9 ÷ 3 = 3颗所以,每个人分到了3颗糖。
二、找规律有些数学应用题需要学生找出问题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来计算答案。
解决这类题目时,可以通过列举几个例子或逐步进行模拟计算,尝试寻找规律。
例如,题目如下:有一张纸,如果折一次为2层,折两次为4层,那么折十次会有多少层?解题思路:每次折叠都会使纸的层数翻倍。
因此,可以通过列举前几次折叠的结果,找到规律:1次折叠:2层2次折叠:4层3次折叠:8层4次折叠:16层...10次折叠:1024层所以,折十次后会有1024层纸。
三、逐步解决对于一些较复杂的应用题,学生可以采用逐步解决问题的方法来解答。
这样可以将问题分解为几个较简单的步骤,逐步推进解决方案。
例如,题目如下:甲、乙两个人一起爬山。
甲用1小时爬了2/5的山路,乙用3小时爬了350米。
甲和乙的速度相同,问山高多少米?解题思路:1. 首先计算甲的爬山速度:- 甲爬山的路程:2/5- 甲爬山的时间:1小时- 甲的速度:(2/5) ÷ 1 = 2/52. 根据甲的速度和乙爬山用时计算山高:- 乙爬山的时间:3小时- 乙爬山的路程:350米- 乙的速度:350 ÷ 3 = 350/3- 山的高度:(350/3) ÷ (2/5) = 350 × (5/2) ÷ 3 = 583.33米所以,山的高度约为583.33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100道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应用题100道及答案解析完整版1. 学校图书馆有980 本书,上午借出235 本,下午借出348 本,还剩多少本书?答案:980 - 235 - 348 = 397(本)解析:用图书馆原有的书的总数依次减去上午和下午借出的数量,即可得到剩余的数量。
2. 果园里有苹果树358 棵,梨树276 棵,桃树189 棵,果园里一共有多少棵树?答案:358 + 276 + 189 = 823(棵)解析:将三种树的数量相加,就能得到果园里树的总数。
3. 一本故事书有256 页,小明第一天看了89 页,第二天看了111 页,还剩多少页没看?答案:256 - 89 - 111 = 56(页)解析:用总页数依次减去前两天看的页数,即为剩下没看的页数。
4. 三年级有3 个班,每班45 人,四年级有4 个班,每班40 人,两个年级一共有多少人?答案:3×45 + 4×40 = 295(人)解析:先分别算出三年级和四年级的人数,再将两个年级的人数相加。
5. 超市里有850 千克大米,卖出368 千克,又运进475 千克,现在超市有多少千克大米?答案:850 - 368 + 475 = 957(千克)解析:用原有的大米重量减去卖出的重量,再加上运进的重量,就是现在的重量。
6.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65 千米,行驶4 小时后,离乙地还有120 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答案:65×4 + 120 = 380(千米)解析:先算出汽车行驶4 小时的路程,再加上离乙地的剩余距离,就是甲乙两地的距离。
7. 工厂要生产800 个零件,已经生产了350 个,剩下的要在5 天内完成,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答案:(800 - 350)÷5 = 90(个)解析:先算出还剩下的零件数量,再除以5 天,得到平均每天生产的数量。
8. 学校买了5 箱乒乓球,每箱12 个,一共花了300 元,每个乒乓球多少元?答案:300÷(5×12)= 5(元)解析:先算出乒乓球的总个数,再用总花费除以总个数,得到每个乒乓球的价格。
三年级应用题技巧口诀

三年级应用题技巧口诀一、和差问题1. 口诀和加上差,越加越大;除以2,便是大的。
和减去差,越减越小;除以2,便是小的。
2. 题目示例已知甲乙两数的和是30,差是10,求甲乙两数。
解析:根据口诀,大数=(和 + 差)÷2=(30+10)÷2 = 20;小数=(和差)÷2=(30 10)÷2=10。
二、路程问题(相遇问题)1. 口诀相遇那一刻,路程全走过。
除以速度和,就把时间得。
2. 题目示例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120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10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他们多久后相遇?解析:两人的速度和为10 + 20 = 30(千米/小时),总路程是120千米。
根据口诀,相遇时间=路程÷速度和 = 120÷30 = 4(小时)。
三、植树问题1. 口诀(两端都种树)棵数比段数多1,段数 = 全长÷株距。
在一条长100米的道路一侧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都种,一共种多少棵树?解析:首先求段数,段数 = 100÷5=20(段)。
根据口诀,棵数比段数多1,所以棵数=20 + 1 = 21(棵)。
3. 口诀(两端都不种树)棵数比段数少1,段数 = 全长÷株距。
4. 题目示例在一条长80米的小路一侧种树,每隔4米种一棵,两端都不种,一共种多少棵树?解析:段数 = 80÷4 = 20(段),因为两端都不种,棵数比段数少1,所以棵数 = 20 1 = 19(棵)。
5. 口诀(一端种树一端不种)棵数和段数一样多,段数 = 全长÷株距。
6. 题目示例在一条长60米的走廊一侧摆花盆,每隔3米摆一盆,一端摆一端不摆,一共摆多少盆?解析:段数 = 60÷3 = 20(段),根据口诀,棵数和段数一样多,所以盆数为20盆。
四、倍数问题1. 口诀倍在问题里,求倍用除法。
倍在已知条件里,求比较数用乘法。
三年级下册应用题并写出解题思路

《三年级下册应用题解题思路》一、引言在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应用题既考验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三年级下册应用题展开讨论,并提供一些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二、认识应用题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一种题型。
在三年级下册中,常见的应用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长度、面积、体积、时间、重量等方面的问题,如购物、旅行、运动等。
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分析、计算和推理,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三、解题思路1. 仔细阅读题目:学生在解应用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2. 分析题目:在阅读题目的基础上,学生要分析问题的关键点,明确所需求解的内容,理清思路或建立解题模型。
3. 运用数学知识:根据题目所给的条件,学生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计算或推理。
4. 检查答案:在得出答案后,学生要对答案进行检查,确保答案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四、举例说明【例1】小明有10支铅笔,小红有8支铅笔,他们一共有多少支铅笔?解题思路:首先将小明和小红的铅笔数进行加法计算:10+8=18。
小明和小红一共有18支铅笔。
【例2】一条绳子长6米,又剪掉了3米,剩下多少米?解题思路:首先将绳子的长度6米减去剪掉的3米:6-3=3。
剩下的绳子长度为3米。
五、总结与展望三年级下册的应用题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解题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勤于练习,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成绩,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个人观点我认为,应用题是数学学习中的一种很好的实践机会,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老师和家长要多给予学生练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通过对三年级下册应用题的深入了解和探讨,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技巧应用题与逻辑推理题的解题思路

小学三年级数学问题解决技巧应用题与逻辑推理题的解题思路随着小学课程的深入,数学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解决数学问题需要一些技巧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解决应用题与逻辑推理题的解题思路,帮助小学三年级学生更好地应对这些题目。
一、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应用题是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学生将所学的数学概念与实际情境相结合,进行解决。
以下是一些解决应用题的思路:1. 阅读题目内容仔细阅读题目中所给出的情境和要求,理解题目要求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特别要注意问题中给出的关键信息,例如数字、条件和限制等。
2. 确定问题类型区分问题的类型对解题至关重要。
常见的应用题类型包括:求和、排序、比较、找规律、排列组合等。
确定问题类型后,有助于确定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3. 提取关键信息将题目中给出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可以通过划线、做标记等方式。
例如,问题中给出的数字、条件、限制等信息对解题过程至关重要。
4. 使用合适的数学方法根据问题的类型和所学的数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数学方法进行解题。
例如,若问题是求和,可以使用加法或累加的方法;若问题是找规律,可以进行排列组合或绘制图表等。
5. 进行计算和验证通过运用选择的数学方法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结果。
完成计算后,还需要反复验证结果的准确性,保证答案的正确性。
二、逻辑推理题的解题思路逻辑推理题是通过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来解决的问题,需要学生根据所给的信息进行推理。
以下是一些解决逻辑推理题的思路:1. 理解题目要求通读题目,理解题目的要求与条件。
特别要注意题目中给出的关键信息和逻辑关系。
2. 分析条件与关系将题目中给出的条件进行分析,并注意条件之间的逻辑关系。
有时候,绘制一个图表或者画出一张图形有助于分析。
3. 编排和试错根据所给的条件,进行试错法,逐步编排出符合条件的解决方案。
通过试错,逐步接近最准确和合理的解答。
4. 列举并排除干扰项逻辑推理题常常会出现一些干扰项,需要学生进行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小学三年级应用题及解题思路
2
提示:在分析一般应用题是题的数量关系时,一定要弄清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3
哪些表示大数,哪些表示小数,哪些表示相差数,哪些表示部分数,哪些表示总数,
4
哪些表示一倍数,哪些表示几倍数……。
经常进行应用题练习,可以拓展自己的思
5
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自己的头脑更加灵活、更加聪明。
6
例1、学校共买来600本图书,其中故事书480本,其余是连环画。
故事书
7
比连环画多多少本?
8
分析与解答:要求"故事书比连环画多多少本"必须知道故事书和连环画的本
9
数,根据题意,应先求连环画的本数,再求多的本数。
10
(1)
11
(2)
12
试一试1:庆"六、一"活动中,三(5)班做了50朵花,其中红花38朵,其
13
余是绿花。
红花比绿花多多少朵?
14
例2、李丽在百货大楼买了一件羽绒服和一条裤子,买羽绒服用去480元,
15
是买裤子钱数的5倍,她给售货员600元,应找回多少元?
16
分析与解答:要求找回多少元,应知道一共用了多少元,要求一共用了多少
17
元,应知道羽绒服和裤子分别用去多少元,所以应该先求买裤子钱数。
18
(1)
20
(3)
21
试一试2:同学们要做100面小旗,女同学做了56朵,是男同学做的2倍,
22
还剩多少面没有做?
23
例3:果园里梨树的棵数是桃树的3倍,苹果树比桃树多280棵。
果园里有
24
苹果树820棵,有梨树多少棵?桃树、梨树、苹果树一共有多少棵?
25
分析与解答:要求梨树有多少棵,必须先求桃树有多少棵,最后再求一共有
26
多少棵。
27
(1)
28
(2)
29
(3)
30
试一试3:饲养场养的鸡的只数是鸭的4倍,鹅比鸭少150只。
饲养场养了
31
200只鹅,养了多少只鸡?鸡、鸭、鹅一共多少只?
32
例4、在学校"科技节"上,四年级展出科技作品148件,五年级展出的作品
33
件数比四年级的2倍还多14件,五年级展出多少件?比四年级多展出多少件?
34
分析与解答:根据题意要求五年级展出多少件,应知道四年级的件数,题中
35
已知有。
36
(1)
38
(3)
39
试一试4:体育器械室有足球26只,排球的只数比足球的3倍少15只,排
40
球有多少只?比足球多多少只?
41
例5、李强家到学校的距离是350米,比到文具店的距离少90米。
学校到文
42
具店的距离是李强家到学校的距离的2倍。
李强放学后,先到文具店买铅笔再回家,
43
李强要走多少米?
44
分析与解答:要求李强先到文具店买铅笔再回家要走多少米,应知道从从家
45
到文具店的距离和学校到文具店的距离。
46
(1)
47
(2)
48
(3)
49
试一试5、小林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20米,比到书店的距离少80米,学校到
50
书店的距离是小林家到学校的距离的2倍,小林放学后等到书店买书再回家,小林
51
要走多少米?
52
例6、同学们采集种子,三(1)班比三(2)班多采集20千克,三(3)班
53
比三(4)班少采集12千克,三(2)班比三(3)班多采集6千克,哪个班采集的
54
最多?最多的和最少的相差多少千克?
55
分析与解答:
56
试一试6、"六一"儿童节,同学们为幼儿园小朋友做红花,小玲比小华多做
57
12朵,小方比小丽少做9朵,小华比小方多做4朵,谁做的最多?最多的和最少的
58
相差多少朵?
59
练习:
60
1、小红和小娟共有画片84张,其中小红有26张,小红比小娟少多少张?
61
2、兰兰买了一支雪糕和一包果冻,买果冻要5元4角,是习雪糕的3倍,她
62
给营业员10,应找回多少钱?
63
3、菜市场运来番茄的筐数是萝卜的4倍,运来番茄比黄瓜多22筐,运来的黄
64
瓜是10筐,运来的西红柿、萝卜、黄瓜共多少筐?
65
4、一个制鞋厂制出男鞋2200双,制出的女鞋比男鞋的3倍少40双,制出的男
66
鞋比女鞋少多少双?
67
5、小萱家到妈妈公司的距离是820米,比到学校的距离多130米,是妈妈从公
68
司到学校距离的2倍,妈妈下班后先到学校接小萱再回家。
妈妈走了多少路?
69
6、在一次长跑比赛中,小强在小新前面60米,小华在小力后面100米,小新在
70
小华后面20米。
谁跑第一?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相差多少米?
71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