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作心理学》

合集下载

微动作心理学面部肌肉的运动与情感表达方式

微动作心理学面部肌肉的运动与情感表达方式

微动作心理学面部肌肉的运动与情感表达方式面部微动作是指面部肌肉在情绪和心理状态发生变化时产生的微小运动。

这些微动作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他人的情感表达和心理状态,被广泛运用于心理学和人际交往研究中。

本文将探讨微动作心理学中面部肌肉的运动与情感表达方式。

一、微动作心理学的背景与概念微动作心理学是由心理学家保罗·埃克曼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研究方法。

埃克曼通过观察人的面部表情和肌肉动作,发现面部微动作可以暴露出人们真实的情感和心理状态。

微动作是一些微小的、难以察觉的肌肉运动,这些运动可能短暂到只有几毫秒的持续时间。

二、面部肌肉的运动与情感表达面部肌肉的运动与情感表达密切相关。

不同的情感和内心状态会导致面部肌肉的微动作产生变化,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微动作,可以揭示出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1. 愤怒和厌恶愤怒和厌恶是两种负向情绪,会导致面部肌肉的运动产生特定变化。

愤怒时,眉毛会紧皱,额头的纵襞增加,嘴角向下。

厌恶时,鼻梁和喉咙会紧缩,唇角上扬。

2. 快乐和惊喜快乐和惊喜是两种正向情绪,也会导致面部肌肉的微动作发生变化。

快乐时,眼角会有明显的皱纹、眼睛会眯起来,嘴角上扬。

惊喜时,眼睛会睁大,眉毛上扬。

3. 悲伤和恐惧悲伤和恐惧是两种负向情绪,也会引起面部肌肉的微动作变化。

悲伤时,眼睛会出现下垂的皱纹,嘴角向下。

恐惧时,眉毛会向上扬起,眼睛会睁大,嘴巴会张大。

三、微动作心理学的应用与意义微动作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与研究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重要意义。

1. 情感识别通过观察面部微动作,可以帮助人们识别他人的真实情感。

这对于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非常重要,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2. 情感研究微动作心理学在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分析面部肌肉的微动作,可以深入研究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机制,为心理学理论的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

3. 跨文化研究微动作心理学可以跨越文化和语言的差异,成为一种普适的研究方法。

微动作心理学他们的身体接触变化透露出哪些情感

微动作心理学他们的身体接触变化透露出哪些情感

微动作心理学他们的身体接触变化透露出哪些情感微动作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微小动作与心理状态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人们对于身体接触和触摸的反应与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观察他们的微小动作和身体接触的变化,我们可以揭示出一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

本文将从微动作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身体接触变化透露出的不同情感。

一、喜悦与愉快当人们感到愉快和开心时,他们的微动作和身体接触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首先,他们的面部表情会变得明亮和放松,眼睛会自然地眯起,嘴角上扬,形成一个真诚的微笑。

同时,他们的肩膀会放松下来,可以看到他们的身体姿态更加开放自信。

此外,他们可能会产生一些自我触摸的动作,比如轻轻拍打自己的手腕或者调整自己的头发。

这些微小的举动暗示着他们的愉悦情绪。

二、紧张与焦虑人们在遇到紧张和焦虑的情况时,他们的身体接触和微动作也会发生明显的改变。

首先,他们的眼神会变得紧张而敏锐,频繁地扫视周围环境。

肩膀会向前收缩,整个身体姿态变得紧绷,似乎在准备应对可能的威胁。

此外,他们的手指会有不自觉的抖动,可能会捏紧拳头或者剧烈握住物品。

这些微小的举动暗示着他们内心的紧张和焦虑情绪。

三、厌恶与不满当人们感到厌恶和不满意时,他们的微小动作和身体接触也会有所表现。

面部表情会变得严厉和紧绷,眉毛会紧皱,嘴唇会变窄。

他们的肢体语言变得紧凑而有力,肩膀向前倾斜。

在身体接触方面,他们可能会有一些不自觉的身体拉扯动作,比如抓住胳膊或者摩挲手指。

这些微小的举动透露出他们内心对于某种事物的厌恶和不满情绪。

四、兴奋与期待当人们感到兴奋和期待时,他们的微动作和身体接触也会有所变化。

首先,他们的眼睛会变得亮闪闪的,眼神会专注且活跃。

他们的姿态会变得紧张而挺拔,整个身体看起来有一种准备行动的感觉。

在身体接触方面,他们可能会有一些不自觉的跃跃欲试的动作,比如犹豫地抬起脚或者轻轻拍打手掌。

这些微小的举动流露出他们内心对于即将到来的事情的兴奋和期待情绪。

微动作心理学爱情中心事的眉眼间变化

微动作心理学爱情中心事的眉眼间变化

微动作心理学爱情中心事的眉眼间变化微动作心理学:爱情中心事的眉眼间变化爱情作为人类最为纯粹、最为复杂的情感之一,一直以来都是心理学研究的热门领域之一。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眉眼间的微小变化去判断对方的情绪和意图。

这些微动作包含丰富的信息,对于揭示爱情中的心理动机尤为重要。

本文将讨论微动作心理学在爱情中心事中的作用和影响。

一、微动作心理学概述微动作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人际交流中面部和身体微小动作与心理状态之间的联系的学科。

它通过对人体微动作的分析和解读,揭示了个体内心状态和情感变化之间的关系。

通过研究微动作,心理学家可以推断出他人的想法、情感和潜意识的表达。

二、眉眼间的微动作眉眼间的微动作是人们面部表情中最富有表达力的部分之一。

它们包括眉毛的抬起、皱眉、眼神的变化等。

这些微动作可以细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中性的表情,它们在爱情中的心理作用和意义也各不相同。

1. 积极的微动作积极的微动作往往表现出喜悦、满足和亲近的情感状态。

例如,微笑、眼神的亮起、微微眯眼等。

这些微动作向对方传达了积极的情感,从而增强了彼此之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

在爱情中,积极的微动作可以促进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2. 消极的微动作消极的微动作往往表现出愤怒、厌烦和不满的情感状态。

例如,皱眉、挑眉、鄙视的眼神等。

这些微动作暗示了对方的负面情绪,可能导致爱情关系的疏远和矛盾的产生。

因此,在爱情中,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消极微动作并及时沟通,以避免情感的进一步恶化。

3. 中性的微动作中性的微动作表现出中立、冷漠或者思考的状态,例如,眼神的凝视、眉毛的微微抬起等。

这些微动作可能是由于思考、专注或者观察引起的,不一定带有明确的情感色彩。

在爱情中,仔细观察和解读中性微动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对方的内心想法和情感需求。

三、微动作心理学在爱情中的应用微动作心理学在爱情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观察和解读微动作,我们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对方的情绪和意图,进而做出更恰当的反应和沟通。

微动作心理学

微动作心理学
6
手臂非语
言行为
脸部的非语言行为
一、面部
消极的面部表情
脸的线索:颚肌紧 缩、鼻翼扩张、眯 眼、嘴巴颤抖或嘴 唇紧闭。
脖子的线索:脖 子僵硬、头部很 正不偏
Text 额头上皱纹 的伸展 in here
嘴角边肌肉 的松弛、嘴 唇的完全呈 现 面部肌肉会放松, 头会倾向一边 积极的面部情绪
二、眼睛
不舒服的几种表现
砌墙行为 非同步行为 无强调行为
远离、设置障碍物、眼皮经常跳动、长时间或者反复出现一种表情、脸 色发生变化、声音变调。 说的话与动作不一致,情绪与情境不一致。 无强调手势、无强调表情、面无表情、话语含糊不清、慎重动作(手指 触摸下巴、摸脸颊等)。 无尖塔式手势、抓住座椅扶手、不接触人和物品。 手掌朝上祈求别人信任。
2
当冻结反应不足以消除危险
时,或者不再是属于最佳方 案时,边缘系统的第二套方 案就是逃走,即逃跑反应,
3
冻结和逃跑都不足以应对危 险时,就只剩下战斗了。在 现代社会攻击的延生方法主
要是争论。
缘系统使用的第一种防御战
略。
目的是逃离危险。
冻结反应
逃跑反应
战斗反应
5
非语言行为
3
1 面部非语 言行为 2 眼睛非语 言行为 4 手部非语 言行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从眼睛中可以看出大量的信息。 眼睛是脸部最诚实的部位之一,对某些特殊的眼部行为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了
解别人的思想和下一步的动作。
消极的眼部动作
积极的眼部动作
视觉阻断行为
手臂和手部的非语言行 为
一、手臂
手臂的动作的幅度很重要,可以准确反映一个人的态度和情绪。
二、手部
人类的手是最独特的,可以做出很多非常细致优 雅的动作,所以它能反应出我们大脑中最细微的变化。

微动作心理学声音的变化与情感的交流

微动作心理学声音的变化与情感的交流

微动作心理学声音的变化与情感的交流声音是人类交流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通过声音的变化,我们可以传递各种情感和信息。

微动作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学科,它从微小的动作和表情入手,揭示了人类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

本文将探讨微动作心理学对声音的变化与情感交流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声音传递情感。

一、声音的变化与情感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通过不同的振动频率和幅度,我们可以听到不同的音调和音量。

但是声音除了音调和音量之外,在情感交流中还具有许多微妙的变化。

1. 节奏与速度:情感的不同会导致说话的节奏和速度发生改变。

当一个人感到紧张或激动时,他们可能会说话变得快而紧凑;而当一个人放松或沮丧时,他们可能会说话变得缓慢而低沉。

2. 语调与声音质量:情感的不同也会影响声音的语调和声音质量。

当一个人感到高兴或兴奋时,他们的声音可能会变得明亮和有活力;而当一个人感到悲伤或沮丧时,他们的声音可能会变得低沉和无力。

3. 音频特征:声音的变化还可以通过音频特征来表达情感。

例如,一段悲伤的音乐可能会有慢速、低音和柔和的音色;而一段兴奋的音乐可能会有快速、高音和明亮的音色。

二、微动作心理学对声音的研究微动作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微小的表情和动作如何反映人类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学科。

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将微动作心理学的概念应用到声音的研究中,以揭示声音的微小变化如何与情感交流相关联。

1. 声音显微表情:研究表明,人们在说话时会产生微小的面部表情,这些表情常常与情感相关。

同样地,声音也可以通过微小的变化来传递情感,被称为声音显微表情。

通过分析声音的频谱、频率和声音特征,研究者可以识别出声音中的情感信息。

2. 情感识别:微动作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应用于声音的情感识别。

通过分析声音的频率、强度和时长等特征,研究者可以识别出声音中蕴含的情感,如喜悦、悲伤、愤怒等。

这对于改善人机交互、情感识别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三、通过声音传递情感声音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媒介,可以通过一些技巧来传递情感,增强沟通效果。

微动作心理学揭秘眼神交流中的真实意

微动作心理学揭秘眼神交流中的真实意

微动作心理学揭秘眼神交流中的真实意微动作心理学揭秘眼神交流中的真实意义眼神交流是人际互动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沟通方式,经常能够传递出许多信息和情感。

微动作心理学是研究这种微小动作所蕴含的心理和意义的学科。

本文将深入探讨微动作心理学在眼神交流中的应用,揭示眼神交流中的真实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和改善人际关系。

一、眼神交流中的微动作意义眼神交流中的微动作可以分为两类:眨眼和瞳孔变化。

眨眼是一种常见的微动作,常常可以反映出人的情感状态。

例如,当一个人紧张或者不自在时,他们会频繁地眨眼。

而当一个人不诚实时,他们可能会长时间避免直视对方的眼睛,减少眨眼次数。

然而,眨眼也可能因为眼部疲劳、干燥或其他生理原因而发生,因此需要结合其他信号来综合判断。

瞳孔变化也是眼神交流中的重要信号之一。

当一个人感兴趣或者激动时,他们的瞳孔会扩大。

相反,当一个人感到厌恶或者不满时,瞳孔会收缩。

二、微动作心理学在眼神交流中的应用1. 情感识别通过观察眼神交流中的微动作,可以推断对方的情感状态。

例如,当一个人眼神闪烁不定,眨眼频率加快时,很可能是因为紧张或者焦虑。

这种情绪状态的识别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敏锐地察觉他人的情感需求,并做出相应的回应。

2. 欺骗检测眼神交流中的微动作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对方是否在说谎。

当一个人撒谎时,他们的眼神交流会产生一些变化。

比如,他们会避免直视对方的眼睛,或者眨眼频率会发生变化。

通过观察这些微动作,我们可以更好地判断对方是否在说谎。

3. 人际关系改善通过研究眼神交流中的微动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内心想法和情感状态,从而改善人际关系。

当我们能够准确地捕捉到对方的情绪和需求,我们就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期待,增强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三、眼神交流中的真实意义眼神交流中的微动作具有丰富的真实意义,它能揭示出一个人内心深处情感和欲望的真实状况。

通过观察眼神交流中的微动作,我们可以获取更多的非言语信息,更全面地了解对方的真实意图。

微动作心理学面部肌肉的运动与情感表达方式剖析

微动作心理学面部肌肉的运动与情感表达方式剖析

微动作心理学面部肌肉的运动与情感表达方式剖析微动作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非语言交流中微小运动的学科,其中面部肌肉的运动和情感表达方式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微动作的定义、面部肌肉的运动以及与情感表达方式的关系,对微动作心理学进行剖析。

一、微动作的定义微动作指的是人类在进行非语言交流时,面部和身体上微小的、几乎察觉不到的运动。

这些微小的动作可以包括眼神的变化、嘴唇的微动、眉毛的拧动等等。

虽然微动作很难被察觉,但它们却能传递出丰富的信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

二、面部肌肉的运动面部肌肉是我们表达情感的主要工具之一。

通过面部肌肉的微小运动,我们可以表达出喜怒哀乐、厌恶、惊讶等情感。

例如,当我们开心时,口角会上扬,当我们生气时,我们的眉毛会皱起。

这些微小的运动都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来进行察觉。

同时,面部肌肉的运动也可以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笑话会让人笑出声,而恐惧会使人眼睛瞪大等。

三、微动作与情感表达方式的关系微动作与情感表达方式密切相关。

通过观察他人的微动作,我们可以分辨出他们当前的情感状态。

研究表明,微动作在识别他人情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比如,微笑是表达愉快情感的主要方式之一,通过观察他人微笑的微动作,我们可以判断出他们当前的情感状态。

此外,微动作也可以被用来辨认出他人的谎言。

面部肌肉的微小变化可能暗示出他人的紧张或不自然,从而揭示出其潜在的不真实之处。

微动作心理学不仅可以应用于我们与他人的交流中,还可以用来解读媒体所传递的信息。

在现今数字化快节奏的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通过社交媒体来交流,这时面部微动作可能被忽略。

然而,通过对媒体内容进行微动作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传达的情感,帮助我们判断内容的真实性和意图。

总结起来,微动作心理学是一门研究非语言交流中微小运动的学科,其中面部肌肉的运动特别重要。

微动作可以通过观察他人的面部来进行察觉,它们与情感表达方式密切相关。

通过对微动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意图,同时也能够解读媒体传递的信息。

微动作心理学他们的身体姿势稳定性透露出哪些情感

微动作心理学他们的身体姿势稳定性透露出哪些情感

微动作心理学他们的身体姿势稳定性透露出哪些情感微动作心理学是研究人类非语言行为中微小动作所传递出的心理信息和情感的学科。

在人类的沟通交流中,除了语言之外,身体姿势也经常会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每个人的身体姿势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不同情绪下会有不同的表现。

本文将就微动作心理学中身体姿势的稳定性,探讨其揭示的情感信息进行阐述。

一、坐姿的稳定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观察到人们在不同场景下的不同坐姿。

例如,在正式场合人们会保持笔挺的坐姿,而在轻松的氛围下则可能会呈现出较为懒散的姿态。

这种姿势的稳定性与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息息相关。

当一个人情绪稳定且自信时,其坐姿往往会显得端正而坚定;而当一个人紧张或者不自信时,他的坐姿会变得狭窄而拘谨。

因此,人们的坐姿可以透露出他们的情感状态。

众所周知,手势是人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

手的位置与动作都可以赋予不同的含义。

当人们感到自信和满足时,手常常放置在桌子上或双手交叉于胸前;而焦虑和紧张时,手则经常翻动或者在身体旁边不安地晃动。

此外,摆放在桌上的手可能有不同的姿势:当手放平时,暗示着人们放松的状态;而当手较为拳起时,可能表示着人们的紧张和焦虑。

二、行走姿势的稳定性人们的行走姿势也是微动作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

一个人的行走方式可以揭示出他们的自信程度和情感状态。

自信的人往往会笔直地走路,步伐稳健,举止大方;而自卑的人则可能弯腰低头,姿态不自然,并且步频可能会有所不同。

在行走中,人们的手臂摆动也会传达出情感信息。

当人们情绪愉悦时,手臂会自然地保持平衡摆动;而当人们紧张或者忧虑时,手臂的摆动幅度可能会减小甚至完全停止。

更进一步地,观察一个人的手臂摆动方向也可以洞察他们的情感状态。

例如,若一个人的手臂向前摆动,可能意味着他们积极向前,自信而有决心;而若手臂向后摆动,可能表示人们畏缩不前或有抵触情绪。

三、面部表情的稳定性面部表情是微动作心理学中分析情感信息的重要依据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动作心理学》
•在某些文化中,情感的表达方式比在其他文化中丰富;
•有些人比别人更易感情外露;
•有些人比其他人敏感,更易被触动;
•有些人很难隐藏情感,他们觉得那样是欺骗。

每个人都拥有独一无二的的身体语言。

文化背景的不同不能完全解释身体语言的差异,请记住:我们面前的任何人,只要他的内心涌动着某种情感,我们就能通过他的身体姿势和面部表情发现和确定这种情感。

通过面部表情识别情感
持久情感和瞬间情感在面部的体现不一样。

随着时间的流逝,持久情感会在身体上留下痕迹,而瞬间情感仅是为了传递情感而生,完成任务后就消失了。

只要内心存在某种情感,它就会通过身体表现出来。

换句话说,情感不可能完全被人掩盖。

持久情感和瞬间情感
时光易逝,时光在流动中感知生命的轨迹,岁月在我们的脸庞留下生命最宝贵的财富——皱纹。

皱纹是人生的痕迹,是情感的印记。

皱纹并不仅只是让面部表情变得丰富,每种皱纹都表达了特定的情感。

脸上的皱纹可以分为两类:永久皱纹和瞬间皱纹。

永久皱纹揭示了人的性格特征,瞬间皱纹则传递着稍纵即逝的情感。

千万
不能将这两者弄混。

是什么让我们认为永久皱纹反应了人的性格特征呢?如果皱纹是永久性的,那它更倾向于是生理学的,用常识去判断时就要格外谨慎。

人在表达某种情感时,会激活两种类型的肌肉:平滑肌和横纹肌。

当大脑有意或无意地给身体发号施令时,身体动作或面部表情也会接受大脑的调控并作出反应。

例如,人在害怕时会出现生理上的逃跑反应,血液从脸上回流到四肢特别是腿部,以做好搏斗或逃跑的准备。

要进行这一动作,必须借助平滑肌的活动。

这些肌肉分布在静脉、小静脉、动脉和小动脉周围,保证运动时肌肉群的血管舒张和收缩。

当平滑肌内的血液流空时,平滑肌就不能按横纹肌要求的速率做出反应。

根据要达到的不同效果,平滑肌会用比平时慢40~400倍或更长的时间来做出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反复出现的情感就有可能永久地停留在面部和身体上。

例如,如果某人经常感到紧张,那即使导致紧张的根源已经消除,他的面部仍然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紧张状态。

我还清晰地记得一位男性的面容及身体的变化。

他在童年时遭受家暴, 15 岁左右时离家出走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在整个孩提时代,他的内心都充满了对父亲的恐惧,这种恐惧影响并塑造了他成年后的肌肉组织,他的肩膀总是向上耸着,好像没有脖子似的。

这不是正常的生理构造,而是肩膀骨骼上的平滑肌运动造成的。

正是在经历紧张情感的过程中,这些消极、紧张的情感无形中让肩膀肌肉向上耸起。

长期的心理恐惧会改变人的身体
形态,不幸的生活对身体形态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没有心理原因或生理因素,人一般不会耸着肩膀。

当人愤怒时,眉间区域会出现凹陷的皱纹,从水平方向上将鼻子和额头分开。

这种皱纹我们经常看到,不过它们大多数时候都会转瞬即逝。

但就如同耸肩一样,这样的皱纹也可能会成为永久皱纹。

婴儿瞬间的愤怒状态,和易怒的成年人的瞬间愤怒状态存在差异。

因为经常感到愤怒,愤怒已经成为成年人永久的面部特征。

某种情感反复出现,最终就会改变人的相貌特征。

比如易怒的人,如果愤怒的情感长期持续,他的脸部就会因愤怒而产生皱纹。

如果愤怒成为一种性格特征,人的面貌就会迎合这种特征,发生相应的改变。

持续的愤怒可以从眉间的皱纹看出来。

如今,神经生物学比从前更为普及。

专家们研究身体语言时,还研究人的情感背景,以找出瞬间情感和持久情感之间的差异。

皱纹里写满人生沧桑,皱纹也会随着人生的境遇而改变、消失。

相同的情感,会给人留下相似的特征。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并已得大家的公认,我们可以据此来解读八类情感。

从三个角度看八类情感
面部表情的变化体现着内心的情感动态。

以下三个问题可以帮助识别各种类型的情感:
•是处于紧张状态还是放松状态?
•生活在积极情感状态下还是消极情感状态下?
•是愿意分享情感还是喜欢隐藏情感?
紧张状态或放松状态
紧张反映了人们在交流过程中的投入程度。

在人际交往中,想参与谈话的人的身体会呈紧张状态,这自人类蒙昧时代以来就如此。

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生活在热带丛林或某个热带大草原上,当他正处于“严阵以待”的情况时,他的精神高度集中,周围哪怕最细微的声音也不能忽略,此时他的身体可能处于放松状态吗?不可能。

远古时代的丛林草原,就如同我们今天的求职面试,或是签订合同的会议。

为了生存,祖先经过辛苦狩猎才能把猎物带回家。

今天的我们,仍然为了维持生计四处奔波。

在会议上谋求利益,如同在丛林中觅食,都有可能一无所获、空手而归。

虽然身处环境不同,但肾上腺素在血管里流动,这是一样的。

丛林中千奇百怪的声音,就像当今商务会议中的问题辩论声。

同样的多巴胺提高了同样的身体警惕度,同样的紧张特征呈现在面部和身体上。

当身体呈紧张状态时,就是做好准备做出反应了。

紧张特别明显地表现在肩膀的姿势上。

一个人处于紧张状态时,会有耸肩的倾向;一个人处于放松状态时,肩膀放松下垂。

这两种姿势都很常见。

不过,每个人原本的身体姿势都不尽相同,所以辨别肩膀的姿势不是那么容易,但我们可以试想某人放松时是什么样的状态,可以这样设想:“站在我面前的这个人如果独自一人舒服地呆在客厅,他还会是这种姿势吗?”如果你觉得有这种可能性,那么,面前的这个人毫无疑问是处于放松状态。

实例如下:
当人处于积极情感状态时,肌肉是处于紧张状态还是放松状
态,特征非常明显,容易辨认。

当人的真实情感处于消极状态时,身体也会出现出一些特征。

右图的这个女人闷闷不乐,可能是一个人坐在客厅里看电视。

但左图的这个女人,则不可能是情绪平静地坐着看电视的。

我们之所以以肩膀的姿势为例,是因为肩膀的动作很难掩饰。

当人处于警惕、专注的状态时,他的肩膀不可能呈下垂、放松的姿势。

身体在放松的情况下,人的警觉性必然会随着肩膀的放松而减弱。

这是由人类遗传学证实了的。

通过肌肉的紧张程度,可以衡量对话者在谈话过程中的投入程度。

肩膀肌肉越紧绷,就表示他越想参与交流。

积极情感或消极情感
同样,情感是否积极,也可通过一定的身体特征加以辨认。

在所有的文化背景中,对于所有的社会群体,人生各阶段的积极情感都具有相同的且可识别的面部特征。

这些象征着积极的紧张情感的图片都有一个共性。

这个共性是什么呢?
这两位女性的脸上都没有纵向皱纹。

没有纵向皱纹,这是紧张的积极情感特征之一。

再来看看紧张的消极情感,与积极情感的表现截然不同。

从图中人的面部表情中,我们能看到表示消极情感的纵向皱纹。

纵向皱纹不是因为年龄增长产生的,而是因人们的消极情感造成的。

如果消极情感在孩童时代就已经常出现,纵向皱纹在成年后会更加明显。

纵向皱纹在面部的三个部位上清晰可见,只要其中两个部位
出现纵向皱纹,那即使不说话,对方也能感受到她的消极情感特征。

不一定非要别人沮丧地大喊大叫,我们才能识别他的消极情感特征。

通过面部纵向皱纹的形态,我们就能轻松判断某人是否处于消极情感状态。

即使这个人没有叫喊,但他内心的紧张也很容易识别。

尽管有些皱纹是持久性的,但是积极、正面的情感能抚平岁月留下的这些痕迹。

情感隐藏或情感外露
某个人的情感是藏在内心深处还是对他人倾诉?我们也能从身体语言上轻而易举地看出来。

当一个人不愿传递内心情感,比如想要保持缄默时,如何才能感知他的这种情感呢?无论是用文字还是通过面部表情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都是一样的。

他在有意无意间会“轻轻地低下头”,通过这个非常细微的动作,他向交谈对象表明自己不愿参与谈话的立场。

当然,有时对方也很难辨识他的态度,因为他低下头时,眼睛仍然注视着对方。

我们来比较一下两种积极的情感状态。

左图中的年轻女性的情感是积极的,但由于自身的原因,或许只是不想在对方面前炫耀自己的幸福,她低下头,试图隐藏内心的情感。

而右图中的女性较为成熟,她的情感和心态在对方面前展露无遗,因为她毫不掩饰地扬着头。

嘴巴张开或闭合,头部是低垂还是扬起,这些不是判断交谈
者是否想要参与交流沟通的标准,但籍由这些细微动作的变化,我们可以判断他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

当人处于消极情感状态时,内向型情感(情感隐藏)和外向型情感(情感外露)也会出现某些身体特征。

请看下面的例子。

图中两位女性的下巴姿势也明显不同。

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无法仔细观察对方的整体面貌,最好只观察面部某一部位,比如下巴。

以下八类情感表现出来时,都有一定的身体特征:
•积极的紧张型情感外露
•积极的紧张型情感隐藏
•积极的放松型情感外露
•积极的放松型情感隐藏
•消极的紧张型情感外露
•消极的紧张型情感隐藏
•消极的放松型情感外露
•消极的放松型情感隐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