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生态养猪环评报告书
发酵床养猪法情况报告

发酵床养猪法情况报告一、简介发酵床养猪法就是利用秸秆、锯末屑、稻壳粉和粪便(或泥土)、菌种按一定比例混合进行微生物发酵繁殖形成一个微生态发酵床,并以此作为猪圈的垫料。
再利用生猪的拱翻习性,使猪粪、尿和垫料充分混合,通过分解发酵,使猪粪、尿中的有机物质得到充分的分解和转化,微生物以尚未消化的猪粪为食饵,繁殖滋生。
而同时繁殖生长的大量微生物又向生猪提供了无机物营养和菌体蛋白质被猪食用,从而相辅相成将猪舍垫料发酵床演变成微生态饲料加工厂,达到无臭、无味的目的,是一种无污染、无排放的、无臭气的新型环保养猪技术。
发酵床养殖技术的核心理念是:通过菌种与垫料和牲畜粪便协同发酵作用,快速转化生粪、尿等养殖废弃物,消除恶臭,同时,有益微生物菌群能将垫料、粪便合成可供牲畜食用的糖类、蛋白质、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增强牲畜抗病能力,促进牲畜健康生长。
发酵床分地下式发酵床和地上式发酵床两种。
地下式发酵床要求向地面以下挖80-100厘米,填满制成的有机垫料,再将牲畜放入,就可以自由自在地生长了。
在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可采用地上式发酵床,地上式发酵床是在地面上砌成,要求有一定深度,再填入已经制成的有机垫料即可。
二、发酵床养猪的优点(1)发酵床养猪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
不需要对猪粪采用清扫排放,也不会形成大量的冲圈污水,从而没有任何废弃物、排泄物排出养猪场,基本上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标准,大大减轻了养猪业对环境的污染。
(2)相对节省人力。
由于不需要清粪,按常规饲养,能增强每员饲养量。
(3)正常情况下可节省药费,猪吃了微生物菌以后,能帮助消化,在一定程度下可提高猪群的抵抗力。
减少了药物的使用,同时减少了猪肉的药物残留。
(4)节约水和能源,常规养猪,有时需大量的水来冲洗猪舍,而采用此法只需提供猪只的饮用水,发酵床产生热量,猪舍冬季无须耗煤耗电加温,节省能源支出。
(5)能节省部分饲料,原理是粪便给菌类提供丰富的营养,促使有益菌不断繁殖,形成菌体蛋白,猪只通过拱食圈底填充料中的菌体蛋白,补充了营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对节省一部分饲料。
蒙城县发酵床生态养猪情况调查报告 - 养猪技术

蒙城县发酵床生态养猪情况调查报告-养猪技术随着国家扶持生猪生产力度的不断加大,生猪养殖模式逐步由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规模养殖比重逐年提升,实现了生猪养殖与环境友好相协调,破解了制约规模养殖发展难题。
现对发酵床生态养猪做一简述。
1发酵床生态养殖效益分析和传统方法相比较,生态养猪模式可以带给养猪户更多的利益,可将其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三省”:是指省水、省料、省劳力。
因新兴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
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15%~20%。
试验显示育肥猪只日增重增加2%~3%,料肉比降低2%~5%,出栏时间缩短8~12d。
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需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1个正常劳力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一半的劳力。
“两提”:即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
由于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应激少,又采食菌体蛋白,饲料里还拌有微生物有益菌,大大改善了肠道菌群平衡,抗病力明显增强,发病率减少。
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集约饲养有大幅下降。
用药费用减少8~15元/头。
“一增”:即增加养殖效益。
生态养猪较传统集约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水等直接饲养成本40~90元/头。
充分利用了锯末、稻壳或者粉碎后的玉米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之功效,也可以带来很好的效益。
所以新兴生态养猪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头。
“零排放”:即无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
传统养猪的畜舍为水泥地面,需要人工清理粪便,用水冲洗粪便,尤其是万头猪场,随意排放大量粪尿,造成环境的极度污染。
生态养猪和传统养猪方式相比,其最大的优点就是粪便的零排放,无污染。
例如,一个投资500万元的猪场,处理污水一项就要追加200万~350万元的投资;一个年饲养600头母猪、出栏万头肉猪的规模化猪场,日排出污水量为l00~150t,年排出污水量为3.65万~5.48万t,对周围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养殖企业环评报告书

养殖企业环评报告书一、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养殖企业环评报告书1.2 项目地点该项目将位于XXXXXXXXX地区1.3 项目背景养殖业是我国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养殖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然而,养殖业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如养殖废水和畜禽粪便的排放,可能会造成水源和土壤的污染。
因此,在开展养殖业项目前,有必要进行环境评估,以确保项目在环境上的可持续性。
二、环境影响评价2.1 建设规模本项目计划建设养殖场,总占地面积为XXXX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占地XXXX 平方米。
2.2 养殖方式本项目采用XXX养殖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饲养XXX种畜禽。
2.3 环境影响因素根据项目工程规划,该养殖企业将对以下方面产生环境影响:- 水污染:养殖废水的产生和排放;- 大气污染:养殖粪便的扬尘和臭气;- 噪音污染:养殖场内畜禽鸣叫所产生的噪音;- 余气处理:养殖过程中余气的处理方式;- 土壤质量:因粪便施用导致的土壤质量变化。
三、环境影响评估3.1 水污染控制为控制养殖废水的排放和污染,本项目将采取以下环保措施:- 安装环保设施,如沉淀池、曝气池等,用于分离和去除养殖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和废水中的氨氮、总磷等污染物;- 对养殖废水进行处理,如利用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进行二次处理,以确保污水的释放符合相关环保要求;- 合理规划排水管道和设施,避免废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减少对水源的污染。
3.2 大气污染控制为控制养殖粪便的扬尘和臭气污染,本项目将采取以下环保措施:- 养殖场采用封闭式设计,减少扬尘和臭气的排放;- 配置适当的通风系统和除臭设备,有效削减畜禽排放的臭气;- 做好畜禽粪便的处理工作,及时清理和储存,并采取合理的处理方式,如利用有机堆肥等进行资源化处理,减少臭气的生成。
3.3 噪音污染控制为减少养殖场内畜禽鸣叫所产生的噪音,本项目将采取以下环保措施:- 合理规划养殖场布局,采用隔音材料和隔声设施,减少噪音的传播;- 通过对养殖场内维持固定噪音源进行有效控制,加装隔音罩等噪音控制设施,降低噪音的产生。
存栏头发酵床生态养猪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存栏2800头发酵床生态养猪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项目名称:年存栏2800头发酵床生态养猪项目建设单位:#####***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年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年存栏2800头发酵床生态养猪项目建设单位#####***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 联系人崔海灵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234200 通讯地址#####**乡***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地点#####**乡**村立项审批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 ? 牲畜饲养放牧业0310?总投资600万元环保投资 140万元投资比例23%占地面积(㎡)5000 绿化面积(㎡)260平方米环评经费(万元) 1.0 预计投产日期2010.6工程内容及规模一、建设项目的由来目前,我国的猪生产正由千家万户分散粗放饲养向规模化、商品化生产方式转变,仔猪及种猪的供给就是一个突出问题。
《存栏头发酵床生态养猪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建设项目名称:年存栏2800头发酵床生态养猪项目建设单位:#####***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编制日期: 2017年 1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年存栏2800头发酵床生态养猪项目建设单位#####***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 联系人崔海灵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234200通讯地址#####**乡***种猪繁育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地点#####**乡**村立项审批部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文号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及代码? ? ? 牲畜饲养放牧业0310?总投资600万元环保投资 140万元投资比例23%占地面积(㎡)5000 绿化面积(㎡)260平方米环评经费(万元) 1.0 预计投产日期2010.6工程内容及规模一、建设项目的由来目前,我国的猪生产正由千家万户分散粗放饲养向规模化、商品化生产方式转变,仔猪及种猪的供给就是一个突出问题。
发酵床健康养猪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报告

发酵床健康养猪工艺的研究与应用报告摘要:按照发酵床养猪工艺的要求建造猪舍,在猪舍发酵床铺设0.8 cm厚的有机垫料,在垫料和饲料中添加三种不同的微生物制剂,与传统养猪进行对比试验,试验仔猪初始重25 kg左右,当同栏猪达90 kg左右时试验结束。结果表明,采用发酵床养猪工艺较传统养猪可提高增重速度12.2%~14.5%,节约饲料消耗8.1%~10.8%;育肥猪养殖效益提高31.56%;猪群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实现了高效健康养猪。猪只排粪量减少 2.88%,猪粪中氨态氮及钙、磷含量分别减少49.57%、46.15%、27.97%,实现了减量排放。猪粪再通过垫料中微生物发酵降解,基本实现“零排放”,不污染环境。但猪舍内小环境气候及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关键词:发酵床健康养猪;工艺;微生物制剂;生长猪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Healthy Pig-raising Technics on Bio-bed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pig raising, pigs in this healthy pig-raising craft were raised on a biological bed spread by organic bedding with a thickness of 0.8 cm adding in the pig houses built acco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healthy pig-raising craft on bio-bed. The pigs were raised from 25 kg to 90 k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healthy pig-raising craft, the growth rate increased by 12.2%~14.5%; the consumption of forage decreased by 8.1%~10.8%; and the breed efficiency of fattening pigs increased by 31.56%. The develpoment and health of pigs was improved remarkably. The amount of excrement decreased by 2.88%; and the contents of nitrogen, calcium and phosphorus in the excrements decreasedby 49.75%, 46.15%, 27.97%, respectively, thus accomplished the reduction of emissions. Through fermentation and degradationof the excrements by microorganisms in the bedding, it could be regarded as “zero release”, and no pu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But the microenvironment climate and health situation of the pig houses were relative bad. Key words: healthy pig-raising on bio-bed; craft; microbial agents; growing pigs当今我国养猪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猪病威胁和猪场粪污造成的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采用发酵床养猪工艺能较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发酵床养猪技术是根据微生态理论,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在猪舍内铺设锯末、谷壳等有机垫料,添加微生物制剂降解猪粪,实现对环境的“零排放”。结合益生菌拌料饲喂,维持猪消化道及生长环境的良性微生态平衡,提高饲料转化率及养猪效益,减少排放,降低污染[1,2]。该技术以发酵床为载体,将所排出的粪尿在猪舍内吸附并经微生物迅速发酵降解,达到免冲洗猪栏、“零排放”、无臭味,从源头上实现环保和无公害养殖目的。同时,所创造的舒适、符合现代福利养猪要求的猪舍小气候环境条件,为提高猪的生产性能水平,提高猪机体免疫力、大幅度减少疾病,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实现清洁生产、生态循环健康养殖[2-4]。发酵床养猪技术从日、韩等国引进我国后,受到国内养猪业的极大的关注。为探索发酵床养猪工艺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效果,为该项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笔者在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生态循环健康养猪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示范”等科研项目研究过程中,引进了该项技术,并对其中的技术关键点展开研究攻关,同时展开了发酵床养猪工艺与传统养猪效果的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发酵床猪舍在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猪场选定相同条件的后备猪猪舍两栋,将其中1栋按发酵床养猪技术要求进行改造。改造后的发酵床猪舍共分8个栏;为单列式,两面墙体为砖结构均开窗,猪舍跨度5.0 m;在一侧建有0.6 m宽的水泥地面平台,每栏分两段分别建成饲喂台和饮水台。每栏垫料发酵区宽4.5 m,长7.0 m,深0.8 m。1.2发酵床猪舍的垫料制作和管理本试验8个发酵床猪栏分为3组(第一组4个栏,第二、三组各两个栏),均以锯末、谷壳作为垫料基质(锯末、谷壳各占1/2),各组分别添加3种不同的微生物发酵剂(发酵剂1号、发酵剂2号、发酵剂3号)。垫料的制作:首先,将锯末、谷壳铺满发酵区,然后3种微生物发酵剂分别按照发酵坑体积每立方米200 g的添加量,先用10倍米糠拌匀,再将米糠和微生物发酵剂的混合物均匀撒布在垫料上,反复翻堆使垫料和米糠发酵剂混合物充分混合。翻堆的同时加水,使垫料水分含量达到45%~50%(以外观湿润但手握疏松不成团为宜)。之后将垫料堆积发酵10 d;中间翻堆1次,以将表层垫料翻埋到深部发酵。堆积发酵完成后将垫料铺开,进猪饲养。发酵床养猪工艺养猪过程中,日常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必要时将集中成堆的猪粪耙散、垫料翻堆、调节维持垫料适宜水分、猪舍通风换气。其他饲养管理按常规进行。1.3试验猪群与分组试验采用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猪场2007年10月4~15日所产湖北白猪230头,平均75 d体重24.6 kg,同期一次性入试。试验猪分成4组,Ⅰ、Ⅱ、Ⅲ组为试验组,采用发酵床养猪工艺;Ⅳ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养猪工艺。同栏猪体重达90 kg左右时分批结束。三个试验组中分别按0.2%(质量分数)的添加量添加,三种不同的生物发酵剂,对照组不加。其他饲养管理(饲料配方、饲喂方式、免疫驱虫与保健等)均按照猪场常规方式进行,各组相同。根据试验设计,结合猪栏条件对试验猪进行分组分栏,试验猪分组情况见表1。1.4测定项目与测定方法1.4.1试验测定的项目及指标主要有猪生长性能指标(日增重、料肉比)、猪健康指标(发病率、死亡率),猪舍环境卫生指标(气温、气湿、风速、光照强度、氨含量、硫化氢含量、细菌含量)、减排指标(排粪量、粪中粗蛋白、氨态氮、钙、磷含量)。1.4.2猪生长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试验猪于入试当天空腹称重,然后按照体重、性别对等的原则分组,转入试验栏饲养,于整个试验期分栏记录每日采食量,试验结束时空腹称重,计算日增重、料肉比,并进行统计分析。1.4.3猪健康指标的测定方法通过猪群行为观察和对疾病、死亡的饲养记录,分析不同养猪工艺对猪的发育及健康状况的影响。1.4.4猪舍小气候、环境卫生指标及减排指标由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环境卫生教研室检测分析。分别检测两种不同类型猪舍(发酵床猪舍、传统猪舍)及舍外的各项指标。气温、气湿、风速、照度于2008年3月1~3日3 d,于每天8∶00至18∶00,间隔2 h测1次,每天测6次,计算3 d平均值;氨含量、硫化氢含量于2008年3月1~3日3 d,于每天7∶00~8∶30、12∶00~13∶30、16∶00~17∶30三个时段各测1次,每天测3次,计算3 d平均值;空气中细菌含量于2008年3月1~3日3 d,于每天9∶00、15∶00各测1次,每天测2次,计算3 d平均值。减排指标在入试80天后于3月1日收集猪全天排粪量,并采集猪粪样品6份,检测粪中粗蛋白、氨态氮、钙、磷含量。2结果与分析2.1猪的生长性能测定结果猪生长性能测定结果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入试体重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日增重、料肉比两项指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三个试验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较传统养猪日增重提高12.2%~14.5%,料肉比低7.5%~10.8%;本次试验所使用的三种不同微生物制剂的效果都较好,相互间差异不显著。2.2猪群行为及健康观察在整个试验过程中,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的猪群健康状况和生理反应良好,猪只毛色红润,被毛光亮,性情温和,采食、排泻、活动及躺卧休息等行为舒适自然;无寒冷打堆及狂燥兴奋等不良行为,无应激发生。感官评价显著优于传统养猪。且猪群生长发育好,整齐度高,仅Ⅰ组感冒发烧5头次(发病率5.00%);无其他疾病发生和死亡记录。猪粪便软而成形,无明显粪臭味。采用传统工艺饲养的猪群毛色和整齐度不及发酵床养猪工艺,冬季低温下猪只出现怕冷、打堆、活动减少。猪粪便有稀软及便秘现象发生,粪臭味明显,腹泻2头次(发病率6.67%)。感冒发烧5头次(发病率16.67%);无死亡。猪群发病率显著高于试验组(P<0.05)。2.3猪舍小气候及环境卫生指标检测结果猪舍环境卫生指标检测结果见表3。结果显示,由于发酵床猪舍较传统猪舍猪的实感温度较高,寒冷季节仍可以开窗通风,传统猪舍则关闭门窗;因此发酵床猪舍气流较大,气温较低,空气中硫化氢含量较低。但由于发酵床猪舍的结构及管理特点,导致发酵床猪舍的气湿、空气中氨含量及细菌含量高于传统猪舍,光照强度低于传统猪舍。发酵床猪舍的小气候环境卫生指标的变化与管理中开窗、通风换气、垫料翻堆等操作密切相关。综合看来,发酵床猪舍的小气候环境卫生条件不及传统猪舍,但冬季发酵床猪舍猪的实感温度较高,猪只舒适度更好。2.4猪粪中营养物含量与减排量检测结果猪粪中营养物含量与减排量检测结果见表4。表中可见,发酵床养猪较传统养猪猪粪排放量减少 2.88%。猪粪中干物质及主要营养物含量大幅减少;其中,氨态氮及钙、磷含量分别减少49.57%、46.15%、27.97%。这表明,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能提高饲料营养物质利用率,减少营养物排放造成的损失及对环境的污染。猪粪初水分含量增高表明在饲料中添加微生物制剂可以改善消化道生理功能,减少便秘发生。2.5经济效益分析统计整个试验过程中两种不同饲养方式的成本投入及产出情况,表明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饲养育肥猪,可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38.18%(40.33元/头),详见表5。2.6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分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已成为我国生猪生产的必然发展趋势,我国近年来发展迅速且规模不断扩大。这种生产方式在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使猪场粪尿和冲栏废水过度集中排放,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如不科学处理,势必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的养猪场,粪污的处理难度大,处理成本高,因此现有的猪场粪污处理技术推广难度极大[1-4]。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由于垫料中含有活性微生物,能够迅速有效地吸纳并降解、消化猪的排泄物,不需要对猪粪尿清扫,也不会形成冲洗栏圈的污水大量排放,大大减轻了养猪场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猪的排泄物混入有机垫料中,与微生物发酵菌结合,通过发酵即可制成优质的生物活性有机肥,既消纳了大量的木屑、稻草、秸秆、猪粪尿等农业废弃物,促进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又可以根本解决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的问题,大大改善农村、农业生态环境,形成人与动物、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农业系统[5]。与传统养猪方式比较,发酵床养猪还具有省水、省电、省料、省劳力等优点,可节省用水85%~90%。符合资源节约、节能减排的“两型社会”建设目标要求。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由于环境条件符合福利养猪要求,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减少了应激,又采食有益菌和菌体蛋白,抗病力明显增强,发病率和用药量明显减少,所生产的猪肉品质明显提高[3]。3小结与讨论本次试验已经证实,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较传统养猪可提高日增重12.2%~14.5%,料肉比低7.5%~10.8%;提高养殖综合效益38.18%;这同武华玉等[4]、张福官等[6]、王海燕等[7]的报道一致。发酵床养猪较传统养猪干物质及主要营养物排放量大幅减少;猪粪中氨态氮及钙、磷含量分别减少49.57%、46.15%、27.97%;这同武华玉等[4]、张福官等[6]的报道基本一致,但减排幅度略高,可能与检测的阶段不同及饲料营养浓度不一样有关。另外,猪排出的粪尿被垫料迅速吸纳、降解,不需清扫猪粪尿,也不会形成冲洗栏圈的污水,从而猪场没有粪污排出,大大减轻了养猪对环境的污染,基本实现“零排放”[8]。必须通过改善猪舍建筑结构和设备条件,降低猪舍内湿度、空气中氨气等有害气体及细菌含量,避免对猪造成危害。猪舍建造时在猪栏一侧设饲喂槽和饮水器,饮水器下端另加接水挡水结构,能将滴漏的水引至舍外,避免流人垫料区,以防垫料过度潮湿。猪舍的通风系统的设计是该技术关键之一,即便在冬春季也要根据猪舍内环境状况实施通风换气[9-11]。本次试验观测时间安排在冬春寒冷季节,对于南方地区夏季高温时节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效果,有待今后作进一步观测。夏季,由于外界气温高,加上发酵床产热,容易构成猪舍内高温、高湿的环境,对猪的健康非常不利,应加强通风降温。降温方式以湿帘风机或畜禽舍空调效果较好;如使用喷雾降温或滴水降温时要注意垫料的湿度,防止湿度过大影响菌种发酵。还要在栏内设置足够的水泥晾台,猪只感觉热时可以在上面躺卧休息。还可通过降低垫料厚度、降低饲养密度,减少高温影响[9-11]。随着发酵床健康养猪技术的广泛应用,木屑来源的缺乏会成为发酵床养猪的限制因素;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选用一些性能好、来源广、价格低廉的农副产品(如秸秆、花生壳、树叶等)替代木屑。要提高垫料制作和翻床的机械化程度,进一步减低劳动强度,从猪栏设计上就要考虑机械的进出和使用方便。与之适应的消毒技术也是发酵床养猪成败的关键之一,因为常规消毒不仅会消灭有害菌,也会杀灭垫料中的有益菌。因此,常规消毒时消毒药应重点喷洒在墙壁、走道等非垫料区域,垫料区内有益菌的存在及发酵可阻断病原微生物的繁殖;还可选用针对病原微生物的高效生物消毒剂进行消毒。依靠科技进步,筛选更加高效的菌种,开发研制价格低廉、性能稳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垫料发酵剂产品,是提高发酵床养猪效率的根本。参考文献:[1] 李娟,叶渊,张萍,等.发酵床养猪的关键技术[J].畜牧兽医杂志,2007(6):67.[2] 施光发,甘友保,朱冠元,等.土壤微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J].畜牧与兽医,2006(3):59.[3] 王建华,彭君,朱建明.新型发酵床养猪技术[J].畜禽业,2005(6):21.[4] 武华玉,乔木,郭万正,等.生物发酵床养猪效果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2):3090-3091.[5] 梁久梅.冬季养猪增温新法——发酵床养猪[J].中国猪业,2008(2):59.[6] 张福官,盛祖勋,钱根林,等.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试验[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4):42-43.[7] 王海燕.嘉兴市生物发酵床养猪技术的应用现状及效果调查[J].浙江畜牧兽医,2010(4):15-17.[8] 杨生东. 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效果观察[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9,39(5):27-28.[9] 金明升,张均正,喻乃刚,等. 发酵床养猪的常见问题及对策措施[J]. 浙江畜牧兽医,2010(4):11-12.[10] 谭广梅.发酵床养猪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0(4):101.[11] 杨森,陈兴平,首峰. 发酵床养猪法的应用现状与存在问题[J].畜牧兽医杂志,2010,29(2):63.。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猪标准化规模养殖5环评报告

福建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适用于生态型建设项目)项目名称南靖县徐卫森畜牧限公司年存栏1000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单位(盖章) 南靖县徐卫森畜牧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徐卫森(盖章或签字)联系人徐卫森联系电话138****7571邮政编码363600收到报告表日期环保部门填写编号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南靖县徐卫森畜牧有限公司年存栏1000头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单位南靖县徐卫森畜牧有限公司建设地点南靖县山城镇山苑村排水去向——建设依据闽发改备[2016]E09129号主管部门南靖县农业局建设性质(已建成)补办行业代码A0313 猪的饲养建设规模占地面积2838.9㎡,总建筑面积2500㎡。
总规模年存栏生猪1000头,其中母猪100头,年出栏商品猪2000头总投资150万元环保投资18万元主要能源及水资源消耗名称现状用量新增用量年总用量水(吨/年)-- 1360.96 1360.96 电(kwh/年) -- 3580000 3580000 燃煤(吨/年)燃油(吨/年)燃气(万立方米/年)其它二、项目由来生猪生产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猪肉是大多数城乡居民的主要副食品。
抓好生猪生产,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对稳定市场供应、满足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南靖县徐卫森畜牧有限公司抓住机遇,投资150万元,于南靖县山城镇山苑村建设养殖场,用于生猪养殖,总占地面积2838.9㎡,总建筑面积2500㎡,年存栏生猪1000头(其中母猪100头),年出栏商品猪2000头。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4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令第253号文《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5年)等文件的有关规定,该项目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对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本项目所属行业类别为“B农、林、牧、渔、海洋——14、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其他类别”,应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但项目具备饲料加工工序,属于“N 轻工——94、粮食及饲料加工——其他类别”,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
微生态发酵床养猪试验的效果观察

1 饲 养 管 理 . 4
舍内是钢筋栅栏 , 自动饮水 , 自由采食 的饲养方 式 。全 程采 用 的饲 料 是 当地 生 产 的小 凌河 牌 猪 用 浓 缩料 , 没有 添加 任何 添加 剂 。按育 肥 猪 的常规 管理 日
程进 行 。
环境造成污染 。由于发酵床养猪技术不需要用水冲 洗猪 舍 , 需 要 每 天 清 除 猪 粪 ; 猪 体 内无 寄 生 虫 、 不 生
因为 猪 的饲 养 密 度大 ,后期 粪 尿 不 能全 部 分 解
利用 , 个别 猪舍 湿度 大 , 有粪 尿存 留。
由于锯末子短缺 , 以用玉米秸代替 , 所 猪床下沉 情 况严 重 , 可用 其他 材料 代替 。
3 小 结
通 过 1 周 期 的 饲 养情 况 看 ,发 酵 床 养 猪 管理 个 简单 , 只 生 长 发 育 快 , 料 报酬 高 , 免 了粪 尿 对 猪 饲 避
分 别为 08 克和 08 千 克 。 . 7千 .0
厂家 要 求猪 舍 环境 温度 在 1 % ,方 可制 作 发 酵 0 床 。但 我们 制 作 时 间 在 20 0 7年 1 月 1 1 5日, 界温 外 度 已到 一 — 1 %。 5 0 猪舍 内部 没有 取暖设 施 , 舍 内温 在 度 一 ℃左 右 的情 况下进 行 制作 。2 1 0天后开 始发 酵投 入使 用 。 1 在 2月 1 l , 0E后 陆续 装入 三元 断奶 仔猪 9 0 头 , 约 每 头猪 的饲 养 面 积 为 1 大 . 方米左右 , 2平 比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酵床生态养猪环评报告书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而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党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试点”。
当前,各地都在认贯彻中央精神,不断加大对畜牧业的扶持力度。
近年来,kkk积极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并把生猪生产基地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四大基地之一,从政策上、资金上、技术上给予了大力支持,生猪产业得到较快发展。
但是,随着养猪业的发展和猪群规格的不断扩大,猪粪、尿的排放量也在急骤增加,如何处理养猪业中一直难以解决的猪粪尿,尤其是规模化养猪场内排泄的大量粪尿对环境生态造成的污染问题,便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酵床生态养猪利用全新的自然农业理念,结合现代微生物发酵处理技术提出的一种环保、安全、有效的生态养猪法。
实现养猪无排放、无污染、无臭气、彻底解决规模养猪场的环境污染问题,它是集养猪学、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土壤肥料学于一体,遵循低成本、高产出、无污染的原则建立起的一套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体系。
它是规模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又一亮点,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AA拟引进先进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采取规模化、生态化的饲养模式,全面提供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广普及高效、无污染、绿色猪肉生产模式,力争成为pp省绿色猪肉安全生产示范基地。
AA隶属于ppm同世达实业有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园林绿化企业,是集花卉生产、苗木繁育、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和养护、酒店宾馆等大型公共场所花卉摆租、养殖业开发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公司与北京园林科学研究所、pp师范大学、ppm职业技术学院等多家科研、教学单位合作,培养了高素质的管理团队、经验丰富的养殖专业队伍、绿化设计师和专业的绿化养护队伍。
1.2 项目前期进展情况据环评现场调查,企业尚未开始建设,正在办理相关手续。
1.3 评价任务的由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该项目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为此,AA于2009年4月11日正式委托ppppmm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承担本次新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组织环评人员进行了现场踏勘,收集了有关资料,对工程所在地自然物理(质)环境、自然生物(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生活质量进行了全面调查。
与此同时,评价根据本项目工程特征、排污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等,进行了环境影响因子识别和评价因子的筛选,依据导则规定,确定了本次评价等级、评价重点、评价范围,配合建设单位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对工程污染物排放进行了核算,向ppm市kkk环境保护局进行了标准的申请并得到了批复,在此基础上编写了《AA年出栏万头猪生态养殖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现提交建设单位,并由建设单位呈报环保主管部门组织审查。
1.4 编制依据1.4.1 任务依据1.4.1.1 AA“关于AA年出栏万头猪生态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2009年4月11日;1.4.1.2ppm 市kkk 发展和改革局文件发改农字[2009]08号“关于AA 年出栏万头猪生态养殖项目备案的通知”2009年2月20日。
1.4.1.3 ppm 市kkk 环境保护局环函[2009]39号“关于AA 年出栏万头猪生态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批复”,2009年4月29日。
1.4.2 法律法规1.4.2.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1.4.2.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29日);1.4.2.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1.4.2.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国务院会第284 号);1.4.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5年4月);1.4.2.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29日);1.4.2.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1.4.2.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10月)1.4.2.9《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6月);1.4.2.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二号,2008年10月);1.4.2.11国家发展计划委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计价格[2002]125号“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划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2002年1月);1.4.2.12《pp 省环境保护条例》(1997年7月30日);1.4.2.13《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2001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9号;1.4.2.14《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1985年,国务院发布;1.4.2.15《pp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1996年9月3日);1.4.2.16pp省人民政府晋征发(1997)1号“pp人民政府关于印发pp 省贯彻《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1997年2月);1.4.2.17《pp省地表水域水环境管理区域方案》(2005年5月)。
1.4.3 技术依据1.4.3.1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1.4.3.2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1.4.3.3《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2002年4月)。
1.4.4 参考资料1.4.4.1 《大气环境标准工作手册》,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1996年7月);1.4.4.2《水环境标准工作手册》,国家环保局科技标准司编(1996年7月);1.4.4.3 《开发建设环境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侯正伟编著。
1.5 评价重点、目的和指导思想1.5.1 评价重点、目的1.5.1.1 AA年出栏万头猪生态养殖项目厂址位于ppm市西北6km 处,yy东0.6km处。
本工程为新建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垫料准备区、养殖区、办公生活区等。
针对本工程的整体性建设特征,评价将从以下方面展开工作:①明确厂址的可行性:厂址的选择对于本工程的可行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评价应结合自然环境、工程建设与治理措施的具体情况,针对工程排水影响、固体废物、环境空气影响、噪声影响等作出分析、说明,明确回答本工程对厂区周围存在的敏感因素——村庄居民、河流及水体的影响情况,严格按照国家、省及地方有关的管理要求和城市规划进行一一分析,从工程建设区环境要求方面讨论其可行性,为确定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及管理部门实施决策提供依据。
②针对“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分析其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并提出严格的环境保护措施,核算各污染物排放情况:根据养猪工艺流程,本工程运行后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臭气、废垫床等,评价将针对工程可研提供的基本数据进行分析,在检索和实地考察国内现有“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养猪场运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工程需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和满足国家规定要求的管理措施,并认真核算工程的各污染物排放情况。
③重点分析填埋井选址及处置方式的合理性:评价将重点论证填埋井选址及处置方式的合理性,将对周围人群和牲畜的影响减小到最低。
1.5.1.2 据工程具体情况明确回答工程建设是否符合国家和pp省的有关产业政策、环保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是否符合ppm市kkk总体发展规划要求。
1.5.1.3 通过监测资料和实地调查,搞清项目厂址所处地区的环境特征、环境现状以及污染源分布状况和特征。
通过对工程建设期和运营期的工程分析,了解掌握工程建设前后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及运营后排污环节对环境影响方式,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通过清洁生产分析,制定针对性的环境污染防治对策措施,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
1.5.1.4 针对本工程采用的生产工艺,评价应通过各种途径大量搜集有关的工艺与设备、能源综合利用及污染排放的有关资料,并进行综合对比,讨论分析本建设项目的工艺水平和清洁生产水平,切实地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将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
1.5.1.5 公众参与是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内容。
本次评价将加强公众参与调查工作,认真听取了建设项目周围居民的意见,并将其作为评价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工程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使项目的建设更加完善、合理,符合工程和当地居民的长远利益要求,项目实施更具有可行性,也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综合利益。
1.5.1.6 从环保角度明确本工程的环境可行性,为决策部门、工程设计和清洁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1.5.2 评价指导思想1.5.2.1 本次评价要以贯彻国家、pp省有关的产业政策、环保政策、能源政策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要求开展工作,要以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考虑项目对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1.5.2.2 本次评价将针对工程项目区的状况及建设项目的特点,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对工程建设及运营中存在的各类污染、生态影响实施从严控制,并将工程生产设计、生产管理、污染控制、安全防护等方面的一些先进经验反馈给企业,使企业实现稳步、可持续的发展做为指导思想。
1.5.2.3 本着“清洁生产、总量控制、达标排放、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论述生产过程中对关心的环境要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以针对性地加强对主要污染物的治理力度。
1.5.2.4 加强工艺先进性的评述,针对本项目拟引进的国外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对工程生产工艺与装备、资源能源利用、产品、污染物产生、废物回收利用、环境管理等进行分析,确定清洁生产水平,并有针对性提出清洁生产的环境管理要求。
1.5.2.5 评价中要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加强污染源强等基础数据的分析计算,提高其可信度。
通过评价对工程建设可行性合理性的分析,从环保角度给出明确结论。
环评报告要充分发挥为项目审批、环境管理、工程建设服务的作用。
1.5.2.6 检索和实地考察国内现有“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养猪场,提出工程合理可靠的污染治理方案及对工程各排污环节的治理措施,并提出加强环境管理的建议,体现评价工作的实际意义。
1.5.2.7 在公众参与和调查中,严格按照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有关要求,要做要点面有机结合,使公众参与具有针对性。
1.5.2.8 在满足环评要求的基础上,本次环评工作应充分利用该地区已有的资料和成果,避免重复劳动,力求节省资金提高工作效率。
1.6 评价等级的确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2.3-93中评价等级的划分办法,结合项目的主要工程特征及所处地区环境质量现状、敏感性,确定各环境要素的评价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