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装演变

合集下载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

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中国军装的变迁史(组图)发帖人:打酱油的在革命战争年代,受客观条件限制,人民军队的军服式样单调、品种单一,基本上只能维持最低的功能需要。

建国后,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需要,人民解放军军服先后进行了十余次调整改革,是换代最多的军需装备。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军军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目前已基本实现制式统一化、品种系列化、功能综合化、号型标准化,整体装备水平接近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50”式军服第一次全军统一服装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诸军兵种合成军队。

军队供应方式也由分散的就地筹措、取之于敌,转变为主要依靠国家集中统一供应。

为适应军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中央军委决定尽快统一全军服装,以利于全军统一编制、统一指挥。

为此,总后勤部组织专门人员对军服制式进行了研究,结合我军实际,提出军服的式样、颜色、用料,并设计了新的帽徽。

由于当时时间很紧,来不及系统研究,军服式样比较简单。

其中,陆军主要是仿效苏联军队的军服式样,海军参考了国民党军队的军服,空军仿效中山装。

经中央军委主席、副主席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亲自审定,1950年1月4日中央军委批准实行新的军服样式,简称“50式”军服。

50式军服是解放后我军第一次全军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

统一的军服有利于统一组织生产供应,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全军整齐划一、统一指挥管理,对于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意义非凡。

50式军服按陆、海、空三军,干部、战士,男军人、女军人,夏服、冬服等区分。

全军干部、陆空军战士夏季均戴大檐帽;陆空军战士夏服上衣为套头式,紧袖口;全军女军人夏服为连衣裙,冬服为列宁服。

陆、海、空军佩带统一制式的“八一”五角星帽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

50式军服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分为不同军种的服装,其中,空军服装样式和陆军基本相同,只是颜色不同;而海军则完全自成体系,与陆、空军完全不同。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变迁扫描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变迁扫描

TOPIC /话题/ 21吉麻良丝:多功能汉麻纺织品让军人更舒适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南方边境战事尤酣。

中国军人长期在野外作战,但长时间的高温湿热天气让人难以忍受,众多军人在“猫耳洞”出现了烂裆、细菌感染等疾病,削弱了战斗力。

军队急需具有抗菌、防潮、吸汗等特性的军用服装,但这一难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

直到2005年,浙江吉麻良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合作,历经十余年的努力,终于开发出了具有吸湿、透气、散热、防霉、抑菌、抗辐射、防紫外线、吸音等多种功能的新型汉麻纤维及面料。

双方在合作期间,成功研发了汉麻纱线,并用于毛巾、短裤、袜子等系列品种。

目前,吉麻良丝研发的汉麻纱线产品已批量生产供应,在后期使用中,经实践证明,吉麻良丝汉麻产品的抑菌除臭、健康舒适、吸湿排汗等天然纤维性能,在军需用品及军装上确实表现出了突出的性能和优异的效果。

德州恒丰:从源头赋予军需纺织品高功能早在2014年初,德州恒丰集团理事单位陵县恒丰纺织就独立开展研制军用服饰特种纱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变迁扫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服是以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时部队穿的国民革命军的服装而改装的,到2007年先后有七个版本的军服。

现行的版本是07式。

建国后,军服从1950年统一军服制式,几经更新换代,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调整。

“五五”式军服“五五”式军衔服装分礼服和常服两类,礼服用料为纯毛华达呢,礼服领边、袖头、裤中缝按不同衔级配有不同饰物。

常服颜色按不同军种区分。

“六五”式军服1965年6月1日取消军衔制后,改装“六五”式军服,全体官兵一律戴解放帽,缀红五角星帽徽和红领章。

样式与“五五”式常服相同。

“七一”式军服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们服饰的变化
2021/4/15
50
• 是俄语(платье)的音译,在俄语中布拉吉就是 连衣裙的意思,但是由于俄罗斯的连衣裙有其特 有的特色,所以中国就直接将这种俄罗斯风格的 连衣裙叫做布拉吉。它一方面具有“进步”的政 治意义,另一方面又能够显示女性的身体,它便 捷、轻盈、活泼、经济,上至中央级的大演员, 下至幼儿园的小女孩,都能穿,爱穿。
2021/4/15
• 又称“西服”、“洋装”。西装是一种“舶来文化”,在中国,人们多 把有翻领和驳头,三个衣兜,衣长在臀围线以下的上衣称作“西服”, 这显然是中国人民对于来自西方的服装的称谓。新中国成立以后,占服 饰主导地位的一直是中山装。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经济的 腾飞,以西装为代表的西方服饰以不可阻挡的国际化趋势又一次涌进中 国,人们不再讨论它是否曾被什么阶级穿用过,不再理会它那说不清的 象征和含义,欲与国际市场接轨的中国人似乎以一种挑战的心理来主动 接受这种并不陌生但又感到新鲜的服饰文化。于是,一股“西装热”席 卷中华大地,中国人对西装表现出比西方人更高的热情,穿西装打领带 渐渐成为一种时尚。
中山装
• 上身左右各有两个带盖子和扣子的口袋 ,下身是西式长裤,由孙中山提倡而得 名。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服饰优点的 基础上形成的,孙中山综合了西式服装 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一种直翻 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定名为中山装 。此后,又出现了青年装、学生装、军 便装等中山装系列。加之毛主席喜欢灰 色的中山装,就将小领改为阔而长的新 型尖领等的毛式服装。这些都成为当时 的主流款式。
2021/4/15
列宁装
• 文革时期的服装,以军装和蓝、黑、灰、黄的单色调为主流。本是男装上衣, 却在当时的中国演变出女装,并成为革命“时装”。它的外观是西服领、双 排扣、双襟中下方均带一个暗斜口袋。穿列宁装、留短发是那时年轻女性的 时髦打扮,看上去既朴素干练又英姿飒爽。所以它具有中西合璧的鲜明特点 ,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

中国服装详细演变历史

中国服装详细演变历史
唐代锦以组织细密、设 精良为特点。
男子衣着
圆领袍衫,文官衣长至 裸
襦、长裙、披帛 或及地。武官衣略短至 下。
袖纱罗衫、长裙、披帛 袖有宽窄之分。 宋代
出现了缂丝衮冕(短于深衣式的冕)。龙尾 家专用纹样。皇帝一龙五爪,亲王一龙四爪,龙型 立侧升降之分。官府配有方心曲领,戴硬帽脑后飘 变为长横翅,女子大体用唐代服饰,多穿配有复杂 样的半臂衫套褙子,但胸不系带,下配白折裙。 宋代三大名锦为苏州宋锦,南京云锦和四川蜀锦。 代壮族的壮锦和瑶、傣等族的棉锦也很著名。
北方各民族多游牧民族,善骑射,常年涉水草,故以衣裤为主,即上身 着褶,下身着裤。史称“裤褶服”。
其服式如汉族长袄,对襟或左衽,腰间系革带,也被汉族军队所用,在裤管处 膝盖下紧紧系扎,史称“缚裤”,方便利落。男 色成 皇家专用色。多穿着宴服的演变团(圆)领袍 衫,领袖襟处略有装饰,左右幵叉,文官衣长, 官略短,平常戴软帽或扎头巾脑后两飘带。女子 要披帛(纱),多穿低胸裙套半臂衫饰飘带,并
15-述弋堆
1S-. ■Z
17*diK
24■l!.=\
于战国。
战国楚简上出现 了“绮”字。尔 后各朝都有织
造,规格和花样
愈益丰富。锦绮,向被视作高级织品,不少朝代对 服用对象作了限制。
春秋战国时期有菱花织锦、深棕地红黄菱纹锦、朱 条间花对龙对凤纹等。
战国曲裾深衣
直裾单衣
出现上衣下裳缝制在一起的袍(深衣:1领下凹,前为三角交领。2两袖平直宽袖口短袖 筒。3长垂袖,袖摆宽大。)纹样以:菱形,方棋 纹,几何,草龙草凤纹为主,礼服用色以:青, 赤,黄,白,黑为正色(象征高贵)。平民服装 以浅色系为间色。秦以玄(黑)色为主正色,并 制做了冕(政物礼服)。
原始社会服饰起源

解放前中国陆军军服

解放前中国陆军军服

解放前中国陆军军服国民党军衔的三次变革-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衔的三次变革-抗日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军服制式1939年中国国民党空军中尉1942年中国国民党陆军上校1945年八路军,后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游击队员1945年中国国民党陆军二等兵戴便帽的国军战车兵(因战车兵最早隶属于交通兵,所以早期的战车兵领章的兵种色为交通兵的黑色)戴德制钢盔的国民革命军战车兵,因其早期隶属交通兵,领章为黑色。

第十八集团军臂章国军德械师骑兵部队军官国军陆军一级上将呢料军服国军棉被套在干粮袋外面,然后背在肩上的行军装国军普通骑兵部队士兵国军中央军冲锋枪枪手国军中央军毛瑟手枪枪手,为防止手枪套晃动,枪手在着装时一般先背负枪套,再挂上弹包组。

国民革命军德式步兵师单兵装备国民革命军普通部队的步兵标准装具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步兵师工兵冬装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步兵师炮兵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步兵师卫生兵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步兵师宪兵的冬装北伐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服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服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服国民革命军中央军单兵手持上刺刀的中正式步枪,后背大刀片国民革命军中央军单兵手持手榴弹束国民革命军中央军轻机枪射手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手持驳壳枪的士兵冬装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战车兵少尉,头戴德国早期装甲兵的防撞头盔,配有毛瑟“二十响”手枪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军服北洋军阀时期中国军服七七事变中国军服抗日战争初期1938-1939年中国军服抗日战争中期1939-1940年中国军服缅甸战场1943-1945年中国军服(中国远征军)中缅战场1943-1945年中国军服(中国远征军)抗日战争末期1943-1945年中国军服解放战争末期1946-1949中国军服解放战争末期1946-1949中国军服中国驻印远征军司令部臂章驻印远征军P37个人装备组驻印远征军配备P37个人装备组、MK3通用弹袋、M1冲锋枪、美式5扣橄榄绿高领毛衣驻印远征军配美式步枪及弹包组驻印远征军夏常服全装驻印远征军着美式M41夹克。

新中国历次阅兵衣着军装一览剖析

新中国历次阅兵衣着军装一览剖析
新中国历次阅兵 衣着军装一揽
1949年:全军无统一服装 1949年10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方阵通过天安门广场。
此次阅兵规定:“阅兵典礼一律着夏季服装”。因为全军没有
统一的服装,受阅的陆军部队全部穿黄绿色军装,头戴钢盔,帽 徽为“八一”红五星,左侧胸前佩戴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 样的长方形胸章。
பைடு நூலகம்
1999年:“世纪大阅兵”完整展现87式军服 1999年阅兵中行进的解放军仪仗
1999年10月1日举行的国庆50周年阅兵被称为“世纪大阅兵”, 也是1988年人民解放军实行新的军衔制后的第一次阅兵。本次阅 兵,87式军服以完整的系列展现在世人面前。
此前,解放军的军服没有作训服体系,常服同时也是作战服。 而87式军服经过不断发展,其体系里出现了作训服、体能训练服, 弥补了该项空白。
1956首次授衔后身着55式军服受阅 图为身着新式军装的坦克学校军官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
1955年国庆阅兵是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后的首次阅兵。受阅 部队指战员身穿55式军服,佩戴肩章、领章,军容严整地通过天 安门广场。
55式军服设置了礼服、常服、工作服3个系列,军官佩戴军衔 肩章、兵种勤务符号领章和帽徽;士兵佩戴帽徽和军衔领章;男 军官夏季戴大檐帽,女军官戴无檐帽,陆、空军士兵戴船形帽。
2009年:07式军服惊艳世界
本次阅兵式上,身穿07式军服的徒步方队透露出新时代的气息, 让人们过目不忘。进入新世纪,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观 也得到了很大提升,07式军服的诞生让解放军变得更加“时髦”, 跟上了时代步伐。
07式军服的系列、制式、样式、颜色、面料和服饰标志等方面, 都经过了反复研究论证,2007年正式配发部队。07式军服共有礼 服、常服、作训服、标志服饰四大类644个品种。

新中国60年服装变化

新中国60年服装变化

四、喇叭裤 80年代:色彩缤纷的时代。中 国服饰发展的春天与中国人时尚观 念的复苏开始于中国推行改革开放 政策的1978年。人们看到大喇叭 裤、蝙蝠衫。还有健美裤和连衣裙。 喇叭裤成为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 谁要是穿一条喇叭裤在街上走的话, 那就和现在裸奔的效应一样。80年 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人们的思想慢慢变得开放,喇叭裤 也被大众所接受,在社会青年中普 遍流行,成为风行一时的裤型。现 在看来,喇叭裤无疑是一种时代的标 志。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服饰!
三、红卫兵装 进入60年代,不爱红装爱武装,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因 素影响,服饰进入了制服时期。60年代人人爱“武装”无论 大人小孩,几乎人人都有一套红卫兵装。鲜艳夺目与这个时 代格格不入,人人都湮没在黑、深蓝、军装黄和白色的服装 之中。最时尚的装束莫过于穿一身不带领章帽徽的草绿旧军 装,扎上棕色武装带,胸前佩戴毛泽东像章,胸前斜挎草绿 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着红卫兵袖章,脚蹬一双草绿色解 放鞋。
七、文化衫(老头衫) 最早流行于八十年代末九 十年代初期的服装流 行词儿,圆领T恤衫兴起热潮。 又叫“圆领衫”、“老头衫”。 曾因加上些文字和图案,,并 有“文化衫”之名。因其简单、 方便、价廉、又有个性图案和 文字,有浓郁的休闲意味而受 到广泛喜爱。以至于后来由 “文化衫”演变成为“广告 衫”,体现着出社会的进步。
二、中山装(干部服) 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就流传着“新三年,旧 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穿戴佳话。中山装、军服是他 们的首选。这样的装束实际上就是老解放区干部的打扮: 洗得发白的灰色四兜棉布中山装,因为中山装是革命先驱 孙中山亲自设计的,其象征意义更为深刻,此后,它就成 为中国大多数男子喜欢的服装。
• 列宁装 • 中山装(干部服) • 红卫兵装 • 喇叭裤 • 牛仔裤 • 西装 • 文化衫(老头衫) • 唐装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军装,宋军服真帅,清军服好丑!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军装,宋军服真帅,清军服好丑!

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军装,宋军服真帅,清军服好丑!我国的封建期间有2000多年之久,其间⼤⼀统的王朝有元、秦、汉、唐、宋、明、清这七个,咱们要说的即是各个朝代的戎⾏的服装,都各有千秋。

秦朝的军服是⿊漆漆的⼀⽚,这是由于秦始皇对阴阳五⾏之说⼗分信任,他以为周朝的图腾代表的是⽕,⽽⿊⾊主⽔,这么就灭掉周⼈的⽕。

⼤汉的军服则与刘邦斩⼤蛇的故事有关。

刘邦依托⾃个为⾚帝⼦的转世,所以说汉朝戎⾏的军服为⾚⾊。

唐朝沿袭府兵准则,即“将帅⽤袍,军⼠⽤袄”。

并且要在将帅袍上绣“虎狮”,这是为了显⽰军⼠的威猛。

唐代有13种之多的盔甲⽅式,甲⽚有锁⼦、细鳞、⼭⽂等⽅式,有⽪⾰、⾦属和绢等原料。

在技术和款式上,都表现了军服的前进。

宋朝虽是重⽂轻武的朝代,可是宋朝重装步卒是所有⼈都要供认的我国古代防护最佳的步卒。

就分量上⽽⾔,宋朝的步卒盔甲也是⽆可代替的,可以说是历史上最重的盔甲。

据宋绍兴四年(1134)年的规则中,步卒盔甲要有1825枚甲叶,总分量达到了29KG。

这是为了添加盔甲的防护才能。

不⼀样的军种的盔甲分量也是不⼀样的,⽐如说蛇⽭⼿的盔甲分量为32-35KG,⼸箭⼿盔甲则为28-33KG,⽽弩射⼿的盔甲则是22-27KG。

⽽元朝的军服则满满的都是游牧民族的风情,并且元朝廷为了赢得汉⼈的⼼,在军服上选⽤许多汉⼈元素。

我最喜欢的是明朝的军服,明朝的军服以⾚⾊为主⾊彩,以紫、青、黄、⽩等为配⾊。

在《明史·舆服志》记载中,戎服因“武事尚威烈,故⾊纯⽤⾚”,可是别的⾊作为配⾊。

朱元璋于1368年树⽴⼤明王朝,在应天府定都。

明军的服饰格外有特征,它不只是局限于⾚⾊,⾊彩缤纷。

到了明朝末年,缎布、绵甲都⽤于制作军服,其间有黄罩甲、青⽩甲、青布甲等等。

更是有五颜六⾊的盔、⼱,明朝的戎⾏在承受审阅时,可谓是⼗分壮丽。

清朝的军服简直是丑到了极致,其实是脑袋后边的辫⼦拉底军服的颜值,那个辫⼦怎样看怎样别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战爆发后, 抗战爆发后,红军改编 为八路军、新四军, 为八路军、新四军,服 装、标志基本与国民党 军队相同。八路军、 军队相同。八路军、新 四军都佩戴“青天白日” 四军都佩戴“青天白日” 帽徽, 帽徽,但臂章上却清楚 地标明了自己的身份。 地标明了自己的身份。 八路军佩戴“八路” 八路军佩戴“八路”长 方形臂章, 方形臂章,新四军佩戴 新四军” N4A”的 “新四军”或“N4A 的 臂章。 臂章。八路军的军服颜 色多为土黄色, 色多为土黄色,新四军 多为灰色。 多为灰色。
迎领紧跟着世界军事挑战, 迎领紧跟着世界军事挑战, 时刻准备着反击台独图谋, 时刻准备着反击台独图谋, 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 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 胜利之师, 胜利之师, 巍然屹立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 巍然屹立在辽阔的祖国大地上
中国解放军军装演变
20100பைடு நூலகம்1328 闫俊东 2010061425 赵洪风
最初的区别 中国共产党 军队与国民 党军队的标 志之一就是 红领巾
在同年的秋收起 义中,起义队伍 大部分由农民自 卫军、工农义勇 队组成,穿着各 式服装,但都佩 戴着红布袖章。
土地革命时期, 土地革命时期, 灰布装和八角帽 成为红军的象征
1948年12月,军委后勤部召开全 军后勤会议,将军服颜色确定为黄 绿,材料为棉平补;标志符号由臂 章改为胸前佩戴“中国人民解放军” 黑字白底红边的布胸章;帽子改为 圆形短檐帽(即“解放帽”),佩戴 “八一”红五星金属帽徽。这是军 队历史上的第一次统一服装样式和 色彩,1949年10月参加开国典礼阅 兵式的部队,穿的就是这种军服。
65式“三片红”,街上流行绿军 式 三片红” 装。
87式军服的夏常服改成了西服领, 穿衬衣系领带。封闭了数十年的领 口终于打开了,它的背后是国家和 军队全新的开放意识。
07式军服将中国军人 07式军服将中国军人 面向21 21世纪的自信展 面向21世纪的自信展 现在世界的面前。 现在世界的面前。而 与新军服完美搭配、 与新军服完美搭配、 标识鲜明, 标识鲜明,彰显军人 荣誉和身份的服饰系 工艺精湛、 列,工艺精湛、系列 配套、缀钉方便, 配套、缀钉方便,顺 应了国际军服潮流, 应了国际军服潮流, 同时又注入了中华民 族和人民军队的特色 元素, 元素,突出了整洁而 端庄的军人仪表。 端庄的军人仪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