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军服演变

合集下载

大清国海军制服

大清国海军制服

大清国海军制服大清国海军制服(初)旧式水师船上穿著旧式军服的水手, 襟前已经可见祥云的图案, 注意头上戴的超大帽簷草帽.福建水师旗舰"扬武"号上官兵操练. 其所著军服是所谓"号衣", 在胸前后白色圈内书写舰名, "扬武"的号衣写的是"扬武轮船".可见官兵头上缠著头巾据说是来自淮军的装束.作家冰心父亲谢葆璋的照片, 穿著大清旧式水师制服, 穿朝靴跨洋刀, 根据他的袖章显示是副参领(等於中校)官阶.北洋舰队美籍教席马吉芬在中日大东沟海战负伤后穿著破碎制服的照片, 可见大清旧式水师制服的式样, 不过他穿著皮鞋而不是朝靴, 根据他的袖章显示是副参领(等於中校)官阶. 马吉芬战后返回美国, 因心理创伤严重而自杀.「海圻」舰接舰官兵, 后排中为萨镇冰, 当时仍穿著旧式军服: 小帽, 有祥云图案的对襟衫, 朝靴等. 军阶显示萨镇冰是金龙加三金槓的正参领(等於上校)管带(舰长), 其左右皆为金龙加二金槓的副参领(等於中校)帮带(副长)与大管轮(轮机长).清廷派往日本接收「楚」字号舰的军官与日本造船厂方代表的合影, 这六人应为六舰预定的管带: 何广成, 马熉鈺,朱声冈,方佑生,吴振南与王光熊. 他们穿著旧式海军军服, 金龙加二金槓袖章显示是副参领(等於中校)官阶的管带(舰长), 戴暖帽, 跨洋刀, 中间与左边二人穿著皮质马靴而非像最右边的穿著传统布质朝靴.萨镇冰身著海军副督统(等同中将)旧式军服出任筹办海军大臣时的摄影, 冬帽顶戴与胸前的祥云纹仍如旧制. 注意袖章的双龙纹等同英国海军的卷绳圈, 都是袖章的第一圈; 海军部成立后则完全依照英国制服样式改为卷绳圈; 民国后又改为独立的嘉禾圈与第一圈脱离. 大清国海军制服(末)左起第三人穿海军正督统(海军上将)军服跨洋刀者为满清贵冑贝勒载旬, 右第一人穿海军副督统(海军中将)礼服未佩刀者为谭学衡. 此时的海军礼服已依照英国样式为卷绳圈与第一道金条合併, 可与民国后嘉禾圈独立的型式比较.作家冰心父亲谢葆璋穿著大清新式海军礼服的照片, 阶级袖章依照英国样式为卷绳圈与第一道金条合併, 四条金槓显示是正参领(等於上校)官阶, 可与前图穿著大清旧式水师制服做比较.清末海军军官穿著白甲服配洋刀参加国际活动的照片, 制服已经与国际接轨, 但后脑勺的辫子仍在.清末海军后补军官在舰上主炮后方留影, 由方型领章可以瞭解他的身份. 后补军官是英国海军制度, 这套制服也是清末海军部英国海军引进的式样.912年"海圻"舰访美, 率队的提督程璧光在纽约拜访市政府与市长合影.可见其海军协督统(等同少将)礼服依照英国样式为卷绳圈与第一道金条合併, 可与民国后嘉禾圈独立的型式比较.1912年"海圻"舰访美, 舰上官兵组成仪仗队去格兰特总统坟墓献花时所摄, 可见服装已经完全与国际接轨了. 无簷帽绑一圈黑色带子上书"大清海圻快船", "快船"就是巡洋舰的意思. 根据英国海军传统, 水兵无簷帽或草帽上是要书写舰名的, 就像从前中国水师的号衣一样, 在调动时那一条黑带是可以抽换的. 中国海军在抗战后大概觉得太麻烦了, 就统一改成"中华民国海军"了.注意披肩上的三条白线, 据说拥有巡洋舰以上舰种的海军制服披肩上才能有三条线, 但这也不一定, 像日本海军始终只有一条. 中国海军在民国后不知何时由三条变成两条, 直到今天台湾海军水兵制服还是只有两条, 但中共海军竟变成全世界唯一的四条, 在比例上看起来就很不协调.注意水兵腰带上的扣环, 原来从前的"S"腰带真的是有"S"型扣环的. 后来使用美军的装备虽然保留"S腰带"之名, 但实际上已经看不出那裡与"S"有关了.「海圻」舰官兵组成的仪仗队在纽约游行. 注意其帆布绑腿, 这是海军的传统, 只不过一般都是白色; 略带尖头的皮鞋取带了旧式的布质朝靴. 注意披肩下的黑色领结分开两尾型式与英国皇家海军类似, 但民国后演变为方结, 到80年代台湾海军仿美国海军成为较细条的两尾完全分开. 水手服内的白色滚蓝边恤衫一直到今天台湾海军还保留. 大陆说海魂衫(蓝白条纹)是全世界海军的传统这是不确的, 英国皇家海军就没有穿海魂衫的传统. 海魂衫遗实是1949年后引进自苏联, 在此之前中国海军的水兵制服亦从未出现过海魂衫.。

涨知识:解放军军服经历15次变迁发展史,一定有你的记忆

涨知识:解放军军服经历15次变迁发展史,一定有你的记忆

涨知识:解放军军服经历15次变迁发展史,一定有你的记忆新中国成立后,军队制服进行了多次变迁,军服款式从简到繁,军服材料从低端到高级,军服功能从单一到完备,军服改革受诸多因素的影响,首要因素就是国家经济实力的整体发展水平,建国以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给军服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是军队作战思想与军服设计观念的进步;第三是中国外交发展尤其是军事交流的程度推动了军服改革;第四个因素是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军队军服历经国民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与解放战争时期三大历史阶段。

由于环境所限,绝大部分军服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

1949年1月,在解放战争后期新中国成立之前,军委后勤部开始着手制作统一全军军服款式。

新中国从成立到现在前后进行了15 次军服改革调整,按时间分分别是50式、55式、58式、62式、65式、71式、74式、78式、85式、87式、97式、99式、04式、05式和07式,其中成体系换发的军服有50 式、55 式、65 式、85式、87式以及07式。

下面以时间为轴线,对不同时期的军服变迁进行介绍、分析。

50式军服——首次统一军服制式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开始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很快由单一军种发展为陆、海、空三大军种。

中央军委于1950年1月4日批准实行新的军服样式,这是我军第一次统一装备、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制式军服,开创我军拥有军种服装的历史,简称“50式”军服。

款式分为干部、战士、男、女4 种。

在单衣标准方面,干部是开襟式,战士是套头式,女兵为连衣裙,男女均戴大檐帽。

55式军服——第一套军衔服装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全军从当年10月1日开始,着新式军衔服装——“五五”式军服。

这是我军军服史上一次较大的改革,首次突破了我军单一制式军服的历史,军衔服分为礼服和常服两类,军衔和勤务识别标志也比较系统,使我军军容仪表有了较大的改善。

55 式军服分常服、礼服两种,所有人员配发常服,校级以上军官加配礼服。

07式军服系列设置及其品种

07式军服系列设置及其品种

07式军服系列设置及其品种(记者王东明、程云杰)07式军服分为礼服、常服、作训服和标志服饰4个系列。

从55式到87、97式军服,都有工作服系列。

07式军服是否取消了工作服?总后勤部军需物资油料部被装局局长李俊锁3日向记者解释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作服已经成为一些特种岗位的重要防护手段,与作训紧密相关。

07式军服将工作服合并到作训服系列,更为科学地称为专用防护服。

考虑到专用防护服专业性强,这次换装并未涉及,但也正在逐步研制,将陆续装备部队。

07式军服礼服系列分为军官礼服和“两团一队”礼服(仪仗队、军乐团礼宾服和文工团演出服)两类,在重大节日、庆典、集会等礼仪场合穿着。

军官礼服包括礼服大檐帽(卷檐帽)、礼服、礼服衬衣、礼服皮鞋等品种,“两团一队”礼服,包括大檐帽(卷檐帽)、夏礼服、冬礼服、礼服大衣、礼服皮鞋(靴)等品种。

常服系列分为春秋常服、夏常服、冬常服3类,在日常工作、学习和节假日穿着。

春秋常服包括大檐帽(卷檐帽)、春秋常服、衬衣、袜子、皮鞋等品种,其中,海军有两套不同颜色、样式的春秋常服。

夏常服包括贝雷帽、长(短)袖夏常服上衣、夏常服裤(裙)等品种,冬常服包括冬帽、冬常服、毛衣裤、内衣裤、常服大衣、常服手套等品种。

作训服系列包括作训帽、夏作训服、冬作训服、作训大衣、作战靴等品种,在部队作战训练和工作执勤时穿着。

标志服饰系列包括帽徽、领花、军衔标志、胸标、姓名牌、级别资历章、国防服役章、臂章、绶带,以及领带、领带夹、外腰带、内腰带等品种,与不同种类军服搭配使用。

(记者胥金章、王东明、白瑞雪)“丰富多样、寓意深刻的各类标志服饰是07式军服的一大亮点。

”负责07式军服标志服饰设计的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徐新和3日介绍说,佩戴标志服饰几乎是世界各国军队的通行做法,主要作用在于体现军人荣誉、增强识别功能、强化军服美感。

二战时期各国军服欣赏

二战时期各国军服欣赏

二战时期各国军服欣赏二战时期各国军服欣赏Lieutenant in the Royal Australian Navy澳大利亚皇家海军上尉[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Captain, 2/24th Bn. 9th Division AIF澳大利亚武装部队第九区上尉RAAF Flight Lieutenant(DSO & bar, DFC in service dress tunic and forage cap )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上尉[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RAAF Flight Lieutenant (in Tropical Uniform and Slouch Hat)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上尉RAAF Flight Lieutenant (in BDU jacket and visor cap)澳大利亚皇家空军上尉[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Captain in British SAS, (DSO MC GM MM)英国空军特别部队上尉Captain, Lancashire Fusiliers兰开夏(英国西北部的州)步枪团上尉[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Flight Lieutenant in the Royal Air Force英国皇家空军上尉Captain British Parachute Regiment (ready for a night mission behind enemy lines. )英国伞兵团上尉[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Captain British 9th Battalion 6th Airborne Division, (Denison smock & beret)英国第六空降区第九营上尉Captain, The Calgary Highlanders: Canada加拿大上尉,卡尔加里(加拿大西南不城市)高地[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Sergeant, Royal Canadian Mounted Police (with WW2 military service)加拿大皇家骑警,军士Captaine, French Foreign Legion[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 法国外国志愿军上尉French Air Force Captaine(The Armée de l’Air)法国空军上尉[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Captain, Royal New Zealand Artillery (anti-tank), NZEF, 1943 新西兰皇家炮兵上尉Captain, Long Range Desert Group (LRDG) ("The Bearded Brigands")沙漠远程奔袭队上尉[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Kapitan Free Polish Infantry(khaki beret)自由波兰步兵团上尉(黄色贝雷帽)瞎翻译的[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Kapitan Free Polish Armour(in "rogatywka" cap)自由波兰装甲部队上尉Kapitan, Polish 303 Squadron (RAF)[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 波兰303空军上尉(RAF也是皇家的?)Captain US Army, 3rd Army(in "Eisenhower" jacket)美国第三陆军上尉[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Captain U.S. Third Army(wearing "pinks & greens")美国第三陆军上尉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 (Winter Green Uniform)美国海军陆战队Captain, United States Marine Corps ("Dress Blues" uniform)美国海军陆战队[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Captain in the US Army Air Force美国空军上尉Captain USAAF, A2 dress (8th Army Air Force)美国第八空军上尉[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Lieutenant (Pilot) US Navy美国海军上尉(领航员)Captain, US Army 82nd Airborne美国第82空降师上尉[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Captain US 101st Airborne, wearing M42 Jump Jacket 美国第101空降师上尉Captain, U.S. Army 101st Airborne Division (garrison cap)[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美国第101空降师上尉Captain 101st Airborne Bastogne (white helmet cover)美国第101空降师上尉[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 Captain 101st Airborne(Bastogne - Regimental HQ)美国第101空降师上尉Captain US Army(M43 Field Jacket)[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 美国陆军上尉Captain USMC(in Combat Gear with B.A.R)美国海军陆战队上尉[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 Captain USMC(HBT Fatigues)美国海军陆战队Captain, 2nd Armored "Hell On Wheels" Division, (U.S. II Corps)[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美国第二装甲师上尉Captain, AVG "Flying Tigers"(in leather flight jacket)美国飞虎队上尉[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 Captain AVG "Flying Tigers"(wearing Chinese Air Force insignia)美国飞虎队上尉Kapitan in the Red Army (USSR)苏联红军上尉[ 转自铁血社区 h t tp://b bs.ti e xu e.n e t/]Kapitan Red Army(wearing "Telogreika" jacket & M40 helmet)苏联红军上尉。

伟大的第三帝国集锦2

伟大的第三帝国集锦2

党卫队头子Heinrich Himmler 的军服党卫队(非武装)黑色制服武装党卫队军官制服,少校军衔Adolf Hitler的制服冲锋队制服国防军将级大衣国防军少将制服党卫军坦克兵制服,44式沼泽迷彩,胸前挂一级铁十字勋章,银制坦克突击章党卫军坦克兵常备制服飞行员制服伞降猎兵大衣海军(海面舰艇)水兵礼服海军(海面舰艇)水兵制服非洲军团制服国防军制服1942浅绿非洲军团,戴褐色船型帽希特勒青年团制服意大利党卫军制服海军军官制服武装党卫军军官大衣空军军官大衣U艇舰长制服(在从海底出击中令人印象深刻)空军将级军服党卫军44式掷弹兵迷彩外衣党卫军装甲兵皮质外衣标准36型陆军野战服,上衣灰绿、裤子铁灰色,黑色中长靴(士兵用)。

携带短望远镜,毛瑟98K步枪及黑皮弹盒(褐色为一战式样或波兰特许制造),后来军士多装备MP40冲锋枪。

6。

40型钢盔(35型钢盔的简化廉价品,1940年3月26日制式化。

军衔标志同1。

胸前的皮包内装有无袖斗篷(雨衣)。

陆军士兵通用的皮带扣,上写“COTTMITUNS”(与上帝同在)。

陆军炮兵上尉,标准36型军官用野战服(领子尖长),兵种色正红。

勋章:左胸衣袋上方依次为(读者视角)左-二级铁十字勋章、中-41~42年东线冬季战章、右-罗马尼亚战功章。

左胸衣袋为:上-一级铁十字勋章、中-金质战伤勋章、下-金质突击章。

右胸衣袋为:金质德意志十字勋章。

第2纽扣佩有2级功勋十字章的勋标。

领口佩有:骑士勋章。

戴36型军官大檐帽。

勋章的解释:1)战伤勋章:分黑、银、金3级,以受伤次数或伤情而定。

金质表示5次以上负伤或1次重伤。

1943年起发给空袭中受伤的平民(银),战争末期发给所有军人及警察。

2)突击章:授予在1天内突击3次以上的军人,1943年6月22日开始在最下方的方格内写有突击次数。

亦分黑、银、金3级,照片里的突击次数应超过90次。

3)德意志十字勋章:分金、银、钻石3级。

银质授予已获得1、2级功勋十字章的优秀指挥官。

乘风破浪的中国海军(三)海军军服

乘风破浪的中国海军(三)海军军服

探索海世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博物馆 王爱甡海军军服的发展历程乘风破浪的1949年4月23日,人民海军的第一支部队——华东军区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诞生。

这是人民海军第一次以独立军种的姿态出现在了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序列中,而其军人也陆续脱下了原本的解放军陆军军服或国民党海军军服,换上了属于人民海军的制式服装。

中国海军(三) ◎由陆军调任至海军青岛基地的马忠全将军,身着“49”式陆军干部夏服,胸前佩戴海军英模奖章人民海军“49”式军服“49”式军服是人民海军史上第一款制式服装,使用时间极短,只是一款过渡性军服。

“49”式军服是大檐帽与中山装式上衣西裤相搭配。

大檐帽配有白色和藏青色可替换帽罩,帽罩有白色牙线,帽墙外围黑色丝带,帽檐使用真皮,帽徽为水滴形。

帽徽首次采用了红色五角星及铁锚图案,该图案元素后续成了人民海军军徽的传统。

上衣为标准的九扣四贴袋的中山装式,颜色为藏青色并使用铜鎏金纽扣,左胸同陆军一样佩戴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长方形布标。

33人民海军“50”式军服1950年1月4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配发新式军服及配饰,即“50”式军服。

解放军第一次在全军范围内按军种统一军服样式,且已经具备常服、礼服和工作服雏形。

海军干部戴大檐帽,大檐帽制式与之前的相同。

海军战士戴水兵帽,水兵帽帽墙外围黑色丝带,前面正中印有金色的“中国人民海军”字样,后有两条飘带。

海军干部常服上衣为立翻领,单排五粒铜鎏金扣,胸口两个挖袋,有袋盖,缀暗扣,上衣后背结构为刀背,裤子为西式裤。

海军战士常服为套头式水兵服,蓝白道护胸,披肩和袖头有三条白道。

海军干部、战士夏服为上白下藏蓝色(女裙服为全藏蓝色),冬服为藏蓝色。

女军人夏服为连衣裙,立翻领,套头式,四粒扣,胸口两个挖袋,紧袖口,配布腰带及短裤;冬服上衣为小翻领,双排十粒扣,西式裤,裤腰旁开口。

海军干部、战士冬季均配棉帽或皮帽,使用真皮或赛璐珞帽檐;帽徽与大檐帽相同。

人民海军军服发展史

人民海军军服发展史

人民海军军服发展史50式海军军服1953年,毛主席与身着50式海军舰艇部队冬季呢服的“洛阳”舰官兵交谈1950年8月以后的50式海军军服帽徽1950年5月1日,我军换发了历史上第一套全军统一制式、统一标准的军服,简称50式军服,这也是军队历史上第一次分级别、分军种、分用途装备的军服。

它设置有夏服、冬服等,并首次装备大檐帽。

官兵在夏服、冬服上衣左胸统一佩戴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字样的胸标;各式军帽均佩戴帽徽,式样为在镶有金黄色边的红五角星正中嵌金黄色“八一”字样。

海军夏服:干部上衣为立翻领,单排5粒扣,4个挖袋、有袋盖,西式裤;战士为水兵服,套头式,披肩领,蓝色护胸有3条白道,西式裤,裤腰两旁开口;女军人为连衣裙、短裤;干部和女军人戴大檐帽,战士戴无檐水兵帽,水兵帽墙外围纱带,前面正中印有"中国人民海军"字样。

海军冬服:干部和陆勤战士服装式样与干部夏服相同,海勤战士服式样与水兵夏服相同,女式军服上衣为小翻领,双排10粒扣,紧袖口,西式裤,裤腰旁开口;配棉帽或皮帽。

海军军服颜色:夏服为上白下藏蓝色(女裙服为全藏蓝色),冬服为藏蓝色。

海勤干部、战士配发礼服,式样与各自夏服相同,全白色,用料为细帆布。

海军帽徽和胸章:帽徽的式样与“八一”军徽相同。

即镶有金黄色边的红五角星,正中嵌金黄色"八一"两字(1951年后,海军帽徽与海军军徽样式相同,即以“八一”军徽为主体,藏蓝色底衬以银灰色铁锚)。

胸章为长方形、白布底、四周有红色线条框,正面印有"中国人民解放军"黑色字样,背面印有供填写单位、职务、姓名、编号的栏目。

注:1950年8月中央军委批准海军营以上干部、海军舰艇部队及海校学员着呢服。

改善了部分军人的军容仪表。

从左至右依次为:海军舰艇军士、兵大衣/海军尉官常服/海军校官大衣/海军舰艇尉官礼服/海军舰艇军士、兵礼服/海军将官夏常服/海军女尉官夏常服彭德怀为毛主席讲解55式军服55式海军军服帽徽1953年初中央军委决定55式服装的改革工作由中央军委贺龙副主席主管,具体负责这项工作的是当时任总后勤部副部长的洪学智,以后增加了副总参谋长张爱萍。

中国军服百年发展史(下)

中国军服百年发展史(下)

“85式军服”的常服分为三款,“⼠兵和⼠官”使⽤上图第⼀款;“校尉等衔级军官”使⽤上图第⼆款;在前⽂中曾提到过的“85式军服材料层级划分”也被87式所继承,87式使⽤的“将官款材质”为“纯⽑凡尔丁除此之外,“87式常服”还有“肩章的制式区别”,不同衔级的底板有不同的特征。

其“军官、将官款标志的“五束宝剑光芒”象征着陆军,“海锚”象征着海军,“飞翅”象征着空军,( )代表着专业技术军官,在“礼服”⽅⾯的设计,整体是以“常服为基底”设计的,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常服的“去作战功能化“红⾊的⽛线”代表“陆军”,“⽩⾊的⽛线”代表“海军”,“蓝⾊的⽛线”代表“空军”。

军服“内搭的衬衫”也被作为⼀种“制式服装”安装了肩章,不过这种肩章“与外部不同”,其被称为这种形式的肩章更加“简约”,以相近军服颜⾊的“纯⾊为底板”,上⾯“镶嵌的军衔条纹”也以更加简洁的⽅式表达。

其他部分的设计则与普通衬衫相近。

颜⾊为⼀个“浅绿⾊”,有两个“五个上贴型⼝袋”,五个⾦属型纽扣,前系“墨绿⾊领带”(⼥款为玫瑰红“97式军服”“97式军服”则是87式的⼀个“衍⽣系列”,其在87式军服“功能三分”的基础上⼜进⾏了⼀次细化。

将“⼯作服”“防⽔”“防化”这整个“97式军服系列”后来被⼤量装备于“⾹港部队”“澳门部队”。

我们观察“97式军服”的整体可以发现,97式⾝上“87式军服的影⼦”还有很多。

像“西服双排扣开领式结构”、袖⼝的“红⾊军种⽛线”、同款“⼤檐帽”、“肩章领花”此类完全相同。

不同的地⽅在于增加了“绶带”“胸挂姓名牌”和“盾型右臂章”的设计。

“姓名牌”的增加,提供了⼀些礼服的“实⽤性”。

⽽“绶带”增加了⼀些礼服的“庄严感和华丽感”,使礼服的整体更加完善了(绶带在87式礼服上是没有的,在87式仪仗队上有,两者不是同个类⽬。

)这种97式军服的“常服”分为四季款四种,春秋为“西服式”和“夹克式”两种。

西服配置“将官和军官”,“夹克式”配置“⼠兵和⼠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军军服演变1949年5月穿着陆军制服往海军报到的原解放军陆军官兵,背景是南京原国民党海军部大门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阅兵大典中的人民海军方队,虽然才建军几个月,官兵已经有不同于国民党海军式样的军服了。

1950年解放军三军的军官与士兵服装, 与之后的全盘苏化仍有所不同.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民国政府首府南京,同日,在距离南京几百千米外的泰州白马庙乡,华东军区海军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序列中首次有了海军单位,这一天后来被确定为人民解放军海军的诞生日。

当时人民解放军建设海军的技术基础主要是民国海军起义的舰只和人员,因为分散在各地,而且舰只状况优劣不一,整个建军工作头绪纷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1950年1月15日,12兵团兼湖南军区司令肖劲光被正式任命为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员,经过近3个月的筹备,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司令部领导机关于4月14日成立。

作为一国海军对外重要形象展示的军服,在海军领导机关成立后随即引起重视,此前人民解放军海军并无统一的军服,起义的民国海军官兵大部分仍然身着旧海军军服,只不过将原民国海军的各种符号标志都予以了摘除。

1950年7月,海军领导机构正式制定出统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制式军服,人民共和国海军的军服传统由此开始。

新制定的这套军服,习惯根据制定的年代称为50式军服,主要分为干部服和战土服两类。

服装样式实际与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参阅海军官兵身着的制服基本相同,目前尚无法确定二者间是否具有某种联系。

解放军的军服在1954年后全盘模仿苏联包括海军的制服,图为中共第一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大将和周恩来总理校阅海军舰艇, 萧劲光所穿的白色制服和西方传统的"白甲"制服不同,因为他穿的是翻领辍领章中山装,而传统白甲服则是立领而不辍领章的. 因为萧劲光是中共空前绝后唯一的海军大将,所以这套制服就很希罕了!1955年10月1日,是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建国庆典的日子,也是人民共和国海军军服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

经国务院第18次会议批准,人民解放军继50式以后的一套全新的军服在这一年的国庆日正式推行。

根据颁行的时间,这套军服被简称为55式军服。

55式军服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53年,鉴于军内外、社会各界就50式军服提出的各种意见,以及人民解放军即将实行军衔制的形势所趋,当年年初,中央军委作出了设计换用新式军服的决策,由总后勤部具体实施,中央军委副主席贺龙分管新军服工作,总后勤部副部长洪学智、副总参谋长张爱萍负责具体落实。

55式军服从设计一开始,就着重强调了服装正规化等要求,主要以当时的苏联军服为模本,参考中国各时期军服和世界各主要国家军服,同时要求体现一定程度的民族特色,无论是服装种类的丰富程度,还是美观程度,都不可同日而语。

55式海军的军官服包括礼服、常服两类,其中礼服按照军官的军衔不同有所区别。

根据当年实施的军衔制度,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军官军衔分为将官(大将、上将、中将、少将)、校官(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尉官(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三级,另有准尉的设置。

军官的礼服也随之分为将官、校官、尉官三类。

文革时海军军服1966年,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八届十一中全会相继通过了“五一六通知”和“关于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决定”2个重要文件,标志着历时10年、席卷全国的政治运动—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

与这一政治运动几乎同步,在早已经越聚越浓的极左政治空气中,中国海军的制服也发生了特殊变化。

旨在体现官兵一致的无产阶级革命传统,1965年5月2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做出决定,取消人民解放军的军衔制度,自55式军服开始逐渐成熟、完善的各种军衔徽记设计退出历史舞台。

与之相配套,5月24日,国务院即公布了一套全新的军服制度,并通知于当年的6月1日正式施行。

按照人民解放军军服的命名传统,这套诞生于1965年的军服规范,称为65式军服。

与陆、空军制度的变化相比,人民解放军海军65式军服较55式军服的变化最大,可谓面目全新,完全清除了苏式海军服装传统的影响,干部、战土服都改成了人民军队传统的中山装、解放帽样式(女军人的军服采用西装领口上衣,无檐圆形软军帽),与65式陆、空军制服相同,而且不再有礼服、常服等服装种类,只有单一的一种制服,显出了极为朴素的风格。

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制服整体颜色为蓝灰色,以区别服装裁剪样式完全相同的陆、空军制服。

军帽统一是解放帽,帽徽改用三军统一的红五星徽,材料为铝制烤漆,这种帽徽诞生于江西苏区工农红军时代。

军服采用工农红军时就曾使用过的中山装式样,棉布面料,前襟钉5颗棕褐色胶木钮扣,服装上不再有任何军衔符号、徽记,只是在衣领上装饰了红色领章,与帽徽一样,都是仿工农红军时代的军服,有所区别的是,在领章的反面还印有供填写部队番号、姓名、血型的表格,用意与西方军队的“狗牌”相同。

帽徽上的红星和领口的红领章,让人恍若又回到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火热岁月,这种独特的军服佩饰符合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审美和政治要求,时称“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

尽管着重体现革命军队官兵一致的政治诉求,但是考虑到具体识别时的需要,干部、战士服在细微处仍然保留了一些区别,主要是干部制服的上衣有4个口袋,战士制服则只有胸前的2个口袋,另外干部配发皮鞋,战士大部分只有俗称为“解放鞋”的作训胶鞋以及黑布鞋。

65式军服换装不久,人民解放军海军接连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八·六海战”和“崇武以东海战”,采用鱼雷艇、护卫艇集群编队出击战术,以大量小型高速舰艇围攻数量上呈劣势的敌方大型军舰,先后击沉了国民党海军的“剑门”、“章江”、“永昌”军舰。

伴随着辉煌的战绩,样式奇特、不同于世界海军的中国工农红军式特殊海军服开始引起世人注目。

74式军服随着政治运动的变化,在林彪集团倒台、“四人帮”结成、文化大革命进行到“批林批孔”时期后,人民解放军的65式军服又进行了改良。

经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批准,1974年5月1日,人民解放军的军服样式部分恢复到65式军服诞生以前的状态,这一对65式军服的改良样式,又可称为74式军服。

74式军服取消了65式军服官兵一式的设计,重又分为了干部服、战士服。

同时改变了65式军服四季一式的单调外观,重新按照春、秋、冬和夏季,在色泽搭配上有所区别。

74式海军干部服的军帽改作了类似55式的大檐帽,帽徽仍然还是65式的红色五角星。

其中春、秋、冬季军帽帽顶为藏青色,缀有白色牙线,帽墙、风带均为黑色。

夏季军帽的帽顶戴白色帽罩。

海军干部服的服装裁剪和65式基本相同,领口还是装饰红领章,只是色泽搭配进行了变化。

春、秋、冬季军服上下均为藏青色,夏季军服则改作上衣白色、军裤藏青色的苏式半白服设计。

74式海军战土服的军帽改回了55式的苏式水兵帽,春、秋、冬季帽顶藏青色,缀白色牙线,夏季戴白色帽罩,均佩65式的红五星帽徽。

帽墙钉一圈黑色飘带,飘带上的文字仍然是简化字“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但是改成成本较低的金粉印刷,不再使用刺绣。

非常突兀的是,在极左思维下,一方面由于过于“洋气”的水兵帽在当时的审美氛围中显得格格不入,另外根据欧式水兵帽飘带的历史渊源是纪念特拉法尔加海战中阵亡的英国海军名将纳尔逊这一寓意,“四人帮”以不能为帝国主义披麻带孝为由,将水兵帽上的飘带缩短,不再有飘在脑后显得“洋气”、“张扬”的部分,而只围绕帽墙一圈。

战士服的上衣再次采用苏式的套头衫,样式与55式基本相同,也是V字领,带披肩,只是在原先肩章的位置上,改佩戴2块全红色的肩章,用意与65式军服的红领章相同。

74式战士服春、秋、冬季上下均为藏青色,夏季则是上白下蓝的半白式。

1974年1月19日,为捍卫领海主权,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部队与入侵中国西沙群岛海域的南越海军展开激战,击沉了南越海军“怒涛”号护卫舰,收复甘泉、珊瑚、金银3座被侵占的岛礁。

作为文化大革命时期重要的对外自卫作战,中央媒体对西沙海战胜利的消息长期重点报道。

非常有趣的是,在早期的摄影报道中,参加作战的干部战士身着的都是65式军服,而之后大量出现的宣传照片则全改作了海战之后才换装的74式海军服,又因为“四人帮”的个人好恶,对外公布的照片中,身着74式军服的海军干部战土大都头戴钢盔,很少出现带有“苏修”和“帝国主义”嫌疑的大檐帽、水兵帽形象。

成了特殊历史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逝世,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化大革命事实上结束。

74式军服再次改进,水兵帽后的飘带得以恢复,同时海军战士夏季增发短袖衬衫。

伴随着政治运动出现的65式军服在数次改良后逐渐淡化着最初的设计,中国海军的制服即将迎来又一次全面变革。

85式军服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重新步入正轨,人民解放军的正规化建设也提到议事日程里。

恢复军衔制成为军队正规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做好着装方面的过渡,准备,从1981年开始,由总后勤部根据恢复军衔制的要求具体开始了新一代军服的设计工作。

1984年1月,新军服方案得到中央军委批准,于1985年正式下发部队,按照人民解放军军服的命名惯例,称为85式军服。

总体而言,85式军服属于过渡时期的产物,旨在更改65、74式军服长期以来形成的着装习惯。

军服的样式实际并未有太大创新,主要参考了文革之前的55式军服的设计方案,由于当时人民解放军的军衔制度尚未制定完善,此套军服上只是预留了一些用以安装军衔配饰的位置,而并未实际采用军衔徽记。

同时,由于经济条件所限,85式军服在种类上和65、74式相近,较为单—。

85式海军军服分为军官、士兵和岸勤服,每种都仅有常服,其外观式样和55式军服基本相同,主要的变化是军服上的各类徽记、符号。

85式军官服上衣的设计里,65、74式军服使用的红色五角星帽徽被取消,代之以55式的圆形海军帽徽,但是佩戴的位置和55式军官帽上有所区别,从原来的佩戴于帽墙改做了帽瓦上,由此85式海军军官大檐帽的帽型和55式产生了较大的差异,帽子前部隆起非常突出,帽瓦正面的面积随之加大。

海军军官服的上衣设计中,65、74式军服时期与红色五角星配套,装饰在领口的红色领章也完全更改,变成了类似55式海军少将领章式样的独特“领章”,另外两肩上增加了类似肩章的设计,平面形状为剑形,深蓝色,缀有五角星、铁锚徽记。

但和这套军服方案里的“领章”一样,85式军服方案中的“肩章”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军衔识别功用,只能大概标识军官身份而已,属于为了恢复军衔制所做的预留设计,一旦未来军衔制度得以确立,只需要更换军人着装上的小配饰,而毋庸再重新制作军服,如此可以大幅节省换装的成本。

考虑到实际穿着中的需求,85式海军军官服设计中增加了短袖衬衣,便于炎热季节穿着,样式为小西装领开口,佩戴的领章、肩章和常服上的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