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塔专项施工测量方案
斜拉桥主塔施工安全、技术专项措施

斜拉桥主塔施工安全、技术专项措施一、前言斜拉桥是一种比悬索桥更加优美、更具造型感的大型桥梁,其主塔是斜拉桥的核心承重部分。
在主塔施工过程中,安全和技术问题是需要高度关注的。
本文将针对斜拉桥主塔施工阶段的安全问题和技术措施进行探讨和,为斜拉桥主塔的安全施工提供参考。
二、斜拉桥主塔施工前的安全准备在斜拉桥主塔施工前,需要做好以下安全准备工作:1. 安全方案的制定制定主塔施工安全方案,明确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应急预案等。
2. 用地的准备斜拉桥主塔所在地的用地应保证足够宽敞,以确保施工车辆和设备的通行顺畅,并有利于每个施工节点的作业。
3. 施工人员的培训施工前需要进行专项的安全和技术培训,确保每位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技能和安全知识。
三、安全措施在斜拉桥主塔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 爆破技术的应用斜拉桥主塔通常采用混凝土浇筑的方法建造,而爆破技术可以有效地帮助进行土方开挖和岩石破碎,使混凝土更加紧密。
爆破时需要严格按照爆破设计方案执行,爆破人员需要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爆破点需要进行围挡和埋爆管措施。
2. 异形模板的采用主塔外形通常为异形结构,需要采用特殊的模板来适应不同的施工形态。
在模板的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模板的尺寸和精度符合特殊施工要求。
3. 风力监测因为斜拉桥常年处于高空、开阔地带,所以风一直是斜拉桥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主塔施工过程中,需要安装风速监测仪器,及时了解风速的变化,掌握风向和风力的变化,确定施工的安全范围。
4. 高空作业管理施工在高空作业时,施工人员需要配备安全保护设施,如安全带、安全绳等,提高高空作业的安全性。
四、技术措施在斜拉桥主塔的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 CAD辅助设计和测量技术斜拉桥主塔的建造需要遵循精密的设计,而CAD技术可以提供精确的数据支持,同时,基于三维测量技术,可以实现对建筑物的全方位精密测量。
2. 模拟分析技术地震风及其他外部因素对斜拉桥具有较大的影响,模拟分析技术可以对斜拉桥施工的技术要求进行精准预测,帮助团队更好地规划施工过程。
高塔施工测量技术方案及详细操作流程

高塔施工测量技术方案及详细操作流程一、总则斜拉桥(悬索桥)主塔施工测量精度要求高,难度大,施工测量方法千差万别,各种方法精度不一,为了更好的规范主塔施工测量作业,提高作业效率,确保测量精度和产品质量,特编写本方法。
我们单位目前施工或已经施工的有关项目: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长沙三汊矶湘江大桥、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厦漳跨海大桥、黄冈公铁长江大桥、汝郴郴洲大桥、浪岐大桥等项目。
就针对我们目前施工的情况,对高塔施工作业的有关技术问题进行讨论和介绍,提供一些可行的测量方法供大家参考。
二、概述主塔主要分为斜拉桥主塔和悬索桥主塔,其施工测量的重难点是如何保证塔柱的倾斜度、垂直度和外形几何尺寸以及内部构件的空间位置。
测量的主要内容有:控制网复测加密、塔柱基础定位、塔柱的中心线放样、高程传递、各节段劲性骨架的定位与检查、索道管定位、模板定位与检查、预埋件定位、各节段竣工测量、施工中的主塔沉降变形观测和塔梁同步施工中主塔测量控制等。
三、主塔施工测量流程四、主塔施工测量依据和精度要求1. 测量依据(制定的测量方案和施工方案)2. 规范要求注:H为索塔高度(mm)铁路工程测量规范主索鞍安装精度实测项目--------公路桥形涵施工技规范3. 施工合同有特别要求的,按照其要求的精度施测(如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二七长江大桥、黄冈公铁长江大桥等项目按塔段的摸板平面轴线位置与设计位置的差≤5mm;锚垫板中心位置偏差≤5mm;索道管轴线偏差≤5′;塔拄的倾斜度应该满足塔高的1/3000且不大于30mm。
)五、测量准备工作1. 方案制定与审核由于主塔施工测量精度高,一般距离岸上控制点较远,测量精度受仪器自身误差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尤其是夜间测量和雾天测量时,影响更为显著。
塔身受到日照和风力等作用,会发生倾斜和扭转,给塔身模板检查和索道管定位等测量作业带来困难,特别是钢梁架设挂索和塔身同步施工时,使测量作业更为困难。
南京三桥南主墩索塔施工测量方案

时所提供的首级施工测量控制 网点大部分被破坏 ,
这时可以利用 J 0 M 3和 J 0 M 5等 2个点 作为基线边 对全桥控制网点重新联测 。 由于下塔柱施工时视线受阻 , 在套箱上 、 下游各 加密一测点 , 并与全桥控制网进行联测平差。 当下横梁施工完毕安装钢混结合段底座时, 可 将测点分别引至下横梁两端 , 交叉换站分别定位两 底座 , 这样测量时测距短, 受其他 干扰小 , 能确保底
墩、 索塔 的施 工测量 方案及 组 织设计 , 以及施 工过 程 中的 变形观 测 。 关键 词 : 莱卡 T A 03 主墩 索塔施 工 ; 程 变形观 测 ; C 20 ; 过 方案 中图分类 号 :4 5 U 4 文献标 识码 : B
l 基 本情况
南京三桥南主墩索塔从承台面以上算起 的总高 度为 29 下横梁以下为钢筋混凝土索塔 , 1 m, 下横梁 以上为钢索塔。索塔的施工精度 要求很高, 塔柱架 设完成后垂直度要求小于 14 0 , / 0 由此要求钢混结 0 合段底座的偏差要小于 1 m, 这样钢塔柱架设 时精 m 度才能有第一道保障。
维普资讯
第3 2卷第 4期
20 0 6年 l 2月
湖
南
交
通
科
技
V 13 . 0 . 2 No 4 De . 0 6 c2 o
HUNA C N OMMU C I N C E E AND T CHNOL NI AT O S I NC E OGY
决 定加 密或 复测频 率 。
3 2 施 工测 量放 样及 方法研 究 .
2 需要解 决 的测量 问题
在南京三桥索塔的施工测量过程中将面临以下
韩家沱特大桥主塔索道管定位测量

韩家沱特大桥主塔索道管定位测量摘要:针对铁路大跨度斜拉桥,主塔索导管的安装定位难度大的问题,就安装定位方法、测量安装精度进行了分析,最终满足了设计规范要求。
关键词:施工控制网,索导管垫板,精度分析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工程概况韩家沱特大桥是渝利线的重点控制工程,位于重庆市涪陵区,是一座横跨长江的悬索斜拉钢梁特大桥,距上游石板沟长江大桥约3.5km。
主桥为双塔双索斜拉桥,主跨432m,辅跨135m+82.78m,主桥总长866.35m.主桥索塔为h型,塔柱为四边形空心截面,根据主塔的结构特点,可将主塔划分为下塔柱、下横梁、中塔柱、上横梁、上塔柱和塔顶六个施工阶段,下横梁以下为变截面,下横梁以上为等截面,上、下横梁为箱形截面。
主塔施工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柱体各角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放样、劲性骨架定位、索道管安装定位、模板调校和混凝土柱体的竣工测量。
2.主塔施工测量2.1 主塔施工控制网建立根据韩家沱特大桥施工测量需要布设加密控制网点,采用topcon gps静态法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9 c 级gps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对新增设的加密控制点进行边联式平面加密控制网测量(加密控制点布设及观测示意图见图1)。
高程采用tca2003全站仪结合精密水准仪na2按《工程测量规范》三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进行三角高程和水准加密控制网测量。
每次换站需重新进行温度、气压改正:每条边进行对向观测,测距均为4个测回。
2.1.1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起算点、起算方向a、计算坐标系采用北京1954坐标系,起算基准点cpi108、cpi109.b、控制网平差计算成果平面控制网平差计算采用topcon gps数据处理软件,平差计算成果如下: 最弱点hit-2,其点位中误差为0.004m;最弱边hit-1- hit-5,边长相对中误差为1/281675。
由控制网平差计算结果可知,本成果满足《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b级gps控制网规范要求。
上海电视塔(东方明珠)施工测量实例指南

上海电视塔(东方明珠)施工测量实例1.概况上海广播电视塔总高度为468m,建筑总面积为5.3万m2,其中高空建筑面积达2万m2。
电视塔由地下室、塔座、塔身、下球体、上球体、太空舱及天线等七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图1 上海广播电视塔示意图电视塔地下二层深为-12m,局部达-19.5m。
从地面至286m为三简框架主塔体,由三个直径为9m的直筒体组成。
三个直筒从285m处过渡为单筒体至350m,单筒体从310m以上由8m收分至7m,350m至485m为钢桅杆天线。
在主塔体68~118m,设有直径为50m的钢结构下球体,其顶标高118m,在250~295m,设有直径为45m的钢结构上球体,其顶标高为295m,在单筒体334~350m之间设有直径为16m的钢结构太空舱,顶标高350m。
单筒体顶面正中有一个4.2m的正方形空洞,钢桅杆天线就嵌固在空洞中。
天线全长118m,截面自3.8m╳3.8m收缩至0.7╳0.7m。
主塔体三个直筒体呈三角形布置,全高286m间有七道6m高、1.6m宽的混凝土连梁,连梁与三个直筒体交接处分叉成Y形,在上、下球体中间各有一道高40m╳50m的中心筒体。
三个直径为7m的斜筒体与水平面交角呈60˚,其下端支承于基础上,上端交汇于中心筒体上。
2.制定施测方案上海电视塔构筑物在施工和安装中,工程测量精度是保证电视塔施工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内容,因而,设计和施工进度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塔身垂直度偏差小于50mm。
在制定技术方案之初,我们调研了国内有关工程,这些工程的共同特点就是采用激光垂准仪作垂直控制,它的最大优点是直观性强,测量人员当场就可读得垂直偏差值。
然而,如果被测物体高度过高,激光的光斑就大,并会产生飘移,因而难以对中,必将影响精确度。
上海电视塔其高度为468m,如果用激光仪作垂直控制,难以保证其小于50mm 的精度要求,通过综合分析,我们决定采用WildZH天顶垂准仪作垂准测量,和用WildT2经纬仪(附弯管)做垂准检查。
双塔双索面斜拉桥主塔施工方案

主塔施工方案1、概述********斜拉桥为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其中主塔分别为位于盐河水道与京杭大运河交界处的27#主墩(以下称北塔)和位于京杭大运河南侧的28#主墩(以下称南塔)。
南北主塔均采用“H”型结构,高137.1m,断面形式完全一致,分为下、中、上塔柱及上、下横梁。
⑴主塔结构尺寸(见图1)下塔柱高13.1m,其底标高为+13.737m,呈双肢向外的分布形式,最宽处为塔身最宽处,距离48.3m(外-外)。
下塔柱采用“十”字隔板的钢筋砼箱型断面。
底部截面尺寸11.0m(顺桥)×7.0m(横桥),顶部截面尺寸(位于横梁中心处)为8.0m×4.5m。
中塔柱高47m,呈双肢向内的分布形式,其底部(标高+26.837m)与下塔柱相交于下横梁中心处,其截面尺寸为8.0m×4.5m。
顶部(标高+73.837m)与上塔柱相交于上横梁底部,其截面尺寸为7.0m×4.5m。
中塔柱为箱型结构,四角与下塔柱一样设有R=30cm的圆弧倒角。
上塔柱高77m(含塔冠),呈双肢平行的分布形式,顶标高+150.837m。
双塔肢中-中间距为36.0m,单塔肢截面尺寸从上至下均为7.0m×4.5m的箱型结构,其中在箱内顺桥向对称布置有30对斜拉索索套管和张拉齿板结构。
上塔柱内布有146根环向预应力。
塔冠高2.6m,为角边向外的直角三角形结构。
横梁主塔在双塔肢间设有上下两条横梁,下横梁高6m,宽6.8m,长39.3m,中心高程为+26.837m,空心矩形截面,预应力钢筋砼结构,其中预应力采用270级高强低松弛钢绞线体系。
上横梁高6m,宽6.0m,长31.5m。
底高程为+73.837m。
主塔塔身(含塔柱及横梁内)设有劲性骨架以满足塔身钢筋施工的需要。
⑵主要工程数量2、主塔施工工艺流程主塔施工工艺流程图见下图3、主塔施工测量(见主塔施工测量方案)4、主要施工方法4.1 主塔主要施工工艺⑴塔柱使用满堂脚手加翻模的施工工艺,整座塔柱塔肢分31次对称浇筑完成,其中翻模采用新的整体钢模,固定采用“H”螺母预埋施工。
测量控制方案--长会口大桥

第一节:测量控制方案一、工程概述本项目起于….路线长度……米。
主桥:。
米双塔H型斜拉桥,跨越靖海湾,塔高。
,桥面以上塔高。
,下塔柱为八边形实心断面,上塔柱为矩形实心断面,塔上挂索采用空间交叉锚固方式,斜拉桥采用双索面,扇形密索布置,梁上索距。
;主侨宽度。
m引桥:东岸。
预应力砼T梁+西岸16。
预应力砼T梁,引桥宽度。
二、人员与仪器配备1、人员主塔及主梁施工时至少配备四名精通测量内外业的测量技术人员,还要配备四名身体健康、手脚灵活、胆大心细的立尺员。
否则,测量人员如果人手不够或者专业人员不能保证到位,将可能造成测量被动甚至出错,从而影响施工。
2、仪器由于斜拉桥对于全站仪的依赖性较大,所以主塔及主梁施工时,应当保证有两台精密全站仪。
在调锚箱和索导管时,在河的一岸将不能够全视目标,需要两台全站仪同时调索导管的上出口和下出口;斜拉桥测量精度要求很高,一台全站仪一旦出现问题,将可能对施工造成很大影响。
如果有两台可以相互复核外业数据。
另外,在变形观测时,水准仪的精度要保证,要保证仪器误差在1mm之内。
三、控制网建设本项目我们建立了十五个控制点,在大桥的东岸布设五个控制点,在大桥的西岸布设十个控制点,利用其中七个控制点控制主塔和主梁的测量施工。
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由。
测设计院利用静态GPS分别测量了GP52、GP50、GP45A、GP46、GP48、JC01、JC03。
经复核控制点的精度满足施工要求。
因为主桥控制精度高,依照工程测量规范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我们在主桥做单独的闭合导线控制网的加密、联测、严密平差等工作,大桥整体做附合导线严密平差,以确保控制网的精度,主桥控制网如图:整体大桥控制网如图:四、部分分项、分部工程的控制措施1、主墩施工平台位置控制主桥位于黄海靖海湾北部,湾内风浪较小,涨潮和落潮水流较大,平台基础采用φ800mm、壁厚10mm钢管桩。
平台控测量制程序:在滩涂地段放出路线中桩,用竹竿彩旗作标记,做出路线走向;浮吊船大致就位抛锚,粗略放出桩的位置,调整船位;在导向架上精确放样,做好护桩;两台仪器和钢管桩视线成90°观测,缓缓下放,下放一米,两个方向各测一次距离和垂直度,反复调整钢管桩位置和垂直度;快到设计标高时放慢插入进度,并控制钢管桩高出一定的设计标高,测量钢管桩标高,标出设计标高线,用氧焊切割到位。
矮塔型斜拉桥异型主塔施工测量控制技术

2 2施工加密控制 网施测 。 . 2 我部 按《 工程测 量规范 )G 506 20 ) ( B 02 —0 7四等边角 网的主要技 术要 求进 行施 工 控制 点加 密 。 同时采 用 徕卡
2首级控制 网复测 及施 工加 密控制网联 测 、 依据业 主提 供的首级施工控制 点 ,拟定 首 级施工控制 网复测方案 , 配置测量仪 器 、 设备 以 及测量专业人 员 ,进行首级施工控 制网复测 和 施工 加密控制 网布设 、 测 、 施 成果整 理和 报验 。 随着工程进展 , 级施工控制 网、 工加密控 T A 80 对首 施 C 10 全站仪 ,按 四等平面控制 网边角 同时 制 网中全部或部 分网点进行定期 ,间隔不超过 测量 的主要技术要求进行 检核 。 年, 复测精度 同原 测精度技 术等级 。 检测成果 施 工 加 密 控 制 点 高 程 测 量 采 用 徕 卡 上报测量专业监理工程 师及业主 ,经核查 批准 T A 80 站 仪 和徕 卡 N 2 密 水 准仪 , C 10 全 A 精 按 后 用于施 工测设 。 《 工程测量规 范)G 50 6 20 )四等水准 的 (B 02— 07 2 首级施工控制 网复测 . 1 主要技术要求进 行各墩 以及各个水 准点进行联 2 . 首级施 工控制 网复测 方法 。采用徕 卡 测 。 P #和 P # 主 墩 高 程 联 测 采 用 徕 卡 .1 1 5 6 T A10 型全站仪对通视 的边进行边 角 6 回 T A10 C 80 测 C 80全站仪 三角 高程 6 回对 向观测法 , 测 同测 的办法 , 采集外 业数据 。采 用徕卡 N 2 A 精 以确保上部结构施 工平面位置 、高程基 准正确 密 水 准仪 ,按 《 程 测 量 规 范 》G 0 6 工 ( B5 2— 无 误 。 0 20 )四等水 准的主要技术要求 进行水准高 程 07 2 . 施工测量坐标 系统的建立方法 。平面 .3 2 控制 网的检测 。 采用 T A 80 C 10 型全站仪 , 工 坐标 系统采用与设 计相同的坐标系统 , 程系 按《 高 程测量规 范》G 0 6 20 )四等水 准的 主 为 15 年国家高程系统。 ( B 0 2- 07 5 - 96 由于南屏 大桥项 目从 要技术要求进行三角高程对 向观测 。 道 路 设计 起 点 桩 号 K + 0 O O 0到 设 计终 点 桩 号 2 .测量 等级。平面和高程测量 等级采用 K1 10】 ( 中桥梁 部分起 止桩 号为 K +7 . . 1 2 + 2. o其 ( 0 037 忪 路桥涵施 工技术规 范)JJ4 — 00 ) T0 120 )中规 2 _ 1 15均 在起点 和终 点间 的直 线上 , 了 ( .K +O ) 为 定 的四等要求 , 符合 相关设计具体 规定和要 简便施工 测量放样 的方 法 ,以及测量数据 的计 并 求。 算简便 ( 这对 P # P#主桥 墩异形上部结 构 5和 6 2 3施工测量坐标 系统。南屏大桥 坐标系 的施工测量 数据的计算和现场 施工测设更 为方 1 为重庆市独立坐标 系统 ,施工测量平 面坐标系 便 陕速 )据此我部决定 建立一个施工 测量坐标 , 采用与设计相 同的坐标 系统 , 高程 系统为 1 5 系统 以适用 于本 桥的施工测量放 样和建设过程 96 年国家 黄海 高程系统。 中的变形测量 ,同时以此坐标系 的测 量数据作 2 .首级施工控制 网复测报告 。 . 1 4 测量外业 、 为 日后的存档资料 数据 。施工测量坐标 系统 的 内业 完成后 , 照有关 规范 要求 , 按 编制完 整 、 详 建立 方法如下 : 细 的复成果报 告。若复测成果 与业 主所提供 的 1 施工坐标 系原 点 : 系原点 0设在南 ) 坐标 首级施工控制 网不符或不满足精 度要求 ,则进 屏桥道 路的起点桩号 K + 0 处 ,原点 O在 重 0 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椒江二桥及接线工程第2标段主塔施工专项测量方案编制:年月日复核:年月日审核:年月日路桥集团国际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椒江二桥及接线工程第2标段项目部二〇一〇年十二月目录第一章编制依据 2第二章工程概况 2第三章人员、仪器配备 4第四章主塔施工测量方案概述 7第五章施工加密控制网建立及施测 8 5.1 加密控制网建立说明8 5.2 施工加密控制网测设8第六章主塔各项目测设方案 10 6.1 斜拉索锚固刚套管测量方法及要求 10 6.2 塔柱测量方法及要求 16 6.3 塔座、横梁测量方法及要求 19 6.5 钢锚梁及牛腿测量方法及要求 20 6.6 报检 21第一章编制依据(1)《丰都长江二桥及接线工程施工设计图》(2)《椒江二桥及接线工程首级控制点测绘成果资料》(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4)《全球定位系统测量规范》(CH2001-92)(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2004)(7)《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94)(8)《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91)(9)《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1997)第二章工程概况椒江二桥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入海口,为斜拉桥。
本标段塔柱北塔(N01)为钻石型,从上至下分为塔头、上塔柱、横梁、下塔柱和塔座五个部分。
承台顶高程4.83m,塔顶高程为157.59m,塔柱总高度152.76m。
其中塔头高25m、上塔柱高91.56m,下横梁采用等截面箱型断面高7m,宽8.1 m,下塔柱高36.2m,索塔在桥面以上高度为107.992m。
塔柱采用空心箱形断面,上塔柱锚固区塔壁厚横桥向0.8m,顺桥向为1.2m,中间设钢锚梁;上塔柱非锚区壁厚为横桥向1.2m,顺桥向1.4m;下塔柱壁厚均为1.2m。
钢锚梁作为斜拉索锚固结构,设置在塔头和上塔柱中,钢锚梁共19节,分4类,各锚固一对斜拉索。
钢锚梁由受拉锚梁和锚固构造组成,A8~A26(J8~J26)共19对斜拉索均可采用钢锚梁结合预应力粗钢筋方式锚固,A1~A7(J1~J7)采用预应力粗钢筋(JL32精轧螺纹)方式锚固下为轮廓图:第三章人员、仪器配备3.1测量小组及任务分工由专业测量人员成立测量小组,测量小组工作由测量组长全面负责,施测前对全体测量人员进行详细图纸交底及方案交底,明确分工,所有施测工作进度根据项目的总体进度计划安排。
有测量工程师(2名)、测工若干(依据施工实际需要配置)3.2 仪器、工具配备测量中所用仪器和钢尺等设备,根据有关规定,必须送具有检定资质的单位鉴定且在合格且在有效期内后方可投入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检校、妥善保管,如果发现有问题应及时检修,并重新鉴定。
测量仪器一览表第四章主塔施工控制测量概述主塔施工测量重点是:保证塔柱、钢锚梁、索导管等各部分结构的倾斜度、铅垂度和外形几何尺寸以及一些构件的空间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其主要控制定位有:劲性骨架定位、钢筋定位、模板定位、钢锚梁定位、索导管定位、预埋件安装定位等。
根据全桥的高精度要求,结合施工方案对主塔及索导管测量采用轴线基准点作为控制点,采用三维坐标放样进行测设,尽可能减少环境因素(温度、风力、索力)对测设精度的影响。
在塔柱施工过程中,按设计、监理及控制部门的要求,在索塔上预埋变形监测点,随时观测并获得因基础变位、混凝土收缩、弹性压缩、徐变、风力、温度等对索塔影响所产生的变形量,并按设计、监理及控制部门的要求进行预设及调整。
第五章施工加密控制网建立及施测5.1加密控制网建立及施测说明:前期依据业主提供的首级控制点进行了加密点的布设,根据大桥上部结构施工主体的测量控制需要及现场施工情况,后期阶段加密控制点主要布设于主墩、辅助墩、过渡墩以及南、北引桥墩,为保证大桥整体精度及局部主塔、钢箱梁施测精度需联合南岸(三标)共同布置。
控制点加密分阶段进行,为确保大桥上部结构及其他工程正常施工。
第二阶段施工加密控制点在5#、辅助墩、过渡墩、主塔的承台上布设。
第三阶段施工控制点布设于南北引桥墩顶、辅助墩顶、过渡墩顶及横梁顶;第四阶段加控制点在南、北引桥箱梁顶面、辅助墩、过渡墩、主塔墩钢箱梁顶布设。
高程加密控制点布设于每个观测墩旁,同时在每个观测墩顶建立校核水准点。
5.2施工加密控制网测设 (1)平面加密点:加密控制点控制网采用二等GPS 静态加密,GPS 网每一同北岸南岸桥轴线入海口步观测时间为120分钟以上,同步接收4颗以上健康GPS卫星信号,采样间隔为20秒,PDOP值均小于6,卫星高度角均大于15°。
联测大桥首级控制点G4、G5、G1、G2同步三边形全部按边连接方式进行连接形成闭合环,连接扩展构成一整体的GPS控制网,这样布设的目的是具有较多的复测基线,可以进行反复的自检,结合高精度全站仪检验基线边长并进行修正。
加密点制作均采用强制对中建站。
(2)高程加密点:高程采用精密电子水准仪,二等闭合水准网加密。
下表为规范:第六章主塔各项目测设方案6.1斜拉索锚固刚套管测量方法及要求(1)方法说明:本定位采用三维空间极坐标法,将全站仪架设在承台控制点上,为了减小角度观测误差采用双后视法设站(一个后视设站另个检查),采用全站仪放样的三维坐标。
根据索道管出口及锚固点设计坐标建立斜拉索轴线空间直线数据模型,利用计算器编程并转换椒江独立坐标系,进行测放(利用特定模具)。
在索道管定位前必须实时检测各项轴系误差以确保设置值为当前状态下的实测值,实际观测过程中,对棱镜的观测均采用正倒镜两测回观测。
定位数据的准备:表中X为东坐标;Y为北坐标;H为放样点处的高程。
(2)测设方法1:a 索道管的初定位:用吊机将索道管大概吊装至放样点A、B(锚固点和塔壁侧出口在劲性骨架上的平面位置点,比设计高50cm-100cm)下方,悬挂线铊在A、B点上,线铊底尖至A、B点的长度,即是实测A、B点高程与锚固点和出口处管中心设计高程的差值△Z ,△ZH,用倒链或其他微调工具调整索道管位置使其锚固点和塔壁侧出口处管中心位置与线铊底尖大概吻合,其对点误差控制在1Omm 以内.并临时固定。
b 索道进行精密定位:首先调整锚垫板中心位置,将锚固点定位板(模具)放入索道管并临时固定,使其盘面与锚垫板面位于同一平面,此时盘心即为索道管锚固点位置,实测该点三维坐标并调整到设计位置;然后将出口定位板放入索道管出管口并临时固定(注意半圆盘标志要尽量与索道管轴线垂直),此时半圆盘盘心即为索道管中轴线上的一点,实测该点三维坐标,反算索道管轴线长度,计算出该长度设计坐标及该点的偏差值,将其微调直到合格。
由于调整管口时可能引起锚垫板中心位置变化,因此要复测锚垫板中心并再次进行微调,如此反复直至满足限差要求后,将索道管与劲性骨架固结。
为防止吊装作业等原因碰撞已加固的索道管而引起其变位,在塔柱进行混凝土浇筑前要对索道管进行竣工检查。
(3)允许误差:a.斜拉索锚固点偏差不大于10mm;b.斜拉索锚距轴线偏差不大于5mm。
(4)要点:a.准确计算索道管的定位数据,计算时应注意索道管的直径及切削角b.充分利用劲性骨架辅助定位及固定。
c.由于每一节段塔柱在浇注砼之后,索道管完全被砼所覆盖包围,因此对索道管进行成品检测比较困难。
基于这种情况,在对索道管进行施工放样时,利用特定的模具测量索道管的中心线来实现索道管的施工放样及砼后复核检测。
d. 测量时间段,在日照、风力,且空气湿度及塔柱温度变化不大的时间段里进行索道管定位。
图右:为模具可直接扣到索道管里,索道管出口在模具上可直接立棱镜。
上述方法主要是利用模具直接确定索导管轴线,测其该轴线点三维坐标反算轴线长度,通过程序计算该点设计坐标,根据设计坐标移动该点调整,误差来源是轴线上立棱镜(怎么延长模具轴线点或直接在其轴线上立棱镜,实际是模具中心点怎么延长)。
测设方法2:a 方法说明:由设计参数推算出一套可确定每一根索导管轴线空间设计主点位置的测量放样数据,即由索导管的设计参数计算上图所示的索导管的测量放样点E和F的高程、B点、C点、H点的空间三维坐标。
对于任一根索导管,只要定出索导管下边缘与劲性骨架相切点E和锚向底面F点的高程(锚箱底面水平),则该导管在高度方向上的位置也就确定了,此时索导管只能沿其轴线方向和横桥向移动,再控制索导管出口下缘(外侧)G点到E点的距离及索导管与劲性骨架相切点到劲性骨架顺桥向两个侧面的距离,则索导管的位置也就唯一确定了。
b 索导管初定位方法:首先用钢尺配合水准仪在劲性骨架的四个角定出E点和F点的等高点,在此用角钢加焊支撑,吊装索导管,并以已定位的劲性骨架为基准调整索导管的平面位置,使其大致就位,索导管初定位完毕。
c 索导管的精确定位方法:索导管初定位确定其大致位置,与设计位置存在较大的偏差,精确定位是在的锚固端上缘、下缘和出口上缘分别用水平尺准确找出其最高点C和H及最低点B,利用全站仪的测三维坐标功能,在控制点上设置全站仪,用二测回三维坐标测量的方法,测定其坐标,指挥调整使其X坐标和Y坐标偏差均小于±5mm,最后用钢尺配合水准仪采用往返测的方法测定索导管出口下外缘和锚箱底面的高程,使其误差小于±5mm。
上述方法误差来源主要是找点误差(怎样在索道管上找准测量所需要的点)及在点上立棱镜误差6.2塔柱测量方法及要求(1)平面测设方法:塔柱施工的平面放样方法为全站仪边角法。
将全站仪架设在承台控制点上,双后视设站,采用全站仪直接放样的坐标,根据计算塔柱的设计坐标,对塔柱进行放样。
通过对每一节段塔柱模板的反复调整、检测,来完成对塔柱施工放样。
定位数据的准备:(2)高程测设方法:塔柱施工的高程放样方法采用三角高程和水准测量相结合方法。
塔柱施工高程放样(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时),将水准仪架设在塔柱施工的承台上,设水准点的高程为H0,从立在临时水准点的标尺上读出读数h0,将一经过检测的长钢尺的0端,从模板上口铅垂垂下,通过水准仪在钢尺上读出读数L1,则可以得到模板顶面高程H′:H′= H0+h0+L1+ΔL T+ΔL式中△L T温度数正值;△L尺长改正值。
在最后一段塔柱施工前,设塔柱设计标高为H,则可以用钢尺从模板顶面向下量取h=H′-H,即得到塔柱的设计位置,示意如图3。
塔柱施工高程放样(采用三角高程方法时),是在对塔柱进行平面位置放样时同步进行的,利用全站仪的三角测量功能来实现,主要是用来校核模板高程,防止出错。
当塔柱施工进入高层施工时,由于水准测量方法实施难度较大,三角高程将作为主要的高程控制方法。
(3)塔柱倾斜度、铅垂度的控制:塔柱倾斜度、垂直度的控制,不仅要求在每节塔柱的施工中,模板轴线、特征点和结构尺寸等定位要素按设计的要求进行严格的控制外,还要定期对塔柱顶面顺桥向和横桥向二个方向的变位值进行连续跟踪观测,以便掌握在自然条件下塔柱纵横向偏移的变化规律,为下一工序提供参考,以便及时修正定位程序,将塔柱倾斜度、垂直度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