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远程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
地理学科培训发言稿范文(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地理学科培训的重要性。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战略,也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在这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发言,希望大家能够共同为地理学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一、地理学科的重要性1. 地理学科是国家发展的基石。
地理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国家制定发展战略、规划区域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个国家的地理学科发展水平,往往代表了这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2. 地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地理,从出行、居住、饮食到娱乐、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
地理学科帮助我们了解世界、认识自我,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3. 地理学科有助于培养综合素质。
地理学科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学习地理可以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二、地理学科培训的必要性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地理学科培训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适应新课程改革需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3. 提升学生地理素养。
地理学科培训有助于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地理学科培训的内容与途径1. 地理学科培训的内容(1)地理学科基础知识: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
(2)地理学科教学理论:包括地理学科教学法、地理学科教学设计、地理学科教学评价等。
(3)地理学科教育技术:包括地理学科多媒体教学、地理学科网络教学、地理学科虚拟实验等。
2. 地理学科培训的途径(1)开展地理学科教师培训活动。
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研讨会、工作坊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2)加强地理学科教育教学研究。
鼓励教师开展地理学科教育教学研究,推动地理学科教学改革。
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30道考试题

教学基本原理与方法考试题一、判断题(请判断以下小题对或错,然后在后面的括号内打上“√”或“×”。
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能力素质提高,以适应社会、组织或个人的需要。
(√)2、孔子提出“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观点与教学的巩固性原则不符。
(×)3、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顺序进行,要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并且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变式教学就是通过变更对象的本质特征的表现形式,让学生在变式中思维,从而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5、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知识基础、学习风格、动机兴趣等实际情况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长善救失,获得最佳发展。
(√)6、教学的开放式问题,如“你在这堂课学到了什么?”这类问题学生会因此而失去思考的余地。
(×)7、案例教学从强调以系统学习理论知识,注重概念和理论体系为主转变为强调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为主。
(√)8、结课的形式有:要点回顾、故事提升、隽言佐证,行动促进、小组竞赛、诗文抒情等。
(√)9、说课是教师自己对同行或专家说说某节课学生要怎样学,以及为什么这么学等。
包括说教学内容、说教学对象、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等。
(×)10、评课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是对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相应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以下不属于遵循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规律的内容是 ( C )A.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的基础B.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C.学生死记硬背是取得好成绩的必由之路D.掌握知识与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2、以下不符合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相结合教学规律的内容是( B )A.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B.两种完全正确的师生观:教师中心论与学生中心论C.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学习主体的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D.教学中要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3、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原理详解演示文稿

优选第三章学习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学习的实质与类型
“学习”的由来
学 习
“学”意为在一间房子里一个大 人教一个小孩知识。
雏鹰谓之“羽”,“习”意为 小鹰尝试离开巢穴练习飞行。
中国古人的“学习”包含了“知”与“ 行”的辨证统一,体现了中国人高度的 智慧。
哪些行为是学习?
三个要点:
(1)学习必须使个体产生某种变化。 (2)这种变化是相对持久的。 (3)这种变化是反复经验引起的,而非由生理成熟、
疾病或药物引起的。
(二)人类学习的特点
❖以间接经验为主 ❖以语言为中介 ❖积极主动性
(三)学生的学习内容
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 握
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的发 展
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 代表学说 ❖ 桑代克的试误说 ❖ 巴甫洛夫、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 ❖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
1、生平
美国哥伦比亚学派的主 要代表,动物心理实验 的首创者,教育心理学 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 始人。
1874―1949
2、研究简介 ➢ 被试:
➢猫等 ➢ 工具与材料:
➢迷箱 ➢ 研究方式:
➢观察与测量
桑代克提出试误说理论是建立在这一实验基础上的: ❖ 饿猫入笼 乱叫乱撞 偶触机关 笼开猫出 ❖ 再次入笼 乱叫乱撞 偶触机关 笼开猫出 ❖ 饿猫入笼 触碰开关 笼开猫出 至此,猫已在关在装有机关的笼子(情境)里与正确
的开门动作(反应)之间形成了联结,因此桑代克 认为学习就是通过不断地尝试错误,最终在情境与 反应之间形成一定的联结的过程。
二.学习的分类
❖学习是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既涉及学习 者内部的过程又涉及到外部影响,既有内 容问题又有形式问题,既有简单的学习形 式,又有复杂的高级学习形式。
学习的基本理论

29
(一)实验:“斯金
纳箱”
– 白鼠学习实验
其理论范式: (R)—S(强化)—
R(反应频率)
30
斯金纳箱
31
行为分类
引发的反应:应答行为
经典性条件作用
自发的反应:操作行为
操作性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
(辨别性剌激) (操作性反应) (强化剌激) SD ----- R ——> SR (杠杆) (压杠杆) (食物)
14
二、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学习形式:接受学习是主要方式 (二)学习过程:主动构建,自主性、
策略性、风格性、师生互动的过程 (三)学习内容:学习人类间接经验为 主、间接性 (四)学习目标:全面性、知识技能、 智能、道德品质、人格。 (五)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15
三、影响学习的条件
巴甫洛夫的基本观点
关于学习结果:使有机体形成“刺激S-反应 R”的联结。 关于学习过程:通过新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结 合产生替代作用,使前者可以引起原先由后者 引发的反应,建立起新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系。 关于学习条件:注重学习外部条件,忽略内部 条件 主要问题:有机体许多行为无法用某种无条件刺 激引发出来,因此该理论无法解释这些行为的 形成,只能解释较简单的低级学习。
认知策略
言语信息
动作技能 态度
打字 喜欢在闲暇时听音乐
注意: 1.这种分类不存在等级和顺序问题。 2.人类的学习不仅有知识的学习,也有
技能的学习,更有态度与品德的学习。 3.这种分类对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 导意义: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过程的 设计的依据。
《护理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1。
护理教育的人道性要求培养具有高尚的护理道德,对人的健康认真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具有扎实的________理论及精湛________技术的人才。
2。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师的角色是帮助者和________,而并非信息的________。
3.护理教育的理念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总和.4.示教法主要适用于________ 和某些 ________________ 的教学。
5.美国Benner 1984年发现了护理临床技能的学习模式,即________ 。
6、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编制护理学课程计划的原则有__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__原则、____________原则、社会发展原则和法规依据原则。
8、在某次护理教育学期末测试中,一道论述题满分25分,全体考生平均得分16.25分,则该题的难度指数P的值为____________。
1。
护理护理2.促进者、传递者3。
护理理念、教育理念、学校理念4、运动技能、概念原理5。
生手到专家6、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解析:布卢姆和他的同事们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即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7、囊括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可行性原则解析:护理课程的编制原则为:囊括性原则、连贯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社会发展原则和法规依据原则。
8、0.65解析:得分可从0分至满分的试题成为非0、1计分试题,该试题难度指数P等于“全体考生该题得分平均值”与“该题满分值”的比值,即P=16。
25/25=0。
651、必修课程是指每个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通常包括、和基本专业课程.2、远程教育基本特征是教师与学生身处不同的地方通过现代计算机、通讯等技术与面对面交流的方式相结合, 进行教学的教学方法.3、教育学思想起源于及中国的时期。
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归纳

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归纳学习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基石。
作为一种认知活动,学习离不开研究对象的存在。
学的基本研究对象包括学科、学科领域、学科知识、学科方法等。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些研究对象进行归纳和阐述。
I. 学科学科是对一类特定知识领域的整体分类。
不同的学科涉及不同的研究对象和学习内容,每个学科都有其独特的发展目标和方法论。
1. 文学文学是对文字和语言艺术性表达的研究。
文学包括多种文学体裁,如诗歌、小说、散文等。
研究文学需要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和风格等进行深入分析。
2. 历史历史是对过去事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研究。
历史学家通过对史书、文物和口述传承等资料的研究,重构过去的历史场景并探讨历史事件的原因和影响。
3. 数学数学是对数量、结构、空间和变化的研究。
数学家通过推理和证明来发展数学理论,并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研究对象包括数论、代数、几何等。
4. 物理物理是对物质、能量和宇宙基本规律的研究。
物理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来探索物理现象和自然规律。
物理研究对象包括力学、热力学、光学等。
5. 化学化学是对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研究。
化学家通过实验和理论模型来研究化学反应和分子结构等。
化学研究对象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等。
6. 生物学生物学是对生命现象和生物体结构、功能的研究。
生物学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来研究生物进化、遗传、生理等。
生物学研究对象包括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
II. 学科领域学科领域是学科中具体的研究方向,是对学科细分的重要手段。
学科领域的划分便于深入研究和专业化发展。
1. 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是对计算机系统、软件和算法的研究。
学科领域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人工智能等,每个领域都有其专门的研究对象和技术要求。
2. 医学医学是对人体生理、疾病和医疗方法的研究。
学科领域包括内科、外科、儿科等,不同的领域关注不同的研究对象和诊疗方法。
3. 教育学教育学是对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2阶段测试题答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至第六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 B )A、生产资料B、货币C、日用生活品D、生产工具2、所谓价值增殖过程,是( B )。
A、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缩短了的价值形成过程B、超过劳动力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C、超过劳动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D、超过劳动价值补偿的一定点而缩短了的价值形成过程3、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全部被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再生产只是在原有规模上重复进行,这是属于( D )。
A、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B、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C、自由竞争资本主义D、垄断资本主义4、资本积累和生产社会化的发展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提供了( C )。
A、精神条件B、政治条件C、物质条件D、文化条件5、资本原始积累实际是( D )。
A、货币资本迅速分散于多数人手中B、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转化为公共资产C、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结合D、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6、以使用价值为生产目的是( A )的特征。
A、自然经济B、商品经济C、市场经济D、产品经济7、商品是( C )的矛盾统一体。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C、使用价值和价值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时间8、资本是可以带来( A )的价值。
A、剩余价值B、使用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9、( D )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本质特征。
A、生产绝对过剩B、生产绝对不足C、生产相对不足D、生产相对过剩10、( A )是当代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
A、法人资本所有制B、垄断资本所有制C、私人资本所有制D、自由竞争资本所有制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基于教育生态学基本规律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摘要 】教育生态学是依据生态学的原理 ,研 究各种教 育现 象及其成 因,进 而 掌 握 教 育 发 展 规 律 ,揭 示教 育 发 展趋 势 的 一 门学科 。文章从教育 生态 学的基本规律出发分析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 的过程, 分 析 整 合 中各 要 素 的相 互 作 用 ,揭 示 整 合 现 状 产
生 态 学 的原 理 , 特 别 是 生 态 系 统 、生 态 平 衡 、 协 同进 化 等 原
是说 教育系统宏观 上的能量流输 入为迁移 ,微观 上的知识流
输 出为 潜 移 。
理与机制 ,研 究各种教育现 象及其成 因,进而掌握教育 发展 的规律 ,揭示教育 的发展趋势 和方 向的一 门学科 。概括 的说,
一
整合 的过程 中表现 出 “ 迁移 与潜 移 ”的规律 。信 息技术
与课 程 整 合 是 教 育 信 息 化 的重 要 环 节 , 国家 进 行 了 巨 大 的 投
入 ,先后实施 了 “ 校校 通 ”工程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 等。这
些 工 程 的 实 施 和 能 量 流 的 输 入 是 由 国 家 或 地 方 计 划 部 门 确
M od m u a i a c no o y e Ed c ton l Te h l g
V 11 o _. 9
N O. 12 9 1 00
20 0 9年第 l 期 1
基于教育 生态 学基本规律分 析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木
张 文 兰 焦 伟婷 刘 斌
( 西师 范 大 学 新 闻与 传 播 学 院 , 陕 西 西 安 7 0 6 ) 陕 10 2
生 的原 因 。最 后 指 出整 合 系 统 将 遵 循 着 这些 规 律 , 在 不 断 的 失 调 平 衡 中前 进 。 【 键 词 】 信 息 技 术 与 课 程 整 合 ; 教 育 生 态 学 ;规 律 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