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运专线铁路标准规范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汇总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接触网设计、施工、验收标准、规范汇总沈阳供电段2010年6月新建时速300~3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47号4 电气化4.1牵引供电4.1.1 牵引供电系统应保证独立性和完整性;在确保客运专线供电的前提下,有条件时可兼顾相邻线和枢纽的供电。
4.1.2 牵引变电所应采用两回独立进线,并互为热备用,供电电源宜采用220 kV。
4.1.3 接触网的标称电压应为25 kV,长期最高电压应为27.5 kv.短时(5 min)最高电压应为29 kV,设计最低电压应为20 kV。
4.1.4 正线牵引网供电方式宜采用2×25 kV(AT)供电方式;枢纽地区跨线列车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和动车段(所,场)等可采用1×25 kV供电方式。
4.1.5 牵引变电所分布应按满足设计行车速度300~350 km/h的本线动车组和200~250 km/h的跨线动车组以行车组织确定的追踪运行间隔进行设计。
4.1.6 动车段(所)应采用两回电源供电,其中至少应有一回为独立电源。
4.1.7 牵引变压器结线型式优先采用单相结线,困难时可采用其他结线型式:4.1.8 牵引变压器采用固定备用方式,正常时一台运行,另一台备用:变压器的安装容量可按交付第五年运量确定,并按远期运量预留条件,其过负荷能力应满足高峰小时牵引负荷的需要。
4.1.9 接触网应采用同相单边供电.上、下行具备并联供电条件.4.1.10 牵引变电所一次侧平均功率因数应按不低于O.9设计。
4.2牵引变电所4.2.1 牵引变电所进线侧接线形式应结合外部电源条件确定,可采用分支接线;馈线接线方式应能满足上、下行分别供电和并联供电的要求。
4.2.2 牵引变电所主要设备的选型应遵循可靠、标准化、少维护或免维护、经济适用的原则。
牵引变电所2×27.5 kV和l×27.5 kV设备宜采用气体绝缘开关柜或空气开关柜(AIs),在用地困难情况下,进线电源侧设备可采用气体绝缘组合电器。
中国铁路客运专线技术

合武铁路
合武铁路东起合肥车站,西至汉口车站。线 路经安徽省合肥市的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 肥西县,六安市,湖北省黄冈市、武汉市黄陂区, 终至武汉市汉口站,正线全长356.15公里。设计 为时速250公里。
三、中国铁路客运专线技术标准
(一)线路平纵段面
4、线间距:时速350km客运专线为5.0m;时速250km客运专线 为4.6m。 5、最大坡度:时速350km客运专线,最大坡度一般不大于20‰, 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较,不应大于30‰。时速250km客 运专线,最大坡度不大于20‰。 6、竖曲线半径:时速350km客运专线,最小为25000m;时速 250km客运专线最小为20000m。最大不应大于40000m。
三、中国铁路客运专线技术标准
(二)路基
高速列车作用下地基弹塑性与刚度、路基稳定 性及变形控制;软土、松软土、湿陷性黄土、膨胀 土地基处理及工后沉降控制,路桥、路隧、路堤与 路堑过渡段处理技术是客运专线路基工程修建的技 术关键。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路基剖面示意图
路基工后沉降量控制标准: ① 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调高量15mm; ② 沉降比较均匀、长度大于20m的路基,其工后沉降量不大
环渤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二、中国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情况
目前中国开工建设的客运专线共有12条。石 太、武广、京津、郑西、甬台温、温福、福厦、 合武、合宁、广深港、广珠、胶济客运专线。
京津城际铁路
铁建设[2007]251号-客运专线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1]
![铁建设[2007]251号-客运专线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1]](https://img.taocdn.com/s3/m/29878a6967ec102de3bd893d.png)
铁建设[2007]251号-客运专线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1]————————————————————————————————作者:————————————————————————————————日期: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铁建设[2007]251号客运专线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2007-12-21 发布2007-12-2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前言本暂行标准是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2005 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建设函[2005]84 号)的要求编制的。
本暂行标准在编制过程中,认真贯彻了“调整地位、验评分离、充实内容、严格程序、强化检测、明确职责”的指导思想,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了我国通信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实践经验。
本暂行标准提出了客运专线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检测程序和方法,体现了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本暂行标准具有下列特点:1.突出了单位工程综合质量检查、实体工程质量及主要功能核查要求;2.强调了工程施工质量应达到设计要求的使用功能、结构安全和耐久性能,满足设计使用年限内正常运营的需要;3.明确了建设各方在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具体质量职责,可操作性强;4.规定了工程施工应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艺,保证质量,保障安全;5.规定了质量检测应采用先进、成熟、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质量数据做到全面、真实、可靠;本暂行标准应与《铁路G S M -R 本暂行标准共分二十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通信线路、设备安装与配线、传输系统检验、同步及时钟分配系统检验、用户接入网检验、数字调度通信系统检验、数据通信系统检验、GSM-R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检验、电源和环境监控系统检验、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检验、光纤监测系统检验、会议电视系统检验、应急通信系统检验、综合网管系统检验、综合布线系统、电源检验和单位工程综合质量检查等,另有五个附录。
在执行本暂行标准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2019年《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doc

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报批稿)2005 北京新建时速200-250公里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上册)(报批稿)2005 北京前言本暂行规定是根据铁道部建设管理司的安排编制而成的。
本暂行规定在编制过程中,认真总结了秦沈客运专线工程建设的实践经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标准的规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审查后定稿。
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铁路建设理念,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新技术,不能照搬照套标准。
勘察、设计单位执行(或采用)单项或局部标准,并不免除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对整体工程和系统功能质量问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暂行规定共分8章,其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线路、路基、轨道、桥涵、隧道、站场,另有3个附录。
在执行本暂行规定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积累有关资料。
如发现需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及时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0号,邮政编码300142),并抄送铁道部建设管理司(北京市复兴路10号,邮政编码100845),供修订时参考。
本本暂行规定由铁道部建设管理司负责解释。
本暂行规定主编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本暂行规定参编单位: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本暂行规定主要起草人:李秉涛、白宝英、吴连海、苏伟、靖凤鸣、罗章波闫红亮、乔俊飞、刘向云、郭郦、赵陆青、崔维孝宋绪国、崔俊杰、王桢、杜保军、阳运中、吴中民韩向阳目次1 总则 (3)2 术语、符号 (6)2.1术语 (6)2.2符号 (6)3 线路 (8)3.1一般规定 (8)3.2线路平面 (8)3.3线路纵断面 (12)3.4交叉、附属设施及其它 (14)4 路基 (16)4.1一般规定 (16)4.2路基面形状和宽度 (18)4.3基床 (23)4.4路堤 (25)4.5路堑 (29)4.6过渡段 (31)4.7路基排水 (34)4.8路基防护 (35)4.9路基支挡 (37)4.10其他 (37)5 正线轨道 (39)5.1一般规定 (39)5.2正线轨道 (40)5.3无缝线路 (43)5.4轨道附属设备及常备材料 (46)6 桥涵 (48)6.1一般规定 (48)6.2设计荷载 (49)16.3结构变形、变位和自振频率的限值 (55)6.4结构形式、计算及构造 (57)6.5桥面布置及附属设施 (60)6.6车站高架结构 (62)7 隧道 (63)7.1一般规定 (63)7.3隧道衬砌 (64)7.4洞内附属构筑物 (65)7.5洞门及洞口缓冲结构 (66)7.6防排水 (66)7.7通风、照明 (68)7.8防灾与救援 (68)7.9抗震设计 (69)8 站场 (70)8.1一般规定 (70)8.2站线平、纵断面 (72)8.3站场路基、排水及道路 (73)8.4车站、客运设备及段(所) (74)8.5站线轨道 (77)附录A 曲线地段建筑限界加宽 (80)附录B 软土地基沉降计算 (81)附录C 跨区间无缝线路的允许温降和允许温升 (85)本暂行规定用词说明 (88)21 总则1.0.1为统一新建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标准,使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设计符合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制定本暂行规定。
客运专线

客运专线客运专线(PassengerDedicatedLines--PDL)定义:客运专线是以客运为主的快速铁路。
目前在我国,铁路等级除Ⅰ、Ⅱ、Ⅲ级外又增加了“客运专线”等级,时速200至350km/h的铁路统称为客运专线,曲线半径一般在2200m 以上。
设计速度:1964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时速210公里的高速客运专线后,法、德、西、意、韩、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纷纷修建高速客运专线,设计速度从210km/h到270、300、350km/h。
1985年5月欧洲经济委员会(ECE)对铁路最高运行速度的观点是:高速客运专线为300km/h,既有线提速改造为160~200km/h。
国际铁路联盟(UIC)高速部,在“速度320~350km/h的新线设计科技发展动态(第一部分)”(2001年10月25日版本)资料中的观点:新建高速铁路的速度目标值是320~350km/h。
特点:客运专线以高速和快速技术为支撑,列车运行速度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客运专线运量大、效能高,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客运专线列车最小行车间隔可达三分钟,列车密度可达每小时20列,列车定员可达1600—1800人/列,理论上每小时最大输运能力可达2×32000~2×36000人,能够实现大量、快速和高密度运输。
从发达国家实践来看,客运专线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如法国三条客运专线每年输送旅客各2千多万人次,均取得盈利。
日本四条客运专线自开业以来客运量增加6倍多,被日本人誉为“经济起飞的脊梁”。
客运专线安全可靠。
安全是人们出行选择交通运输方式的首要因素。
据中国经济景气检测中心日前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座城市居民的随机抽样调查问卷显示,现在有66.9%的居民外出首选火车,其中一条重要原因就是看中铁路运输安全。
铁路客运专线是最安全的现代高速交通运输方式。
它采用了先进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能够保证前后两列车必要的安全距离,有效防止列车追尾及正面冲撞事故。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铁路)专用技术标准目录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
Q/CR9523-2018
20180312
铁路总公司
铁总建设[2018]35号
27
高速铁路客服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
Q/CR9524-2018
20180312
铁路总公司
铁总建设[2018]35号
国铁科法[2014]67号
4
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Q/CR9602-2015
20150601
铁路总公司
铁总建设[2015]80号
5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Q/CR9603-2015
20150601
铁路总公司
铁总建设[2015]80号
6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Q/CR9604-2015
20150601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0]240号
18
高速铁路电力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7-2010
20101208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0]240号
19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8-2010
20101208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0]240号
20
高速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技术规范
TB10751-2010
20101208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0]240号
13
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2-2010
20101208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0]240号
14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3-2010
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200--250与300--350的对比桥隧部分

铁路客运专线技术管理办法(试行)(200~250km/h部分与300~350km/h)对比第二章技术设备第一节基本要求第1条客运专线各种设备、设施必须满足运行200~250km/h旅客列车的要求。
兼顾货运的,应满足120km/h货物列车安全运行的条件;兼顾双层集装箱运输的,还应满足运行双层集装箱列车的要求。
客运专线各种设备、设施必须满足运行300~350km/h动车组列车的要求。
同时还应满足跨线动车组列车安全运行的条件。
第2条根据运输要求,采用《技规》附图1规定的不同建筑限界。
纯旅客运输的线路采用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兼顾货运的线路采用160km/h<V≤200km/h客货共线建筑限界,兼顾双层集装箱运输的线路采用客货共线铁路双层集装箱运输建筑限界。
采用客运专线铁路建筑限界。
第3条区间及站内两相邻线路的线间距应符合以下规定:1.直线地段表1 客运专线线间距进出枢纽或大型车站两端的加减速地段的线间距根据列车运行速度确定。
2.曲线地段区间及站内线路的曲线地段的中心线间水平距离按曲线半径大小,根据《技规》附图1规定的曲线加宽公式计算确定。
第4条线路应全封闭、全立交,线路两侧按标准进行栅栏封闭,对铁路技术作业的专用通道和处所,须设置“非铁路作业人员禁止进入”的警示标志。
第5条道路与铁路并行、且等于或高于铁路的地段,应在靠近铁路一侧设置防护设施;下穿铁路桥梁、涵洞且通行机动车辆的道路,当桥梁、涵洞净高小于5.0m时,应设置限高防护架和车辆通过限高标志;上跨铁路线的立交桥应安装防护网。
第二节线路、桥梁及隧道线路平面及纵断面第6条20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为25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2200m;25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为40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3500m。
兼顾货运的线路,20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为3500m,特殊困难条件下为2800m;250km/h区段的最小曲线半径为4500m。
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铁路)专用技术标准目录2018.12版

20180312
铁路总公司
铁总建设[2018]35号
26
高速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
Q/CR9523-2018
20180312
铁路总公司
铁总建设[2018]35号
27
高速铁路客服工程细部设计和工艺质量标准
Q/CR9524-2018
20180312
铁路总公司
20101208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0]240号
15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4-2010
20101208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0]240号
16
高速铁路通信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755-2010
20101208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0]240号
17
高速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20
高速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技术规范
TB10760-2013
20130224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3]44号
21
高速铁路工程动态验收技术规范
TB10761-2013
20130224
国家铁路局
铁建设[2013]45号
22
公路与市政工程下穿高速铁路技术规程
TB10182-2017
20180401
国家铁路局
铁总建设[2018]35号
6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Q/CR9604-2015
20150601
铁路总公司
铁总建设[2015]80号
7
高速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
Q/CR9605-201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充填式垫板暂行技术条件
2008.6.19
科技基〔2008〕74号
80
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暂行技术条件
2008.6.19
科技基〔2008〕74号
81
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水泥乳化沥青砂浆暂行技术条件
2008.6.19
科技基〔2008〕74号
2008.9
铁建设〔2008〕105号
105
铁路隧道全断面岩石掘进机法技术指南
2007.7.11
铁建设〔2008〕106号
106
客运专线铁路信号工程室外设备安装规程
TB10216-2009
2009.6.1
107
铁路架桥机架梁规程
CECS 28∶90
108
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认定办法/铁路信息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交接细则
69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005.9.1
铁建设[2005]160号
70
客运专线铁路电力牵引供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006.9.5
铁建设[2006]167号
71
客运专线铁路信号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2007.11.13
铁建设〔2007〕213号
72
客运专线铁路工程竣工验收动态检测指导意见
32
铁路机务设备设计规范
TB10004-98
1999.1.1
铁建函[1998]253号
33
铁路车辆设备设计规范
TB10005-98
1999.1.1
铁建函[1998]253号
34
铁路房屋建筑设计标准
TB10011-98
1999.1.1
铁建设函[1998]253号
35
铁路房屋暖通空调设计标准
TB10056-98
1999.1.1
铁建函[1998]253号
46
铁路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TB10501-98
1999.1.1
铁建函[1998]253号
47
铁路旅客车站客运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TB10074-2008
48
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
2008.10.14
(铁建设〔2008〕189号)
49
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
2005.6.14
铁建设[2005]108号
53
铁路桥涵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3-2005
2005.6.14
铁建设[2005]108号
54
铁路桥涵混凝土和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4-2005
2005.6.14
铁建设[2005]108号
55
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
2005.4.25
铁建设[2005]66号
29
铁路信号设计规范
TB10007-2006
2006.04.10
铁建设[2006]48号
30
铁路电力设计规范
TB10008-99
1999.6.1
铁建设函[1999]69号
31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规范
TB10009-2005
2005.4.25
铁建设[2005]66号
2000.2.1
铁建设[1999]139号
43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TB10502-93
1994.4.1
铁建函[1993]677号
44
铁路工程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标准
TB10503-2005
2005.4.25
铁建设[2005]66号
45
铁路工程劳动安全卫生设计规范
TB10061-98
4
铁路工程设计CAD技术规范
TB10044-98
1998.4.1
铁建函[1997]345号
勘察测量标准
5
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
TB10077-2001
2001.12.1
铁建设[2001]90号
6
铁路工程水文地质勘察规程
TB10049-2004
2004.4.1
铁建设[2004]121号
7
铁路工程物理勘探规程
94
客运专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11-2005
2005.9.22
经规标准[2005]110
95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工程施工精调作业指南
2009.7.13
铁建设函[2009]674号
96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16-2007
2007.7.4
经规标准{2008}100号
97
客运专线铁路信号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82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支承层暂行技术条件
2008.6
科技基〔2008〕74号
83
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路基面防水层沥青混合料暂行技术条件
2008.6
科技基〔2008〕74号
84
时速250公里客运专线(兼顾货运)有砟轨道60kg/m钢轨伸缩调节器暂行技术条件
2008.12.11
科技基〔2008〕166号
TB10013-2004
2004.4.1
铁建设函[2004]121号
8
铁路工程地质钻探规则
TB10014-98
1998.7.1
铁建函[1998]15号
9
铁路工程地质原位测试规程
TB10018-2003
2003.6.1
铁建设函[2003]99号
10
铁路工程不良地质勘察规程
TB10027-2001
2001.12.1
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
TB10054-97
1997.7.1
铁建函[1997]58号15 Nhomakorabea铁路沿线环境噪声测量技术规定
TB.T3050-2002
16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暂行规定
2003.2.1
铁建设[2003]13号
17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
2006.10.16
铁建设[2006]189号
TB10002.5-2005
2005.6.14
铁建设[2005]108号
56
铁路隧道运营通风设计规范
TB10068-2000
2001.4.1
铁建设函[2000]445号
57
铁路站场道路和排水设计规范
TB10066-2000
2001.4.1
铁建设函[2000]445号
58
铁路站场客货运设备设计规范
TB10067-2000
铁建设[2001]90号
11
铁路工程特殊岩土勘察规程
TB10038-2001
2001.12.1
铁建设[2001]90号
12
铁路工程地质遥感技术规程
TB10041-2003
2003.6.1
铁建设函[2003]99号
13
新建铁路摄影测量规范
TB10050-97
1997.7.1
铁建函[1997]58号
14
39
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暂行规定
2005.10.1
铁建设[2005]157号
40
铁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
TB10017-99
1999.9.1
铁建设函[1999]157号
41
铁路工程节能设计规范
TB10016-2002
2002.7.1
铁建函[2002]24号
42
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TB10063-99
85
时速350公里客运专线无砟轨道60kg/m钢轨伸缩调节器暂行技术条件
2008.12.11
科技基〔2008〕166号
86
客运专线铁路岔区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道岔板暂行技术条件
2009.1.1
科技基〔2008〕173号
87
客运专线铁路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混凝土轨道板(有挡肩)暂行技术条件
2009.1.1
2001.4.1
铁建设函[2000]445号
59
铁路车站客运信息设计规范
TB10074-2000
2001.4.1
铁建设函[2000]445号
60
铁路车辆红外线轴温探测系统设计规范
TB10057-98
1999.1.1
铁建函[1998]253号
61
铁路旅客车站无障碍设计规范
TB10083-2005
2005.7.1
TB10025-2006
2006.6.25
铁建设[2006]118号
50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
TB10035-2006
2006.6.25
铁建设[2006]116号
51
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设计规范
TB10118-2006
2006.6.25
铁建设[2006]117号
52
铁路桥梁钢结构设计规范
TB10002.2-2005
2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03-2005
2005.4.25
铁建设[2005]67号
26
铁路轨道设计规范
TB10082-2005
2005.4.25
铁建设[2005]66号
27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GB50091-2006
2006.6.1
建设部公告第419号
28
铁路运输通信设计规范
TB10006-2005
TB/T 2613-2005
109
铁路隧道施工机械配置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