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讲解学习
2018届南京高三语文学情卷及答案

2018 届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语文2017. 9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 5 页。
满分160 分。
考试时间为150 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然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卷纸的密封线内。
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地址。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合适的一组是( 3 分)日前,某地民办学校用“奇葩”试题观察学生和家长的做法,再次▲公众的神经。
教育资源的不均,家长心态的失衡,加上整个社会功利心的▲,让这一事件备受关注。
而要解决问题,必定进一步推进改革,规范市场,防范培训机构▲,家长也要深刻反思,回归理性。
A. 撩拨驱遣火上加油B. 拨弄鼓舞火上加油C. 拨弄驱遣火中取栗D. 撩拨鼓舞火中取栗2.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此次的论文集中撤稿事件在必然程度上反响出我国学术环境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力度都需要进一步改进。
B.地方行政部门这种怕麻烦、不担当的姿态,不但会影响地方经济健康发展,而且会破坏当地企业正常的经营环境。
C.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国内获取高票房的原因,是由于电影中表现出的东方式的感情和价值观,拉近了与中国观众的距离。
D.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用户已高出3 亿,其中付花销户比免花销户的黏性更强,表现阅读频率更高、阅读时间更长的特色。
3. 下面一段话中没有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3 分)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灭民族之因此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默然呵,默然呵!不在默然中爆发,就在默然中消亡。
A .屡次B.设问C.对偶 D .比较4. 在下面一段横线处填入语句,连结最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我惊讶美籍华人作家哈金推土机似的表达方式,笨拙而且轰然作响。
▲。
▲。
▲。
▲。
我想这就是一个作家的力量——无论他身在哪处,作永远从根部开始。
①我读了太多隔靴搔痒的中国故事,可是远离中国的哈金让我读出了亲身难过。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含答案.pdf

南京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一、语言文学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小说写一个▲的小角色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戏班台柱子的故事,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反思▲国内最高级别大奖。
作者多年创作,成果丰硕,获此殊荣,可谓▲。
A.跑江湖问鼎名副其实B.跑龙套染指名副其实C.跑江湖染指实至名归D.跑龙套问鼎实至名归【答案】D【解析】“跑江湖”指以卖艺、行医、算卦、相面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生。
“跑龙套”是指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或是喻指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问鼎”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指图谋夺取政权;二泛指觊觎侵占别国;三指触犯、过问,也指夺取某些体育运动的顶尖成绩。
“染指”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一般用作贬义色彩。
“名副其实”是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侧重于本身已有名气。
“实至名归”是指有了实际成就,就会有相应的声誉,侧重于经过努力得到名气。
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我是职场新人,很多规矩都不懂,不当之处请大家见谅。
B.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C.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意,不胜感激。
D.欣闻兄台喜得麟儿。
衷心祝愿贵公子健康聪明,茁壮成长。
【答案】C【解析】从“承蒙雅爱”、“不胜感激”可看出,此句交际用语是感谢他人的招待而用的,但“叨陪”一词是指荣幸地陪侍,是谦辞。
在此不合语境。
可用“全程陪同”方符合语境,与全句表达的对他人的感谢之意相符。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们停止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
▲。
▲。
▲。
▲。
▲。
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①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②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③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④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⑤远山凹处,红日正沉,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A.①④②⑤③B.①⑤②③④C.②①⑤③④D.②①③④⑤【答案】B【解析】由“水已成冰”可知,下句应为①,排除CD,“桔梗上漾着绮辉”,“绮辉”二字暗示后面应为⑤,排除A。
2018南京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补充意见

2018南京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补充意见2018南京高三三模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补充意见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D 。
【解析】“跑江湖”指以卖艺、行医、算卦、相面等为职业,来往各地谋生。
“跑龙套”是指在戏曲中扮演随从或兵卒;或是喻指在人手下做无关紧要的事。
“问鼎”主要有三层意思,一指图谋夺取政权;二泛指觊觎侵占别国;三指触犯、过问,也指夺取某些体育运动的顶尖成绩。
“染指”指分取不应该得到的利益,也指插手某件事情。
一般用作贬义色彩。
“名副其实”是指名称或名声与实际一致,侧重于本身已有名气。
“实至名归”是指有了实际成就,就会有相应的声誉,侧重于经过努力得到名气。
2.C【解析】从“承蒙雅爱”、“不胜感激”可看出,此句交际用语是感谢他人的招待而用的,但“叨陪”一词是指荣幸地陪侍,是谦辞。
在此不合语境。
可用“全程陪同”方符合语境,与全句表达【解析】C选项“过”的意思是“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语出《战国策齐策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
”【点评】本题考察实词的多个义项。
考生容易将“过”的古义与今义混为一谈,做题时要仔细推敲文本,将“经过”一意代入题中,会发现与文意不符。
本题适合用代入法,而其余几个选项比较常见,考生比较容易判断出来。
这提醒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还要有灵活的方法,方可百战不殆。
7. B【解析】B项出自“同里王艮特爱重之,为拜其母”,结合原文,我们可以知道:王艮很欣赏王冕,于是去拜见了王冕的母亲,而不是王冕拜见了王艮的母亲。
C项中,篆(zhuàn) 籀(zhòu)是文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书体的称谓。
指篆文和籀文,籀文指大篆,出现于周宣王时期。
篆文指小篆,是由籀文(大篆)发展而来。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细节内容的理解分析,难度中等。
8.(1)你真是个愚蠢的人啊!不出十年,这里就要一片荒芜了,为什么还要去当官呢!(4分,判断句1分,“狐兔游”1分,“何以……为”1分,语句通顺1分)补充答案:8(1)第一分句1分,必须是判断句,译为“你真愚昧啊”、“你是愚昧的”不得分。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2018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汉字书法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信号系统,传导着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审美人格。
它以特有的形态,将中国人或规范或潇洒的人格价值,中国人或守格或破格的文化精神暗传出来。
在线条的XXX和变化的布局中,你会时不时感觉到中国人平衡与欹侧、协调与矛盾、统一与变化、齐整与错落等等独特的哲理气息和思辨方式。
汉字由象形的图画经由简化、抽象、变形,逐步演变为符号,每个汉字最初都是描摹事物的一个单幅画(如鱼、龙),或由两幅、多幅图画拼接起来的一幅组画(如有偏旁的好、安)。
音指与象指在汉字中合一,笔划与结构中均有图像、意象和情象内容。
后来随着字的日渐功能化、实用化、符号化,书与画在实用功能层面开始分离。
自从书法进入了愈来愈重视以真草隶篆、特别是行草来表达书写者感情的阶段,艺术的功能重又上升,书与画在艺术审美层面重又结合。
弹性幅度极大的毛笔,可浓可淡可枯可润的水墨,以及能够以吸水度和印迹感天然造成原生效果的宣纸,使中国书法因毛笔、水墨、宣纸的书写,能以在快慢、提按、推拉、扭折、顿挫、转甩、浓淡、湿枯、晕涩、虚实中相映相辉、相生相克,能以比其他纸笔无比丰富的艺术语汇,给书法作品的构思和表现提供无限张力,给精神创造和艺术创造提供了其他文字书写无可比拟的阔大空间。
汉字的点、划、撇、捺、钩、方框(圆)和三角的多形态笔法,以及毛笔笔划的多方向性写法,这些在别的文字中罕有的特色,为各类线条和几何图形大量进入书法铺就了通道,使得现代逐步发展起来的徒手线艺术、点画造型艺术、符号化艺术、空间造型艺术的许多观念,很早就进入了汉字书写,同步提升了中国书法具象和抽象的双向表达能力。
汉字书写由具象的丹青在漫长的岁月中逐级简化、变异、提升为书法艺术抽象的符号,却又草蛇灰线,留下了各种象形丹青的印痕。
江苏省年南京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与解析20180502

南京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一、语言文学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小说写一个▲的小角色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戏班台柱子的故事,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反思▲国内最高级别大奖。
作者多年创作,成果丰硕,获此殊荣,可谓▲。
A.跑江湖问鼎名副其实B.跑龙套染指名副其实C.跑江湖染指实至名归D.跑龙套问鼎实至名归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我是职场新人,很多规矩都不懂,不当之处请大家见谅。
B.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C.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意,不胜感激。
D.欣闻兄台喜得麟儿。
衷心祝愿贵公子健康聪明,茁壮成长。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们停止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
▲。
▲。
▲。
▲。
▲。
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①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②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③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④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⑤远山凹处,红日正沉,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A.①④②⑤③B.①⑤②③④C.②①⑤③④D.②①③④⑤4.下列句子没有比喻修辞的一句是()(3分)A.做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B.屋顶花园有孩子们溜冰,咕滋咕滋锉过来又锉过去,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龈里发酸,仿佛剔一剔便会掉下来。
C.我们又叫又笑,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
满天清明,飞舞的蚊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亮的雾。
D.我知道父亲要等天黑才回来,等田野消停下来,细细密密的虫声水一样从地里渗出来,越漫越厚,越漫越深。
分)5.下列对南京书展徽标理解不恰当的是()(3B.标志右上方文字是繁体“書”字的艺术变体,说明此次展览主体是书籍,同时表示书籍繁多。
南京市三校2018届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

2018届高三10月学情调研试卷语文本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60分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王维虽然仕途稍有挫折,但总的看来比较顺遂,这可能与他那________的性格有关。
王维的心里,总有一种回归平衡、平静、安适的冲动,________他大量的诗歌有一种雅致的________。
错误!不瘟不火以致品味 B. 不温不火以致品位C. 不瘟不火以至品味D. 不温不火以至品位1. D[不温不火:形容人的性格温和或者商品销售行情不够火爆。
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形容恰到好处。
以至:用在一句开头,表示由于前一分句的情况而产生某种结果.以致: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
品味:(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品位:指物品质量;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指人的欣赏水平高,也指人的素质高,修养高]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
当地时间10月1日早上9时,加泰罗尼亚开始“独立公投",西班牙中央政府虽然早已表明参与公投属违法行为,但当天仍有大批民众在多个投票站外等候,希望可以凭手上一票表达意愿。
B。
欧洲航天局的彗星探测器“罗塞塔"向目标彗星的彗核发射着陆器“菲莱”,各国科学家对此着陆器表示了极大的关注。
C. 汉赋虽然呈现出堆砌辞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锤炼语言辞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
D。
印度尼西亚国家搜救中心负责人在记者会上说,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初步显示,亚洲航空公司失联客机有可能已经沉入海底.B(A项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西班牙中央政府”前面”。
C“呈现”后缺宾语“弊端" D项句式杂糅,“显示”改为“判断”)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对生命意义的寻求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弗兰克称之为“存在的挫折”.这种情形发生在人生的各种逆境或困境之中。
2018届江苏省三模语文试卷答案

2018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答案2018.4 1.B (解析:蠢蠢欲动:比喻敌人准备进攻或坏人策划破坏活动。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
啼笑皆非: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形容既令人难受又令人发笑。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病急乱投医: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
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盲人骑瞎马:瞎子骑着瞎马。
形容乱闯瞎撞,非常危险。
)2.A (解析: B.“戎马”原指战马,这里代连续多年的战争。
C.“尺素”原指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这里代书信。
D.“朱门”原指古代王侯贵族府第大门漆成红色,这里代豪门贵族。
3.C4.B5.D (解析:对五颗星的理解牵强)6.B(解析:“阕”在这里是“终,完毕”的意思。
)7.D(解析:子陵台是第三次哭祭之地。
)8.(9分)(1)船夫方才因我痛哭过而感到惊奇,说:“刚才有巡逻船经过,我们何不移舟到别处呢?”(4分,“惊”“适”“盍”“诸”各1分。
)(2)这天风急浪高,船夫拼命摇橹,耽搁了很久才渡过河。
过河之后,真疑心有神灵在暗中相助,以显示这次聚游的伟观。
(5分,第一句1分,“济”“阴”“相”“著”各1分)9. (3分)(1)为怀念文天祥而哭。
(又后三年,过姑苏。
姑苏,公初开府旧治也,望夫差之台而始哭公焉。
又后四年,而哭之于越台。
又后五年及今,而哭于子陵之台。
)(2)为江山久陷敌手而哭。
(今余且老。
江山人物,睠焉若失。
复东望,泣拜不已。
)(3)为人们淡忘亡国之痛而哭。
(“呜呼!阮步兵死,空山无哭声且千年矣!若神之助固不可知,然兹游亦良伟。
其为文词因以达意,亦诚可悲已!”)(每点1分,共3分)附译文:早先我的老朋友唐宰相鲁郡公在南剑州地方设立办事机构,我以普通老百姓身份投军在他麾下。
明年,在漳江边上与他分手。
又过了一年,公因事路过张睢阳庙和颜杲卿驻军处常山一带,慷慨悲歌,后来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诺言,追随诸先烈游于黄泉。
如今他的遗诗都留在人间,可以为证。
江苏南京市2018届高三学情调研语文试卷

江苏南京市 2018 届高三学情调研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1.在下边一段话的空缺处挨次填入词语,最适合的一组是(3 分)日前,某地民办学校用“奇葩”试题考察学生和家长的做法,再次▲ 民众的神经。
教育资源的不均,家长心态的失衡,加上整个社会功利心的▲ ,让这一事件备受瞩目。
而要解决问题,一定进一步推动改革,规范市场,防止培训机构▲ ,家长也要深刻反省,回归理性。
A. 撩拨驱使火上加油B.盘弄鼓励火上加油C.拨弄驱使火中取栗 D.撩拨鼓励火中取栗2.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A.此次的论文集中撤稿事件在必定程度上反应出我国学术环境和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戒力度都需要进一步改良。
B.地方行政部门这类怕麻烦、不担当的姿态,不单会影响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并且会破坏当地公司正常的经营环境。
C.印度电影《摔交吧,爸爸》在国内获得高票房的原由,是因为电影中表现出的东方式的感情和价值观,拉近了与中国观众的距离。
D.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阅读用户已超出 3 亿,此中付花费户比免花费户的黏性更强,表现阅读频次更高、阅读时间更长的特色。
3.下边一段话中没有运用到的修辞手法是( 3 分)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灭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气的缘故了。
缄默呵,缄默呵!不在缄默中迸发,就在缄默中消亡。
A.频频B.设问C.对偶D.对照 4.在下边一段横线处填入语句,连接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我吃惊美籍华人作家哈金推土机似的表达方式,蠢笨并且砰然作响。
▲ 。
▲。
▲ 。
▲ 。
▲ 。
我想这就是一个作家的力量——不论他身在哪处,他的写作永久从根部开始。
①我读了太多隔靴搔痒的中国故事,但是远离中国的哈金让我读出了切身痛苦。
②哈金的写作是一步一个脚迹,每一段表达都是扎扎实实的。
③而作为同行,我知道迎面而上的写作是最困难的,也是最需要力量的。
④在他的小说里,我们读不到那些聪慧作家习用的回避和跳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2018.5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
满分16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位置。
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小说写一个▲的小角色凭借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成长为戏班台柱子的故事,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和深刻的文化反思▲国内最高级别大奖。
作者多年创作,成果丰硕,影响广泛,获此殊荣,可谓▲。
A.跑江湖问鼎名副其实B.跑龙套染指名副其实C.跑江湖染指实至名归D.跑龙套问鼎实至名归2. 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3分)A.我是职场新人,很多规矩都不懂,不当之处请大家见谅。
B.年前回乡,给您捎带了一点土仪,不成敬意,还望笑纳。
C.此行承蒙雅爱,全程叨陪,设宴款待,盛情厚意,不胜感激。
D.欣闻兄台喜得麟儿,衷心祝愿贵公子健康聪明,茁壮成长。
3.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们停止说话,且看那瞬息万变的落照。
迤逦行来,已到水边,水已成冰。
▲。
▲。
▲。
▲,▲,但也有浅淡的光,照在框外的冰上,使人想起月色的清冷。
①冰中透出枝枝荷梗,枯梗上漾着绮辉②岸边几株枯树,恰为夕阳做了画框③框外娇红的西山,这时却全呈黛青色,鲜嫩润泽④一派雨后初晴的模样,似与这黄昏全不相干⑤远山凹处,红日正沉,照得天边山顶一片通红A.①④②⑤③B.①⑤②③④C.②①⑤③④D.②①③④⑤4. 下列句子没有..比喻修辞的一句是(3分)A.做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你不妨摇曳着一头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藓。
B.屋顶花园有孩子们溜冰,咕滋咕滋锉过来又锉过去,听得我们一粒粒牙齿在牙龈里发酸,仿佛剔一剔便会掉下来。
C.我们又叫又笑,互相捶打,又在田埂上坐了很久。
满天清明,飞舞的蚊蚋在我们头上罩了一层银亮的雾。
D.我知道父亲要等到天黑才回来,等田野消停下来,细细密密的虫声水一样从地里渗出来,越漫越厚,越漫越深。
5.下列对南京书展徽标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标志左上方图形由“南”字拼音首字母化入,似打开的城门,展现南京书展欢迎包容的姿态。
B.标志右上方文字是繁体字“書”字的艺术变体,说明此次展览主体是书籍,同时表示书籍繁多。
C.标志下方有“南京书展”四个汉字,下面又有对应的英文翻译,表明此次书展中外书籍齐全。
D.该标志图文结合,疏密有致,寓意丰富,在和谐统一中传达出南京的历史特色和文化气息。
二、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王冕传[清]朱彝尊王冕,字元章,诸暨田家子也。
父命牧牛,冕放牛陇上,潜入学听村童诵书。
暮亡其牛,父怒,挞之。
他日依僧寺,夜坐佛膝,映长明灯读书。
安阳韩性异而致.之,遂从性学,通《春秋》。
尝一试进士举,不第,焚所为文,读古兵法。
恒著高檐帽,衣绿蓑衣,蹑长齿屐,击木剑,或骑牛行市中。
人或疾其狂,同里王艮特爱重之,为拜其母。
艮为江浙检校,冕往谒,履敝不完,足指践地。
艮遗之草履一两,讽使就吏禄,冕笑不言,置其履而去。
归迎其母至会稽,驾以白牛车,冕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皆讪笑,冕不顾也。
所居倚土壁庋釜,执爨养母,教授弟子,以为常。
高邮申屠駉任绍兴理官,过钱塘,问交于王艮。
艮曰:“里有王元章者,其志行不求合于俗,君欲与语,非就见不可。
”駉至,即遣吏自通。
冕曰:“吾不识申屠君。
”谢不见。
駉乃造其庐,执礼甚恭。
冕始见之。
东游吴,北至燕。
泰不华荐以馆职,冕曰:“公愚人哉!不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为?”翰林学士危素,冕不识也,居钟楼街,冕知之。
一日,素骑过.冕,冕揖之坐,不问名姓,忽曰:“公非住钟楼街者耶?”曰:“然。
”冕更不与语。
素出,或问客为谁,笑曰:“此必危太朴也,吾尝诵其文,有诡气,今睹其人举止,亦然。
”冕善诗,通篆籀,始用花乳石刻私印,尤长画梅,以胭脂作没骨体。
燕京贵人争求画,乃以一幅张壁间,题诗其上,语含讽刺,人欲执之。
冕觉,乃亟归。
谓友曰:“黄河北流,天下且大乱矣。
”携妻孥隐会稽之九里山,号煮石山农。
太祖既取婺州,遣胡大海攻绍兴。
居人奔窜,冕不为动。
兵执之,与俱见大海。
大海延问策,冕曰:“越人秉义,不可以犯;若为义,谁敢不服?若为非义,谁则非敌?”太祖闻其名,授以谘议参军,而冕死矣。
朱彝尊曰:当元之季.多逸民,冕其一也。
自宋文宪《传》[注]出,世皆以“参军”目之,冕亦何尝一日参军事哉?因别为传,上之史馆,冀编纂者择焉。
(节选自《朱彝尊选集》)[注]宋文宪,即明朝宋濂,著有《王冕传》。
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安阳韩性异而致.之致:招引B.冕被.古冠服随车后被:穿戴C.素骑过.冕过:经过D.当元之季.多逸民季:末世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进士举”,指进士科考试,文中泛指科举考试。
进士科原为考试科目之一,明清以来的科举以进士科考试最为重要。
B.“拜其母”,是古人的一种结交礼,表示结成通家之好。
王艮把王冕带去拜见自己的母亲,表明他对王冕的赏识与器重。
C.“篆籀”,是汉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书体。
具体而言,“籀”指大篆,“篆”一般指小篆,从大篆简化而来。
D.“太祖”本是对先祖的称谓,后多用作开国帝王的庙号。
从王冕的生活时代推断,文中的“太祖”当指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8.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公愚人哉!不十年,此中狐兔游矣,何以禄为?(2)因别为传,上之史馆,冀编纂者择焉。
9.请依据文章第二段,概括王冕的精神特质。
(4分)三、古诗词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0~12题。
伤春五首(其二)杜甫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
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远,萧条万事危。
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
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自注]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10. 前四句写景角度多样,请加以概括。
(3分)11. 诗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4分)12. 请赏析诗歌最后两句的妙处。
(4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独学而无友,▲。
(《礼记·学记》)(2) 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3) 乘骐骥以驰骋兮,▲!(屈原《离骚》)(4) 陛下亦宜自谋,▲,察纳雅言。
(诸葛亮《出师表》)(5) 观古今于须臾,▲。
(陆机《文赋》)(6) ▲,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7) 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8) ▲,五十弦翻塞外声。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惜笛人语钟晓阳教我笛子的老师姓叶,男的,碰见他真是我的运气。
第一次上课,叶老师进来,拿什么敲我肩头一记,示意我跟他去。
那一敲,定下了师生名分。
那次我在笛子的尾端吊了一只玉佛,叶老师说:“很多人以为这两个穿绳孔是用来穿系饰物的,其实它们也有实际的用途。
”虽然他没有说明系饰物是错的,我觉得极不好意思,第二次去就把小玉佛解下来了。
坐在对面,听他讲笛子的种种,觉得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出他为人的恬淡祥和。
有魄力有冲劲的年轻人是待开的朝花,时辰到了不是开的,是爆的,一蓬蓬色彩浓浓的要染没周遭,急迫地要拥抱一切。
像叶老师,是让岁月冲淡了的,根柢深厚,完全禁得起平淡的日子,不与众物争持。
我不是学笛子的天才。
初学阶段,用气不得其法,胀得脸红脖子粗的,画成漫画是七窍喷烟。
过了这一关,学吹高音。
风门不得掌握,两唇磨擦,“噗兹”一声,擦出口水花。
那一刻我难堪到极点,叶老师只是轻蹙眉尖,对着你不甚可救的样子笑一笑。
不过,无论如何那小小隔音室里的笛声到底日益清顺了。
反过来吹从前的曲谱,居然得心应手,也有余裕多用点感情,真是万分高兴。
又一次,上完了课,两人出来站在街上讲话。
离了那隔音室,我竟觉生疏。
几回早到了,在室外稍候,上一个学生出来,和他道声再会,他也应了。
我这才发觉我从来没跟他说再见,他也就不讲。
在室内吹笛子,使人有英才错用之感。
笛音撞墙碰壁,摔摔跌跌。
如果它们是活的,一定都变得焦头烂额。
阳台上就不同,放生一般把笛音放出去,开朗广阔尽显出来了。
晚间对面是熠熠灯火,市声沉淀而笛韵嘹亮,仿佛天籁,凡心一动落在红尘,从此生于民间长于民间。
有风更好,笛声自身是风,飘到很远的地方,让人听了梦魂一惊,忽起辽远之思。
日间也有日间的情调,望出去尽是密密匝匝的公寓洋房。
马路上轿车一辆接一辆,遮阳伞像鲜艳夺目的花蘑菇,上坡的上坡,下坡的下坡。
卖豆腐花的戴顶草帽腆着胖肚子一路吆喝上来。
这时吹吹笛子,有一种人生在世的踏实感。
不过,笛子最好还是要在山头或草原上吹,最能领略它的春光明媚,春意剔透。
一曲“牧童短篇”,我最喜欢。
叶老师以二胡替我伴奏。
想想还是该由牧童来吹,牛背上一挫一荡,那样的悠闲。
日出而出,日入而入,鸡鸣桑树颠,落霞赶炊烟。
好像岁月也在那儿踱来踱去,老也不走。
我是城市人,城市的悠闲是偶尔跳出来的休止符。
总设法要把它消磨得值得回味,于是连那消磨的心情也是焦急的。
我在这里吹,老师在一旁拉,光阴就匆匆地去了。
叶老师会演奏的管弦乐器至少有四种:笛子、扬琴、古筝、二胡。
箫笛比其它乐器与演奏者有更切身的关系,因为用的是气。
声由气出,音由声出;不止精神,连整个身体都要投入。
笛子音色清亮圆润,悠扬处绝伦无匹。
凄伤之曲落到笛管中也带几分高扬,公然说与天下人知晓。
箫则是万般情绪诉与自己听,一扇户牖,几家民房,都可以是箫声徘徊地。
箫身长而孔疏,男子吹比较好,但必须有个深沉壮阔的背景。
扬琴也是男子的。
每逢叶老师替我用扬琴伴奏,琤琤琮琮,纷纷繁繁,铿锵中轻盈可喜。
许多东西要交代,但交代得有条不紊。
古筝是女子的,人要素静,且要低眉垂睫,一派清简。
一种凄婉处,万物皆沉静下来。
二胡无论如何是男子的。
箫笛是情绪多于故事,二胡则是说不尽的故事,拉来拉去拉不完。
想象中拉二胡的该是个长方形脸,瘦,穷──至少不能太富裕,穿一袭浅灰夹袍,在露冷的小天井里、老榕树下,满地青白的月光像碾碎的玉。
夜阑人静了,想起往事,真是唉唉唉三声唏嘘。
百般乐器,无论吹弹敲拨,皆不可有表演之心。
此心一生,魔障即生,就算多精通也是不成大器的。
惜笛人说惜笛话,有此两句:“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阵冰凉。
”(有删改)14.简要概括文中叶老师的形象特点。
(4分)15.赏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16.倒数第二段关于扬琴等乐器的叙写有何作用?(4分)17.结合全文,探究文末“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阵冰凉”的丰富意蕴。
(6分)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8~20题。
医学的“混账”王一方在我们的日常交往中,有些词语是需要进行一番甄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