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具体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诗。

这两首诗分别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通过学习这两首诗,让学生领略古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谈谈自己旅游时看到的美丽景色,引导他们发现大自然的美。

(2)展示两幅古风山水画,让学生欣赏,激发他们对古诗词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字音、停顿、语气等。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评价,教师点评。

3. 理解诗意(1)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

(2)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含义。

4. 例题讲解以《登鹳雀楼》为例,讲解诗句的意境、修辞手法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诗句的写作手法,创作一句描述自然风光的诗句。

让学生谈谈学习两首古诗的收获,引导他们体会古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7. 课后作业布置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登鹳雀楼》诗句2. 黑板右侧:《望庐山瀑布》诗句3. 中间部分:生字词、诗句解释、修辞手法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并背诵两首古诗。

(2)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感。

2. 答案:(1)学生背诵两首古诗,家长签字。

(2)学生完成诗句解释,教师批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语文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语文教课设计《古诗二首》课文原文yès ùsh ān s ì夜宿山寺t áng l ǐb ái[ 唐]李白wēilóu gāo bǎi chǐ危楼高百尺,shǒu k ězh āix īng ch én手可摘星辰。

bùg ǎn g āo sh ēng y ǔ不敢高声语,kǒng j īng tiān shàng rén恐惊天上人。

chìl èg ē敕勒歌běich áo mín g ē北朝民歌chìl èchu ān y īn sh ān xi à敕勒川,阴山下,ti ān s ìqi óng l úl ǒng g ài s ìy 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ti ān c āng c āng yěmáng máng天苍苍,野茫茫,f ēng chu īc ǎo d īxi àn niúy áng风吹草低见①牛羊。

《古诗二首》语文教课设计夜宿山寺教课目的1.认识 8 个字,会写 6 个字。

朗诵并背诵古诗。

2.认识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述的情形,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认识 8 个字,会写 6 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课难点能正确、正直地书写 6 个字。

教课过程一、导课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情,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绚丽的夜晚,写下了令人惊讶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

今日,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 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 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 ?( 此处为空白点,让学生自己理解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建情境,让学生赏识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觉。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9《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描绘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感受古代诗人的情感和意境,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教学内容1. 古诗朗读:学生集体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语音、语调、停顿和情感的表达。

2. 古诗解析:逐句解析古诗的意思,讲解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3. 文化背景:介绍古诗的作者、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4. 情感体验:通过音乐、图画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深入感受古诗的情感和意境。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把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音乐和展示图片。

2. 学具:古诗文本,用于朗读和背诵。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古诗游戏或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朗读与解析:学生集体朗读古诗,教师逐句解析古诗的意思和情感。

3. 互动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古诗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 文化背景介绍:教师介绍古诗的作者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5. 情感体验:通过音乐、图画等辅助手段,让学生深入感受古诗的情感和意境。

6. 总结与作业布置: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古诗二首- 诗歌标题和作者- 古诗内容- 重点字词解释- 古诗意境和情感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背诵两首古诗,写一篇关于古诗意境的短文。

2. 课堂作业:在课堂上进行一次古诗朗诵比赛,评选最佳朗诵者。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观察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明显增强,朗读和背诵的技巧也有所提高。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部编版

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二首》部编版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对古诗的朗读、感悟和欣赏,引导学生了解古诗的背景,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他们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同时,结合课文注释,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提高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以下语文核心素养: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古诗二首》,使学生感受自然美和古建筑的魅力,激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爱国主义情怀。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诗二首》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游玩时,有没有见过美丽的瀑布或壮丽的景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古诗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的美妙意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古诗的兴趣还是挺高的。通过导入环节的问题,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经历,这对于后续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在讲授古诗的过程中,我尽量用生动的语言和图片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境,从他们的反应来看,这种方法还是有效的。
不过,我也注意到在理解古诗难点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在《望庐山瀑布》中,“疑实例和比喻,来帮助他们形象地理解诗句的含义。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古诗的基本概念,学习如何欣赏古诗的韵律和意境。古诗是古代诗人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抒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两首具体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和《登鹳雀楼》。这两个案例分别展示了诗人如何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的朗读、理解和背诵。对于难点部分,如古诗的意境感悟,我会通过图片、故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古诗二首》。

详细内容包括《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两首脍炙人口的古诗。

通过对古诗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熟练朗读两首古诗,并能背诵。

2.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基本意思,了解古诗的背景和作者。

3. 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掌握生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两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引入古诗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生字的读音和诗句的节奏。

3.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诗句的含义,介绍古诗背景和作者,帮助学生理解古诗。

4.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注意语气、节奏,逐步过渡到背诵。

5.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

6.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交流: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二首》2. 内容:《静夜思》作者:李白生字:床、前、月、光、低、思、故乡《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生字:望、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抄写两首古诗,注意生字的书写。

b. 选取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中的画面。

c. 家长协助,了解古诗背后的故事,记录下来。

2. 答案:a. 略b. 示例:《静夜思》中的画面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描述:夜晚,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地面仿佛铺上了一层霜。

我抬头望着那圆圆的月亮,不禁想起了远方的故乡。

c.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古诗教学的质量。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画面。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古诗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3)培养学生关爱自然、珍惜生活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题: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古诗二首》2. 课型:新授课3. 教学内容:两首古诗《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2)理解古诗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3)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画面。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部分生字词的理解;(2)古诗中画面的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笔记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的古诗,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古诗;(2)出示课题,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2. 朗读古诗(1)学生自读两首古诗,注意字音、节奏;(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3)指名读,检查学生朗读情况;(4)全班齐读。

3. 理解诗意(1)学生自读两首古诗,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2)教师讲解古诗中的生字词;(3)学生复述诗意,教师点评。

4. 描述画面(1)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画面;(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描绘画面。

5. 小组合作(1)学生分小组,讨论两首古诗的异同;(2)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总结两首古诗的特点。

6. 课堂小结(1)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教师点评,强调重点内容。

六、板书设计1. 课题:《古诗二首》2. 两首古诗的题目、作者、背景简介3. 古诗中的生字词及词义4. 两首古诗的异同点七、作业设计1. 背诵两首古诗;2. 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中的画面;3. 搜集其他自己喜欢的古诗,与同学分享。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主要教学内容为《古诗二首》。

具体内容包括《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掌握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古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古诗,掌握生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生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幅美丽的山水画,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进而引出本课内容。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古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3. 讲解诗句:教师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 学习生字词:通过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识、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首古诗,进行逐句讲解,分析诗句的意境。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另一首古诗的意境。

7. 朗读与背诵: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背诵两首古诗,培养学生的语感。

六、板书设计1. 《古诗二首》2. 内容:《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朗读并背诵《静夜思》和《望庐山瀑布》。

(2)用生字词造句。

(3)分析两首古诗的意境。

2. 答案:(1)见板书设计。

(2)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3)见教学过程第6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诗的朗读、背诵掌握较好,但在理解诗句意境方面还有待提高。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内容包括《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两首古诗。

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让学生感受古典文学的魅力,理解古诗的意境,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1. 熟练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基本意思。

2. 学会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其背景,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重点:熟练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学会生字词,了解作者及其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两幅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中的景色。

接着引入本节课要学习的两首古诗《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2. 新课内容:(1)学习《登鹳雀楼》a. 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b. 讲解生字词,如“鹳雀”、“楼”、“白日”等。

c. 介绍作者王之涣及其背景。

d. 讲解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e. 学生齐读古诗,体会韵律美。

(2)学习《望庐山瀑布》a. 朗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语气。

b. 讲解生字词,如“庐山”、“瀑布”、“遥看”等。

c. 介绍作者李白及其背景。

d. 讲解古诗的意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e. 学生齐读古诗,体会韵律美。

3.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自己对两首古诗的理解,选择其中一首进行绘画,展示古诗的意境。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诗二首》2. 板书内容:《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意境:遥望山水,感慨时光流转《望庐山瀑布》作者:李白意境:遥看瀑布飞流直下,赞美大自然壮丽景色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自己对两首古诗的理解,选择其中一首进行绘画,展示古诗的意境。

2. 答案:学生作品,以绘画形式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古诗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果。

2. 拓展延伸:(1)课后收集其他著名的古诗,与同学分享,共同欣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

朗读并背诵古诗。

2.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字,会写8个字,掌握会写字的音、形、义。

教学难点
能正确、端正地书写8个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李白曾望月抒怀,留下了《静夜思》这首千古佳作,他也曾在另一个群星璀璨的夜晚,写下了使人惊叹的诗行,那就是《夜宿山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初读古诗。

1.设计问题:“夜宿山寺”是什么意思?
2.教师播放多媒体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感悟,请学生谈谈看了此画面后有什么感受。

(留空白,让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点拨强调一点:山上寺院里的楼很高)。

3.请学生打开书,自由读古诗,体会诗人作诗时的感受。

(二)理解诗句。

1.学生研究、合作、体验。

(1)让学生边读古诗边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诗句,查字典解决。

(2)让学生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汇报诗中关键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2.小组汇报。

(1)通过小组学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了?(指名说)
(2)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
(3)请四个同学每人说一句诗的意思。

(4)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来形容诗中所描写的这座楼。

(高)
(5)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楼很高,请你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

(三)诵读欣赏,品读古诗。

1.通过学习,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的了解,你能加上动作、语气自己读读这首诗吗?注意要读出你自己的感受。

(学生采取个人诵读,合作诵读,分组诵读,加动作诵读等形式练习诵读古诗)
2.教师配乐范读,然后引导学生配乐朗读,进一步体会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画面。

三、练习
1. 齐读古诗,加强记忆。

2.利用课外资料,请同学们把已经查找好的李白的其他诗,读给大家听听。

四、总结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

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站在楼山就可以用手摘下月亮和星星。

我不敢在这儿大声说话,恐怕惊动了天上的仙人,全诗语言朴素自然,却十分生动形象。

这里,诗人发挥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五、作业
回家后请你把这首古诗背给你的爸爸妈妈。

六、板书
夜宿//山寺
[唐]李白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敕勒歌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学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大草原的富饶、广阔和美丽,体会敕勒族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感受作者那种对大草原那种无比喜悦和热爱之情。

4学生会背诵这首民歌。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上课后,让学生闭上眼睛,创造一个宁静的氛围,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一个美丽的梦景。

2利用课件展示课文内容,教师在黑板上板题目:敕勒歌。

二初读全诗,字词释义
1自由读诗歌,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二、分步解读,把握诗境
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

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

这首诗就是敕勒人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

”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

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

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

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

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三、再读本诗品悟诗意
1让学生再读课文,由诗入画。

这是一幅图画,远远的是雄伟的阴山,向天空看蓝天白云,美丽的草原无边无际,天地相接,轻风一来,牛壮羊肥,若隐若现,这是多么自然的和谐图呀,我们经常讲,要创造一个和谐的世界,那不正是我们追求的生活吗?
2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课件展示草原风景,教师配乐朗读)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

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

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四、学生背诵本诗。

五、总结
这首民歌风格奔放、雄健质朴,寥寥几句就十分生动地勾勒出内蒙古独特的壮丽景色,反映了敕勒族人民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对家乡的热爱。

这不正是人们向往的人类生活的天堂。

六、用课件播放《天堂》这首歌,在歌声中结束本课。

板述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