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气候与季节教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1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4.5《气候与季节》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气候与季节的关系,从而理解气候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与季节的概念。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对季节的感知,他们能够发现季节变化的现象。

然而,对于气候与季节的关系,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气候与季节的关联。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候与季节的概念,知道气候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气候与季节的概念。

2.气候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季节变化的现象,感知气候与季节的关系。

2.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气候与季节的主题进行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和合作能力。

3.实践活动:设计多个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候与季节的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展示气候与季节的关系。

2.准备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如季节变化的图片、气候数据等。

3.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气候与季节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气候与季节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气候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掌握气候与季节的知识。

4.巩固(5分钟)学生代表分享实践活动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气候与季节的关系。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气候与季节变化,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气候与季节的关系。

三年级科学《气候与季节》教案

三年级科学《气候与季节》教案

三年级科学《气候与季节》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气候与季节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1.2 教学重点气候与季节的基本概念。

1.3 教学难点气候与季节的形成原因。

1.4 教学方法观察法:观察周围环境的气候变化和季节变化。

讨论法: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气候与季节的观察结果。

1.5 教学准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季节的景色。

教学工具:地球仪或平面图。

1.6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季节的景色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气候与季节的变化。

讲解气候与季节的概念:解释气候与季节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气候与季节的区别。

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周围环境的气候变化和季节变化,进行讨论交流。

第二章:气候的类型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气候。

2.2 教学重点不同类型的气候特点。

2.3 教学难点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2.4 教学方法观察法: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

讲解法:讲解不同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2.5 教学准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

教学工具:地球仪或平面图。

2.6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气候类型的地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气候的特点。

讲解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讲解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讨论交流。

第三章:季节的变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季节的变化原因。

3.2 教学重点季节变化的原因。

3.3 教学难点季节变化的形成机制。

3.4 教学方法观察法:观察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

讲解法:讲解季节变化的原因。

3.5 教学准备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

教学工具:地球仪或平面图。

3.6 教学过程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季节的变化原因。

讲解季节变化的原因:讲解地球公转与季节变化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季节变化的形成机制。

观察与讨论:学生观察不同季节的景色变化,进行讨论交流。

《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

《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

《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3、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4、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5、能够长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对动植物的季节变化进行比较并记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难点:长期观察并记录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三、教学准备:课件、视频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人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天大家的穿衣和前段时间不一样了,说说你的发现。

像这样,在一定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总有一定的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板书:气候)具有这些特定气候的时间段,我们称为季节。

(板书:季节)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气候与季节”。

(二)新课呈现(1)认识气候特征和季节你知道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吗?分别是哪几个季节?教师出示秋天的`图片。

你能描述你眼中的秋天吗?像这样具有天高云淡、凉风习习、小雨绵绵、硕果累累等这些特定气候特征的时间段就称为秋季。

那么秋季有哪些气候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2)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我们家乡季节有什么特点?四季分明,刚刚了解了家乡秋季的特点,其它季节也有自己的气候特征,现在请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季节,来找一找它的气候特征。

你们小组选择哪一季节进行探究?(小组汇报,力争使春夏秋冬三个季节都有研究)小组汇报交流。

《气候与季节》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教学准备准备有秋季特征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

关于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引入。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了解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四人小组讨论。

秋天气候的特征。

其他季节的气候特征。

小学三年级地理教案:了解四季和气候

小学三年级地理教案:了解四季和气候

小学三年级地理教案:了解四季和气候了解四季和气候一、引言地理是小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通过学习地理知识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世界。

而在这其中,四季和气候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内容之一。

通过深入了解四季和气候,可以使学生对自然环境有更全面的认识,并培养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本教案将以小学三年级为例,探讨如何开展一堂有趣而富有启发性的地理课程。

二、认识四季A.讲述首先,我们需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四季。

四季是指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这四个不同的时期。

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特点和气候条件。

B.互动游戏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四季的变化,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互动游戏。

将教室分成四个区域,每个区域代表一个季节。

老师会快速提问某个季节中会出现哪些自然现象或者什么样的衣物适合该季节等问题,并邀请学生快速跑到相应的区域。

C.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季节进行研究。

他们可以通过收集图片、资料或者借助互联网搜索相关信息。

然后,每个小组轮流向全班展示他们所了解到的季节特点和气候条件,并与其他小组分享彼此的发现。

三、认识气候A.讲述接下来,我们需要向学生解释什么是气候。

气候指一定时间内某地区的天气状况的总和。

不同地区由于纬度、海拔高度、地形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导致其气候条件也各异。

B.天气观察活动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和天气现象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开展天气观察活动。

每天在课堂上记录当天的天气情况(如晴朗、多云、阴雨等),并写下温度范围及风力大小等相关数据。

将这些数据记录在一个月份表格中,并绘制图表,以便学生更直观地看到不同月份和季节的差异。

C.模拟气象预报员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扮演气象预报员的角色。

他们可以根据之前观察到的天气数据,模拟出未来几天内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并为全班进行预报。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的认识。

四、小结通过以上活动和讲解,我们向学生介绍了四季和气候的概念,并通过互动游戏、小组讨论和天气观察活动等形式加深了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气候与季节教案范文

气候与季节教案范文

气候与季节教案范文教案概述课题:气候与季节年级:小学三年级科目:自然与社会(理科)教学目标:1.了解气候与季节的概念和关系。

2.掌握季节变化的特征以及对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气候与季节的含义。

2.了解季节变化的特征。

教学难点:1.掌握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教科书《自然与社会》2.工具:黑板、彩色粉笔、图片、实物等。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知识(10分钟)1.现象引入:教师带领学生看窗外,并观察天气和植物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春天有花开花谢的现象?为什么冬天有雪?2.引导学生关注季节变化,并概括季节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Step 2 学习气候和季节的概念(2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猜测不同季节的特点(如春天有花朵、夏天有太阳等)。

2.教师介绍气候和季节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气候是一年四季的总体情况,季节是气候变化的表现形式。

3.学生通过观察、询问和感受等方式探讨季节和气候的关系。

Step 3 季节变化的特征(3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季节的特征,让学生观察、描述和比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季节变化的观察记录表,记录每个季节的特征和变化。

3.学生展示观察记录表,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Step 4 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30分钟)1.教师通过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如冬天穿厚衣服、夏天喝多水等。

2.学生自由讨论季节变化对不同方面的影响,如服装、食物、活动等。

3.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帮助学生理解季节变化对生活的重要性。

Step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气候和季节的概念以及季节变化的特征。

2.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自己的掌握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扩展活动:1.学生利用电脑或图书馆的资源,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季节变化情况,并制作海报展示。

小学三年级地理教案四季与气候

小学三年级地理教案四季与气候

小学三年级地理教案四季与气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四季与气候的关系,了解四季的变化规律;(2) 掌握冬季、春季、夏季、秋季的特点和气候变化;(3) 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描述各个季节的气候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发现和探究问题的能力;(2)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四季气候变化;(3) 个案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特点,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二、教学内容:【导入】通过展示四季与气候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四季的注意,激发学习兴趣。

【探究】(1) 观察:通过展示冬季的图片或实地观察,引导学生描述冬季的气候特点,如寒冷、天气干燥等。

(2) 探究:为何冬季会寒冷?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与气温变化的关系,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给出答案。

2. 春季(1) 观察:通过展示春季的图片或实地观察,引导学生描述春季的气候特点,如气温逐渐回暖、花草开始开放等。

(2) 探究:为何春季会回暖?引导学生思考太阳辐射与气温变化的关系,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给出答案。

3. 夏季(1) 观察:通过展示夏季的图片或实地观察,引导学生描述夏季的气候特点,如高温、多雨、长时间的阳光等。

(2) 探究:为何夏季会炎热?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倾斜角与气温变化的关系,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给出答案。

4. 秋季(1) 观察:通过展示秋季的图片或实地观察,引导学生描述秋季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逐渐下降、树叶变色等。

(2) 探究:为何秋季会凉爽?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公转与气温变化的关系,让学生自主探究并给出答案。

通过简要总结四季与气候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巩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四季与气候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对四季的注意。

教师可以问一些问题,如:“你们对四季有什么了解?冬天和夏天有什么不同?”2. 探究四季(30分钟)(1) 冬季:观察图片或实地观察,引导学生描述冬季的气候特点。

三年级科学下册气候与季节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气候与季节教案苏教版

三年级科学下册气候与季节教案苏教版气候与季节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3.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4.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能够长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

2.能够对动植物前后发生的变化进行比较。

3.能够观察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4.能够比较出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感受自然界四季的变化,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

2.持之以恒地观察动植物的变化。

3.养成记录观察现象的惯。

二、重点难点1.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3.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复引入,集中话题,引起学生对天气与季节的兴趣。

探索和调查,熟悉一年四季的天气特征及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回顾和解释,巩固所学并适度举行课外拓展。

教学过程一、集中话题1.提问: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2.说得真棒!你们能先说一说在你的眼里秋季是什么样的吗?二、探索和调查1.小组讨论汇报:你眼里的秋季是什么样的?(天气、动物、植物┅┅)2.谁能再说一说其他季节的气候是什么样的?3.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征的图片。

小组讨论。

4.全班交流、补充。

5.引导学生观看本课图片,师生小结。

(在一定的地区,天气现象总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

)6.在不同的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7.学生看图或音像资料后说,再恰当补充。

8.小组讨论后汇报。

9.教师小结。

动植物或非生物受气候和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出现的季节性变化现象也叫做物候,如植物什么时候萌芽、开花、结果;动物什么时候冬眠、始鸣、迁徙等;非生物,如始霜、始雪、初冰、解冻、打雷等。

我国古人归纳的七十二候,也基本反应了我们祖国大地上气候变化特征。

三、回顾和解释1.通过今天的研究,你懂得了什么?2.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记下它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四、课后作业观察小植物和植物,把自己观察到的它们在不同时期的变化记实下来。

小学三年级社会教案了解四季的气候特点

小学三年级社会教案了解四季的气候特点

小学三年级社会教案了解四季的气候特点小学三年级社会教案:了解四季的气候特点一、引言四季更迭,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点,不仅是对自然的观察和认知,也是培养孩子对环境的关注和热爱的重要途径。

本教案旨在帮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解四季的气候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二、目标1. 能够准确地描述春、夏、秋、冬四季的气候特点;2. 能够说明四季的气候变化对我们生活的影响;3. 培养学生对环境的观察和关注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春季的气候特点2. 夏季的气候特点3. 秋季的气候特点4. 冬季的气候特点5. 四季气候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通过问答的形式,激发学生对四季的认知和对气候特点的好奇。

引导问题:- 你们都知道有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这四个季节吗?- 你们注意到这四个季节的气候有什么不同吗?第二步:探究春季的气候特点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春季的气候特点,并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观察提示:- 温度逐渐回升,但还不是太热;- 天气多变,时而晴朗,时而多云;- 气温适中,适合植物生长。

问题提示:- 春季的气温怎么样?- 春季的天气多变吗?你们有什么观察和经验?- 春季的气候对植物有什么影响?第三步:探究夏季的气候特点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夏季的气候特点,并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观察提示:- 温度较高,天气炎热;- 天空通常晴朗,阳光充足;- 出现暴雨和雷雨的可能性较大。

问题提示:- 夏季的气温很高吗?你们有什么感受?- 夏季的天空一般是怎样的?- 夏季的暴雨和雷雨对我们有什么影响?第四步:探究秋季的气候特点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秋季的气候特点,并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观察提示:- 温度逐渐下降,天气凉爽舒适;- 天空多晴朗,少云;- 风变大,树叶开始变黄,落叶现象明显。

问题提示:- 秋季的气温是怎样的?- 秋季的天气多晴朗吗?- 秋季树叶为什么会变黄并且落下来?第五步:探究冬季的气候特点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冬季的气候特点,并就下列问题展开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夏季
气候特征:每天日照时间达到一年中的最高值,气温较高,多云天气为主,有时出现雷阵雨和台风。
动植物特征:植物茂盛,生长速度快,夏季特有的动物出现。(蝉、青蛙、蚊子等)
(3)、秋季
气候特征:每天日照时间减少,气温逐渐下降,天高云淡,凉风习习。
动植物特征:动物准备过冬(分换装、迁徙、冬眠),迁徙动物往南方迁徙(迁徙动物有:家燕、大雁、藏羚羊等),植物果实成熟,秋收(水稻、梨、苹果、葡萄、柿子、橘、柚等)。
【采用谈话交流的学习方式,自己感知,共同总结出气候的概念。】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气候与季节》,一起来来研究不同季节的气候特征。(完整板书:5气候与季节)
三:师生通过文字、图片交流,归纳四个季节的气候特征。
1、使用课件,欣赏一组四季的风景图片。
2、从三个方面依次归纳春、夏、秋、冬的气候特征
(一:天气在该季节中的变化;二:植物在该季节的变化;
六:下课。




5、气候与季节
1:天气变化
从三方面归纳:2、植物的变化
天气与气候这两个概念的掌握与区分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在上课之初就先强化巩固“天气”的概念为以下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引出课题“气候”并简单交流。
师说:刚才交流的话题是“天气”,接下来我们再聊一个和天气有关的新话题“气候”。(并板书气候)
师问:一年有四个季节,分别是(学生答)。
师生交流:在这四个季节中,气温都是相同的吗
分组讨论,选择一种植物(柳树、梨树、苹果树),说说它在不同季节的生长情况,最后全班简单交流,
(2)出示动物(青蛙)的图片。
交流总结青蛙的四季:春季生长,夏季交配、生产,秋季准备过冬,冬季冬眠。
(3)出示燕子一年四季的变化的情况。
燕子春季进行生殖
夏季从南方飞来?
秋季在南方生活
冬季飞回南方
小结:在自然界中,动植物在不同的季节,为了适应环境,会有相应的变化。
教学重点
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1、长期观察并记录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2、天气与气候的区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复习交流,巩固掌握“天气”。
(上周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分组连续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请大家
拿出记录表,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教师投影(或其他方式)某小组的天气情况记录表,师生共同分析。(分析内容:1、每天的天气情况2、一周内的天气情况有没有相似之处。)
(4)、冬季
气候特征:每天日照时间达到一年当中的最低值,气温较低,有雪和冰冻现象。
3、根据成语判断季节。
草长莺飞三九严寒雨后春笋金风送爽
滴水成冰风高云淡骄阳似火丹桂飘香
【在课上适时地进行拓展,及时巩固新知】
四:探究在不同的季节里,动植物有什么变化。
(1)、出示植物(枫树)的照片。
这是什么树(在秋天,它的叶子是火红的)春天长得怎么样夏天和冬天呢
(2)完成观察日记表格。种植一棵植物(吊兰)或动物,坚持观察,并记下它的成长变化。
【培养学生能够长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对动植物的变化甚至是四季的变化,进行比较记录。养成记录、观察的科学习惯。】
【吊兰比较便宜,而且容易管理。最好能组织学生统一种植吊兰,把各自的花盆搬到学校来,统一放置。每天都观察它的生长变化,做好记录,而且也顺便瞧瞧其他同学的吊兰的状况。】
三:、动物在该季节的变化)。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积极性。小组内先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讨论重点天气的变化】
师生共同总结出各季节的气候特征:
(1)、春季
气候特征:每天日照时间增加,气温回温上升,风和日丽(适合春游),冰雪融化。
动植物特征:冬眠动物苏醒,迁徙动物从南方返回,植物发芽,播种开始等(花生、玉米、辣椒、凤仙花、柳树发芽等)。
三年级科学气候与季节教案
课题
5、气候与季节
课时
1
备课教师
亓娟
单位
岱岳区下港中心小学
教学目标
1、知道气候特征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
2、知道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3、了解四季的气候特征,同时也了解自己家乡的气候特征。
4、知道一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
5、能够长期观察一种动物或植物,对动植物的季节变化进行比较并记录。
在我们这个地方,每年的冬天气温会很低,有时候会下雪。
在我们这个地方,每年的夏天气温会很高,经常下雨。那么夏天下不下雪
通过气温的变化,可以看出一年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性。
通过雨雪的变化,可以看出一年中雨雪变化的规律性。
小结:在一定地区,一年中天气的变化,如:温度、刮风、下雨等都有一定的规律。这种规律称为该地区的气候特征。一年有四个季节,季节就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
动植物特征:动物冬眠(冬眠动物有:青蛙、松鼠、刺猬、黑熊、棕熊、北极白熊等),一些植物落光树叶等。
气候对动物的影响:冬眠和迁徙
【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谈话中,探究中,学习成长,从小爱做一个勤动脑、敢说话的小科学家】
五:拓展延伸
(1)课下完成表格(家乡四季的气候特征)。
【一节课40分钟,学生掌握的不是那么的牢固,那就需要课下的“写一写”的活动来加深巩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