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种植技术
大黄种植技术及亩收益

大黄种植技术及亩收益
一、选地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为种植地。
在种植前,进行深翻整地,清除杂草和石块,使土壤松软、平整。
二、选种育苗
选择优质的大黄品种,如掌叶大黄、鸡爪大黄等。
在春季或秋季进行播种,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如浸种、催芽等。
播种后,及时覆盖细土,保持土壤湿润。
三、移栽定植
当幼苗长到适宜大小时,进行移栽定植。
移栽时,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损伤幼苗。
定植密度要根据土壤肥力和品种特性来确定,一般每亩种植2000-3000株。
四、田间管理
1. 浇水:大黄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但要注意避免积水。
在干旱季节要及时浇水,保证土壤湿润。
2. 施肥:根据大黄的生长需要,适量施肥。
一般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适量的化肥。
3. 除草:及时清除杂草,防止杂草与大黄竞争养分。
可采用人工除草或化学除草剂。
4. 病虫害防治:大黄常见的病虫害有根腐病、叶斑病等。
要定期检查,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五、收获加工
大黄一般生长3-4年后即可收获。
在秋季或春季进行采挖,去掉根茎上的泥土和杂质,晒干或烘干。
烘干后的大黄呈黄色或黄棕色,具有独特的香味。
六、亩收益预算
根据种植大黄的品种、产量和市场价格等因素,可以预算种植大黄的亩收益。
一般来说,大黄的亩产量在200-300公斤左右,市场价格因品种和品质而异。
如果以每公斤10元的市场价格计算,亩收益可达2000-3000元。
当然,实际收益还要考虑种植成本、销售渠道等因素。
大黄栽培技术

大黄栽培技术大黄栽培技术1.引言1.1 本文档旨在提供大黄栽培技术的详细指导,包括栽培条件、播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1.2 大黄(学名:Rheum palmatum),又称芍药藓,是一种草本植物,常用于中药制剂的加工。
正确的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大黄的产量和品质。
2.栽培条件2.1 土壤要求2.1.1 大黄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肥沃的土壤中。
2.1.2 土壤的酸碱度应保持在pH值为5.5.6.5之间。
2.2 温度和湿度2.2.1 大黄喜欢生长在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下,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C.25°C。
2.2.2 高温和低温都会影响大黄的生长,需注意保护。
2.3 光照2.3.1 大黄对充足的阳光照射有利于光合作用和植物生长发育,所以选择光照充足的种植地点。
3.播种和繁殖3.1 播种时间3.1.1 大黄适合春季和秋季播种,春季适用于南方地区,秋季适用于北方地区。
3.1.2 播种时需注意天气条件,选择适宜的天气时机。
3.2 播种方法3.2.1 先将种子进行浸泡处理,提高发芽率和出苗率。
3.2.2 播种时选择适当的行距和密度,一般为50cm×50cm或60cm×60cm。
3.3 繁殖方法3.3.1 大黄还可通过分根繁殖,以提高种植数量和株数。
4.灌溉管理4.1 灌溉时机4.1.1 大黄对水分要求较高,需注意保持土壤湿润。
4.1.2 水分供给应根据天气和土壤湿度情况进行调整。
4.2 灌溉方式4.2.1 在大黄生长期间,采用喷灌、滴灌或地面灌溉均可。
4.2.2 根据土壤的排水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
5.施肥技术5.1 有机肥施用5.1.1 大黄对有机肥的需求量较大,可选用稻草堆肥、农家肥等有机肥进行施用。
5.1.2 施肥量和频次需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生长情况进行调整。
5.2 化学肥施用5.2.1 大黄对钾肥和磷肥的需求较高,可在播种前或生长期适时施用。
5.2.2 施肥量应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要进行合理计算。
大黄无公害种植技术

2 . 选 地 整 地 。 选 择 土 层 深 厚 、疏
开 好排 水沟 。
2 . 种 植 。秋 天 在 整 好 的 畦 面 上 ,按
性粉剂5 0 0 倍 液灌根 。
5 . 采收加 工。春栽第3 年采挖。采挖 行距2 5~3 0 厘 米 、播 幅 1 0 厘 米 、 沟深 时 ,先割去 地上茎 叶 ,小心挖 取全根 , 3 ~5 厘 米开沟 ,然后将催 芽 的种 子播入 除净泥 土 ,趁鲜 刮去外粗 皮 ,将大个 的 沟 内,播后盖厚 l 厘米的细土 ,最后在畦 切成 两半个 ,小 圆个的削成椭 圆形 ,然 面上盖草保 湿 。出苗后选 阴天或 晴天傍 后 晒干 。质量 以质 坚硬 、气 清香 、味苦 晚 ,揭去 盖草 ,并进行 中耕 除草 ,每隔 而微涩者为佳 。
3 ~4 厘 米留壮苗 l 株。 当秋后茎叶枯黄后
( 蒋 学杰 用 稻草 覆盖 畦面 ,保温保 湿 ,翌 年春天 编 :2 7 6 5 0 0)
山 东省 莒县农 业局
邮
穗羲 奄
静 豢
深 根作 物 ,在 土壤 深厚 、疏松肥 沃 、排 畜 粪水 l 5 0 0 千克 。每次 中耕后 ,都要 培 水 良好 的 沙 质壤 土生 长 良好 。 土。除留种田,及时剪除花薹。 4 . 病 虫害 防治 。( 1 )根腐病 。茎基 松 肥 沃 的 沙 质 壤 土 种 植 。 种植 前 深 翻 或根部腐烂 。防治方 法 :发现病株 ,及 土壤 3 3 厘 米 以上 ,结 合耕 翻 ,每6 6 7 平 时拔 除 ,集 中烧毁 ,病穴用5 %的石灰 乳 方米 ( 1 亩 )施人 腐 熟厩 肥或 堆/ J  ̄ 2 5 o o 浇灌 ,或用5 0 %退菌特6 0 0 倍液全 面喷洒 千 克 、过 磷酸 钙 2 O 千 克 、草 木 灰 1 0 千 病 区 。( 2 )轮纹 病 。叶部受 害 ,出现 红
大黄种植技术

大黄种植技术大黄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别名北大黄,以根茎及根部入药,有泻水通便、破积去瘀功能,主治实热便秘、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烫伤等症。
大黄为蓼科多年生高大草本,别名北大黄,以根茎及根部入药,有泻水通便、破积去瘀功能,主治实热便秘、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烫伤等症。
种植大黄宜选择高寒山地、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可与马铃薯、蔬菜等轮作,种子以当年或次年的好,超过3年的发芽率下降。
大黄在春秋季均可种植,一般采取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式。
播前亩施3000-4000公斤厩肥,深耕30-40厘米,整成宽1.3-1.5米土畦。
直播按行株距55×55厘米开穴,穴深3-4厘米,每穴播种子8-10粒,覆土2-3厘米,亩用种1.5-2公斤。
育苗移栽按行距9-10厘米开沟均匀播种,覆土2-3厘米,亩用种5公斤,播种后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并清除杂草。
当苗高9-10厘米时即可在阴雨天移栽,按行株距55×55厘米挖穴,穴深5-6厘米,将苗立放穴内,用细土培实。
大黄出苗后于4-5月可结合培土进行第一次中耕除草,7-8月进行第二次。
到第二年5月份要及时摘去从根茎部抽出的花茎,用土盖住根头部分并踩实以防切口进水腐烂。
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黄喜肥,种植后每年应追肥2-3次。
第一年6月末亩施厩肥2000公斤,第二次于8月末亩施15公斤磷、钾肥或适量草木灰。
次年施2次肥,亩施过磷酸钙5公斤、硫酸铵10公斤,由根侧开沟施入。
大黄病害主要为轮纹病、炭疽病、霜霉病、根腐病,主要防治方法是冬季清除枯叶烧毁,依次喷1:2:300波尔多液、40%疫霜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50%托布津800倍液浇灌病根。
大黄虫害主要为斜纹夜蛾,可用90%敌百虫原药稀释800倍液或速灭杀丁乳油稀释1000-1200倍液喷雾。
大黄在栽后2?3年即可收获。
在9-10月地上部分枯萎时,挖出根茎及根,除净泥土、茎叶及小根,切段成小片用绳串起悬挂房檐下阴干或用文火烘干,以质坚、气清香、味苦而微涩者为佳。
大黄的标准化种植与质量控制技术

大黄的标准化种植与质量控制技术大黄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为了保证大黄的质量和安全性,对大黄的标准化种植和质量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和应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大黄的标准化种植和质量控制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黄的标准化种植技术1. 地点选择和土壤改良:选择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点,并进行土壤有效的改良,保证土壤的适宜度。
2. 种植方法和时间: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方法和时间。
通常,大黄的种植采用分株繁殖或种子繁殖的方法,一般在春季或秋季进行。
3. 病虫害防治:采取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定期检查和清除病虫害,合理使用农药,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
4. 施肥和灌溉控制:根据土壤的营养状况和大黄的生长需求,进行适量的施肥和灌溉。
在施肥和灌溉过程中,要注意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和保持水分平衡,以提高大黄的产量和品质。
5. 收割和储存:在大黄的生长期末期,选择适当的时间进行收割,并进行适当的处理和储存,保证大黄的质量和药效不受损失。
二、大黄的质量控制技术1. 外观质量:外观是评价大黄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颜色、形状、大小等。
应选用健康、无病虫害、表面光滑、无污染的大黄,并注意避免机械损伤。
2. 化学成分:大黄的有效成分主要是大黄素、大黄酸等。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先进技术,对大黄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和定量,以保证大黄的药效。
3. 微生物质量:大黄常受到霉菌和细菌的污染,因此微生物质量的控制非常重要。
采用灭菌、消毒等方法,减少微生物的污染,并进行合理的贮存,以延长大黄的保质期。
4. 农药残留:合理使用农药是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措施,但过量使用或使用高毒农药会导致农药残留。
因此,在大黄的质量控制中,要加强农药残留的监测和控制,确保不超过安全标准。
5. 重金属含量:土壤和水源中的重金属会对大黄的质量产生潜在影响。
因此,在大黄的种植过程中,要进行重金属含量的监测,并确保大黄的重金属含量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大黄栽培技术

大黄栽培技术大黄(scientific name: Rheum palmatum L.)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其栽培技术是农民朋友们广泛关注的话题。
正确的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大黄的产量和质量,下面将针对大黄的栽培技术进行详细介绍。
一、选址与土壤要求大黄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沙壤土栽培。
在选址上应尽量避免高湿、高温、多风的地方,以免影响大黄的生长和发育。
二、繁殖方式大黄主要采用种子繁殖方式,也可通过分株繁殖。
在大黄的种子繁殖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种子选择:选择无病虫害、大小均匀的种子进行繁殖。
2. 播种时间:适宜在春季3月底至4月初进行播种。
3. 播种方法:将种子均匀撒播在整平湿润的苗床上,播后用细土稍微盖住,然后压实,并进行保湿管理。
4. 秧苗移栽: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可进行移栽。
移栽时要小心保护苗根,防止断根和伤根。
三、肥料管理大黄生长期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因此合理施肥对于大黄的栽培至关重要。
在施肥上应遵循以下原则:1. 基肥施用:在整地前,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施用有机肥或腐熟农家肥,以增加土壤肥力。
2. 追肥施用:大黄在生育期间需要进行追肥。
可根据大黄的生长速度和养分需求,在生长初期和中期进行分期追肥,一般采用氮、磷、钾肥复混肥料。
四、病虫害防治大黄栽培过程中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白粉病、叶锈病、红蜘蛛等。
为了防治病虫害,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 防治白粉病:选用耐病优良品种,加强通风和日照,控制植株密度,及时清除病叶,可适量喷施防治白粉病的农药。
2. 防治叶锈病:增加光照,必要时可采用喷洒草铵或农家肥水浸泡种子的方式。
3. 防治红蜘蛛:增加通风和日照,定期喷水降温,可适量喷施防治红蜘蛛的农药。
五、田间管理在大黄的田间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杂草控制:及时除草,保持田间整洁,防止杂草占据养分和水分。
2. 灌溉管理:大黄喜湿润环境,但也不能过度浇水,以防止秧苗腐烂。
优质大黄田间栽培管理技术

优质大黄田间栽培管理技术一、选地整地大黄怕热喜冷,一般适合种植在海拔1000~2000米的山区。
大黄是深根性植物,主根可深入土层30~45厘米,对上壤条件要求较严,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含腐殖质的褐土和沙壤上为好,黏重土壤不宜栽培。
选好地后要精细整地,每公顷施入腐熟的厩肥或堆肥与火土灰45~60吨,翻埋土中作基肥,深耕30厘米以上。
大黄种植需要经过4~5年的轮作周期,不可连作。
适合与马铃薯、豆科、油菜等作物轮作。
移栽之后的第一年建议在行间套种玉米、韭菜、大豆、紫苏、薄荷、红花等作物,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二、繁殖1.种子繁殖。
大黄主要用种子繁殖,种子的寿命仅为1年,不要使用陈种子繁殖。
种子繁殖包括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方法。
①种子直播:在早春或者初秋时进行,按行株距70厘米×50厘米穴播,穴深3厘米左右,每穴播种5~6粒,覆土厚2厘米左右。
②育苗移栽:在不适合直播或者春季干旱的地区可采取育苗移栽繁殖。
一般应选择土质疏松、不易积水、向阳背风的畦地。
将阳畦地做成宽1.3~1.5米、高10~15厘米、畦间距30厘水。
四周挖好排水沟。
条播:在畦上横向开沟,沟距20厘米、播幅10厘米、深5厘米。
播种间距2厘米左右。
撒播均匀,覆土厚2~3厘米。
撒播:将种子均匀撒于畦面,间距2~3厘米,再均匀地撒上细土,以看不见种子为宜。
为了保持土壤湿润,可以在畦面上覆盖一层长松针或稻草,并经常浇水保湿。
2.子芽繁殖。
在大黄采收时,选择产量较高、生长旺盛、无病虫害的植株,切下母株周围的根茎,每个切割的根茎上带有3~4个芽眼,将草木灰涂抹在芽眼或者分离的子芽上,然后种植在苗床上。
子芽繁殖较适合于小面积栽培。
三、田间管理1.苗期管理。
采用种子直播的,当苗高8~10厘米时进行间苗,苗高15厘米以上时定苗,每穴留1株壮苗。
采用育苗移栽的一般在春、秋季节移栽,春节前后最佳,边挖边移栽。
定植行株距70厘米×50厘米,穴深35~40厘米,呈“品”字形定植。
大黄种子播种后多长时间发芽?

本文格式为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第 1 页 共 1 页 大黄种子播种后多长时间发芽? 大黄又叫香大黄,大黄是一种草本植物,繁殖方式有两种,播种和育
苗移栽,其中播种始终受广阔种植户广泛繁殖,用于一些大面积种植户
的需要。
大黄种子播种后一般在7天的时间就可以发芽,大黄种子发芽
比较简单,详细时间要依据播种的环境和方式方法来定。
一、催芽方法
播种大黄是相对比较简洁的技术活,在播种以前,想要种子尽快发芽,首先要进行种子催芽处理,详细的催芽方式可以用浸水、沙藏等。
二、生长环境
虽然种植大黄特别喜爱阳光,但是出芽阶段则不适合有阳光,可以选择背光潮湿的的地方播种。
三、温度要求
此外,大黄种子发芽简洁,需要浅种,尽量在土壤的3公分以内。
大黄种子最好的发芽温度大约是25度,所以播种的时候要留意把握温度。
播种之后要保持土壤的潮湿,每天定时检查出芽状态。
四、水分和肥料要求
大黄出芽后,真叶假如开头长出来,此时就要削减水分的供应,尽
量保持在土壤干了再浇透水就可以了。
虽然大黄对土壤没有太多要求,
但是疏松透气的土壤更适合大黄种子的发芽。
假如想要大黄苗长得更
快,可以在生长期间,适当的追肥,这样大黄生长的既旺盛,又快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黄种植技术
一、栽培技术
(一)选池、整地选地以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山坡为好,前茬作物玉米、马铃薯等收获后,结合深耕施足基肥,每公顷施既肥
60~75吨。
(二)繁殖方法
①直播:在初秋或早春进行。
直播按行株距70厘米X60厘米穴擂,穴深3厘米左右,每穴播种5~6粒,覆土2厘米左右,用种量22.5~30.0千克/公顷。
②育苗移栽:在整好地做宽1.2米、长21米的高哇,四边开好
排水沟,横向在睦上开沟条擂,行距12厘米、深5厘米,将种子均
匀撒入沟内,覆土2~3厘米,再覆l层草。
发芽出土后揭去覆草,
重视除草、日晒,如光照太强,可用遮阳网,5~6月份施稀人粪尿
追肥。
10月下旬在苗行上培土3~5厘米。
育苗第2年的4月中旬或
8月下旬移栽。
将苗挖出后把幼苗侧根剪去,边挖边栽,注意栽前
注入少量水和早晚移栽,株行距各60厘米,挖穴15~30厘米深,每
穴1株,选壮苗、覆土、埋住芦头,压实土壤,使根与土紧密结合。
定植时将种苗根尖端向上弯曲呈L形。
③子芽繁殖:在收获大黄时,将母株根茎上萌生健壮而较大的子芽摘下种植。
过小的子芽可栽于苗床里,第2年秋天再行定植。
栽
种时可在伤口涂上草木灰和杀菌剂。
(三)田间管理大黄第1年幼苗小,结合松土要勤除草,在行间种植大豆、玉米,抑制杂草生长。
第2年至第3年,在5月上旬、7
月中旬除草松土,并在根部多培士。
除施基肥外,每年追肥2~3次。
第1年6月追饼肥750千克/公顷、过磷酸钙150~300千克/公顷。
第2年追肥2次,分别于5~6月份在行间开沟施入人粪尿或过磷酸
钙300~450千克/公顷、氯化押150~300千克/公顷,施后覆土、浇水。
除留种地外,其余植株的花墓摘掉,打墓应在晴天进行。
(四)常见病虫害病害主要为根腐病,虫害有甥虫。
二、采收与加工
黄栽种2~3年后,在9~10月份地上部枯萎时收集。
收时先剪去地上部分,将根茎与根全部挖出,将土抖掉,过大的根茎可切成几块,中、小形的切成片,风干、晒干或烘干。
干后装入木箱或撞药设备内冲撞,撞去粗皮,露出黄色即可,可收干货3000~3750千克/公顷。
三、留种技术
选生长健壮、无病虫害、品种较纯的三年生植株,于5~6月份抽花茎时设立支架。
7月中下旬部分种子呈黑褐色时,即速割囚,放在通风阴湿处使其后熟,数日抖下作种用,供春播用的种子应阴干储藏。
大黄,即川军,别称将军,是多种蓼科大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合称,一般从粗短的根茎种植。
大黄长有三角形的大叶,叶柄肥厚。
花形细小,聚集成花序,颜色从绿白色到玫瑰红色。
在中国地区的文献里,"大黄"指的往往是马蹄大黄;但在欧洲及中东,大黄往往指另外几个品种。
界:Plantae植物界
门:Magnoliophyta被子植物门
纲:Magnoliopsida双子叶植物纲
目:Caryophyllales石竹目
科:Polygonaceae蓼科
属:Rheum大黄属
英文名:Rhubarb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