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标准研究—基于浙江的案例研究

合集下载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
2013年度研究课题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13.01.21
•【字号】浙教办教科[2013]8号
•【施行日期】2013.01.21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
研究课题的通知
(浙教办教科〔2013〕8号)
各设区市及义乌市教育局、教科规划办,各有关高校:
根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经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课题评审委员会评审,共有1077项课题被列为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其中:重点课题148项、高校年度规划课题437项、各市年度规划课题353项、农村青年教师专项课题73项、体卫艺专项课题66项,现予公布。

重点课题研究周期为2年,年度规划课题研究周期为1年,部分课题研究周期过长,立项后课题组应按规定,对原研究计划做出必要调整。

希各课题负责人及所在单位认真组织实施,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为我省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做出贡献。

课题目录请到省教育厅门户网站()下载。

附件:1.浙江省教科规划2013年重点研究课题目录
2.浙江省教科规划2013年度(高校)研究课题目录
3.浙江省教科规划2013年度(各市)研究课题目录
4.浙江省教科规划2013年度农村青年教师专项研究课题目录
5.浙江省教科规划2013年度体卫艺专项研究课题目录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3年1月21日。

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课题研究项目

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课题研究项目
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
Y190802
借助专利分类提升专利审查质量效率的方法研究
中国专利技术开发公司
Y190901
专利保护期限补偿制度研究
国家知识产权局条法司
Y190902
关于授权后更正的制度体系建构研究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
FX201901
新一代人工智能混合增强智能技术专利分析研究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北京中心
SS19-B-19
智慧医疗产业专利问题研究
中南大学
SS19-B-20
专利代理师行业发展状况分析研究
中国专利信息中心
SS19-B-21
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研究
知识产权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SS19-B-22
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支持中心建设研究
南京理工大学
SS19-B-23
高校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支持中心建设研究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承担单位
ZX201901
保障专利高质量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研究
中国科学院大学
ZX201902
改进实用新型制度的政策措施研究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实用新型审查部
ZX201903
我国外观设计法律制度和审查政策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外观设计审查部
ZX201904
社会公众参与评议专利审查业务模式研究
2019年度国家知识产权局课题研究项目
立项名单
(一)软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项目承担单位
SS19-A-01
知识产权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
中国统计学会
SS19-A-02
国外对我国知识产权问题的关切点与事实研究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
引言
在当今知识经济日益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重要源泉,其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如何有效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1.1 知识产权的定义与分类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内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

这些权利的保护,对于鼓励创新、促进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2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产权意识薄弱、管理体系不健全、转化机制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和质量。

二、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
2.1 提高知识产权意识
高校应加强对师生的知识产权教育,提高全校师生的知识产权意识,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2.2 建立健全管理体系
高校应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知识产权的申请、登记、维护等工作,确保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2.3 完善转化机制
高校应积极探索与产业界的合作模式,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研成果向实际应用转化。

三、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案例
在此部分,我们将通过分析一些成功的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案例,为其他高校提供借鉴和参考。

四、结论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成果转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政府、企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

只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转化机制,才能充分释放高校科研成果的创新潜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知识产权案例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知识产权案例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知识产权案例论文题目一、最新知识产权案例论文选题参考1、知识产权案例精选2、审理“合同纠纷”与“侵权纠纷”的不同思维——基于一个知识产权案例的分析3、知识产权案例精选. 2009~20104、知识产权案例与解读(第四版)5、混合类型知识产权案例评析6、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知识产权案例全集7、知识产权案例纪实8、知识产权案例读本9、湖北知识产权案例精选. 110、知识产权案例精选. 200611、“跳槽”虽潇洒,行事需谨慎——员工“跳槽”引发的侵犯企业知识产权案例的启示12、知识产权案例分析与判案技巧13、四起知识产权案例揭示:商业官司尤重细节14、知识产权案例之一:威盛,为何最终“芯”太软?15、知识产权案例16、知识产权案例17、知识产权案例精选精评18、保护知识产权案例介绍——皮鞋外观设计专利权被侵犯案19、美国知识产权案例与评注20、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实践样本——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庭审实质化诉讼改革二、知识产权案例论文题目大全1、法治.人性--赵连玉律师知识产权案例文书选2、论知识产权案例指导制度的构建及其运作3、知识产权法研究知识产权案例4、创新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基于部分创新型企业的案例分析5、技术战略联盟,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一个跨案例研究6、知识产权法案例分析7、北京知识产权审判案例研究8、在物流中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RFID技术应用案例研究9、知识产权实务及案例探析10、关于出口环节海关知识产权保护案例分析11、动态联盟知识产权风险评价的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12、涉及技术标准与知识产权关系的几个典型案例剖析13、知识产权制度与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策略——美国公司在华技术投资案例分析14、中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典型案例启示录15、知识产权创业能力的理论构建与实证分析:基于高技术企业的多案例研究16、从几则案例看高校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与对策17、江苏首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案例分析——南京道及天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利用软件著作权质押贷款的案例分析18、江苏首例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分析案例分析——南京道及天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利用软件著作权质押贷款的案例分析19、知识产权法案例研究20、案例教学法在知识产权法学教学中的应用三、热门知识产权案例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知识产权典型案例精析2、知识产权滥用案例评析3、知识产权法案例教程4、知识产权法案例教程——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教学案例5、虚拟研发中的知识产权管理策略——基于案例的分析6、博物馆文物藏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初探——由一起案例引发的思考7、“积成电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案例剖析8、知识产权权利冲突典型案例与解析9、名校知识产权管理案例评析——知识产权与高校科技管理10、通讯制造业竞争性战略联盟冲突的原因及政府对策研究——基于中兴、华为知识产权纠纷的案例分析11、科技出版30年硕果点滴: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改革开放30年十大经典著作权案例分析(上)12、论知识产权的观念:——以一则案例讨论知识产权类型化及法律适用13、知识产权运营关键要素分析——基于案例分析视角14、案例教学在应用型法学本科教育中的运用——以知识产权法教学为视角15、我国知识产权经典案例统计分析16、知识产权鉴定不可回避的困境——从两个药品专利侵权案例谈起17、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条件下的企业技术创新——基于宁波康强电子公司的典型案例研究18、剖析全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的四个典型案例19、知识产权新类型案例评析20、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案例分析四、关于知识产权案例毕业论文题目1、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实践运作及其评析——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中的知识产权案例为对象2、近年来图书馆相关的知识产权案例观察3、上海法院知识产权案例精析4、从外国知识产权案例分析看图书馆的侵权与维权5、知识产权案例精选6、知识产权案例精选: 2003~20047、中国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基于知识产权案例的研究8、知识产权案例选编: 面向执法司法人员9、知识产权案例选编: 面向领导干部10、Facebook知识产权案例分析11、知识产权案例精选. 200512、知识产权案例中有关商标违法行为的认定13、入世10年四大知识产权案例14、知识产权案例对审判的指导意义15、影响中国的100个知识产权案例16、知识产权案例精选17、知识产权案例举要18、知识产权案例与优秀裁判文书精析19、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案例律师点晴20、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案例点评五、比较好写的知识产权案例论文题目1、知识产权法教学案例选2、我国知识产权经典案例统计分析——以《最高人民法院公报》(1985-2014)为据3、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案例精选4、透过案例看知识产权滥用问题5、探索和实践国际化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道路——上海生科院知产中心/上海盛知华知识产权服务有限公司知识产权转化的成功案例概述6、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案例分析:“山寨产品”烟花般繁华的背后7、知识产权估值:通过案例分析获得恰当方法8、中外知识产权法经典案例评析9、创意知识产权保护困境案例研究10、知识产权法新经典案例评析11、对象模式知识产权——基于案例的国外高校图书馆出版问题研究12、跨国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及其防治——以义乌市57个涉外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例为样本13、知识产权纠纷案例国产MP3在德被查事件分析14、知识产权法典型案例15、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及案例16、知识产权纠纷对我国风电企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华锐风电知识产权纠纷案例17、知识产权权利穷竭的地域性和普遍性——由美国两起平行进口案例谈起18、搜索引擎知识产权问题探析——案例研究:1996-200919、知识产权贸易争端案例20、知识产权法案例评析。

以“标准+认证”为培育手段的区域品牌化实践——“品字标浙江制造”的典型案例分析

以“标准+认证”为培育手段的区域品牌化实践——“品字标浙江制造”的典型案例分析

摘 要:区域品牌化被越来越多地用于提升区域形象和知名度以增强竞争力。

借鉴德国的成功经验,中国各地正在积极开展基于标准与认证的区域品牌化实践。

本文以“品字标浙江制造”为例,探讨创新的标准体系和认证制度如何促进区域品牌建设。

研究结果表明,标准和认证可以作为实现区域品牌化的有力手段。

先进的标准体系有助于塑造高品质的区域品牌形象,认证以信号传递机制、管理约束机制、品牌信任机制的形式提升了区域品牌价值。

关键词:标准,认证,区域品牌化,德国制造,品字标浙江制造DOI编码:10.3969/j.issn.1674-5698.2021.04.007Regional Branding Based on Standards and Certification:An Exploration of ZhejiangYU Lan-ting ZHANG Yue-yi* ZHOU Hui MAO Ting(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Abstract: Regional branding is increasingly used to enhance regional image and popularity to improve competitiveness. Drawing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Germany, various regions in China are actively developing regional branding based on standards and certification. Taking "Defined Quality of Zhejiang Mad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innovative standard and certification systems promote regional brand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andards and certification are powerful means to achieve regional branding. The advanced standard system helps to create a high-quality regional brand image, and the certification, in the form of quality signal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onstraint mechanism and trust mechanism, enhances the value of regional brand.Keywords: standard, certification, regional branding, Made in Germany, Zhejiang Made以“标准+认证”为培育手段的区域品牌化实践——“品字标浙江制造”的典型案例分析虞岚婷 张月义* 周 慧 茅 婷(中国计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制造强国建设背景下的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实现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8BJY033)研究成果。

知识产权课程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知识产权课程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知识产权课程论文题目一、最新知识产权课程论文选题参考1、双师互动式教学方法在知识产权法课程中的应用2、《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教学改革创新研究3、知识产权法课程的教学难点及对策4、"知识产权法"课程调查分析与教学改革实践——以景德镇高等专科学校法律事务专业为例5、我国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辅修专业课程设置模式研究6、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7、“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8、全日制工程硕士“知识产权”课程建设研究9、应用型知识产权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究10、知识产权法课程采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浅析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性定位——以知识产权法课程为例12、《知识产权诊断原理与策略》网络课程教学模式研究13、药品知识产权实物课程教学实践的思考14、《知识产权诊断与策略》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探索15、关于知识产权学科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16、Linux课程中培养学生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探讨17、高校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模式设计研究18、略论院校知识产权法课程的设置与教学19、大学生知识产权意识及课程设计探讨--基于调查问卷的分析20、开放教育法学本科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二、知识产权课程论文题目大全1、知识产权法课程随堂测试2、对大学生开设知识产权与创新课程的尝试3、武术课程与知识产权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初探4、创新与探索:专业型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以公共选修课《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改革为视角5、知识产权管理:一门课程的建构6、医学特色在医事法学专业知识产权法课程中的体现7、知识产权法课程考试改革探讨8、试论民办高校本科法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以《知识产权法》为例9、高校基于课程创建学科导航的知识产权问题分析10、我校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的目标定位、课程内容与体系及改革思路11、创新高校知识产权专业实习课程教学模式的途径探索12、浅谈知识产权面授培训课程设计改进13、知识产权法课程考试方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14、知识产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改革之我见——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为视角15、论法学实验课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育--以“知识产权信息利用”课程为例16、法学专业课程课堂案例讨论教学方法探讨——以《知识产权法》课堂案例讨论为例17、论远程开放教育网络课程知识产权保护18、判决书在知识产权法课程中的教学设计——情景再现及法律适用的实训19、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为大学生开设“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学”等素质教育课程20、理工院校知识产权(法)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究——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三、热门知识产权课程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政法院校知识产权专业开设生物学课程的思考和实践2、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双语教学模式探索——以《知识产权比较案例研讨》双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例3、浅析医学院校开设知识产权法课程的必要性4、农业推广硕士《现代农业知识产权与保护》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讨5、诊所式法律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以《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为例6、中国知识产权教育活动与国家专利发明课程7、论“数字产品知识产权保护”课程的必要性与内容——以中国计量学院知识产权专业教学实践为例8、对我国知识产权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思考9、计算机法律常识与知识产权讲座课程形成性考核册10、非法学专业开设知识产权法学课程的几点思考11、谈开放教育新生面授辅导第一课的教学设计——以《知识产权法》课程为例12、改善《知识产权法》选课程教学效果的几点对策13、知识产权法学(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系列教材)14、知识产权法学(高等院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规划教材)15、"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栏目主持人导言/"教育·课程与教学"栏目主持人语16、学生专利每项可奖500元:长沙市知识产权内容纳人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17、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7)--知识产权法配套测试(第3版)18、“没有知识产权,就没有事业”——参加AOTS中国市场经济研修课程学习体会19、高等政法院校必修课程演习指导丛书(7)--知识产权法学习指导20、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配套测试(7)--知识产权学配套测试四、关于知识产权课程毕业论文题目1、知识产权课程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2、论高校图书馆开设知识产权课程3、对高职院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的探讨4、知识产权课程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5、论大学生知识产权课程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培养6、技术科学视野中理工院校知识产权课程的设置7、中外高校知识产权课程设置比较及启示8、在综合性大学开设实践性知识产权课程的探索9、高校图书馆亟需为大学生开设知识产权课程10、图书馆为体育专业大学生开设知识产权课程研究11、诊所式教学法在法律硕士课程中的应用——以知识产权课程为对象12、知识产权课程考核模式改革的探索13、诊所式教学方法在远程知识产权课程的应用14、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开设知识产权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5、"知识产权法"课程调查分析与教学改革实践16、知识产权保护与在线课程17、知识产权教育是当代大学教育的重要课程18、多学科交叉课程软件知识产权管理的教学实践19、知识产权法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20、理工科高校知识产权法学课程特色探讨五、比较好写的知识产权课程论文题目1、15.628 2003春季课程:专利权、著作权与知识产权相关法规(Patents, Copyrights, and the Law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pring 2003)2、《医药知识产权》特色课程的构建与教学实践3、理工类院校知识产权法课程体系改革论——以专利人制度为导向4、知识产权法学课程体系改革5、基于“法管融合”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课程改革探讨6、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下知识产权法学课程改革探析7、知识产权法(第四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8、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知识产权法9、浙江将知识产权内容逐步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10、"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栏目主持人导言/"教育·课程与教学"栏目主持人语11、"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栏目主持人导言/"教育·课程与教学"栏目主持人语12、"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栏目主持人导言/"教育·课程与教学"栏目主持人语13、"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栏目主持人导言/"教育·课程与教学"栏目主持人语14、"传统知识与知识产权"栏目主持人导言、"教育·课程与教学"栏目主持人语15、2008-2009知识产权管理(独立本科)课程表16、知识产权自考助学专业2007-2008-2课程表17、知识产权管理特色自考本科班2007--2008--1课程表1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测试卷. 八年级. 下册。

高校图书馆智库知识服务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高校图书馆智库知识服务的研究与实践——以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

第26期2020年9月No.26September ,2020高校图书馆智库知识服务的研究与实践摘要:目前,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已经形成了以深层次学科服务为核心,以构建知识服务平台、专利数据资源建设为重点,以知识产权信息人才培养为特色的智库知识服务模式,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案例。

文章旨在通过总结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在高校图书馆智库知识服务中所做的探索和实践,为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知识服务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智库;知识服务;高校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志码:A 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Technology Information沈玲玲(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江苏南京210009)基金项目:2018年度南京工业大学青年社科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社交网络下面向产学研的智库知识服务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KQN2018012。

作者简介:沈玲玲(1986—),女,江苏南京人,馆员,硕士;研究方向:知识产权信息服务。

——以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为例引言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简称《意见》)[1],《意见》中提出“发挥高校学科齐全、人才密集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深入实施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推动高校智力服务能力整体提升。

”国内高校智库研究迎来了发展高潮。

智库是由有明确研究方向的、有复合学科背景的各类专家组成,基于对知识的开发利用和创新,为决策者处理复杂问题提供最佳理论、策略、方法、思想等的政策研究咨询机构。

知识服务是指以全球知识搜集为基础,从而给出建议、专家意见、经验或试验方法的服务过程,本质是为服务对象提供问题最佳的解决方案。

很明显,智库从本质及功能角度来看,就是一种知识服务组织[2],面向知识服务的智库功能也是近年来国内智库建设的研究热点之一。

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完善的知识服务体系、专门从事信息服务的知识人才,因此图书馆的定位就是资源保障、信息服务以及人才培养,其核心职能是利用自身资源、平台和知识服务优势提供学科服务、科技创新服务、参考咨询、决策支持等。

数字技术驱动科层组织领域化运作的逻辑——基于浙江“基层治理四平台”的案例分析

数字技术驱动科层组织领域化运作的逻辑——基于浙江“基层治理四平台”的案例分析

2023年第1期总第209期治理研究GovernanceStudiesNo.1,2023GeneralNo.209数字技术驱动科层组织领域化运作的逻辑———基于浙江“基层治理四平台”的案例分析收稿日期:2022-06-08作者简介:唐京华,管理学博士,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讲师。

基金项目:2023年度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基层工作专班与科层组织的张力及其调适路径研究”(编号:23NDJC065YB);2022年度全国党校(行政学院)系统重点调研课题“基层减负视域下工作专班的规范与优化研究———基于浙江省18个县的调查研究”(编号:2022DXXTZDDYKT037)。

□ 唐京华 摘要:数字技术驱动下科层组织如何运作是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基于浙江“基层治理四平台”的案例,研究提出“领域化运作”的概念阐释数字政府运作逻辑的倾向,即数字技术驱动下科层组织愈来愈按照模块化或系统化的思维构建决策与行动的策略和方式,以强化对现实问题的整体性回应,表现为行动模式由条条分割到块块融合、组织关系由线性联系到交互网络、功能价值由追求部门绩效到整体效能等。

“领域化运作”倾向是对传统科层组织部门化运作的超越,有助于增强对复杂社会问题的回应,但也面临着科层体制惯性、数字技术应用以及技术简约与现实复杂之间张力的束缚。

领域化运作逻辑拓展了数字政府治理的研究视角,为理解数字技术驱动下科层组织变革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

关键词:数字技术;科层组织;运作逻辑;领域化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23)01-0040-013一、问题的提出数字政府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

新世纪以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发展带来了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同时推动了政府治理模式由传统电子政务向更高级数字政府转变。

2021年3月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的战略目标,要求全面推进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和服务模式数字化智能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标准研究——基于浙江的案例研究项目研究报告项目编号:2013C35065项目承担单位: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与服务中心项目负责人:范理主要研究人员:徐进;姜胜建;王金生;项珍珍;朱文君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研究报告摘要:随着我国对高校科研投入的逐步加大,高校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沃土。

目前,一些高校对知识产权管理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同时知识产权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又不利于高校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

本报告分析了我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国外主要国家科研机构和大学知识产权管理的机构设置、管理模式、权属收益分配制度、管理过程和人才队伍建设,制定高校知识产权管理规范体系并在咨询高校运行可行性的基础上经过完善,以期对相关政策制度的建立、知识产权组织体系的健全、管理模式的优化和利益分配机制的完善及知识产权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标准高校是社会知识产权成果密集之地,据有关统计,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生活方式的重大科技成果有七成源自于高校[1]。

高等院校承担了近20%的国家重大科技攻关课题、30%的863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和70%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

作为知识的辐射源和生长点,高等院校在我国知识产权系统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科学技术水平飞速发展的科技时代,科学技术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由物质资源型经济向知识资源型经济转变。

知识产权是科学技术转化为资产、生产力的桥梁,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2008年6月我国发布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3],指出“要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

高校是知识产权诞生和成长的摇篮。

提高各高等院校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水平,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科技经济竞争力具有巨大现实意义。

我国目前有两千余所高等院校,大部分拥有完备的科研、实验机构,其中包括大量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

各高校自主知识产权的拥有存量、开发能力和实施转化状况,是衡量自身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够体现各高校对国家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以专利为代表的原创性自主知识产权,在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中具有“跑马圈地”的功能,有助于其占领各相关学科和学术领域的制高点,在国内外学术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5];同时通过知识产权的转让、实施、许可等方式,还可使高校科技人员的研究成果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回报。

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6]第五条要求:高等学校要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形成人员、场所、经费三落实和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高校如果建立完整的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可以更好地促进高校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与利用,有利于产生新的工商业领域,促进民族创新和国家科技经济的高速蓬勃发展。

二、国内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与经验(一) 国外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美国、日本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较早的国家。

美国早在1979年,卡特总统就第一次提出将知识产权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7]。

日本于2002年成立了“知识产权战略本部”,随后出台了《知识产权战略大纲》,确立了“知识产权立国”的基本方针。

受政府和产业界的影响下,两国高校也相继对本国的知识产权战略作出了调整,时至今日,两国高校已成功探索出许多不同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作出了巨大贡献。

从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来看,组织形式各有不同,但不外乎分为三种:一是内设机构管理模式,如美国的斯坦福大学作为最有代表性的创业型大学,首创了大学内部设立“技术许可办公室”(Office of Technology Licensing,以下简称OTL)的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斯坦福大学认为设立OTL的根本目标是通过转化发明造福社会,而非转化带来的收入,强调教学研究中产生的发明形成的收入应当被重新投入教学研究,同时在财务、人事、工作流程上要保持OTL的高度独立性和灵活性。

日本的东京大学的技术转移机构(Technology Licensing Office,以下简称TLO)同样采用这种管理模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主要任务是将大学研究人员的科研成果以许可方式转移给企业使用,并收取许可费用,最终反馈给大学以支持其研究和教学工作。

二是外设机构管理模式,如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 of Wisconsin,以下简称UW)的威斯康星校友研究基金会(Wisconsin Alumni Research Foundation,以下简称WARF)、剑桥大学设立的专事知识产权管理的有限责任公司。

WARF是由UW校友发起成立的专门管理UW专利事务的机构。

在法律上WARF是完全独立于威斯康星大学的非营利法人,主要通过与UW签订协议的方式,专门从事UW的知识产权管理特别是技术转移工作。

在推动UW研究成果产业化并造福社会的同时,通过技术许可为UW的科研活动提供经费支持且不干预经费的用途。

三是外包给专业机构管理模式,如美国的“学院许可公司”(CLC),管理范围延及知识产权的产出、保护与应用等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具体的管理指标和操作程序,且每个阶段都相互衔接、协调统一。

从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来看,就发明的权利归属而言,美国各大学普遍规定非职务发明属于校内人员个人所有,申请专利的费用由个人承担,获得的专利权归属个人,但是不少大学都要求该校人员应允许大学在一定条件下使用该专利;就发明的申请而言,美国各大学无论对发明的权属作何规定,都普遍要求发明人对其发明履行申报义务,由校方决定其类别及权属是否申请专利,但也有的大学允许校内人员在履行公开义务时拥有一定的自我判断权,可这项权利会受到限制;就发明的评估而言,在公开的基础上,很多大学都规定了发明评估制度,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学校成立独立的委员会进行评估,另一种则是交由校内常设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来进行评估并做出决定;就专利市场化管理而言,美国大学往往在许可的过程中灵活采用签订协议书、签订选择权协议或签订正式协议等方式开展专利市场化管理;就专利收入分配管理而言,收入分配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获得的许可收入基础上直接进行分配,另一种则是在对获得的许可收入扣除成本以后在净收入的基础上进行分配,大多数大学采用后者。

(二)国内高校知识产权管理现状目前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主要涉及知识产权的产出、保护及运用等阶段,管理范围涵盖了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技术秘密、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用权及校标等各类知识产权[8]。

多数高校专利申请授权年度状况持续每年都呈上升趋势,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存在不少问题:(1) 机构、人员和基金保障制度欠缺,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没有设置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没有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而是把这项工作并入科技处管理,多数学校由科技处管理人员兼职管理专利工作,另外,我国大多数大学普遍还没有制定知识产权专项基金保障制度;(2) 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够,重论文发表、重科技成果鉴定、轻知识产权保护,不少高校在许多科研成果产生后,没有申请专利就转让出去,或直接拿到本校企业转化为产品,不利于成果保护和利益化;(3) 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存在缺陷,许多高校缺乏有效的奖励制度,对专利等知识产权类成果形式未给予足够重视,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可能会采取与多个单位合作,而很多大学知识产权界定和合同的规则又不够细化,对技术合作缺乏必要的检查及制度约束,同时教师和学校没有签订有关知识产权的协议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使得教师的流动造成学校无形资产的流失,另外,我国绝大多数大学没制定“非职务成果”审核制度,职务成果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不到位,一些职务成果被变成或被作为非职务成果来使用。

为了系统了解浙江省内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现状,以问卷的方式分别对中国计量学院、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科技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教育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工商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市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宁波大学、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温州大学等共计28所高校进行了调查,从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立、人员配备情况,知识产权管理的相关规章制度,专利转移、产业化及有效的质量提升措施,知识产权培训教育,知识产权服务购买,专利申请,遭遇的相关情形,专利维权和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调研,我省高校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现存的以下几点问题:(1) 缺乏专职机构的建立和专职人员的配备在专职管理机构设置方面,只有约16%的高校建立了专职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剩余84%的高校尚未建立,其中多数高校采取的做法是将内部某个机构或部门兼职作为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数量占了总数的一半以上,还有不少高校尚未建立任何知识产权管理机构。

图1 知识产权管理机构情况在管理人员配备方面,对于专职人员的人数,超过一半高校集中在1-2人(包含2人)区间段。

部分高校配备的专职人员数量较充沛,最多达10人,但拥有如此规模的高校很少。

对于兼职人员的人数,60%以上的高校有1-5人(包含5人),具备5人以上的高校数量很少,人数最多的有22人。

图2 专职人员数量分布情况(单位:%)图3 兼职人员数量分布情况(单位:%)由此可见,目前省内高校对于知识产权的管理缺乏机构的专门性和体系性以及人员的专业性和规模性。

另外,专门机构的缺乏,也导致了高校在专利转移和产业化过程中,更多通过参与有关技术展会和交易平台的途径,很少依靠自身内部的技术转移部门或成立公司独立市场化,这不利于高校对技术转移和交易更主动地采取市场化战略。

(2) 将重点多数放在专利市场化和利益化,忽视其它方面的管理和激励从高校目前针对知识产权管理建立的相关制度及所做工作来看,首先,高校将制度重点放在职务发明的激励和申请上,最多的是职务发明创造管理办法,比例远远超出其它项;其次是职务发明奖酬办法。

有关申请及放弃专利权的论证制度、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办法、人员流动中的知识产权管理办法、技术成果保密规定以及学院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的制度较少。

至今没有一所高校制定员工竞业禁止规定,还有3所高校尚未建立任何相关规章制度。

图4 单位建立的涉及知识产权管理的规章制度(单位:%)其次,高校在主流学科领域的知识产权动态指导与规划上的工作做得较少,这使得作为高等教育单位的高校没有将知识产权创造和管理与自身教育特点结合起来,不利于提升高校学科的知名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