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肝病的发病概况和现状

合集下载

肝病发展现状

肝病发展现状

肝病发展现状目前,肝病的发展形势较为严峻,给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下面是对肝病发展现状的一些分析和展望。

首先,肝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2000万人死于肝病,其中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主要的病因。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已成为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而肝癌则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其次,肝病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日益严重。

肝病所导致的医疗资源消耗巨大,不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由于肝病患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使得家庭经济负担加重,甚至导致贫困。

同时,肝病还加剧了劳动力的流失,降低了生产力,影响了经济的增长。

再次,肝病的防治形势复杂。

虽然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预防手段已经有了较大进展,如疫苗的推广和抗病毒治疗等,但是由于肝病的潜伏期长、隐匿性强,很多患者发现时已经进入晚期,治疗难度大,疗效不佳。

而且,由于社会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很多地区的预防和诊治能力较差,导致肝病的防治工作面临很大的困难。

对于肝病的发展现状,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加强肝病的预防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肝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通过加强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疫苗接种、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的宣传,减少肝病的新发病例。

第二,加强早期诊断和治疗。

提高医疗机构对肝病的筛查和诊断能力,尽早发现肝病,做到早期干预和治疗,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

第三,加强肝病的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地区间的医疗水平均衡。

政府应该加大对肝病的防治工作的投入,建立健全的肝病诊疗中心和专科医院,提高医疗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肝病的发展现状较为严峻,但是只要我们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预防,提高诊治能力,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相信肝病的防治工作一定会取得进一步的进展。

肝脏疾病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肝脏疾病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肝脏疾病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肝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其承担着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合成荷尔蒙、代谢药物、蛋白质、糖类和脂类等。

而肝脏疾病则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损伤和病理性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据统计,全球有亿万人口患有肝病,其中60%的死因是由肝癌、肝硬化等疾病所致。

肝脏疾病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还导致了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和疾病治疗上的挑战。

为此,我们需要了解肝脏疾病研究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疾病的危害,并提高治疗效果。

一、肝脏疾病研究的现状1. 基础研究肝脏疾病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如何防止或治疗仍然是一个关注的问题。

目前,基础研究对于肝疾病的认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人们已经发现许多与肝脏疾病有关的基因、蛋白质和代谢产物,并探索了许多肝癌、肝硬化等疾病的病理学和免疫学机制,这些研究结果表明,肝脏疾病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并且在病理变化的过程中,肝脏细胞的死亡和再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过程。

2. 临床研究随着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领域的肝脏疾病研究也在蓬勃发展。

临床研究主要涉及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等方面。

随着体外诊断技术的不断改进,医生们可以更准确地诊断疾病,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

在治疗上,人们发展了各种治疗方法,如手术切除、药物治疗、免疫治疗、介入治疗等,有效地控制了肝脏疾病的进展。

二、肝脏疾病研究的未来方向1. 个性化医学个性化医学是指根据个体的基因、病理学、生理学等特点,制定针对每个患者的最佳治疗方案。

在肝脏疾病的治疗方面,个性化医学已经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可以帮助更多的患者获得适当的治疗。

与传统治疗方法相比,个性化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2. 精准医学精准医学是根据患者的基因特征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的方法。

其中,基因测序是精准医学中的重点,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基因组信息,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肝脏疾病方面,精准医学可以更准确地诊断肝脏疾病,制定治疗方法,预测疾病进展。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

乙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感染。

它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影响着世界各地的人口。

本文将重点讨论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趋势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该疾病的现状和未来发展。

一、全球乙型肝炎的流行病学特征乙型肝炎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有超过2亿人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有35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和其他体液传播,如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共用注射器等途径。

高感染率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太平洋地区。

二、乙型肝炎的地区差异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在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

亚洲国家是乙型肝炎的高风险地区,其中中国、印度和东南亚国家的感染率最高。

非洲也是乙型肝炎的高负担地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

相比之下,欧洲和北美洲的感染率相对较低。

三、乙型肝炎的年龄和性别分布乙型肝炎的感染率在不同年龄和性别之间也存在差异。

儿童和青少年是乙型肝炎的高风险人群,他们易受到母婴传播和儿童间的传播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下降。

在性别方面,男性感染乙型肝炎的风险通常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更容易接触到感染源有关。

四、乙型肝炎的趋势分析近年来,全球乙型肝炎的发病率呈下降趋势。

这一趋势主要得益于疫苗的推广和普及,以及改善卫生条件和医疗设施的发展。

然而,乙型肝炎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挑战,特别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贫困地区。

此外,慢性乙型肝炎的并发症,如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仍然较高,需要引起重视。

五、未来的挑战和应对策略未来,乙型肝炎的控制和预防仍然是一个全球性挑战。

应对策略包括推广疫苗接种、加强乙型肝炎的筛查和诊断、提高公众对乙型肝炎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加强卫生教育和改善卫生条件等。

同时,加强国际合作和资源投入,特别是在乙型肝炎高负担地区,是控制和消除乙型肝炎的关键。

综上所述,乙型肝炎是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和年龄性别分布特征。

肝病用药行业报告

肝病用药行业报告

肝病用药行业报告引言。

肝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严重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的健康。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和环境的变化,肝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增加。

因此,肝病用药行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以满足患者对治疗和管理肝病的需求。

本报告将对肝病用药行业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展望,为相关从业者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肝病概况。

肝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脏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改变,包括病毒性肝炎、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等。

肝病的发病原因复杂,既有遗传因素,也与病毒感染、酒精、药物、环境因素等有关。

肝病的严重性不仅在于其本身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更在于其并发症和合并症的严重性,如肝癌、肝功能衰竭等。

二、肝病用药行业现状。

1. 市场规模。

据统计,全球肝病用药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扩大,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数十亿美元。

其中,病毒性肝炎用药、脂肪肝用药、肝纤维化用药等子市场都将迎来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肝病用药市场将持续增长。

2. 主要产品。

肝病用药主要包括抗病毒药物、肝保护药物、抗纤维化药物等。

抗病毒药物是治疗病毒性肝炎的主要药物,如干扰素、利巴韦林等;肝保护药物则是用于改善肝功能和保护肝细胞的药物,如甘草酸、氨基酸等;抗纤维化药物则是用于治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药物,如依折麦布、西酞普兰等。

3. 行业竞争。

肝病用药行业竞争激烈,国内外药企纷纷加大研发投入,推出更加安全有效的肝病用药产品。

同时,仿制药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研发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以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肝病用药行业发展趋势。

1. 创新研发。

随着生物技术和药物研发技术的不断进步,肝病用药行业将迎来更多创新药物的问世。

新型抗病毒药物、肝细胞再生药物、基因治疗药物等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为肝病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2. 个性化治疗。

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不断完善,个性化治疗将成为肝病治疗的一个重要趋势。

2024年肝病科工作方案

2024年肝病科工作方案

2024年肝病科工作方案____年肝病科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肝病是当今社会中的一项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3亿人患有慢性肝病,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肝病相关原因。

在我国,肝病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面对这一现状,肝病科需要制定实施一系列工作措施,以更好地防治肝病、促进患者康复。

二、工作目标1. 提高肝病防治水平: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肝病防治知识,提高公众对肝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加强肝病科团队建设,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完善肝病防治体系,加大针对性防治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2. 完善肝病诊疗服务:加强相关设备的更新和维修,提升诊疗设备的质量和性能;加强医患沟通,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提供全方位的个体化诊疗服务,提高肝病患者的康复率和生活质量。

3. 推动科研创新: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增强科研能力;加快新技术、新药物的推广应用;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提高诊疗水平和科研成果的转化率;积极参与国际科研合作,推动肝病科的国际化发展。

三、工作重点1. 提高肝病防治水平(1)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开展肝病科普知识宣传活动,利用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提升大众对肝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2)加强肝病科团队建设: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进修,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3)完善肝病防治体系:建立健全肝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加强相关诊疗指南和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研讨会,推动防治策略的落实和优化。

2. 完善肝病诊疗服务(1)设备更新与维修:及时更新肝病诊疗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准确的诊断结果;建立设备维修和质控制度,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维修效率。

(2)改善医患沟通:建立患者诊疗跟踪系统,及时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康复情况;加强医患沟通培训,提高医生的沟通技巧和患者的满意度。

(3)提供个体化诊疗服务:采用多学科团队会诊模式,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展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加强康复护理工作,帮助患者恢复身体功能和改善生活质量。

我国人群中甲型肝炎流行情况

我国人群中甲型肝炎流行情况

⾃1992年开始⾄1996年全国第⼆次病毒性肝炎流⾏病学调查⼯作,在全国30个省、市、⾃治区435个村庄和城市街道进⾏,调查了22961个家庭,年龄为1~59岁的67124⼈。

运⽤当前世界上先进的检测试剂,进⾏了病毒性肝炎甲、⼄、丙、丁、戊5个型别的调查。

其中甲型肝炎感染率以甲肝病毒抗体(抗—HAV)阳性率表⽰。

调查结果如下:
(1)甲型肝炎⼈群总感染率为80.9%,农村和城市分别为84.1%和72.8%,农村⾼于城市。

(2)流⾏率呈现北⾼南,低,长江以南部分省市为?5.5%,长江以北为86.7%。

西部地区⾼于考试,⼤收集整理东部沿海地区,分别为86.7%和79.8%。

(3)省、市间流⾏率93%,最低为50%,>80%的省、市占60%。

(4)总体情况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升⾼,9~10岁已接近⼈群年龄段感染的⾼峰。

以上资料说明我国仍是甲型病毒性肝炎⾼流⾏区。

中国肝病的发病概况和现状

中国肝病的发病概况和现状

中国肝病的发病概况和现状病毒性肝炎有经血液传播,也有经肠道传播,肠道传播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经血液传播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接触比较多的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

(一)关于甲型肝炎中国属于高发国家但不是最高的,非洲、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蒙古很高,其次是美国北美、澳大利亚等等。

从1990年开始统计,中国甲肝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整个卫生设施改善,第二方面就是打甲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使得甲肝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中国甲肝报告的发病情况,问题比较严重的是西部地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贵州比较高,发病率在20%以上。

北京最低,不到十万分之一。

从中国甲肝报告的年龄分布来看主要是5—9岁年龄组,学龄儿童为主。

北京市2004年和2006年报告的甲肝发病情况年龄分布比较来看,小年龄组发病率下降,大年龄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这是中国现在的甲型肝炎的流行特点,大城市像北京、上海甲肝疫苗接种比较好,成年人接种甲肝疫苗比较少,相对来说成年人甲肝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我国的甲肝还有一个特点,虽然整体发病率下降,但是不断有爆发。

2004年26起,2005年33起,2006年43起,2007年52起,小的爆发不断有,通过手足传播,一发生之后影响社会的安定。

我国甲肝疫苗免疫策略,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将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全部纳入国家计划免疫。

(二)关于乙型肝炎1992年1月1日我国开始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疫苗自费。

2002年1月1日把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2005年6月1日开始,新生儿乙肝疫苗完全免费。

1992年到2002年十年时间,这期间肝炎专家们做了很大努力,开会倡议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专家写了报告,通过肝炎基金会当时的理事长何鲁丽把专家的意见书交给李岚清副总理,李岚清副总理批示给财政部和卫生部,2001年11月批准通过,2002年1月1日开始纳入计划免疫,疫苗费用国家出钱。

肝脏疾病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肝脏疾病的研究现状与前景

肝脏疾病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肝脏是人体中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具有保护和相应功能,但是,由于现代社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肝脏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

而肝病不但影响身体健康,同时会导致严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研究肝脏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领域中一个热门话题。

一、肝脏疾病研究现状肝脏疾病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肝癌、肝硬化、肝炎等不同类型的疾病。

其中,肝癌是最为常见和严重的肝脏疾病之一。

其次是乙型和丙型肝炎,这两种肝炎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都比较高。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病人接受了远程医疗,包括肝脏疾病的研究也日益深入。

肝癌的发病机理还未完全明确。

FGF19/FGFR4 通路是诱导Livin 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 FGF19/FGFR4 通路抑制剂与FGF19/FGFR4 逆转剂的出现,不仅明确了该通路在肝癌的发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研究新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可能性。

免疫疗法为肝癌治疗带来了巨大希望。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经成为肝癌治疗的重要策略之一。

然而,目前尚无法预测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临床疗效不一。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肝癌的分子机制,使得肝癌治疗更加准确、有效。

二、肝脏疾病研究前景新技术和新药物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近年来,在肝病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新技术,比如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

该技术在治疗一些基因缺陷性肝病方面表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此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药物。

例如 Sovaldi,是第一个获得美国 FDA 批准的直接抗病毒药,治疗 C 型肝炎的成功率高达95%。

精准医疗为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患者的基因和生物标志物进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成功率。

例如,基于个体化药物响应的治疗可最大程度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微型 RNA 技术可以调控基因表达,为肝脏疾病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三、结论肝脏疾病的研究是医学领域的热门话题,新技术和新药物的出现为肝脏医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肝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肝病的发病概况与现状病毒性肝炎有经血液传播,也有经肠道传播,肠道传播有甲型肝炎、戊型肝炎,经血液传播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接触比较多的就是乙型肝炎与丙型肝炎。

(一)关于甲型肝炎中国属于高发国家但不就是最高的,非洲、东南亚、印度、巴基斯坦、蒙古很高,其次就是美国北美、澳大利亚等等。

从1990年开始统计,中国甲肝发病率呈明显下降趋势,与两个因素有关:一个就是生活水平提高了,整个卫生设施改善,第二方面就就是打甲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使得甲肝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中国甲肝报告的发病情况,问题比较严重的就是西部地区,新疆、甘肃、青海、宁夏、贵州比较高,发病率在20%以上。

北京最低,不到十万分之一。

从中国甲肝报告的年龄分布来瞧主要就是5—9岁年龄组,学龄儿童为主。

北京市2004年与2006年报告的甲肝发病情况年龄分布比较来瞧,小年龄组发病率下降,大年龄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这就是中国现在的甲型肝炎的流行特点,大城市像北京、上海甲肝疫苗接种比较好,成年人接种甲肝疫苗比较少,相对来说成年人甲肝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我国的甲肝还有一个特点,虽然整体发病率下降,但就是不断有爆发。

2004年26起,2005年33起,2006年43起,2007年52起,小的爆发不断有,通过手足传播,一发生之后影响社会的安定。

我国甲肝疫苗免疫策略,2007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指出,将甲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全部纳入国家计划免疫。

(二)关于乙型肝炎1992年1月1日我国开始给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疫苗自费。

2002年1月1日把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2005年6月1日开始,新生儿乙肝疫苗完全免费。

1992年到2002年十年时间,这期间肝炎专家们做了很大努力,开会倡议把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专家写了报告,通过肝炎基金会当时的理事长何鲁丽把专家的意见书交给李岚清副总理,李岚清副总理批示给财政部与卫生部,2001年11月批准通过,2002年1月1日开始纳入计划免疫,疫苗费用国家出钱。

2008年4月21日卫生部正式发布,通过将近14年,中国在乙肝防治方面取得很大的成绩,比1992年减少了三千万,以前讲1、2亿携带者,现在就是9300万携带者,十年减少了三千万,这跟乙肝疫苗的接种密切相关。

中国属于乙肝高流行地区,1992年调查中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就是9、75%,十个人里面有一个人携带乙型肝炎病毒。

通过十几年的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以后,由9、75%下降到7、18%,少了三千万。

北京只有3%点几,争取通过“十一五”规划乙肝研究防治之后,要求北京从中流行病区降到低流行病区,降到2%以下。

1992年的时候,1岁的孩子已经有9、67%的人携带乙肝病毒,跟成年人已经持平了,通过十年乙肝疫苗的接种,新生儿乙肝病毒携带已经下降到1%的水平。

母婴传播也减少了,水平传播也减少了。

中国乙肝的传播途径过去主要就是母亲传给孩子占30%,幼儿时期的传播65%,青少年成人只占5%。

美国就是反着的,美国青少年成人传播60%,围产期传播15%,幼儿时期传播12%,种了乙肝疫苗以后,母婴传播下降,幼儿时期传播也减少了,10岁以下孩子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率也下降。

随着肝病防治的努力,急型肝炎减少了,但就是慢性乙型肝炎增加了。

目前e抗原阴性的乙肝比例增多,有70%。

前一段说预防宫颈癌的疫苗就是第一个抗肿瘤的疫苗,实际应该就是乙肝疫苗,而且乙肝疫苗抗肿瘤预防肝癌发生已经证实了:广西的案例,接种乙肝疫苗之前广西肝癌高发区,1996年就是十万分之5、7,通过乙肝疫苗接种下降到2005年千分之0、4,乙肝疫苗既可以预防乙肝也可以预防肝癌,所以乙肝疫苗就是第一个预防癌症的疫苗。

成年人感染急性乙肝90%—95%就是可以好的,只有5%—10%转成慢性乙肝。

慢性乙肝有1/10的人发生肝硬化、肝癌。

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召开的西太地区乙肝防治会议,在会议上当时统计在西太地区人群当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为8—10%,要求在2012年通过乙肝疫苗的接种把5岁以下孩子达下降到1%以下。

中国在2006年经调查5岁以下孩子携带率低于1%,已经提前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的目标。

2005年中国卫生部将乙肝疫苗纳入重大传染病防治之一,就是重点防治传染病之一。

2006年卫生部制订2006—2010年乙肝防治规划,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至1%以下,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降低至7%以下,已经低于7%的省份进一步下降一个百分点,到2010年完全能实现这个目标。

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婴儿乙肝疫苗覆盖率接种率达到85%。

中国在2006年调查就是93、4%,已经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要求。

1997年中国就是45%,逐年提高,到了2006年93、4%,覆盖率很高。

总体来说东部地区比中部要好,中部比西部要好,另外城市比农村要高,不管就是东部、中部、西部都就是这样,农村乙肝疫苗覆盖率还就是相对比较低的,进一步做好农村地区乙肝疫苗接种非常重要。

乙肝药物的治疗,1996年普通干扰素,1998年中国FDA批准的拉米夫定、何谷丁用于治疗乙肝,2005年阿德福韦、贺维力、派洛新、恩替卡韦批准治疗,2007年替比夫定、PEG干扰素2B用于治疗。

美国2008年批准了新德福韦治疗乙肝。

乙肝治疗药物发展很快,中国1993年以前没有药可以治疗,现在药物越来越多,这就是乙肝病人的福音。

为了更好地防控肝病,世界卫生组织于2010年5月21日,在巴西、印尼、哥伦比亚、中国等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关于“世界肝炎日”的“WHA63、R18号决议”获得通过,指定每年的7月28日(第一个发现乙肝表面抗原的美国医生Baruch Blumberg的生日)为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肝炎日”。

(三)关于丙型肝炎丙型肝炎全球的情况,中国1992年丙肝携带率3、2%,2006年血清学调查报告,北京市丙肝只有0、73%不到1%,北京市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只有0、73%。

丙肝高发的地区有蒙古、中东地区、非洲。

全世界前十位传染病死亡的例数,丙肝占第10位,每年大概死亡25万,乙肝每年死亡100万,乙肝占到第七位。

丙肝临床表现比较轻,但就是容易发生慢性,约75%—85%的病人最终可发展成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与肝癌,年龄高的人感染丙肝以后发生肝硬化几率更高,儿童感染丙肝发生肝硬化几率低。

从全世界来说,中国慢性肝炎主要就是乙肝,在70年代肝癌病人当中丙肝抗体阳性34%,到了80年代调查肝癌病人当中60%丙肝抗体阳性,日本、美国肝癌主要就是丙肝,中们国家肝癌主要还就是乙肝。

全世界的趋势来瞧,肝癌病人当中丙肝的感染引起的比例在上升。

丙肝相关的死亡也在增加,2015年增加两倍,2025年增加三倍。

中国丙肝流行情况,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很高,河北、内蒙比较低,贵州、广东比较低。

丙肝感染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随着年龄增加输血机会多,手术机会多,感染丙肝的机会多。

中国报告的丙肝发病人数,死亡病例数也在增加,2003年就是61例,2006年160例。

不同地区流行途径不一样,主要就是不安全注射与输血,职业曝露、性传播等等。

50%的输血,31%就是医用学制品,80%就是通过输血传染的丙肝。

从全球来说丙肝40%就是不安全注射引起的。

中国急性丙肝有75%、85%发展成慢性丙肝,肝硬化、肝癌。

年龄越大发生肝硬化、肝癌的机会越多。

中国丙肝防治主要问题在于:丙肝的检测与监测体系不够完善,83%的丙肝高危人群,只有5%通过丙肝筛查,大部分没有经过筛查,高危人群进行丙肝筛查非常重要,但就是大部分的人没有检测;医源性传播不安全注射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丙肝治疗未全部纳入医保;公众对丙肝认识程度比较低,肝炎基金会调查,41%的公众不知道丙肝;丙肝诊断试剂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丙肝的抗病毒药物与疫苗的研究比较薄弱,丙肝还没有疫苗,疫苗的研发、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很重要。

丙肝治疗,1998年以前用普通干扰素治疗,有效率在13%,1998年以后普通干扰素加到淋巴苇林疗效提高到40%。

2000年长效干扰素,单用长效干扰素疗效达到39%,长效干扰素加上淋巴苇林达到61%,如果坚持全量治疗可以达到75%,再加上其它的蛋白酶制剂、新的药物疗效进一步提高。

丙肝与乙肝不一样,大部分病人就是可以治愈的,所以要早发现、早治疗。

(四)关于丁型肝炎丁型肝炎全球分、高中、低、很低,中国丁型肝炎发病率就是很低的,丁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当中只有2%就是阳性。

西藏、青海、内蒙古、黑龙江、河北丁型肝炎相对比较高,高的话也只就是2%。

丁肝的特点就是与乙型肝炎合并感染或者联合感染,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了急性丁型感染就就是重叠感染。

丁型肝炎的预防一个就是献血筛查,另外就是乙肝疫苗的预防,乙肝疫苗不但可以预防乙肝也可以预防丁肝。

(五)关于戊型肝炎戊型肝炎全球的流行情况,中国就是高流行地区,印度、巴基斯坦、缅甸这些国家就是高流行地区。

我国最大一次发生戊型肝炎,就是1988年在新疆南部地区发生的,当时有119280例发病,死亡707例,其中414例就是孕产妇,孕产妇得了戊肝病死率很高强度,病死率就是20%。

中国曾经有过五次大型的戊型肝炎爆发,1993年两次,一次在丰台区,一次在东四民航机关。

2002年食物污染导致铁道部机关发生戊肝爆发。

辽宁沈阳中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国庆节聚餐,24个医务人员神经外科的医生护士感染戊肝。

年轻人结婚请了150个亲朋好友吃饭,结果喜酒以后九个人发生了戊型肝炎。

山东也有,内蒙也有,值得引起重视。

戊型肝炎防治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疫苗预防正在研究当中,二型A期已经做完,现在正在做二型B。

如果得了戊型肝炎没有输血一定就是吃了戊肝或者甲肝病人的粪便。

甲肝病毒、戊型肝炎病毒就是通过粪便排出的。

(责任编辑:秋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